Ⅰ 為什麼許知遠的節目《十三邀》評價很好
今年上半年,因為要寫一篇關於姜文《邪不壓正》的影評,我特意去看了一下《十三邀》第二季許知遠對姜文的訪談。也因為這個契機,《十三邀》成為了繼高曉松老師的《曉說》,第二個我一期不落的節目。
最重要的一點是,很多時候在《十三邀》這個節目里,觀眾和主持人許知遠是站在對立面的。在一期又一期節目里,許知遠不停地向我們,或者我們代表的群體發出質疑,這種參與度和融入體驗,是其他訪談類節目沒有體驗過的。
Ⅱ 怎樣做一檔和電影有關的節目
選一些經典的電影,按照「古今中外」的順序講解一下
例如:古:武俠片笑傲江湖(中),真實的謊言(外)
今:卧虎藏龍(中),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外)
找些好電影介紹下,做個比較
Ⅲ 怎麼才能有效推廣一檔訪談節目
通過自媒體平台推廣比較好。
首先,定位這檔欄目的受眾群體是哪些人,企業家訪談,內容如果是關於商業的,受眾群體就是中小企業主,如果內容是企業家故事,受眾群體會廣一些。
其次,ip最重要的,你需要找一個有名氣的企業家,作為整個訪談欄目的ip,這樣不僅在宣傳上有噱頭,而且還能順勢吸引更多的企業家來參與節目。
最後,推廣方面,內容要新穎,有懸念,能吸引觀眾打開你的網站探索,當觀眾進來以後,就成功一半了,當然還是要看整個內容的策劃功力,內容不好的話可能觀眾來看一眼就走了,更不提留下的事,內容策劃的好,觀眾不僅會留下,而且會成為節目的粉絲,會在口碑方面幫你宣傳。
Ⅳ 有沒有關於電影的訪談類的節目,像《鏘鏘三人行》一樣
關雅荻最近在做每周評論電影的節目,好像叫《每周影評》,網上應該能找到
Ⅳ 如何拍攝好電視訪談內容
景別:以中景、近景為主,輔以特寫畫面。中景和近景比較有利於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到被訪談者身上,有利於人們集中注意力於談話內容,而且可以較好的表現被訪談者和記者的神態和手勢。被采訪對象手勢比較少時,用近景。
手勢較多時用中景,甚至全景保留被采訪者動作的完整。為了便於後期編輯,中景、近景、特寫、全景都要有一定比例。拍攝反打鏡頭時,注意反打鏡頭的焦距和畫面景別和被采訪對象一致。
角度:斜側面為主,3/4人面像,要完整再現人物的兩隻眼睛,一般視線方向應向著記者方向,防止人物左顧右盼,視線游離。領導致詞,鄭重聲明等採用正面拍攝。
(5)電影訪談節目怎麼做好看擴展閱讀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採用使用多機位拍攝。前期的拍攝機位架設越豐富,越方便後期利用鏡頭剪接精煉內容和處理氣口。比如既拍攝了受訪者說話表達的鏡頭,又拍攝了采訪者反應鏡頭,同時也拍攝了兩者全景關系。
一般情況下,至少也需要雙機位拍攝。採用雙機位拍攝,在後期剪輯時可以避免只使用一台機器時的跳切。也就是在剪去一段內容後產生的前後不接的跳躍感。這樣為後期剪輯提供整理內容的空間的同時,也能更好的用鏡頭語言展示說話者的核心表意和情緒。
Ⅵ 人物訪談的具體准備及注意事項
做好一個人物訪談節目很重要,就像CCTV的人物訪談節目一樣,要通過對人物的訪談,生動而又可信地告訴觀眾一些真實情形和這些情形對我們的啟發。准備階段的工作嚴謹周密全面與否,是訪談成功與否的關鍵。我覺得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精心擬定訪談提綱,包括:收集訪談資料、確定訪談時間、訪談內容、訪談重點、訪談過程式控制制(開篇、正文、過渡、插曲、尾聲)、訪談結束、主持詞、對方談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做出預案等。 2、訪談前對方談對象的參訪接觸。主要是通過及時與訪談對象溝通、了解訪談對象,與訪談對象在訪談內容、訪談主題、效果控制、訪談配合等達成默契,特別是要深度挖掘訪談對象在重點內容上的重大信息資料。 4、就訪談節目的背景資料,或者叫做主題背景資料(如你的題目中所提的「宿舍門衛大叔對當代大學生現狀的揭露和意見」)做好鏈接,主要是收集拍攝一些背景鏡頭,如情景再現、相關場面、人物言論等 5、經過以上准備工作之後,將擬定好的訪談提綱,或者叫做腳本送部門領導審閱修改確定。 6、接下來,可以做一些熱身活動,和訪談對象一起排練一下。 在上面的基礎上可以大膽一搏了。
Ⅶ 電台中做電影的節目,請幫忙創意
電台 是聲音的世界
要做電影的節目當然要從聲音作手
高音質的電影原聲帶必不可少 烘托出了氣氛什麼都好說
當然電影大家都看過,為什麼別人要把本可以看電影的時間用來聽你的的電台節目呢? 要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態度這是關鍵
很多人看電影是要找一種感覺 對喜歡的電影更是找自己的知音 所以可以 在後面加如電話互動 讓聽眾發表自己的觀點
後面更可以自己搞些劇本 請積極聽眾一起做配電影音樂的廣播單本劇
歡迎交流 http://www.mtime.com/blog/176299/ 逆光
Ⅷ 求推薦高端人物訪談節目
高端人物訪談節目推薦:肯定要選擇國家級電視媒體央視的節目,這才叫高端。
1、高端人物訪談節目有:央視2套《對話》、《創業英雄匯》、《聚焦品牌》等
2、如果是想做企業品牌宣傳,就做《對話》、《聚焦品牌》
3、如果是想找項目融資,就做《創業英雄匯》
4、當然還有其它專題紀錄片節目
高端人物訪談節目
Ⅸ 如何做好深度人物訪談
如何做好深度人物訪談
人物專訪是就某個人物或某個問題進行的專門的訪問,具有三個「特」:特定的問題,特定的對象,常常還包括特定的場合。下面我想結合這已學的專業知識和以往的采訪實踐來談談如何進行一次較有深度的人物訪談。
要采訪就得有采訪對象,所以我認為首先就是要選准采訪對象。專訪對象的選擇,對采訪成敗有決定性的意義。人物專訪的對象,通常是與某一新聞有關的新聞人物,有的側重與人物本身事跡,有的側重於某個問題或者某一新聞事件。人物專訪的新聞性是很重要的,所以必須要選擇有新聞價值的人物,這樣采訪才有典型性,代表性,才能有深度。
選擇好了采訪對象,接下來就是要做好采訪前的准備工作。充分的事先准備對任何成功的采訪都是最基本的元素。每一位記者都有年個個秒毫在采訪前盡力去了解被訪問對象的有關材料。以專門采訪世界上大人物而著稱的義大利女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說: 「我不把自己當作毫無感情的錄音機。」她每次采訪之前,總是要閱讀大量被訪問者的書籍和材料,作出筆記和研究心得。准備工作的范圍應廣,細,深,要熟悉采訪對象的簡歷,了解訪問對象的專長,主要事跡及成就。准備越充分,采訪就越主動。當然,這些准備只是匆忙的,膚淺的,真正的采訪前的准備工作,是記者日積月累的知識和豐富的閱歷。
一切准備就緒.,確定好采訪的時間和地點以後,就進入正式的采訪環節了。很多記者都喜歡以一小段簡要的閑聊作為采訪的開場白,以便與采訪對象建立親密和諧的關系。這點是人物專訪最關鍵之處,它給被采訪者一個估量記者的機會,給采訪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
開場白過後,優秀的記者會很快過度到為這次采訪准備好的問題上來,提問的方式和內容有很多,選擇適當的問話內容,講究提問藝術就成了采訪成功的核心,提問的方式一般來說有三種類型:一是漫談式的,氣氛鬆弛,范圍不限,請對方談點觀點感受或想法,這種問題容易談起來,但如果回答得太籠統往往使被采訪者答非所問。第二種是直指式的,目標明確,問題具體尖銳,不容迴避搪塞,易於突破,但問話語氣或方式不當也容易使對方「悶掉」,出現冷場和僵局。第三種是商量式的,問題很具體明確,問要害之處,但口氣比較緩和,有點請教或者懇求的口氣,不逼人太甚。這三種方式應該以直指式為主,其他結合使用,這樣才能提高訪問的效率和質量,不至於不得要領,開「無軌電車」。
提出的問題從內容上講應該觸及被采訪人物的工作,生活和個人興趣,並且要針對被采訪者的職業或者背景專門設計。例如采訪一位電影明星,他並不是作為政治活動家為人所知道\的,就不要話大量的時間問他政治方面的問題。采訪的問題應該按照其重要性大小來順序排列。一般問題放在前邊,難對付的,強硬的,進攻性的問題放在後面.隨著采訪的逐步深入再慢慢提出,這樣一步一步,才能讓對方易於接受,不覺得唐突。著名記者斯諾就說過: 「如果提一些措手不及的問題,使對方不好回答,那是很愚蠢的。」
但是,在采訪過程中,有些觸及本質的問題雖然很敏感,提出來會感覺尖銳,但還是應該在恰當的時候以恰當的方式問出來。對問題要鑽研得透,不能淺嘗輒止,似懂非懂,一知半解,這樣采訪才能做得深入,才能了解到最內核的東西。在采訪中一旦抓准問題,就要深入開掘,抓住要害, 「掘地三尺」,記者要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探索者的位置上,就一個問題「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同被采訪者共同探索,知道把問題的本質抓到手為止。人物訪問的能手義大利女記者琳埃娜.法拉奇,以敢於和善於提出尖銳問題著稱。她的采訪是十分緊張的,而不是鬆鬆垮垮的。她采訪鄧小平,第一個問題就出語不凡: 「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遠保留下去?」第二個問題又進一步說: 「對西方人來說,我們有很多問題不理解,只能各國人民在講起四人幫時,把很多錯誤都歸咎於四人幫,說的是四人幫,但他們伸出的卻是五個手指。」可以說法拉奇這些問題都是十分尖銳和重要的,而且為世界所關注。她發問前經過了精心的研究,問得很有質量。當然,鄧小平的回答更是精闢而巧妙。
同時,在問的時候,記者應該時刻記住一個問題要能夠導出下一個問題,要逐步深入,使整個采訪自然而有次序,問題與問題要銜接得當。不能想到哪問到哪,一點邏輯聯系都沒有.,這樣也容易讓對方覺得你准備不夠,產生厭煩情緒。
記者在聽的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從對方的表情,動作中揣摩他的心理,這有利於問話的繼續。在人物專訪中,記者是活躍的一方,可以以各種方式使訪問更活潑,更有內容。專訪要訪,要有記者形象。有訪有問,有動態感,有生活氣息,有感情交流,讓被采訪者與記者產生心靈的交感,用心,用感情來回答記者的提問,而不是機械被動地回答。這樣的人物專訪才是成功的采訪。
Ⅹ 訪談類節目特點及分類
一、訪談類節目特點:
(1)針對性和實效性強
(2)感染力強,表現手法多樣化
(3)圖文並茂,有助於背景,材料的提供
(4)具有強烈的現場感。使受眾猶如身臨其境。
二、訪談類節目分類(可根據內容和形式進行不同的分類):
1、根據內容分類:
(1)新聞信息類談話節目
(2)人際關系類談話節目
(3)綜藝娛樂類談話節目
(4)專題對象類談話節目
2、根據形式分類:
(1)聊天式談話
(2)訪談式談話
(3)辯論式談話
(4)綜合式談話
(10)電影訪談節目怎麼做好看擴展閱讀:
訪談類節目一般也稱之為談話類節目。談話節目是由主持人邀請有關人士及受眾,圍繞公眾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在平等民主氣氛中展開的一種電視節目形態。
國內知名的訪談節目有:《非常靜距離》《楊瀾訪談錄》《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魯豫有約》《康熙來了》《鏗鏘三人行》《十三邀》等等。其中部分已停播。
訪談節目需要支持人時刻把握好節奏,主要體現在:第一,節目節奏有張有弛,做到不冷場,不失控;第二,合理使用背景資料,與現場節目穿插播出,在談話過程中照顧各自父母的發言要求,使嘉賓,現場觀眾和熱線電話參與者都能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