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愛我的家鄉好看嗎
孩子終於寫完作業,明天學校要月考,最後一天加大油門,寫不完不好交差,於是連抄代寫,下午四點半完工,開車出門是不可能了,但是出門是必要的。就帶他去看電影,電影票是單位工會發的,顯示已經過期,就給電影票上的蓋有紅章子的手機聯系人打了電話,說,今年特殊,你直接給電影票上座機打電話,票是能繼續使用的。覺得麻煩,就直接去了影院。 掏出票子,影院員工說可以用的,孩子選了3D《姜子牙》,我猶豫再三,沒有選,就下負一樓買東西,孩子拿一瓶可樂,一桶薯片,一包麵筋辣條。我們再次上到8樓小馬影城,想著無處可去,就選了《我愛我的家鄉》,沒有想到,這是一個喜劇,一個能把人逗樂的電影。推薦心情不好或者輕度抑鬱的人觀看。
電影分為幾個小故事,每個故事獨立成片。第一個故事跟衡水有關,葛優主演,講述北京好人,「他」表舅衡水人,在北京打工,得了甲狀腺瘤,需要手術,沒有錢,他掏出醫保卡,讓表舅假扮他去醫院,前面各種搞笑的不再提,到了最後快要手術的時候,葛優扮演者突然高血壓倒地送進醫院,醫生要給他甲狀腺手術,他的表舅想進入病房,計劃兩人掉包,卻被保安發現。最後他把准備買車的錢給表舅看病,等倆人回到家鄉,去發現表舅有醫保卡,只是表嬸從未說過。倆人趕緊開車去村委會......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貴州某山村,黃渤主演,當地為了搞經濟,網紅達人自製「UFO」飛行器,引來電視台記者采訪打假......
第三個故事是陝西陝北,閆妮和鄧超主演,鄧超扮演一個熱心公益,種植沙地蘋果,卻苦於無銷路的小夥子......
第四個故事是范偉主演的一個鄉村老教師的故事,老教師在國外突發疾病,失憶,卻能清楚記得自己年輕時候在鄉村教書育人的情景,現實與回憶交織在一起,兒子和他曾經的學生,為他營造一堂課,幫助他恢復記憶......
第五個故事是沈騰主演,他去了鄉村掛職第一書記,哄騙懷孕妻子去了俄羅斯列賓美術院進修,當妻子偶然來到丈夫扶貧的鄉村,真相在笑聲中揭開......
今天計劃開車帶岳父母出去轉轉,回來再續。
②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口碑是不是呈兩極分化了
關於《我和我的家鄉》這部影片的評價也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有人稱贊其笑點淚點齊飛,通過描述各類小人物,弘揚與倡導主旋律,緊扣“脫貧攻堅”的命題,用一個個“騙局”,或關於親情、愛情,每個人都懷揣著不同的目的與心境,只為了完成心中那個家鄉夢。
總得來說,整部影片可圈可點,不僅弘揚了主旋律,同時還能不失幽默,作為一部國慶檔的影片,還是達到了及格線。但質量參差不齊的故事單元,也讓這部影片備受吐槽,不過好在每個單元都有其獨特的搞笑風格,給觀眾帶來了無限歡樂。
③ 怎樣評價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該片通過五個故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並且也展現每個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同時,它有一個恢宏的大目標,即這部影片是為了向人們展示祖國發展到如今不斷發展強大並且實現脫貧的成果。
《回鄉之路》和《神筆馬良》其實很類似於《最後一課》,現在我們國家貧困地區的發展真的離不開那些可愛的人兒,不論是那義無反顧回到家鄉,為了改變家鄉艱苦環境的喬樹林,還是如神筆馬良一般的馬良,他們都是值得被尊敬的。當然,這些也離不開國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即扶貧政策。
五個小故事,反應了祖國天南地北這幾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許多多普通人在普通的崗位上做出了不普通的事跡,很多人為自己的家鄉奉獻者青春甚至是生命,這都蘊含了每個國人對家鄉最真摯的愛。
④ 我和我的家鄉好看嗎
2020年的國慶檔,作為《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請來了張藝謀做總監制,寧浩總導演,張一白總策劃,集結九大導演百位明星的《我和我的家鄉》無疑是檔期頭號種子選手。
按照慣例,先說說這部被寄予厚望的國慶檔電影上映一天的成績。
《我和我的家鄉》上映前8小時,影片的票房就已經破億。
上映不到2天,票房已經高達4.65億。
最後,貓眼開畫分9.3分,是國慶檔同期電影里的最高分。
盡管首映日的票房成績略遜於《姜子牙》,但從口碑上看,網友的首波口碑也都是好評居多,估計今年的國慶檔「霸主」還會是《家鄉》。
「答應我,如果對生活不太滿意,那就去看我會和我的家鄉。」
「感動中又捧腹大笑,是喜劇外衣包裹下的催淚片。」
「雖說是《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但整體效果比《祖國》更好。」
2019年聊《我和我的祖國》的時候,老孟說電影在細節里引發共鳴,我們應該哭。
而這一次《我和我的家鄉》,就只有5個字:笑了,哭了,好。
《我和我的家鄉》的五個故事則是在地域上做了劃分,故事圍繞著祖國空間上的「東西南北中」展開。
導演分別是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基本上把當前國內院線最活躍、最會拍喜劇、演喜劇的人全都網羅在了這部電影當中。
按順序分別是《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良》。
那這次集結了中國喜劇夢之隊的故事講得如何?
總的來說,他們都把各自在喜劇上的個人風格發揮到了極致,有黑色幽默的,有荒誕不羈的,有溫情細膩的,也有真實動人的。
先說兩個讓老孟印象深刻的故事,首先是此次打頭陣的寧浩執導的《北京好人》,必須得說,寧浩就是那種肉眼可見就技高一籌的導演。
《北京好人》的故事主角還是張北京,不過在人設上做了一些調整,張北京從一個計程車司機變成了一個想成為專車司機的車庫收費管理員。
好不容易攢夠了錢買車,結果患有甲狀腺瘤的表舅突然到訪。
一邊是自己好不容易攢了錢想買車,一邊是都在北京卻難得才見上一面的表舅。
為了保錢買車,張北京讓表舅假借自己的醫保,去做手術。於是,一連串啼笑皆非的鬧劇在此上演。
和《祖國》里一樣,這次張北京的故事,寧浩繼續深挖底層小人物的故事,通過張北京的一些舉動來展現了小人物的人性涌動。
這個故事用了一個非常經典的「誤會式」喜劇結構,同時在細節和節奏上的設計都
⑤ 《我和我的家鄉》劇情怎麼樣,值得一看嗎
非常值得去看,短短的兩天時間票房就已經破了5億。這就足以說明觀眾對這部影片的喜愛度。
說白了這就是一部非常充滿正能量的作品。不管你是出於對家鄉的依戀,還是遊子在外漂泊的孤獨感,這都是一部非常治癒心靈的電影,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去電影院看一看,看看你的家鄉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⑥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好看么
《家鄉》的五個短片充滿了巧思,將喜劇的類型深度與主題情感很好地結合到一起。實際上,許多人眼中充滿貶義的「小品電影」一詞,恰恰最能概括五部短片的優點。尤其對於短片而言,我並不認為「小品電影」有多麼低級,能將小品的意趣以合理方式納入到鏡頭語言內,同樣考驗創作者的影像編織能力。《我和我的家鄉》裡面的五個短故事,都是文本層面合格的小品,而其中四個,又以小品結構為出發點,建構出了一整套的影像表現力和情感描繪,以及文本主題中的鄉土情結,可以說是幾位導演一次集中的超水平發揮。
究其核心,除陳思誠的作品之外,《家鄉》的其餘四部短片,無論從影像還是文本,之所以能兼具主旋律表達與足夠的觀賞性,在結構、主題、表演、形式、情感上得以成立,無非是把握到了(喜劇)類型元素、(主體)話語魅力和影像(小品)結構三者的精髓。這些對於經驗豐富的導演來講,甚至對於閱片無數的影迷而言,都是再淺顯不過的道理,但實現起來並不如想像中容易。幾個導演將自己的經驗與技巧鋪得很滿,這並不是貶義。此外,即便真正的鄉村空間在影片中依舊是背景板式的,電影還是做到了對中國人特有的鄉土情結表達,將「思鄉之愁」這一雋永主題轉換成「歸鄉之喜」。當然,這也是呼應主旋律表達所做出的必要姿態。
「小品」一詞古已有之,在中國古代文學和佛教經典中用來概括那些體裁較小,具有簡單主題結構的短文。現在主流觀念里的小品,指的是晚會中的語言類節目,本質上是短小的舞台喜劇(也有極少數不是喜劇)。因為篇幅較短,構造相對單一,因此晚會小品的戲劇沖突和人物關系設計得都較為溫和,常常是以誤會、虛榮、攫取利益、身份錯位和觀念/立場差異引起一系列的隱瞞/欺騙為主(《賣拐》《羊肉串》《懶漢相親》),力求建構一個情境,遵守三一律。在溫和的對立和包袱設計之下,往往流露出鮮明的諷刺和批判意味(《牛大叔提干》《打工奇遇》《走過場》)。某種程度而言,(某一時期的)晚會小品是高度形式化的現實主義,是極具吸引力與自主性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縱觀《家鄉》里的五部作品——《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和《神筆馬亮》,雖不可能真像小品那樣簡單(單情境、三一律),但也都是基於小品的結構衍生而出的。它們的核心矛盾均源自「欺騙」,是小品慣用的手法。張北京為給表舅看病,策劃了一出針對醫保制度的騙局;熱愛發明的黃大寶為了千里送情,不得不給UFO事件圓謊;小范為了
⑦ 《我和我的家鄉》開分9.3,票房破2億,劇中的每個情節都催淚嗎
《我和我的家鄉》可謂實現了口碑票房雙豐收。根據媒體數據,《我和我的家鄉》上映到現在,票房已經突破了2億。而它的評分也是相當亮眼的,達到了開分9.3的水平。從這兩方面來看,它算是一部不錯的作品。
要說它為何能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又為什麼能讓觀眾如此買賬,這其中可以說是多方面作用的結果。
首先,這部影片的陣容可謂非常強大,不管是導演還是演員都可謂星光熠熠。
看完才知道原來到了老了,人都有歸故鄉的情結,這真的不是矯情,而是一種透過骨子裡思念的真情,是只有離家多年才會有的深情,是想而不能回,進鄉又情切 才會有的鄉情,當看到 那個老人邊走邊回憶當年,卻又彷彿自己就回到了當年,當聽到老師仍不忘自己的學生二加二等於掰,當看到老師心心念念的最後一課 全村老少願意為了這么一個美好的夢想而共同努力時,也許戳中淚點的不是生活中沒有這樣的老師,而是即使有這樣的老師,我們也很難會像片中的那些長大了的學生一樣,去陪老師共同演一個戲。
⑧ 我愛我的家鄉影評
《我和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制,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的喜劇片。雖說是喜劇片,但是有些片段讓我朋友感動的不行哈哈哈哈。在假期的尾巴看了這部電影,真的是太喜歡這種由各小段故事拼湊而成的電影了,出色的導演和優秀的演員。劇情不拖拉,煽情不矯情全程無尿點。每段故事由向祖國家鄉慶生的短視頻銜接,接地氣不突兀,最後結尾用全國各地的人民的對祝福匯聚在祖國的地圖上,和劇情斜接相呼應,同時也切合國慶檔為國慶生的主題。
《北京好人》
從《北京你好》到《北京好人》葛優大爺的表演表演還是那麼接地氣,演繹了小人物在北京生活的樂趣和心酸,為幫助遠房表舅治病,讓舅舅裝成自己用自己單位的社保看病。過程詼諧,尾聲感動,結尾反轉。到了最後治好病的時候卻發生表舅自己也有農村醫保,側面體現出國家的政策好,讓窮人有保障!
《天上掉下個UFO》
隨著我和我的家鄉熱播票房破十億,劉昊然也成為了主演電影超過100億的男演員!我不追星,但是他演的電影我都看,說白了人家就是演的好接的戲好。一個97年的青年演員就能有這樣的成就,屬實讓人覺得佩服!成功我覺得並不是偶然的,需多方面因素共同決定,自身的天賦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是需要機會和貴人,我覺得陳思誠就是劉昊然的貴人,從出道的北京愛情故事到唐探系列的這個ip。陳思誠和劉昊然可謂是伯牙遇子期,一個剛好是喜歡拍青春活力電影的導演,一個剛好演技好弟弟臉的好演員。劇情方面就是一個追求愛情的苗寨青年鬧的UFO烏龍,沒想到卻帶動全村的GDP發展的故事,村裡很和諧沒有反派就讓人感覺和舒服,以揭秘UFO的起因展開,以真相和愛情的感動結尾。最後有個細節,村長把UFO的牌子換成了科技村的牌子。很擅長利用自身村莊的優勢和特點去給村子掛標簽,吸引流量。能有這樣的思維我覺得是挺不容易的!
《最後一課》
一位在瑞士定居的老人,由於腦血栓記憶卻停留在他多年前支教的那一課。隨著老人兒子的一通電話,之前的孩子們也在籌備給老師復原著最後一課。首先不得不感慨這個立意真的好新穎,利用這種方式讓主人公回到之前的地方,也讓時間回到過去,展現時代的更迭和情誼的長存。劇中有一個一鏡到底,繞著大夥為老師復原的教室,表現了大夥為老師的康復所做的努力。張譯演技是真好,長鏡頭下才能體現一個演員的游戲和台詞功底!最後老師因為記憶中的畫和復刻的畫不一樣而察覺了事實,便游盪到了村子正當迷茫之際便遇到了之前送他畫的小男孩,看著此時的小男孩長大了,老師釋懷了。
《回鄉之路》
鄉愁是是什麼,小時候我們在這邊眺望著那邊。長大了,我這那邊,而你已經不在這邊了。一個吃百家飯的孩子,可能沒什麼文化,可能也不入流。但是為了高媽媽的遺願,他總是為家鄉建設付出了很多。比起在外打拚混出成就的閆總才想回家的閆總,紮根一線建設的人我覺得更值得欽佩。這個片段閆總算是一位事業成功的女強人,短視頻帶貨也是符合了如今當下的網路時代。也算是鼓勵大家利用好網路去帶動家鄉的農產品了。
《神筆馬亮》
沈騰馬麗再度和曾經春晚導演聯手,整體感覺就像是看小品一樣輕松,但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卻有很多。愛情最重要的是陪伴還是成長。一個女人在懷孕的時候竟然能把自己老公送去進修?雖然劇中馬麗是跆拳道教練,比較悍勇。但是當她一個人做孕檢散步的時候我有些感慨。馬麗可能是希望老公能夠成長,能夠讓家庭以後的生活能夠的更好,但是在自己最需要照顧和陪伴的時候愛的人卻沒有在身邊我覺得是不可取的!其次就是前途和家鄉的建設。有機會去國外進修卻因為家鄉老了,想給家鄉帶來一些活力卻留在家裡當村官。首先我得先佩服他能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那種精神,但是如果真的有這種機會首先我們考慮幾點,我們的投入到底能不能去影響村裡什麼?我們的投入能不能讓村裡的人對我們的態度和反饋和電影一樣美好?我們這種舍棄前途獻身的投入值不值得?這其實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大家心裡也理因有不同的答案。
張藝謀和寧浩都是資深的導演了,真的很擅長做一些把握人情緒的事,剪輯順暢,同時電影又有深度,令人沉思,引人入勝。這部劇和《我和我的祖國》題材不一樣不一樣,刻畫的是老百姓的生活。五個片斷,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個地區小人物的故事,貼近生活,才能觸發共鳴。才能有影響力,或許哪個片斷就能引起你的共鳴!我們需要典型,需要英雄。正如電影所體現的我們需要去做家鄉建設。這部電影在國慶節期間就很好的把握了愛國的情緒喚起了大家對家鄉的熱誠!
⑨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部劇的看點在哪裡
《北京好人》講的是小人物的故事,寧浩導演的拿手絕活兒,構思精巧,把一個“遠房親戚進京看病求幫忙”的故事拍得妙趣橫生,更是滿溢溫暖。葛優的演技就不用多說了,和他搭戲的是在《平原上的夏洛克》里表現驚艷的素人演員張占義,和葛優組成CP,倒是很有化學反應。
《天上掉下個UFO》展現出了陳思誠玩轉類型片的巧思,將喜劇、土味科幻、探案、愛情等多種類型元素結合在一起,製造出了更多的可看性,有趣的是,片中黃渤飾演一位“網紅農民發明家”,各種奇葩的土味發明成為了片中重要的笑點,讓觀眾大開眼界。
《最後一課》則感人至深,在喜劇的外殼下,徐崢一如既往地用細膩的手法講了一個極具溫情的故事。片中范偉飾演因年老記憶發生錯亂的老教授,表演極為驚艷動人,開始看著張譯等村民演戲我還能笑出來,等到范偉飾演的范老師真上起課來,我的眼淚就止不住了。
《回鄉之路》聚焦陝北治沙,選題肩負社會責任感,前半段喜劇效果十足,後半段則揭開故事真相,讓人動容,這個單元的最後,真實的治沙英雄作為彩蛋出現,足以帶給觀眾難以抑制的感動。值得一提的是,鄧超的表演層次感十足,讓影片的反轉有了依託。
⑩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好看在哪裡
每個故事通過喜劇的特點,呈現給觀眾。搞笑的部分足以令觀眾大笑,無論五個故事中的哪個,都有著鮮明的喜劇特點,加上擅長幽默搞笑的演員精彩的表演,讓《我和我的家鄉》成國慶檔最好笑的作品之一。
淚,每個故事的背後是每個背井離鄉的遊子對家鄉那種無法割捨的愛,每個人對家鄉的小愛,更提現了中國人對家鄉熾熱的大愛。
不同的故事裡看葛優的那種信手拈來的幽默,黃渤、王寶強、劉昊然他們那種灑脫的歡樂,沈騰和馬麗那收放自如的幽默風趣表現及台詞的趣味,著實能讓人收獲相當輕松的歡笑體驗。
可就是這五個故事,卻有多次被觸動得落下淚來。
范偉主演的《最後一課》這個單元,讓我不自覺地想起學生時代遇見的那些老師。在雨中奔跑、摔倒的身影,尤為觸動我內心。記得小時候自己不喜歡學習,天天被老師各種罰,現在回想起來,是最美也是最羞澀的回憶。總之,所有用心給下一代奉獻教育與愛意的老師,都是很值得敬畏的,也是最能觸人心弦的。
可以這么說《我和我的家鄉》的幾個單元故事都被處理得既有歡樂的笑點又有動人的淚點,得到很多人的共鳴,因為有太多太多的人都離開家去大城市奮斗,只是為了生存。因為種種原因,家鄉成為了回不去的家鄉。
閆非搭檔彭大魔導演的《神筆馬亮》,開始的片段真的帶來了一陣又一陣笑聲,感人方面更能激起觀眾內心的漣漪。一個走出大山的成功企業家返鄉扶貧的故事,被演繹的笑淚橫飛,因為一句話,一些承諾。一些親身體會那種漫天黃沙。想給家鄉帶來一些變化,他們開始防沙治沙,自己尋找商機。鄧超飾演的人物從剛開始不知情的無賴到後面慢慢揭開真相的那一刻,真的淚目了。
這個單元是最觸動我內心的,我自己本身就是西北人,對家鄉的那種情懷任何人都是無法替代的。記得小時候冬春交替時,漫天黃沙。整個天空都是昏沉沉的。可能一連好幾天都是這樣。後來通過植樹造林,環境改變了很多,記得小時候夏天雨水很少,近幾年,家鄉的雨水變多了,草木也很茂盛。但是回去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總之,《我和我的家鄉》每一個單元故事所凸顯的主題:醫療政策、山區發展、鄉村教育、治沙環保、新農村建設,都是緊扣時代步伐的主題,很主旋律。從喜劇出發,從淚目結束。很難的是講好故事,但是《我和我的家鄉》做到了。每個故事都觸動了很多人的內心深處。
五個單元,都反應了祖國天南地北這幾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許多多普通人在普通的崗位上做出了不普通的事跡,很多人為自己的家鄉奉獻者青春甚至是生命,這都蘊含了每個國人對家鄉最真摯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