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無問西東》你看了嗎你覺得怎麼樣呢
《無問西東》是部好著作。催人淚下歸催人淚下,破裂歸破裂,命題作文歸命題作文,可它的確是部好著作。捐軀赴國難的航空員,腸中車軲轆轉的廣告主,甘願紅羅裂的女醫生,匪席不能卷的哀夫潑婦,都描繪得非常好。但我感嘆的並不是她們。我感嘆的是,這部影片用四分之一篇數,敘述的那一個西南聯大。印像里,正臉勾勒這一階段的影視劇,並不大多數見。能讓大量觀眾們注意到那一個時期,是樁善舉。
記憶力可是,出自於年青時的好奇心和叛逆,一直想看看「壞蛋」們到底是如何的;再再加上也是寫給在校大學生的,因此 入讀了那篇小短文。看完以後,一瞬間吸粉!因此不斷讀過很多遍,直至十多年後的今日,還依然能還記得他那句「功不唐捐」。類似「但求無愧於心,莫問發展前途」;類似「遵從你心,無問東西」。因此 ,在看了影片後,最先一不小心想起的,居然是胡適的本文。之後讀過一些民國的經典著作,里邊磅礴著的那類熱情,乃至令人感覺不足真正。這類熱情一直持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令人覺得這些讀書人們,她們就一直出自於一種「未大學畢業的在校大學生」的情況,一直維持著年青人的理想化、率直和激情。
大量的人輕視道德,恥於討論,這些依然堅持不懈道德日常生活的人卻變成固執、陳規、毫無道理乃至是「愚昧」的人。在智能化的轉型發展中,以前被視作「高雅」的人的實質的「道德」,愈來愈多被當作僅僅一種「權利」能夠擺脫的拘束。大家更非常容易寬容不專一的有錢人,更斥責這些不把握大量資源還濫情的人。大家不會再堅信,權利和金錢不充足產生幸福快樂,僅有在有效的道德架構下,它才會為大家產生幸福的生活。
我覺得《無問西東》很好看。。。很多都是真實的人物和歷史!二刷這部電影,哭了好多次。。。雖然沒有生在那個時代,但是善良和愛需要傳承。。。這樣有意義的片子,近幾年真的沒有!《芳華》根本比不上。。。
3. 看完《無問西東》這部電影有什麼感受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電影《無問西東》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獻禮片, 電影名出自清華大學校歌中的一句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靜坐聽雨無畏,無問西東求真,我想,我們亦應該如此。
《無問西東》講述了四代人,四個故事,穿越了一個世紀相互呼應,闡述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時代不同,青春卻殊途同歸。
4. 你為什麼覺得《無問西東》不好
你只覺得這部電影爛,卻看不到它背後的精神和脊樑。
5. 怎麼評價電影《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立意遠遠高於清華大學校慶片,運用四代人的故事,架構起大學精神的傳承。
現代時期的張果果(張震飾)離我們距離最近,在公司上級與上上級的斗爭中淪為犧牲品,丟掉了工作,還面臨當時為了公司提案承諾資助的四胞胎的求助。幫,還是不幫?手握上級的黑料,報復還是不報復?
1962年,文革前夕,陳鵬(黃曉明飾),不得不說教主終於選了次適合自己的老實好人角色,不再油膩霸道總裁。陳鵬在面臨心心念的女孩王敏佳(章子怡飾)因為寫了封教訓師母的匿名信而被發現批鬥毀容時,是劃清界限明哲保身?亦或是在她的身後托底?
1938年,抗戰時期,昆明,沈光耀(王力宏飾),身為富家子弟,在面臨國難時,是自己的人生樂趣還是國家燦爛的明天?是孝還是忠?1923年北平,吳嶺瀾(陳楚生飾)英文國文成績第一,物理榜尾,是文科還是實業,是真實還是從眾?
就像電影中帶著辮子的王國維講完課後轉身外教就進來詢問英語復習情況。教師們就某個學術問題召開座談會進行辯論,即使爭論得面紅耳赤,並不妨害友情。為保證學術思想自由,西南聯大主張通才教育,講究啟發式教學法,反對灌輸式教學法;轉系自由,一二年級基本不定系;
這個時期的學生老師何其有風骨。既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有「獨立人格,自由精神」。梅貽琦有句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陳寅恪詞曰:「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
(5)電影無問西東不好看擴展閱讀:
《無問西東》劇情簡介
《無問西東》講述了四個不同時代卻同樣出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對青春滿懷期待,也因為時代變革在矛盾與掙扎中一路前行,最終找尋到真實自我的故事。
幾個年輕人滿懷諸多渴望在四個不同的時空中一路前行,他們在最好的年紀迎來了最殘酷的抉擇。吳嶺瀾出發時意氣風發,卻很快在途中迷失了方向。
沈光耀自願參與了最殘酷的戰爭;王敏佳因為虛榮撒了小謊,陷入被眾人唾罵的深淵;陳鵬把愛情擺在了理想前面,張果果身處爾虞我詐的職場。
6. 《無問西東》影評
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講了。
不說本片的價值觀問題。
片子一開始張果果說:「如果提前了解你所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剛開始講述了張果果在醫院要幫助因為生孩子而不夠手術費一對夫婦,臨走時留了秘書的電話給他們,給後面的情節鋪了墊。回到家,看到自己的母親在弄餃子餡,問她怎麼了?因為為了想給自己的兒子吃一頓餃子,買了最貴的肉給去了三四年的店絞成餡,誰知道店家放了很多肥肉。張果果也許看到自己的母親一點一點把肥肉挑出來,怕麻煩,於是叫出去吃。自己的母親對自己說:「現在的人真壞,你自己在外面工作要小心啊」,這句話確實反映社會的現實,從生活到工作。後面則講述被上司陷害,因為故意提了一個奶粉公司不滿意的案子,讓CELL公司中標,Robert說如果億家奶粉這個客戶掉了,必須有人買單,可知道後面的劇情肯定是自己不能留在本公司,結果也是如此。後來去了CELL公司,擔任更高的職位,自己的秘書Susan認為自己的行為一直暗含陰謀。
後面又講述了其他三個故事,就是本片講了四個故事,這四個故事相互獨立,看起來毫無聯系,實際上是玄乎承接的,劃分了中國20世紀到21世紀初四個時代的背景,最後故事反映了電影的主題,下面按順序講起這四段故事:
第一段故事:1923年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中國現代化探索的重要時期,那時候,「實業興邦」是很多青年人的理想,清華學生吳嶺瀾相信:最優秀的人都讀實科。可惜自己的物理成績非常糟糕,而自己的英文和中文經常滿分。梅老師問他,你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他的回答是,不管將來做什麼,在這個年紀,讀書學習都是對的。梅老師對他說,你忽略一件事,就是真實,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而喪失了真實。什麼是真實,真實就是你看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在面對人生的分岔路口,十分困惑。直至聽了泰戈爾的演講,最後走出迷失,解開困惑,選擇了自己更加擅長的文科,不要忘記自己的真心和真性。
第二段故事:1937年
1937年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端,那時候時局動盪,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安靜的課桌來供學生讀書,於是為了保護中華民族教育免遭毀害,北大、清華、南開在昆明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出身名門望族的沈光耀就是讀在這里,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文武雙全,前途一片光明,而教自己的老師就是第一段故事的吳嶺瀾。當自己想要當兵而寫信給父母時,自己的母親立馬跑到自己的學校對自己諄諄教誨,自己的母親只是希望自己享受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和自己喜歡的女孩生活育兒,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一生中的所追求的功名利祿,只是人生中幻光。自己也不想母親難過,是的,每一個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後面日軍肆意轟炸自己的祖國,面對滿目瘡痍的祖國,他陷入了忠國和孝義的矛盾。最終他決定聽從內心的聲音,投筆從戎加入空軍,最終戰死在沙場,為祖國獻出自己的生命,在每天訓練中,還記信給家裡人,讓自己的父母安心。他無數次開著戰機,固定用一個姿勢飛同一條線路,為孤兒、難民投下食物,給他們帶來了生存的希望。剛開始自己的舉動不被夥伴理解,後面大家自發的跟他一起投放食物,在天空下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在最後戰死的那一刻,那句「媽媽,對不起」,淚花從眼角而出。對母親的小愛跟戰友們的大愛是無法衡量的,通過投下食物為民族帶來希望,是沉甸甸的,意義非凡。
第三段故事:1962年
王敏佳,陳鵬難過,李想是一起從小玩到大的朋友,陳鵬在清華攻讀物理,王敏佳和李想在同一家醫院工作。某天三人去看望老師發現老師被揍,王敏佳和李想便偷偷地給師母寫了一封警告信,正因為這封信,徹底改變了這三個人的命運和關系。當師母根據信得字跡找到自己丈夫對應的學生時,便拿著信去找醫院,說王敏佳勾引她老公,於是上面派人調查王敏佳,在調查中發現王敏佳有親戚在台灣,謊稱自己的偉大的領袖合影,在那時政治形勢動盪。就這樣,王敏佳開始受到猛烈的批鬥,在眾人的暴力毆打,自己臉部被整容,生命垂危。李想為了獲得支援邊疆的名額,選擇袖手旁觀和自己劃清界限,陳鵬卻挺身而出,在那時認清了到底是誰愛自己。當王敏佳被打的氣息奄奄,那個罪魁禍首看了都覺得恐慌,愧疚,失魂落魄的劉淑芬無法面對自己犯下的過錯,跳井自殺,其實她也是可憐之人,自己供養自己愛的人上學,把飯省給他吃,可是自己得不到關愛,所以一直只能通過廝打來發泄心中的痛苦。在自己批鬥和自己心愛之人給許多人作報告時,形成了強烈對比,她看到李想如願以償,自己笑了,而自己的笑激發了大家的憤怒,導致後面自己被打得氣息奄奄和毀容。這段故事也告示了一個道理,如果愛使兩個人痛苦,不如放手,各奔東西,放手也是愛,給大家自由。
第四段故事:現代
張果果因為好心而幫助了一個生下四胞胎的家庭,對方讓他給孩子取名,並後面要堅持見自己。在拼搏於爾虞我詐的職場中,自己不確定自己是否像其他人一樣通過陰謀來往上爬,Robert在跟自己講了自己的一個經歷,本來以為救一個孩子,沒想到認了一門親戚,這種看起來好像是善意的勸告,讓自己猶豫不決,兩個星期不見所幫助的一家人,直到自己的的父親在李想叔叔墓前說希望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開心的事」,他最終拒絕以犧牲良心為代價換取高薪高職,而且張開懷抱迎接貧困家庭,原來他們只是感謝自己。
這四個故事都啟示我們遵從內心的渴望,不顧時代的浪潮、他人的言語、世俗評價,做出自己不後悔的選擇。四代人,用不同的時代語言和行為詮釋「真實」,而「不問世俗,無問西東」的精神始終貫穿其中。
影中經典語句:
張果果最後的獨白,試圖用當代語言,總結這整部影片的核心內涵,他說道,「看到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了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贊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了自己的珍貴。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影片細節點很多很多,如教授讓大家靜坐聽雨,沈光耀打開窗看外面的生機勃勃的世界;孤兒向天空看著掉下來食物的表情;沈家大堂的匾額:三代五將;原子彈成功爆炸後,陳鵬回鄉摘下帽子看到脫發很嚴重,正是核輻射的原因等等。
問問自己,你是否聽從了自己心裡最真實的聲音?
7. 如何看待電影《無問西東》
電影《無問西東》中,那個時代的一幅幅畫面、青年們一顆顆赤誠的心,讓無數觀眾熱淚盈眶。
8. 如何評價電影《無問西東》
9. 《無問西東》並不算好看,但微博、豆瓣上卻好評一片,這是為什麼
《無問西東》的敘事從民國橫跨到1960 年代,影片著力描繪了清華校史中頗為傳奇的一段,即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用四段故事,講述了幾位年輕人在最好的年紀遭遇最殘酷的考驗。在四個非同凡響的時空中,他們滿懷渴望一路前行,憑借不問東西方向的勇氣和信念,成就了永不褪色的青春傳奇 。
強大的幕後製作班底堪稱驚艷:《胭脂扣》《阮玲玉》的藝術指導、張藝謀御用美術設計曹久平,有多次榮獲國內外電影節最佳攝影獎的曹郁,多次榮獲金馬獎與金像獎的香港美術大師朴若木,以及《一代宗師》的聲音指導陳光。
同時,影片全片採用膠片拍攝,為的就是要呈現更有質感的視覺效果,可謂誠意滿滿。所以,無論是劇本故事、演員演技、畫面美感、製作品質皆有保障,堪稱「最強陣容的華語青春片」。章子怡說:《無問西東》是「大片里的小片」,是為真正愛電影的人准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