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相關評價
金馬獎頒獎典禮前晚曲終人散,但賽果爆冷,《十月圍城》的王學圻意外敗給《艋舺》的阮經天,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唐山大地震》的徐帆大熱倒灶輸給《玩酷青春》的呂麗萍,無緣封後。不少中港電影人批評大會偏幫台灣片,連今屆金馬獎評審寧浩導演也透露開會時火葯味很濃,香港導演張同祖也覺得賽果偏幫台灣電影。
金馬獎可信度依然比金像獎高。中國媒體黑社會式的吹捧馮小剛徐帆不惜報道假新聞,令人生疑。
金馬獎近年屢被指為小圈子游戲,據悉其評選准則也欠權威性,初選僅由5位台灣評審檢閱所有報名影片,進入復選才增至11名台灣評審選出入圍名單,決選再加入2至4名海外評審選出得獎名單,控制權全在台評委手裡。今年大會明顯要熱捧台灣本土電影,所以賽果才會爆冷連連。
曾執導《瘋狂的石頭》的導演寧浩也是今屆金馬獎評審之一,他說:「金馬獎是票選制,我們只能投出自己的選擇,其實評審的討論火葯味很濃,比如攝影獎,那怕你不是這塊的權威,一樣有投票權。」寧浩對徐帆失影後獎也很無奈。
11月20日晚第47屆台灣金馬獎頒發,小成本電影繼續受到鼓勵,但影帝阮經天和影後呂麗萍均稱得上冷門。對於影後熱門徐帆的「失利」,馮小剛在微博上稱影片票房好遭人恨,「她是路線斗爭的犧牲品。」對此本屆金馬獎終審評委黃建業回應稱:「評委是就表演論表演,很難說票房好壞影響到選擇。」此外,對於影帝為何頒發給阮經天,是否有意保護台灣本土片等質疑也一一做出回應。
疑問1
徐帆為何輸掉影後?
因表演猛烈不夠討喜
金馬獎揭曉前,徐帆因在《唐山大地震》中的出色表演被認為是影後熱門人選,而最後的「失利」讓馮小剛略感不服,頒獎次日晚他在微博上寫道:「『唐』大賣就已鑄成今天的結果,賣了6.6億還把獎給你?恨你還來不及呢。這是生態平衡……她是路線斗爭犧牲品。」徐帆則通過丈夫的微博稱不在乎得失。
對於馮小剛的言論,黃建業稱:「我個人很喜歡徐帆的表演,但評委都是就表演論表演,很難說票房好壞影響到他們的選擇。而且每個演員表演都有正反面意見,徐帆的表演有比較猛烈的部分,可能有些評委不喜歡。」黃建業透露,前兩輪湯唯和徐帆陸續淘汰,就剩下張艾嘉和呂麗萍,「呂麗萍飾演的單親媽媽撐起《玩酷青春》全片,她在遭逢生活上的困難及教養孩子的無奈中,有很強的演繹。由於同是演繹朴實的單親媽媽,出局的徐帆的票數就落到了呂麗萍身上,最終後者以一票之差勝出。」
疑問2
阮經天如何贏老戲骨?
因有所突破以示鼓勵
王學圻在《十月圍城》中的表現一直被看好,但繼年初在香港金像獎上輸給《歲月神偷》的任達華,此番又輸給《艋舺》中的阮經天。黃建業稱阮經天此番摘掉偶像的標簽,得到多數評委看好。來自香港的評委舒琪也認為結果合理,他透露,「我個人投給了阮經天,以他的資歷有這樣的表現很不錯。但王學圻則用一個傳統的手法演繹,反而沒有阮經天突出。」對於王學圻的落敗,黃建業表示:「王學圻在《十月圍城》的戲份被割裂得很嚴重,導致整體戲份偏少。」此外他認為倪大紅在《透析》中的表現也很突出,只是電影氣氛太壓抑,讓其演繹較難表現出來。
疑問3:
台灣本土片受到保護?
絕非評委團主流依據
黃建業告訴記者,在投票過程中,地域是比較少被考慮到的,或許一兩位評委身上會有,但絕對不是主流。對於台灣影片得到保護,拿了最佳影片獎的張作驥導演認為:「保護不來的,要吃漢堡的還是會吃漢堡,有的人卻偏愛小籠包。我只希望《當愛來的時候》票房再好一點。」
【金馬影帝鮮有本土演員】
自1999年柯俊雄憑《一代梟雄:曹操》獲得金馬影帝以來,阮經天是11年來首個獲得影帝的台灣演員。影後方面,除2004年楊貴媚和2005年的舒淇,11年來金馬獎影後全部是大陸、香港演員。 金馬獎對於華語電影工作者來說,是一年的總結,在每年的11月份頒發,之後的12月份沒有重要的獎項開頒,在這個時間點上,金馬獎也算是辭舊迎新了。金馬獎的時間缺陷在於,它會錯過12月份的許多華語大片,因為賀歲檔才是大製作影片的匯集地,所以《十月圍城》這樣在2009年12月份上畫的電影,就只能等到2010年年底才能亮相金馬,有個時間差的遺憾,金馬就不能像香港電影金像獎那樣將賀歲檔的大片一網打盡,或許金馬獎可以考慮像美國奧斯卡那樣,改在每年的2月份舉辦,這樣子或許會使的金馬獎更有看頭,而不是讓去年年底的一些影片來金馬獎爭奪獎項了。
1、 越來越小眾化的金馬獎
台灣電影目前在華語電影圈之內仍然是很尷尬的局面,每年並沒有多少部台灣電影能夠引起足夠的關注,今年最火的台灣電影就是《艋舺》,阮經天憑借這部影片奪得金馬獎影帝桂冠,為台灣電影新人增添了幾分力量。本屆金馬獎台灣電影大獲全勝,在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新導演等多個獎項上都是獨占鰲頭,侯孝賢作為金馬獎主席,強推台灣電影也無可厚非,但這樣台灣電影是否真的強到這種地步了嗎?
本屆金馬獎不管是入圍的台灣電影,還是獲獎的台灣電影,都是相對小眾的影片,和去年《不能沒有你》橫掃金馬獎情況一樣,文藝片今年依然是金馬獎的心頭所好,可是這些影片真的擁有廣泛的觀眾群嗎?不要說在內地或者香港,即使在台灣,《當愛來的時候》、《第四張畫》、《父後七日》都不是備受矚目的影片,金馬獎的文藝氣息越來越重,扶持文藝電影是對的,但似乎不要一條道上走到黑,台灣電影連年低谷,不也是因為台灣商業電影的極度匱乏嗎?現在金馬獎難道要和台灣電影一樣走向同樣的低谷嗎?
2、 難以捉摸的金馬獎
曾國祥和尹志文執導的《戀人絮語》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的角逐,這個獎項的頒獎嘉賓是他的爸爸曾志偉和姐姐曾寶儀,在之前外界看來,曾國祥此次獲獎的幾率很大,大家都想看到一個全家在頒獎台上團圓的景象,但是,這幅美景最終沒有出現。獎項的角逐對於入圍來說,是四分之一的機會,所以提名人都有機會得獎,曾國祥沒能獲獎,或許也是彰顯了金馬獎的公正吧。
但阮經天戰勝王學圻,《當愛來的時候》戰勝《十月圍城》,多少還是讓人感到意外,最佳導演的角逐上,鍾孟宏的脫穎而出也是堪稱黑馬,種種結果都讓人看到了台灣電影的絕對優勢,這樣看來,金馬獎似乎又不是那麼公正和令人信服。金馬獎既然是把兩岸三地的優秀電影和電影人都匯聚一堂,那麼為什麼會造成台灣電影大獲全勝這樣的局面呢?況且是在有《十月圍城》這樣出色作品參與的情況下,金馬獎不應該成為一個地域色彩越來越濃烈的獎項。
3、 能否激勵台灣電影的金馬獎
金馬獎今晚讓台灣電影揚眉吐氣,張作驥在2002年憑借《美麗時光》奪得金馬獎最佳影片之後,今年又憑借《當愛來的時候》又一度捧得金馬獎,兩度將金馬獎最佳影片收入囊中,這樣的成就連金馬獎現任主席侯孝賢都未能達到,侯孝賢目前為止還未能奪得金馬獎最佳影片大獎,這在台灣影壇也算是怪事一件。現在侯孝賢擔任金馬獎主席,對文藝類電影也展現出了偏愛。但文藝片始終不是市場的主流,金馬獎評委不跟隨大眾的腳步,一心一意支持文藝電影,精神可嘉,但對於市場而言,這並不是明智之舉。
從目前台灣電影的生存現狀來看,或許就像鈕承澤的電影片名和內容一樣——《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台灣電影人就是在夾縫求生,立足於台灣的金馬獎是面向整個華語電影圈的,台灣電影本身不給力,也導致了金馬獎的營養不良。本屆金馬獎的獲獎影片即使在藝術質量上過關,但影響力較小也導致了金馬獎自身的影響力削弱,這勢必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從長遠來看,台灣電影和金馬獎都需要能夠造成良好市場反響的藝術佳作來增添活力,魏德聖明年正在製作的大片《賽德克·巴萊》,或許能給台灣電影帶來一些全新的改變。
金馬獎自1996年開始改革為面向全球華語片(包括內地、美、加、新加坡等地,而改革後的首屆便是由內地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等)的電影獎,並為了保障本土電影及電影從業者而次年增設評審團大獎(獎勵台灣電影)及評審團特別獎(獎勵台灣電影人員)。不過,在金馬獎的四十七屆歷史里,絕大部分時候還是由台灣本土電影獲得金馬獎的主要獎項,無論是台灣電影沒落的九十年代末還是隨著「超過世代」崛起的今天。
而本屆金馬獎,整體上又是一次對「超過世代」的肯定:獲得台灣傑出電影的《第四張畫》,其導演鍾孟宏的導演處女作《停車》便是超過世代的代表作,憑《艋舺》獲得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的李烈,在當年也曾監制影片《囧男孩》成為當年超過世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另外則是《海角七號》、《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九降風》等),而獲得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的《父後七日》的導演王育麟與劉梓潔,也可以歸入到超過世代……
另外,本土化還包含了另一層意思,即這些獲獎的台灣電影往往帶有著比較濃厚的本土生活氣息與色彩,如《艋舺》,表現出八九十年代台灣艋舺地區的血與淚及復雜的情緒,而《父後七日》充滿著濃厚的鄉土人情風俗,《第四幅畫》則通過兒童的眼光構成一幅現代社會的浮世繪。
平衡化:
既然金馬獎是一個面向全球華語電影的獎項,評審團還是在本土化的基礎上盡量的尋求平衡,包括台灣本土以外地區的平衡,藝術性與商業性的平衡。
去年只有三部香港電影入圍五個獎項遭遇了不少人的詬病,今年則有《十月圍城》、《月滿軒尼詩》、《葉問2》等九部影片入圍,並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等獎項,但比較特別的是,《狄仁傑》、《十月圍城》、《葉問2》各自獲得一個獎項,帶有些分豬肉的味道。如果再加上菲律賓影片《台北星期天》,內地電影《透析》、《玩酷青春》等都僅是獲得一個獎項時,這種分豬肉的意味更加明顯。
相比於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比較注重於商業性與電影工業的影響,內地金雞百花電影獎的注重於主旋律影片,金馬獎則側重於電影本身的藝術性,即使是在這商業化流行的時期,金馬獎還是堅持著努力平衡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的關系。如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的《葉問2》、最佳造型設計的《十月圍城》都是商業性比較濃的影片,但在其它的技術性獎項里,同樣有《艋舺》的最佳音效、《當愛來的時候》的最佳攝影等平衡;而呂麗萍憑借《玩酷青春》獲得最佳女主角,也有平衡的意味。
縱觀本屆金馬獎的獲獎結果,過度保護本土電影及分豬肉這兩點,可能會成為影迷群體的詬病之處,倒是如今的金馬獎相比金像獎、金雞百花獎等,更加的敢於、勇於不斷的改革改進,被台灣影評人黃仁贊為是「雖然每年風波不少,卻是當今全球唯一力求改進的華人影展」。
何況,實行輪替制的金馬獎主席及不斷變動的評審團成員(每年都在20名左右),也使得金馬獎既帶有專業性(評獎過程有所類似於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等,評審團成員集體討論再表決出各項獎項),又有變化(如前幾年時金馬獎更側重於商業性作品與香港電影,這兩年再度側重本土化製作)。
⑵ 倪大鵬演的法官刑場執行槍決時叫停是什麼電影是什麼電視劇
倪大鵬演的法官刑場執行槍決時叫停是什麼電影?是什麼電視劇?他微博里請教。
⑶ 梅婷都演過哪些優秀的影視作品
據我所知,梅婷演過很多優秀的影視作品。
說起梅婷,我相信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梅婷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從出道至今,她出演了一部又一部優秀的影視劇,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角色。
梅婷是一位我很喜歡的演員,她非常的有實力。出道這么多年也有不少優秀的作品,塑造的角色也是深入人心。在生活中,梅婷特別的低調,很少有負面消息和炒作,一直在專心的拍戲,是一位特別討人喜歡的女演員。
文章結束了,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點贊轉發啊!
⑷ 求倪大紅主演《透析》電影,下載地址或資源,全分懸賞,坐等!!!!
反應腐敗和法律漏洞的電影
不好找啊
而且市在電影里的事情現在還頻頻發生的情況下
…貌似還沒有資源,我搜了好幾天沒搜到
⑸ 梅亭的演哪些片子
電影
梅婷2008年《桃花運》飾演:章迎 合作演員:葛優 李晨 段奕宏
2007年《透析》
2005年《阿司匹林》導演:鄢潑
2000年《花眼》製作單位: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李欣
1999年《賽龍奪錦》飾演:真真製作單位:珠江電影製片廠導演:王亨里
1997年電影《紅色戀人》飾演:秋秋製作單位: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導演:葉大鷹
電視劇
2009年《手機》30集
2008年《漂亮的事》 25集
2008年《警察故事之紅飄帶》8集
2007年《萬曆首輔張居正》43集
2007年《幸福還有多遠》20集
2007年《漂亮的事》20集
2007年《警察故事》24集
2007年《女人淚》24集
2006年《舞台姐妹》34集
梅婷2006年《你一定幸福》28集
2006年《張居正》40集
2006年《新結婚時代》25集
2005年《兵變1938》20集
2005年《靠近你溫暖我》20集
2005年《城市裡的春天》23集
2005年《玻璃婚》25集
2004年《稅務所的故事》40集
2004年《香樟樹》32集
2003年《鐵血青春》24集
2003年《誰可相依》20集
2003年《如果有來世》20集
2003年《英雄時代》22集
2002年《平安是福》20集
2002年《激情年代》16集
2002年《綠籮花》25集
2002年《家園》29集
2001年《讓愛重來》20集
2001年《海洋館的約會》20集
2001年《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飾演:梅湘南 2000年《南北一家親》飾演:姚虹年 《霍元甲》飾演:儂靜秋 《心網》飾演:卓寧
1999年電視連續劇《家園》飾演:方瑩 1997年電視連續劇《北方故事》飾演:梅朵 1994年電視連續劇《血色童心》飾演:楚楚
⑹ 跟透析電影類似的有哪幾部
跟透析電影類似的有《馬背上的法庭》,《我不是葯神》。
透析是改編自真實故事的一個劇情片,它給出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它講述了在中國刑法進行修訂的特殊背景下發生的故事,突出了情與法、對與錯的沖突與選擇。
而和它類似的電影都有同樣的糾結。
⑺ 梅婷個人資料
梅婷(10張) 梅婷
姓名:梅婷生日:1975年4月30日 體重:47kg 特長:舞蹈、電腦 1988年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前線歌舞團舞蹈班 1993年畢業進入南京軍區前線團舞蹈隊 1996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九六班 梅婷從 小就喜歡跳舞,考取南京小紅花藝術團後苦練基本功,14歲被南京前線歌舞團選中開始培養。1993年梅婷後畢業後進入南京前線歌舞團,1994年9月被提為正排級幹部。1994年,梅婷瞞著家人、團里,偷偷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專業課順利過關,文化課卻吃了閉門羹,原因是還沒有轉業、部隊不給出證明考不了。兩年後,最終她還是堅決退了役。這次,她一心一意要考中央戲劇學院。轉業當年9月,梅婷興高采烈地來到北京,與章子怡、袁泉等一起成為中央戲劇學院96級的風景。1994年,梅婷首次出演了電視劇《紅櫻桃》里的少女楚楚,這部由葉大鷹導演的電視劇在當年引起了極大轟動,梅婷也引起了國人的關注。《紅櫻桃》之後不斷有片約送到部隊。但是,一概被拒之門外。因為部隊有紀律,現役軍人不許私自出外拍戲,《紅櫻桃》本身就是導演幾經軟磨硬泡的結果。繼《北方故事》之後,1997年,梅婷又跟張國榮合作了著名的《紅色戀人》,1998年獲第二十二屆國際開羅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及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隨後,她還拍了《家園》《南北一家親》《讓愛重來》《花眼》《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綠蘿花》等影視劇。 雖然,她並沒能與她的同學章子怡並稱「四小花旦」,但她跟她們一樣熠熠生輝。她用事實證明了,念社會大學也一樣能成氣候。 作為最受現代女性追捧的健身項目之一—瑜伽,也是梅婷在閑暇時最為喜愛的放鬆方式之一。在舒緩的音樂聲中,靜下心來調整呼吸,慢慢舒展自己的身體,對於平時大部分時間都在拍戲的梅婷來說,練習瑜伽可以讓自己很好的由內而外得到放鬆。從梅婷這組瑜伽寫真里,我們可以發現梅婷的瑜伽級別不可小視,形,態,神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把人們帶到一種寧靜的狀態,蕙質蘭心這個詞在此時似乎像專為她而得來。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電影
梅婷
2008年《桃花運》飾演:章迎 合作演員:葛優 李晨 段奕宏 2007年《透析》 2005年《阿司匹林》導演:鄢潑 2000年《花眼》製作單位: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李欣 1999年《賽龍奪錦》飾演:真真製作單位:珠江電影製片廠導演:王亨里 1997年電影《紅色戀人》飾演:秋秋製作單位: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導演:葉大鷹
電視劇
2010年《刀尖上行走》 飾演:林嬰嬰 2009年《手機》30集 2008年《漂亮的事》 25集 飾演:沈 晗 2008年《警察故事之紅飄帶》8集 2007年《萬曆首輔張居正》43集 飾演:李貴妃 2007年《幸福還有多遠》20集 飾演:李 萍 2007年《警察故事》24集 2007年《女人淚》24集 飾演:趙青笠 2006年《舞台姐妹》34集 梅婷
2006年《你一定幸福》28集 2006年《張居正》40集 飾演:李太後 2006年《新結婚時代》25集 飾演:簡 佳 2005年《兵變1938》20集 飾演:肖 婭 2005年《靠近你溫暖我》20集 2005年《城市裡的春天》23集 2005年《玻璃婚》25集 飾演:蔣小雯 2004年《稅務所的故事》40集 2004年《香樟樹》32集 飾演:司馬小杉 2003年《鐵血青春》24集 飾演:歐陽雯 2003年《誰可相依》20集 飾演:莉 莉 2003年《如果有來世》20集 飾演:艾 蘭 2003年《英雄時代》22集 飾演:梅紅雨 2002年《平安是福》20集 飾演:樂 嫻 2002年《激情年代》16集 2002年《綠蘿花》25集 飾演:伊 蕊 2001年《讓愛重來》20集 2001年《海洋館的約會》20集 飾演:石 雨 2001年《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飾演:梅湘南梅婷 寫真(20張) 2000年《南北一家親》 飾演:姚虹年 《霍元甲》 飾演:儂靜秋 《心網》 飾演:卓 寧 1999年電視連續劇《家園》 飾演:方 瑩 1997年電視連續劇《北方故事》 飾演:梅 朵 1994年電視連續劇《血色童心》 飾演:楚 楚
話劇
梅婷
2010年出演明星版話劇《我愛桃花》飾演:如花,英子 1999年話劇《盜版浮士德》飾演:甘麗清 中央實驗話劇院導演:孟京輝 1998年話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飾演:江梅 中國煤礦文工團演出導演:王岩松歌唱 2005年《消失在被你遺忘之前》 2005年《尋人啟事》
編輯本段個人榮譽
梅婷
獲第二十二屆國際開羅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獲九八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 獲北京市電視藝術春燕獎第六屆評尋最佳女主角獎」 獲2002年第二屆中國電視藝術雙十佳「十佳演員獎」 獲2002年度《大眾電視》「最受歡迎十佳演員獎」 獲2003年第四屆金鷹電視藝術節「優秀女演員獎」 獲2004年度新周刊新銳榜「她世紀」代言人獎 《燃情歲月》獲2003年度中央電視台評選「最受觀眾喜愛演員獎」 《讓愛重來》獲2003年度《金鷹電視節》「最佳女演員獎」 《血色童心》獲北京市電視藝術春燕獎第6屆評選「最佳女主角獎」
編輯本段戀愛史
2000年11月:鄢頗和梅婷相識於上海。 2001年:兩人結婚。 梅婷 劇照(13張) 2006年2月:「夫妻檔」影片《阿司匹林》上映。 2006年11月:出現離婚傳聞,但被梅婷否認。 2006年12月11日:為打破離婚傳言,梅婷曝光甜蜜婚紗照。 2007年3月16日:梅婷公開承認已與鄢頗離婚。
編輯本段梅婷威尼斯受訪
和前夫還是好朋友
梅婷
梅婷和鄢潑分手後,至今小姑獨處,「我覺得女人都是這樣的,對愛不強求,一切隨緣。」 如今再回首當年那段情,她早已能夠坦然面對:「離婚消息出來之前,我們早已不在一起了。但是我和鄢潑還是保持好朋友關系。那時候本來還說要拍他導演的《我們結婚吧》,我甚至為這片子練了很久的撞球,但是因為投資沒有到位才沒有拍成,絕非外界所言是由於離婚導致這部戲流產。現在我們偶爾還會通電話,有合適的劇本當然還會合作。」
不諱言欣賞姜文
梅婷很欣賞姜文,「姜文對老婆周韻特別好,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一個懂得疼女人的男人。」她還非常想和姜文合作拍戲,「姜文能把和他演對手戲的女演員襯得很高,但又不會讓自己的角色失色。」她也同樣欣賞王志文,稱贊他「無論戲里戲外都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人。」 置身於充滿異域風情又不失浪漫的威尼斯,記者問梅婷是否想戀愛了?梅婷說:「我覺得在這里,我很想和電影談場戀愛。」對這座沒有紅綠燈的城市,梅婷青睞有加:「每走幾步就能看到裝置藝術,高雅音樂的普及,我覺得藝術支撐當地人很大一部分生活,氣氛很不一樣,能使人用一種很悠閑的方式享受電影,享受生活。如果真的有了男朋友,未來可以考慮和男朋友來這里。話說回來,跟喜歡的人去哪兒我都會開心。」梅婷憧憬地說。
拍裸戲非常尷尬
梅婷
梅婷在《透析》中有幾場戲尺度很寬,比如背部全裸,為一絲不掛的男友擦身體。梅婷說:「當年拍攝《血色童心》的時候,就曾經有過背部的全裸。我們拍那部戲的時候在俄羅斯呆了5個月,拍攝環境很冷,可能是年紀小的緣故,所以雜念特別少。拍《透析》的時候就不行了,導演說要我這樣拍的時候,我覺得非常尷尬,當時很緊張。我覺得那位男演員特別好,我們之間交流得很好,他給我介紹他自己的很多經歷,他根本不是演員,他是導演的朋友,住在蘇州,過著閑雲野鶴般的生活。這個人很不一般,他得過一場幾乎要命的大病,他告訴我說,自己跟電影里的人物一樣,有很長時間躺在透析床上不能下來。我一下子就感覺很受撞擊,非職業演員有不一樣的狀態。」 梅婷在拍完電視劇版《手機》之後,下一部還會選擇拍攝藝術電影,有很多香港導演找她拍戲,她都推掉了,因為戲份太少,她坦言不需要用這種方式打開知名度。未來,她還是想做導演,「但是現在我覺得我經驗還太少,需要慢慢醞釀。」
⑻ 透析的介紹
《透析》是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劇情片,由劉傑執導,梅婷、奇道、倪大紅主演,於2009年9月10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1。影片講述了在中國刑法修訂頒布的特定背景下,一位尋求真理和正義的法官挽救了一名死囚的生命,由此卻使得一位等待死囚腎臟以進行移植手術的病人希望破滅的故事2。
⑼ 梅婷主演電影《透析》
這部電影陸陸續續拍了很長時間,也很低調!
⑽ 哪有預言者電影劇情介紹,預言者高清下載
美國電影網站爛番茄、Metacritic日前分別給出了自己的2010年最受好評電影榜單,雖然兩家網站風格、評分制各異,但入榜影片基本大同小異,《玩具總動員3》、《社交網路》、《馴龍高手》等公認佳片都在前列。 爛番茄、Metacritic分別的特色在於,爛番茄的評價較為大眾、廣泛,Metacritic則更挑剔,評論家的意味濃厚一些。爛番茄用一部電影的正負評價來裁定好評率,一部電影如果獲得了7分(10分滿分)的話,就能獲得100%的新鮮度。Metacritic則根據每一位評論者的給出的從0-100的分數來對一部影片進行評分,但是他們拒絕用大量的評價來計劃,有人認為這種演算法相對更公正一些。比如《馴龍高手》,該片在爛番茄的評分是98%新鮮度,排名第二,這是根據146個評價得出的結果,但是在Metacritic上《馴龍》只有74%的分數,這是根據33個評價得來的。 法國愷撒大獎《預言者》獨領風騷
始於1976年的法國愷撒大獎是「法國奧斯卡」,法國最大規模的年度頒獎。 第35屆愷撒頒獎典禮由瑪麗昂-歌迪亞擔任評委會主席,於2010年2月27日晚在巴黎市中心的夏特萊劇院揭曉獎項。 由法國著名電影公關公司le public systeme cinema 主辦, 在大西洋濱海小城多維爾每年兩季舉辦,分別是3月份的多維爾亞洲電影節,和9月初的多維爾美國電影節,旨在展示這兩國和地區的電影多樣性,鼓勵有才華的電影人。
今年第12屆多維爾亞洲電影節上,中國導演劉傑的《透析》獲得了影展最高獎項金荷花大獎。此外,在為期5天的電影節期間,還向中國導演婁燁和陸川致敬,放映了他們的多部作品。影展同時舉辦了菲律賓導演布里昂多-曼德薩的作品回顧展。
9月初舉辦的法國多維爾美國電影節和威尼斯影展年年撞車,卻方便了好萊塢明星,他們往往在參加完威尼斯後直接飛到法國北部的海濱小城。多維爾電影節上由此明星薈萃,星光燦爛,具有相當影響力,吸引了法國和周邊國家影迷的參與。電影節從美國大片到獨立製作,一應距全,被譽為好萊塢和聖丹斯集一身的電影節。36屆美國電影節由法國演員艾瑪紐-貝阿擔任評審團主席,9月3日到12日舉行,並安排向美國著名導演特里-吉列姆致敬活動。期間影迷們可以和安妮特-貝南、娜奧米-沃茨、塞謬爾-傑克遜、金-凱特羅爾等大牌明星親密接觸。順應時勢,今年的影展還增設了美劇欄目,讓喜歡美國系列劇的電視迷大飽眼福。最後評審團大獎由奧倫-莫維曼的《信使》摘取。
雅克-歐迪亞執導的《預言者》,在當晚愷撒典禮上演了一片獨領風騷的壟斷局面,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9項大獎。藝術和通俗齊肩並進,雅俗共賞,它講述大字不識的年輕移民,如何在監獄的血腥爭斗中成長為一名黑手黨老大的歷程。影片此前已經收獲了戛納評審團大獎、英國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54歲的伊莎貝爾-阿賈妮多年息聲影壇,回歸之作《裙角飛揚的日子》為她贏得一生中的第5個愷撒榮譽。此外,典禮還向年初逝世的新浪潮元老侯麥安排致敬環節,並為親自來到現場的美國著名演員哈里森-福特頒發榮譽愷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