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是電影《投名狀》中的晚清三巨頭
電影《投名狀》中的晚清三巨頭是:曾國藩,李鴻章和胡林翼。
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曾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清朝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曾國藩出生普通耕讀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逝世,朝廷聞訊,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謚號「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各省建立專祠。
曾國藩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一生官至兩江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死後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Ⅱ 湘鄉新三和電影城票價多少
新上映的是50元,以後會打8折,3d60,需交100塊眼鏡押金,學生、老人半價,周二半價(除18:00-22:00,3d和新片)
Ⅲ 電影《五朵金花》中主要演員的人生經歷是怎麼樣的
1.即2000年7月,《五朵金花》之中最迷人的那朵「金花」楊麗坤已經去世。
1960年,在埃及開羅舉行的第二屆亞非電影節上,楊麗坤獲最佳女主角銀鷹獎。
1964年,楊麗坤主演了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劉瓊導演的電影《阿詩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
( 1982年,該片在西班牙北部城市桑坦德召開的第三屆國際音樂舞蹈節上獲得最佳舞蹈片獎。)
之後,這部影片也給楊麗坤帶來了難以預料的災難。
文革中,這部片子被康生宣布為"宣揚愛情至上"的"毒草"遭批判。楊麗坤被說成是修正主義文藝的"黑苗子",反對毛主席文藝路線的"黑線人物"。受到殘酷的迫害。被打成"現行反革命",精神失常.
1971年,經人介紹,與唐風樓相識.
1973年5月22日,與唐風樓結婚。
。
⊙ 1974年5月25日,楊麗坤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唐琰、唐韜。
⊙ 1978年,平反.
楊麗坤調往上海電影製片廠與分別多年的丈夫、兒子團聚。
⊙ 1997年,楊麗坤患腦溢血.
⊙ 2000年7月21日18時30分,因腦出血去世.
2.「煉鐵廠金花」王蘇婭
在《五朵金花》中,表演藝術家王蘇婭扮演了「煉鐵廠金花」。王蘇婭演的金花嫵媚中帶些許強悍、潑辣中帶點兒調皮。
王蘇婭原籍河北薊縣,1938年生於北京。滿族。1949年參軍時她剛滿10歲,在部隊文工團任舞蹈、歌劇演員。1956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肄業。
王蘇婭的表演很真實且符合人物個性。在她拍攝《五朵金花》時,著名導演王炎又把這個「面龐長得好看」,但「很少有那種少女嫵媚味道」小姑娘請去參加拍攝電影《戰火中的青春》,讓她出演女扮男裝的解放軍副排長高山。為了趕在1959年底前封鏡,20歲的王蘇婭和男同志在10月的東北迎著刺骨寒風一起摸爬滾打,日夜趕拍,僅用三個月就拍完全片。公映後好評如潮,王蘇婭也一舉成名,享譽影壇。後來,王蘇婭又在電影《海霞》中演阿洪嫂,將夫妻間的溫情蜜意表現得恰到好處,又是好評如潮……以後,她還參加了《海上生明月》、《鄧小平》等影片的拍攝,同時在話劇和歌舞劇等十多出舞台劇中扮演角色。
去年4月,當記者輾轉將電話直接打到她家與她聯系時,她感到很驚訝。她一再表示自己一直很低調,不愛接受任何媒體采訪,甚至表示央視的一些名牌人物專訪欄目請她去做嘉賓,都被她一一婉謝了。她尤其反感電話采訪,說話直來直去,快人快語。
「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能三言兩語說得清楚嗎?而且在電話里要表達的東西與面對面說出來的根本就不一樣。」有些俠氣,又有些告誡,她的話讓我感到汗顏。也許是我的真誠,她還是告訴了我一些她的近況。現在仍在雲南省文化廳電影處工作,從事文化電影行政管理工作,估計到年底會完全退下來。之前(1984年始)她還擔任過雲南電影製片廠廠長,是雲南省政協八屆常委。由於工作的性質經常要外出辦事,往往就忙得顧不了家……
出演「煉鐵廠金花」,王蘇婭在塑造人物時個性化表演形神俱備,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與此同時,鋼鐵金花的個性也影響了王蘇婭的一生。盡管「文革」中歷經坎坷,但長達40多年的演藝生涯,話語中她仍流露出深情的留戀。當記者希望她談談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和個人經歷時,她緘口不言了。試想,「文革」一開始,周恩來稱贊的《五朵金花》被污衊為「反對三面紅旗、宣傳愛情至上的資產階級影片」,那麼誰又能逃脫得了命運呢?堅強的她欲說還休,「我們的人生比別人更豐富,也比別人更多承受許多突如其來和一波三折吧。」為了采寫完此稿,後來我又給她家裡掛了多次電話,卻未能如願。好在采訪譚堯中大姐時,間接地知道了她的一些家庭情況,蘇婭大姐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愛人老李原系雲南省博物館研究員。兒子已有小家庭……
3.拖拉機手金花」朱一錦
朱一錦扮演的「拖拉機能手金花」,迷人且有些神秘的味道。
在影片《五朵金花》里,朱一錦是最風光的一個,因為有一場「婚禮」的戲,讓她的嫵媚與羞澀的溫柔表演得恰到好處。一張天真燦爛的笑臉顯示出了女性特有的魅力。難怪有人說,她才是真正的金花呢。
中國實驗話劇院老乾處的同志介紹,朱一錦一生不是很順利,非常坎坷,尤其在情感方面。婚後,她一直在雲南話劇院工作。「文革」以後,她被調入中國實驗話劇院。1977年,她參加了峨嵋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十月的風雲》,演女主角高珊。1978年她又參加了北京電影製片廠《巨瀾》的拍攝。她離婚後又結婚。眾所周知的是,在出色的女外交官章含之女兒洪晃的《我的非正常生活》一書里,就多次談到了她的這個「漂亮得跟妖精似的」後媽,還說起兩個人很合不來的原因,是因為後媽說她「你長得真不好,現在出身又成問題,趕快嫁人吧,只要是北京戶口就行了,阿姨是為你好。」其實,後媽與女兒的不和也是常有的事情,但到底是「意難平」,朱一錦最終選擇了痛快離開,去了美國。她在國外一直從事一些中美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如多次參與了亞特蘭大中國商會的春節晚會的一些策劃活動,為節目的編排付出了心血。
4.「牧畜場金花」譚堯中
在《五朵金花》中,那位有著大家閨秀且心靈手巧的「牧畜場金花」的扮演者,就是表演藝術家譚堯中。從藝47年來,她曾在40多部話劇(如《雷雨》飾演繁漪,《日出》飾演陳白露、《霓虹燈下的哨兵》飾演春妮),二十多部電影(如《代理市長》、《天皇巨星》)、電視劇(如《火浴》、《五朵金花的兒女們》)中擔任主要角色及重要角色,獲若干獎項。現為廣州市戲劇家協會會員。
現在觀眾常能在電視屏幕上看到她的一些廣告形象。看到電視中她一臉燦爛的笑容,你很難想像到她已是快70歲的老太太了。去年7月,她與多才多藝的丈夫潘偉行同台主演大型舞台劇《十三行商人》,在廣州一時傳為佳話。
當記者說到「堯中」的名字很有特色時,她樂呵呵地笑了,樂觀且充滿童趣。交流中,我分明感到窗外陽光燦爛,溫暖如春。她說自己一生中有四個地方忘不了,一個是祖籍湖南,一個是她的出生地上海,另兩個當然是昆明和廣州了。她說,在昆明生活了20年,在廣州也有20多年了,都算是她的第二故鄉吧……
譚堯中父母都是湖南湘鄉人,父親是一位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化學家,母親是教師。她受母親的影響,從此走上了藝術之路。1955年,她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老了,老了,已經當奶奶了,我孫子12歲快上中學了……一雙兒女是上天恩賜給的我們。」她幽默風趣。她說,從舞台上退下來後除參加各種活動及廣告拍攝外,居家的日子過得充實而不俗。現在每天讀書看報,養花養草,怡然自得。她最愛養狗養貓,家裡的成員可多了,有小鳥、金魚、烏龜……它們啊都是她的開心寶貝。
談到婚姻,甜蜜無遮。譚大姐說在拍攝完《五朵金花》後,就與潘偉行先生喜結良緣了。原來,這中間還有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
當時,譚大姐作為第一批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學生來到雲南話劇團,同年潘先生也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分到話劇團,潘先生的父母曾是西南聯大教授。「我特別相信一見鍾情,有時候想來你第一眼看到一個人,你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你知道你會和他有某種聯系,我看到他的第一眼就知道,這人一定和我會有某種關系……」「他看上去很儒雅,像阿鵬嗎?」笑聲中的譚大姐讓我感到很親近。
「當時,我和他在同一劇團工作,在前蘇聯的一個戲《一路平安》演出時我倆已很默契了。但當時雙方都不好意思表露自己的感情,且當時似乎也不容許同一個單位的談情說愛。不久,我參加了《五朵金花》的拍攝,無不為劇中金花與阿鵬的愛情所深深打動。劇中所描述的愛情不痛苦,不悱惻,僅僅是充滿美好和信仰。確實,那時的愛情啊就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一種甜蜜與浪漫的信仰。四個月的排練當中,我非常刻苦認真,和他根本沒時間見面聊天。但在這種狀況中卻互相有了真誠表達愛意的沖動……」電影拍完了,他們的愛情也瓜熟蒂落了。
譚大姐說,在「文革」中他們夫妻雙雙受過打擊,但精神沒有被折磨垮,更多的是靠家庭的親情支撐過來的。這對藝術伉儷,在生活中相濡以沫,志同道合,在藝術上比翼雙飛,盡顯才華。現在一家人生活得溫馨而又快樂。
1976年,由遠在廣州的堂姐引線,夫妻倆來到廣州市話劇團。當時劇團還剛重組,沒想到,時光匆匆一過就是20年。譚大姐說她一直無法忘懷在雲南的那些歲月。幾乎每年都要回一趟雲南,看望親友,也常與丈夫到曾經演出過的山寨里去走走,尋找滄桑歲月里他們留在那裡的青春痕跡……
在采訪中,譚大姐遺憾的是,在拍《五朵金花》期間,沒能留下一張完整的「五朵金花」合影,更令她感到遺憾的是,假如「九妹」楊麗坤還活在人間,五位老姊妹常在一起聚一聚,回顧逝去的流金歲月,那該多好啊!
5.積肥模範金花」孫靜貞
孫靜貞在影片《五朵金花》里是唯一從北影廠里挑選的「金花」。她扮演的「積肥模範金花」水性好,活潑又開朗。1953年孫靜貞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分配至北影廠演員劇團工作至退休。她多才多藝,主演過數十部影片。後來,她從台前走到了幕後,創作有電影文學劇本《共同富裕》,並撰有《電影演員的多功能技藝訓練》、《塑造聲音、語流的氣質與角色創造》等專業論文,並導演過《小白兔》等兒童劇。現為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會員。
在北影集團行政處謝女士的幫助下,記者與孫靜貞老師的兒子龐先生取得了聯系。提起母親,龐先生顯得有些激動,常常欲言又止:只是說,媽媽是個很溫和的人。
當記者表示想去看望這位已是70多歲的老人時,龐先生表示這次恐怕不行。他說他得先回去說服媽媽,只有她同意了才能采訪。但聽了龐先生的介紹,我的心裡頓時感到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疼痛。難道她是第二個活著的楊麗坤?
原來,自從孫靜貞從雲南回到北京後,又參加了好幾部電影的拍攝。孫靜貞是山東人,理當是那種很大氣豪爽的女子,但大難來了誰也逃脫不了。「文革」中因演過「大毒草」,挨過批鬥,從此精神受到刺激,病魔一直纏繞著她。她原本還可以在銀幕上為我們留下更多更美麗的形象,但病魔纏身,身體時好時壞。值得慶幸的是,她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龐先生告訴我,父親當時與母親認識時還是一位「客串」演員,但父母的感情很好,父親一直照料生病的母親。「我是獨子,母親一直把我當手心裡的寶……」但命運捉弄人。10年前,孫大姐的丈夫忽然離世,無疑給了她另一個致命的打擊,雪上加霜,病又復發了……龐先生說母親一直生活得很頑強,病好時對兒子也非常疼愛,兒子的成長幾乎成了她生活中唯一的一大樂趣;後來,兒子長大了,她便把精力投入到了創作劇本之中去,還將自己的演出經驗寫成了許多的論文……
在兒子的眼裡,母親非常勇敢和善良,文弱之軀里有一種巨大的力量一直支撐著讓她活到了70多歲。這兩年多來,在葯物的控制下,母親的病已基本恢復正常,所以,他希望不要去驚擾母親,讓她度過一個美好的晚年……
Ⅳ 湘鄉電影院有沒有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的秘密計劃
因為我們在班級或學校假期卡通啊我們看動畫片的時候,而他們是在度假沒看到,所以我們並沒有看到他的時候,他在工作中,我們沒有看到他時,他又重新工作總之,我們做的看不到他上班
Ⅳ 湘鄉市5D動感影院在哪聽說不僅可以看5D還可以看3D電影。
在豪塘口往七一廣場方向的左手邊
Ⅵ 寶葫蘆的秘密作者簡介
張天翼(1906年9月26日-1985年4月28日),學名叫張元定,字漢弟,號一之,筆名張天凈、鐵池翰,中國現代作家。祖籍湖南省湘鄉縣東山鄉雙泉村,出生於南京,在杭州讀完小學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學。
1929年正式開始職業寫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聯,抗戰爆發後,一直在長沙等地從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藝活動。解放後歷任中央文學講習所副主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等職。
代表作有童話《大林和小林》《寶葫蘆的秘密》《禿禿大王》,小說《華威先生》《鬼土日記》等。他的童話在兒童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寶葫蘆的秘密
《寶葫蘆的秘密》是中國著名兒童文學家張天翼(1906—1985)1958年創作的童話;1963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了黑白影片;2007年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重新投拍了同名彩色動畫影片;此外,還有同名電影版圖書與同名歌曲。其故事情節為:王葆幻想得到一個寶葫蘆,可以不費力氣得到一切。
一天他的願望實現了,心裡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和同學下棋想吃掉對方棋子,棋子馬上就飛到他嘴裡……他的寶貝不但沒給他帶來幸福反而帶來痛苦,他毅然把這個寶貝拋棄,「轟「的一聲後,原來這卻是自己做的夢,他從此改正了缺點,認真學習,做一個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