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親愛的》電影影評
《親愛的》電影影評如下:
首先《親愛的》的主要角色和故事都脫胎於真實發生的「打拐」事件;其次,這類親子題材本身就是「催淚大戶」,多年前一部《媽媽再愛我一次》所掀起的觀影盛況,相信80後們都記憶猶新。面對「骨肉分離」的人間慘劇,再理性的觀眾,恐怕也都會心軟。
電影本身,劇情從一開始就沒有太多讓人意外的地方,丟孩子和找孩子的細節,大家平時在新聞里都看到很多。比較特別的設計是,在片中飾演一對離婚夫妻的黃渤和郝蕾,在丟了孩子後,找到了一個由張譯、張雨綺飾演的夫婦領導的一個由丟孩子父母組成的「互助組織」,大家互相鼓勵支撐,共同尋子,成為了電影的一抹亮色。
角色介紹
1、田文軍
演員:黃渤
一位悲情父親。孩子丟了,他苦苦尋找三年,好不容易找到了,卻換來「相見不相識」的揪心事實。
2、魯曉娟
演員:郝蕾
田文軍的妻子,兩人婚姻破裂,唯一剩下的聯系就是孩子,但孩子卻走失了,這讓魯曉娟幾近崩潰。
『貳』 電影《親愛的》的影評
《親愛的》是黑色愛情三部曲,即《獨家試愛》《十分愛》《我的最愛》的後作,台詞里也有《我的最愛》中的一些情節。
《親愛的》似乎是葉念琛第一部被歸為恐怖或驚悚類的電影。不過對於熟悉他電影套路的人來講,這應該是一個早晚會來的自然延伸。他的愛情三部曲,在看似溫情的劇情下,總是讓人看完以後手腳發涼。與一般恐怖片結束時逃離的感覺相反,當我們走出影院,回到沒有僵屍、鬼怪、幻影的真實世界時,葉念琛講述給我們的種種光怪陸離,才真正來到我們的身邊。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莫過於與枕邊人繾綣半生,卻永遠無法猜透他在自己的身後想些什麼,做些什麼。是不是真的在未來的某一刻,謊言的大幕被偶然的掀起一角,才發現以為達到的愛情彼岸,不過是對方設下的華麗幻影。
葉念琛不僅僅有寫故事的才華,更有一種固執的殘忍。他的電影不遺餘力的展現所謂愛情之中謊言、背叛、欺騙的無限可能,並永遠以一種不安定的狀態做為結尾。急促的不和諧音、看似融洽的戀人之間暗藏的秘密,與似乎已經平息的危機構成一個無限的歸納,證明著愛情不過是幻影,謊言和背叛才是常態。
《親愛的》與三部曲中的《十分愛》應該說有異曲同工的意味,一系列最終被解開的謎團外,愛情的謎團仍然陰魂不散。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天造地設的愛情,也沒有本來就該在一起的人。愛情對於某些人,不過只是雙方算計的平衡態而已。「葉念琛作品」幾個血淋淋的大字,就是這樣的殘酷而真實。
葉念琛電影對感情的觀念一直是悲觀的,我想這片同樣不適合情侶入場觀看,看完心底都寒,身邊的人並不值得信任,不論何時我們都在尋找下一段出口.
以下是劇終的一幕讓我所能理解到的潛台詞:
「此刻我想停留,只是因為我想,與你無關.親愛的,你並不是我的親愛的,我們都只是我們自己的親愛的,我們都只是愛自己.」
我想這個世界每一秒都有很多人在說「親愛的,我愛你。」只是你不知道此時開口的那個人。是還沒有得到想要的人。還是僅僅覺得沒玩夠。
若是非要維持一段美好的愛情。記得永遠讓自己知道的少一點。
「親愛的。我愛你。」原來這句話其實不是那麼難說出口。
如果你依然相信這個世界有很多美好的童話。記得遠離『葉念琛作品』。
『叄』 《親愛的》好看嗎
我就知道,這不是一部講失蹤兒童父母痛苦或宣傳打拐的電影,導演的立足點應是在倫理和法律的沖突上。
事實上,這是一個很討巧的點,也是在打拐背後隱藏的更大更深的關注點。離婚夫妻面對孩子丟失所引發兩個家庭的動盪,人販子的妻子是否有領養孤兒的權利,生二胎是否對丟失孩子的背叛,為生二胎給丟失小孩開死亡證明的法情沖突,丟失孩子對人販子養母的感情,找回孩子重新與親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聯系,得不到法律援助的農村婦女,善鑽法律漏洞的律師與法律的沖突,無生殖能力的丈夫把責任推給妻子,司法的灰色地帶,人販子妻子的懷孕,以及埋的副線——教師母親和罪犯女兒,包括你看到的法庭跟一般想像中威嚴庄嚴的法庭也不太一樣。這些沖突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和沖突本身都振聾發聵。有法律問題(打拐法的不健全),也有倫理問題,更多的是法律和倫理的沖突,這個內核是非常多好萊塢電影的內核,所以我說這是一個討巧的點。而意義自不必說,陳可辛導演是個文化導演,他和他的編劇思考得很多也很深。我們也能看到這種思考產生的表達野心。可惜的也在於此,太多想說的,反倒一個都說不好。
影片用了差不多一半篇幅講丟孩子和找孩子的事情,但正如導演所說,劇情真正開始其實是在找到孩子之後。作為電影來說,這裡面的沖突才是有意思和有力量的。但是塞進去的東西太多,顯得太倉促。所以在鏡頭結束在趙薇飾演的李紅琴在醫院里因為懷孕而痛哭時,大部分人的反應是:啊,結束了!而我的反應是:我以為剛開始。
『肆』 電影《親愛的》好看嗎
很好看,細微處真的很煽情,但是不是刻意的。但是觀影會因人而異,我朋友的評價就不太高,說題材比較好,想講的比較多,以至於沒有一個講的很好的。我的感受就是,至少它已經不是一部純粹的電影了,至少讓我真的流淚了,,所以我比較支持。
『伍』 如何評價電影《親愛的》
不錯,真實感人啊。首先《親愛的》的主要角色和故事都脫胎於真實發生的「打拐」事件;其次,這類親子題材本身就是「催淚大戶」,多年前一部《媽媽再愛我一次》所掀起的觀影盛況,相信80後們都記憶猶新。面對「骨肉分離」的人間慘劇,再理性的觀眾,恐怕也都會心軟。當然這跟演員演技好有很大關系,造型接地氣。電影本身,劇情從一開始就沒有太多讓人意外的地方,丟孩子和找孩子的細節,大家平時在新聞里都看到很多 。比較特別的設計是,在片中飾演一對離婚夫妻的黃渤和郝蕾,在丟了孩子後,找到了一個由張譯、張雨綺飾演的夫婦領導的一個由丟孩子父母組成的「互助組織」,大家互相鼓勵支撐,共同尋子,成為了電影的一抹亮色。整部電影前一半時間,幾乎成為黃渤尋子的獨角戲。草根出身的黃渤,把這個開著破網吧、妻子跟有錢人走了的中年loser,徹底給演活了,每個表情、動作都令人心酸鼻酸。當黃渤歷盡千辛萬苦找到孩子之後,在影片後半段,重心轉移到了另一位主演趙薇的身上。丟孩子的家庭很痛苦,而當孩子被解救之後,後來收養孩子的家庭也等於遭受了失去孩子的痛苦:這是影片在「打拐」之外,著重想給觀眾們展現的未知世界。這個世界的主角,是全素顏出鏡、穿著土氣衣服、留著亂糟糟短發的「村婦」趙薇。觀眾跟隨黃渤一路積攢下的對丟孩子的傷痛、對人販子的痛恨,在此刻,卻被同樣深愛著孩子、因不願與孩子分開而陷入痛苦的「繼母」趙薇給逆轉了:看似一個悲劇的解決,卻成了另一個悲劇的開始。除了黃渤和趙薇之外,郝蕾、張譯、佟大為等其他主角也都奉獻了感人的演技,而且因為展了自己在面對孩子的「人性光輝」,而讓這些平時高高在上的明星們,顯得尤其可愛可親,這就像大家看《爸爸去哪兒》,會喜歡上裡面的爸爸們一樣。
主要內容:故事主要發生在深圳,一開始便是一幅潮濕、昏暗的城中村畫面,網線電線交錯,村屋密密麻麻。田文軍從老家陝西來到大城市謀生,在魚龍混雜的城中村租了一個鋪位開網吧,一直以來靠撥賴室忑維持了夫妻生活最終因感情破裂和妻子魯曉娟離婚,孩子田鵬由兩邊輪著帶。開場幾幕戲,陳可辛就較為寫實地呈現出外來人口進入大城市寄居城中村,和城中村特有的空間畫面。片中的城中村其實是在廣州而非深圳。但為何要把故事背景設在深圳而不是廣州,廣州同樣有大量外地人。因為深圳是移民城市,片中某些細節和對白更體現到一個移民城市特點。田文軍抱著兒子教他陝西話「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此時魯曉娟說:「不要講方言,講普通話。」這是外地人來到移民城市融入當中的一種寫照,或許也是編導對城市化下方言不入流,只有普通話才是在大城市通用語言的弦外之音。這句簡單的對白在片中前後出現過兩次,這兩次存在著某種照應。第一次,魯曉娟讓田文軍不要教孩子說方言,要說普通話,是為了讓孩子徹底脫離家鄉融入大城市。到了第二次出現在影片快結束,說這句對白的卻是田文軍,它同樣是要田鵬忘掉那個被拐去的「家鄉」,在大城市重新接觸生活。李紅琴是一個較為悲劇的角色。一個農村婦女在一夜間得知自己原來是個人販子老婆,也在一夜間兩個孩子都不屬於自己,她隻身一人來到深圳找律師一心想要回女孩吉芳的撫養權。趙薇對李紅琴的演繹傳神精彩,情感流露感人,在派出所襲警是出於突如其來的變化而無法接受這種被強行母女分離的現實,導演的調度和演員的表現都不失控。作為第二條主線的李紅琴其實可以拍得很煽情,但煽情的部分反而不算多,其中一場是李紅琴來到深圳福利院想看看吉芳,但被院長拒絕,於是晚上爬水管上去隔著窗口看吉芳,而小吉芳也哭喊著要媽媽。最後設計李紅琴懷孕,這個反轉的結果對李紅琴是五味雜陳,但這一設置是較為樂觀的處理(李紅琴原來可以懷孕,可以有自己親身骨肉)還是悲觀的處理(和死去老公的朋友發生關系意外懷孕,更無法領回吉芳),每個觀眾都應該有各自看法,這也是關於親情和血緣之間某種吊詭關系。
『陸』 《親愛的》評價怎麼樣
《親愛的》是一部讓人鼓舞的電影。作為一部題材敏感、風格紀實、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電影,它完成度高,高水準地、剋制地、恰當地講述了一個曲折的故事。它商業性與批判性兼有,一方面,將會有很多人進入影院觀看它,同時它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陳可辛聰明,一直以來飽受爭議。從《甜蜜蜜》一片搭著來港陸人與金融風暴的順風車,到現在《親愛的》以「拐賣兒童」搏盡眼球。他似乎總能抓住時代的痛處,還能數著鈔票同時給觀眾當頭一棒。
不少人在觀看本片後評論到,覺得陳可辛「逃避,沒有給出態度」、「將沉重話題商業包裝」,也有很多聲音說,「他是個聰明的人,一直知道觀眾的淚點在哪裡,什麼題材吃香,市場需要什麼」。
持這樣觀點的人甚至覺得陳可辛消費了「拐賣兒童」這個話題,揭了傷疤,贏了票房,卻無補於事。而我並不這樣看。
一部揭露社會嚴重問題的電影,我第一時間關注的,不會是它的藝術高度,而是它的傳播廣度。商業化意味著更多地考慮觀眾,那麼它無疑更通俗、易懂,易於入口,這代表會有很多人買它的賬,這才是這部電影最需要的。
它需要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談及,越多越好。 「讓別人正視、重視拐賣兒童問題」才是它最大的使命。
『柒』 請問。趙薇主演的電影(親愛的)好看嗎
很好看,這部電影集合的都是超實力派演員,每個演技都非常出彩,當然趙薇的演技在這部裡面也是大爆發了,整個看了讓人對李紅琴這個人物愛不起來 卻也恨不起來。
『捌』 為什麼說《親愛的》這部影片很催淚
電影主要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與以往以拐賣兒童為題材的電影不同,這是一部溫情的電影,對於人物性格的描寫和刻畫可謂是入木三分。電影的每一個情節,那些因為失去所引發的人的焦慮、迷茫、恐懼、仇恨、絕望等等,都是人性情感的真實寫照,這也有賴於一群實力派演員。這些人性情感的刻畫,如同一根根鋒利的尖刺,扎進每一個內心的柔軟處,疼痛而悲傷。
1)該電影選取孩子被拐這個典型社會事件為影片主題,講述普通離異夫妻由於孩子外出玩耍被人拐走,從此踏上漫漫尋子之路。在尋找孩子過程中,與其他孩子被拐的父母相互鼓勵,最終在大家幫助之下找到孩子。但找到孩子並不是電影最終結果,還有更多問題等待這對父母與孩子去面對:孩子對親生父母的遺忘,與親生父母之間的隔閡,與拐方養母家庭的緊密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