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戰電影,太行山上,觀後感,500字
《太行山上》這部影片講述了朱德司令當年率兵在太行山上與日軍抗戰的一段崢嶸歲月,觀看以後,心中感觸頗深,對中國的歷史戰爭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與體會。
影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日軍發動了侵華戰爭,欲佔領太行山,奪取太原,進而侵佔全中國,但太行山對於抗戰勝利與否來講意義重大,它是中國的脊樑,因此,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就率領部隊在太行山上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爭,最終,在八路軍的英勇奮戰之下,我們保住了太行山,建立了太行山根據地。
在這部影片中,八路軍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與時刻准備為國捐軀,拋頭顱灑熱血的那股狠勁都深深的觸動了我,那連綿的太行山,陡峭的太行石壁,殘破的烽火台,到處的硝煙與戰火都在向我述說著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在平型關一戰中,八路軍與日寇近身肉搏的一段讓我為之心顫,在平型關大捷後,朱德總司令慷慨激昂的演講更是令人為之動容,那是多少革命烈士的鮮血所換來的勝利啊。在其後的抗戰中,那為國捐軀的郝夢齡更值得我們為之深深的鞠躬,國難當頭,不畏槍炮,沖鋒在前,及時身中數彈後任然屹立不倒,他的那一句「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道出了八路軍全體英勇無謂的精神,還有左權,為了保家衛國,不能和家人見面,甚至連自己的孩子也只能看到一張手印,但即使是那樣,他也沒有絲毫的怨言,覺得已經很滿足,在看到他為妻子寫信後累的坐那就睡著的場景時,我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當年的八路軍為了新中國的勝利付出了太多太多,更讓我們認識到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銘記歷史,不忘革命先輩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在影片中,軍民如一家得到了很好的展示,男丁都自告奮勇的參加抗戰,婦女們則在家為八路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村民們被日軍抓捕時,八路軍也奮不顧身的去拯救老百姓,處處都表明軍民深厚的魚水情。
而與之產生強烈對比的就是日軍的殘暴,日軍將領阿部強迫一個被八路軍俘虜後逃回的士兵跳火坑,認為其太過於懦弱無能,而士兵最後所說的「八路軍都不殺我,自己人倒要殺我,天皇陛下,皇軍必敗!」更是發人深省,也詮釋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一個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八年抗戰中,八路軍浴血奮戰在巍巍太行山上,用生命、鮮血和鋼鐵般的鬥志,依託有利地形,特別是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同侵華日寇展開殊死搏鬥。在極其艱難、復雜、曲折、險惡的斗爭環境中,一步步的取得勝利。在當今,我們更應大力繼承和弘揚太行精神。牢記昨天的血淚艱辛,永遠緬懷那些為了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前赴後繼英勇捐軀的革命先輩,珍惜今天的幸福和平,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和未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鑄新的歷史輝煌。
『貳』 太行山上觀後感
今天我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盪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並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並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並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歷史事實。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干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全暖,最後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並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後,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麼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樑,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幹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叄』 太行山上的影片評價
《太行山上》通過宏大場面和精良的製作,開創了新時期戰爭片的新風格,其注重細節勾勒,吸納港台演員加盟,但是該片仍留存著舊的戰爭片模式,比如臉譜化描繪英雄人物,突然在大戰爭中展開慢動作煽情等等。 (新浪娛樂評)
影片以朱德為主角,著重抓住朱德在民族危亡和戰爭的緊要關頭、關鍵時刻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義,及其人性、人情、人道進行開掘 ,正面歌頌了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表現了八路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成功的塑造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形象。 (搜狐娛樂評)
《太行山上》沒有了枯燥煩人的說教、沒有粗製濫造和過分的誇張,有的是不可辯駁的邏輯、悅人耳目的影音效果電影中絕大多數的道具,比如八路戰士的大刀和磨損的破槍老套筒、民兵崔隊長磨得寒光凜凜的幾跟標槍、指揮員用的地圖、系的破皮帶,都跟臨摹的文物一樣;再比如鬼子軍官的軍裝、佩刀、勛略表、野餐飯盒,小鬼子的鋼盔、三八槍、大頭皮鞋,也都是精工細做。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大多數日本角色,都盡可能多的由日本人來扮演。作為軍事題材的電影,軍事常識決不能敷衍了事。對照電視劇《八路軍》,《太行山上》中體現出軍事常識與藝術真實的自然之美。 (金羊網評)
勸你看血戰台兒庄,比較客觀,人物性格也比較立體
太行山上無非就是個歌功頌德之作,沒什麼意思
『伍』 抗日大片〈太行山上〉影評
不是我寫的
影評《太行山上》
《太行山上》這部影片描述了以前中華年民族是如何抗日的。不過當然了,最終還是我們中國勝利了,可惡的日本人終於死了。這部影片增強了我們愛國精神和對日本人的痛恨。
它描述的是:當時日本人想佔有太行山,於是就和共產黨發生了太行山上的一系列戰爭,犧牲的人非常多。一看見那些日本人這樣不把中國放在眼裡,這樣兇狠地侵略中國,我真是恨不得想拿一顆超大型的原子彈把日本這個可惡的國家炸了。這部影片讓我深刻地了解到朱德同志,他是多麼聰明睿智,平易近人。他不但能大力做好國事,還時刻關心著手下的隊員們。在寒冷的冬天,他為了讓一位站崗的小同志不要覺得太寒冷,竟為他站崗。從這一點,說明朱德同志非常和藹。這部影片還讓我覺得戰爭所帶來的極大傷害。很多戰士都非常思念自己的家庭,但是為了國家的安危,還是離開了自己的家,為國效勞。在部隊里,他們還時常拿出卷了邊的信,淚留滿面地看啊看。他們深刻體會到戰爭所帶來的痛苦,可那也沒辦法。
這部影片讓我感覺到日本人是可恨的,它對我國的傷害永遠不能忘記,還有就是我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有戰爭,應該和平。-=
『陸』 大家來談談《太行山上》這部電影
很不錯的電影。
我曾經有機會和這部電影的攝影師之一合作過,那個女的,她跟我們講拍攝《太行山上》的時候,她一個女的,也得滾在泥地里!
每個人都相當賣力。
八一廠的力作。推薦。
『柒』 太行山上電影的觀後感
太行山上電影的觀後感是一部令人感慨的歷史電影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在日本侵華時共產黨與國民黨聯手抗日。其中也包括了幾個重要的戰役下面第一範文網網要分享給。
太行山上是由韋廉沈東陳健執導王伍福宗利群李樹生等人主演的一部戰爭片於2005年8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故事。
劇情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寇發動了侵華戰爭華北地區因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成為日軍的主要突破口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奉黨中央命令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115120和129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開辟太行山革命根據地。
朱德見到閻錫山表明我軍抗日決心要在平型關打一仗殲滅日軍一部並要求友軍配合只想抗戰守土的閻錫山表面上答應配合卻遲遲沒有行動。
『捌』 推薦太行山上這部電影為什麼推薦它50字
電影《太行山上》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
電影主要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朱德總司令率領八路軍主力部隊開赴抗日前線,與日寇浴血奮戰的英雄業績,集中表現了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期間,從平型關大捷、陽明堡戰役到擊斃日酋阿部規秀中將的黃土嶺戰役等幾次重大戰役,正面歌頌了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表現了八路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成功的塑造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