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赤道》到底好不好看 電影評分才5.7
不好看
不善做者 孰人不知其所作
文/夢里詩書
這是一部有以國際級格局,但在呈現上卻僅只有幼稚園級邏輯的電影,《赤道》借一件韓國核武器在香港幾方勢力的斡旋,預以透過紛繁的國際視覺塑造懸疑,但漏斗百出,冗長無味的邏輯,使如此做法儼然成了笑談,其所作終僅只是一場虛張聲勢的預告。
初看《赤道》時,錯以他是值得期待的,足夠強大的卡司陣容,深陷核武危機的香港困境,代號「赤道」的國際大盜等等,電影擁有足夠引人矚目的噱頭,但一個個包袱在諸多令人無言以對的展開後,越發走向了無以挽回的平庸,多線索的危機與陰謀在該片里並未能形成一個合理服人於心的懸念,電影至始至終給人一種趕進度布線索的觀感,槍戰,追逐,打鬥如照本宣科,國際政治的格局更如同被生硬的嵌入其中,一個本自被盜取核武器的故事,終以不是該片的重點,過大的野心硬是要將電影與現實政治版圖接軌,但顯然不論是梁樂民還是陸劍青,雖能講好一場自我生態鏈的《寒戰》,且未有能力把控一場臆想東亞的《赤道》。
過於注重勞心難討好的多線營造,卻未能拿出一條能真正圍繞格局的主線是《赤道》最大敗筆所在,用群星璀璨來形容《赤道》是不為過的,每一位星在電影中都被安排了充足的戲份,但這樣的安插,註定了架構的不合理性,反派轉折的張學友,香港警探的張家輝,代表中央的王學圻,情戲充足的池珍熙,還有餘文樂,張震其及一票中韓港女配的你方唱罷我登場,《赤道》既不是多故事組成的群戲電影,亦也不是主線鮮明的孤膽英雄,人物凌亂繁雜的失控,是靠一群顏值巨星所能力挽的。
碗里尚不足以消化自圓其說,電影卻將目光還看著鍋里為續集埋線,《赤道》在結局處生怕觀眾看不懂張學友與王學圻對視的結局,謝幕後還又以字幕的形式再道了一遍赤道的戰爭,才剛剛開始,如此做法並非不可求,梁陸二位大導在《寒戰》里也是這么玩的,但至少前者理清了一個故事,而《赤道》除了死了幾位咖外,不論是人物塑造還是劇情走向皆難如人意,兩小時的時長如同一場加長版預告,欲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的大坑,不僅玩的不漂亮,更覺被導演開了一個一點也不好笑的玩笑。
電影中有兩句本源《孫子兵法》頗具逼格的話「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有覺恰道處了該片種種神發展的真諦,並感《赤道》實乃不善做者,孰人不知其所作。
B. 電影《赤道》算港片前十嗎
首先,在這部電影里,香港被賦予了遠東情報中心的地位,不論是阿三線人,英國線人,還是赤道把交易地點選在香港,都是為了凸顯這一設定。而這一背景設定是什麼意義呢?是為了告訴大家,本片中的香港不是安全祥和的香港,而是上至大國博弈角力,下至各種組織魚龍混雜,東西方情報匯聚,為了各自利益不斷搏殺的戰場。如果仔細看,就知道片中不止一次提到香港是戰場,甚至提到斯諾登也是這個原因。這里的香港某種程度上就如同高譚市一樣,定義就是危險而不安定的,這是一個重要前提。
其次,兩種對HK的保護 。李警官等人所說的保護,從本片中香港的這種背景設定來看,實際是一種消極的保護,武器送出香港,不要出事,一切ok,之後會如何,和我HK無關,這種想法其實是著眼於HK本身的,毫無疑問在本片中是一種更貼近人性的保護。而宋所說的保護,是從國家層面出發的,他所要實施的保護,是要將香港在影片中被賦予的遠東情報中心乃至軍火交易中心的角色徹底抹去,從他的角度來說,這次你可以成功阻止交易沒錯,大家都安全了,可以後呢?以後再發生這種交易怎麼辦?還能安全解決嗎?這就好比綁架勒索,只要不撕票,親人們總是寧願付贖金保平安,而警察們卻是想著你要趕緊報案,讓我抓住壞人阻止他們以後再犯案,避免其他人也被綁架勒索。這種不同其實是立場所決定的,算是一種觀念沖突,但並無對錯。
第三,肇教授是一個有著無政府主義和一絲極端個人主義色彩的人物,用DND的陣營分類來說,他一定是個混亂系的,至於是混亂善良還是混亂中立,現在還不好說。和宋相反,他希望維護香港在片中的地位,也即香港是一個自由而無序的遠東情報乃至武器交易中心。所以自始至終,全片雙方爭奪的其實並非是那件武器,而是香港的未來:究竟是一個完全屬於中國的特區,還是一個自由卻無序的情報武器交易中心。所以,為了拿回武器完成任務的年輕歐巴死了,想把武器送走卻迫於仕途不得不服從命令的李sir死了,最後留下來進行對決的是宋和肇,因為他們倆才是真正意義上對決雙方的核心。
C. 誰可以介紹幾部電影像寒戰,赤道這樣的懸疑警匪片
新警察故事(成龍,吳彥祖)
警察故事2013
特殊身份
殺破狼
男兒本色
導火線
新世界
雛菊
D. 有什麼好看的港片,列如寒戰,赤道,之類的卧底警匪片
只推薦我看過,認為好看的:
盲探
竊聽風雲系列
無間道系列
十月圍城
槍火
桃姐
E. 有什麼類似赤道之類的電影么謝謝大家了。
魔警,沖鋒戰警,寒戰,毒戰
F. 這部電影比當年的無間道和去年的赤道有沒有一比。有誰看過給一下評價好嗎
《寒戰》雖然聚焦香港本土案件,卻植入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權謀鬥智,警匪之間,匪匪之間,甚至警界內部,各方角力,萬鈞劇力配以激烈槍戰,最終成就一場精彩好戲。
到了《赤道》,視野更是擴展到整個東亞范疇,一宗神秘武器引發的警匪故事,升級為國際反恐事件,不僅有警察和悍匪,更有港澳情報部門、中國中央政府、韓國軍方等多方介入,格局較《寒戰》而言可謂翻番,當然投資更大,完成度更高,粱、陸二導的野心可見一斑,但是線索過多、故事復雜也必將帶來一些問題,就是兩個小時的容量有可能放不下,果然,結局留了一個很大的伏筆,不過對於拍2、3,我還是樂見其成的。
《寒戰》中的雙影帝——梁家輝和郭富城的大飆演技相信令很多人印象深刻,從港式警匪片典型的雙雄模式到《赤道》的群戲模式則是陣容上的升級,片中人物眾多,有張家輝、余文樂代表的香港「警界精英」和王學圻、馮文娟代表的「中央政府」,有池珍熙、崔始源代表的「韓國軍方」和張震、文詠珊的反派「雌雄悍匪」,以及神秘的物理教授張學友,多股勢力因為一宗大案匯聚香港,一觸即發的緊張局面之外,是一場群星互飆演技的鬥智斗勇,而且,這次依然不缺招牌式的「對峙」橋段,張學友VS王學圻,池珍熙VS崔始源都有類似劇情,顯見也是兩位導演的拿手好戲。
難能可貴的是,角色既沒有臉譜化式的黑白分明,也沒有卧底與反卧底的故弄玄虛,而是讓張家輝和張學友這兩個角色一個亦正亦邪,一個不露聲色,最終卻給出一個出人意料的大逆轉,雖然沒有太大驚喜,但至少把懸念留到了最後,最大程度上照顧到了觀眾的觀影樂趣。當然,張震、文詠珊這對走「型男索女」路線的反派還是搶去不少風頭,而導演給張震這個冷血悍匪加入一段與干媽顧美華的溫情戲碼,顯然也是對他過於偏愛之舉,讓這個角色更添戲味,更加立體。有意思的是,這次的韓國雙雄池珍熙、崔始源則充當了以往港片中常見的「猛將兄」,沖鋒陷陣,結局熱血悲壯;至於王學圻的角色,有人說他的表演和對白有些「出戲」,竊以為這正是導演所要的效果吧,戲劇化的處理方式所帶來的沖突感與不和諧,才更具有真實性。
說到動作戲,同樣是錢嘉樂任動作指導,《寒戰》和《赤道》呈現出的效果卻大不相同,前者更像是封閉空間的小規模駁火,後者則依託國際化格局,拍出了媲美好萊塢大製作警匪片的質感,騎劫軍火、鬧市追車、碼頭伏擊以及赤手肉搏,幾場動作戲均可圈可點,輕重武器輪番上陣,僅是裝備上已經是近年港片最強火力,如果說有所不足的話,那就是似乎缺少壓軸的高潮一戰,讓人略微有些不過癮,只能留一些期待給續集了。
G. 介紹幾個動作電影,剛看了赤道不錯,有類似的新片嗎 或者老片也行
動作片看傑森斯坦森的啊 每次都能讓我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