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什麼影片可以當日記來寫
有很多,「長江七號」,抗日戰爭一類的如:淮海.平津.遼沈三大戰役的影片……
Ⅱ 日記,看電影300字。
聽說今天媽媽要帶我去看電影,我興奮極了。
走進電影院時,我看見了很長很長隊伍,我心想:照這樣下去的話,到猴年馬月才能看到電影。我正在心急,突然我問媽媽說:「我們上去買票吧?我們先看了看,只有三部電影。媽媽問我:「你想看哪一部電影?」我說: 「就看《五月天追夢》吧。」媽媽說好的。
後來終於輪到我們買票了。我對阿姨說:「我要《五月天追夢》。」阿姨馬上拿了票給我。我很高興,也很期待。
後來我坐了一會,我輕輕的對媽媽說:「我想參觀一下電影院,可以嗎?」媽媽說:「當然可以。」我邊走邊看,看見了《五月天追夢》的圖片,我看了看,原來是偶像劇,我馬上跑到媽媽那邊去說:「《五月天追夢》不好看的。」媽媽說:「為什麼啊?」「因為那是偶像劇。」媽媽卻說:「偶像劇就偶像劇,買了只能看了。」我對媽媽說:「你要是不去換票的話,我就不看了。」媽媽只能去換了。
後來媽媽換到了《奪命深淵》,我一聽這名字就這么恐怖。後來電影要開始了,我和媽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電影要放了,我很期待,足足看了一個多小時的電影才放完的。我和媽媽都覺得這部電影很很看。我就開開心心的回家了。
第二篇:看電影
「太好了!太好了!」一陣歡呼聲從我們五年一班傳出來,原來是要看電影了.我心情無比激動、喜悅。我心想:會演什麼電影呢?是鬼片?還是打仗之類的?沒待我反應過來,他們已經去操場排隊了。
來到立體電影院,我坐在位子上,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忽然,燈關了,「啊!演出開始了!」我們都不約而同地叫起來,目不轉睛地盯著電影屏幕,原來是演打仗之類的,題目是《太行山上》。同學們一看是演打仗的就歡呼雀躍地叫起來。我可不喜歡看。
這是演1937年時抗日時期,朱德、賀龍、劉伯承、左權、鄧小平等將領怎樣英勇抗敵。
開始進入戰爭的時候了,八路軍損失慘重,可他們不惜犧牲生命,拿劍、刀也要和敵人拼了。王嘉琪和肖立夫叫得面紅耳赤:「沖啊!殺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我也不由自主地吼起來:「紅軍真了不起!都堪稱軍神!」這聲音如雷貫耳。
最後,經過八年英勇奮戰,終於把娘子關守住了,把日本軍隊打退了。電影院再次響起同學們的歡呼聲!
我相信,正義一定能夠戰勝邪惡!八路軍一定能夠把日本侵略者趕出國門!
第三篇:看電影
昨天晚上我約了張博雅一起去看《寶葫蘆的秘密》。今天早上我早早就到了長風劇場,九點鍾的電影她還沒有來,我和媽媽只好先進去看了。影院大廳很大,我們座在正中間,忽然大廳一下子全黑了,電影開始了,不一會兒張博雅和她媽媽來了,我們座在一起看起了《寶葫蘆的秘密》。
《寶葫蘆的秘密》主人公是王葆,王葆很喜歡航空設計,夢想長大成為一名航天員,總喜歡不勞而獲,雖然寶葫蘆經常幫助他,但總是事得其反,最後寶葫蘆也走了,王葆也明白了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什麼事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成績。我喜歡片中的寶葫蘆,因為在王葆下象棋的時候同學讓他吃「馬」,寶葫蘆以為是從口中吃,就讓王葆吃下了這個「馬」棋子,太搞笑了。片中還有許多笑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從片中我知道了一個道理,不勞而獲是什麼也得不到的,我們要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學習也是一樣的。
第四篇:看電影
今天晚上,姐姐帶我去杜橋的金字塔電影城看電影,電影名為《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喜羊羊與灰太狼被傳說中的龍帶進了龍世界,他們經過種種磨難,終於找到了失落的龍笛,打敗了罪惡的機器龍,救了龍樂園,而且喜羊羊真正的見到了他的爸爸媽媽。
看了這部電影,我非常感動,心想:喜羊羊與爸爸媽媽多年不見,相處一會就感覺非常的幸福。而我和爸爸媽媽天天在一起,相處這么多年,我還不覺得幸福,還經常故意惹爸爸媽媽生氣,我多不應該啊!我應該學習喜羊羊,做一個尊老愛幼的孩子,特別是要孝敬父母,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到這一點!
再說灰太狼,他有兒子和老婆,他一直感覺非常幸福,即使他的老婆總打他,他也不在意,何況他還有可愛的兒子小灰灰呢!他總是教兒子學狼叫,學狼撲食……,我覺得灰太狼真是個稱職的父親和丈夫,要不有一首歌叫《要嫁就嫁灰太狼》呢!
看了電影,我不僅深深的沉浸在電影的情節中,時而興高采烈、哈哈大笑,時而感動的眼淚汪汪,而且我還收獲了很多,我一定要學習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優點,成為一名優秀的孩子。
Ⅲ 寫一篇關於看電影的日記i00字
期盼已久的寒假終於來了,這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表哥,兩個表弟,媽媽,姑姑,姨姨一起去寧德看電影——聖龍的心願。我雖剛坐在去往寧德的車上,可心卻早已飄向了電影院。
剛一下車,我就迫不及待地拉著媽媽朝電影院奔去。進了電影院,我們來到售票處,只見一條長長的隊伍排在前面,由於票數有限,我們插了隊沖到前面買了幾張
票,就去看電影了。坐在電影院里,我的心情既緊張又興奮,我目不轉睛的盯著精彩紛呈的大屏幕,生怕錯過精彩環節。正在我一邊嘴裡吃著爆米花,一邊被屏幕上
的精彩情節深深吸引住的時候,突然一股急流從我兩腿的交叉處涌了上來。糟了,怎麼這時候尿急,關鍵時刻怎能離開?我不敢去拉,生怕錯過精彩的環節。我只能
忍著,就在我忍無可忍之時,電影終於播完了,真是太精彩了,看的真過癮!我從電影院沖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瘋狂地找廁所……
這場電影真好看,這次經歷真令人難忘,下次我還要再去寧德看電影。
Ⅳ 觀看一部有教育意義的電影,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怎麼寫
我個人認為
助人為樂的事
不用記錄
因為太多…
好事不留名。
Ⅳ 看一部電影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
寒假中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事情堆在一起像一片「玉米地」,「玉米粒」數不勝數。其中,有一粒「玉米」是最飽滿的,那就是看電影。
今天是一月三十日,我和媽媽商量好了,今天去看電影。下午一點半左右,我們到了萬千城,電影院在第五樓,所以我和媽媽得坐電梯才能到第五樓。我們上去了以後,頓時大開眼界,這里好多人啊!兩列隊伍猶如兩條長龍,喧鬧聲和呼喊聲鬧成了一片。我和媽媽排起了隊,過了十多分鍾,眼看就只剩下五六個人了,忽然,一個阿姨跑到了前面去了,拤了幾個位,買了四張票,到我們了,沒有票了,於是,我們就去了桂湖,到了桂湖,買了一張票,花了三十元,我一人看,把這個電影看了。
這顆「玉米粒」是不是很飽滿?
Ⅵ 日本悲劇電影有一部關於以寫日記回憶的故事叫什麼
《ラブレター》(《情書》)
導 演:岩井俊二
主 演:豐川悅司 柏原崇 中山美穗、
劇情:住在神戶的渡邊博子,在遭山難事故中死亡的丈夫藤井樹的遺物中發現一本紀念冊,博子因無法忘懷對樹的思念,於是按著地址寄了一封信,這封信竟然寄到一個與亡夫同姓同名的女子手上,而這女子還是同班同學,兩人開始書信來往,另一方面懷疑信中的女子是他的初戀情人,於是便按地址去查個究竟,結果發現這個女子與自己長的一模一樣,才知道這是樹愛自己的真正原因。
至於女藤井樹,對男藤井樹的回憶一直被封存,直到和博子的通信才使得她勾起對男藤井樹的回憶,中學時期和男藤井樹同名同姓的記憶一直被她認為是不愉快的經歷,更從來沒有想過一直欺負整蠱自己的男藤井樹竟然對自己鍾情過。一次應博子的要求到初中時讀的學校拍照,在圖書館中翻出當年男藤井樹留下「藤井樹」的借書卡,再到後來男藤井樹最後一次借的書裡面的借書卡被一班女中學生發現它的與眾不同,因為那張借書卡也曾經到過女藤井樹的手上,因為男藤井樹在轉學前拜託女藤井樹幫他還書,那本書中的借書卡背後有男藤井樹畫的女藤井樹的素描,女藤井樹一直都沒有發覺,直到最後那班女學生拿到她面前,女藤井樹在那一刻動容的哭了。
Ⅶ 大魚海棠看電影的日記150字
去年《大聖歸來》引發了自來水現象,從票房到口碑真正實現雙贏,一片喜樂掩蓋了這部電影最大的短板:依然在消費《西遊記》題材。角色當然有創新,故事當然有原創,但從面子到里子依然是舊瓶裝新酒的把戲。所以對《大魚海棠》的期待,是對它作為真正原創動畫的期待。
隨著海報、預告的不斷露出,過度模仿日系尤其是宮崎駿動畫的批評聲不斷,但畫風上的借鑒無傷大雅:畢竟,吉卜力的畫風獨步世界,而且那麼美。動畫片有自己的製作觀念:大部分幻想動畫,製作的第一步,就是設定世界觀,整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如何,如果是虛幻世界,視覺樣貌如何、運行法則如何、社會結構如何等等,而後便是角色設定,從人物小傳到譜系關系,都需要作出清晰而完整的建構。
說一部動畫是原創,首先當是世界觀必須原創。《大魚海棠》明顯參考了《千與千尋》等經典吉卜力動畫,尤其是人設,可以說是日系風格,不過作為主場景的「其他人」家園,原型參考了福建客家土樓,這個借鑒十分成功,創造出和日系鄉村風完全不同的景象。
《大魚海棠》的世界觀通過椿的旁白說出:「所有人類的靈魂都是海里一條巨大的魚,出生的時候從海的此岸出發,在路途中,有時相遇,有時分開,死的時候去到海的彼岸,之後變成一條沉睡的小魚,等待多年後的再次出發,這個旅程永遠不會結束,生命往復不息。」
中國風,是《大魚海棠》最初瞬間吸引無數觀眾的王牌,人設雖然日系,但從衣服到發型等細節,確實是中國傳統風格。而且在角色名字上用了大量的古籍典故,甚至有堆砌之嫌:從三位主角椿、鯤、湫,到丿、毛人、帝江、鹿神、胤、佩、鯤妹、鳳等等,從《莊子》到《山海經》、《列仙傳》、《詩經》之中擇選,用古典意味十足又相當生僻的漢字,來向觀眾宣告:這是一部完全中國民族風的作品。
《莊子·逍遙游》中的「上古有大椿者,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或許可以改作「上古有大椿者,八千歲為鯤,八千歲為湫」。鯤為了椿而死,椿向鯤還命,湫愛椿,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送椿去人世間,和化為人形的鯤重聚。關於生死,電影中大量對白都在點明:生與死互通,甚至可以交換,掌管好人靈魂的靈婆和掌管壞人靈魂的鼠婆都可以做這種交易。而掌管百草的椿爺爺丿,更是了悟生死——至少表面上、被創作者設定的是了悟生死,一副超然世外隨時飛仙的形象,對孫女椿說些大徹大悟生死循環的話。
可是,這些話可能僅僅是好看而唬人的幌子,《大魚海棠》像個已然削發的尼姑,但凡心未泯,受到山下某個少年調戲便開始思凡。境界不到,身子先到。《大魚海棠》的愛情戲離不開生死離別,但在整個故事生死觀(作為「其他人」族群世界觀的核心構成部分)肅穆宏達的基調下,顯得過於輕薄了些。少男少女,為了所謂的愛,你死我活,談不上悲劇色彩,勿論悲壯,更像是少年一時意氣。
《大魚海棠》最令人討厭的就是這一點,在故事還沒講好的情況下,把故事境界恨不得拔高到天際。每個角色,都是那麼超然,一副得道神仙的派頭,這讓人心生抵觸:裡面的少年,骨子裡其實是故作單純的成年,裡面的純潔,是已忘初心的人幻想出來的純潔。
日系動畫中,對男女愛情的處理通常都是輕描淡寫,宮崎駿、高田勛的動畫絕大多數都與愛情無關,即便有愛情元素,也決不會讓少男少女說出「我好愛你」、「後悔那晚沒有抱住你」這樣的台詞,即便有曖昧,也極含蓄,因為明目張膽地說出來,便是輕薄,因為破壞了最純真的意蘊。近藤喜文的《側耳傾聽》,主題便是少年之愛,但表達之委婉含蓄,男女進退試探之妙,盡得東方古典之美。
椿鯤湫之間的愛意糾葛,在劇情上嚴重缺乏說服力,可以看出創作者的用意,但用力不均,該濃墨重彩的寥寥帶過,該蜻蜓點水的卻停滯徘徊,比如椿與鯤一開始的感情渲染就不夠,鯤屬於大海之子,和魚親密無間,但和化為紅海豚的鯤並沒有實質性發展——而後直接跳到的情節就是鯤為椿甘願身死,讓人納罕,隨後椿不顧族群天規,貿然和靈婆做交易,用一半生命還給鯤,從此共生共死,椿之痴,近乎呆。湫對椿的感情,更是任性,從樓上望見雨夜疾行的椿,便一心所屬,愛得不可收拾,寧願以死成全佳人,感情發展的節奏非常不均衡,數次讓觀眾尷尬。
椿鯤湫,本來屬於古典的美學世界中,說的話、做的事,卻像我們這個時代惡心的青春愛情片做的事。這種落差讓人極度不適。失戀的湫,喝醉了酒在懸崖邊怒吼:你拒絕的是一個天神的愛情!——這等惡俗情節,和國產青春片有何不同?
到底是何等的愛,才能不惜世界混亂海水倒灌,讓種族遭遇滅頂之災?而對觀眾來說,椿對鯤的感情只是報恩,說愛情都著實勉強。為了報恩,椿造成災難,只能以死謝罪,幸運的是,法力有限的她,藉助爺爺大樹的力量,成功補天,堵住了海水,而後又莫名其妙地復活,繼續用拖沓的節奏在鯤和湫之間愛恨糾葛。這段高潮戲本來大有可為,但情節線索有些混亂,尤其是災難來臨、災難退去,諸多細節都未交待清楚。——而把重心放在了三個主角的生離死別上,椿與鯤依依不捨,極盡煽情之能事,終於送走了鯤,又緊接著開始了第二波離別,湫暗中和靈婆做了交易,犧牲自己,讓椿去人間彼岸與鯤重逢,又開始油油膩膩地離別,再次要煽情——殊不知連塞兩塊甜點,觀眾已經膩了。
全片的旁白者是已然蒼老的椿,這段愛恨別離的往事在她的敘述中也並未擁有深厚的質感,因為三個主角的愛情戲陷在惡俗的泥淖中不得脫身。所以,我們一方面感受著超美的畫面和配樂,一方面卻為這些愛情戲皺眉:本來在往海立雲垂磅礴壯觀的美景深處去走,卻老是生生被狗血的青春愛情元素拉回現實。此刻我們才明白,旁白的椿,不過是《泰坦尼克號》中耄耋年老的露絲。
這部電影最大的敗筆,是不知道從哪裡學來一套幼稚可笑的青春愛情法則,把如此雄奇瑰麗的畫面拉回「陽光下我們奔跑,夕陽里我們別離」的低俗境界。電影里出現大量的「生與死」的探討,捨己救人,感恩還命,為愛獻身,尤其是湫,完全是為了一絲執念而成人之美。
這種三角戀的故事,講好了,就是經典愛情,講不好,就是狗血淋漓。說嚴重點,《大魚海棠》屬於內部潰爛,毀了一副好皮囊,古人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儒雅優美的中國風,竟然被當代青春風給毀了。
故事節奏的問題,無法掩蓋畫面的優點,毫無疑問,《大魚海棠》是新世紀畫面水準最好的國產動畫,十二年磨出來的東西確實令人過目不忘。在動畫製作中,有個「水火不容」的禁忌:水和火的場景最是耗時耗力,而《大魚海棠》令人驚嘆地毫不吝嗇在這種技術難點上耕耘,一眼便能看出是良心製作。可惜,十二年只磨出來了中國風的面子。
雖有遺憾,但依然支持《大魚海棠》,跟情懷無關,而是只要對動畫製作稍作了解(以前做過動畫編劇),便知物力維艱,《大魚海棠》在製作水準上將國產動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過,當一部電影讓人說出「哎呀,畫面還不錯啦」的時候,真的挺失敗的。
Ⅷ 一部電影讀後感怎麼寫
今天下午我們小記者班的同學一起觀看《功夫熊貓》。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隻普普通通的熊貓。主要演義著這只熊貓通過自己的信心,浣熊師傅的信任,勤勞、刻苦的練習功夫,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最終練出一身好功夫打敗了太郎。影片贊揚了這只熊貓相信自我,不輕易放棄,勤勞刻苦的奮斗精神。
在這部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畫面還是浣熊師傅在廚房發現熊貓只要有了食物,就會實現它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浣熊師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導它學功夫。這一畫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我深深的體會到浣熊師傅的用心良苦。師傅它以引食學功夫的方法來刺激熊貓學功夫的興趣,熊貓也知道這是激起它學功夫的興趣,但它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勤奮和刻苦的堅持學下去。熊貓的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同時我也從熊貓這種精神中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寒假,媽媽認為我寫日記方面很欠缺,便讓我每天寫一篇日記。我聽後十分不情願,每次三言兩語就沒了下文,最後徹底放棄了寫日記,現在想起來都有些慚愧,與功夫熊貓中的主人公不能相比。
通過觀看功夫熊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上,時時牢記《功夫熊貓》這部電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為榜樣,認認真真的走好每一步,爭取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本片根據小說《暗算》改編
講的是解放初期,為對付國民黨殘余勢力
我國成立了一支秘密部隊
主要任務是負責監聽敵方電台並破譯密碼以此阻止反對派的間諜行動
周迅飾演的張學寧是這個部隊中的傑出特工
梁朝偉飾演的何兵則是上海街頭的一個盲人混混
因其具有超強的聽覺而被周迅招納至麾下
他們合作完成了一個個艱難的任務
是值得歌頌的無名英雄
當然,犧牲在所難免....
看完整部電影
覺得無論是畫面、燈光、音樂和剪輯都是上佳的
但就是缺乏一種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人物的感情線過於倉促隱忍
情節過於亦步亦趨沒有懸念
遠不如諜戰來得精彩
我本是梁朝偉的鐵桿影迷
但這次我覺得最大放異彩的還是周迅
她飾演的女特工具有過人的膽識謀略和超強的身手技藝
嬌小的身軀卻有著領袖的御姐氣質
再加上各種復古的名媛裝、中性裝、晚禮服、職業裝等穿著
真是太靚了
當然梁朝偉的演技也是杠杠的
他飾演的何兵從又萌又痞到深情從容演繹起來都是那麼游刃有餘
還有四位主演的兩段三角戀
體現了那個特殊年代裡的特殊情感
個中的糾結和隱忍、犧牲和成全
還是留個別的觀眾慢慢體會吧
與近年來港片的平均水平相比
本片還是屬於上佳的
值得一看
Ⅸ 一個有關日記的歐美的電影!
資源名稱:蝴蝶效應
英文名稱:The Butterfly Effect
發行時間:2004
發行地區:美國
語 言:英語
是否推薦:否
導 演:Eric Bress J. Mackye Gruber
主 演:Ashton Kutcher、Melora Walters、Amy Smart、Elden Henson、John Patrick Amedori、Irene Gorovaia、Logan Lerma
資源簡介:
埃文·泰瑞博(艾什頓·庫奇飾)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大學生,唯一和普通人不同的是從童年時代起,就有心理學家不停記錄他每日生活中的全部細節。某天,埃文忽然讀到了那些記錄中的一部分,頓時,那些已經被他自己埋葬在內心最深處許多年的黑暗記憶又再次被喚醒,那是改變了他整個少年時代的不堪回首往事。
機緣巧合,埃文忽然發現自己可以通過一直擱在床下那些寫著當年記錄的筆記本回到過去,進入自己當年的身體。也許這些落滿灰塵的筆記本可以讓他從此擺脫所有不愉快的記憶,抱著這樣的想法,埃文回到過去,力圖改寫歷史,以為這樣就可以治癒他受傷的記憶,讓他和所愛的人們能從此之後幸福生活。
「如果你某天早上醒來發現也許你可以按照一個全新的方向重新生活,你會選擇改變嗎?」
埃文說:「是。」
他制定出無懈可擊計劃,執行起來也小心翼翼。但等他一旦回到現實,卻發現一切都已面目全非。他的行為已經造成了損失慘重的改變,而他最親密的那些朋友的生活已經南轅北轍。特別是他的初戀女友凱勒·米勒(艾米·斯馬特飾),他們是兒時玩伴,在經歷了長久的漠然以對之後,發現彼此還是相愛。
為了彌補自己的錯誤,埃文只好一次次的回到過去,但每次總有些小事件在他不注意時層出不窮地發生,之後一連串連鎖反應,到底讓他和他朋友們的生活更加徹頭徹尾的改變。於是埃文一次次嘗試,他們的生活也就像高速火車一般剎那間從山頂沖下,樹林或者河流在窗外一掠而過。凱勒從女招待到學生會主席再到落魄吸毒者。她的命運和他一樣不停改變。
一團糟的現實最後到底要怎麼收場?他們真的還會堅持對彼此的愛么?埃文真的能得償所願,讓每一個人幸福嗎?
Ⅹ 介紹一部電影的作文,350字左右!急!急!急!好的加10分!
先從電影的事件開始啊寫,由抽象化具體,電影的主題是什麼?反映了什麼?你如何看待?學到了什麼?這每個都可以寫50到100字,要不你給個電影名我幫你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