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激戰這部電影的主角的人生是成功還是失敗
有多久沒有看到這么純正和熱血的港片了?這是我看完《激戰》後的第一感受。「激戰」?這個名字真是不好,尤其是林導上部作品也有個「戰」字,再加上本片是上海電影節的競賽片,而之前看的幾部競賽片都夠爛的,這讓我對這片子映前印象很不好。可是,開場5分鍾之後,我就斷定這會是一部能夠帶來驚喜的好電影。
影片的開場很簡單,在明媚的光線下,幾位人物依次出場,雖簡單,卻已經很清晰的交代了人物的背景,試問,現在的華語片,還有幾部能做到這樣用鏡頭語言敘事的?緊接著,影片則在情感戲和動作戲交錯中推進。作為華語電影中很少涉及的MMA格鬥題材,該片的動作戲非常火爆精彩,真正做到了拳拳到肉。相對於其他影片的動作戲,本片的幾場格鬥戲勝在臨場感極強,讓人的心情跟著打鬥中的一招一式起伏不定,十分過癮,尤其是最後的決戰,看得人熱血沸騰。難得可貴的是,本片的情感戲絕非雞肋,它使得整個故事輪廓豐滿了起來。兩個失敗的人物,兩個破碎的家庭,正是這些情感推動了動作戲的發生,讓情節發展變得更加合理。比較可惜的是,在情感戲和動作戲的過渡上,還是顯得略微生硬,使得影片的起伏較大,不夠流暢,這是本片的不足之處。
本片的另一大亮點就是演員了。在我看來,彭於晏是目前國內少有的年輕「演員」,其他跟他同齡的,大多隻能算作「明星」。這次他的表演雖不夠出彩,卻也是遠遠勝於「合格」二字。除了他開拍前為本片鍛煉身體的敬業外,在片中幾場與張家輝的對手戲,也足夠精彩。當然,張家輝此次的表演是絕對的精彩,他把「程輝」這個失意而落寞的中年男人形象演的極其生動,舉手投足間,完全與人物融為一體了。在健身房「開朗」的跳操那場戲讓人捧腹大笑,卻又透著些許為了生活而迫不得已的妥協;與阿君母女倆相處的幾場戲溫情滿滿,讓人很是感動;最後的格鬥決戰,熱血,但又悲壯感十足。本片在上海電影節獲得了兩個獎,除了張家輝獲得影帝外,片中的小女孩李馨巧則獲得了影後的殊榮,這個獎項對於9歲的她說,也是實至名歸。她在片中很「搶戲」,表演拿捏得到位,不僅演出了這個人物面對破碎家庭的「無奈」之感,同時又沒有失去這個年齡段該有的那種童真,而正是因為有了這個人物,讓電影變得更討人喜愛。
本片之所以好看,除了上述那些因素外,還有它的主題——救贖。張家輝飾演的程輝,從當年的拳王,成了欠債累累的賭徒,當他與梅婷和李馨巧飾演的母女倆租住在一起後,他慢慢的發現自己需要改變,為了自己,也為了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而彭於晏飾演的林思齊,從「富二代」變成了一無所有的人,而他的父親也因為生意失敗而終日萎靡不振,他明白,只要自己成功了,才能證明自己,同時讓父親振作起來。正是這兩個要救贖自己人生的人,成為了師徒,為了人生的意義,為了男人的責任而並肩作戰。這樣的主題,其實讓我想到了主演張家輝,大器晚成,沒有劉德華那樣的帥氣,沒有梁朝偉那樣的天賦,但是完全憑借著努力,一步步成長為影帝級的演員,這樣的經歷,不正跟片中人物的軌跡有著某種程度的相似嗎?片中有句台詞給我的印象很深刻:怕,你就輸了一輩子。的確,無論遇到怎麼的困難,你如果不怕,而是去拼力一搏,即使失敗了又如何?最多不過是浪費了一段時間;但你如果怕,你只會繼續輸下去,直至你的人生盡頭。有些事情,不是為了結果,而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讓自己以後能說出「不悔」二字。
值得一提的是,《The Sound Of Silence》這首經典歌曲貫穿於全片,溫婉的女聲加上悠揚的音樂,與片中的氛圍完美的契合,尤其是程輝在雨中奔跑的那場戲配上這個音樂,非常棒。
我看的版本,是國粵語同時存在的,張家輝有幾場戲是粵語,但絲毫沒有違和感,反而讓電影的港片氣質更加出眾。希望院線上映時,能夠排幾場這種版本的。
就全片質量來講,本片的確不及國外同題材的那些經典作品,但這絕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男生可以看熱血的格鬥戲,女生可以看「基情無限」的賣腐戲,而片中比比皆是的搞笑戲也是那種久違的、三觀很正、毫不生硬的「港式幽默」。搞笑+煽情+熱血,觀看這部電影的過程基本上就是這三種感覺的交錯。
坑爹的華語片年年有,今年則特別多,而且票房還都一個個高得不行。而這樣一部質量不錯的作品,才配得上好的票房。如果最終票房不佳,只能說明宣傳方的工作不到位。
『貳』 推薦部美國大片
(一)科幻恐怖類。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異形》系列。
此外還有《異物》(Thing)、《異種1、2》、《黑洞表面》、《入侵腦細胞》、《捉夢人》,以及根據游戲改編的《生化危機》等
(二)鬼怪類。這類恐怖片佔了最大比重。不管是妖怪、惡靈,還是什麼恐怖的外太空生物都可以歸到其中。著名的有庫布里克的《閃靈》(被譽為史上最恐怖的恐怖片)、《驅魔人》、《惡魔嬰兒》、《人玩鬼》、《活魔人》、《宇宙天魔》、《活屍之夜》、《鬼追人》系列、《魔方》系列、《鬼食人》系列、《幽冥怪談》系列、《13號星期五》系列、《生人勿近》系列、《搭便車》、《夜半鬼敲門》、《撒旦回歸》、《鬼娃新娘》系列、《猛鬼街》系列、《夜訪吸血鬼》(今年號稱其續集的《吸血鬼女王》很濫)、《無頭騎士》、《死神來了1、2》、《鬼入侵》、《危機四伏》、《13幽靈》、《幽靈船》、《千屍屋》到最新的《佛萊迪大戰傑森》《吸血驚情400年》雖然是老片,但是太棒了。
(三)生命變異恐怖片。比如《鳥》、《活跳屍》、《蒼蠅》、《糖人》、《食人魚》、《群屍玩過界》、《狂蟒之災》、《史前巨鱷》、《極度深寒》、《水深火熱》、《八腳怪》、《驚變28天》《驚變28周》。
(四)連環變 態殺手類:著名的《萬聖節》(《月光光心慌慌》)系列可以從1978年一直拍到今年的第八集《萬聖節驚魂——刀光再現》、《德克薩斯電鋸殺人狂》、《連環殺手肖像:亨利》、《危情十日》、《繼父》、《尖聲驚叫》系列、《去年夏天搞的鬼1、2》、《毛骨悚然》、《七宗罪》、《來自地獄》、《沉默的羔羊》、《漢尼拔》到《紅龍》、《支解狂魔》(鬼擋路)、《毛骨悚然2》等
最後特別介紹英國恐怖片《殺人如麻》(CRADLE OF FEAR)
恐怖電影百強【猛鬼磁場】俗稱(養鬼吃人或魔界追魂)1~6集。
歐美恐怖電影百強:個人認為值得觀看和收藏的恐怖片
1. 《活跳屍》(Re-Animator):製片人布里安.尤茲納,導演斯圖爾特.戈登。
2. 《活魔人》(From Beyond 1986):導演布里安.尤茲納。
3. 《養鬼吃人》(系列):迄今已拍7集,以一、二、三集最有價值。一、二集導克里夫.貝克。
4. 《群屍玩過界》:導演彼得.傑克遜,這是他才華盡顯的成功之作(他就是《魔戒3之王者歸來》的導演)。
5. 《德州鏈鋸殺人狂》(系列):托比.胡伯的成功之作,該系列共四集,後三集具有一定價值(類似系列——隔山有眼1、2, 針孔旅社1、2,人皮客棧1、2)本人強烈推薦
6. 《電鋸驚魂系列》(不用我介紹了吧)
7. 《獸餐》(食人宴):它們很飢餓,你們是它們的晚餐……
8. 《鬼擋路》(支解狂魔1、2):絕對讓你反胃之作,2比1好看
9. 《幽浮魔點》:查克.拉塞爾的早期名作,1988年公映,對50年代舊作的翻拍。
10. 《鬼驅人》(系列):托比.胡伯與斯匹爾伯格打造的名作。後又續出兩集。
11. 《美國人》狼在倫敦:又稱鬼追人、人狼咬嘩鬼,人狼題材中的經典,悲劇。
12. 《猛鬼街》(系列):名導韋斯.卡拉文的驚世之作,以一、二、三集最好,四、五、六、七集雖遜色,但絕對值得全部收齊。而且幾個名導均涉入其中,該系列片成了他們在恐怖片領域的演軍之所,如查克.拉塞爾(三集)、雷尼.哈林(四集)、史蒂芬.霍普金斯(五集)。
13. 《黑色星期五》(系列):迄今共十集,該系列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毀譽參半。該片也譯為《太兇殺人狂》。
14. 《月光光心慌慌》(系列):迄今共八集,名導約翰.卡朋特是始作俑者。它潛移默化影響了一批以兇殺案為主題的恐怖片。
15. 《異次元殺陣》(心慌方1、2、3):加拿大導演的匪夷所思之作!!!
16. 《閃靈》:庫導的大作,不收遺憾終生!!!!!
17. 《夢幻殺人檔案》:克里夫.貝克風格的作品。
18. 《斷頭谷》(伐頭嶺):蒂姆伯頓的驚悚KB大作,人頭亂滾!
19. 《驅魔人》(系列):共三集,第一集絕對經典!宗教色彩濃厚,二、三集價值不大。
20. 《人狼》(系列):八十年代的人狼系列片,是人狼類恐怖片的全面教材之作。共六集。
21. 《嘩鬼番生》(系列):又叫靈魔翻生、生人迴避。活死人題材的經典,比喬治.羅梅羅的僵屍電 影要活潑得多,共三集,一、二集強調特技,第三集由布里安.尤茲納執導,特技+情感,還感動了不少人!
22. 《差品味》:彼得.傑克遜的作品。
23. 《恐怖廢墟》:食人草殺人
24. 《烈血海底城》:屬於變異生物類的恐怖片。第一滴血續集的導演喬治.卡斯梅托的作品。
25. 《地獄之城》:義大利導演Lucio Fulci之作,該導演特色有二:故事發生地總在外國,以美國居多;有刺激人消化道之作用!
26. 《極度深淵》:CCTV曾放過 挺好看的海洋類題材
27. 《僵屍》(系列):原名ZOMBIE,共四集。Lucio Fulci是始作俑者,第一集最為經典。
28. 喪屍出籠:喬治.羅梅羅的作品,此君的電影適合給Micheal Jackson作MTV背景用。 該片一度被奸商作為電影版的《生化危機》出售。(現在還有新版喪屍出籠)
29. 《死亡的黎明》:喬治.羅梅羅的另一代表作。
30. 《活屍日記》:紀錄活死人動態,豈料攝影機一路追蹤誤闖活屍禁區
31. 《惡夜僵屍》:喬治.羅梅羅僵屍電影的得意之作,1968、1990共拍了兩次。
32. 《天魔回魂》:約翰.卡朋特的宗教類恐怖片,觀眾需要知道一些基督教內容,是一部在科學與宗教中作妥協的產物,符合八十年代的科學宗教之風。
33. 《變種夜魔:克里夫.貝克的作品,名導大衛.克羅南伯格在片中飾一殺人犯。
34. 《撒旦回歸》(系列):共三集,也是宗教類恐怖片。
35. 《鬼娃回魂》:鬼娃新娘共四集。頗具特色,獨樹一幟,確立了一種以玩具為主角的恐怖片類型,開創了此類低成本片的先河,有一批追捧者。一、二集最好!尤其是第二集!特技+情節不錯!
36. 《惡魔玩具》:鬼娃回魂的成功仿製品。
37. 《突變第三型》:80年代至今,是未知生物、外星生物(異形)的風摩期,約翰.卡朋特的這一作品較好地趕上這一潮流。
38. 《穿梭猛鬼城》(系列):宗教類恐怖片。
39. 《闖錯鬼門關》(系列):即children of the corn,邪 教題材恐怖片。
40. 《試管人魔》:與「蒼蠅"要反映的主題類似,人類永遠不要充當上帝的角色,否則只能作孽!
41. 《異形怪體》:經典片,多次重拍,最近一次是1993年,導演斯圖爾特.戈登。
42. 《夜夜破膽》:布里安.尤茲納95年的宗教類恐怖片。
43. 《魔鬼牙醫》(系列):布里安.尤茲納作品,心理扭曲的世界的真實反映,兩集。
44. 《奪命凶眼》(系列):大衛.克里羅南伯格開的頭。共三集。
45. 《食人族》:屬人類學題材的恐怖片,真實性不容置疑。另一部叫 Eaten Alive 也屬於此類。
46. 《螞蟻帝國》(食人蟻):屬於自然類或生物學類題材恐怖片,十分真實!
47. 《驚異大魔繭(食人巨蚊):生物學類題材的誇張,看起來像幾億年前一米多長的古蜻蜓。
48. 《蛞蝓之災》:生物學類題材恐怖片。
49. 《種子人魔》:類似「異形怪體"。
50. 《變種DNA》(系列):食人蟑螂偽裝人類,散播致命病毒。共三集
51. 《破繭天魔》(系列):共四集,韋斯.卡拉文始作俑。
52. 《殺出個黎明》(系列):共三集,塔倫蒂諾的鬼才之作!酷到極點!
53. 《夜半鬼敲門》(系列):共二集。史蒂芬.金的作品。
54. 《舐血夜魔》:史蒂芬.金的悲劇恐怖片,主題曲是ENYA的作品,回味無窮!!!
55. 《喪屍特警》:活死人題材的佳作。
56. 《原凶畢露》:連環嗜血殺人魔,受害者多達300人。。。
57. 《變形戰士》:擦「異形"邊的仿製品,槍戰場面不少。
58. 《醫院風雲》:拉斯馮提爾導演的丹麥影片,嚇的很多人不敢獨自回家。
59. 《蛇妖》:白面小生休.格蘭特的作品,英倫風味重。
60. 《從死亡歸來》(BACK FROM THE DEAD):與《群屍玩過界》類似,絕對刺激視覺與心理防線!
61. 《人玩鬼》(系列):又譯《屍變》,影片中描述了屍體腐爛的千變萬化,即惡心又恐怖。共三集。
62. 《軌跡人》(魔鬼護路人):莫斯科地下隧道中冒險,不幸的事發生了。
63. 《趣味游戲》這個是變態殺人的-
64. 《繁殖》:數以千計的變異野狗,他們活著離開小島的機會
65. 《割人狂醫》:與「魔鬼牙醫"一個類型。
66. 《死亡錄像》(狂犬病):大衛.克羅南伯格的作品,另一個版本是美版的《隔離疫區》
67. 《變種血魔》:布里安.尤茲納的作品,生物類題材。
68. 《恐怖南瓜頭》(系列):美國地域式的恐怖片,共四集。
69. 《曼哈頓的嬰兒》:Lucio Fulci的作品。
70. 《守墓屋》:Lucio Fulci的作品,義大利式僵屍。
71. 《變種女郎》:一部優秀的人狼題材作品。
72. 《奪命狂呼》(1~3):歐美上映後票房飆升
73. 《殺手的肖像》(系列):共二集。**殺人的真實描寫!實在是殺人不眨眼!!!
74. 《活死人的孩子》:最新的活死人電影!
75. 《血腥聖誕夜》(系列):又稱超魔空間,邪 教題材恐怖片,共四集。
76. 《C、H、U、D》(系列):紐約地下生存的變異生物殺人的故事。
77. 《蜘蛛島》:布里安.尤茲納2001年的作品。
78. 《食人巨鱷》(系列):共三集。自然類恐怖片。
79. 《小強風暴》:原稱they nest ,自然類恐怖片。
80. 《蝙蝠》:自然類恐怖片。
81. 《梯下亡魂》:精神不正常的人離遠些為妙!此片是警示。韋斯.卡拉文的作品。
82. 《鐵血人狼》:另類人狼的作品。
83. 《神鬼大反撲》:韋斯.卡拉文的吸血鬼題材作品,不錯!不拖泥帶水。
84. 《墓穴怪談》(系列):該系列電影每一集均由二、三個獨立小故事組成,題材廣泛。其中有一集是施瓦辛格任導演。
85. 《猛鼠食人城》:生物變異的題材。(類似電影——殺人蜂、蚊子、蝗蟲大軍、異種魔蠍、沖出蟲圍等)
86. 《猛鬼屋逐個捉》:50年代老片重拍。澤梅基斯任製片人,可見此片重要性。
87. 《鬼入侵》(The Haunting):與《猛鬼屋逐個捉》題材相同。音效優異。又稱「鬼屋凶靈"。
88. 《瘦到死》:史蒂芬.金的作品。
89. 《迷霧》:究竟最大的危險在迷霧之中,還是就潛伏在超市裡……
90. 《深海狂鯊》:生物變異的題材。雷尼.哈林的作品。
91. 《魔鬼醫院》:**醫生用活人作試驗的恐怖故事。
92. 《看夜更》:丹麥的一部沖入美國市場較為成功的恐怖片。
93. 《魔女佳麗》(系列):共兩集,人體特異功能式的恐怖片,復仇至上。
94. 《血屍夜/惡夜之吻》(黑夜臨近):比爾.派克斯頓演的一部僵屍類恐怖片,人物刻劃得不錯。
95. 《隔離屋有鬼》:80年代的片子,屬於「小魔怪"式的恐怖片。
96.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系列):兩集。《月光光心慌慌》的追捧作。
97. 《奪命狂呼》(系列):三集。又譯《驚聲尖叫》。第一集最好。
98. 《猛鬼學校》(大學舞會之夜):四集。英文名:Prom Night 。80年代的作品,類似魔女佳麗。
99. 《大白鯊》:共四集。斯皮爾伯格始作俑。第一集不錯,二、三也可。
100. 《凶兆》:共四集。類似大法師,宗教氣氛彌漫。
101. 《行屍女郎》:Living Dead Girl。活死人題材。
102. 《深海異形》:自然類題材恐怖片。
103. 《邊城小鎮》:殺人的,劇情夠緊湊,有些恐怖片未必是鬼才嚇人
104. 《不可思議的勾魂事件》:彼得.傑克遜到美國後的第一部作品,有些喜劇色彩。
105. 《巫毒教》:神秘邪 教使死人復活的題材。
106. 《禁入魔鏡》(系列):共三集。
107. 《捉妖小天師》:少年兒童也能驅除邪怪。影片里出現了弗蘭肯斯坦、人狼、CHUD、木乃伊,吸血鬼等鬼怪。
108. 《驚心食人族》(剝皮人魔):另類宗教題材。
109. 《口出狂言》:約翰.卡朋特的作品。又稱戰悚黑洞。
110. 《撕裂人》:面具下的是什麼
111. 《巨蛙》:自然類題材。
112. 《詭信號》:受到了信號的感染,所有的人似乎都變成了可怕又危險的敵人
113. 《恐怖休息站》1、2:黃色的小卡車裡面坐著一個黃色的人
114. 《鬼哭神嚎》:小兒子趁著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熟睡之時殺害了全家
115. 《黑水》:必須躲避吃人的鱷魚,收回他們的船,並坐船活著回到河裡
116. 《巨蛙鎮》:變異人統治未來的題材。
117. 《天外來菌》我非常推薦的片子
118. 《凶霧殺機》:復仇/復仇……卡朋特的作品。
119. 《恐怖蠟像館》:不用我多說
120. 《陌路狂殺》:反鎖的室內竟闖入了陌生兇手,從此只能拚死拼活逃出升天
121. 《燈紅酒綠殺人夜》:屠刀下的冤魂,遭受到了瘋狂的追殺。
122. 《寂靜嶺》:著名游戲改編
123. 《X你老墓》(系列):兩集。有點色情,婦女受害復仇,可以理解。
124. 《追命傳說》(系列):三集。自然+宗教類題材。
125. 《少年漢尼拔》:沉默的羔羊前傳之揭開罪幕
126. 《墨西哥大砍刀》:刑房的下一部
127. 《黑色地板》:當電梯打開,在裡面看到了支解的屍體,並遇上了不知名的怪物……
128. 《非禮勿視》:面臨的將是一場血腥的暴力爭斗,到底誰能活到最後呢…
129. 《死亡空間》(坍塌):超級惡心的一部動畫電影 美國人無敵拉
130. 《生化危機惡化》:也是動畫版
如果你覺得以上影片仍不能使你感到恐懼或反胃,還有超級惡心的全球禁片《索多瑪120天》及《殘酷的浪漫》。《索多瑪120天》講述了二戰時期3個義大利納粹軍官俘虜40餘名青年男女後,對他們實施的一系列變 態和非人的行為,這些行為BT到你難以想像的地步。《殘酷的浪漫》又譯《困惑的浪漫》,一共2集。影片講述了一對有戀屍癖的情侶之間發生的BT行為。尤其以第二集更為惡心,影片取消了第一集中的馬賽克,鏡頭更加直接。女主角在分解其男友的腐敗發綠的屍體這一段,就我所知,似乎沒人能看完。看了這部電影,類似地下《豚鼠》試驗系列採用真人拍攝的血腥場面,又能算得了什麼, 日本豚鼠系列代表《下水道人魚》等,還有日本變態幻奇系列(蚯蚓、老鼠、蛆、蟑螂等VS女人),醫院題材的《感染》以及《綠猴子》1、2和《屠屍行動》(再殺部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聲明:
1、以上電影只作推薦,不保證一定能找到下載或在線收看地址。
2、以上電影資料不斷補充完善中。
3、下官整理不易,謝絕引用復制,抄襲者鄙視,敬請各位自重。
(虧你還四級呢- - 分都不給賞)
『叄』 一部殺手電筒影,男主角拔槍的速度很快,,頭部中槍後,子彈一直都沒有取出來,是我很多年前看的電影
補充一下:男主角拔槍速度非常快!那三個搶劫犯中得一個也拔槍非常快!有一次他們4人聯合一起搶了銀行!結果那錢被男主角拿去捐獻了!那3個搶劫犯知道後很生氣然後抓了主角的一個朋友(貌似是警察忘記了)要挾他!男主角為了救朋友一個人去搶了銀行!最後的決戰好像是在一個倉庫還是車庫里具體忘記了!最後只有貓咪因為穿了防彈衣所以沒有死!著電影我也找了很久!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很早以前的電影了!找到記得告訴一聲!
『肆』 只拍10部電影
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在各個場合總是強調自己只拍10部電影
1. 1983最後的決戰Le Dernier Combat /The Last Combat
在文明退化的廢墟里,大家為了存活而奪食掠水,野蠻的行為取代語言的溝通,人與人的關系處於對峙的緊張狀態,"性"成為最有力的動力元素。在這片如荒莫般的土地上,我們將可看到許多人存活與死亡的方式……
此片是呂克·貝松在影壇還默默無聞時,憑著一腔熱血,旺盛活力與爆發力,突破一切傳統,掙脫一切商業機制下的樊籠,冒著無色彩,無對話,無明星等危險所完成的電影。當影片完成時,因宣傳無門,於是呂克·貝松帶著這部影片參加瑞士阿沃基影展,一舉拿下評審特別大獎及影評人獎,因而打開他的國際知名度。解剖核子戰後的文明廢墟,因為無色彩,所以這是一部黑白色調的電影。
2. 1985地鐵Subway
(在地鐵中一場追逐與發現的游戲)為了不讓黑幫老大奪回機密文件,小偷佛烈德(克里斯多夫藍伯飾)將這些文件藏在法國的地鐵,走進了地下鐵後,他慢慢地發現了這個地方的多樣與復雜,這里從小偷到音樂家都有,每個人都無所是事地游盪著……在他試著將文件賣掉的同時,他愛上了來買文件的女人海琳娜(伊莎貝艾珍妮飾),但是她對他並不感興趣……在殺手追殺,警察全面搜索地下鐵的同時,他應該如何自處……
在黑白片之後,呂克·貝松開始對色彩產生強烈的索求,從本片的色調中,可以感受到他所謂"玩笑,游戲"的意味。此片讓他回到青少年時期,在舞台上工作經驗。此片是呂克·貝松初次結合大卡司,邀請身價不斐的大明星有伊莎貝艾珍妮,克里斯多夫藍伯,尚雨格安哥拉等來演出。此片有連環漫畫式風格,對話簡扼,通俗的警匪片卻帶著巴洛克式的色調。此片的出發點是邊緣人克里斯多夫藍伯對伊莎貝艾珍妮的迷戀。這是一部擁有繽紛原色的電影(藍,紅)。解剖現代文明底下的地鐵。克里斯多夫藍伯以此片贏得法國凱薩獎最佳男主角。
3. 1988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 /The Big Blue
這是有關於兩個潛水員在競技中體會出人生真諦的故事。熱愛大海的賈克,一直想與大海為伍,即使他在年少的時後,父親便在一次潛水意外中被大海吞噬,他對大海的愛還是一如初衷。但是這一切,在賈克愛上了喬漢娜之後,一切都變的無法掌控。他六神無主地仿徨在選擇大海還是愛情的路上……
為了再接再厲,呂克·貝松選擇了當導演....此片是1988年坎城影展的開幕大片,描述個人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轉而尋找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我們可以看到呂克·貝松將其潛水夢,與對海豚痴迷都寫進了這部電影。此片所呈現的天真浪漫曾讓許多影迷淚流滿面,看過十次以上的影迷不在少數。對法國人來說,大海象徵母親,取大海(Lamer)與母親(La mere)諧音,也就是回歸至猷如母體子宮般充滿羊水的起始點,此片的意涵在於人類不斷向極限挑戰的情況下,最後以回歸至大海為終。此片帶著濃厚性的自傳色彩,其不媚俗的執導敘述手法,在坎城影展上遭致影評界嚴厲質疑,卻受到觀眾高度支持,在兩極化的聲浪中成為一部爭議性的作品。這是一部藍色調電影,解剖人類文明極欲擴張的海底世界。
4. 1990霹靂煞Nikita
妮琪塔(安娜芭麗瑤飾)與一群朋友破窗而入偷葯品,商店主人與她的朋友都在這次事件中身亡,妮琪塔則因殺了一位警官被送入獄。但此時來了個神秘政府組織,選她當特務殺手,在數年的特務訓練後,他以平凡的護士身分回到現實生活中,在此時她愛上了一個男人(尚雨格安哥拉飾),他們的關系在她接到一個特務命令時,面臨了緊張的局面……
此片是呂克·貝松從一個特務殺手角度,來解剖國家官僚體系背後的恐怖黑爪。濃厚的商業色彩讓好萊塢相中而將此片重拍成美國版的"雙面女蠍星",由布麗姬方達詮釋片中的女殺手。此片也呈現呂克·貝松對人性的探索,是部黑色調的動作片。妮琪塔(布麗Х醬鍤?與一群朋友破窗而入偷葯品,商店主人與她的朋友都在這次事件中身亡,妮琪塔則因殺了一位警官被送入獄。但此時來了個神秘政府組織,選她當特務殺手,在數年的特務訓練後,他以平凡的護士身分回到現實生活中,在此時她愛上了一個男人(尚雨格安哥拉飾),他們的關系在她接到一個特務命令時,面臨了緊張的局面……
5. 1991亞特蘭提斯Atlantis
此片無演員,只有旁白,這部影片將帶領影迷進入美麗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樂,以音畫來表現不同的生活面貌與心靈層面。我們將可看到海底在日出與日落之間的神奇變化與景觀,呂克·貝松設定了幾個主題來描繪"海底的一天",主題包括有"內心"、"旋律"、"悸動"、"靈魂"、"黑暗"、"心靈"、"溫柔"、"愛"最後是"恨"。全片在海底拍攝,動物是片中唯一的演員。海藍色是此片的主色調。配上賽拉的玄妙樂音,呂克·貝松將更完整地呈現大海所孕函的豐富色彩……
此片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大片。亞特蘭提斯是傳說中一片被淹沒的神秘陸地,位於大西洋底下。呂克·貝松想要證實海底下的世界,也有一個核我們社會一樣的組織。或許也可以說"亞特蘭提斯"是"碧海藍天"衍伸出來的副命題。此片是呂克·貝松摒棄傳統拍攝手法的作品,一部純視覺享受的電影,沒有傳統劇本,沒有人類對話,只有音畫緊密結合,完全依賴呂克·貝松與配樂師艾瑞克賽拉共同研議腳本。呂克·貝松以動物間的求愛,群斗,追逐等場面來豐富劇情,拍片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海域,包括有蘇格蘭,澳大利亞,大洋洲,哥倫比亞,佛羅里達,巴拿馬群島等海域,甚至北極極地海域的冰雪景觀或多方戰端的紅海海域。呂克·貝松認為這是他最後一部討論有關海洋的影片。這也是一部充滿環保意識的影片,全片只有悠遊大海的魚,毫無人影,是呂克·貝松又一次冒險之大不諱之作。
6. 1994殺手萊昂Leon /The Professional
故事發生在紐約大都會里,由尚雷諾所飾演的職業殺手李昂,受餐廳老闆委託殺人。當他是以殺手的身份出現時,冷靜而神秘,殺人手法令人熱血沸騰。但當他卸下殺手面具時,則又回歸成為平凡的市井小民,簡單到連基本身份證、銀行帳號也都有,每天至少喝杯鮮奶,喜歡澆花及細心地擦拭心愛盆栽的樹葉,是個具有雙重身份角色扮演的人。而就在李昂所住的公寓內,有人暗渡陳倉的進行毒品交易,警方緝毒組偽裝黑幫份子,為查緝毒品而入侵,殺了販毒者一家人卻遺漏了小女孩馬蒂達。馬蒂達為了安全起見而躲進隔壁李昂家,她無意中發現了李昂的殺手身份,為了保護自己及報滅門之仇,馬蒂達以堅定的口氣要求李昂訓練她成為一位真正的職業殺手……在此同時,警方亦全力搜尋馬蒂達並拘禁之……李昂隻身闖入警局大開殺戒,警方火大驚慌之餘,下令圍剿大廈並全力搜捕李昂,雙方交戰之下引發了一場緊張刺激的終極追殺。
殺手萊昂為呂克·貝松的第一部美國電影。盧談到此片乃受金凱利所主演的歌舞片的影響,也受報紙連環小說的影響。此片有幾處拍攝手法頗具新意,在視覺方面有壓縮的效果。此片亦是呂克·貝松表現他對電影狂熱最佳的代表作。此片是一部以法國人角度去拍攝的美國電影。尚雷諾有史泰龍的冷峻臉孔(家喻戶曉的),有法國人的壓抑特質。馬蒂達(娜塔莉波曼飾)一位枯瘦如柴有法國味的美國女孩,是本片的視線焦點。蓋瑞歐德曼突出,激烈的警探演出,情緒起伏令人無法捉摸,是全片最為突兀、也最為搶演的一角。此片最難能可貴的是法國完整導演版,比前兩年在台上映時多出20分鍾。這20分鍾裡面最重要特色的是有尚雷諾與娜塔莉波曼的纏綿床戲。這是一部偏屬於暴力美學的動作巨片。延續殺手風格電影,"霹靂煞"以女殺手為主角,此片則以男性殺手為主體,解剖現代文明紐約市的邊緣人。
7. 1997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本片的原始構想來自導演呂克·貝松16歲時所寫的少年小說,故事的大綱是說一個外星人和地球人混血所生的女孩莉露(蜜拉喬娃維飾)在被壞人追殺時,為了逃命只好跳樓,剛好計程司機柯本達拉斯(布魯斯威利飾)經過解救了莉露,但也把柯本達拉斯捲入與異形和人類的邪惡聯盟對抗的局面。本片有號稱影史上特效花費最多的特效製作,而且有相當多歐洲電影及特效工作者參與,創造出與好萊塢風格不大相同的未來世界!!
8.1999信使:聖女貞德的故事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接近世紀末,貝松突然以好萊塢史詩片的模式運作完成了一部大製作的古裝片《信使:聖女貞德的故事》。要知道德萊葉和布萊松的「聖女貞德」都是電影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作品,而且幾年前貝松的法國前輩雅克·里維特剛剛拍過一個版本,美國的版本也剛剛完成,貝松有把握挑戰這些高手嗎?這幾乎是所有觀眾和影評人的疑問。
其結果,這部豪華的大製作只能令我們看到了一個稍稍有別於美國版本的「聖女貞德」。兩部影片的很多情節和細節都十分相象,恐怕其中還有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幕後新聞。貝松新女友米拉·喬沃維奇的表演沿襲了一些《第五元素》中的風格——神經質、驚慌、脆弱,這種處理的結果使這個版本的貞德幾乎是最另類的,整部影片中她都能令人感到瘋狂和迷亂。聖人和瘋子就是一線之隔,也許貝松就是這樣認為的。除此之外,影片就幾乎沒有多少好說的,我們看到了一個世紀之交法國的西席·地密爾式的豪華巨片。對了,影片最後出現的、由達斯廷·霍夫曼飾演的上帝的使者,算是貝松對貞德題材的一個「特殊處理」吧。
9.天使A Angle A
這是一個從不懂得愛情的人,尋找愛情的故事。一個「卓別林」式的失意男人,在塞納河上邂逅了一位金發美女,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在巴黎十五區上演了一出奇異的黑色喜劇。
10.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Arthur and the Minimoys
十歲的亞瑟是個淘氣的男孩子,而外婆家就是他的樂園,這里不但有美麗的花園和房子,還有四年前神秘失蹤的外公留給他的各種奇妙寶藏。但好景不長,邪惡的房地產商要霸佔外婆的房子,而惟一解決的辦法就是找到外公藏在花園的紅寶石。亞瑟解開外公留下的謎題,打開了月光之門,進入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迷你王國。在這個神秘的國度里,所有人都只有兩毫米大小,而亞瑟也變成了一個迷你人,並對公主賽琳娜一見鍾情。然而危險卻並沒有停止腳步---惡魔瑪塔扎德要毀滅迷你王國。為了挽救這個深陷危機的國家,也為了挽救外婆美麗的房子,亞瑟、賽琳娜以及她的弟弟倍塔枚許向惡魔的巢穴禁忌城出發了。在禁忌城裡,他們救出了亞瑟的外公阿爾西巴勒,同時毀滅了禁忌城,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在千鈞一發之際亞瑟和他的外公帶著寶藏成功返回人類世界,粉碎了地產商的陰謀。
『伍』 呂克貝松的十部電影都是什麼
呂克貝松
導演作品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2
Arthur
et
la
vengeance
de
Maltazard
(2009)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聖女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亞特蘭蒂斯
Atlantis
(1991)
尼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鐵
Subway
(1985)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編劇作品
暴力街區2:終極
Banlieue
13
Ultimatum
(2009)
颶風營救
Taken(2008)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的士速遞4
Taxi4
(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玩命快遞2
The
Transporter
2
(2005)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俠盜魅影
Bandidas
(2005)
13區
Banlieue
13
(2004)
的士飈花
Taxi
(2004)
暗流2:天使啟示錄
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
(2004)
鬱金香芳芳
fnfan
la
tulipe
(2003)
車神Michel
Vaillant
(2003)
的士速遞3
Taxi
3
(2003)
換命快遞
The
Transporter
(2002)
龍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2001)
企業戰士
Yamakasi
-
Les
samouraï
des
temps
modernes
(2001)
綠芥刑警
Wasabi
(2001)
光芒萬丈
Dancer,
The
(2000)
的士速遞2
Taxi
2
(2000)
聖女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的士速遞
Taxi
(1998)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不歸路
Point
of
No
Return
(1993)
妮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鐵
Subway
(1985)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監製作品
家園HOME
(2009)
採納哦
『陸』 一部哥斯拉的電影,小時候看的,名字忘了,美國人拍的,不是98年襲擊紐約的變種蜥蜴
2001爬蟲大戰(中文大部分翻譯為哥斯拉復活或哥斯拉2,其實不是)
下面上圖證明
『柒』 電影<最後的武士>好看嗎求大家的主觀影評
最近失去了一個兄弟,心裡非常的沮喪。現實的生活中誘惑太多,太多的人為了一些自私的目的或兒女情長舍兄弟情誼於不顧,這固然無可厚非,但是也讓人十分傷感。
下午,看了阿湯哥的《最後的武士》,被感動的一塌糊塗,被友情、也被理想。事實上,我對日本人懷著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由於二戰而對其異常反感,另一方面,日本的文化確實有很多讓人嚮往的地方,這並不是因為我愛日本文化,因為那其中的精髓盡從我們而來。文革加上後來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傳統在北方已經盪然無存(可能香港和台灣還保留了一些),只留下近乎迷信的行為,一國的精神淵源要看別國的作品才能體現,想起來就tmd不舒服。《英雄》和《天地英雄》都試圖做著振興,但處處流於形式,張藝謀的眼界也越來越小,不清楚《十面埋伏》和《無極》能做到什麼地步。
扯遠了,回到片子,《最後的武士》說的是一個美國的軍官內森懷著對戰爭的痛苦回憶來到日本,幫助明治政府訓練新軍;另一方面,森勝元(皇輔)作為代表武士道傳統的最後支柱,帶領舊式軍隊實行兵諫,對抗實用洋槍洋炮的新軍。一次戰斗中內森被俘,被森勝元帶到了自己的大本營,並在那裡接受了武士道的精神轉而投入敵方。在最後的決戰中,武士方全軍覆沒,內森則歸隱山林。
幕末和明治時代,武士階層已經沒落了。作為領主的家臣,武士隨著幕府的倒台也淪為為人賣命的浪人。而森勝元做的,就是要維持菊花與刀的統治,並勸諫明治不要接受不平等條約。與前者,他所做的應該算是逆流而動,最終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與後者,他的死也改變了明治的抉擇。內森在捧著森勝元的劍跪在天皇面前時,明治問內森:「他死的時候你在他身邊嘛?」「是的。」「那你告訴我他是怎麼死的?」「不,陛下,我會告訴你他是怎麼活著的。」
內森加入叛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個人的原因,他在美國參加了對印第安人的戰爭,參加了對婦孺的屠戮,為此,當他來到森勝元的村子,看到那裡恬淡的生活後,才決定用劍保衛這一切。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他與森勝元英雄相惜。我不清楚女人之間的友情,也許家庭才是第一位的,但我深以「妻子如衣裳,兄弟如手足」的話為然,這也許就是《天地英雄》里那幾個兄弟放棄小家毅然跟隨著校尉李的原因。「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信義二字做為立命天地的根本早就被人踢到九霄雲外了。
說起渡邊謙一扮演的森勝元,讓人對國內的影視圈心存憂慮。中國的影視圈彌漫著一種雌氣,真正讓人感到像男人的屈指可數,姜文、陳道明、孫紅雷……,更多的是一大票下巴光光演技平平待價而沽的小二爺們。最後,所有的武士都倒在了機槍的掃射下,那是技術的勝利,重傷的森勝元在內森的幫助下切腹,所有新軍的士兵全部脫帽下跪,為一個人生而偉大、死而榮耀,那是精神的勝利。
另外提一句的是那裡面唯一的女主角真的很不錯,雖然不是非常得漂亮,但是一舉手一投足讓人看著非常舒服。看來要拿給老婆作為教育片看看。
更多: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9383/
『捌』 關於說到未來世界的科幻片有那些
暈,《
勇敢者的游戲
》跟
未來世界
有啥關系?
90年代以前,人們心中的未來世界是美好的,其中最具代表的是《
回到未來
》,那裡的未來世界色彩明快充滿魅力,在《
星球大戰
》系列中也是如此,即使有黑暗勢力也最終被消滅,當然,也不排除像庫部里克(《
2001太空漫遊
》《
奇愛博士
》)這樣的「先知」,《
銀翼殺手
》也是如此,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先見之名,這《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才會被評為科幻電影史上的第一、二名。
呂克貝松
的處女作《
最後的決戰
》也類似。
90年代以後,隨著世紀末的到來和全球環境的變化,這種幻想出現了變化,以《
終結者
》為先例,《
未來水世界
》、《
移魂都市
》、《
信使
》、《
人工智慧
》、《
12隻猴子
》、《
駭客帝國
》都無一例外的表達了對未來的絕望,在這些電影,我們看到是壓抑,是黑暗,是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岌岌可危。並且,這已經成為了主流,只不過在商業片中,導演大多會給留下我們一個希望。當然,也有少數,《
星戰前傳
》和《
第五元素
》算做異類,不過《星戰前傳》是和《星戰》相關的,而《第五元素》是純粹的
商業電影
,時間也是較早95年。
庫布里克的電影普遍比較悲觀,他的三部涉及未來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奇愛博士》《
發條橘子
》都是這樣
《2001太空漫遊》比較晦澀,據我所知看懂的人不多,《奇愛博士》夠諷刺,而《發條橘子》所表的的悲觀是那樣的露骨而鮮明。
《銀翼殺手》是我最喜歡的科幻電影,強烈推薦。
《最後的決戰》讓人們開始關注呂克貝松。
《星球大戰》系列就不用說了吧。
《回到未來》講的是一個穿梭時空的故事,電視上放過。
《未來水世界》《信使》都是柯斯特納導演的,雖說《未來水世界》不怎麼樣,但都表達了導演對人類未來的擔憂
《移魂都市》值得一看,《駭客帝國》大量借鑒了這部電影。
電影的具體內容還是樓主自己慢慢品味吧!
『玖』 有部關於二戰狙擊手的的電影,似乎是「最後的決戰」,但網上找不到這個電影,具體什麼名字
片名:兵臨城下Enemy at the Gates
《兵臨城下》是根據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紀實小說改編,瓦西利也是確有其人,按照當時蘇聯的宣傳,瓦西利在二戰中一共斃敵400餘名,他繳獲德軍狙擊手的步槍瞄準鏡至今還在俄國的軍事博物館里展出。
這部極富傳奇色彩的影片同時也是歐洲影壇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達到了9千萬美元,主要演員基本上都是走紅於好萊塢的英國明星,其中有近年來憑借奧斯卡大贏家《莎翁情史》《伊麗莎白》迅速走紅的約瑟夫·費因斯,在《天才瑞普利》中展現精湛演技的裘德·洛以及硬漢形象的艾德·哈里斯(《勇闖奪命島》),在99年的熱門冒險影片《木乃伊》中飾演可愛的女探險家的瑞切爾·薇茲也在影片中再顯身手,與裘德·洛上演一場「火線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