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電影《一一》能成為很多人心中的「華語最佳影片」
有人說,電影延長了生命,如果說有哪一部電影絕佳地表現了這一觀點,我認為它一定是楊德昌的《一一》,電影以簡南俊的家庭瑣事為標的,為我們構築了一個真實的生活模型。這個模型包含了人生的各個階段。
簡南俊公司出現危機,瀕臨倒閉的危險。他為了挽救公司不得不做著自己不喜歡的活,而後在日本公乾的時候又遇上了自己的初戀情人,兩人相談甚歡甚至還有重修舊好的可能,這就是典型的中年危機模型。
所以電影其實是在訴說一種生活的本質。不管生活如何折騰你。你還是得過,生活還是得繼續。簡南俊外婆去世之前,家裡各種雞飛狗跳,她死了以後,家裡反而歸於了平靜。
世界就是如此,你以為你什麼都忘不了。可是就算你忘不了,也得帶著這份回憶沉重地往前走。
這種關於生活本質的電影,在華語電影范圍內是不多的。雖然把《一一》奉為最佳有些過譽,但它的確是一部大師之作。
❷ 如何評價《一一》這本電影
導演用三小時的電影時間,以簡潔的敘述風格。以一個家庭為主線,延伸出各種人物關系,
在傾注自己情感、用影片方式表達自己的同時又同時關注人在家庭、社會、情感之中的糾葛和選擇。
看似是很多人的生活,看似有很多不同。
通過導演的一一貫穿,其實也就是同一種人生,同一種生活。
生命就是這樣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
1、誕生
舒緩的鋼琴音樂,嬰兒的啼哭聲,新的生命降臨,陽光明媚,綠樹成蔭,世界真美好。
白色的婚紗,黑色的禮服,其樂融融的大家庭,生活真美好。
影片以非常祥和喜慶的場面開場,以嬰兒的啼哭聲為背景,新娘新郎面對攝象機,想必是在舉行婚禮,這應該是一個神聖的場面,但仔細觀察又似乎隱藏著些什麼?新娘身體微微晃動,挺著已經微微隆起的肚子,有點心不在焉。新郎看看新娘,同樣有些散漫。
緊接著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向我們走來,陽光明媚,照全家福,還有一個可愛的小男孩,被小女生欺負著。
導演故意安排這看似美滿的開始,是否與後面的影片內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以嬰兒啼哭聲為背景音樂作為影片的開始,除了影片中我們所看到的婚姻的開始,是否也暗指一個人新生命的降臨、誕生。我們暫且把這個新生命稱做「一一」。
2、童年
年幼的時候,我們對世界充滿著好奇,觀察著周邊的世界,這時的我們不懂表達。
洋洋是否代表著「一一」的童年。他容易被女生欺負,偶爾也會反抗。他的內心有太多的疑問。他渴望表達自己,但沒有人能完全回答他的問題。
他的世界大人不懂,大人的世界他也不懂。
洋洋藉助著相機,去記錄一些東西,希望的是告訴大人們他眼裡的世界是怎麼樣的。
他在電梯口拍蚊子,他撬課去拍各種照片,他拍大人的後腦勺,在他的眼裡世界都是看的到,都是實實在在的。
3、青春
我們漸漸長大,有一種東西,它來自於彼此的內心,有時讓人覺得非常美好,有時又讓人覺得非常糟糕,它並不容易駕馭,一不小心還非常傷人,有的時候它甚至超越了我們對父母的感情,人們稱它為愛情。我們相信地老天荒,海枯石爛,就如虔誠的教徒一般。
當我們再長大一些,因為各種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個深愛的人最終並不一定能走到一起。就如NJ和他的初戀情人一般,她是NJ最愛最愛的人,但她並不了解NJ,NJ倒底需要什麼?他不想考電機系,不想念博士。他做這些只是為了深愛的人。為了他的愛人,他的父母?他痛苦,他掙扎。
4、婚姻
當愛情慢慢老去,還好我們還有婚姻,它讓兩個人在一起,一起生活,彼此不會孤單,生活依舊向前。漸漸地,我們發現,我們需要彼此,離不開彼此,它比愛情更穩固更牢靠,人們稱它為親情。只是在這樣的親情里,生活更多的是平淡無味。
NJ在忙碌著自己的事業,她的妻子忙碌著自己的事業,NJ的小舅忙碌著賺錢,生活很充實嗎?我們不知道,直到在婆婆床前訴說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們的生活過得那樣的蒼白,每天都是一樣的事情,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
有時我們真的不知道去做些什麼?我們身在某處,卻忘了到底來干什麼,只好原路返回。
5、朋友和利益
我們需要真正的朋友,他能聆聽你的內心,你的精神。你能懂得他的語言,他的靈魂。
朋友也要吃飯,朋友也要工作,朋友也要生活。他的生活和你一樣,也有艱辛,也有坎坷。
在朋友和利益之間,我們該如何選擇?
NJ說,誠意可以裝,老實可以裝,交朋友可以裝,做生意可以裝,那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東西是真的?你們這樣做很傷,大田是個好人,我們怎麼做人?
NJ的同學說,好什麼人,你這樣我們怎麼做生意?
其實楊導大可告訴我們,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如果在朋友和利益之間做選擇,選擇利益是對自己有利的。但他沒有,他寄希望於NJ,並最終賦予他價值觀的勝利。
6、老去
我們每天在重復著相同的事情,面對著各種問題,有時我們想一睡便不要醒來,為何那麼殘忍,還要叫醒我們。
婆婆,在我的心裡,我不希望你再醒來,或許你這樣睡著比醒著更開心,婷婷每天在希望你能醒來,但這樣是不是太過自私了。
即使有機會重回青春年代的生活,面對自己深愛著的人,但還是不能走到一起,突然覺得,如果再讓我活一次,真的沒有必要。
我也不是不想和婆婆你說,只是我說的都是你知道的事情,一遍又一遍的重復,對你又有什麼幫助?我覺得,我也老了。
❸ 如何評價電影《一一》
關於一一的意思,有人說是一一道來的敘事方式,看了豆瓣上的評論,大多是將每個個體抽離出來加以點評的。然而我想,一一的意思,應該是指那一家子的人,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屋檐底下,彼此經歷著自己情感的折磨和內心的困惑,卻互相沒有交流。在舒緩的節奏中,表面的生活看似漫不經心,可是內里卻有多少的風起雲涌,而這些風起雲涌都只屬於他們自己,哪怕是最親的親人,都不能關注,甚至無法理解。洋洋的受人欺負對他來說一定是一件很困擾的事情,婷婷好幾次都用到「又」這個字,足以說明這一點,可是沒有人幫他去解決這份困擾;洋洋對於身後那一半世界的好奇也始終都只是他個人的好奇,他對女生第一次萌動的感情也一樣只是他自己的--甚至在從游泳池裡爬出來以後,渾身濕漉漉的他也一樣沒有受到家人的關注--即便是看到了大人也只會以為是淋了雨吧!婷婷所經歷的初戀要比洋洋更加驚心動魄,尤其是那個血腥的結尾,向我們昭示著青春的危險!而這份驚心動魄和她對婆婆的愧疚一樣,也依然只是她自己的,他的父母對此一無所知,甚至一無所知得有些理所當然。最後終於說到簡南俊夫妻,之所以放在最後,是因為他們是這當中最叫人絕望的。小舅夾在兩個女人之間被折騰來折騰去也還有些人情味道,而這一對在外人看來相敬如賓、不吵不鬧的夫妻,他們兩人的世界竟然如此地隔閡。那隔閡不僅在於簡南俊向初戀情人表白的那樣「除了你我從來沒有愛過任何人」,而在於當妻子哭訴生活的無意義的時候,他絲毫不能理解那種感受,他只是給了一個及其表面的答案,終於將她趕到無處可去,無家可歸的境地。而第二次他們的對談仍舊延續著這一次的軌跡。如果說父母對孩子的忽視還是一種不經意的行為,那麼這樣一種哭泣中的傾訴、這樣一種最直接的情感需求的表達,卻糟到了根本的挫敗,在這種挫敗當中,甚至丈夫的情感出軌都變得沒有了意義。影片的結尾,當簡南俊坐在婷婷身邊(而不是走道另一半的妻子身邊)的時候,他拉起了婷婷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裏面,這幾乎是整個影片當中最有溫情的一個鏡頭。這個鏡頭讓我們想起簡南俊在日本時候說的「女兒就像情人」,似乎向我們展示了那麼一點溝通的希望。可是連這一點暗示都是蒼白無力的:情人又如何?簡南俊和情人之間不也是互相隔閡的嗎?這甚至是他們分手的直接原因,也是胖子最後殺人的原因。簡南俊對婷婷生活的忽視,正好也為此做了最佳的注釋和證明。整個影片當中,婆婆的存在是一個象徵。在這樣一個放眼望去比比皆是的家庭當中,對於身邊的人來說每一個人都只是一個沒有情感回饋的植物人,他們對他來說也是如此。他們的存在就像是中文簡體的「一」字,單獨存在的時候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和另一個「一」一起存在的時候也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兩個筆畫之間即沒有呼應也沒有牽連。這樣存在的「二」(atwo)和「一」(aone)又有什麼區別呢?父母、夫妻、情人、兄妹無不如是。就是在這樣的隔閡當中,我們的心終於充滿疲憊,慢慢老去。除了這個核心主題的完美表述外,整個片子的一大特色是充滿細節--如果你看不到這些前後呼應的細節,一開始一定會覺得它瑣碎,沒有耐心將它看完(而的確有些人是在男主角踏上日本這段之後才覺得它有意思的),然而我卻喜歡它進展中的每一分鍾,從開頭到結尾。然後震驚於這部電影所傳達的信息量之大、震驚於導演的敘事能力、畫面和片斷的組接能力--三個小時對一部電影來說的確很長,然而要想在三個小時裡面充分地展現一個時代一個地方一群人的生活,我想這的確是需要天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楊德昌是個天才!《一一》這樣的電影,讓我接下來看的《千里走單騎》全然失色,或者我就不應該將它們放在一起相提並論,《千》只是對某種情感的表達渲染,而《一一》才是真正對生活的觀察和思索!
❹ 《一一》這部電影你覺得怎麼樣
劇情片。洋洋、婷婷、阿弟、小燕、簡南峻、敏敏、婆婆是生活在台灣的一戶人家。小學生。洋洋是個早熟的男孩,常說出些不尋常的話和做出些不尋常的事,他喜歡用相機拍別人的後腦勺,讓別人看到他們所看不到的;他將氣球注水去砸學校的教導主任;他毫不識水性竟跳下游泳池;他在婆婆的遺像前說出了「我也老了」。中學生。婷婷是個善良、嫻靜的姑娘,他在調解剛搬來不久的鄰居年齡相仿的莉莉和胖子之間愛情糾紛時,竟不知不覺地和胖子之間開始了她的初戀。莉莉因此不理會婷婷,並選擇另外一個男生約會。但事隔不久胖子就離開了婷婷,和莉莉重歸於好,隨後胖子幫助莉莉殺死了她的音樂老師。青年人。阿弟和小燕新婚燕爾,但在婚禮上其舊情人雲雲大鬧一場。隨後其投資被騙、小燕又懷孕,阿弟與雲雲之間維持著曖昧關系。孩子滿月酒席上,小燕和雲雲的矛盾激化引發了群毆,阿弟身心疲憊,在回家後疑似故意泄露瓦斯自殺。其後又因撿到玉石而大發橫財。中年人。簡南峻和幾個朋友合夥開了一個電腦公司,但公司在轉型期出現了資金問題。他在阿弟婚禮上意外碰見了遠居美國的初戀情人阿瑞,之後在遠赴日本與大田公司洽談合作事誼時,也和阿瑞重續前緣。最終阿瑞不辭而別,與大田的合作也因公司其他合夥人的投機而擱淺,回到台灣的簡南峻大病一場。簡南峻老婆敏敏面對工作的壓力、母親的重病無所適從,想通過到山上清修來擺脫一切。當她回到家裡後,發現這一切都是徒勞。莉莉的媽媽是個豐韻猶存的單身女人,其不顧對莉莉的影響而與各種男人發生關系,其中還包括莉莉的音樂老師。老年人。婆婆在去樓下倒垃圾時由於腦溢血陷入昏迷,在昏迷的一段時間家裡的人輪流對著她說話,但誰都無話可說,除了婷婷。最終她在和婷婷見了最後一面後溘然逝去。
第一次接觸楊德昌,大師雖已逝,但他的作品卻已成為台灣電影的寶貴財富。正如這部《一一》,當年在戛納電影節上斬獲最佳導演大獎,與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相映成輝,共同譜寫了華語電影的光輝時刻。《一一》全片時長近三個小時,沒有激情澎湃、沒有悲天慟地,只是在訴說、在敘述,將我們或者我們身邊的人們那平淡、普通的生活再現在影片之上。這種對生活的還原、重現,使得坐在螢幕前渡過這漫長時光的我們,頓時感悟,其實影片中的角色不正是自己、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嗎?說句慚愧的話,這部片子,我還沒能完全看懂、看透。一者楊德昌用了十五年磨出的這把天下無雙,其所涵蓋、承載的東西太多了;二者我的年齡和閱歷使我對於影片中中年和老年人物缺少共鳴,好似霧里看花,只看到了外表,對內在卻難知一二。或許等上二、三十年,再來回味該片又是另番滋味。因為我看得到、感覺得到《一一》是一部人生的寫真,是一種生活的沉澱,是一部經得起歲月滄桑、愈久彌珍的寶貝。
要講《一一》,不能不提這個眾說紛紜的影片名字。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是在時光網的卡片大富翁中。在《一一》的五張卡片中有四張是一個小男孩,我當是就認為一一是這個小男孩的名字,看了影片之後才知道這個男孩名字是叫洋洋。關於楊德昌為什麼要以「一一」為影名,楊導說到了爵士樂手、字典、道家學說等,但我最為認同還是他「每一個」的這個解釋。「一」是漢字中最基本、最簡單的字,但它的內涵卻是最博大、最精深的,就連大至宇宙也可用這「一」來概括。影片反映的每個角色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些不同年齡段的角色又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人生。當兩個「一」縱向排列時,從象形上變成了兩條平行線、從內容上變成了漢字中的「二」,簡單的疊加導致數量的增加,僅其間兩個「一」卻沒有任何的連接,這就喻指了影片中的人雖然處在同一個家庭、同一個社會中,但相互之間卻是沒有溝通、沒有任何交集,相互獨立的每個人處在一起也只是人頭數量的單純增加;當兩個「一」橫向排列時,就形成了「線」這最簡單的幾何圖形,世間萬物皆是由線構成,人生亦是如此。本片中這條線就是一條人生軌跡,有每個人的,也有他們組合而成的。從影片開頭的婚禮、新娘肚中的胎兒,到影片結尾的葬禮、死去的婆婆,全片完整地組合而成了一個人生的縮影,這個縮影是影片人物的,是楊德昌的,也是全台灣、全社會的。
全片以近乎寫實的手法,以台灣一個中產階級的四世家庭為載體,以不同年齡段的家庭成員為依託,反映了許許多多普通的台灣市民一生的境遇。一、家庭。「家庭」這個本是溫暖、溫馨的詞語,在片中變得格外冰冷。簡南峻一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冷清,家人之間基本不存在交流,婆婆除了和婷婷不和任何人說話,婷婷和洋洋從不把自己的事情講給父母聽,姐弟倆也甚少交流,就連簡南峻和敏敏夫妻之間也基本沒話講。只有不當婆婆腦溢血昏迷不醒後,家人才在醫生的勸導之下輪流對著昏迷的婆婆說話。但到要說時,家人已發現根本就沒什麼話說,硬著頭皮說每天也就是那些重復的話,以至到最後家人也不和婆婆說話了,直接叫了個看護給婆婆讀報紙。其次的印象就是冷漠,在這個家庭中,體會不到相互關心的親情,婷婷和洋洋一回家就將自己關在房間,敏敏決定去山上清修沒看到有任何人挽留和相送,敏敏的去留對這個家庭看不到一絲影響。就連本應熱鬧的阿弟的婚禮和阿弟孩子的滿月酒席,最終都因各種因素而成為一場鬧劇慘淡收場。片中的家僅僅是名義上的一家人相互獨立地生活在一個地方而已。
❺ 電影《一一》怎麼樣大家給個意見,還有什麼高分電影呢
我覺得蠻好~
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
年齡層次啊等等
影片所帶給的感受都不一樣
《一一》MS某些地方還蠻有爭議的
個人還是推薦你看一下的~
另外近段時間我看的覺得還不錯的片就是<聽說><入殮師><姐姐的守護者>
你可以上豆瓣看看影評嘛~
四處搜索。。說不定會有新發現
沒有好的新片看就找找沒看過的老片~
❻ 為什麼有人說楊德昌的《一一》是最好的華語電影
他可以十年不碰老婆,不可以一刻不想……
2007年6月29日,楊德昌導演因癌症在洛杉磯比弗利山莊病逝。
人間從此少了一位離經叛道的華語電影大師。
大師已逝。
這張面孔的背後不知道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他用編程式思維方式構築起來的電影世界,留給後人破譯。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第一講完整版)上線
(總八講)
每周六20:00上新一集(45分鍾)
❼ 在你心中,《一一》屬於哪種類型的電影
看了這么多年的電影,楊德昌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他早年的代表作、以影像手段實驗性著稱的《恐怖分子》已令我驚為天人,但看過了《一一》這部集大成的巔峰之作,才認識到後者比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楊德昌以往電影里各種招牌式的表現手法在《一一》里展現無遺,幾乎每一個鏡頭,甚至每一個畫面都體現了楊導的苦心孤詣,他以此片獲得戛納最佳導演名至實歸。這些精心設計的細節為片中都市三代人的生存狀態做出了無與倫比的精彩詮釋。
楊德昌電影的重要母題是都市人的壓抑與疏離。他表現這一母題的電影語言可稱作「畫框中的畫框「,即通過銀幕上的框架和線條來壓縮和束縛人的活動空間,從而揭示現代人普遍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在《海灘的一天》、《青梅竹馬》和《恐怖分子》等片中楊導已頻繁使用這一手法,到了《一一》,框中框的應用已經登峰造極。這些「框架」元素可以是牆壁、門窗和屏風,狹窄逼仄的走廊,大大小小的招貼畫,縱橫交錯的鐵路網與高壓電線,甚至是擁擠的人群和比較淺的景深。在多次表現NJ(簡南峻)家裡的段落,在布置得很擁擠的房間里,畫面還是被牆壁、門框和走廊分割,這種封閉、局促和分裂的空間是這個成員迷茫、掙扎、交流困難的大家庭最好的環境注腳。
❽ 以小男孩的視角解讀成人的世界的電影《一一》,為何能稱為許多人心中的最佳影片
我覺得一一這部電影可能說出了現在人們生活的縮影,所以在很多人的心中成為華語最佳影片的代表吧。一一這個故事的題材正是從生活中提取的,講得也是現在我們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我們通過看這部電影得到的感悟,正式給了我們面對生活的勇氣,它激勵我們要勇敢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一切。有時生活就是這樣,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從電影的一大家子中,我好像看到了我的家庭和我身邊的家庭,我們都發生過同樣的事情,到處理問題的方法確不盡相同。這部作品的導演是楊德昌,我覺得楊德昌就像是吳念真一樣,對家庭的感悟很深,就好像是通過這部電影來表達自己對生命對人生的理解和包容。我們在平凡中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這部電影拍攝的較早,到現在還能有人問津,真的是非常不錯了,這部電影的豆瓣影評有8.9分哦,看來通過影片得到感悟的人有很多,他們都從電影里找到了自己的角色,用心去感悟,用平常心去對待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東西。
❾ 怎麼評價電影《一一》
只是一百七十三分鍾而已,可是在片尾淡淡的曲子和緩緩的字幕慢慢流淌的時候,我卻好像什麼樣的生活,都在這三個小時里過完了。
整個故事是淡淡的陰郁。楊德昌不無憂傷地告訴我們人們的困惑,關於人生,關於愛情,關於傳統,關於道德。然而事實上鏡頭背後的他也是困惑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什麼是幸福,怎樣才能得到幸福,得到的真是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