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電影 > 義大利電影警察和小偷好看嗎

義大利電影警察和小偷好看嗎

發布時間:2022-07-25 05:01:50

① 義大利電影警察與小偷

去迅雷5,在右上角打上 《警察與小偷》回車鍵一按就會出來,是免費的,不過要下載《暴風影音》軟體

② 求一部警察與小偷的電影。注意不是義大利的那個。是中國的。將的是個小偷為了養活一群孤兒,以偷為生。

電影名:百變神偷
上 映:1989年
地 區:中國大陸
導 演:梁治強
主 演:淳於珊珊 周里京 劇雪 劉旭凌 計春華 安瑞雲
配音演員:包德―――――童自榮 嘉惠―――――狄菲菲 夏律師――――王瑋 朱督察――――翁振新 夏律師的老婆―――――丁建華 輝爺―――――於鼎 包德的師兄(那個禿鷹扮演的)―――劉風 賭場女服務員――――劉廣寧 法官大人――――胡慶漢 花毛葉―――――楊文元 崔牛閉(夏律師的管家)―――沈曉謙 崔牛閉的老婆――――程曉樺 神甫――――――楊曉 參與配音的其他還有嚴崇德、王建新等老師

包德是30年代上海十里洋場上大名鼎鼎的神偷。他疾惡如仇,以劫富濟貧為業,收養了一群無家可歸的孤兒。一天,在外灘附近,包德與一個洋人相撞,巧施妙手扒去洋人的錢包。後來他發現洋人錢包里的美元全是偽鈔。包德搖身一變,扮成盲人來到賭場,將"美元"換成大洋和銀票去豪賭,略作手腳贏得大把鈔票。當朱督察鑒定出包德兌換的美元是偽鈔時,他已離開了賭場。巡捕武德輝奉命追趕,途中設計擒獲了包德。法庭審理包德案。大律師夏炳運為包德辯護時義正辭嚴,法官宣布包德無罪釋放。華北發生大水災,難民流離失所,飢寒交迫。夏炳運出任上海賑災委員會主席,通過組織名人義演籌得捐款200萬元。不料夏炳運見利忘義,要獨吞這筆巨款。他夥同李三詐騙包德陷入圈套,然後誣告包德偷走200萬元的捐款。包德中計被判刑50年。李三趁機抓走包德收養的孤兒,訓練他們當小偷。夏炳運的女兒嘉慧在神父的幫助下,救包德逃出牢房。包德來到李三家,了解到自己受騙入獄的真相,並救孤兒出火炕。包德領巡捕武德輝找到李三,查清夏炳運已將賑災捐款購買了鑽石收藏起來。兒童節到了,嘉慧帶孩子們回家吃大餐。包德冒充廚師混入夏家廚房。朱督察帶巡捕來夏家搜查鑽石。夏炳運夫婦為矇混巡捕,慌亂中將包有鑽石的湯團扔進威望的鍋里。而孩子們把內藏鑽石的湯團吞進了肚裡。包德終於發現湯團里的秘密,於是指揮孩子們將鑽石屙在馬桶里。包德揭露了夏炳運企圖獨吞賑災捐款的醜行,將鑽石交給朱督察轉交賑災委員會,並希望用部分捐款在上海建了一座孤兒院。朱督察接過寶石,馬上翻臉去抓包德,而包德已經離去。

③ 求《警察與小偷》電影!

土豆上面有的.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373191/

④ 警察與小偷

原名叫《警察與贊美詩》

警察與贊美詩

〔美〕歐.亨利/著

潘明元/譯

索比急躁不安地躺在麥迪遜廣場的長凳上,輾轉反側。每當雁群在夜空
中引頸高歌,缺少海豹皮衣的女人對丈夫加倍的溫存親熱,索比在街心公園
的長凳上焦躁不安、翻來復去的時候,人們就明白,冬天已近在咫尺了。

一片枯葉落在索比的大腿上,那是傑克·弗洛斯特①的卡片。傑克對麥
迪遜廣場的常住居民非常客氣,每年來臨之先,總要打一聲招呼。在十字街
頭,他把名片交給「戶外大廈」的信使「北風」,好讓住戶們有個准備。

索比意識到,該是自己下決心的時候了,馬上組織單人財務委員會,以
便抵禦即將臨近的嚴寒,因此,他急躁不安地在長凳上輾轉反側。

索比越冬的抱負並不算最高,他不想在地中海巡遊,也不想到南方去曬
令人昏睡的太陽,更沒想過到維蘇威海灣漂泊。他夢寐以求的只要在島上待
三個月就足夠了。整整三個月,有飯吃,有床睡,還有志趣相投的夥伴,而
且不受「北風」和警察的侵擾。對索比而言,這就是日思夜想的最大願望。

多年來,好客的布萊克韋爾島②的監獄一直是索比冬天的寓所。正像福
氣比他好的紐約人每年冬天買票去棕櫚灘③和里維埃拉④一樣,索比也要為
一年一度逃奔島上作些必要的安排。現在又到時候了。昨天晚上,他睡在古
老廣場上噴水池旁的長凳上,用三張星期日的報紙分別墊在上衣里、包著腳
踝、蓋住大腿,也沒能抵擋住嚴寒的襲擊。因此,在他的腦袋裡,島子的影
象又即時而鮮明地浮現出來。他詛咒那些以慈善名義對城鎮窮苦人所設的布
施。在索比眼裡,法律比救濟更為寬厚。他可以去的地方不少,有市政辦的、
救濟機關辦的各式各樣的組織,他都可以去混吃、混住,勉強度日,但接
受施捨,對索比這樣一位靈魂高傲的人來講,是一種不可忍受的折磨。從慈
善機構的手裡接受任何一點好處,錢固然不必付,但你必須遭受精神上的屈
辱來作為回報。正如愷撒對待布魯圖一樣⑤,凡事有利必有弊,要睡上慈善
機構的床,先得讓人押去洗個澡;要吃施捨的一片麵包,得先交待清楚個人
的來歷和隱私。因此,倒不如當個法律的座上賓還好得多。雖然法律鐵面無
私、照章辦事,但至少不會過分地干涉正人君子的私事。

一旦決定了去島上,索比便立即著手將它變為現實。要兌現自己的意願,
有許多簡捷的途徑,其中最舒服的莫過於去某家豪華餐廳大吃一台,然後
呢,承認自己身無分文,無力支付,這樣便安安靜靜、毫不聲張地被交給警
察。其餘的一切就該由通商量的治安推事來應付了。

索比離開長凳,踱出廣場,跨過百老匯大街和第五大街的交匯處那片瀝
青鋪就的平坦路面。他轉向百老匯大街,在一家燈火輝煌的咖啡館前停下腳
步,在這里,每天晚上聚積著葡萄、蠶絲和原生質的最佳製品⑥。

索比對自己的馬甲從最下一顆紐扣之上還頗有信心,他修過面,上衣也
還夠氣派,他那整潔的黑領結是感恩節時一位教會的女士送給他的。只要他
到餐桌之前不被人猜疑,成功就屬於他了。他露在桌面的上半身絕不會讓侍
者生疑。索比想到,一隻烤野鴨很對勁——再來一瓶夏布利酒⑦,然後是卡
門貝乾酪⑧,一小杯清咖啡和一隻雪茄煙。一美元一隻的雪茄就足夠了。全
部加起來的價錢不宜太高,以免遭到咖啡館太過厲害的報復;然而,吃下這
一餐會使他走向冬季避難所的行程中心滿意足、無憂無慮了。

可是,索比的腳剛踏進門,領班侍者的眼睛便落在了他那舊褲子和破皮
鞋上。強壯迅急的手掌推了他個轉身,悄無聲息地被押了出來,推上了人行
道,拯救了那隻險遭毒手的野鴨的可憐命運。

索比離開了百老匯大街。看起來,靠大吃一通走向垂涎三尺的島上,這
辦法是行不通了。要進監獄,還得另打主意。

在第六大街的拐角處,燈火通明、陳設精巧的大玻璃櫥窗內的商品尤其
誘人注目。索比撿起一塊鵝卵石,向玻璃窗砸去。人們從轉彎處奔來,領頭
的就是一位巡警。索比一動不動地站在原地,兩手插在褲袋裡,對著黃銅紐
扣微笑⑨。

「肇事的傢伙跑哪兒去了?」警官氣急敗壞地問道。

「你不以為這事與我有關嗎?」索比說,多少帶點嘲諷語氣,但很友好,
如同他正交著桃花運呢。

警察根本沒把索比看成作案對象。毀壞窗子的人絕對不會留在現場與法
律的寵臣攀談,早就溜之大吉啦。警察看到半條街外有個人正跑去趕一輛車,
便揮舞著警棍追了上去。索比心裡十分憎惡,只得拖著腳步,重新開始游
盪。他再一次失算了。

對面街上,有一家不太招眼的餐廳,它可以填飽肚子,又花不了多少錢。
它的碗具粗糙,空氣混濁,湯菜淡如水,餐巾薄如絹。索比穿著那令人詛
咒的鞋子和暴露身分的褲子跨進餐廳,上帝保佑、還沒遭到白眼。他走到桌
前坐下,吃了牛排,煎餅、炸面餅圈和餡餅。然後,他向侍者坦露真象:他
和錢老爺從無交往。

「現在,快去叫警察,」索比說。「別讓大爺久等。」

「用不著找警察,」侍者說,聲音滑膩得如同奶油蛋糕,眼睛紅得好似
曼哈頓開胃酒中的櫻桃。「喂,阿康!」

兩個侍者干凈利落地把他推倒在又冷又硬的人行道上,左耳著地。索比
艱難地一點一點地從地上爬起來,好似木匠打開摺尺一樣,接著拍掉衣服上
的塵土。被捕的願望僅僅是美夢一個,那個島子是太遙遠了。相隔兩個門面
的葯店前,站著一名警察,他笑了笑,便沿街走去。

索比走過五個街口之後,設法被捕的氣又回來了。這一次出現的機會極
為難得,他滿以為十拿九穩哩。一位衣著簡朴但討人喜歡的年輕女人站在櫥
窗前,興趣十足地瞪著陳列的修面杯和墨水瓶架入了迷。而兩碼之外,一位
彪形大漢警察正靠在水龍頭上,神情嚴肅。

索比的計劃是裝扮成一個下流、討厭的「搗蛋鬼」。他的對象文雅嫻靜,
又有一位忠於職守的警察近在眼前,這使他足以相信,警察的雙手抓住他
的手膀的滋味該是多麼愉快呵,在島上的小安樂窩里度過這個冬季就有了保
證。

索比扶正了教會的女士送給他的領結,拉出縮進去的襯衣袖口,把帽子
往後一掀,歪得幾乎要落下來,側身向那女人挨將過去。他對她送秋波,清
嗓子,哼哼哈哈,嬉皮笑臉,把小流氓所乾的一切卑鄙無恥的勾當表演得維
妙維肖。他斜眼望去,看見那個警察正死死盯住他。年輕女人移開了幾步,
又沉醉於觀賞那修面杯。索比跟過去,大膽地走近她,舉了舉帽子,說:「
啊哈,比德莉亞,你不想去我的院子里玩玩嗎?」

警察仍舊死死盯住。受人輕薄的年輕女人只需將手一招,就等於已經上
路去島上的安樂窩了。在想像中,他已經感覺到警察分局的舒適和溫暖了。
年輕女人轉身面對著他,伸出一隻手,捉住了索比的上衣袖口。

「當然羅,邁克,」她興高采烈地說,「如果你肯破費給我買一杯啤酒
的話。要不是那個警察老瞅住我,早就同你搭腔了。」

年輕女人像常青藤攀附著他這棵大橡樹一樣。索比從警察身邊走過,心
中懊喪不已。看來命中註定,他該自由。

一到拐彎處,他甩掉女伴,撒腿就跑。他一口氣跑到老遠的一個地方。
這兒,整夜都是最明亮的燈光,最輕松的心情,最輕率的誓言和最輕快的歌
劇。淑女們披著皮裘,紳士們身著大衣,在這凜冽的嚴寒中歡天喜地地走來
走去。索比突然感到一陣恐懼,也許是某種可怕的魔法制住了他,使他免除
了被捕。這念頭令他心驚肉跳。但是,當他看見一個警察在燈火通明的劇院
門前大模大樣地巡邏時,他立刻撈到了「擾亂治安」這根救命稻草。

索比在人行道上扯開那破鑼似的嗓子,像醉鬼一樣胡鬧。

他又跳,又吼,又叫,使盡各種伎倆來攪擾這蒼穹。

警察旋轉著他的警棍,扭身用背對著索比,向一位市民解釋說:「這是
個耶魯小子在慶祝勝利,他們同哈特福德學院賽球,請人家吃了個大鵝蛋。
聲音是有點兒大,但不礙事。我們上峰有指示,讓他們鬧去吧。」

索比怏怏不樂地停止了白費力氣的鬧嚷。難道就永遠沒有警察對他下手
嗎?在他的幻夢中,那島嶼似乎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阿卡狄亞⑩了。他扣好
單薄的上衣,以便抵擋刺骨的寒風。

索比看到雪茄煙店裡有一位衣冠楚楚的人正對著火頭點煙。那人進店時,
把綢傘靠在門邊。索比跨進店門,拿起綢傘,漫不經心地退了出來。點煙
人匆匆追了出來。

「我的傘,」他厲聲道。

「呵,是嗎?」索比冷笑說;在小偷摸小摸之上,再加上一條侮辱罪吧。
「好哇,那你為什麼不叫警察呢?沒錯,我拿了。你的傘!為什麼不叫巡
警呢?拐角那兒就站著一個哩。」

綢傘的主人放慢了腳步,索比也跟著慢了下來。他有一種預感,命運會
再一次同他作對。那位警察好奇地瞧著他們倆。

「當然羅,」綢傘主人說,「那是,噢,你知道有時會出現這類誤會……
我……要是這傘是你的,我希望你別見怪……我是今天早上在餐廳撿的……
要是你認出是你的,那麼……我希望你別……」

「當然是我的,」索比惡狠狠地說。

綢傘的前主人悻悻地退了開去。那位警察慌忙不迭地跑去攙扶一個身披
夜禮服斗篷、頭發金黃的高個子女人穿過橫街,以免兩條街之外駛來的街車
會碰著她。

索比往東走,穿過一條因翻修弄得高低不平的街道。他怒氣沖天地把綢
傘猛地擲進一個坑裡。他咕咕噥噥地抱怨那些頭戴鋼盔、手執警棍的傢伙。
因為他一心只想落入法網,而他們則偏偏把他當成永不出錯的國王⑾。

最後,索比來到了通往東區的一條街上,這兒的燈光暗淡,嘈雜聲也若
有若無。他順著街道向麥迪遜廣場走去,即使他的家僅僅是公園里的一條長
凳,但回家的本能還是把他帶到了那兒。

可是,在一個異常幽靜的轉角處,索比停住了。這兒有一座古老的教堂,
樣子古雅,顯得零亂,是帶山牆的建築。柔和的燈光透過淡紫色的玻璃窗
映射出來,毫無疑問,是風琴師在練熟星期天的贊美詩。悅耳的樂聲飄進索
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粘在了螺旋形的鐵欄桿上。

月亮掛在高高的夜空,光輝、靜穆;行人和車輛寥寥無幾;屋檐下的燕
雀在睡夢中幾聲啁啾——這會兒有如鄉村中教堂墓地的氣氛。風琴師彈奏的
贊美詩撥動了伏在鐵欄桿上的索比的心弦,因為當他生活中擁有母愛、玫瑰、
抱負、朋友以及純潔無邪的思想和潔白的衣領時,他是非常熟悉贊美詩的。

索比的敏感心情同老教堂的潛移默化交融在一起,使他的靈魂猛然間出
現了奇妙的變化。他立刻驚恐地醒悟到自己已經墜入了深淵,墮落的歲月,
可恥的慾念,悲觀失望,才窮智竭,動機卑鄙——這一切構成了他的全部生
活。

頃刻間,這種新的思想境界令他激動萬分。一股迅急而強烈的沖動鼓舞
著他去迎戰坎坷的人生。他要把自己拖出泥淖,他要征服那一度駕馭自己的
惡魔。時間尚不晚,他還算年輕,他要再現當年的雄心壯志,並堅定不移地
去實現它。管風琴的莊重而甜美音調已經在他的內心深處引起了一場革命。
明天,他要去繁華的商業區找事干。有個皮貨進口商一度讓他當司機,明天
找到他,接下這份差事。他願意做個煊赫一時的人物。他要……

索比感到有隻手按在他的胳膊上。他霍地扭過頭來,只見一位警察的寬
臉盤。

「你在這兒干什麼呀?」警察問道。

「沒干什麼,」索比說。

「那就跟我來,」警察說。

第二天早晨,警察局法庭的法官宣判道:「布萊克韋爾島,三個月。」

①傑克·弗洛斯特(Jack Frost):「霜凍」的擬人化稱呼。
②布萊克韋爾島(Blackwell):在紐約東河上。島上有監獄。
③棕櫚灘(Palm Beach):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南部城鎮,冬令遊憩勝地。
④里維埃拉(The Riviera):南歐沿地中海一段地區,在法國的東南
部和義大利的西北部,是假節日憩游勝地。
⑤愷撒(Julius Caesar):(100—44BC)羅馬統帥、政治家,羅馬的
獨裁者,被共和派貴族刺殺。布魯圖(Brutus):(85—42BC)羅馬貴族派
政治家,刺殺愷撒的主謀,後逃希臘,集結軍隊對抗安東尼和屋大維聯軍,
因戰敗自殺。
⑥作者詼諧的說法,指美酒、華麗衣物和上流人物。
⑦夏布利酒(Chablis):原產於法國的Chablis地方的一種無
甜味的白葡萄酒。
⑧卡門貝(Carmembert)乾酪(Cheese):一種產於法國的軟乾酪。原
為Fr.諾曼底一村莊,產此乾酪而得名。
⑨指警察,因警察上衣的紐扣是黃銅制的。
⑩阿卡狄亞(Arcadia):原為古希臘一山區,現在伯羅奔尼撒
半島中部,以其居民過著田園牧歌式的淳樸生活而著稱,現指「世外桃園」。
⑾英語諺語:國王不可能犯錯誤(King can do no wrong.)

⑤ 義大利經典電影

唐吉訶德外傳 (2009) 格莫拉 (2008) 初冬的日子 (2008) 神秘旅行 (2008) 觀鳥人 (2008) 哈羅德和卡瑪再遇平靜的躁動 (2008) 大牌明星 (2008) 再見 (2008) 愛的男人 (2008) 喧鬧的根源 (2008) 瘋狂之血 (2008) 喬凡娜的宗教 (2008) 無頭的女人 (2008) 干擾70 (2007) 我哥哥是唯一的兒子 (2007) 再見巴法納 (2007) 閉室22 (2007) 布依奧在身邊 (2007) 異旅情絲 (2007) 蛋糕與痛苦 (2007) 雲雀農場 (2007) 大海的盡頭 (2007) 聽見天堂 (2007) 恐怖洋館 (2007) 夜曲巴士 (2007) 奧古斯都一世 (2007) 別碰斧子 (2007) 疑雲 (2007) 第三個媽媽 (2007) 惡靈之淚 (2007) 謊言成真 (2007) 美麗的暗殺者 (2007) 影子 (2007) 諾亞方舟 (2007) 2008新畢業生 (2007) 婚禮攝影師 (2006) 騎士蒂朗:少女陰謀 (2006) 金色大門 (2006) 靈石會議 (2006) 自由啟示錄 (2006) 戀愛魔鏡 (2006) 迷睡 (2006) 瑪麗 (2006) 隱秘 (2006) 我與拿破崙 (2006) 土生土長 (2006) 心之歸屬 (2006) 被竊聽的隱私 (2006) 凱門鱷 (2006) 與他們的相遇 (2006) 家庭朋友 (2006) 屋頂上的童年時光 (2006) 消逝的星星 (2006) 心中的野獸 (2005) 情獄 (2005) 所有被忽視的孩子們 (2005) Uomo perfetto, L' (2005) 好女人 (2005) 愛情手冊 (2005) 梅麗莎 (2005) 現在和永遠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自你出生 (2005) 熱體 (2005) 航向幸福的旅程 (2005) 神聖的心 (2005) 犯罪小說 (2005) 霧都孤兒 (2005) 麥肯尼加省 (2005) 愛神 (2005) 愛你如詩美麗 (2005) 你喜歡希區柯克嗎? (2005) 超級火山:真正末日 (2005) 卡薩諾瓦 (2005) 航向真情海 (2005) 躲藏 (2005) 丈夫出租 (2004) 義大利羅曼史 (2004) 如像一般 (2004) 超越國境(第二部) (2004) 蒙多維諾 (2004) 盧安達飯店 (2004) 時空救援 (2004) ( 基因狂想曲 (2004)

義大利電影簡介:
義大利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895年,義大利攝制了最早的新聞紀錄片。1904年,在都靈建立了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導演A.安勃羅西奧、攝影師R.奧梅尼亞等人開始拍攝影片。
早期電影 1905年,F.奧爾伯里尼和D.桑多尼在羅馬創辦了電影製片廠,從1906年始定名為西納斯公司。其後的兩、三年間,很多小電影公司在都靈、米蘭、羅馬、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等地紛紛建立起來。1905年,西納斯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有群眾大場面的故事片《攻陷羅馬》(導演F.奧爾伯里尼),緊接著又攝制了一批歷史題材的影片。當時義大利的電影攝制者只注重拍攝場面宏大、布景豪華,對歷史事實則不重視。1909~1910年拍攝了影片《麥克佩斯》、《安尼塔•卡里巴爾迪》、《奧賽羅》、《貝亞特麗齊•琴奇》等。1913年是義大利無聲影片最興盛時期,年產量達497部。這個時期的主要導演有M.卡塞利尼、G.德•里加羅、E.格左尼、L.麥幾、B.尼格洛尼,G.帕斯特隆納。當時,義大利電影在國外也有很大市場,在國外最獲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處去?》(1912,導演E.格左尼)、《龐培城的末日》(1913,導演M.卡塞利尼)和《卡比利亞》(1914,導演G.帕斯特隆納)。影片《卡比利亞》取材於古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是當時電影藝術最重要的作品。義大利頹廢派作家G.鄧南遮參予了此片劇本的編寫工作。作曲家I.皮澤蒂也特地為影片寫了放映時樂隊演奏的樂曲。另一部重要影片《我的愛情不會死》(1913,導演M.卡塞利尼)是沙龍式情節影片的代表作。這部現代題材作品也獲得很大成功。這個時期,大規模的宣傳使一批義大利電影演員蜚聲國內外影壇。女明星成為保證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當時拍攝了很多喜劇影片,最受歡迎的喜劇演員主要是法國人,特別是由法國演員A.第特主演的喜劇風靡一時。當時大量影片內容脫離現實,但也有的導演致力於反映人民大眾的生活。這類影片大多是根據真實主義流派長篇小說拍攝而成的。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根據R.布拉喬的原作改編,導演N.馬爾托里奧),影片運用了對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顯貴和貧民生活的天壤之別。這類影片還有《黛萊絲•拉甘》(1915,根據E.佐拉的小說改編,導演N.馬爾托里奧)、《阿松塔•斯比納》(1915,導演G.塞倫納)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電影失去一部分國外市場,開始進入不景氣時期。這時,只有演員兼導演E.吉奧內的作品還保持著聲譽。他拍攝了浪漫主義的驚險樣式影片,其中最著名的是系列片《灰鼠》(1918)等。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局面,義大利電影企業家們把當時20幾家影片公司組成了一個托拉斯,即義大利電影聯合公司。但這未能恢復昔日的繁榮。1921年以後,義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國電影。
墨索里尼政府曾極力利用電影作為一種宣傳手段。1935年,義大利設電影業管理局,使電影生產和影片發行都置於國家控制之下。1937年在羅馬建成了一座歐洲最大的綜合電影製片廠:電影城(有十個攝影棚)。1935年在羅馬建立了電影實驗中心,負責培養電影專業人員。影片產量也逐年增加,1942年的影片產量高達119部。但是,在法西斯統治時期,完完全全為它服務的導演為數不多,露骨地鼓吹法西斯、軍國主義思想的影片也不多,大部分導演主要拍攝古裝片、音樂片、情節片和喜劇片。這個時期有些人追求「紀錄片的客觀性」,拍攝了一些「紀錄派」影片。如《海底的人們》(1940,導演F.德•羅勃蒂斯)、《白色的船》(1941,導演羅西里尼,R.)。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些電影導演對法西斯官方電影採取消極態度,在創作中只注重對作品的形式方面的探索,人們把這類影片稱之為「書法派」電影。為了拒拍庸俗的商業性影片和迴避拍攝鼓吹法西斯思想的宣傳片,「書法派」主要致力於改編古典文學作品。他們最主要的影片有《以往的小世界》(1941,導演M.索爾達蒂)、《射擊》(1941,根據A.C.普希金的短篇小說改編,導演卡斯戴拉尼,R.)、《空想家賈柯莫》(1942,導演拉都達,A.)、《是,太太》(1942,導演F. 波喬里)和《嫉妒》(1943,導演波喬里)。
這個時期,一些青年電影工作者積極而自覺地反對法西斯的官方電影,他們當中很多人曾在羅馬的「電影實驗中心」執教或學習。由於沒有通過實際拍片來實現自己想法的機會,他們在電影雜志 《白與黑》和《電影》上經常發表有關電影理論和美學方面的文章,闡述自己的主張。1939~1942年發表的這些文章為後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美學原則奠定了基礎。這些青年當中很多人後來成為著名導演,如維斯康蒂,L.、德•桑蒂斯,G.、G.普希尼、A.彼特朗吉里、利薩尼,C.、安東尼奧尼,M.;有些成為著名電影藝術理論研究家,如G.阿里斯泰戈、G.威亞齊等。
法西斯統治的末期,義大利電影工作者沖破種種阻力,攝制了幾部預示新現實主義誕生的影片:《雲中四步曲》(1942,導演勃拉塞蒂,A.)、《孩子們在注視我們》(1943,導演德•西卡,V.,編劇柴伐蒂尼,C.)和《沉淪》(1943,導演維斯康蒂,L.)。這幾部影片顯現出義大利電影復興的最初跡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義大利社會生活各方面陷於崩潰,在民主運動高漲形勢下,產生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出現是40~50年代世界藝術界的一個重要現象。新現實主義追求紀錄片的真實准確性,展示備受戰禍的義大利人民的苦難生活,表現人民對社會不公正和對資產階級冷酷的抗議,反映人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1945年,導演羅西里尼,R.拍攝了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這部歌頌人民群眾在反法西斯斗爭中團結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現實主義的宣言書。它使新現實主義電影在國際上確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攝了同一主題思想的影片《游擊隊》,展示了戰爭年代義大利人民生活的廣闊情景。羅西里尼在攝制這部影片時,拒絕應用攝影棚、服裝、化妝和專業演員。這部影片創造的一種新穎的風格很快被其它國家效仿。導演利薩尼,C.、A.維加諾、勃拉塞蒂,A.也拍攝了反映游擊隊和地下工作者斗爭的影片。其後,新現實主義者們轉向描寫戰後生活中一些緊迫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批判性的社會剖析,例如德•桑蒂斯的《艱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1948)等。 新現實主義的導演們盡管創作手法和風格各異,但他們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處:對現實生活做歷史的、具體的處理,對當時生活條件進行尖銳的批評,對普通人民的苦難表示真誠的同情。新現實主義的電影語言精練、嚴謹;既拒絕法西斯統治時期那種粉飾、浮誇的程序,也擯棄好萊塢的那些陳腐的模式。影片通常採用自然實景,人物角色經常由非職業演員扮演。影片以某一真實事件為基本內容,往往取材於報紙上發表的新聞報導,決不採用虛構臆造的故事。
50年代前後,義大利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反法西斯各政黨出現分裂之後,進步的義大利電影工作者的團結統一也開始解體,有些人通過作品強調自己忠實於新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並力求繼續發展這個傳統,如利薩尼,C.拍攝了《苦難情侶》(1954),德•西卡,V.拍攝了《屋頂》(1956),捷爾米,P.拍攝了《司機》(1956)。有一些人則開始放棄新現實主義。羅西里尼,R.拍攝的《上帝的流浪歌手弗蘭西斯科》(1950,又譯名《聖弗蘭西斯科》)、《斯特隆波里,上帝的土地》(1949)等影片,開始明確地表現出他的崇尚宗教信仰的主題;A.傑尼那按梵蒂岡的旨意拍攝的影片《沼澤地的上空》,只是形式上利用了許多新現實主義手法而已。費里尼,F.的闡述哲學、道德問題的影片《路》(1954)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它對新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進行了反思。
這個時期,導演卡斯戴拉尼,R.的喜劇片《兩文錢的希望》(1952)、導演康曼西尼,L.的平庸的鬧劇片《麵包、愛情與幻想》(1953)被一些官方機構和右翼分子宣布為「樂觀片」,並大加吹捧,而另一些作品,如有重要意義的影片《溫別爾托•D》則被認定為「悲觀片」,由於政府對「樂觀片」給予資助,結果是產生了一個變種樣式的電影,人們把它譏諷為「玫瑰色新現實主義」。這種樣式的影片徒具新現實主義的某些表面特徵,社會批判的內容被閹割掉了。
50年代中期,新現實主義對法國、西班牙、日本、印度、拉丁美洲國家和其它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有力的影響,但在義大利,它卻陷入危機之中。但是,無論是教權主義的反動勢力,還是好萊塢的壟斷組織都沒能扼殺義大利電影藝術的發展。人民民主運動的高漲促使很多電影專家重新回到反法西斯的民主團結的立場上來。1959年導演羅西里尼,R.拍攝了《戴拉•羅維萊將軍》,導演M.莫尼塞利拍攝了《大戰》。1960年,羅西里尼,R.又攝制了充滿反法西斯精神的影片《羅馬的夜晚》。
60年代,義大利電影呈現出新的繁榮景象。1959~1961年幾乎同時攝制了幾部舉世矚目的故事片:維斯康蒂,L.的《羅科和他的兄弟們》、費里尼,F.的《甜蜜的生活》、安東尼奧尼,M.的 《奇遇》和《夜》。當時義大利正處於資本主義暫時穩定和表面繁榮時期,這幾部影片的作者從各自不同的思想立場反映了義大利社會發展的這一新階段。《甜蜜的生活》是費里尼的反映社會問題的一部影片,揭示了羅馬資產階級生活的腐化及其精神上的空虛。這些影片在揭露和諷刺的同時,也表現出令人壓抑的孤獨寂寞。類似情況也存在於費里尼以前幾部作品裡,如影片《路》(1954)、《詐騙》(1955)、《卡比利亞之夜》(1957)以及他那部吐露內心隱秘的自傳體影片《》(1963)里。但是,資產階級家庭危險和婦女地位的主題在他的影片《朱麗葉和靈魂》(1965)里卻得到了發展。導演安東尼奧尼,M.致力於探討資產階級社會里人的異化問題,拍攝了整整一組影片:《吶喊》(1957)、《奇遇》(1960)、《夜》(1961)、《蝕》(1962)和《紅色的沙漠》(1964)。這位導演雖然對表現的內容進行了深刻的社會剖析,但有時把離群索居的悲劇做了絕對化和美化的描述。
德•西卡,V.在這一段時間里拍攝了反法西斯的影片《喬恰拉》(1960,根據作家A.莫拉維亞的小說改編)和《阿爾托納的幽禁者》(1962,根據法國存在主義作家J.P.薩特的劇本改編)。
60年代,以反法西斯為主題的第二個浪潮期間,義大利拍攝了許多比較好的影片:《1943年的長夜》(1960,導演F.凡奇尼)、《都回家去》(1960,導演康曼西尼,L.)、《那不勒斯的四天》(1962,導演N.洛依),《他們走向東方》(1964,導演德•桑蒂斯,G.)、《要嫁給軍人的姑娘們》(1965,導演V.朱爾里尼)和《未婚妻布貝》(1963,導演康曼西尼,L.)等等。維斯康蒂,L.導演了一部關於納粹分子如何攫取政權的影片《群神的滅亡》(1969)。德•西卡,V.拍攝了根據G.巴薩尼反法西斯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影片《芬齊-孔蒂尼家的花園》(1970)和反戰的情節片《向日葵》(1969)。
60年代裡,表現工人的題材仍然為義大利電影藝術家所關注。導演M.莫尼塞利以喜劇樣式拍攝了有關義大利工人第一次罷工的影片《同志們》(1963),導演U.格列戈萊蒂拍攝了嘲笑資本主義剝削方法的科學幻想式諷刺喜劇片《奧米克倫》(1963)。塔維亞尼兄弟和V.奧爾西尼執導了影片《一個將被燒死的人》(1962)。電影藝術家們對揭露黑手黨罪行的題材也頗感興趣,如V.德•塞塔的《奧爾戈索洛的匪徒》(1961)、拉都達,A.的《黑手黨人》(1962)、佩特里,E.的《各取應得》(1967)。這時義大利也出現了政論性電影。導演羅西,F.採用紀錄手法攝制了剖析黑手黨問題的尖銳的社會批判影片《薩爾瓦托雷•裘連諾》(1961)和雜文式影片《掠奪城市的手》(或譯《伸向城市的手》,1963)。很多導演致力於把文學作品搬上銀幕。如維斯康蒂,L.的《金錢豹》(1963)和《在威尼斯之死》(1971)、V.朱爾里尼的《家庭記事》(1962)、F.馬塞利的《冷漠的人們》(1963)等。
這個時期一些新導演嶄露頭角。在義大利電影佔有特殊位置的導演兼作家帕索里尼,P.P.於1961年拍攝了他的處女作《乞丐》,翌年拍攝了《羅馬媽媽》。他的影片雖然存在著過多的自然主義描寫,但是准確地反映了羅馬城郊流氓無產者的可怕的生活。在影片《馬太福音書》(1965)里,P.帕索里尼表達了試圖使共產主義和基督教理想相調和的意圖。其後,他又轉向專門拍攝改編世界古典名著的影片。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1967)、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1969)、G.薄伽丘的《十日談》(1971)、G.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及《一千零一夜》(1974)。他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薩洛,或者薩托姆的 120天》(1975),揭露了法西斯統治的罪惡,但同時渲染了病態的色情和暴虐狂。
這個年代裡,社會喜劇片中較受歡迎的是義大利式喜劇片,這種樣式影片將喜劇和悲劇兩種成分相結合,力求表現現代的重大問題。很多著名導演拍攝的「義大利式喜劇片」受到觀眾的好評。如德•西卡,V.的《昨天,今天,明天》(1963)、《義大利式的結婚》(1964),捷爾米,P.的《義大利式的離婚》(1961)、《被誘騙被遺棄的女人》(1964)、《女士們和先生們》(1966)、《不道德的人》(1967)、《六翼天使》(1968);D.利齊的《艱難的生活》(1961)、《爭先恐後》(1962)和《進軍羅馬》(1962)、《「聖一月」行動計劃》(1966);L.藏巴的《大街上的調度員》(1960)、《保險局醫生》(1968)等。
60年代中期,導演S.萊翁內拍攝的「義大利西部片」獲得了聲譽。如影片《為了多餘的幾塊錢》(1964)、《好人,粗暴漢和無賴》(1966)、《從前在西部某地》(1968)等。
60年代下半期,義大利出現了一批稱之為「叛逆電影」的影片。青年導演M.貝洛契奧的影片《怒不可遏》是代表作品,它以離奇的形式表現了青年對資產階級生活習俗、家庭倫理的極端個人主義的反抗。屬於「叛逆電影」的還應提到塔維亞尼兄弟執導的幾部影片:《打倒者們》(1967)、《在天蠍坐標記下》(1969)。在西班牙培養成長的導演費雷里,M.的作品也有一定影響。他的《蜂後》(1963)、《猿猴女人》(1964)、《迪林傑死了》(1969)、《接見》(1971)等影片運用諷刺和怪誕手法表現了反教權主義的社會批判的內容,嘲諷了資產階級家庭關系和虛情假義。
70年代,在義大利電影中,出現一個被稱之為政治電影的派別,它們在反法西斯主義,社會批判的激情和在藝術原則方面接近新現實主義。在義大利國內外贏得了評論界的注意和觀眾的贊許。如F.凡奇尼的影片《馬梯奧蒂謀殺案》(1973),貝爾托盧奇,B.的影片《蜘蛛的戰略》(1970,電視片)、《國教教徒》(1971)和《二十世紀》(1976),C.利滋尼的《聖巴比倫廣場,下午8點鍾,無法理解的謀殺案》(1976),G.蒙塔爾多的《阿妮絲和死》(1976)等都是以反法西斯為主題的。喜劇樣式的政治影片有M.莫尼塞利的《我們要上校》(1973)、斯科拉,E.的《我們曾如此相愛》(1975)和心理描寫片《不平常的一天》(1977)。這個時期的一些具有反殖民主義和國際主義意義的影片有《代號「惡魔」行動計劃》(1979,義大利與西班牙合拍,導演G.蓬戴科爾沃)、《右邊坐著的人》(1968,導演V.朱爾里尼)、《薩柯和萬塞蒂》(1971,導演G.蒙塔爾多)。這一時期表現工人題材的影片也有新的提高,如《工人階級上天堂》(1971,導演佩特里,E.);揭露國家機關貪污受賄,揭露法官、警察、檢察機關與黑手黨互相勾結的電影也佔有重要位置,其中,一些新的政治偵探片在國內外獲得成功,如導演達米阿尼,D.的《警察局長的自白》(1971)、《我害怕》(1977)、《跪著的人》(1979),佩特里,E.的《對一個絕對無可懷疑的公民的調查》(1967)和《托多•莫多》(1976),羅西,F.的《馬台依事件》(1973)和《尊貴的屍體》(1976),L.藏巴的《尊敬的人們》(1975)等。
此外,反映義大利農村生活中尖銳社會問題的影片有《一家之主的父親》(1977,導演塔維亞尼兄弟)、《木屐樹》(1978,導演E.奧爾密)、根據作家C.萊維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79,導演羅西,F.)等。著名的義大利導演們也拍攝了一些「政治電影」,如維斯康蒂,L.攝制了《室內裝飾的全家像》(1974),影片強烈地譴責了法西斯陰謀者,同時也激烈地指責了左翼極端分子。德•西卡,V.與柴伐蒂尼,C.聯合拍攝了兩部剖析社會問題的影片《我們叫他安德烈》(1972)和《暫短的休假》(1973);費里尼,F.拍攝了《羅馬》(1972)和《阿馬爾柯德》(1973),這位藝術家在這兩部影片里第一次鮮明地表現了反教權主義和反法西斯的主題思想。安東尼奧尼,M.的創作也發生了急劇的轉變。他在英國拍攝了有關青年問題的影片《放大》(1966)之後,在國內導演了《職業:記者》(1975),這部影片里既有他經常表現的主題和題材,也反映了反殖民主義的思想。導演V.朱爾里尼拍攝了《塔爾塔爾沙漠》(1976,根據D.布恰蒂的原作改編),影片的反軍國主義傾向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政治電影」在發展中,嚴肅成分和娛樂成分互相滲透的傾向,使電影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引起尖銳爭論的電影作品。如費雷里,M.的《饕餮》(1973),L.卡瓦尼的《夜間守門人》(1974)。這些電影雖然表現了反資產階級和反法西斯的意向,但同時卻也存在著自然主義的表現手法。隨著各種不同樣式互相滲透和新的樣式的出現,60年代電影創作中的許多現象、流派和樣式,也逐漸在義大利電影中消失。
從70年代中期開始,義大利在政治、思想和經濟各方面出現的普遍不穩定,使電影工作者中的一些人對社會、人的信仰喪失了信心,這反映在他們創作的一些影片里,如費雷里,M.導演的《最後一個女人》(1976)和《再見,色慾之徒》(1978),費里尼,F.的《樂隊在排練》(1978),康曼西尼,L.的《堵塞》(197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生產的影片中屬於這類的影片有斯科拉,E.的《露台》(1979),貝爾托盧奇,B.的《一個可笑的人的悲劇》(1981),費里尼,F.的《女人城》(1980)和《船行駛了》(1983),羅西,F.的《三兄弟》(1981),塔維亞尼兄弟的《聖洛倫索之夜》(1981),安東尼奧尼,M.的《一個女人的辨認》(1982)。 當代電影狀況 義大利電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景氣,原因很多,諸如國產電影得不到國家支持、美國資本越來越多地滲入義大利電影生產和影片發行系統、電視的競爭等等。此外,很多主要導演,如維斯康蒂、羅西里尼,德•西卡、捷爾米、帕索里尼等人相繼逝世。1978~1979年,製片生產規模壓縮了,影院數也減少了。觀眾1975年為5.1億多人次,1978年減少到3.1億多人次。外國影片佔全國發行量的70%,其中主要是美國電影。義大利影片的水平也在普遍下降。一些製片人和墨守成規的導演為了尋找出路重新拾起老一套辦法:拍攝喜劇片、偵探片和音樂片,期望以此滿足觀眾。
義大利的電影生產一直很分散,1976年全國大約有150家電影公司。它的中心是羅馬、都靈、米蘭、威尼斯、比薩等城市也都有一些製片廠。很多義大利影片是靠好萊塢壟斷組織的資金拍攝的。影片發行機構也很分散,而且這些機構與美國資本有著密切聯系。天主教會和梵蒂岡對電影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們通過自己的出版物控制每一部影片在信徒中間的推薦或觀看。
義大利電影的主要創作人員由羅馬的電影實驗中心培養,該中心創建於1935年。電影專業刊物有:《白與黑》(1940創刊)、《新電影》(1952)、《電影——1960》(1960)等。 在義大利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佛羅倫薩國際獨立製片人電影節、聖萬桑國際體育片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等。

希望解決問題!

⑥ 大家介紹點好看的電影啊

我是個電影迷
我硬碟中的可都是經典
<清秀佳人>(Anne of Green Gables 年代1985)
建議在心情愉悅時看,如果你是個沉靜的人,你會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而把主人公看作是自己的家人

<虎口脫險>:歐式喜劇片經典作,百看不厭。

<警察和小偷>義大利老片,幽默的含蓄

<請你閉嘴 Tais-toi!》 <粉色豹>法國影星讓雷諾主演的2部喜劇片,演<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頗有周星馳之風,更比周來的自然

東成西就 喜劇之王 還有比這更經典的嗎

<暴力街區13>原 片 名Banlieue 13
純動作片,打鬥真實精彩,酷比了,畫面美極了.主角超帥.法國片.大名鼎鼎的懸疑導演呂克·貝松監制

<十七歲單車>特喜歡這種風格的電影---真實

伍迪·艾倫的電影.建議去網路查下他的履歷,可能會嚇你一跳

美劇<成長的煩惱>,經典.不需多作評論

<清涼寺鍾聲>
堅持看完,你會收獲一份感動,當」狼來了,虎來了,小貓背著個鼓來了」的童謠響起來時,想起了我的兒時,我哭了

<少女小漁〕-劉若英成名作,一舉奪得亞太影展後座.裡面的插曲<決定>也很好聽

大智若魚。蒂姆·波頓的代表作。故事從一條對愛忠貞的大魚開始,講述一個用童話烘烤一份父愛的父親與因不相信父親的故事而和父親產生隔閡的兒子之間的故事。在兒子即將為人父,而父親即將去世之時。兒子開始試圖去尋找父親故事的真相。電影的想像大膽而自然,情感樸素而深沉,看過後給人心中留下長久的感動

《神奇遙控器》可以一看

<豆子先生在美國 (憨豆博士)>大名鼎鼎啊

⑦ 如果要學習義大利的歷史,我該看哪些影片呢

給你推薦一本書:
《義大利電影經典》
作者:姜靜楠

目錄:

歷史與神話的雙重奏: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一曲現實的悲歌:
《擦鞋童》
鏡像里的虛與實:
《偷自行車的人》
喜劇背後的人生辛酸:
《警察與小偷》
現實的還原與還原的現實:
《羅馬十一時》
孤獨的理想之旅:
《大路》
塊狀結構中的生活寫實與心理表現:
《卡比里亞之夜》
愛欲的悲劇:
《奇遇》
理性崩潰的藝術折光:
《甜蜜的生活》
女性才是第一性:
《夜》
電影玟的極致探索:
《八部半》
孤立無援的現代人處境:
《紅色沙漠》
義大利式的歷史意義劇:
《大盜九尾狐》
藝術與現實,「真實」在哪裡
《放大》
情慾的諷喻:
《十日談》
悖謬的對立與組合:
《一個警察局長的自白》
慾望的反抗與虐殺:
《巴黎最後的探戈》
義大利的「玫瑰花蕾」:
《那夜四次》
奴隸的自由與性愛:
《阿拉伯之夜》
真實永遠殘酷:
《夜間守門人》
「主控藝術」的運用:
《七美女》
孤狐奮斗的牧羊人:
《我主我父》
新現實主義的延續:
《木屐樹》
末日的狂歡:
《與船同行》
終結時代的悲歌:
《末代皇帝》
記憶中的人性:
《天堂電影院》
電影樣式的另類演繹:
《親愛的日記》
質朴人性的抒情:
《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
……

我是在學校圖書館看過的這本書,其中介紹的很多電影都反映了不同時期義大利的社會現狀,你可以挑幾部先去看看~

(還有,樓上的米蘭球迷,握個爪吧!呵呵~)

⑧ 求一部老電影,關於警察和小偷

看來不好看,勸你不要看你了

⑨ 有個電影 小伙拍戲順走穿警察衣服去抓小偷電影叫什麼名字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義大利電影《警察與小偷》,導演馬利奧蒙尼卻里,超級經典的電影,尤其是邱岳峰為小偷的配音。
《警察與小偷》是由馬里奧·莫尼切利、Steno執導,Aldo Fabrizi、托托、Gino Leurini、Paolo Mogno等主演的電影,於1953年5月11日在丹麥上映。[1]影片講述了Esposito是一個小偷,已經逍遙法外許多年。Bottoni是一個警察,上級命令他三個月內將Esposito捉拿歸案。警察就設法與熱心的Esposito一家人混熟了,終於在有趣的家庭聚會上見到了Esposito。兩個人發現他們的命運其實是相同的。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電影警察和小偷好看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狂蟒之災1電影免費完整版 瀏覽:434
院線電影演員是什麼 瀏覽:884
電影流浪地球不好看 瀏覽:22
邵氏有哪些經典武打電影 瀏覽:75
兇相電影好看嗎 瀏覽:662
海賊王電影高清全集免費下載 瀏覽:371
有一部電影叫多少度灰的 瀏覽:85
狄龍電影冷血十三鷹免費觀看 瀏覽:321
微信有什麼群可以免費看電影嗎 瀏覽:118
電影緣果的免費 瀏覽:618
三十而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463
電影中的鏡頭怎麼拍攝 瀏覽:852
內蒙古草原知青電影有哪些 瀏覽:202
p2怎麼看小電影 瀏覽:730
小狗奶瓶電影免費播放 瀏覽:665
國外是怎麼看電影電視劇 瀏覽:833
周冬雨演過的好看的電影 瀏覽:440
如何排一部微電影 瀏覽:584
電影粵語沒字幕怎麼辦 瀏覽:104
午夜劇場免費韓國電影 瀏覽: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