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70年代農村生產隊電影有哪些
70年代農村生產隊電影有《上甘嶺》、《英雄兒女》、《紅日》、《劉三姐》、《五朵金花》、《特急警報333》、《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喜盈門》、《甜蜜的事業》等。
一、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看到電影名顧名思義就是講一群年輕人的故事,這部電影一上映就受到了全國觀眾的喜愛,電影演員也都是年輕人,他們也成為那個年代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就像現在的青春勵志偶像片一樣,這部電影稱之為那個年代的青春勵志偶像片。
不過與現在的青春偶像片不同,它表現的那個年代年輕人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村裡的年輕人為解決村裡吃水、用電的問題,在改變家鄉的過程中,年輕人也收獲了屬於自己的愛情。這部電影對我們現在的年輕人觀看仍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⑵ 尋找關於<劉三姐>和<五朵金花>的影評
《劉三姐》影評
上個月的那趟旅行所經過的三江,地屬柳州市。我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程陽風雨橋和美麗的侗家風情與少女身上了,後來才得知,原來柳州是劉三姐的故鄉。劉三姐是壯族的歌仙,這位傳說般神奇的女子,她的抗爭精神與優美歌聲是如何被傳揚與後人,讓人皆為她的美而而頻頻駐足,流連忘返?之前對劉三姐的印象已經不那麼深,只知道她的歌兒美,與地主惡霸對抗,我最會唱的就是劉三姐與三秀才對歌的那段,要不在去烏龍山的途中汽車上對歌時我怎的就單唱了這段對歌的第一段呢?歌是初中時從磁帶中學的,演唱的是少年兒童,可那時就已捕獲我對山歌的某種喜悅。我很慶幸自己還記得那麼一點,安慰自己的更多無知。
後來我又去了陽朔,那也是劉三姐盛名之下的旅遊勝地,1961年的電影《劉三姐》就是在那兒拍攝取景的,那棵千年大榕樹,還有開闊的遇龍河,是我僅知的內容。張藝謀導演於2004年3月開始公演,至今每日一至兩場的《印象劉三姐》是比陽朔本身更吸引我的內容,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劇場。我以為能從中感受到劉三姐的魅力,觀看之後果然雖未有失望,但還是沒感受到三姐的魅力,倒是那灕江風采、壯家風情等生活白描讓人有深刻的印象。納悶還是有的,印象印象,原滋味的山歌味道被印象掉了,齊豫和齊秦還有劉歡唱的固然好,很有穿透力,可那畢竟是被現代NEWAGE和諧掉的山歌,我感受不到歌的震撼,除了有段對歌的內容和野性的號角。不過說白了,印象劉三姐拼的就是排場、燈光、幾座山峰的背景營造的詩意,現代技術能達到的程度,過去怎敢想像呢,能做到這樣也確實可贊了。可是,劉三姐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在我的腦海中還沒有清晰起來。
一回來我就迫不及待得看了1961年的電影《劉三姐》,演劉三姐的是黃婉秋。我不熟悉她,她也不漂亮,可她演的逼真。那時的電影都很單純,沒有什麼特技的渲染,一切都一目瞭然,那眼神那神態一分一毫的流轉,傳遞的感情都逃不過觀眾的眼睛。故事是這樣講的:原在山上以砍柴為生的劉三姐因反抗地主,地主斷藤落江想至她於死地,卻不料劉三姐命福,在遇龍河上腳踩葡萄藤,手搖清竹搞,一路高歌痛斥地主,歌聲傳揚,被老漁夫和阿牛哥收留。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千百里外的群眾都知道劉三姐住在這里,紛紛長途跋涉趕來見她與她對歌,並請她去自己的家鄉安頓生活,可謂是百鳥朝鳳。勞動人民唱山歌是人生中多麼重要的事情呢,而那些一樣能歌善舞的民眾還是拜劉三姐為歌仙,劉三姐能達到這樣的感召力,怎是只因唱歌而已呢?看看劉三姐剛烈的個性,愛憎分明寫在臉上,唱起歌來那不是悠揚婉轉而是氣宇軒昂直逼雲霄,她隨口罵來惡霸,聽得勞作的人民可是解氣。以前的精神基本寄託在山歌上,劉三姐到了哪兒,她的精神隨歌傳播到哪兒,整一個成為農民反抗強權的領袖,是任何地主惡霸的眼中釘。於是當地的莫地主開始想方設法不讓劉三姐唱歌,又不敢對她明刀明槍,怕的就是群眾的暴動。所以便有了劉三姐與三秀才對歌的一出絕妙好戲,原來地主是不會唱歌的,那些讀子曰的書生只會搖頭晃腦,背著歌書,而你看劉三姐卻張口就來,毫不思索,傲氣俏皮,她的歌聲她的智慧全在艱辛的勞作和大自然的靈氣中渾然天成。地主和秀才門斗不過歌,丑態畢露,民眾得了勝。地主不甘心設計抓了劉三姐,可地主的丫鬟也是劉三姐的歌迷,出謀劃策助她逃跑,外又有阿牛哥和群眾們設局相救,劉三姐終於逃出虎穴,同阿牛哥在一起,漂游灕江,四處傳歌。就在那棵千年大榕樹下,劉三姐向阿牛哥吐露心聲,拋出綉球,情意綿綿的定情之歌《藤纏樹》就這樣誕生了……「劉: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竹子當收你不收,筍子當留你不留。綉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憂愁。牛:連就連,我倆結交訂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
好個奈何橋上等三年。生死沒有爭個你先我後,對於九死一生的劉三姐,對於生死毫不知命數的阿牛,有的只是在彼此在一起,以灕江山河為家,以歌為引。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或許劉三姐並不想當什麼領袖,她只是擁有更為本真的銳氣,可這銳氣勢不可擋,歌聲傳遍了天涯時,民眾的心就更為堅定了,也更多了精神的慰寄。
劉三姐的故事還有其他的版本,比如她是被迫害而死,也有說她死後騎鯉魚升仙,更有她在貴縣的西山與白鶴少年對歌七日化而為石之說。不論歷史是否真有其人,也無論是哪個版本,都帶著勞動人民最淳樸的願望,一種不世的抗爭精神,以及善良而美好的願望。1961年的中國正處於解放和反封建的大潮之中,這部電影的誕生本身是有著特定歷史烙印和使命,矛盾單一,尖銳而不可調和。還有表現人民內部矛盾的部分,革命的不堅定分子,即一路尋找劉三姐而來的二哥,軟弱膽小怕事,卻深深愛著自己的妹妹。他的阻撓就像風一樣掠過,起不了波浪。原本二哥這個角色可有可無,或者完全可以更做大文章,但卻如此輕描淡寫,可見表現的意圖。
我開始思考,為何是女性作為抗爭的領袖,四處傳歌。自由精神的崛起,在女性的世界中預先覺醒。這是一種自覺,女性在舊社會本是最柔美、最陰柔、最被壓迫和約束的對象,也只有在這樣的管制中拔地而起沖破羈絆的自由精神才最具力量和代表性。而這看似是全民共赴的精神追求,可也該是女權意識萌發的前奏吧?對自由和平等的追求絕對是一發而不可收拾。
回憶中,灕江的秀麗山峰、奔流的遇龍河、千年藤纏繞的大榕樹,曾都被我真實地見著過,觸摸過,唯獨不見劉三姐。如今,它們又變成膠片的質地,去掉了那麼多新的建築和枝椏,退回到螢幕最單純的色彩之中。劉三姐卻走了出來,她唱著山歌,時而俏皮,時而尖刻,我還是那麼愛聽。她就站在我的面前,後面是阿牛哥。
《五朵金花》影評
三月的大理, 春光明媚, 百花爭艷, 富有民族民間傳統的『三月街』又在蒼山腳下、洱海之濱拉開了節日的帷幕.白族群眾及前來共同歡度佳節的各民族的男女, 身著五彩繽紛的節日盛裝, 熙熙攘攘地前來參加盛大的集市貿易和民間文娛體育活動.這時, 在通向大理的道路上一匹駿馬飛奔而來, 一輛馬車正在道中修理, 阻攔住騎馬人的去向.『怎麼啦? 』騎馬的白族小夥子勒住馬問.一群姑娘立即求援似的七嘴八舌地說: 『你沒有看見輪子掉啦! 』『小夥子下來幫個忙吧! 』小夥子說: 『我還有急事! 』
『誰沒有急事……』姑娘們吵嚷著, 急盼這個男青年助一臂之力.『好, 』小夥子跳下馬來, 從隨身帶的布口袋裡, 取出釘子、斧錘, 開始修理起來.車輛剛修好, 賽馬場上傳來了比賽發令槍聲, 小夥子顧不得收拾工具, 飛躍上馬, 向賽馬場飛奔.賽馬場上人山人海, 一片歡呼聲.小夥子——阿鵬立即入列追趕.觀眾的叫好聲、喝彩聲, 此起彼伏.阿鵬俯身馬側, 一口氣揀起十幾桿旗子, 他的馬從最後躍進到第四位、第三位、第二位……只有一個藏族青年還在他前頭.眼看阿鵬越追越近, 擠在觀眾中看賽馬的社長金花情不自禁地為阿鵬助威.一場精彩的賽馬結束了, 阿鵬以自己高超的騎術, 奪得了冠軍.他興奮地牽了馬, 從歡樂的人群中向外走去.社長金花驟然在他的馬頸上掛了一個美麗的綉花荷包, 他扭頭望去, 看見送給他綉花荷包的, 原來正是那個途中趕車的姑娘, 他不禁怔住了.她那麼漂亮大方, 身材健美, 頭發烏黑, 又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是多麼迷人呀!
在幽靜、明媚如畫的蝴蝶泉邊, 金花與阿鵬相會, 他們互以意味深長、委婉動聽的白族對歌表達著愛情, 萌發著一對青年對美好生活絢麗的遐想.二人並約定來年的『三月街』仍在這里相會.
次年, 阿鵬攜帶金花定情之物『綉花荷包』如期踐約, 未遇金花.可是, 金花家在哪裡? 阿鵬一無所知, 到哪裡去尋找呢?
真誠的愛心使他相信, 走遍蒼山洱海每一個村寨, 一定會找到她.在尋找中結識了音樂家『胖子』和畫家『瘦子』, 三人結伴同行, 遇到五個同名同姓的姑娘, 從而發生了一些饒有風趣的故事.
阿鵬走到洱海濱, 聽說剛跳入水底撈鐮刀的是金花.樂得他心裡開了花, 隨即躍入水中, 當鐮刀撈上來, 顯出水面的卻不是他要尋找的金花.
阿鵬來到畜牧場, 又聽說金花正在牛產房裡接生牛崽, 他迫不及待地在窗外唱開了二人共識的情歌, 不曾相識的這個金花, 非常生氣, 朝阿鵬迎頭潑來一桶水.
不灰心的阿鵬, 來到蒼山腳下, 聽到人們呼喊金花, 他便急忙奔上山, 加入找人行列, 原來是一名姑娘在山上尋找礦石, 遇見一隻熊, 被嚇得鑽進山洞, 結果, 阿鵬趕跑了老熊, 救出了這位姑娘, 但她也不是阿鵬一心要尋找的金花.
阿鵬來到公社拖拉機站.這里正在熱鬧地舉行婚禮, 音樂家與畫家首先聽見呼喊新娘的名字正是金花, 兩人不得不告訴阿鵬金花已變心.阿鵬不信, 隔窗相望, 果然看到了婚禮上胸帶紅花, 與新郎共飲喜酒的新娘活像他要找的金花.
阿鵬眼見金花已背叛了自己的誓言, 失戀的痛苦迫使他憤然踏上歸鄉的道路.誰知途中遇上一位好管閑事的大叔.大叔邀阿鵬到家吃飯, 以酒澆愁, 然後, 再用馬車拖著醉酒的阿鵬去拖拉機站找金花『評理』.
當大叔叫著新娘金花來找阿鵬對質時, 阿鵬卻不見了.原來, 在這之前, 阿鵬已被四處找他的畫家和音樂家叫醒, 阿鵬覺得大叔不該來找金花評什麼理, 便獨自溜走了.
阿鵬離開了拖拉機站, 途中又碰上搭救過的煉鐵金花, 她正為煉不出鐵和她的對象鬧別扭.阿鵬是個熱心腸的人, 見他們煉不出鐵, 決心再助一臂之力, 因為他就是一名青年鐵匠.在煉鐵廠, 經過晝夜苦戰, 終於出鐵了.這時, 煉鐵金花對阿鵬的熱情贊揚和關心, 又引起一場風波.她的對象對此產生了嫉恨與誤解, 並把這個矛盾反映到了公社, 請求社長金花來解決.直到此時, 社長金花方知阿鵬的下落.她便急忙來到煉鐵廠找盼望已久的阿鵬, 不巧阿鵬在睡覺.煉鐵金花不僅不準社長會見阿鵬, 言語中又無意傷害了社長金花, 致使她也產生了疑心, 認為阿鵬又愛上了煉鐵金花.深感阿鵬太薄情, 一氣之下, 留下阿鵬頭年相會時送的『寶刀』定情物, 含淚而去.
一覺醒來, 阿鵬發現身邊的『寶刀』, 連忙追問原因.此時, 煉鐵金花才知社長金花早已愛上了阿鵬, 悔悟自己出言不慎, 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同時, 阿鵬從她口中, 了解到金花社長也是一位熱心助人的姑娘, 她雖然工作很忙, 也擠出時間參加婚禮, 當拖拉機手金花的證婚人, 一切誤會, 頓時消融了.
純潔的愛情在幾個波折中得到了考驗升華, 這時, 阿鵬與金花再次相會在蝴蝶泉邊, 親密地依偎在一起.
影片評論:
該片以阿鵬找金花為線索,連接了一個個富有喜劇色彩的故事,使活躍在不同崗位的五位金花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生活情景與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阿鵬和金花純真的愛情也相當感人。本片以精巧的藝術構思,構成了獨特的喜劇風格,全片格調清新優雅、妙趣橫生,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抒情色彩和濃烈的時代氣息,片中對蒼山洱海、三月街、蝴蝶泉等奇山麗水、民族風情的描繪,富有詩情和畫意,是一部輕松愉快、賞心悅目的集人美、歌美、人情美,山水美為一體的生活喜劇影片。
影片描繪了一幅積極、上進的生活畫卷,展現了人與人之間最純真、最質朴的情感,並通過這個曲折溫馨的喜劇故事,展示了活躍在不同崗位的五位金花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片中人物情感真摯、自然流露,還穿插了悅耳的音樂和雲南大理的秀麗山水,帶給觀眾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使本片成為一部經典之作。
⑶ 有什麼合適老人家看的電影比如《劉三姐》之類的。謝謝!
我天哪朋友,這電影有點多啊,例如《五朵金花》,《紅色娘子軍》,《阿詩瑪》,《江姐》,《南國之春》等等等等,實在太多了,都是講的大約抗戰時期的老電影,希望能幫到你,也希望老爺子能看的開心。
⑷ 2部描寫少數民族的電影
《賽德克·巴萊》、《阿詩瑪》、《劉三姐》、《五朵金花》、《紅河谷》、《圖雅的婚事》、《東歸英雄傳》... ...
⑸ 誰幫我推薦幾部少數民族題材的電影
這里只說自己看過的(暴露年齡啊!),其餘少數民族電影應該幾百部是有的。看過的多多少少名氣大些。一般常見得電影應該都在下面了。
以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的電影最多,特別是蒙古族作品。
一般越是80年代以前的電影越耐看,雖然有很強的時代感和主旋律感,但當時的工作者都是誠意滿滿,演員的表演也非常認真。
回族《黃土地》
白族《五朵金花》
彝族(撒尼支系)《阿詩瑪》,(花腰彝)《花腰新娘》,《從奴隸到將軍》
傣族《孔雀公主》,《槍,從背後打來》,《紅象》,《相約在鳳尾竹下》,
藏族《紅河谷》,《天浴》,《可可西里》
壯族《劉三姐》,《拔哥的故事》
蒙古族《圖雅的婚事》,《黑駿馬》,《嘎達梅林》,《東歸英雄傳》,《成吉思汗》,《祖國啊,母親》
拉祜族《蘆笙戀歌》
景頗族《應聲阿哥》
維吾爾族《海市蜃樓》,《西部舞狂》,《邊鄉情》,《不當演員的姑娘》,《錢,這東西......》各種買買提和阿凡提的故事。。
苗族、哈尼族《山間鈴響馬幫來》
塔吉克族《冰山上的來客》
納西族《大東巴的女兒》
⑹ 電影《劉三姐》故事,主角背後另有什麼高人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馬季曾有一個很好玩的相聲《打電話》,這段相聲短小精悍又非常有趣,諷刺辛辣又很接地氣。
有意思的是,有一種說法是,馬季寫這段相聲其實是為了打廣告,當然是自發自願的,其廣而告之的「廣告主」則是歌劇《劉三姐》。
影片末尾劉三姐和阿牛哥拋綉球的那顆大榕樹,現在已經成為當地一個著名景點,在景點附近有個製作和售賣綉球的杜老太,她也曾經是《劉三姐》劇組的群眾演員,還參加過合唱。
當年劇組拍攝這場戲時,劉三姐拋了好多次綉球都不成功,導演一急把她給罵哭了。後來等劇組走了,當年還是杜小妹的杜老太撿到了劇組落下的那個綉球,她回家後將綉球拆開研究,後來就學會了製作一模一樣的綉球,一開始只是做著玩送人用,再後來就成了自己的謀生手段。
電影《劉三姐》上映後迅速風靡全國,同時也在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爆紅,據說在新加坡曾連續上映120天,在馬來西亞更是一票難求。香港的院線還為《劉三姐》做了大幅的廣告,廣告詞是:譽滿東南亞,風靡全港九,山歌片王之王。
⑺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像《劉三姐》一類的
五朵金花 、阿詩瑪、七仙女(嚴鳳英版的)、地雷戰(地道戰不好看,地雷戰有三個女英雄,有一個是組聰明的,而且那個電視也好看,所以我才選這個的,希望樓主你喜歡)、白毛女、劉三姐(傅錦華主演的)
⑻ 最近迷上了老電影,推薦一下50年代到60年代的中國國產老電影
1941年《鐵扇公主》(動畫)
1956年《家》
1957年《柳堡的故事》《女籃五號》《護士日記》《海魂》
1959年《五朵金花》《海鷹》《聶耳》
1960年《紅色娘子軍》
1961年《劉三姐》《枯木逢春》
1962年《地雷戰》《大李小李和老李》《女理發師》
1964年《英雄兒女》《阿詩瑪》
1965年《地道戰》
⑼ 五朵金花劉三姐國產經典電影
東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