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The Godfather (Francis Ford Coppola, 1972) 教父I
02.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Steven Spielberg, 1981) 奪寶奇兵:法櫃奇兵
03. Star Wars Episode V: Empire Strikes Back (Irvin Kershner, 1980) 星球大戰之帝國反擊戰
04. Shawshank Redemption (Frank Darabont, 1994) 肖申克的救贖
05. Jaws (Steven Spielberg, 1975) 大白鯊
06. GoodFellas (Martin Scorsese, 1990) 好傢伙
07. Apocalypse Now (Francis Ford Coppola, 1979) 現代啟示錄
08. Singin』 in the Rain (Stanley Donen, Gene Kelly, 1952) 雨中曲
09. Pulp Fiction (Quentin Tarantino, 1994) 低俗小說
10. Fight Club (David Fincher, 1999) 搏擊俱樂部
11. Raging Bull (Martin Scorsese, 1980) 憤怒的公牛
12. The Apartment (Billy Wilder, 1960) 公寓
13. Chinatown (Roman Polanski, 1974) 唐人街
14.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Sergio Leone, 1968) 西部往事
15. The Dark Knight (Christopher Nolan, 2008) 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
16. 2001: A Space Odyssey (Stanley Kubrick, 1968) 2001太空漫遊
17. Taxi Driver (Martin Scorsese, 1976) 計程車司機
18. Casablanca (Michael Curtiz, 1942) 卡薩布蘭卡
19. The Godfather Part II (Francis Ford Coppola, 1974) 教父2
20. Blade Runner (Ridley Scott, 1982) 銀翼殺手
21. The Third Man (Carol Reed, 1949) 第三人
22. Star Wars Episode IV: A New Hope (George Lucas, 1977) 星球大戰4:新希望
23. Back to the Future (Robert Zemeckis, 1985)回到未來
24.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Peter Jackson, 2001) 魔界首部曲:魔戒現身
25.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Sergio Leone, 1967) 獨行俠決斗地獄門
26.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Stanley Kubrick, 1964) 奇愛博士
27. Some Like It Hot (Billy Wilder, 1959) 熱情似火
28. Citizen Kane (Orson Welles, 1941) 公民凱恩
29. Die Hard (John McTiernan, 1988) 虎膽龍威
30. Aliens (James Cameron, 1986) 異形2
31. Gone with the Wind (Victor Fleming, George Cukor, Sam Wood) 亂世佳人
32.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George Roy Hill, 1969) 虎豹小霸王
33. Alien (Ridley Scott, 1979) 異形
34.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Peter Jackson, 2003) 魔戒三部曲:王者歸來
35.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James Cameron, 1991) 終結者2
36. Andrei Rublev (Andrei Tarkovsky, 1969) 安德烈·盧布廖夫
37. A Clockwork Orange (Stanley Kubrick, 1971) 發條橙子
38. Heat (Michael Mann, 1995) 盜火線
39. The Matrix (Andy & Larry Wachowski, 1999) 黑客帝國
40. Vertigo (Alfred Hitchcock, 1958) 迷魂記
41. The 400 Blows (Fran?ois Truffaut, 1959) 四百擊
42. Kind Hearts and Coronets (Robert Hamer, 1949) 仁心與冠冕
43. The Big Lebowski (Joel & Ethan Coen, 1998) 大人物勒布斯基
44. Schindler』s List (Steven Spielberg, 1993) 辛德勒的名單
45. Psycho (Alfred Hitchcock, 1960) 驚魂記
46. On the Waterfront (Elia Kazan, 1954) 碼頭風雲
47.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Steven Spielberg, 1982) E.T.
48. This Is Spinal Tap (Rob Reiner, 1984) 搖滾萬歲
49. Evil Dead (Sam Raimi, 1987) 鬼玩人2
50. Seven Samurai (Akira Kurosawa, 1954) 七武士
51. 8 1/2 (Federico Fellini, 1963) 八部半
52. The Shining (Stanley Kubrick, 1980) 閃靈
53. Donnie Darko (Richard Kelly, 2001) 死亡幻覺
54. The Lord of the Rings: Two Towers (Peter Jackson, 2002) 魔戒二部曲:雙塔奇兵
55. La Dolce Vita (Federico Fellini, 1960) 甜蜜的生活
56. Casino Royale (Martin Campbell, 2006) 007之皇家賭場
57. Lawrence of Arabia (David Lean, 1962) 阿拉伯的勞倫斯
58. His Girl Friday (Howard Hawks, 1940) 小報妙冤家
59.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Steven Spielberg, 1977) 第三類接觸
60. Come and See (Elem Klimov, 1985) 炎628
61. The Usual Suspects (Bryan Singer, 1995) 非常嫌疑犯
62. The Graate (Mike Nichols, 1967) 畢業生
63. Sunset Boulevard (Billy Wilder, 1950) 日落大道
64. Oldboy (Park Chan-wook, 2003) 老男孩
65. Harold and Maude (Hal Ashby, 1971) 哈洛與慕德
66. Edward Scissorhands (Tim Burton, 1990) 剪刀手愛德華
67. Tokyo Story (Yasujiro Ozu, 1953) 東京物語
68. Annie Hall (Woody Allen, 1977) 安妮霍爾
69. Three Colours Red (Krzysztof Kieslowski, 1994) 藍白紅三部曲之紅
70. Stand by Me (Rob Reiner, 1986) 伴我同行
71. The Night of the Hunter (Charles Laughton, 1955) .獵人之夜
72. 12 Angry Men (Sidney Lumet, 1957) 12怒漢
73.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Michel Gondry, 2004)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
74. The Treasure of Sierra Madre (John Huston, 1948) 浴血金沙
75.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Michael Powell, Emeric Pressburger, 1946) 平步青雲
76. Manhattan (Woody Allen, 1979) 曼哈頓
77. Spartacus (Stanley Kubrick, 1960) 斯巴達克斯
78. Rosemary』s Baby (Roman Polanski, 1968) 羅絲瑪麗的嬰兒
79. The Thin Red Line (Terrence Malick, 1998) 細細的紅線
80. The Life and Death of Colonel Blimp (Michael Powell, Emeric Pressburger, 1943) 百戰將軍
81. Batman Begins (Christopher Nolan, 2005) .蝙蝠俠:開戰時刻
82. The Great Escape (John Sturges, 1963) 大逃亡
83. Brazil (Terry Gilliam, 1985) 妙想天開
84. L.A. Confidential (Curtis Hanson, 1997) 洛城機密
85. Blue Velvet (David Lynch, 1986) 藍絲絨
86. Carrie (Brian De Palma, 1976) 卡麗
87. The King of Comedy (Martin Scorsese, 1983) 喜劇之王
88. Ferris Bueller』s Day off (John Hughes, 1986) 春天不是讀書天
89. Magnolia (Paul Thomas Anderson, 1999) 木蘭花
90. When Harry Met Sally (Rob Reiner, 1989) 當哈利碰上莎莉
91. Star Wars Episode VI: Return of the Jedi (Richard Marquand, 1983) .星球大戰第六集:武士復仇
92.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Sergio Leone, 1984) 美國往事
93. Spirit of the Beehive (Victor Erice, 1973) 蜂巢的幽靈
94. The Wild Bunch (Sam Peckinpah, 1969) 日落黃沙
95. Yojimbo (Akira Kurosawa, 1961) 用心棒
96. American Beauty (Sam Mendes, 1999) 美國麗人
97. Reservoir Dogs (Quentin Tarantino, 1992) 落水狗
98. North by Northwest (Alfred Hitchcock, 1959) 西北偏北
99. Toy Story (John Lasseter, 1995) 玩具總動員
100. Network (Sidney Lumet, 1976) 電視台風雲
2. 好看的歐美愛情片
《緣分天註定》
《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情歸阿拉巴馬》
《宛如天堂》
《初戀50次》
《穿越時空愛上你》
《觸不到的戀人》
《初戀的回憶》
《甜蜜的十一月》
《泰坦尼克號》
《兩小無猜》
《剪刀手愛德華》
《人鬼情未了》
《西雅圖夜未眠》
《電子情書》
《雲中漫步》
《倒霉愛神》
《卡薩布蘭卡》
《布拉格之戀》
《羅馬假日》
《一夜風流》
《戀愛刺客》
《時光倒流七十年》
《倒霉愛神》
《女男變錯身》
《鄰家女優》
《遇見波莉》
《賞金獵手》
《二見鍾情》
《愛在黎明破曉前》
《愛在日落余暉時》
《相見恨早》
《相見恨晚》
《假結婚》
《當哈利遇到莎莉》
《全民情敵》
《天使之城》
《雙周情人》
《真愛至上》
《情人節》
3. 近五年來好看的歐美愛情電影,最好是英語的,票房較高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再生緣》《未知死亡》《風箏》《寶萊塢機器人之戀》這幾部印度電影海外票房很高。。。評價也很高的。。。很好看!!
4. 推薦幾部電影把。歐美的
不一定是新的哦,劇情就不詳細介紹了,看看有沒有幫助到你吧!
希望採納,來自網路:柒夜Smile
老片子:
《颶風營救》(難得的好片 不像別的電影 磨磨唧唧 這個干凈利落簡練痛快 不像別的電影 廢話太多 我就受不了那種 明明主角是個神槍手 到最後面對壞人劫持人質的時候 把自己槍扔了 颶風營救這電影可不這么墨跡 所以說是難得的好片 逼供什麼的 一點也不啰嗦)
《恐怖油輪》(劇情思路很好~~)
《軍火之王》《變臉》(凱奇的,雖然說現在凱奇被稱為爛片王,但是不要忘記曾今的他)
《艾利之書》(反派任務有點牽強 但結尾那本書 太神來之筆了。。。)
再來幾個新的:
《飢餓游戲》怎麼說呢,有點心疼我的電影票錢,60多那,但是你喜歡原著小說的話還是去看看吧。
《黑衣人3》 繼續延續前兩部的風格,KJ力壓反叛外星人,最後皆大歡喜,雖然J老爸死在外星人手裡。
《復仇者聯盟》爆米花電影,各大英雄齊聚美國大戰外星人。
《鋼鐵戰艦》看玩後覺得有點狗血,外星來的超級戰艦最後是應為「密蘇里」號而over的。
《異星戰場》特技場面很爽,票價還是給賺回來了。
就到這里吧。
5. 好看的歐美電影
飛天總動員》
上映:2009年5月29日(美)
《天神下凡》
上映:2009年12月18日(美)
《2010年》
上映:09年7月10日(美)
《特種部隊》
上映:2009年8月7日(美)
《福爾摩斯》
上映:2009年11月20日(美)
《其實你不懂他的心》
09年2月6日上映
《七龍珠:進化》
09年4月10日上映
《獨奏者》
09年4月24日上映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09年7月17日上映
五場戴有色眼鏡看人的歡宴
《血腥情人節》
09年1月6日上映
《怪獸大戰外星人》
09年3月27日上映
《冰河世紀3》
09年7月1日上映
《死神來了4》
09年8月21日上映
《玩具總動員3D》
09年10月2日上映
《金剛狼》
09年5月1日上映
《星際迷航11》
09年5月8日上映
《天使與惡魔》
09年5月15日上映
《博物館奇妙夜2》
09年5月22日上映
《終結者4》
09年5月22日上映
《變形金剛2》
09年6月26日上映
《街霸:春麗傳奇》
09年2月27日上映
《守望者》
09年3月6日上映
《無良雜牌軍》
09年6月12日上映
《一號公敵》
09年7月1日上映
《阿童木》
09年10月23日上映
《狼人》
09年11月6日上映
《聖誕頌歌》
09年11月6日上映
《變性女郎》
09年11月25日上映
《創造伍茲托克》
09年8月14日上映
《孤島疑雲》
09年10月2日上映
《綠色地帶》
09年10月16日上映
《艾米莉亞》
09年10月23日上映
《九》
09年12月11日上映
《人性因子》
09年12月4日上映
《死不瞑目》
09年12月11日上映
《薔花紅蓮美國版》
上映:2009年1月30日(美)
《跨國銀行》
上映:2009年2月13日(美)
《墨水心》
上映:2009年1月23日(美)
《地球奶爸》
上映:2009年3月13日(美)
《災難先知》
上映:2009年3月20日(美)
《黑色星期五》
09年2月13日上映
《速度與激情4》
09年4月3日上映
《電鋸驚魂6》
09年10月23日上映
《新月之繭》
09年11月20日上映
《新娘大戰》
09年1月9日上映
《鬼媽媽》
09年2月6日上映
《爆笑絕唱》
09年7月31日上映
《茱莉與朱麗葉》
09年8月7日上映
《公主與青蛙》
09年12月25日上映
6. 好看的外國電影
愛情喜劇:結婚大作戰,真愛至上,辣媽辣妹,天生一對,倒霉愛神,BJ單身日記,史密斯夫婦,歌舞青春,雪季過客(snow cake又名:雪餅),傲慢與偏見(凱拉奈特莉那版),怒犯天條,隔世情緣,K歌情人,俠盜魅影
動作科幻:X戰警系列,超人高校(愛情喜劇+動作科幻),暮光之城,通緝犯,古墓麗影系列,超人歸來,變形金剛,我是傳奇
不知道你看不看懸疑的:後窗驚魂
大概就這些吧
7. 請大家介紹最近幾年好看的外國電影(科幻的)
《迷失太空》( Lost In Space )
導演:斯蒂芬.霍普金斯
演員:
威廉.赫特(飾約翰.羅賓遜)
加里.奧德曼(飾扎查理.史密斯)
咪咪.羅傑絲(飾莫琳.羅賓遜)
馬特.勒布朗(飾唐.韋斯特)
海瑟.格拉漢姆(飾朱迪.羅賓遜)
新線影片公司(NEW LINE CINEMA)1998年4月3日出品
本片耗資一億美金,可以與97年暑期的《ID4星際終結者》科幻動作巨片相比,在英國倫敦製片廠拍攝完成,是好萊塢最賣座的影片,在98年4月3日美國上映時,僅3天周末票房便擊敗雄霸多時的《泰坦尼克號》。片中的電腦特效高達650項,是侏羅紀公園的兩倍。本片由全美第一本科幻小說改編,曾是轟動美國的暢銷電視劇,這是首度搬上銀幕。
故事講述的是羅賓森一家人被派遣至銀河太空探險,目的是找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但是,同行的史密斯博士,卻暗中勾結邪惡勢力,率領他所發明的高智慧機器人,企圖阻撓這次的冒險任務。羅賓森一行人駕駛太空船「木星二號」,在探險途中,由於史密斯博士暗中破壞,導致機械故障,脫離正常的航行軌道,與地球失去聯絡。他們被迫降落在不知名的星球上,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星球上充滿著邪惡的外太空生物如巨大的毒蜘蛛,或是蜥蜴與猴子的混合體。
由奧斯卡影帝威廉·赫特(Willian Hurt)飾演一名21世紀的太空物理學家,被賦予尋找外太空人類可以生存的星球,帶領一家五口前往銀河探險,經歷驚悚、亮麗、愛與勇氣的冒險旅程。集合美國當紅年輕影星,由米米·羅捷絲(Mimi Rogers)飾演羅賓森妻子,她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生物化學專家,在險境中能利用豐富的經驗和知識來化解困難,三名孩子分別由海瑟·葛拉罕(Heather Graham)、萊喜·雪伯特(Lacey Chabert)和十一歲童星傑克·強生(Jack Johnson )飾演,還有飾演反面角色聞名的蓋瑞歐德曼,把片中聲名狼藉的史密斯博士演得很傳神,而麥特·雷布藍克(Matt Leblanc )飾演衛斯特上校,負責太空號的巡航安全任務。
本片不僅僅是一部科幻片,也算是一部親情片,飛船雖然在太空中漂流,但仍然展現出人類的智慧、愛和勇氣,這也是全片與《星際大戰》不同之處,也許這就是美國人寓教於樂的方式吧。
公元22世紀,地球已經面臨毀滅的邊緣。環境極度惡化, 人口飛速膨脹,食物消耗殆盡,人類要繼續存活就必須到別的 星球上開發新的棲身之地。
羅伯遜一家被選中承擔開辟新世界的使命,他們將乘坐木星二號宇宙飛船前往阿 爾法星球,其被認為是人類的未來所在。
太空研究專家約翰.羅賓遜是一家之長,他親自設計了一條 最近的飛行路線,將花10年到達目的地。他的隊伍中包括妻子 莫琳、兒子威爾和女兒朱迪及事前妮,以及高8英尺的巨型機器人歌利亞。駕駛飛船 的是英俊剽悍的唐.韋斯特。
出發前夕,陰險狡猾的扎查理.史密斯博士混上了飛船。 強烈的報復心理使得扎查理一心想破壞尋找新世界的計劃,導 致人類的滅亡。
扎查理破壞了飛船的電腦導航系統,從而使木星二號迷失在浩瀚的太空里。
飛船像一隻迷途的羔羊,帶著羅賓遜一家不斷地陷入危險境地。他們一會兒誤入 蜘蛛異形的洞穴,一會兒又遭遇神
8. 有什麼好看的英國電影
20年代,赫普沃思因拍攝了阿爾夫的鈕扣(1920)和其他幾部成功作品而名振一時。皮爾遜製作了《一切都不在乎》(1920)、《爆竹》(1921)、《愛情生活和笑聲》(1923)以及《起床號聲》(1924)。英國無聲影片時代最受歡迎的明星B.鮑爾芾就是他培育出來的。另一部受觀眾歡迎的影片是H.肖的《基普斯》(1921),但是,最為傑出而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要推G.卡茨的《女人對女人》(1923),它的成功,是製片人M.巴爾康、導演V.薩維爾、劇作家卡茨和他的助手A.希區柯克以及當時為大家喜愛的好萊塢女明星B.康普遜合作的結果。希區柯克在20年代後期在蓋恩斯巴勒影片公司因執導《快樂的花園》(1925)和《房客》(1926)兩片而成名。這家公司的成功產品還有卡茨的《老鼠》(1925)、A.布魯內爾的《英國老家》(1927)和《永恆的仙女》(1928)。與此同時,也崛起了另外幾位新人:導演兼製片人H.威爾科克斯繼成名作《朱金洲》(1923)之後導演了影片《十夜談》(1924)、《唯一道路》(1925)、《涅爾?格溫》(1926)和《黎明》(1928);L.戴?科多瓦導演了《她》(1925);M.埃爾維導演了《阿爾芒蒂埃爾來的小姐》(1926)與《海軍將帥的副wiki/%E7%94%B5%E5%BD%B1%E5%88%B6%E7%89%87%E4%BA%8B%E4%B8%9A" class=innerlink>電影製片事業的發展,英國的電影放映場所逐步脫離游藝場而建起可容幾百觀眾的影戲院,當時還僱用鋼琴師和小樂隊在放映電影時進行伴奏。不久,一批大影院開辦起來,但是自1909年起,美、法兩國影片佔領英國市場,本國影片只佔全國上映總數的15%,因此,英國既不能從國內電影市場收回大量資金,又沒有充足財力投入製作優質影片、同外國影片爭奪國內外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電影生產更受影響。從1916年起,英國加征娛樂稅,對影院營業更為不利,電影事業進一步遭到危機。大戰結束後,美國影片源源而來,使英國影片只佔在本國上映影片的5%,出口影片更是屈指可數,因此一些著名製片人如赫普沃思也不得不於1924年關閉製片廠。為保護民族電影,政府當局於1927年正式通過了電影法案,規定限額分配比率,要求1935年須達到總數的20%,使英國影片在全國影院的上映比率逐年提高。此時,新的製片廠如戈蒙特公司、英國國際影片公司和英獅公司先後成立。到20年代末,英國又攝制出一批引人注目的影片,如希區柯克的《決斗場》(1928)、A.阿斯奎斯的《流星》(1928)和《地下》(1928)、E.A.杜邦的《皮卡迪利大街》(1929)。因為定額分配影院上映率,需要大量影片填補空檔,刺激英國電影出現了一番興旺景象。但是好影片要耗費大量財力和時間,為了供應市場緊缺的需要,出廠的產品仍然是大批質量差、省工省時的平庸影片。
有聲電影的出現 1929年,有聲影片問世。英國面臨的問題同其他各國大致相同,如錄音方法簡陋,設備笨重,影片內容從頭到尾,不是喋喋不休的對白,就是接二連三的歌曲。希區柯克導演的《訛詐》,拍了一半而改為有聲影片,他在運用聲音效果方面,匠心獨運,這部被公認的英國第一部有聲片,對其他導演很有啟發。此後拍攝出了一批較成功的有聲片,包括:希區柯克的《謀殺》(1930),阿斯奎斯的《逃出達特穆爾》(1930)、《正告英格蘭》(1931)和《跳舞吧,美麗的女郎》(1931),薩維爾的《 W──計劃》(1931)和《辦公室的少女》(1932),W.福特的《羅馬快車》(1932),威爾科克斯的《神奇之夜》(1932)等。
30年代,英國電影出現了短期的繁榮景象,每年影片生產量為150部到200部,故事片的復興同出身於匈牙利的製片家A.柯達大有關系,他於1933年定居英國,創辦倫敦電影製片廠以後,攝制了一批成功的影片,其中以《亨利八世的私生活》(即《英宮艷史》,1933)為最。他用新的觀點處理歷史題材,提出社會出路問題,迎合觀眾的民主思想,取得很大成功,該片在國外享受的盛譽,遠遠超過英國其他影片。更為重要的是柯達孜孜不倦、勤奮進取的精神,促使所有電影業的工作人員努力提高專業水平。他為英國影片開拓了向國外輸出的廣闊前景,又給電影事業灌輸了樂觀與奮發的風氣。他的公司還在世界各國收羅人材,禮聘他們來英國工作,推進了英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如德國導演P.津納執導的《凱瑟琳女皇》(1934)、美國明星D.范朋克主演的《唐璜》(1934)、法國導演R.克萊爾拍攝的《鬼魂西行》(1935)、美國導演兼美工設計家W.C.孟席斯所拍的《未來世界》(1936),都是引人矚目的影片。這家公司製作的影片如Z.柯達導演的《河上刺兒頭》(1935)、《伏象神童》(1937)以及柯達本人拍的《倫勃朗傳》(即《畫聖情痴》,1936)等,都是成功之作。
這時期英國的其他製片人和導演紛紛緊步柯達後塵,由M.巴爾康監制、希區柯克導演的影片萬事通(1934)、《三十九級台階》(即《國防大秘密》,1935)和《破壞》(即《薄命花》,1937)都極為成功。此外,薩維爾的《好夥伴》(1933)、《長青樹》(1934)和《鐵公爵》(1935),威爾科克斯的《涅爾?格溫》(1934)、《老德魯里的假腿》(1935)和《維多利亞女皇》(1937),L.門德茲的《猶太人蘇斯》(1934),T.本特利的《老古玩店》(1935),R.史蒂文森的《都鐸?羅斯》(1936),B.維爾特爾的《羅得島》(1936),均獲較高評價。到1937年,英國故事影片產量達到了200多部。但好景不長,大多數製片人不講求質量,拍攝的影片沒有票房價值,加之多數資金來自借貸,年終結算,很少獲利。到1938年,生產驟然下降,英國議會為挽救這個局面,在這年又通過新電影法案,規定提高英國影片在國內上映的分配定額,從1938年的12.5%,逐年增高至1947年的25%;抵制濫拍成本低、質量差的影片;允許外國資金向英國電影事業投資。根據這個條款,美國米高梅公司和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都投放了它們的資金,在英國開辦了幾家聯合製片廠拍片,如米高梅公司投資的《一個美國佬在牛津》(即《留英外史》,1938)、《城堡》(即《衛城記》,1938)和《再見,奇普斯先生》(即《萬世師表》,1939),福斯公司投資的彩色片《晨之翼》(1937)等。這些影片全都由好萊塢導演執導好萊塢明星主演,英國方面只提供場地、攝影器械、技術人員和個別演員。英國電影導演這期間也拍出了幾部成功的影片,如阿斯奎斯的《賣花女》(1938)、希區柯克的《失蹤的女人》(即《瓊花劫》,1938)、C.里德的《銀行休假日》(1938)和《群星普照》(1939)、Z.柯達的《四羽毛》(1939)等。
這幾年,英國電影事業也實行了明星制度,相繼登上明星寶座的是:L.霍華德、C.勞頓、G.菲爾茲、R.唐納、M.奧勃朗、M.洛克伍德、費雯麗、R.哈里森、L.奧立弗等。
紀錄片運動1929年J.格里爾遜在英帝國交易局電影部資助下,導演了一部紀錄片《飄網漁船》,反映北海捕撈鯡魚漁民的生活,富有詩情畫意,使他成為英國紀錄片運動的創始人。他主張電影藝術的目的在於社會教育,並認為蘇聯電影是表現電影社會功能的實際事例。他從工商企業得到經濟上的資助,並吸收有志於現實主義影片的藝術工作者參與這個運動。格里爾遜紀錄電影學派的人員中有P.羅塔、B.賴特、E.恩斯特、A.埃爾頓、H.沃特、D.泰勒、S.萊格、A.卡瓦爾康蒂等,他們的作品反映英國社會出現的尖銳問題,如失業、勞動條件差、居住環境惡劣等,在藝術處理上也有新的追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電影業無法正常生產,大部ki/%E6%95%85%E4%BA%8B%E7%89%87" class=innerlink>故事片生產從1940年的108部下降到1942年的46部。但觀眾反而有增無已,影片的票房收入直線上升。第二次大戰期間,英國郵政總局的電影機構被新聞部合並,成為皇家電影機構,給了紀錄影片工作者施展才乾的良機,他們拍出了一批優秀的紀錄片,如卡瓦爾康蒂的《最初的日子》(1939)、H.詹寧斯和H.瓦特的《倫敦必勝》(1940)、瓦特的《今晚的目標》(1941)、J.福爾莫斯的《海岸司令部》(1942)、詹寧斯的《火已點燃》(1942),R.博爾廷的《沙漠大捷》、P.傑克遜的《西方進軍》(1944),還有英、美合拍,由C.里德和美國人G.卡寧合導的《真正的光榮》(1945)。這些紀錄片在戰時所起的作用很大。另外還有些故事片也有很大紀實或宣傳的性質,如P.赫斯特和布魯內爾 3人合導的《雄獅添翼》(1939)、M.鮑威爾的《第49°緯線》(即《侵略者》,1941)、N.科沃德和D.利恩合導的《我們所在的隊伍》(即《海神》,1942)、迪金森的《近親》(1942)等。其他有關大戰題材的故事片還有里德的《鐵血忠魂》(1944)、鮑威爾的《壯士春夢》(1943)等。與此同時,也拍有不少其他題材的影片。較突出的有柯達的《巴格達竊賊》(1940)、迪克森的《煤氣燈》(1940)和《首相》(1941)、B.迪安的《二十一天》(1940)、帕斯卡爾的《巴巴拉少校》(1941)、里德的《基普斯》(1941)、L.阿利斯的《穿灰衣服的人》(1943)、L.奧立弗的《亨利五世》(1944)、吉列特的《臭名昭著的紳士》(1945)和《深夜》(即《新聊齋志異》,1945),還有豪華歷史劇《愷撒和克列奧帕特拉》(又譯為《璇宮艷後》,1945)、N.科沃德和D.利恩合作的《相見恨晚》(1945)等。
電影事業的危機J.蘭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崛起的英國電影事業家。早在30年代,他開始從事宗教電影的攝制工作。1935年,創辦英國全國電影公司,攝制了第一部商業性電影,同年他與C.M.伍爾夫合辦電影發行總公司。1941年蘭克已掌握有英國 3大電影放映網中的兩大放映網。大戰結束時,他的總公司擴展成了勢力雄厚的聯合企業,擁有英國的製片、發行和放映事業的大部分實權。他雄心勃勃,計劃建立巨資故事片廠,包括兒童片、動畫片部門,攝制新聞紀錄連集片,開辦電影學校,專門培養有希望的童星。他想用巨資大片打進美國市場,把英國電影事業從多年困境之中拯救出來1947年,他去美國談判推銷他的影片。不料英國政府卻在這時頒布法令,要徵收國外進口影片75%的稅收,美國各家製片公司堅決抵制,好萊塢影片全部停止輸往英國,使各地影院減少了大量片源。蘭克想在美國打開市場的計劃也成為泡影,英國電影界陷入了極為困難的境地。英國政府於是敦促蘭克和其他製片人增產影片以填補空缺。但是英國電影業經濟拮據,影片能收回成本的也為數不多。1948年,英國政府只得撤銷外國影片的進口稅,美國影片又立刻大量涌進,英國影片在本土銀幕上仍無容身之地。英國政府再度規定:美國影片從英國所得利潤必須將其中的一定數額向英國電影事業投資,這種辦法又讓美國電影勢力進一步深入英國電影事業。此時期,蘭克影片公司和別的製片廠比較優秀的作品有:利恩根據狄更斯小說拍攝的《錦綉前程》(即《孤星血淚》,1948)和《霧都孤兒》(1948),鮑威爾和普雷斯伯格的《上天階梯》(即《太虛幻境》,1946)、《黑水仙花》(又譯為《思凡》,1947)和《紅菱艷》(1948),奧立弗自導、自演的《王子復仇記》(1948),里德導演的《虎膽忠魂》(1947)、《倒下的偶像》(1948)和《第三個人》(1949),還有迪金森的《黑桃皇後》(1949)等。
為了維持和保護本國電影事業,英國政府只得仍舊採用上映定額分配辦法,規定從1950年起,分配英國影片上映的定額要增加到30%,可惜當時娛樂捐稅仍保持戰時標准,電影事業所得實惠甚微。英國政府乃於1949年成立國家電影籌資公司,通過該公司將錢借給電影事業;接著1950年又創立英國電影生產基金會,專門支配從電影票上徵收的捐稅,作為補助電影生產。不過,這時候電視越來越受群眾歡迎,電影院的上座率開始以驚人的速度下降。
從50年代起,英國出現了由巴爾康主持的「伊靈喜劇影片」。伊靈是製片廠名,位於倫敦西郊。伊靈喜劇表現實際生活,敢於打破常規,描繪反對官僚主義的人物的各種遭遇,以新眼光觀察生活,溫和地批判貴族階層和人情風俗的繁文縟節。最成功的作品當推哈默的《善人與貴族》(1949),麥肯德里克的《清潔的小島》(1949)、《白衣男子》(1952)和《專門勾引女人的人》(1955)。其他值得提到的有C.克萊頓的《大叫大嚷》(1947)、《拉旺德山暴亂》(1951),H.科尼利厄斯的《史姆利科的護照》(1949)、《日內瓦的婦人》(1953)以及M.江普的《天堂的笑聲》(1950)等。
英國政府限定了美國影片所得利潤的高額百分比要投資在英國事業以後,美國公司開始恢復營業,與英國合作拍片。這一階段英美合拍的較佳作品有J.尼格列斯科的《流浪兒》(1950)、R.沃爾什的《霍恩布洛上尉》(1951)、J.休斯登的《非洲皇後號》(1952)和《莫比?迪克》(1956),而最傑出的作品則是利恩的《桂河大橋》(1957)。這是一部當時上座率最高的戰爭片。
美國的一些進步電影工作者由於遭受麥卡錫主義的迫害,紛紛離開好萊塢。導演J.洛西到倫敦定居後,接踵而來的又有C.卓別林、R.萊斯特、S.庫布里克、S.呂美特等。這些人為英國電影藝術作出了貢獻。
英國電影事業多年以來得不到振興,1959年,一夥年輕人以L.安德森、T.理查森和K.頓茲為首發表宣言並攝制了一系列影片,倡導自由電影運動這次運動和反對文學與戲劇中傳統價值觀有聯系,也與「憤怒的年輕人」運動的政治和精神抗議相結合。它的基本內容是要求用積極態度來表現藝術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反對資產階級的唯美主義。他們鮮明地反對資本主義的社會現實和道德價值觀,如J.克萊頓的《屋頂閣樓間》(即《金屋淚》,1958),理查森的《憤怒的回顧》(1959)、《蜜味》(1961)和《長跑家的孤寂》(1963),賴茲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安德森的《這種運動生活》(1963)。此外重要的影片還有J.施萊辛格的《戀愛有術》(1962)和《騙子比利》(1963)等。到60年代中,自由電影的調子有所變化,把反抗僅作為個人對待生活態度的一種表現方法而不再具有社會性含義。這種傾向在理查森的影片《湯姆?瓊斯》(1963)中表現得最為鮮明。60年代末70年代初,自由電影比較重要的作品是安德森的影片《假如》(1968)和《哦,幸運兒》(1973)。在這兩部影片里導演在表現當代社會沖突時把敏銳的觀察和獨創的概括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60年代英國利用美國的資金拍了不少影片,其中比較重要的有J.李?湯普遜的《納瓦隆的大炮》(1961)、利恩的《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T.揚的《烏有博士》(1962)、P.格倫維爾的《繩環》(1964)。其他英國名片有G.格林的《憤怒的沉默》(1960)、J.卡迪夫的《兒子和情人》(1960)、克萊頓的《無罪的人》(1961)、B.福布斯的《一個雨天下午的集會》(1964)和《 L形的房間》(1962)、施萊辛格的《親愛的》(1965)和《遠離狂亂的人群》(1967)、L.吉爾伯特的《阿爾菲》(1966)等。
70年代以來的英國電影英國國會在70年代又通過一個新電影法案,把本國影片在影院的分配定額提高到30%。增加了電影籌資公司的預算,因為美國投向英國電影事業的資金數額逐漸減少,以至完全停止了。隨著電視越來越普遍,影院上座率不斷降低,盡管提高票價,1976年也落到票房收入的歷史最低點同年,英國訂立一條稅法,規定外僑影片製作者在全世界范圍收入的75%要交納所得稅,從而阻塞了國外投資。這一年,英國故事片生產降到64部;1977年又降到42部。
70年代上半期英國的重要影片(其中有些是美國導演的作品)有利恩的《瑞安的女兒》(1970)、C.邁爾斯的《處女與吉普賽人》(1970)、R.波蘭斯基的《麥克佩斯》(1971)、J.洛西的《送信人》(1971)、R.阿頓波羅的《青年時代的邱吉爾》(1972)、 M.弗蘭克的《階級烙印》(1973)、庫布里克的《巴萊?林登》(1975)、拉塞爾的《湯米》(1975)、庫珀的《太上皇》(1975)等。
70年代後期,英國製片業在美國資本牽制下,松木和愛爾斯垂兩大製片廠雖也自己投資拍片,主要還是出租場地去同美國合作。美國著名連集賣座片《超人》、《星球大戰》等是在這兩個製片廠的攝影棚里拍的,還有一部分英國電影創作人員去外國拍片。
進入80年代,英國電影事業有所好轉1981年的《火的戰車》和1982年的《甘地》兩片連續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教育麗塔》(1983)、《當地英雄》(1983)、《印度之行》(1984)等片也獲得好評,1986年,艾非里的《一間可以看見風景的房間》和喬菲的《使命》更獲得廣泛的國際聲譽
9. 求好看的電影票,本人喜歡看非常人販系列和速度與激情系列,希望給推薦風格類似的電影
的士速遞系列(比較搞笑)、還有死亡飛車(有點血腥,不過很刺激,第一部是傑森斯坦森演的,第二部換人了),看來你比較喜歡賽車類的電影,推薦很專業的:車神(勒芒耐力賽的)、極速競賽(貌似是印第賽車)、車神塞納(車神塞納的紀錄片,適合比較資深的F1迷,否則看不懂的)。其他還有偷天換日(也是傑森斯坦森演的)、紅線(全是超跑)等等……
10. 求電影,外國片
(逃出洛杉磯)嗎 ?這部電影票是挺好看的,不過現在電影院好像沒放了吧,你可以去看《戰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