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娜與國王觀後感
《安娜與國王》觀後感1 今天下午在電影頻道看了周潤發和朱迪·福斯特主演的好萊塢電影《安娜與國王》,電影播出時間長達接近4小時,雖然花了我的好多時間,但是卻給我留下了許多遐思,閑暇時間用人類文明的精神食糧解飢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電影中英國婦女安娜應邀前往暹羅王宮中做家庭教師。由於東西方文化及各自性格上的差異,她與國王的子女乃至國王本人時有沖突,甚至差點被趕走。但是隨著了解的加深,尤其是在一次粉碎敵對分子政變陰謀的過程中,安娜臨危不懼和國王對自己國家的忠誠都給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國王認識到,女人是可以同自己平起平坐的;而孩子們更是由衷地把她當成自己的良師益友。就在國王從心底喜愛她的時候,她卻認為自己已經完成了來王宮授益解惑的任務,毅然回到了自己的祖國。四十年後,當年的得意門生已經繼承了王位,像老國王一樣對自己的國家竭盡忠誠,並帶領人民向二十世紀進軍做好准備。 電影中安娜敢於追求真理,敢於維護自己和自己國家的文化尊嚴,敢於同世俗、權勢斗爭,以及國王能夠親民大度,對待新的思想能夠吐故納新,能夠博採眾志的形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同時安娜在離開暹羅國,即將回國前同國王跳舞時小王子的旁白更是精典,小王子說到「當時我還小,但父王擁著他最心愛的女人的畫面,我會記得很清楚。生活中美好的時刻往往只佔一小部分,有時候它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然而它所帶來的影響讓人永世難忘。安娜就是一個例子。」 《安娜與國王》觀後感2 《安娜與國王》令我很自然地聯想起同一個女主演朱迪福斯特的另一部好萊塢大片《沉默的羔羊》。似乎是朱迪沉靜的面容、看似內斂而有種內在堅硬性的氣質讓她成為游刃有餘地飾演如此智慧堅強的非凡女性之不二人選。乍看之下,《安娜與國王》與《沉默的羔羊》雖然敘述的故事、時代和背景如此大相異趣,卻有著一種內在精神線索的一致性——打破了好萊塢影片敘事女性恆定客體性質的慣例,女性做到了男性所不能做到的事,成為拯救者:《沉默的羔羊》中,「克拉麗斯/一個女人戰勝了變態殺手/一個男人,從而拯救了另一個女人/無辜而無助的凱瑟琳」(戴錦華語);《安娜與國王》中,安娜/一個女人征服了國王/一個男人,並間接拯救了一個國家/古老未開化而面臨殖民危機的泰國。而表層背後的內在確乎如此嗎?是好萊塢的性別策略、女性視點的進化?是一闕富有異國情調的浪漫傳奇的愛情童話?還是其他?管中窺豹,我們可以選擇兩幅極具代表性的劇照進行對比,來切入我們的思考。一幅是《沉默的羔羊》中,克拉麗斯進入FBI大樓電梯里,嬌小玲瓏的她身陷一群高大魁梧的男警官之中,造成了一種頗有一些滑稽可笑的喜劇效果,克拉麗斯束著馬尾,穿著運動服,臉上有一種孩子氣的稚嫩與迷惘;一幅是《安娜與國王》的海報,穿著高雅華貴的曳地篷裙的安娜帶領著一群過分矮小以至形如侏儒的泰國皇室後裔們,儼然一種鶴立雞群的脫俗與高貴。這兩幀劇照實際上非常有代表性地揭示了朱迪福斯特在兩部影片中的內在實質定位。關於《沉默的羔羊》,戴錦華老師的《鏡與世俗神話》一書中有非常深刻精闢的分析——表面上,是克拉麗斯,一位弱女子戰勝了兇殘狡詐的變態殺手「野牛比爾」,而實際上,她本身就是一個期待救贖者,她一直處於一種無父的焦慮中,而代之出現的父親,便是林克特/「吃人的漢巴尼爾」/白種中產階級男人,以及FBI的案件負責人克勞弗;而兇殘的殺手最終被證實為一個變性的同性戀者,一個准女人。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女人是在白種男人的指點之下戰勝了另一個「女人」,並且完成了自我救贖的故事。而《安娜與國王》,我們很容易注意到,影片中簡直是在處處著意強調安娜的女性身份——在影片的一開頭,朱拉隆功王子的旁白就兩次強調了「一位英國女人」,她使人們對她的稱呼由sir轉換成了madam(稱謂這種東西一向蘊含著極大的深意,看看我們漢字「她」的出現多麼漫長而艱難便可知);她向朱拉隆功推薦《湯姆叔叔的小屋》,特意強調,這是一個女作家寫的,王子反問:「A woman?」等等。而且,這個女人,是一位非常尊嚴的、驕傲的、特立獨行的女人,在泰國東方式古老而傳統的王宮中,她如一隻高貴而驕傲的孔雀一樣來去自如,隨心所欲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要求他人接受,毫無懼色地與國王爭執,在一大群匍匐地面的棕色皮膚的人種之中卓然獨立著,堅持不下跪。有同學說,這是一個奇異的現代版灰姑娘的故事,我覺得很有意思,是的,明明是一個灰姑娘的翻版,然而安娜的身上有一種莫名奇妙的良好的自我感覺和優越感,令你啞然失笑而又無可奈何。她為何能如此高高在上、咄咄逼人?這是因為,那個不在古老東方傳統前下跪,與國王平起平坐、甚至有時以其觀念凌駕於國王之上,改變、甚至拯救泰國王室成員的,不是一個叫做安娜的女人,而是她所代表的西方強勢文化。安娜為何能驕傲地挺直脊背,鶴立雞群地獨立在芸芸眾生之上?那是因為她背後站著的,是一個大英帝國,是強大「先進」的西方文明,是強勢的殖民霸權。影片對安娜的「卓越貢獻」給出了不遺餘力的贊頌,包括在千鈞一發之際力挽狂瀾,挽救了國王的生命以間接保存了泰國王朝,以及對於未來的朱拉隆功國王的改革所給予的深遠影響——簡直是一位改寫泰國民族國家命運的女神。然而,好萊塢的深層話語,難道真的只是單純地塑造這樣一位堅強獨立勇敢的女性嗎?它借國王之口親自說出了這句含義深遠的話:「我們吹起英國的號角保護自己。我以前認為,靠幾個男人就能拯救國家,這種觀點實在是太可笑了。」然而我覺得,真正可笑的應該是好萊塢自己吧,如此直白不隱地宣揚自己西方至上的理念,實在沒有學得一點東方含蓄的精髓。然而,這也恰一針見血地暴露了此片女性主義觀點背後的真正意圖:《安娜與國王》實際上敘述的,是先進強大的西方文化征服一個東方統治者,並拯救一個古老落後的東方國家的故事。《沉默的羔羊》與《安娜與國王》實際上殊途同歸,一個是在西方文化內部的話語霸權,一個是在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之間的話語霸權。</SPAN></SPAN></SPAN>
『貳』 安娜與國王好看嗎
看完還是很惆悵,就像其中一個影評中所說那樣,發乎情止乎禮是最大的悲哀。穿越國界掠過文化差異而日積月累的微妙感情,卻因為他是國王她是老師而就此埋在心中不再提起。雖然感傷不過也終於理解了,至少最後彼此都明白愛過,那也是著實不錯的一件事情。
『叄』 安娜與國王的影片簡介
在這部影片中,黛博拉·蔻爾扮演英國寡婦安娜,她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來到了暹羅國(泰國的舊稱),為該國多妻多子的國王(尤·伯連納飾)作家庭教師。安娜與國王之間的文化沖突只是他們之間復雜關系的一個方面,通過安娜,國王了解到了西方現代文明精華和內涵。同時,安娜也認識了對於東方一個帝王來說,維持自己的尊嚴以及維護他的子民的內俗習慣是多麼的重要。在成功的舉辦了一次招待外國貴賓的晚會之後,安娜和國王為了慶祝,跳起了勢情的舞蹈,但最終卻被兩個人之間的爭吵打斷了,原因是國王的新王妃竟敢愛上了別人,而安娜認為國王對她的懲罰太過殘酷了。盡管兩人之間有很多不和協,安娜與國王還是取得了互相尊重,並且都愛上了對方。
『肆』 周潤發那些電影好看
周潤發十大經典電影 第一位、英雄本色-小馬哥第二位、阿郎的故事-阿郎第三位、碟血雙雄-小庄第四位、秋天的童話-船頭尺第五位、龍虎風雲-高秋第六位、賭神-高進第七位、監獄風雲-鍾天正第八位、縱橫四海-阿祖第九位、卧虎藏龍-李慕白第十位、滿城盡帶黃金甲-大王 周潤發電影十大經典角色+十大熱血鏡頭在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歷史上,周潤發是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最多的一位,一共三次獲得這個獎的表彰。此外他還獲得過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獎,以及香港第一屆「導演評選大獎」最佳男主角獎、美國電影協會「亞洲傑出演員獎」。這些獎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發哥在銀幕上所塑造經典角色之多。無論殺手、大盜還是爛仔無賴,發哥都能為其注入可愛的一面。這些角色的經典之處,已不僅局限於發哥做戲的經典,而在於他和角色戲外戲里做人的經典。 1、許文強《上海灘》(1980年) 上個世紀80年代,香港電視劇在內地興起,其中的兩部可以作為其代表性的關鍵詞,一是《射鵰英雄傳》,另一部就是《上海灘》,而在《上海灘》中飾演許文強的周潤發就是從那個時候成為迷倒萬千少女的「硬漢+柔情」派偶像。在成為大眾崇拜對象的同時,周潤發本身也從而有了演藝生涯上的轉折。借這部重頭戲的機會,周潤發從此奠定了他「無線頭號小生」的地位。 許文強跟周潤發往後扮演的角色其實有很多不同(如《鱷魚潭》中就顯得派頭痕跡過重),許文強雖然是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摸爬滾打求生存,但仍有許多文雅、斯文氣質,不知這是否與周潤發當年本來年紀尚輕有關,但不管怎樣,這一點的確幫助他成功地塑造起大眾情人的形象。因為血腥、暴力的主線背後還有一條溫情的暗流,那便是許文強和馮程程的愛情戲,要知道,看到大結局時讓我們牽腸掛肚的正是那裊繞始終的恩怨情仇。 2、小馬哥·《英雄本色》(1986年) 《英雄本色》里最閃亮的人物就是小馬哥(mark哥),要說經典一瞬,我們總是各有心水,但小馬哥坐在舞廳里燒錢點煙的畫面相信是留給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幕——簡直就是囂張到不行!還有那風衣墨鏡加雙槍!!雖然回想起來這種對於「英雄本色」的詮釋未免有些流於表面和膚淺,但那的確與我們那熱血沸騰的年紀相輔相成。 3、船頭尺《秋天的童話》(1987年) 如果不是因為周潤發,這個「秋天的童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童話和傳說,因為飾演那個在紐約唐人街做工的爛仔船頭尺的是周潤發,於是這個童話成為眾望所歸的真實。一個是越洋求學的美麗驕縱的大美人,一個是粗俗不堪的爛仔,這里根本就不存在中國人所謂的門當戶對,但周潤發竟然讓那些抱陳守舊的人也開始承認這是一個童話般美麗的愛情故事,應該有好的結局。 4、鍾天正《監獄風雲Ⅰ》(1987年) 周潤發幾乎沒演過什麼好人,但卻個個都是好人。這個鍾天正是個好賭外加殺了老婆被判坐監的囚犯,但觀眾卻都想把張耀揚演的那個獄警痛打一頓,同時希望鍾天正趕緊逃出監獄與兒子見上一面。觀眾的理智與情感到了周潤發這里,就只剩下情感了,其他都在其次。 5、阿郎《阿郎的故事》(1989年) 周潤發總能使正義和支持站到他飾演的角色那一邊。他演的阿郎因非法賽車入獄,女友波波離開他和他們的兒子前往美國。多年後相見,波波不願波仔跟著在工地開車的發哥受罪,想帶他去美國過更好的生活。兒子的不離不棄,阿郎的柔腸百轉再次感人肺腑,觀眾恨不得勸波波留下,給阿郎一個機會。而結局阿郎最終倒在賽道上,摩托車爆炸的場面,更令人不禁淚眼迷離。阿郎,令人牽掛無限! 6、高進《賭神》(1989年) 賭片時期香港電影可以用繁榮昌盛來形容,不算各自的續集和電視劇版本就有「神、聖、俠、霸、王」5套系列,作為當頭炮的《賭神》其號召力由此可見一斑。周潤發扮演高進,其實這個角色的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賭神這個稱號,更重要的是周潤發的個人魅力把這個稱號發揮到了極致。寫起來很容易,不外就是耍派頭。(在周星馳所演的《賭聖》中就學樣來了一段搞笑的慢鏡頭進門、入座),可是誰能比周潤發的派頭耍得更厲害呢?總之,從那個時候起,我們中的許多人知道了當「老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7、小庄《喋血雙雄》(1989) 殺手小庄這一角色加之吳宇森精心設計的槍彈橫飛中的白鴿、燭光中轟然倒塌的聖母像,都已成了香港電影里的經典。與被自己誤傷的女歌星的緣分,送被誤傷的小孩去醫院,一個殺手在一個警察的追蹤下成了觀眾極力想呵護的對象。最終,連李修賢飾演的警察都被這個殺手的魅力感染。 8、祖《縱橫四海》(1991) 《縱橫四海》里周潤發再次被吳宇森變成一個受人歡迎的「壞人」。周潤發演的祖被養父培養成為江洋大盜,養父的不義將他變成了正派,為了報仇假裝殘廢坐上輪椅。坐上輪椅的周潤發魅力不減反增,看過他坐在輪椅上與鍾楚紅跳舞、坐在輪椅幫張國榮偷畫之後,你一定會覺得這個坐輪椅上的人比一個健全的人還要有魅力。而最後發哥成為張國榮與鍾楚紅家的保姆,身著圍裙,一邊看球賽一邊做家務看孩子的場面,更讓人感受到其可愛之處。 9、國王《安娜與國王》(1999) 這是周潤發到好萊塢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因為本身是亞洲人,所以周潤發比起原版國王的扮演者更有著先天上的優勢,另外從這部深深刻上周潤發印記的電影,我們可以看出好萊塢的造星制度是多麼善於挖掘和利用明星個人與角色之間的魅力契合點。周潤發扮演的國王少了原版里的頑劣、暴戾,多了溫文爾雅,多了大度包容,當我們看到周潤發用流利的英語和自如的肢體語言向美國才女茱迪·福斯特表達愛意時,我們感到周潤發在美國這回算是成功了。 10、李慕白《卧虎藏龍》(2000) 李安找到周潤發演李慕白也許是出於明星效應,但他為周潤發專門設計的一套「大師級劍法」看來是形意兼備的,李慕白其實是配角,但對於他的出現總是讓人有期待,終於現身一刻便露出高超技藝,特別竹梢輕功打鬥一段,尤其輕逸自然,親身教育玉嬌龍一節更是循序漸進、娓娓道來,大師身份躍然眼前。尤其是中了碧眼玉狐的毒針後,倒在師妹俞秀蓮懷中的一場戲,周潤發以精湛的演技令人折服地詮釋了這位重情重義的俠士以生命為代價向心愛的人乃至整個世界所付出的正義與關愛,催人淚下。
『伍』 安娜與國王的影片評價
安娜與國王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頗似簡愛和羅切斯特,同樣是一方尊貴、一方卑微;同樣是家庭教師;
也同樣是表達對愛情、尊嚴以及自由等精神境界的追求。所不同的是簡愛最終得到了想要的愛情,而本片的主人公則礙於身份和制度的關系而有緣無份。然而這未嘗不是好事,盡管沒能在一起,但雙方都因為這場相逢而在精神世界上尋找到了知己和導師。泰王妻妾成群,卻個個唯唯諾諾,地位上的尊卑亦造成了精神溝通上的不平等;而安娜長久未走出喪夫之痛,孤兒寡母,必然也有情愛上的障礙和需求。於是,兩人的相吸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也堪稱彌足珍貴。
在觀影過程中不免感嘆同時期的中國,清末統治者在任何層面都完敗於影片中的泰王,當然兩國國情和統治階層的復雜程度不在一個等量級上,很難絕對公正地作比較,不過單就個人魅力而言,則顯然不可同日而語矣。 兩人作為男女主角,演技是無需置疑的,畢竟是一部愛情片,圍繞他們而展開的故事也是必然的,但是無可否認一點:這並不是一部只觀看一遍就能完全理解人物心路歷程的影片,本片與大多數詮釋愛情的電影不一樣,利用親昵接觸來表達兩人間感情變化的手法寥寥無幾,屈指可數,但當我們用心去思考內里的對白,結合兩人的演技,就能深深感受到,國王和教師一開始的想法,態度;經歷事情過後,心態的變化,相互愛慕卻因客觀原因,文化的差異而百般掙扎,最後坦然面對情感,卻因大家的感情觀,世界觀,文化間的差異而無法在一起的無奈,兩人間的思念,眷戀,和不舍。
故事藍本雖為真事改編,但片中兩位人物設置飽滿而,而男女主角精湛的演技也能將人物刻畫得有血有肉,所以這其實是一部很有欣賞價值的影片,每次回味,都會讓我感悟到:我們都渴望愛與被愛,但同時,愛並不代表佔有,佔有也不代表幸福,結局如何,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並且將來,我們必將為今天的決定承擔所有後果,不論是喜是哀。
『陸』 電影《安娜與國王》的英文觀後感。
泰國國王蒙空傾心西方文化,對國家實行了對外開放貿易及文化的政策。他還特意遠從英國請來一位家庭女教師安娜·麗奧諾溫絲來執教自己的68個子女。蒙空熱情地接待了這位金發碧眼的使者。在這里,安娜對所面對的這個國度充滿著新鮮與好奇,同時,她也遵循著自己帶來的西方式文化傳統的教育方式。
『柒』 關於安娜與國王的觀後感
《安娜與國王》觀後感1 今天下午在電影頻道看了周潤發和朱迪·福斯特主演的好萊塢電影《安娜與國王》,電影播出時間長達接近4小時,雖然花了我的好多時間,但是卻給我留下了許多遐思,閑暇時間用人類文明的精神食糧解飢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電影中英國婦女安娜應邀前往暹羅王宮中做家庭教師。由於東西方文化及各自性格上的差異,她與國王的子女乃至國王本人時有沖突,甚至差點被趕走。但是隨著了解的加深,尤其是在一次粉碎敵對分子政變陰謀的過程中,安娜臨危不懼和國王對自己國家的忠誠都給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國王認識到,女人是可以同自己平起平坐的;而孩子們更是由衷地把她當成自己的良師益友。就在國王從心底喜愛她的時候,她卻認為自己已經完成了來王宮授益解惑的任務,毅然回到了自己的祖國。四十年後,當年的得意門生已經繼承了王位,像老國王一樣對自己的國家竭盡忠誠,並帶領人民向二十世紀進軍做好准備。 電影中安娜敢於追求真理,敢於維護自己和自己國家的文化尊嚴,敢於同世俗、權勢斗爭,以及國王能夠親民大度,對待新的思想能夠吐故納新,能夠博採眾志的形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同時安娜在離開暹羅國,即將回國前同國王跳舞時小王子的旁白更是精典,小王子說到「當時我還小,但父王擁著他最心愛的女人的畫面,我會記得很清楚。生活中美好的時刻往往只佔一小部分,有時候它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然而它所帶來的影響讓人永世難忘
『捌』 周潤發最好看的電影是哪一部
我覺得"大上海"不錯,
不過"卧虎藏龍"最受推崇的.
1976年:《投胎人》、《新蘇小妹三難新郎》、《池女》、《撈家邪牌姑爺仔》
1977年:《入冊》
1978年:《愛欲狂潮》
1980年:《師爸》、《女大賊傻偵探》、《小生扮嘢》
1981年:《胡越的故事》、《執法者》 (是周潤發真正電影生涯的開始)
1982年:《獵頭》(也叫《再見江湖》)、《巡城馬》、《花城》
1983年:《上海灘》、《血汗金錢》
1984年:《等待黎明》、《靈氣逼人》、《傾城之戀》
1985年:《女人心》、《何必有我》
1986年:《玫瑰的故事》、《奇緣》、《初一十五》、《癲佬正傳》、《地下情 > 《原振俠與衛斯理》、《義蓋雲天》、《你情我願》、《英雄本色》、《殺妻二人組》、《夢中人》
1987年:《小生夢驚魂》、《龍虎風雲》、《義本無言》、《江湖情》、 《精裝追女仔》、《英雄本色2》、《秋天的童話》、《監獄風雲》、 《英雄好漢》、《江湖龍虎鬥》、《鬼新娘》
1988年:《公子多情》、《八星報喜》、《老虎出更》、《長短腳之戀》、 《大丈夫日記》、《義膽紅唇》、《郁達夫傳奇》、《再見英雄》
1989年:《賭神》、《伴我闖天涯》、《阿郎的故事》、《英雄本色3之夕陽之歌》、 《喋血雙雄》、《我在黑社會的日子》
1990年:《吉星拱照》
1991年:《縱橫四海》、《監獄風雲II逃犯》
1992年:《我愛扭文柴》、《辣手神探》、《俠盜高飛》
1994年:《花旗少林》、《賭神續集》
1995年:《和平飯店》Peace Hotel
1998年:《血仍未冷》《替身殺手》The Replacement Killers
1999年:《再戰邊緣》(又名《魔鬼英豪》)The Corruptor、《安娜與國王》(Anna and The Kind)
2000年:《卧虎藏龍》
2003年:《防彈武僧》
2005年:《獨自等待》(客串)
2006年:《滿城盡帶黃金甲》
2007年:《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
2008年:《黃石的孩子》
『玖』 《安娜與國王》好看嗎
在暹羅這個迷一樣的國家裡,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當然也包括家庭老師和國王之間的愛情。
經歷了國王最親密的人的死去和叛軍的襲擊被擊破,他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微妙。愛情,正在他們心中悄悄地發芽。不能否認,他們是真心相愛的,可是,他們卻永遠都不能在一起。一個是暹羅的國王,一個是英國的家庭老師。暹羅和英國,國王和老師,註定了這個故事不能完滿。
可是,怎樣的結束才是完滿?誰又說得清?我,是說不清楚的。
結束了教學任務,安娜要走了。她和她的兒子要回到英國去。在她臨行前的一個晚上,手拿音樂盒與國王相遇了。 「從本質上說……音樂也是一個數學概念……」淚水,已經從她的眼眶中滑落了下來。國王看著她,也是黯然神傷。
「……既然科學能夠揭示像音樂這么美妙的東西的奧秘……為什麼就不能為家庭老師和國王算一算呢?」安娜說著,眼中滿是疑問,滿是不甘,滿是不舍的淚。
「你知道……在暹羅,每件事都得慢慢來……」國王柔聲道,「即使著急的是國王,都沒有辦法……」
華爾茲舞曲響起,他們相擁,翩翩起舞……
或許離開,才是正確的選擇。留下,也許只能徒增遺憾。但是我知道,他們從此都不會再孤單。愛,永遠都會留在心裡。
又是那段提琴。此時琴聲顯得更加悱惻,更加纏綿。
『拾』 《安娜與國王》是真實的故事嗎
《安娜與國王》是真實的故事。本片根據史實改編而成,是一部場面浩大的浪漫愛情電影,重新詮釋了寡居的英籍女教師安娜里歐諾文以及暹邏(或十九世紀泰國)國王之間著名的愛情故事。
故事講述了里歐諾文太太在抵達泰國之後,立即遭遇難以克服的障礙。她是個帶著稚子的年輕寡婦,必須適應在傳泰國社會中的地位,同時負責教育孟卡國王的五十八名子女。
《安娜與國王》改編自1944年出版的瑪格麗特蘭登(Margaret Landon)著作《安娜與暹羅王》。
1862年:安娜在新加坡教書。當時她守寡,育有一兒一女。在暹羅駐新加坡領事的推薦下,帶著兒子路易赴暹羅,教導皇家子弟和女士英文,月薪100美元。
1867年:安娜赴美國度假,之後再也沒有回暹羅。
1868年:蒙庫王駕崩,15歲的朱拉隆功王子繼位。
1870年:安娜已定居美國,在《大西洋》月刊發表第一篇文章「在暹羅王宮的英國女教師」。之後陸續發表一系列文章。
1915年:安娜在加拿大蒙特里逝世。
1944年:瑪格麗特·蘭登出版《安娜與暹羅王》。
(10)安娜與國王電影好看嗎擴展閱讀:
「總是讓人吃驚的是,有意義的時光總是只佔生命的一小部分。經常是,還沒有開始,就已經過去了。」「即使它照亮了未來,並讓人無法忘記那個主人公。」「安娜,就是這樣照亮了暹羅。」在影片結尾朱拉朗康王子這樣獨白。
英國婦女安娜受國王蒙空聘書前往暹羅做宮庭教師。由於東西方文化及各自性格上的差異,她與國王的子女乃至國王本人時有沖突,安娜屢次欲走。但是隨著了解的加深,安娜獲得了王室的認可並與國王蒙空互生情愫。
影片中安娜代表著西方文化,而她所處的暹羅人物環境則代表了東方文化,因此整部電影穿插著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與沖突。
國王蒙空聘請安娜作為王族子弟的教師,讓西方文化深入到宮廷內部,這一點足見蒙空學習西方的決心,也是安娜能夠忍受文化沖突而留下來的支撐力量。畢竟安娜所教的是暹羅將來的繼承人,而事實上,安娜的西方教育對朱拉朗康在他繼位後所推行的改革有著深遠的影響。
安娜其人,充滿了自由精神,是勇敢堅強的女性代表,也是智慧的人,令高高在上的國王蒙空也佩服的英國女人。
從這部電影中,不僅能夠了解東方獨特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而且可以從一系列的東西方文化沖突中認識到文化的差異沖突,也進一步認識到摒棄文化中心主義、消除文化歧視和偏見、對異文化的包容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