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電影《驢得水》
情境設置先聲奪人,高山滾鼓愈演愈神,演員爆發很准確 ,電影真的好看 (史航、沈騰評)。
從話劇舞台到大銀幕,《驢得水》經過五年劇本打磨、上百場表演磨礪,品質扎實,精彩巧妙的故事、不落俗套的笑點、無可挑剔的表演,令觀眾交口稱贊(網易娛樂評)。
這部電影難能可貴之處在於,讓我們看到國產喜劇電影更多的可能性,喜劇電影並非只能是一路哈哈哈,也可以做到有態度、有思考,看得笑聲之後,心口好像被打了一拳(《廣州日報》評)。
❷ 如何看待電影《驢得水》
我和劉露這次想做一部大家沒見過(或者說是很久沒見過)的電影,希望能兼具商業性和藝術性。更確切地說,我和劉露所學習的藝術體系本來就要求作品面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我們所追求的藝術性本就不是背離市場需求的。
我們力求用簡單質朴的手段,表達豐富的故事和情感。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民國,取材卻是來源於我和劉露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幾乎每個人物都有身邊人的原型,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作品和觀眾交流我們對於人類某些共性的思考。
我和劉露相信商業和藝術並不一定那麼涇渭分明,我們不做沒營養的垃圾食品也不是寡淡的養生料理,我們想做一道好菜,讓食客覺得好吃的同時得到營養。
❸ 從觀眾的角度,《驢得水》拍的怎麼樣
❹ 驢得水為什麼好看,驢得水人物分析
電影《驢得水》試圖通過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折射出人性的深度和生命的厚重,但故事的講述方式卻差強人意。電影《驢得水》是主創人員的話劇《驢得水》的影像化,但電影的完成高度保留了話劇的特色。例如頻繁的對白,依靠戲劇矛盾推動劇情。電影鏡頭缺乏力量。人物性格和命運走向並不是由內而外完成的,而是被劇情推動。整體觀感是電影的話劇味太濃。當然,電影在思想層面引發的思考,在國產片中是不多見的。尤其是在低俗、淺薄的國產爛片充斥院線的當下,有心拍出人性深度和生命厚重的電影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本文嘗試分析電影中的人物性格和命運,解讀影片折射的人性深度和思想內涵。
孫校長
大家千萬別被這個表面慈眉善目,張口「有教無類」的校長騙了,實際上他和教育局的特派員一樣,徹頭徹尾的功利主義者。孫校長的目的只有一個,辦好學校,在他這個目的下,任何事情都不重要,都可以犧牲。這不是徹頭徹尾的功利主義嗎?特派員也是,只有一個目的:騙過美國慈善家,騙取教育資金。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他們的人生哲學是一樣的。孫校長說「不拘小節」,什麼是「小節」?在辦學校的目的下,所有事情都成了小節。這些「小節」可以是人的尊嚴、自由、感情。為了學校可以瞞騙教育局,可以「募捐」教師的工資,可以犧牲張一曼。孫校長和特派員的區別,只是他們手上擁有的權力的差別。
張一曼
很多人喜歡張一曼這個人物,她身上有很多所謂獨立女性喜歡的性格。首先在性方面,她完全顛覆了傳統女性的觀點,在1942年這個時間背景,實際上她身上背負很多壓力,所以她會說不想離開學校,這里(西北的學校)更自由。她並沒有她想像的那麼強大,如果是,就不會躲在荒涼的黃土高坡浪費青春。其次在對待裴魁山和銅匠二人的情感方面,她的任性、灑脫是他們難以接受的。而這兩個男人之所以那麼恨她的原因也正是這一點。她的跟誰睡只是因為性或交易,她在跟誰睡時也默認他們認同自己這樣的道德觀。說的難聽點就是:我只是跟你玩玩,玩之前是這么想的,玩之後也是這么想的,這是張一曼;但裴魁山和銅匠認真了。這里當然不是指責張一曼,因為這種對睡的觀點的差異誰也沒有事前講明。如果裴魁山說他喜歡張一曼才跟她睡,並且想她嫁給他,他們就睡不成了。同樣,如果張一曼跟銅匠說她睡他是想他第二天拍照,那麼他們最後也未必睡得成。
正是因為這種睡的觀點的差異,裴魁山和銅匠認為自己上當受騙。照此邏輯,張一曼又何嘗不是上當受騙:我只是跟你們睡一覺,你們竟然玩真的?張一曼不該因為他們的一廂情願和自認上當就遭受瘋狂報復。她的悲劇命運在於這個世界有太多自以為是,自以為一廂情願而深感受到傷害的人——這些人從來沒去想想「傷害他的人」和自己究竟在哪些地方出了差錯——這些人太想把自己的主張、想法、情感、思想強加給張一曼們,而張一曼們的靈魂是自由的。只有一個自由的靈魂才懂得人之間的差異。人和人之間,不是去同化,而是去接受差異。
裴魁山
裴魁山身上的兩個隱喻:一緊張就要上廁所,隱喻關鍵時刻就軟了,是個十分不靠譜的人;夏天穿皮草,隱喻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是個虛有其表的小人。他對張一曼的辱罵,可見其品質惡劣,道德敗壞。他就是那些深感自己受到侮辱,自尊心受到踐踏的人的代表。他代表的那些人的習慣甚至可以歸納成這樣:竭盡真誠的希望你看到、感受到他們設想的絕對真理和美好生活,如果你看不到、感受不到他們就會痛心疾首;痛心疾首之後就是萬念俱灰,失望之極,痛恨你,報復你,消滅你。真的堅信自己的人何必去說服別人相信自己;又或者強大不是擊敗別人,而是征服——所謂征服是允許別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按自己的方式生存——征服表示不被擊敗和我願與你共存。
周鐵男
年輕的周鐵男血氣方剛,又有一腔浩然正氣。但美國貴賓的警衛開槍之後,他嚇怕了,跪地求饒。且不管他之前說過什麼做過什麼,單單就讓他在堅持正義和活著之間選擇,他選擇活著無可厚非。當然,布魯諾堅持「日心說」放棄生命值得欽佩,但布魯諾的行為不能作為道德標准要求別人。周鐵男之前一腔浩然正氣,一聲槍響之後他沒有做到之前的浩然正氣、臨危不懼,這不是他的恥辱。一個道德標准高的人難道就必須為自己高的道德標准去犧牲?如果真是這樣,那也只是為了符合高的道德標準的要求,並不是出於自發。一個小孩子要落井,是因為想到見義勇為能上頭條才去救他還是啥都沒想自發施救?估計後者多一些,因為前者要麼因為想的太美太多耽誤了施救,要麼想到見義勇為上頭條的代價太高而放棄見義勇為了。在槍口下,周鐵男自發保命,並沒有傷害任何人,他沒錯。至於他高調的憤怒和一身正氣,最後卻沒有做到,這算不上道德敗壞。一個凡人,即使他說的自己像聖人,他說的時候其實也並沒意識到做聖人的艱難,最後他沒做成聖人,還是凡人,雖然我們希望他能克服萬難做成聖人,但就算我們失望了,也不該怪他讓我們失望。我們就把他當凡人看吧。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007#堂吉訶德(來自豆瓣)
來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54209/
❺ 你認為哪些話劇好看
雷雨明星版話劇不錯哦~演員陣容也很強大,主要演員有以下幾位:
1.潘虹:飾演蘩漪
1954年11月4日出生於上海市,中國大陸女演員,表演藝術家。是首位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藝人。
1978年,主演電影《苦惱人的笑》,並受邀參加戛納電影節的展映。獲得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影片獎、青年優秀創作獎,潘虹由此成名。
2、濮存昕飾演周萍
1953年7月31日出生在北京市東城區,漢族,祖籍南京市溧水區,中國男演員。
3、達式常飾演周朴園
1940年9月26日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江蘇省南京市,中國內地演員,畢業於上海電影專科學校表演系。
1993年,與馮鞏、牛振華聯合主演喜劇電影《站直啰別趴下》;同年,與奚美娟搭檔主演愛情電影《第一誘惑》。1995年,參演根據石楠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畫魂》。
4、田海蓉飾演四鳳
1975年11月7日出生於安徽安慶。中國影視女演員、製片人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95級。
5、方舒飾演魯媽
1957年9月8日出生於天津,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大陸女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
1980年,在影片《年輕的朋友》中飾演趙珍珍,這是一個爽快潑辣、愛說愛笑的年輕女戰士的形象。
❻ 如何評價《驢得水》這部電影
嬉笑怒罵間用荒誕的喜劇色彩所醞釀的悲情,使《驢得水》既能逗人捧腹,更在針砭時弊的同時拷問已人性的盲點,固然電影在形式上有著過重的話劇痕跡,但總體來說,這是一部劇本夯實,耐人尋味懇切的黑色喜劇。
佳佳在話劇里去了美國。我們本來也想讓她去美國,但考證了一下,不可能。因為當時去美國,香港那條路已經去不了了。但是,佳佳又必須給她一個結局,因為佳佳是我們站立場的一個人物(劉露:是比較有希望的人物),所以其他人物,是開放性結局,讓你們去猜,但佳佳我們給她一個明確的結局。作為當時的年輕人,如果說要堅持底線、追求理想、民主和正義,代表我不妥協、我要抗爭,那就是去延安。
❼ 《驢得水》話劇和電影哪個更好看
首先先說一下這兩個版本的區別,然後在總結這兩個版本
電影與話劇的區別:
一、演員數量對比(電影演員:12位;話劇演員:9位,電影贏)
話劇全場一共有九位角色,張一曼(女老師)、裴魁山、周鐵男、孫恆海(校長)、孫佳(校長女兒)、鐵匠、鐵匠老婆、特派員、羅斯(美國慈善家);電影里的角色更豐富一些,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三個角色,特派員秘書、特派員司機、警長。另外,話劇里的鐵匠在電影里變為了銅匠。
二、角色對比(電影與話劇的不同點,各有不同,但感覺整體的角色塑造電影更勝一籌)
張一曼(女主加最火的角色,就放第一個了):
1、張一曼與裴魁山單獨在外面的那一段,電影裡面是他倆一起剝大蒜准備晚餐,然後來了場「大蒜雪」;話劇裡面變成了他倆因為怕被特派員發現了一起在撕賬本,就來了場「賬本雪」,相比之下電影的大蒜雪更浪漫一些。
2、鐵匠扮完「驢得水老師「後與張一曼道別那一段,話劇版是張一曼給了他一支鋼筆,分別的時候,鐵匠還抱著張一曼說能不能再教一招,這時候張一曼教了鐵匠咬耳朵的」技能「,也呼應了後來鐵匠老婆的那個包袱「人耳朵又不是用來吃的你咬它做什麼」,但電影版的沒有這一點,與後面這個包袱沒有形成互動,沒有鋪墊好;而電影版張一曼給銅匠了一縷自己的卷發,這鋪墊了後面剪頭發的故事,這比給鋼筆的戲劇性更強,要是能加上咬耳朵那個,電影的連貫性就更強了,這一段里,話劇與電影各有千秋。
3、大家一起罵張一曼那一段,電影版比話劇版情節更豐富一些,除了裴魁山、周鐵男他們罵的那一段,張一曼自己打自己那一段以外,還多了一個銅匠讓校長把張一曼的頭發剪掉,校長把張一曼剪成了短發,裴魁山去喊他們來一起開會,看見張一曼的時候一臉驚訝,張一曼突然跑去自己照鏡子,然後看著幾乎沒有頭發的自己痛哭的躲到桌子裡面不願出來見人,這個鋪墊更能說的過去張一曼最後為什麼瘋了(瘋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差點被警長給強奸了,喊周鐵男救她,周鐵男也不敢),比話劇版的內容更詳實,在這一段的處理上電影比話劇好。
4、被校長支開單獨待著的那一段,電影版是被校長喊去做校服了,不管遇到什麼都不出來,結果校長被綁了也沒有出去看他;而話劇是校長喊她站教室裡面不管怎麼樣都不說話。其實設置的效果都差不多,話劇是為了舞台表演才設計的在教室裡面,電影由於存在空間感所以可以單獨設計一個密閉的環境,這一段的改編比較適合從話劇改編成電影,手法上有所改變了,但本身所要達到的效果沒有改變。
❽ 電影驢得水好看嗎,驢得水看著怎麼樣
我看了以後感覺是「借國諷共」或者說是「借古諷今」雖然民國也不能說是古時候,但我就有這樣的感覺,只是我的感覺啊!
❾ 怎麼評價電影《驢得水》
「驢得水」原本是一頭驢的名字,可是校長為了多拿一份工資,就編出了「驢得水老師」,繼而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
孫佳佳,校長的女兒,是這部劇中唯一清醒的人,看了他們幾個大人的丑態,最後離開這所學校去了延安發展。最後那一盒跳跳球,她大概也了解到鐵男對她的心意了吧。
這部劇真的演的挺有意思的,給人的感受很深,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