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季都看了,感覺第一季還是很好看的,其實本來第2季可以更好,也許因為罷工只拍了一半就結束了,我看到第2季後半段的時候顯然力不從心了,但是最後一集感覺還不錯,所以還是會再看下第3季的~~
而《越獄》,我基本上第2季開始就覺得不好看了,後來又有幾集感覺還可以。
《4400》,我覺得第2季非常好看,04還是05年出的,一口氣看完5集,但第2季看了4、5集就看不下去了
《英雄》和《4400》還是有分別的,兩部都看也不會有什麼重疊,建議LZ還是看看《英雄》,因為還是很好看的,不會不值。
㈡ 電影英雄好看嗎
視頻效果不錯,但是故事劇情就相當糾結了。打鬥的特技還是很好看的,山水什麼的也都很漂亮。
㈢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
《英雄》是中國最近15年來最被低估的電影,成為第一部近代工業意義上的中國大片。《英雄》的色彩與構圖,配得上精妙絕倫四個字。
在構圖上,斯皮爾伯格說,「《英雄》創造了用顏色講故事,讓人們不用看字幕都能理解,使色彩成為一種通用的語言」。
此外,《英雄》里還有用意念大戰的場面,有張曼玉長袖揮舞抵擋箭矢的場面,在中國的武俠動作電影里,《英雄》的俠氣,飄逸出塵。
(3)電影英雄貼好看嗎擴展閱讀
電影主要講述戰國末期,七雄並起,惟秦國最為強大,急欲吞並六國,一統天下。為對抗秦國的吞並,六國各地俠客欲刺殺秦王的故事。影片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和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獲得多個國內外電影獎項。
㈣ 《英雄》電影介紹及評析
英雄》
影片英雄播出之後,俺指出該影片藝術成就極高,將獲得國際藝
術獎。網上的民主人士怎麼說呢?從胡平到崔衛平,茉莉,都是
無限上綱,惡語交加。本壇有的民主人士,甚至打賭影片如此之
劣,根本不可能得獎。結果如何?
民主到了逢中必反,就如一群瘋子,根本沒有理性可言了。
好的藝術有超越語言和國境的感染力。影片英雄就是這種作品。
美國今年8月首映英雄,票房打破歷史上一切影片的首映記錄就
是證明。時代周刊的專家評論是
「《英雄》最凄美、最令人著迷,總之是最好的作品。拍得非常
精密、細膩、完全沒有一格膠片是浪費的。」
俺在評論該影片時,也指出其成就:
「電影主題寬闊。刺客刺秦,全力以赴,生命置之度外。但一旦破
解了『天下』二字,立刻當機立斷,放棄一己之私,而為六國百
姓著想,束手就擒,從容赴死。這個死,比匹夫之勇,報一己之
仇要壯烈的多,深刻的多。
自古寫刺客,多止於主僕恩報之份,自此影片踏入新境界。現在
要講究『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正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影片構思巧妙,倒敘,穿插,暴力,戀情,床戲,如蝴蝶穿花,
絲毫不亂。又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在張藝謀的手下,千軍萬
馬的大場面,秦滅六國的宏大畫卷,歷歷在目。上殿百步,二十
步,十步,設計驚心動魄,高潮則在秦王手輕輕一揮中達到。成
大事者不拘小節,毀譽且由後人,我自天馬行空的意態,表現的
淋漓盡致。
若提敗筆,則在飛雪殘劍兩刺客的殉情一幕,顯得拖沓冗長。然
而,在大漠狂風之中,黃土高台之上,兩朵白蓮似的愛,永恆地
結合在一起,則不容否認地是一個很美的人道主義造型。
總評,遠勝藏龍卧虎。估計,得國際大獎。」
俺的話音還沒落,英雄就已經獲得了阿而佛來德獎。俺又指出
英雄是「盛世的藝術」:
「英雄奧斯卡也已經入圍,誠不可以親中解釋。阿而佛來德獎,
無非是說明英雄的藝術成就不錯。而俺最欣賞這部影片的是主
題。情節和拍攝屬於小技,俺讓給內行來品評。
英雄不但對刺客和俠的詮釋突破傳統,達到了新高度,而且提
倡了和平,人道,天下,不殺這些全新的,進步的文化觀念。
很多中國人理解不了這些,是因為中國近代佔主導的觀念是斗
爭,玩命,不妥協,不讓步,把革命看做盛大的慶典。這些腐
朽落後,給民族帶來災難的意識,要求無名那把劍十步之內,
血濺當場。可是,百年歷史已經證明,這些意識的泛濫,於人
於己於民族,都沒什麼好處。
舊小說如水滸講究快意恩仇,反應了這些初級和原始的叢林意
識,多落入殺來殺去的反人道俗套。而英雄則一反這種觀念,
對刺客和暗殺提出從人道主義角度的新觀照。英雄的潛台詞是:
民重君輕,殺一個君王算什麼,人民的幸福比君王的性命重要
的多。從這個意義上看,不殺比殺更難,因為要逾越珠峰般的
舊思想障礙。對該片的大量政治惡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這些惡評的水平,還沒有一篇能夠超過1966年姚文元已經達到
的水平。
中國走上世界舞台,正處在大發展的前夜。大發展要求有新意
識,新文化,不解除斗爭意識這道民族魔咒是新發展的巨大障
礙。從『活著』開始,張藝謀開始表達對內斗的極度厭惡,並
開始傳播西方的人道,理性,等新意識,到了英雄,則用尖銳
的電影語言,將這個思考推向嶄新的高度,這是十分難能可貴
的,是代表民族的新探索。俺說英雄是盛世藝術,就是從這個
角度上說的。」
㈤ 張藝謀《英雄》電影到底好不好看
《英雄》
是張藝謀轉型執導的首部武俠巨制,李連傑、張曼玉、梁朝偉、陳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
影片主要講述戰國末期劍客刺殺秦王的故事。片子場面很大,但是個人覺得不是太好,但看你從哪個角度去看了。
㈥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
毋庸置疑,《英雄》是張藝謀最具爭議的電影作品。最有意思的是,《英雄》在國內外之大相徑庭的評價和口碑。國內的影評人和觀眾對這部電影多持負面態度,統一的認為這部電影缺少內在精神價值判斷,充斥藝術靈魂的空洞,華麗有餘而內容不足;而西方媒體和觀眾卻視這部電影為神作,例如我一個畫畫的美國朋友認為此片是他看過最好的非英語電影,用「無盡的詩意」和「純粹的藝術想像」去贊譽它。 官方信息來看,美國《紐約時報》曾用整整兩個版面報道這部電影,稱「《英雄》這部電影經典得就像中國的《紅樓夢》,也是我們美國奧斯卡的無冕之王。」 而在2005年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的「2004年全球十大最佳電影」里,《英雄》更是排名第一,成就了華語電影首次問榜登頂的神話。
㈦ 張藝謀的電影《英雄》大家看完之後覺得這部劇怎麼樣
十幾年前的時候,中國電影市場遠不如現在這么火爆,別說票房動輒二三十億了,就是票房過億,那也算是相當厲害的電影了。而在2002年,張藝謀導演的這部《英雄》,不僅收獲了不錯的票房,更是可以稱之為一部里程碑式的電影。
最重要的是,《英雄》本片雖然全程圍繞著打鬥和刺殺,但是最終李連傑飾演的無名放了暴虐無道的秦王,因為殺了秦王對天下蒼生並沒有好處,反而留著秦王才能夠促進歷史進程的發展。暴虐之下,展現的是終極和平,而適逢911事件發生不足一年,國外是非常喜歡這種論調的
㈧ 張藝謀的《英雄》真的是一部爛片嗎
《英雄》在國內褒貶不一。但要而在國外,卻被很多老外視為神作,一度殺進IMDb前250名榜單,並在時代周刊評選的「2004年全球十佳電影」里,榮登第一。
英雄的故事情節簡單得幾乎可以不用復述,張藝謀版的「荊軻刺秦王」,在電影語言里描寫了一個「講故事」的故事:刺客無名背負著刺秦的使命來到秦王面前,為了完成自己十年練就的「十步一殺」的絕技,他需要長空、飛雪、殘劍三位刺客的犧牲而接近秦王。電影的整個架構就在無名與秦王二人的對話中產生,回憶和現實不斷交織,真實和謊言相互交錯。幾位刺客的形象在風格化的色彩敘述分支中不斷豐滿成型,秦王的回憶和猜想也推進了故事的進展。最後,無名受到殘劍「天下」概念的啟發,在與秦王面對面的交涉之後,決定為了天下的大一統而放棄刺秦的任務,犧牲自己,最終完成了故事對於歷史上秦國統一天下的結局對接。
這種電影構成和敘事模式展現了自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西方世界頗為流行的多視角、分段式敘事,展現了同一故事的不同角度,刻畫了不同人物在同一事件中的各自經歷和感受。在某種程度上說,這種敘事模式給予了觀眾多元化體驗的可能,完整了單一敘事中的情感缺口;同時,在哲學思想上,也表達了藝術家對於「真實」和「體驗」的辯證關系、復雜結構的反思,試圖用多人、多角度的私人化體驗去拼貼一個集體事件的「真實」外衣,從現象學的角度去考量個體和群體的聯系。
所以,《英雄》的電影模式雖談不上新奇,但卻是中國電影在傳統敘事模式上的突破,也展現了中國導演在西方文化語境和意識形態的影響下產生的藝術實驗。
這種多線多角度的分段敘事成為了《英雄》故事本身的情節矛盾,到底哪裡是真實、哪裡是謊言成為了無名和秦王鬥智斗勇的交鋒,它們的互補和互斥也成為了觀眾思考的主題
㈨ 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英雄》是最大的爛片
張藝謀的《英雄》是不是爛片?
我曾經也在看過後產生這樣的疑問?
在大學和老師探討過,也沒准確答案。有的女老師說是聽別人說之類,然後自己可能電影都沒看過,上課舉例想到隨口跟著大眾觀點就提一嘴。問與有關專業的老師會讓你去查閱相關資料,說網上某個教授做出專業的講解······怎麼爛的?她也,我後面也沒查閱到。
我一直想解開這個疑惑,但都沒滿意點答案。
因為小時在美術課本上介紹過《英雄》的美術設計,很美。到真正看到電影時,覺得美術設計依然非常漂亮。後來看過很多電影,武俠電影,也不及《英雄》的舞美:湖心點水;琴聲意決;磅礴劍雨;漫天黃葉揚起,刀光劍影;憂傷的藍色,英雄的悲涼。攝影出生的張先生讓很多武俠愛好者能在屏幕上看到了小說中意境中的美景。看相關資料時,他說的,那時自己也是在准備拍武俠的,可惜的是,他的劇本比李先生的要晚些。
我讀到蘆先生說的時,才明白了《英雄》華麗的視聽語言下的內傷。
「可嘆的是《英雄》里的武俠竟能被暴君一通言不及意的思想教育洗了腦,幡然悔過的改變了世界觀,認秦始皇為大救星,還心甘情願地去當祭品了。這算是哪門子武俠?(一頓文人的修辭)······武俠對中國人太重要了,乃是民間百姓對公平正義最後的夢想與希望。······連金庸先生也忍無可忍拍案而起了。」
所以,你如果還沒明白《英雄》為什麼爛?是因為現代「美顏視角」下,我們的內在文化缺失。新生代的「蒼白」顯得無力,沒了歷史根源的追溯,沒了時間積淀。
但本人心底還是贊嘆《英雄》所展現的美術功底,不是是個導演都能拍出張先生營造的中國大氣的美術韻味!這可能與探討電影的本質有點扯遠,但我想12支頂尖導演團隊競選導演08奧運會開幕式,考慮到選擇張先生該是有原因的·····
㈩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劇情重復拖沓,為什麼還會大熱
一句台詞「天下」讓張藝謀的電影《英雄》成為2002年的華語電影票房之冠,為己之爭,為國之爭,還是為天下百姓蒼生之爭,無疑成為影片帶給眾人,深刻的反思。過去的眾多武俠大片,講究殊死權位之戰,而這部名為《英雄》武俠電影,其從形與意上詮釋了新武俠的概念。
其實這部電影它將人性與善惡的矛盾,逐步的激化,將江湖之爭俠義之斗,變成了有意義的一次廝殺。
影片中,他們的義膽忠貞都隨著心裡變化而改變。原來英雄身處蒼生之中,立為英雄,都會有自己的隱忍還有無奈,而通過這部電影,我們也逐漸的明白,萬人之上的位置,終歸是寂寞與孤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