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電影語言的一大特點是誇張。在《西遊降魔篇》中,除了其電影中慣有的語言和動作誇張之外,周星馳這次又用炫目的特效再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其獨有的功力:用誇張至極的表演緊扣電影主題。這部電影是目前華語電影史中最有特點的宗教電影之一,如果把本電影與另一部佛教電影《弘一法師》與之相比,兩者彷彿兩個羅漢:一個嬉笑,一個低眉,兩者殊途同歸,令人擊節贊嘆。
這部電影被納入到喜劇的范疇,也許是看到導演之一是周星馳的緣故。關於周氏電影的性質,周星馳自己曾這樣半真半假地評價:「我以為我拍了很多悲劇,可是拍出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據說這句話說罷在場的人無不轟然大笑。在《西遊降魔篇》的結尾曲快結束的時候,我不僅想到這則軼事,而且回憶起小說《牛虻》主人公列瓦雷士講的故事:後台失火,一個小丑跑上舞台手足舞蹈地對觀眾們示警,結果看客無不大笑。我想其中的悲涼也許只有小丑與周星馳自己能夠體會吧。也許在世人嘲笑小丑笨拙與可笑的同時,小丑也在冷眼打量著世人。我不知道誰把這部電影的性質確定為喜劇。找來找去只有豆瓣上一個明白人看出這根本與喜劇不沾邊。我對演員們的八卦不了解,不敢確定這是周導給某人的情書。但就我個人對這個世界三十年來的認識看,這部電影更接近於正劇,准確地將這是一部講述世事的寓言。不信你看電影中的人物形象,人類中少有帥哥美女,更多得是平凡甚至奇葩,即使是路人甲乙丙丁也是穿的破爛兮兮邋裡邋遢;妖族中沒有偶像劇中的大眼細腰,盡是恐怖與肅殺,尤其是黃渤出演的孫悟空,不僅把妖族的戾氣、兇狠與狡詐演繹得淋漓盡致,更把被困五百年的怨恨演繹得可圈可點。我相信有人會有一大堆理由來反駁我。關於這部電影為什麼是正劇,我從兩個方面解釋:
片頭從大地俯瞰,山寨中一個小女孩百無聊賴地玩水,她的父親為了博女兒一笑而下水嬉戲。嬉戲中女孩的父親沉入水中,女孩緊張之下卻被突然冒出的父親嚇哭。原來這是父親是在善意地嚇唬孩子。父親為了止住女孩的哭泣繼續在水中嬉戲,最終葬身於妖魔之口。而這過程中,女孩一直以為父親在水中的拚死掙扎是與她的玩笑。坦白說,這個片段看得我很揪心。它毫無遮掩地把世間的本來面目赤裸裸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如果你經歷的足夠多,你會知道有些喜劇的外表下其實是悲劇;而有些驚悚的劇情後往往以喜劇結局。這世間的面目只有兩個字,不是殘酷而是無常。佛家講:世界萬有生滅變化無常。道家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不論佛道,我們普通人在世間能且只能做到的唯有緊抓當下而已。
Ⅱ 主演日本電影《春風物語》的柳下大,在日本人氣怎麼樣
還算可以吧
TOMO在電視劇方面真的很一般般。。。。。春風物語還有另外一部BL距算是主角
舞台劇方面就很火熱了。
網球王子舞台劇中TOMO可是連任兩代海棠的存在。。
Ⅲ 地支一片木,天干一片金的人一生會怎樣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18
Ⅳ 你認為周星馳哪部電影被嚴重低估了
周星馳的佳作有很多,但是人無完人,就算周星馳再厲害,也會存在一些評分很低的作品。其中《回魂夜》在周星馳從業生涯中顯得極為暗淡,非常不起眼。很多喜歡周星馳電影的粉絲,估計都不知道周星馳還主演過這樣一部電影。
甚至有些人在看完《回魂夜》沒有發現其中主演里昂是周星馳,更不會相信有喜劇之王稱號的周星馳會拍恐怖片也就是香港的鬼片。但事實上《回魂夜》這部鬼片確實是周星馳主演的。而且這部電影不像你們想的那麼差。
首先《回魂夜》在周星馳作品中名聲不顯的主要原因不是說這部片子不好,相反我覺得它的質量在中上等,比現在大多數電影都優秀。而它名聲不顯的原因在周星馳的佳作太多,一些資深粉絲回憶周星馳的佳作,估計也需要數上一陣才會想起有這么一個作品。其次就是這部電影的創作過程有點尷尬。
《回魂夜》上映於1995年,在《大話西遊》兩部上映之後,獲得評價不高的情況下,《大話西遊》的導演再次找到周星馳。想拍一部電影諷刺當時香港影壇對《大話西遊》的評價,算是報復。
當時有點郁悶的周星馳正好也需要一個發泄窗口,就同意了劉鎮偉的拍攝計劃。這部電影從提出想法,到立項拍攝,再到最後的上映,只有短短的幾十天。製作周期非常短,但對劉鎮偉來說,時間短不是問題,畢竟他用了十幾天的時間拍攝的《東成西就》不但口碑極佳,票房也很好,至今仍是經典。
所以說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劉鎮偉非常擅長在極短的時間內拍攝出一部經典上影。《回魂夜》的製作周期雖然短,但是故事非常完整,劇情前後融洽,沒有明顯的邏輯漏洞。不管是從劇本還是幕後以及製作上,都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但是這樣一部電影,很多人都覺得是一部爛片,評價非常低。
其中最受人詬病的一點就在於很多人吐槽這部電影的男女主演抄襲《這個殺手不太冷》。這一點無可辯駁,因為是事實。《回魂夜》的男女主演周星馳飾演的角色穿著打扮很像《這個殺手不太冷》的主角,另外名字也照搬了過來。莫文蔚飾演的角色造型和娜塔莉飾演的小女孩也相同。
便是《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道具化,也成了《回魂夜》周星馳手中的道具,還是出鏡次數還很多,戲份還很重。另外也有人吐槽《回魂夜》不但抄襲《這個殺手不太冷》,一些橋段還抄襲了其他電影,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電鋸殺人橋段。
對於《回魂夜》存在的這些問題,我不置可否。但我們評價一部電影不能光看電影本身,要置身於電影製作的年代。《回魂夜》製作年代的香港影壇,模仿知名電影的橋段是很多導演都會運用的手段。
《這個殺手不太冷》在1994年上映,熱度很高,《回魂夜》在1995年製作上映,劉鎮偉借用當時比較火的殺手和小蘿莉造型無可厚非。況且《回魂夜》周星馳莫文蔚飾演的角色,除了造型相同外,其他的經歷全然不同。所以說兩部電影,除了角色名字造型相同,完全是兩部電影,說抄襲有點言過其實。
除了這些被指責抄襲的缺點外,《回魂夜》再也沒有其他缺點,所以我說《回魂夜》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差,反而它很經典。過去在香港鬼片中,捉鬼用的就是桃木劍等一些傳統手法。但是《回魂夜》捉鬼方式卻用了現代科技,比如用花探測鬼的方位,用巧克力捉鬼,用保鮮膜抓鬼。在荒誕的同時,又顯得一絲新奇。
像這樣的說法在電影中極多,荒誕的同時又有現實,讓人傻傻分不清。周星馳飾演的里昂說自己自小接受各種訓練,但只是在游樂場看各種設施。後來周星馳為了訓練大家勇敢面對鬼。用很多方式磨煉大家的心理,比如炸彈。每次都說不會有危險,但每次周星馳都會受傷。最後一次周星馳說自己刀槍不入,結果莫文蔚一刀捅傷。眾人以為周星馳掛了,但他又活蹦亂跳地出現了。
另外電影中關於莫文蔚飾演的角色和周星馳飾演的里昂的感情戲份寫得也非常好,鋪墊得很完美,刻畫得很好。總之,《回魂夜》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你覺得呢?
Ⅳ 不如兩清,做甲乙丙丁是歌詞嗎如果是,是哪首歌的
不是歌詞,出自於「不敢愛不敢恨不如兩清在,做回甲乙丙丁」或者「聽聞愛情,十有九悲何不兩清,做回甲乙丙丁聽聞青春,十言九妄何不放下,隨風東南西北聽聞成長,十言九鼎何不一人,陪爾浪跡天涯 」這兩句。
拓展資料:意思是我不愛再去愛一個人,我也不敢再去恨一個人,不如愛恨都不要,我們做一個路人。常見於受過情傷的人用來拒絕對方示愛的短句,具體的出處和作者不詳。
Ⅵ 女孩說,你是我遇見過的最美的風景,我是你過目就忘的甲乙丙丁
一般你這種情況基本沒戲,畢竟不是演電影。罵人是對他人人格的侮辱,這首先就是個掉印象分的行為,因為好女孩大多都注重個人品質。而且她還罵你賤,基本對你沒什麼顧忌的想法,她知道你喜歡她,卻連語氣控制也沒明顯沒把你放在心上。
Ⅶ 路人甲乙丙丁的電影劇情
《路人甲乙丙丁》講述的是發生在一群陌生人之間的故事,編劇、導演楊紫彤是根據網路上流行的一句話得來的靈感:冷漠是逃避傷害的一種工具。每個人都是路人甲乙丙丁其中的一員,也許是一個與你擦肩而過的人,也許是你從未見過或者是你並不認識的一個人,但他卻會影響著你的生活。你可說它是蝴蝶效應,也可信其為因果輪回。
路人甲乙丙丁是在電視節目中和中國影視劇中最常出現的名字,對過往路人的泛稱,也是影視劇中常用的群眾角色名稱。因為在拍攝街道等場景時,常常需要一些來往走路的群眾演員來鋪設背景,有個別路人戲份不多或者台詞很少且來不及冠以名稱的一些角色,就會按出現次序排名,用中國特有的干支紀法中的字元~甲乙丙丁來替代。在一些新聞采訪節目中,也常見到路人甲,路人乙這樣的稱謂。
Ⅷ 近期比較精彩的熱門電影,值得你走進電影院觀看,你看過幾部
《哥斯拉大戰金剛》電影里的每一個甲乙丙丁,都是芸芸眾生的縮影。每一個仍在大城市摸滾打爬的生命,看起來都是那樣熱血又不知天高地厚。而那句「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我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也才被去年的我丟出口。
有些年份為了錢會拼搏,最終得到錢或許沒有。有些年份為了感情去拼搏,最終得到人或許兩敗俱傷。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挺有野心的人,可許願的時候也不過是反復的默念「希望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都平安喜樂」。
Ⅸ 《人潮洶涌》票房排片不盡人意,你覺得這個影片質量如何
最近《人潮洶涌》被發現排片很少,導演要求排片,這部電影到底怎麼樣,讓小編來告訴大家吧。
大年初一在家鄉小城醒來,趕早去看8:30的《人潮洶涌》,當片中的殺手摘下口罩,露出來劉德華那張標志性的帥臉,作為一個看港片長大的80後,忍不住視線模糊……當然,劉天王的帥已不復當年騎著摩托車載著吳倩蓮浪跡天涯的痞帥;也不再是穿上警服英姿颯爽到讓人忽略人品的五億探長雷洛;更不是《無間道》里矛盾復雜的卧底劉建明;甚至近些年對他的記憶,可能隔壁超市一直單曲循環的《恭喜發財》更符合;連片中他都自嘲“這張臉有點顯老”,但在扎堆《暗戰》的賀歲檔里,我還是願意為劉天王當一回忘情瘋狂的“自來水”。
除了電影的寓意之外,《人潮洶涌》還有更為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劉德華大過電影,若沒有像劉德華這一批香港老演員活躍在銀幕上,或許很多人已經忘了香港電影。曾經的香港電影就是一個造夢工廠,我們在香港電影里肆意遨遊,為光怪陸離的電影世界沉迷。可惜的是,隨著劉德華這一輩演員的老去,那些在錄像廳里看香港、在小熒幕上品香港、在趕時髦中學香港的青澀歲月都已流逝,難再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