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電影 > 金馬獎電影好看嗎

金馬獎電影好看嗎

發布時間:2022-05-24 00:14:11

Ⅰ 第4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評價

是說金馬獎已經淪為雞肋,只是,對於台上那些獲獎的人來說,金像獎一直都是更值得期待的獎項。這么多年,金馬獎標榜著文藝至上,然而每年電影市場推出來值得關注的電影就那麼幾部,金馬獎的評委就算有著不凡的口味,然而就像在冬天菜市場里為難的家庭主婦一樣,掃視一圈之後,收到籃子里的菜也不過還是那麼幾種。
並且——金馬獎的舉辦地是如此尷尬的台灣,在台灣,如今電影已經完全變成一種與市場無關的行為。沒有電影市場,每年的電影製作不斷縮減,2005年僅製作了16部電影;沒有叫座導演,李安已經成了國際導演,而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離普羅大眾實在太遠;沒有電影明星,島內當紅的明星,要麼是綜藝主持人,要麼是泡沫劇青春偶像,舒淇幾乎是惟一一個真正的電影明星,不過她的電影,基本是香港製造。
所以終究尷尬的金馬獎——評選的大多是香港電影,甚至走在紅地毯上的本地明星,幾乎沒有一個和電影有關。頒獎禮的焦點是林志玲和侯佩岑的衣服之爭,以及周傑倫和侯佩岑的同台是否會有破綻。

Ⅱ 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相關評價

金馬獎頒獎典禮前晚曲終人散,但賽果爆冷,《十月圍城》的王學圻意外敗給《艋舺》的阮經天,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唐山大地震》的徐帆大熱倒灶輸給《玩酷青春》的呂麗萍,無緣封後。不少中港電影人批評大會偏幫台灣片,連今屆金馬獎評審寧浩導演也透露開會時火葯味很濃,香港導演張同祖也覺得賽果偏幫台灣電影。
金馬獎可信度依然比金像獎高。中國媒體黑社會式的吹捧馮小剛徐帆不惜報道假新聞,令人生疑。
金馬獎近年屢被指為小圈子游戲,據悉其評選准則也欠權威性,初選僅由5位台灣評審檢閱所有報名影片,進入復選才增至11名台灣評審選出入圍名單,決選再加入2至4名海外評審選出得獎名單,控制權全在台評委手裡。今年大會明顯要熱捧台灣本土電影,所以賽果才會爆冷連連。
曾執導《瘋狂的石頭》的導演寧浩也是今屆金馬獎評審之一,他說:「金馬獎是票選制,我們只能投出自己的選擇,其實評審的討論火葯味很濃,比如攝影獎,那怕你不是這塊的權威,一樣有投票權。」寧浩對徐帆失影後獎也很無奈。
11月20日晚第47屆台灣金馬獎頒發,小成本電影繼續受到鼓勵,但影帝阮經天和影後呂麗萍均稱得上冷門。對於影後熱門徐帆的「失利」,馮小剛在微博上稱影片票房好遭人恨,「她是路線斗爭的犧牲品。」對此本屆金馬獎終審評委黃建業回應稱:「評委是就表演論表演,很難說票房好壞影響到選擇。」此外,對於影帝為何頒發給阮經天,是否有意保護台灣本土片等質疑也一一做出回應。
疑問1
徐帆為何輸掉影後?
因表演猛烈不夠討喜
金馬獎揭曉前,徐帆因在《唐山大地震》中的出色表演被認為是影後熱門人選,而最後的「失利」讓馮小剛略感不服,頒獎次日晚他在微博上寫道:「『唐』大賣就已鑄成今天的結果,賣了6.6億還把獎給你?恨你還來不及呢。這是生態平衡……她是路線斗爭犧牲品。」徐帆則通過丈夫的微博稱不在乎得失。
對於馮小剛的言論,黃建業稱:「我個人很喜歡徐帆的表演,但評委都是就表演論表演,很難說票房好壞影響到他們的選擇。而且每個演員表演都有正反面意見,徐帆的表演有比較猛烈的部分,可能有些評委不喜歡。」黃建業透露,前兩輪湯唯和徐帆陸續淘汰,就剩下張艾嘉和呂麗萍,「呂麗萍飾演的單親媽媽撐起《玩酷青春》全片,她在遭逢生活上的困難及教養孩子的無奈中,有很強的演繹。由於同是演繹朴實的單親媽媽,出局的徐帆的票數就落到了呂麗萍身上,最終後者以一票之差勝出。」
疑問2
阮經天如何贏老戲骨?
因有所突破以示鼓勵
王學圻在《十月圍城》中的表現一直被看好,但繼年初在香港金像獎上輸給《歲月神偷》的任達華,此番又輸給《艋舺》中的阮經天。黃建業稱阮經天此番摘掉偶像的標簽,得到多數評委看好。來自香港的評委舒琪也認為結果合理,他透露,「我個人投給了阮經天,以他的資歷有這樣的表現很不錯。但王學圻則用一個傳統的手法演繹,反而沒有阮經天突出。」對於王學圻的落敗,黃建業表示:「王學圻在《十月圍城》的戲份被割裂得很嚴重,導致整體戲份偏少。」此外他認為倪大紅在《透析》中的表現也很突出,只是電影氣氛太壓抑,讓其演繹較難表現出來。
疑問3:
台灣本土片受到保護?
絕非評委團主流依據
黃建業告訴記者,在投票過程中,地域是比較少被考慮到的,或許一兩位評委身上會有,但絕對不是主流。對於台灣影片得到保護,拿了最佳影片獎的張作驥導演認為:「保護不來的,要吃漢堡的還是會吃漢堡,有的人卻偏愛小籠包。我只希望《當愛來的時候》票房再好一點。」
【金馬影帝鮮有本土演員】
自1999年柯俊雄憑《一代梟雄:曹操》獲得金馬影帝以來,阮經天是11年來首個獲得影帝的台灣演員。影後方面,除2004年楊貴媚和2005年的舒淇,11年來金馬獎影後全部是大陸、香港演員。 金馬獎對於華語電影工作者來說,是一年的總結,在每年的11月份頒發,之後的12月份沒有重要的獎項開頒,在這個時間點上,金馬獎也算是辭舊迎新了。金馬獎的時間缺陷在於,它會錯過12月份的許多華語大片,因為賀歲檔才是大製作影片的匯集地,所以《十月圍城》這樣在2009年12月份上畫的電影,就只能等到2010年年底才能亮相金馬,有個時間差的遺憾,金馬就不能像香港電影金像獎那樣將賀歲檔的大片一網打盡,或許金馬獎可以考慮像美國奧斯卡那樣,改在每年的2月份舉辦,這樣子或許會使的金馬獎更有看頭,而不是讓去年年底的一些影片來金馬獎爭奪獎項了。
1、 越來越小眾化的金馬獎
台灣電影目前在華語電影圈之內仍然是很尷尬的局面,每年並沒有多少部台灣電影能夠引起足夠的關注,今年最火的台灣電影就是《艋舺》,阮經天憑借這部影片奪得金馬獎影帝桂冠,為台灣電影新人增添了幾分力量。本屆金馬獎台灣電影大獲全勝,在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新導演等多個獎項上都是獨占鰲頭,侯孝賢作為金馬獎主席,強推台灣電影也無可厚非,但這樣台灣電影是否真的強到這種地步了嗎?
本屆金馬獎不管是入圍的台灣電影,還是獲獎的台灣電影,都是相對小眾的影片,和去年《不能沒有你》橫掃金馬獎情況一樣,文藝片今年依然是金馬獎的心頭所好,可是這些影片真的擁有廣泛的觀眾群嗎?不要說在內地或者香港,即使在台灣,《當愛來的時候》、《第四張畫》、《父後七日》都不是備受矚目的影片,金馬獎的文藝氣息越來越重,扶持文藝電影是對的,但似乎不要一條道上走到黑,台灣電影連年低谷,不也是因為台灣商業電影的極度匱乏嗎?現在金馬獎難道要和台灣電影一樣走向同樣的低谷嗎?
2、 難以捉摸的金馬獎
曾國祥和尹志文執導的《戀人絮語》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的角逐,這個獎項的頒獎嘉賓是他的爸爸曾志偉和姐姐曾寶儀,在之前外界看來,曾國祥此次獲獎的幾率很大,大家都想看到一個全家在頒獎台上團圓的景象,但是,這幅美景最終沒有出現。獎項的角逐對於入圍來說,是四分之一的機會,所以提名人都有機會得獎,曾國祥沒能獲獎,或許也是彰顯了金馬獎的公正吧。
但阮經天戰勝王學圻,《當愛來的時候》戰勝《十月圍城》,多少還是讓人感到意外,最佳導演的角逐上,鍾孟宏的脫穎而出也是堪稱黑馬,種種結果都讓人看到了台灣電影的絕對優勢,這樣看來,金馬獎似乎又不是那麼公正和令人信服。金馬獎既然是把兩岸三地的優秀電影和電影人都匯聚一堂,那麼為什麼會造成台灣電影大獲全勝這樣的局面呢?況且是在有《十月圍城》這樣出色作品參與的情況下,金馬獎不應該成為一個地域色彩越來越濃烈的獎項。
3、 能否激勵台灣電影的金馬獎
金馬獎今晚讓台灣電影揚眉吐氣,張作驥在2002年憑借《美麗時光》奪得金馬獎最佳影片之後,今年又憑借《當愛來的時候》又一度捧得金馬獎,兩度將金馬獎最佳影片收入囊中,這樣的成就連金馬獎現任主席侯孝賢都未能達到,侯孝賢目前為止還未能奪得金馬獎最佳影片大獎,這在台灣影壇也算是怪事一件。現在侯孝賢擔任金馬獎主席,對文藝類電影也展現出了偏愛。但文藝片始終不是市場的主流,金馬獎評委不跟隨大眾的腳步,一心一意支持文藝電影,精神可嘉,但對於市場而言,這並不是明智之舉。
從目前台灣電影的生存現狀來看,或許就像鈕承澤的電影片名和內容一樣——《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台灣電影人就是在夾縫求生,立足於台灣的金馬獎是面向整個華語電影圈的,台灣電影本身不給力,也導致了金馬獎的營養不良。本屆金馬獎的獲獎影片即使在藝術質量上過關,但影響力較小也導致了金馬獎自身的影響力削弱,這勢必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從長遠來看,台灣電影和金馬獎都需要能夠造成良好市場反響的藝術佳作來增添活力,魏德聖明年正在製作的大片《賽德克·巴萊》,或許能給台灣電影帶來一些全新的改變。
金馬獎自1996年開始改革為面向全球華語片(包括內地、美、加、新加坡等地,而改革後的首屆便是由內地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等)的電影獎,並為了保障本土電影及電影從業者而次年增設評審團大獎(獎勵台灣電影)及評審團特別獎(獎勵台灣電影人員)。不過,在金馬獎的四十七屆歷史里,絕大部分時候還是由台灣本土電影獲得金馬獎的主要獎項,無論是台灣電影沒落的九十年代末還是隨著「超過世代」崛起的今天。
而本屆金馬獎,整體上又是一次對「超過世代」的肯定:獲得台灣傑出電影的《第四張畫》,其導演鍾孟宏的導演處女作《停車》便是超過世代的代表作,憑《艋舺》獲得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的李烈,在當年也曾監制影片《囧男孩》成為當年超過世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另外則是《海角七號》、《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九降風》等),而獲得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的《父後七日》的導演王育麟與劉梓潔,也可以歸入到超過世代……
另外,本土化還包含了另一層意思,即這些獲獎的台灣電影往往帶有著比較濃厚的本土生活氣息與色彩,如《艋舺》,表現出八九十年代台灣艋舺地區的血與淚及復雜的情緒,而《父後七日》充滿著濃厚的鄉土人情風俗,《第四幅畫》則通過兒童的眼光構成一幅現代社會的浮世繪。
平衡化:
既然金馬獎是一個面向全球華語電影的獎項,評審團還是在本土化的基礎上盡量的尋求平衡,包括台灣本土以外地區的平衡,藝術性與商業性的平衡。
去年只有三部香港電影入圍五個獎項遭遇了不少人的詬病,今年則有《十月圍城》、《月滿軒尼詩》、《葉問2》等九部影片入圍,並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等獎項,但比較特別的是,《狄仁傑》、《十月圍城》、《葉問2》各自獲得一個獎項,帶有些分豬肉的味道。如果再加上菲律賓影片《台北星期天》,內地電影《透析》、《玩酷青春》等都僅是獲得一個獎項時,這種分豬肉的意味更加明顯。
相比於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比較注重於商業性與電影工業的影響,內地金雞百花電影獎的注重於主旋律影片,金馬獎則側重於電影本身的藝術性,即使是在這商業化流行的時期,金馬獎還是堅持著努力平衡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的關系。如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的《葉問2》、最佳造型設計的《十月圍城》都是商業性比較濃的影片,但在其它的技術性獎項里,同樣有《艋舺》的最佳音效、《當愛來的時候》的最佳攝影等平衡;而呂麗萍憑借《玩酷青春》獲得最佳女主角,也有平衡的意味。
縱觀本屆金馬獎的獲獎結果,過度保護本土電影及分豬肉這兩點,可能會成為影迷群體的詬病之處,倒是如今的金馬獎相比金像獎、金雞百花獎等,更加的敢於、勇於不斷的改革改進,被台灣影評人黃仁贊為是「雖然每年風波不少,卻是當今全球唯一力求改進的華人影展」。
何況,實行輪替制的金馬獎主席及不斷變動的評審團成員(每年都在20名左右),也使得金馬獎既帶有專業性(評獎過程有所類似於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等,評審團成員集體討論再表決出各項獎項),又有變化(如前幾年時金馬獎更側重於商業性作品與香港電影,這兩年再度側重本土化製作)。

Ⅲ 你最喜歡的金馬獎最佳影片是哪部

我最喜歡的金馬獎最佳影片是《我不是葯神》,該影片票房過億,口碑炸裂,該片除了印度部分,其他部分均在南京拍攝,不管是職場家庭還是生活,從劇情布景演員台詞,都像是浮在另一個空間,活在異次元。

Ⅳ 請問金像獎、金雞獎、金馬獎這三個獎那個獎的分量重為什麼

從區域級別來看金雞獎份量最重,從藝術級別來看,三個獎項同級別。
金雞是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電影最高獎項。
金象是在中國香港地區的電影最高獎項。
金馬是在中國台灣地區的電影最高獎項。
當然,其不同地方的作品可以送到其他地方參加獎項的評選,可同時獲得獎項。

中國電影金雞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創辦於1981年。因當年屬中國農歷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金雞獎由電影界的專家組成評獎委員會,並由專家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金雞獎獎杯為銅制鍍金的金雞。中國電影金雞獎是中國大陸電影界最權威和最專業的電影獎。大陸的金雞獎與百花獎、華表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與台灣電影金馬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當時正值香港電影新浪潮蓬勃發展之時,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設立主要是為鼓勵香港電影人所主辦,鼓舞香港電影人的創作精神,從而讓香港電影能夠涌現更多佳片。香港電影金像獎並不接受所有的華語片參加競選,競選基本要求是一部華語片裡面的香港電影人至少要達到6位才可參加,以符合港片元素的資格,這些條件是為了保護香港本土電影發展設立的門檻。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是中國台灣地區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在華語圈中它歷史最為悠久,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大陸的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也是三大獎中唯一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原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後由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

Ⅳ 如何評價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短片《拾荒少年》

我們都是非常的喜歡看一些電影的,當時看到拾荒少年這部電影,我覺得是非常的驚喜,非常的意外,感覺它是一部良心之作,他被榮獲台灣電影金馬獎是非常的值得高興的。這部電影他所講的東西,特別的具有深度,每一個人的演技都非常的高超,他簡直演活了這一個角色,讓我特別的喜歡,我感覺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常的值得每一個人去看的。

Ⅵ 內地電影「血洗」台灣金馬,這些好電影值得看!

昨個揭曉的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大陸電影人大放異彩。

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劇情片4大獎——

全被大!陸!包!下!

而今年是台灣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上映15周年,金馬獎的主題海報也是來自本片。

楊德昌,永遠的大師,感謝你給世界帶來了如此優秀的作品。

- END -

PS:持續關注劇透社,可以第一時間看到金馬獎獲獎影片。

微信ID:劇透社( jutou321)

Ⅶ 金馬獎最新結果出爐,上榜的電影水平如何

水平還算挺高的,但每個人和每個人喜歡的影視類別不同,個人沒有觀看過,但不能代表演員的才藝不行,而且金馬獎不是可以輕易評上的。

畢竟,為了獲得獎項,必須有足夠多的優秀電影來參選,這樣才能有比較,突出什麼是好電影。如果一個人最終只能在有限的資源范圍內做出選擇,那他就必須心胸狹窄。作為中國的一個省,台灣美學並不代表所有中國電影的評價標准。因此,今天的金馬獎真的不同於過去,從世界各地盛大的中國電影節到台灣電影娛樂的工具。

事實上,金馬獎今天的地位不僅可以通過電影的質量來衡量,也可以通過電影背後的贊助商來衡量。據傳說,作為金馬獎的主要贊助商,寶格麗(Bulgari)最近已經從贊助商名單中消失。你應該知道寶格麗的大標志會出現在之前的金馬獎上。現在,黃金所有者已經離開金馬,只留下該省的幾個小品牌來分擔數千萬美元的費用。壓力不小。我們應該知道,品牌公司必須打破僵局,才能競爭金馬獎的最高贊助商。畢竟,作為內地觀眾非常關注的金馬獎,它對這些品牌仍然非常有吸引力。

金馬獎曾經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現在已經淪落到需要尋找新贊助商的地步。金馬獎今天的地位可以說是自己造成的。然而,一些台灣媒體仍然對此視而不見。他說他的主要團隊非常強大,不知道是誰給他灌輸了這種信心。許多事實擺在我們面前。不是你否認它不存在。

Ⅷ 金馬獎和金像獎有什麼不一樣,哪個含金量更高

中國的電影獎項林林總總的真不少,但是真正具備公信力,讓所有影星演員高度重視的電影獎項只有三個,分別是台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和內地金雞獎!

中國電影三大獎,金雞金馬金像獎到底哪個更公正?

劉德華憑借《無間道3》榮獲第41屆金馬獎影帝

中國電影三大獎,金雞金馬金像獎到底哪個更公正?

張家輝憑借《證人》勇奪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

中國電影三大獎,金雞金馬金像獎到底哪個更公正?

周迅35歲才獲得人生第一個金雞獎!

演員獲得以上三個獎項的任何一個的肯定都是值得大吹特吹的事情。但是影迷對於三大獎項也不是完全接受,幾乎任何一個獎項都會受到來自影迷和媒體的質疑。比如說香港金像獎吧,作為香港電影教父級別的人物,3奪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杜琪峰就炮轟其是「分豬肉獎」,自2000年之後就再也沒去過。

中國電影三大獎,金雞金馬金像獎到底哪個更公正?

杜琪峰談金像獎:「他們過去十幾年來的評審做得不是太好,我不希望他們分豬肉,但他們整天分豬肉」

那麼金馬獎呢?金馬獎一向號稱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也確實一度是影迷心中最公正的電影獎項。但是身為中國女演員大姐大的鞏俐就曾經炮轟金馬獎「不專業」!
中國電影三大獎,金雞金馬金像獎到底哪個更公正?

2014年鞏俐憑借《歸來》角逐金馬獎影後獎項,結果鎩羽而歸。之後鞏俐通過經紀人發表聲明,指責金馬獎完全是個「業余電影節」:「我這次來金馬獎,特別感謝金馬獎給我這次機會,讓我了解一個不專業的電影節是怎麼樣的,而且一個不公平的電影節,會讓所有藝術人員瞧不起他們。」。這炮轟力度不可謂不大!

至於金雞獎則更多被影迷抨擊「主旋律」,評審結果摻雜了藝術類以外的因素。這個老影迷都懂!

那麼到底三大電影獎項,哪個相對更公正呢?其實它們都有自己的特色,「最公正」真的不好選擇。

首先說金像獎,金像獎是三大獎項最具地方保護色彩的獎項,但是因為香港長期是中國電影的中心,所以以前他的權威度最高。隨著香港電影的衰敗,金像獎必然會越來越注重培養自己本土藝人,其公信力也會隨之越來越低。

中國電影三大獎,金雞金馬金像獎到底哪個更公正?

然後金馬獎。金馬獎本來很受影迷追捧。但是2012年,阮經天幹掉同時入圍的王學圻《十月圍城》、倪大紅《透析》以及秦昊《春風沉醉的夜晚》勇奪金馬影帝之後,金馬獎都快被人罵爛了!

中國電影三大獎,金雞金馬金像獎到底哪個更公正?

最後當然是金雞獎了。金雞獎被人詬病「主旋律」,這事確實存在,但是也是受當時內地的電影氛圍影響的,「主旋律」也是當時內地電影的主要特徵,其實情有可原。許多人不了解的是,金雞獎其實特別的「高冷」!比如1981年第一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從缺!然後隔一屆的第三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繼續從缺!這對於動輒「雙黃蛋」的金馬獎來說,真的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中國電影三大獎,金雞金馬金像獎到底哪個更公正?

而且相比金像獎動輒一個人獲3-5個影帝影後,金雞獎很少有人能多次獲獎。比如殿堂級表演藝術家潘虹,她獲得的金雞獎最多,也才4個。而真正的表演藝術家李雪健老師,金雞影帝只拿了1次金雞獎影帝!

Ⅸ 金雞獎、金馬獎和金像獎相比,究竟哪個獎的含金量最高

我覺得金像獎含金量在三金中最高!金像獎、金馬獎、金雞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分別由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中國大陸舉辦,都是各自地區最高級別的電影獎項。 其中,金馬獎的歷史最悠久,它創辦於1962年,如今已經走過了57個年頭。下面具體來介紹以下三大獎:

總結:三個獎項分別代表三個地方,按照目前的情況看,金馬獎其實已經越走越遠,金像獎餘威尚在,而金雞獎則是異軍突起,說到權威性,現在金像獎可能略微領先,但相信金雞獎在不久之後應該能顧迎頭趕上,畢竟金雞獎有更大的可能性和包容性!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探討!

閱讀全文

與金馬獎電影好看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X怎麼拍電影效果的視頻 瀏覽:242
好看的舊社會的電影和電視劇 瀏覽:750
朱藝彬短發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713
電影票如何開啟搶票 瀏覽:861
汕尾電影院什麼時候開門 瀏覽:266
好看的電影隨便看 瀏覽:488
蘇聯將電影設為國有有什麼意義 瀏覽:416
刀劍如夢是什麼電影歌曲 瀏覽:380
頭發越黃打架越狂什麼電影 瀏覽:181
使徒行者2電影在線看免費觀看 瀏覽:468
電影院這個英語單詞怎麼讀 瀏覽:266
兒童電影哪些方面 瀏覽:453
建國大業電影免費看 瀏覽:202
莫妮卡貝魯奇電影哪部好看 瀏覽:443
Lg電視機如何看電影 瀏覽:868
好看妞妞電影網 瀏覽:295
迪士尼真人童話電影有哪些 瀏覽:279
報復電影好看嗎 瀏覽:812
有哪些免費更新快的電影 瀏覽:466
超能太監2電影免費版 瀏覽: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