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覺得《吐槽大會》有哪些優秀的地方
我個人覺得吐槽大會最大的亮點在池子吐槽的那一段,超搞笑的,敢說,吐槽的夠狠。表情,動作,語氣都呈現出吐槽的笑點,就算沒發現吐槽的笑點,他的肢體動作完全可以是一個笑點了。吐槽大會這個節目在如今的時代受歡迎的原因,可能是給那些生活壓力大的人帶來了放鬆和歡樂。
⑵ 大熱的《奇葩說》和《吐槽大會》,從實力上你更喜歡哪一個
如果你問我,《吐槽大會》和《奇葩說》,更喜歡哪個?我應該會選《奇葩說》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僅供各位看官參考):
個人非常欣賞蔡康永:我記得當年看《吐槽大會》第一季的時候,就知道他是美國的翻版,看過原版的,才會知道現在的《吐槽大會》應該叫《洗白大會》,但這也是國內客觀原因造成的。
《吐槽大會》第一季第一期應該是收視的最高峰,後來經過整改,評分直接下降,你可以聽李誕說的《吐糟大會》的口號:吐槽我們盡量來真的,能說得不敢說,不用說的卻侃侃而談,現在還把各個藝人經紀人請到現場,真的讓人捉摸不透,是要經紀人打分評比嗎?這個節目當初上線的時候,其實註定就已經被卡到一個極度尷尬的位置,這可能也有跟亞洲人或者中國人本身的民族性格有些許關系,中庸之道的結果。
總結陳詞:如果你是只想輕松愉快,聽聽無聊的八卦,可以去看《吐槽大會》,如果你是熱愛思想的交流,希望在愉快之下還有些許對人生,對自己,對這個世界有點思考的人,那請你看《奇葩說》,本人如果要選其一,一定是《奇葩說》。
⑶ 為什麼越來越少的人願意看《吐槽大會》了,全靠李誕在撐嗎
個人感覺現在的《吐槽大會》的槽點並不是那麼的狠,而且也沒有以往那麼好笑了。除了李誕,其實張紹剛也是不能少的。
總之,現在的《吐槽大會》觀眾少可能確實和嘉賓有關系,也有可能是脫口秀演員寫稿進入了一個瓶頸,少了很多的槽點和笑點。而在我看來,大概撐著的就是張紹剛了,他的主持是完全沒毛病的,就連每次穿的衣服都自帶槽點,真的是讓人看著都覺得想吐槽。總之還是很希望下一期可以來一個燥一點的吐槽,太平淡或者太刻意給嘉賓去解釋就失去了它的可觀賞性了。
⑷ 《吐槽大會》越來越像商業互吹大會,洗白了哪些明星
吐槽大會的原版是美「美國吐槽大會」Comedy Central Roast ,這個節目其實下限非常低,低到需要在主持人嘴上打馬賽克。引進國內的時候,李誕和他的段子團隊也做過蕾絲的嘗試,於是有了被禁播的那一期,以及被cut的一些片段。
曹金那期其實就是隔空吐,或者說就是趁著郭德綱熱度去刷人氣的,而當時吐槽大會剛剛上線,也需要這樣一個巨大的話題流量來提升關注度。但這種偷偷修改游戲規則的玩法,只能弄一次,多了觀眾就會感到厭倦。但那一次肯定是成功的,當曹金先生一開場就迫不及待的扔掉節目規則,把所有火力集中向郭德綱的時候,節目組笑了,郭德綱的反對派笑了,但討厭曹金的,只會更加厭惡這種跳樑小丑的嘴臉。與其說自白,還不如說是自爆式炒作,透支未來的流量罷了。
⑸ 吐槽大會5適合哪個年代的人看呢
《吐槽大會5》這一綜藝節目,可以說從開播到現在,爭議和誇獎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當《吐槽大會》第七期更新並播放之後,#吐槽大會 封神#更是一度登上了熱搜。每一個電視節目、每一部電影,都有適宜的觀看人群,《吐槽大會5》也不例外。但是《吐槽大會》的受眾人群范圍更廣一些,也適合更多年代的人觀看,但是不管怎麼樣,我覺得《吐槽大會5》不適合未成年人觀看,特別是未滿16周歲的兒童。
雖然說《吐槽大會5》適合所有的成年人觀看,但是最適合觀看的還是上世紀90年代和80年代生的人觀看,也就是現在20幾歲到40左右的人觀看,因為這一類人是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他們的思想更成熟、更開放、經濟能力更強。
⑹ 為什麼都說《吐槽大會》沒有以前的感覺了
《吐槽大會》沒有以前好看,主要是觀眾們發現嘉賓吐槽的一些段子並不新鮮,且嘉賓們回應的都是一些不痛不癢的槽點,還有節目越來越順應“流量”,導致觀眾越來越覺得乏味,再也不想以前那樣能夠讓人開懷大笑了。
節目前兩季的時候還會請到一些很重要的人物,吐槽也很有深度,但是後面也許是很難請到明星了,節目組什麼樣的明星都請了,甚至沒什麼槽點的十八線小明星也請來“充數”,結果就是觀眾越來越不感興趣。節目組也越來越有意順應“流量”,請一些流量小生,但是吐槽又不好笑,真的挺尷尬的。
⑺ 《吐槽大會》為什麼不好看了
《吐槽大會》不好看的原因:
《吐槽大會》前幾季因“新穎”的節目形式(在中國)、受爭議的明星批判和敏感尺度間的遊走,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第四季也就是這一季,只覺得是一群人很尷尬地在那裡小心翼翼地損人。
(7)電影吐槽大會好看嗎擴展閱讀:
《吐槽大會》節目評價
守正創新是網路綜藝發展的根本要求與強勁動力,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同時,網路綜藝也迫切需要開拓新主題、新領域、新故事和新視聽以突破同質化競爭的困局。《吐槽大會第四季》選擇脫口秀這一垂直題材作為創新突破口,積極尋求圈層破壁,在嘉賓的選擇上也進一步多樣化、多元化,使節目跳出脫口秀圈和演藝明星圈,提供多種行業的真實視角,關照更多樣化的社會圈層。作為具有很強表現力和表達力的載體,《吐槽大會第四季》用嚴謹專業的創作態度,去萃取對大眾有益的文化引領,在傳達娛樂的同時也實現對年輕一代的文化滋養與精神支持。(《光明日報》評)
⑻ 如何看待馬景濤在《吐槽大會》的表現
馬景濤先生啊,演技還是在線的,不過,如自己所說,他不適合脫口秀,也不知道如何自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看這期節目,馬景濤先生在前期大家觀察他、吐槽他、說他咆哮的時候,就明顯緊張,幾次呼應對面正在吐槽的藝人的時候,就是咆哮一下,略顯尷尬。
一開始呢,在大家沒有吐槽他的時候,明顯能感受到,他是一個安靜的人、一個靦腆的人。
所以當他失控的時候,更覺得這是一個純粹的演員,在他不紅了之後,就開始消費他的咆哮表演,在如今更是為了生計來到節目接受大家的吐槽,以及節目的定義。
「你,就是一個咆哮的人!」
從這個角度看,《吐槽大會》是失敗的,所有事情按台本走,所有人都是演戲,而且似乎大家都覺得自己咖位很重?都是盯著提詞器的。。。
真是太直白了。。。
而且,脫口秀這個表演形式是需要沉澱和醞釀的,不然基本都是車禍,沒有提前准備的話,那種氣口、節奏很難掌握。這點我還是很佩服郭德綱先生的,因為平時的積累,在舞台上,隨時都可以信手拈來。
所以,脫口秀也好、相聲也好,沒那麼容易跨界和突然就有幽默感了,再好的本子到你嘴裡也成了白開水。
所以,節目方的不好。
挺馬景濤先生。做好自己,做好演員,不要怕這些莫名的抹黑,哈~
⑼ 如何評價吐槽大會
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這有這個舞台上隨便吐槽別人都不會挨打,自己都真的想有這么一個平台,吐槽一下那些人。
整個節目不管說的對還是不對,覺得這些脫口秀還是做得准備還是很充分的,因為覺得整個的節目下來還是給人很大的信息量。每個人都是些搞笑的梗,總覺得看這個會上癮,每次都是盼著下一期開始。這能說這些事娛樂圈人不會說的話,但是網友都會說,所以只能說高手在民間,所以個人覺得並沒有很惡毒,很多人感覺都是來洗白的。
只能說當成閑來無聊打發時間的娛樂,還是很搞笑的,每次看總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想都不用多想,現在的生活快樂,能好好笑就好了嘛!
⑽ 《奇葩說》和《吐槽大會》一樣嗎哪個更好看
當然不一樣了,吐槽大會是很典型的綜藝,適合偶爾娛樂一下,多一點八卦多一點笑點。奇葩說,就不一樣啦,它是一個披著娛樂綜藝外衣的有深度的辯論節目,有想法
有深度
貼近生活,會讓你有更多的思考。越喜歡就越覺它讓我變得對這個世界多了一點包容和理解,看待問題有了不同的角度。它在提倡一種多元化和思考力。就像《我不是葯神》電影的包裝宣傳是喜劇,可是你看完之後還覺得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