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好看日本動漫推薦.
1、電視動畫片《我是蜘蛛又怎樣?》改編自馬場翁著作、輝龍司負責插畫的同名網路小說作品,於2018年7月10日宣布了動畫化的消息。
該片由Millepensee負責製作,原定於2020年播出,2020年6月26日宣布因新冠疫情影響延期,於2021年1月8日起每周五在AT-X首播,中國大陸由bilibili獨家正版發布,全24集。
『貳』 十部最好看日本動畫電影
1.《千與千尋》
除《千年女優》及《大都會》外,最受各界盛贊的大約就屬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了。不只在日本創下史上最高票房的紀錄,更是影評人心中的佳作。在《千與千尋》中描繪平凡的小學女孩[荻野千尋]誤闖靈異小鎮,同行的父母因貪吃變成豬,為了要解救雙親的千尋和湯婆婆立下在湯屋作業的契約,但在湯屋的日子中,她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並逐漸變成剛強可靠的女孩。
『叄』 為什麼日本動漫比電影電視劇還好看
人家的側重點不同吧。那你說為什麼中國的乒乓球比足球出成績?其實是一個道理。後者要麼不重視,要麼重視了可是方式方法沒有用對。
『肆』 為什麼日本動畫片比國產動畫片好看多了
發展的時間很長 大概從中國的唐朝就開始有漫畫了 而中國九十年代的時候還停留在家長反對看動漫的階段 日本在四五十年代就過了這個階段 現在日本動漫也算是教育的一部分 獲得了政府的支持
『伍』 求點經典好看的日本動畫電影
那樓主,新海誠的你都看過了嗎?我還推薦的就是他的《星之聲》。是他以前的一部作品。
還有你看過《東京糖衣巧克力》嗎?我覺得還不錯。是兩集。都不是很長,講的是一個故事。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講的。第一篇是站在女生角度講的。第二篇是站在男生角度講的。
再有就是宮崎駿的,強烈推薦哦。他的每一部都很好看。最新作就是《懸崖上的金魚姬》。
對了,新海誠還有一部。是秒速5厘米前面的一部。你看過了嗎?叫《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
還有一部,《河童之夏》。個人認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我現在想起來的就這些吧。我覺得日本這樣清新的動漫電影比較少。呵呵,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了。
『陸』 為什麼日本動畫片比國產動畫片好看多了
、動漫畫的起源:
(1)動畫的起源
動畫的發展歷史很長,從人類有文明以來,透過各種形式圖像的記錄,已顯示出人類潛意識中表現物體動作和時間過程的慾望。法國考古學家普度歐馬在1962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兩萬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洞穴畫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圖,是人類試圖用筆(或石塊)捕捉凝結動作的濫觴。《滑稽臉的幽默相》—— 世上第一部動畫影片 《汽船威利》—— 第一部音畫同步的有音效卡通
《花與樹》—— 第一部獲得奧斯卡動畫短片獎的影片《白雪公主》—— 第一部彩色卡通長篇劇情片外
(2)漫畫的起源
漫畫,乃繪事中簡筆而注重意義之繪畫,其「漫」字,與漫筆、漫談這「漫」字用意相似。漫筆、漫談在文體中是隨筆、小品文,而漫畫是 畫中之隨筆、之小品,一般亦隨意取材、篇幅短小,通過寫實、比喻、象 征、假借、誇張、點睛諸法表現精粹內容。 「漫畫」二字起源於日本。最初用「漫畫」二字的,叫做葛飾北齋,其人於德川時代,約合我國的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北齋漫畫」為漫畫的開山老祖。豐之愷先生說:漫畫是介於文學與繪畫之間的一種藝術。一語道破漫畫的真諦。
二、現今中國動漫畫概況
90年代初,隨著世界上的各種精品動畫引進,中國動畫界開始了反思,這直接導致了之後的探索與嘗試。國外動畫的不斷引進,中國動畫界終於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於是開始了各種探索與嘗試。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與台灣中央電影公司合作製作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結合了中國傳統繪畫、迪斯尼動畫和日本動畫風格,是繼《小倩》之後,華語動畫又一次大膽的嘗試。由此可見中國動畫界終於開始了自己的探索與嘗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欣賞到中國自己的精彩動畫作品。
三、現今日本動漫畫概況
自1993年到現在。在畫技、製作手法、構思設計方面都日趨成熟的日本動畫,開始追求風格上的創新,試圖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時空的構思,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官沖擊。由庵野秀明監制的電視《新世紀福音戰士》通過主人公感受到一份渴望被需要,夢想被愛又害怕背叛而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築起屏障這種種矛盾與孤寂的心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現代人心理的折射。自此日本的動畫也開始越來越關注貼近現實與心理方面的剖析,由原本普遍愛與友情的主題轉為更加人性的刻畫。
四、中、日動漫畫發展史對照
時期
中國
日本
結論
較
早
期
n 早期探索期
中國的動畫事業發展很早,20年代中國的動畫先驅萬氏兄弟就開始研究動畫製作,第一部中國自製的人畫合演的《大鬧畫室》就是他們製作,1935年,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問世。1941年,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大型動畫《鐵扇公主》,標志中國當時的動畫水平接近世界的領先水平。
n 戰前草創期
由1917年日本開始有動畫到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這段時期日本的動畫製作水平還比較低,而且由於軍國主義影響,使得其戰斗場面的製作得到一定發展。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為題材,而後期則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猖獗,因此動畫題材不離宣傳、誇耀日本軍國主義的路線。但是這也造成了戰斗、爆炸畫技的進步,這也是今日日本動畫最引以為傲的技術。
此時,中國的動漫畫製作水準有了一個相當大的發展,因此也就遠遠高於日本的製作水準。並且由於戰敗和軍國主義的影響使得日本的動漫發展相對緩慢。由此可見中國動漫畫的開端還是相當不錯的。
早
期
v 蓬勃發展期
建國後,中國的動畫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作品多,精品多。其中的《大鬧天宮》,從人物、動作、畫面、聲效等等都達到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這段時期,我國大膽使用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新的動畫形式加入,中國動畫事業也到達了一個高峰。
v 戰後探索期
由日本戰敗到1947年為止。日本戰敗後,有些人鑒於戰爭的教訓,開始將反戰題材用在動畫上。另外也有些人嘗試不同的動畫題材。所以這個時期的動畫題材從很有意義到很低級的題材,應有盡有。像1968年《太陽王子大冒險》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像1970年《無敵鐵金剛》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
這段時期的中國動漫畫可謂是進入了一個鼎盛期,而日本的動漫業也開始發展起來。但總體上來說依然是中國領先於日本。
中
期
¡ 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
說到中國歷史,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就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動畫業明顯的受到了影響。1966-1971這六年中,竟然沒有一部動畫片製作出來!之後的幾年,形勢似乎有了一點好轉,但是1972-1977年間也只有每年2-4部動畫出爐。悲哀呀,中國動畫業的大好形勢沒有了,這一段時期,中國的動畫事業幾乎是在原地停滯了十多年!
¡ 題材確定期
自1974年《宇宙戰艦》上演至1982年為止。這個時期日本動畫界經過探索期,確定了動畫和卡通的分野。卡通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內,所以我們不予置評。《宇宙戰艦》是日本動畫史上第一部超級劇情片,由松本零士負責腳本及人物。繼松本零士後,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說改編成《機動戰士》在1979年開始上演,由於劇情結構復雜而嚴密,受到動畫迷熱烈的支持。但自此以後,動畫熱逐漸消退,動畫界進入間歇期。
中國動畫業的大好形勢沒有了,中國的動畫事業幾乎是在原地停滯了十多年!反觀日本動畫業,在手冢治蟲帶動下,形勢一片大好。而此時的中國動漫開始大幅度地落後於日本動漫。
晚
期
n 緩慢發展期
改革開放,中國動畫終於又邁開了沉重的步伐,但是,文化大革命帶來的滯後卻是無法改變。這一段時期,中國動畫的發展不再有了建國初的強勁氣魄,雖然動畫產量又開始回復,每年還是有許多動畫製作出來,但是,當年的開創精神已經不復。這個時期的中國動畫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太過幼稚化了。中國人心中動畫片就是「小孩子看的東西」的觀念始終沒有拋開,造成這些動畫即使是初中生來看,都會覺得不太適合。
n 畫技突破期
自1982年《超時空要塞》上演至1987年為止,該時期日本動畫畫技力求突破。此時期之畫技突破有《超時空要塞》創新的視點快速移動效果,造成極佳的動感;《風之谷》和《天空之城》。精細寫實的背景:《機動戰士Z》和《機動戰士ZZ》的強調反光,明暗對比等,皆對後來的動畫貢獻很大。由於題材已確定,由於題材已確定,加上畫技的突破,使得佳作迭現。日本動畫發展至本時期結束時,劇情、內容、畫技皆已達到極高的水準。於是動畫進入了成熟期。
此時中國動漫已經徹徹底底地落後於日本動漫,似乎這一切已經成了定局。
現
在
l 探索嘗試期
國外動畫的不斷引進,中國動畫界終於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於是開始了各種探索與嘗試。其中《我為歌狂》仿照日本動畫《籃球飛人》製作中國自己的動畫作品,雖然作品本身似乎不太受好評,但是嘗試的形式還是非常好的。中國動畫界終於開始了自己的探索與嘗試。
l 路線分化期
日本動畫進入成熟期後,便出現數部佳片。日本電視史上第一部以高中生以上為主要對象的文藝動畫連續劇《相聚一刻》。當日本動畫發展到此後,有人認為幼年觀眾群已被忽略了四、五年,也該考慮製作年齡路線。於是自1987年後半年以來,電視上的高年齡層動畫逐漸減少,而轉向動畫電影。
中國動漫界終於了解到自己的不足,開始了其奮起直追的辛路里程。可這如此大的差距,究竟能否追得上呢?答案也許就在「明天」。
五、中國動漫的不足
上述的日本動漫從面向的年齡層到各種動漫周邊產品都一應巨全,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現今的中國動漫還存在著許多不足。而且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有98.75%的人認為日本動漫比中國好,僅有1.25%的人認為不是。那麼中國動漫究竟還有哪些不足呢?從上述日本發展的經驗中我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 動畫片的概念的錯誤認識以及對觀眾年齡層的狹隘定位:
前面提到了,很多人認為動畫片是小孩子看的,因此從編劇到配音都極盡幼稚童趣(所謂)"之能事。因此把觀眾年齡層次定位在了一個想當然的低谷中,效益不好也是理所當然的了。可在日本,動畫片分為了3個等級,分別面對3-12歲;12-18歲和18歲以上的年齡層。美國更是把動畫片做得老少兼宜,如《獅子王》。
解決方法:盡快改變對動畫片的認識。
2. 題材過於陳舊且無聊:
國產動畫片的題材似乎除了"葫蘆娃斗妖怪"、"琴島和海爾"就是"大灰狼和小白兔"、"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這些東西,小學2年級以上就沒人看了。說得再不客氣點,日本的三流科幻片《鹹蛋超人(奧特曼)》(按某些人的習慣把它歸入動畫片)都比它們來得好看。
解決方法:考慮採用受歡迎的劇本(如金庸小說)或年輕人寫的劇本(接近青少年喜好)。
3. 技術落後或盲目使用「新」技術:
既沒美國的數字化技術流暢,動感強,也沒有日本的「賽璐璐+噴筆」柔和,美觀。偶爾有趕趕時髦,用電腦著色的作品也是用"畫筆"一類的簡單軟體"填空"。色彩方面已不是缺乏過渡感,而是乾脆完全沒有。不要說與美、日的優秀CG(電腦繪圖)相比,就連傳統的手繪也不如,充其量也就是比小兒塗鴉略高一籌。
解決方法:採用真正的新技術或更美觀的傳統技術(比如水墨畫)。
4.聲優(配音演員)質量低劣 :
中國播放的動畫片,無論是國產的還是國外的,配音不但毫無感情,而且跟角色的年齡,個性不符合。普遍配音的年齡小於角色的實際年齡,經常可以看見我國配音的外國動畫片中的高中生尚未變聲(例如月野兔)之類的情況。而無論是"酷哥"還是搞笑專家,在國內都是"千人一聲"。港台的聲優雖然有些"嗲",但配音的效果與角色本來的年齡,性格到沒什麼大的出入。
解決方法:提高配音演員的素質,可以學習日本,將聲優當作明星宣傳,既促進了他們的上進心,又使動畫片更加正規化。
5. 計劃經濟時代的荼毒:
我國的動畫片大多出自"XX電視台動畫部"或"XX美術製片廠",這些都是國家資金在支持,經濟效益當然要排在社會效益的後面。
解決方法:動畫製作商業化、市場化。
6.外行指揮內行或外行指揮外行加上缺乏敬業精神:
現在什麼樣的人都在搞動畫,內行也搞,外行也搞,只是因為它賺錢。"因為現在一般是決策者、策劃者是製作人,而不是具體搞動畫的。這好比一個不會開車的人教別人開車,由比而出的毛病,車也肯定搞不好了。"(徐克語)而國外"加工片"的泛濫,更導致了我國本來就少有的有能力的專業動畫人員的思路匱乏,不思進取,夜郎自大。既然"動畫片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小孩本來就沒有欣賞的能力,也就用不著花大力氣製作",因而也就有很多人可以以此為借口偷工減料。
解決方法:培養專業的動畫製作隊伍,並合理使用;強化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
六、中國龐大的動漫市場
調查情況:
1. 你關注動漫嗎?
A.經常(31.25%) B.有時(47.5%)C.很少(20%)D.從不(1.25%)
2. 父母對於你觀看動漫的態度:
A.嚴厲禁止(3.75%) B.對此處罰(1.25%) C.進行遠離動漫的教育(6.25%)
D.不提倡也不幹涉(70%)E.贊成適度觀看(10%) F.一起看(8.75%)
3. 你觀看的動漫作品的來源:
A.借的(30%)B.買的(24%)C.租的(11%)D.網路(13%)E.其他(22%)
4. 你一周畫在動漫的時間:
A.低於3小時(65%)B.3-5小時(21.25%) C.5-10小時(5%)
5. 你覺得動漫會影響學習嗎?
A.會(33.75%)B.不會(35%) C.不一定(31.25%)
從上面的調查情況來看,中國動漫雖然還存在許多不足,但中國動漫市場的龐大卻不容小視。中國動漫市場還是有其巨大潛力的,有市場就代表其有著不容忽視的商機。而現今的當務之急便是如何與外國動漫作品搶占這塊大蛋糕。
七、中國動漫的展望
在我們的調查中還有一道關於中國動漫缺少些什麼的問題,根據調查顯示中國動漫最缺少的是製作水準,占總人數的33%、市場規范和引入資金各佔22%、國家重視佔23%。由此可見中國動漫的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和日本、美國這樣的卡通「老大哥」相比,中國卡通的確只能算是個剛剛呀呀學語的「小弟」,但是,中國卡通畢竟已經起步,並涌現出了胡蓉、柴美華、姚非拉等眾多的充滿希望的卡通畫家。中國卡通作品雖然還很稚嫩,市場也不成熟,但這畢竟是個前景無限的朝陽產業,只要我們大膽地拋棄那些陳腐的偏見和陳舊的思維方式,以博大的胸懷吸收別人優秀的創作思想和經驗,就一定會擁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柒』 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日本動畫片比中國的動畫片好看呢
呃,個人覺得日本的動畫片的製作跟風格都比較好看,不覺得嗎?有些國產動畫片的人物都沒明暗的,就單單一立體,日本的人物有明暗,場景製作都很能花精力去製作。日本也被稱為動漫之國,說真的,我不喜歡日本,但它的動漫的確很好,在日本動漫發展比中國的好很多,不過現在自家也開始注重了。
『捌』 為什麼日本動漫電影比真人電影還好看
因為動漫可以做到真人無法表現出來的效果。還有神態的表現,人物的審美
『玖』 為什麼日本的動畫片就很好看
日本動畫產業發達。
日本動畫(日文:アニメ,英文:Anime)是指日本動畫製作公司製作的動畫,其動畫風格特徵與一般動畫片不盡相同。日本動畫以對比鮮明的畫面,個性化、多姿多彩的情節以及鮮明的角色性格為特色。故事通常有著各種不同的故事背景,針對較大范圍的觀眾群。
日本動畫的傳播手法包括電視播送,依靠諸如DVD之類的媒介分發,或者結合到電子游戲之內。第一套廣泛流行的動畫是手冢治蟲的《鐵臂阿童木》(1963)。
1979年開始播放藤子·F·不二雄所作的《哆啦A夢》,迄今已創作超過四十年,而且還曾登上過《時代雜志》,可說是動畫片里的常青樹。動畫大師宮崎駿2001年上映的《千與千尋》是日本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
日本動畫的代表作者分別是:手冢治蟲,宮崎駿等。
日本動畫語源:
特別強調日本動畫的獨特性而將其區分於一般性的動畫片(Animation),實際上始於海外的動畫界。
1990年前後,日本動畫振興會在美國推動使用Anime取代帶有歧視性色彩的Japanimation作為「日本動畫(japanese animation)」在英語中的新代稱,海外媒體對日本動畫開始使用Anime一詞來表達。
(Anime在日本國內只是對「動畫」一詞日語羅馬音「animeshon」的縮略,並不用於區分所有動畫和日本動畫。)
關於日本動畫的源流,一般認為開始於《鐵臂阿童木》。該片減少作畫幀數的省力化模式,以及連續每周完成一集近30分鍾作品的製作體制,不僅在日本國內,即使在海外也是不可想像的。該片引發了爆炸式的轟動,之後,同類電視動畫片開始大量涌現。
『拾』 為什麼日本動畫片那麼好看
人家比起中國來,最起碼思想很放得開,不像中國,動不動就封殺,稍微有個親熱鏡頭又要封殺,稍微多點打鬥又要封殺,實在很無語。其次人家的技術比我們的要先進,這是不可否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