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推芥幾部和《異度空間》《孤兒怨》類似的片子.
樓主你好。1.《薔花紅蓮》《致命ID》《靈虐》人格分裂經典。在推薦幾部:2.《靜寂嶺》《鬼影》《鬼霧》《鬼鏡》復仇類型比較好的。3.《達芬奇密碼》《天使與魔鬼》宗教類型較強的。4.《見鬼》《咒怨》《鬼來電》(這部其實是復仇的類型的)《午夜凶靈》恐怖片最具人氣的,這4部在這里我只推薦看美版的——《咒怨》《午夜凶靈》《鬼來電》原版都是日本,《見鬼》原版是中國(舒淇主演)。美國版最值得看,且拍的也最好。5.《惡靈空間2》殺人懸疑的 這里之推介《惡靈空間2》是因為《惡靈空間2》最具邏輯性和懸疑性。6.最後推薦一部是《空難乘客》,這部電影情節很好,結局很出任意料。7.《小島驚魂》《第六感》 非常好看8. 《1048幻想空間》 公認情節很好,很精彩
PS:如果樓主打算看這些電影,在看完電影後一定要在網上搜看影評特別是1.《薔花紅蓮》《致命ID》《靈虐》人格分裂經典。——不看影評,你會看不懂電影所要表達的意思與內涵。2.《靜寂嶺》《鬼影》《鬼霧》《鬼鏡》復仇類型比較好的。——不看影評,你可能會不知道復仇的動機和電影里經典場景所表達象徵的是什麼。3.《達芬奇密碼》《天使與魔鬼》宗教類型較強的。那幾個類型的電影。——不看影評,你不會理解耶穌宗教和《聖經》在電影里的定位和分析的。4.《小島驚魂》《第六感》 那種靈魂與精神人格的問題電影。——看影評,你將對電影的深意更深刻——看完電影影評後,你會有收獲的...........
② 電影《異度空間》是一部什麼樣的影片
香港知名藝人張國榮在香港跳樓自殺,靈異驚悚片《異度空間》,他就飾演要跳樓自殺的心理醫生,如今傳出他跳樓身亡的噩耗,令人不禁感嘆造化弄人。張國榮驚傳跳樓身亡,震驚港台演藝圈。他生前的新作《異度空間》今年初才在台灣上映,他並以此片入圍去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不過他沒有出席金馬獎典禮,也沒有去台灣宣傳。據傳,他在拍完《異度空間》後傳出中邪情形,以後鮮少公開露面,外界則是有諸多揣測。《異度空間》導演為羅志良,張國榮、林嘉欣主演。描述林嘉欣因經常看到靈異幻象,求助心理醫師張國榮,但張國榮獻上真愛,幫助她離開置身其中的可怕世界。但張國榮自己卻勾起記憶--他在中學時,因提出分手導致女友自殺身亡,後來他彷彿走上林嘉欣以前的道路
③ 張國榮所演的《異度空間》究竟是怎麼樣的一部電影
心理片,呵呵。多看兩次就不恐怖了,會收獲很多恐怖以外的東西。給你一篇我的舊文片段看看,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了解一下這部電影。這是我們學校舉辦的「《異度空間》人物性格剖析會」的一點紀錄。
……
一會人陸續多了起來,我們的人也到齊了。大屏幕放了下來,原來是用電腦播放。老師先簡單說了這次活動的用意,主要就是說通過從心理學的角度對兩位主角的心理變化過程的分析,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得到些啟示,在為壓力所累的時候學會自己調節。又問有多少人曾經看過,覺得恐怖程度如何,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看過,看過的大多覺得很恐怖。只有我們這撥人大聲嚷嚷:「不恐怖!一點也不恐怖!」廢話,我們每個人都看過至少5遍,再恐怖的情節也不以為然了。老師說這不算是恐怖片,而是驚悚片,要是大家覺得恐怖可以坐近一點,手拉著手看。接著又問大家的意見,是先看電影後評述呢還是先評述後看電影,或者把電影截成幾段邊看邊講。大家的一致認為分兩段比較好,中間講。老師決定從羅醫生治好章昕那裡分段,然後就開始放了,還一邊致歉「因為是從網上下載的,沒有國語聲道,只有粵語。不過有字幕,大家將就點看吧。」又聽得一片歡呼聲!你道我們學校的人都愛聽粵語?都聽得懂?非也,只因為我們只知道自己在歡呼,沒有注意到其他人什麼反應,這歡呼聲雖然嘹亮,恐怕只是出自於十來個人之口。老師莫名其妙地看著我們,但也沒有追問,不過我估計要是她聽過電影院里的台灣腔版本她就會明白我們的反應了。
章昕出場的部分沒有什麼特別反應。哥哥出來時,現場響起一陣掌聲,我又不知道是些什麼人在鼓掌,我們則是本能般地鼓掌致敬,忘記了這里不是電影院,放映的主題也不是懷念,但我想這陣掌聲應該會引起某些感慨。放映的過程沒有特別需要記述的,到了章昕病好時老師就暫停放映開始評述。她說這部電影她看了好幾遍,我相信。因為她說的很多細節都是我看了5遍沒有注意到的,而且一般的影評里也少有提及。這說明她至少是用心做足功課的,這樣的講座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由於我向來不善於做筆記,只能憑記憶寫出一些零碎的語句和觀點。
關於章昕的黑指甲,好像的灰的解釋是因為她長期精神不振,睡眠不足,指甲淤血所致。老師的解釋是:她的指甲里是臟東西,但不是說她不注意衛生,而是當她處於一種緊張不安的狀態時,她會不自覺或者不能自控地抓撓身邊的東西,比如衣物、坐墊之類的,所以指甲經常是黑紫的。
章昕剛剛搬進新居洗澡時聽到有聲音,先驚了一下,隨即臉上閃過一抹甜蜜的微笑,我看時就十分不解:她為什麼會笑呢?老師的理解,那聲音也許並不來自樓上,而是她自己心裡的聲音,她想像著在別人眼中自己是受人喜歡的,尤其在和異性交往中她希望自己得到肯定,她笑時正是她想像中最滿意最理想的一刻。這既說明過去的失敗給她留下了陰影,又說明她搬到新居,是試圖開始新的生活,對未來還是抱著美好希望的。
在章昕姐夫還沒有對羅醫生和觀眾交代她被父母拋棄這段遭遇時,已經有一個細節做出了暗示。章昕到房東家裡請他修水管,房東留她吃飯。她環視四周,看見一堆堆玩具,還有牆上一家三口的幸福照片,她淡淡地微笑著,這里固然有禮貌成分,但更多是羨慕,表明她十分渴望父母的愛,渴望一個溫暖的家庭。所以真正治好她的是她的父母,雖然恨他們,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原諒。
關於自殺,老師認為(也是她所持的心理學觀點認為),青少年時期的自殺一般是由於外界的否定,比如章昕,因為父母不要她,她以為父母嫌她不乖,男朋友被人搶走,也是外人對自己的否定,所以她頻繁自殺。再如小魚,因為JIM不要她,她覺得是對自己最大的否定,也自殺了,總之外界的看法很容易影響他們。而成年後的自殺擇是源於自我否定,章昕因為羅醫生那句「醫生和病人之間不可以距離太近」而自殺,就是她覺得是自己不好,做了令羅醫生討厭的事情;而羅醫生最後決定從樓頂跳下去,也因為他認為小魚死了那麼久都不開心,而小魚又是因為他而死,也就是說小魚的不開心是他造成的,這種強烈的自我否定使得他可以平靜地接受死亡。
為什麼羅醫生會在忘記小魚的事這么多年後又一點一點想起來呢?一方面是因為章昕的故事喚醒了他沉睡的記憶,因為他們的故事在愛情部分很相似。另外一方面,過去的20年裡他沒有對其他女人產生過感情,不會有潛意識里的內心爭斗。而章昕,當他一次給她很多安眠葯並說「我信你」的時候,他就沒有單純把她當作病人了,至少是把她當作了朋友,這對一個醫生來說是很危險的。他們互相信任,沒有想到後來章昕會全部吃掉,所以後來他歉疚地對李子雄說:「我沒想到會這樣。」章昕會服下那麼多葯是因為羅醫生說「醫生和病人之間不可以距離太近」,而事實上,那句話並不只是羅醫生提醒章昕的,更是告誡他自己的,他接著自語道:「我不能讓她太依賴我。」20年前的小魚就是太依賴他了,把所有的感情都寄託投注在他身上,強烈的佔有欲使得她經不起任何的傷害,最後釀成慘劇。此時的羅醫生雖然還沒有完全記起小魚的事情,但畢竟潛意識里還是充滿歉疚的,而他已經從章昕的經歷以及同她的交往中了解到她同樣是一個佔有欲很強的女孩,他害怕過去的事情會重演,會再度傷害到她,所以才刻意要保持距離。而且潛意識里他知道自己辜負了小魚,沒有權利一個人開心,故而不敢接受章昕的感情。
我記得的最後一點,也是老師認為最重要的一點:羅醫生不願對病人採用催眠方法,因為不想令他(她)想起痛苦的事情。老師認為這樣是不對的,她覺得病人忘記的痛苦的事情往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只有令他(她)想起來才能對症下葯,徹底清除病源,這痛苦只是一時的。反之,如果顧及病人一時的感受而不追溯病源,即使用其他的手段獲得暫時的情緒穩定,那件最痛苦的事情還是會像定時或者不定時炸彈一樣,只要遇到刺激便會爆發,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只有承認並勇敢面對痛苦,才能解決問題的症結所在。這一點我基本同意,就像我們看笑片,第一次看覺得很好笑,以後每看一次,好笑程度就會降低一些,不是影片本身不好笑了,而是我們的神經已經開始習慣了。看恐怖片也是一樣,最初覺得恐怖無比,看多了多驚悚的鏡頭也能視為平常(〈異度空間〉就是好例子)。這大概類似於經濟學「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吧。
④ 異度空間好看嗎恐怖嗎
以我個人的眼光來看其實不太恐怖 尤其是到了最後 恐怖不恐怖這個問題是沒有準確答案的 每個人能承受的底線不一樣 這電影還是很有看點的
⑤ 電影《異度空間》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張國榮最後怎麼了
鏈接: https://pan..com/s/115_eF_DDTaWXTWa4r6lnSA
一直不信有鬼的羅占(張國榮飾)最終也遇到了鬼。他中學時的女友因不想和他分手而自殺,在將她的遺物都找出來之後,他又陷入與腦中前女友的鬼魂的無盡糾纏。片尾女鬼要殺他,他在房頂把他對那女鬼的愧疚以及心裡的話都說了出來後感動了女鬼,最終女鬼原諒了他。
⑥ 看電影 異度空間的感想
每個人,在片子中都能找到自己。
劇中的每個人物,都很正常又都很不正常。他們正常,因為他們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平常一分子,那種生活現狀,其實就是潛伏在生活中的常態;而他們又都不正常,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他們的心理郁結。
其實,看過著片子的每個人,都會被影片窺視到內心。各人的內心,內里的暗影,也許只有自己清楚
林嘉欣飾演的病人甚至比較勇敢,因為他敢於正視自己的病,或者說,他知道自己有病並且希望解決掉,也就是說,他想把心中的暗影除掉,有這個決心有這個勇氣;而張國榮試驗的醫師,把內心的痛苦深深壓抑在自己心中,病入膏肓卻不自知。
片子結尾很感人,因為最後,所有人都選擇了勇敢
也許這部片子告訴我們更多的是,我們面多自我是應有的姿態。
自閉也許是現世社會的通病,但每個人的生命、結局都有它的故事,他的社會關系。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
呵呵,然而戲如人生,人生卻不如戲。現實中的哥哥,退卻了戲中人的釋然,於是他選擇了故事的另一份結局:自高廈之上,飄然著離去。
⑦ 關於電影《異度空間》的問題
有什麼好暈菜的,很多的心理疾病都會最終都會出現「幻覺」,他們在幻覺中看到我們不能看到的事物,聽到我們不能聽到的聲音,而且這一切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卻出現在了患者自我的世界中。所以說心理疾病的恢復最終要依靠患者「自我意識」的重構,重新建設自我的正常世界。當然如果他們不能重新建構就會在自我的幻覺中走向死亡,在我們正常人看來就是所謂不可理喻的「自殺」吧。所以我認為對於自我意識已經崩潰的患者來說他們的自殺行為不應當受到什麼所謂人性、所謂道德的譴責,那也是一疾病,不如去關注他們的治療與康復,包括張國榮本身的抑鬱症。這也是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