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好多長得美的女生多病虛弱,不好看的反而身體特別好,是紅顏薄命嗎
不薄命的紅顏,是不是會化作禍水呢?身作紅顏、生作紅顏,如果不薄命,即要成禍水中的蘭花,再漂亮的女人終究是要老的,和一個人相處時間長了也自然是會乏味的,如果遇上一個無德的男人,紅顏怎能不薄命?
你對姐姐的擔心在我看來是對那些男人的諷刺,你列舉的那些薄命的紅顏都是因為和男人的糾纏太多太復雜所以薄命啊.其實\&uot;紅顏薄命\&uot;那是古時候的話,在現代社會也不流行了.現在的男人沒有古時候那樣大的權利,現在也沒有皇帝不會有貴妃\\昭君的劇幕再上演的.時代不同了,你姐姐應該離那倆為她打架的還教書育人的悲哀的傢伙遠點吧,否則學校包括眾人對你姐姐也不會有好的印象的,那可不妙了,搞不好成為薄命的前奏哦.你姐姐是美女那就一定要放聰明哦.特別是在戀愛問題上.切忌因為美貌與多個男人之間.看看這篇文章.
論紅顏薄命
蘇青
紅顏薄命,這四個字為什麼常連在一起,其故蓋有二焉:第一,紅顏若不薄命,則其紅顏與否往往不為人所知,故亦無談起之者;第二,薄命者若非紅顏,則其薄命事實也被認為平常,沒有什麼可談的了,這就是紅顏薄命的由來。
天下美人多得很,就是在霞飛路電車上,我也常能發現整齊好看的姑娘。她們的眸子是烏黑的,回眸一笑,露出兩排又細又白的牙齒。我想,這真是美麗極了,要是同車中有一個尊貴的王子,愛上了她,這位姑娘的美名馬上就可以傳遍整個的上海,整個的中國,甚至於整個的世界。可惜尊貴的王子決不會來與我們一同搭電車,就是勇敢的武士,豪富的官紳等輩也不會,她們成名的機會多難得呀,就是有,也只在浪漫的詩人身上。
要知道一個好看的女人生長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里,一輩子過著平凡的生活,那麼她是永遠不會成名,永遠沒有人把黑字印在白紙上稱贊她一聲「紅顏」的。必定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她給一個有地位的男人看中了,這個男人便把她攫取過來,形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於是牡丹綠葉,相得益彰,她既因他而一舉成名,他也因她而佳話流傳了。美人沒有帝王,將相,英雄,才子之類提拔,就說美到不可開交,也是沒有多少人能知道她的。
譬如說吧,西施生長在薴蘿村,天天浣紗,雖然有幾個牧童,樵夫,漁翁等輩吃吃她豆腐,她的美名可能傳揚開去到幾十里以外的村莊嗎?即使她有一天給挑水夫了,經官動府起來,至多也不過一鎮的人知道,一城的人知道足矣,那裡會名滿公卿,流傳百世,惹得騷人墨客們吟詠不絕呢?這也是她機會湊巧,合該成名,有一天正在浣紗的時候,剛好給范大夫差來尋美女的人瞥見了,於是她便給人家一獻而至范大夫府上,再獻而至越王座前,三獻而進於夫差宮中。於是她的「紅顏」出名了。薄命也就不可避免。
的確,在從前的時候,王宮就是紅顏薄命的發祥之地。一個如花如玉的少女進了宮里,不是沒有機會見男人守空到老,便是機會來了給那個驕恣橫暴粗俗惡劣的所謂皇帝也者玩弄。那傢伙有的是權,有的是勢,有的是金錢,有的是爪牙,還有禮啦法啦這種種寶貝給他做護身符,一個美人到了他手裡,便再也別想受他的尊重及愛護,相反地,他只知道蹂躪她,而她也只好受著聽憑摧殘。他也許是年老龍鍾的,荒淫過度身體衰弱不堪的,有惡疾的,脾氣當然不好,文才武才都沒有,面貌也很難希望他生得端正漂亮,但是你都得受,還要感激他給你的皇家雨露之恩,不受不感激便是大逆不道呀!當我讀到長恨中「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這兩句時,總覺玉環太苦,倒不如趁早長眠馬嵬坡下,得到永久的休息為妙。皇帝是這樣,其手下的權貴們也就差不了多少,所以美人嫁給闊佬大概是很苦的,許多美人之沒有後裔,大概也是由於她們的男人荒淫過度失卻了生殖能力之故,蓋當時未必有可靠的避孕法也。
婚姻不如意,便是頂薄命的事,理想婚姻是應該才貌相當的。所謂才貌相當,也不僅是男有才而女有貌,我的意思乃是說男之才與女之才相稱,男之貌與女之貌也相當之謂。男女雙方之才均稱則精神上愉快,男女雙方之貌得當則肉體上滿足,這是靈肉兼顧的預完善辦法。而且話得聲明在前,這里所謂才也貌也都是指廣義的而言,才乃包括一切思想學問志趣嗜好,不是專指吟詩作畫等一藝之長;貌亦包括年齡健康清潔衛生,並不是專論一隻面孔的呀。
此外尚有更重要者,則為道德之講究。在婚姻關系中,若有一方不講道德,即令才貌相當,恐亦難致幸福。至若一般有地位的男子想藉其優越勢力以獵取女人的肉體,或一般長得好看的女人想利用其美貌以獵取男子的金錢,則其動機已經卑鄙,道德觀念全消失,哪裡還談得到真正的愛情幸福呢?
可惜許多女子都見不及此,這也是造成紅顏薄命的另一原因。蓋美貌常與年輕相連,年輕的女子常常缺乏經驗,缺乏學識,則也是事實。學識經驗既然缺乏,自然容易上鉤,受人之騙,後悔莫及。美貌與思慮常是成反比例的,不會思慮的人,吃吃睡睡,跑跑跳跳,便容易顯得年青好看。而一般男人又多贊美她的好看,而不提及她的無知,有時還說無知更能顯出嬌憨,逗人愛憐。其實這句話可不知壞了多少女子,於是她們只求嬌憨,不敢多動腦筋,結果果然紅顏了以後,薄命也就不可避免,這是美人不能思想之誤。
美人不能思想,不肯學習,心地便狹隘,胸襟便齷齪起來。自己不肯努力向上,只希望有個現成的闊佬來提拔提拔她,於是見了君王眼紅,見了卿相眼紅,見了英雄眼紅,見了才子眼紅,彷彿只要一做這些人的妾,便可身價百倍,驕舊日儕輩而有餘了,於是你也競爭,我也競爭,大家搶奪良人,一人得意,萬人傷心,紅顏薄命的故事更層出不窮了。這可真真便宜了男人,美中擇美,少里挑少,此往彼來,一直快活到死。有時還可三妻四妾,兼收並蓄。現在雖說盛行一夫一妻制,但紅顏女子想嫁部長經理之類的還是太多,有財有勢的男子與年青美貌的女子結合,是最最普通的事,也是最最危險的事。蓋有財有勢的男子大都老奸巨滑,而年青美貌的女子又多無學無識,其不上當,安可得乎?此紅顏所以更多薄命機會也。
至於薄命者若非紅顏,便無人說起或說起而無人同情一節,這頗使我憤憤不平。也許我就是這么一個碌碌庸人吧,我只知道敬佩無名英雄,也同情另一批不紅顏而薄命,而且比紅顏而薄命者更苦上萬分的女人。譬如說天寶遺事吧,楊貴妃死了,多少人同情她,為她做詩,做戲曲,做文章,因為她美得很哪。其實她生前既淫樂驕奢,死後太上皇還一直惦記著她,遣方士覓取她的陰魂,也算夠哀榮的了,比起長門鎮日無梳洗的梅妃來,不是已幸福得多嗎?不過梅妃也相當漂亮,驚鴻舞罷,光照四座,因此也有人為她的失寵而灑一掬同情之淚,比起那倒霉的皇後以及白頭宮女輩來也不知多幸福幾許了,那些非紅顏的女人在平時既無人憐愛,賜一解珍珠慰她們寂寥,亂時又無人保護,死者死,剩下來的也只有繼續度凄涼歲月到老死罷了,這還不是更薄命嗎?
老實說,歷史家常是最勢利的,批評女人的是非曲直總跟美貌而走。一個漂亮的女人做了人家小老婆,便覺得獨宿就該可憐,如馮小青般,雙棲便該祝福,若柳如是然,全不問這兩家大老婆的喜怒哀樂如何。但假如這家的大老婆生得美麗,而小老婆比不上她的話,則憐憫或祝福又該移到她們身上去了,難道不漂亮的女人薄命都活該,惟有紅顏薄命,才值得一說再說,大書特書嗎?
戲劇家看穿這層道理,因此悲劇的主角總揀美麗動人的女子來當,始能騙取觀眾的同情,賺得他們不少眼淚。譬如說,劇情是一個男人棄了太太,另找情人,太太自殺了,那個飾太太的演員便該比飾情人的演員漂亮得多。於是在她自殺之後,觀眾才會紛紛嘆息說:「多可憐哪!紅顏薄命。」若是飾太太的演員太難看了呢?則觀眾心理便要改變,輕嘴薄舌的人們也許會說:「這個黃臉婆若換了我,也是不要的,死了倒干凈。」那時這出戲便不是悲劇,而是悲喜劇了,主角是那個情人,她的戀愛幾經波折,終於除去障礙,與男主角有情人成為眷屬了。
美的力量呀!無怪成千上萬的女子不惜冒薄命之萬險而唯求成紅顏之美名,及至紅顏老去,才又追悔不及了。男子也有美醜,但因其與禍福無大關系,故求美之心也就遠不如女子之切。女子為了求美,不惜犧牲一切,到頭來總像水中撈月,分明在握,卻又從手中流出去了。時間猶如流水,外形美猶如水中月影,不要說任何女人不能把它抓住捏牢,就是真個掬水月在手,在手的也不過是一個空影呀!至於真正的月亮,那好比一個人的人格美,內心美,若能使之皎潔,便當射出永久的光輝。紅顏女子不一定薄命,紅顏而無知,才像水中撈月,隨時有失足墮水,慘遭滅頂之虞呀。
原載年7月1日《古今》第26期
Ⅱ 獲得第33屆金雞獎的電影作品有哪些
少年的你肯定是跑不掉的,這部電影可謂是實至名歸。上映的時候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男女主角因為這部電影也獲得了不少殊榮了,所以金雞獎肯定也會獲獎的。但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畢竟不管從題材上還是演員演技方面來看,都是非常完美的。易洋千璽也算是出乎人的意料,把小北這個角色出演的十分精彩。
除此之外,還有烈火英雄,中國機長,白雲之下,我的喜馬拉雅等片子也在金雞獎中獲獎了,這些獲獎的片子都值得大家去看一看的,畢竟好的電影都是值得大家去細細琢磨的,有的電影帶著我們的不僅僅是娛樂,還有對社會的思考。
Ⅲ 《掬水月在手》:民國最後一位詩詞大家的「弱德之美」,讀過嗎
葉嘉瑩先生
如果不是這樣,在那個硝煙彌漫的時代,在輾轉流離的時候,在面對生活的艱辛與絕望的時候,先生可能無法安靜的沉浸於詩詞的世界,那麼這世間關於詩詞的美好,肯定會缺少一份。
葉嘉瑩先生是民國的最後一位詩詞大家,但是所有人都相信先生的願望會實現,詩詞不會成為一門高冷的學科被人置之高閣,詩詞是有靈魂的,有魅力的。
依舊會有無數人捧起對於詩詞的熱愛,如同漢服一樣,總會被年輕的一代所拿起,所熱愛。《掬水月在手》是葉嘉瑩先生孤獨的百年史,卻不會成為詩詞的孤獨歷史。
Ⅳ 掬水月在手在哪裡看
《掬水月在手》是由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於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 [1] 。
《掬水月在手》是陳傳興導演所執導紀錄片「詩詞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為《他們在島嶼寫作:如霧起時》、《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該片記錄了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她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 [2] 。
最新新聞
TA說
一生一次,去電影院看最後的「女先生」2020-10-22 11:01
在那一刻,流動的光影營造出一種極其抽象、含蓄和雋永的氛圍。那是語言無法形容的、極致的美。那是詩。一切都浪漫得恰到好處。 你一定要去大銀幕上見證這一刻。...詳情
內容來自
中文名掬水月在手外文名Like the Dyer's Hand類 型紀錄片、傳記製片地區中國導 演陳傳興製片人沈禕主 演葉嘉瑩片 長120 分鍾上映時間2020年7月26日(上海國際電影節)對白語言普通話色 彩彩色imdb編碼tt12735320
目錄
1 劇情簡介
2 幕後製作
3 主創團隊
4 角色介紹
5 音樂原聲
6 獲獎記錄
7 發行信息
8 作品評價
劇情簡介
編輯
葉嘉瑩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內。她幼承庭訓,受業於詩詞大師顧隨先生。在中國古典詩詞的長流中,扮演著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她引入西方文論詮釋中國古典詩詞,對新詩亦抱持兼容並包之態度,來往穿梭於古典與現代之間。葉先生講授中國古典詩詞不分職業、不論年齡,多年來致力推廣對兒童的詩歌吟誦教育。教學研究之外,葉先生亦將生活經歷與心境融入創作,傳承千年詩心,縱使歲月坎坷也仍不懈追尋。她一生歷經戰亂、政治迫害、海外飄零,晚年回歸改革開放的中國,持續創作、傳承教學,重系文革中斷的古典詩詞命脈 [3] 。
掬水月在手 的海報
幕後製作
編輯
《掬水月在手》全程採用4K攝影,於2017年4月正式開機至2018年4月殺青,歷時一年間,攝制組輾轉亞洲、北美洲,足跡遍及北京、天津、西安、洛陽、香港、台北、澳門、溫哥華、波士頓等十餘座城市。期間,對葉嘉瑩先生本人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相繼采訪了42位與葉嘉瑩先生的相熟人士。而電影後期製作歷時兩年
Ⅳ 《掬水月在手》哪還有演
掬水月在手》是由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於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1]。
《掬水月在手》是陳傳興導演所執導紀錄片「詩詞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為《他們在島嶼寫作:如霧起時》、《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該片記錄了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她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2]。
Ⅵ 陳傳興的介紹
陳傳興,1952年出生於台北,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學院語言學博士,行人文化實驗室創辦人,2012年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勛位(軍官勛章),在退休前是台灣地區清華大學副教授。
他長期耕耘美學、哲學、精神分析與影像論述等領域,同時是攝影家、藝術評論學者、作家與電影創作者,曾是文學紀錄片系列《他們在島嶼寫作》的總監制。
電影
陳傳興師承法國電影理論大師克里斯蒂安·梅玄(Christian Metz),2012年他曾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勛位(軍官勛章)。同時他也是將法國文學、哲學和精神分析、電影理論引入華語世界的主要推手,並作為導演拍攝了《如霧起時—鄭愁予》、《化城再來人—周夢蝶》兩部影片,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電影總導演陳傳興執導紀錄片《掬水月在手》2020年 9月,電影總導演陳傳興執導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全程4K拍攝,曾入圍2020年上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並在北影節進行展映。
Ⅶ 為何三刷「祖國」之後,《白晝流星》成了心頭好
估計是電影里邊比較與眾不同的一點,深得群眾喜歡
Ⅷ 2020年度十大影響力電影已經新鮮出爐,你最欣賞哪一部電影
1月19日,經過20餘天,經由影/劇迷、北大/浙大學生、50位國內知名影視專家的三輪票選, 2020年度十大影響力電影分別是(按第三輪專家票選票數排序): 《奪冠》《八佰》《我和我的家鄉》《送你一朵小紅花》《一秒鍾》《拆彈專家2》《金剛川》《姜子牙》《囧媽》《掬水月在手》。
這10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最欣賞的是《我和我的家鄉》。
涉及到醫院的場景無法使用,劇組只好找攝影棚連夜臨時搭建場景。拍攝時正值暑期,為了防疫劇組成員都要佩載口罩,長時間忍受高溫。即便如此,九位導演和所有工作人員也頂住壓力,在堅決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復工,科學拍攝,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用實際行動表達了中國電影人的態度、決心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