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有泥人常傳奇(1983)李文化導演的免費高清視頻百度雲資源
鏈接:
導演:李文化/都郁
編劇:陳愛民/李文化
主演:張毅/辛靜/邵萬林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83
常家壁是個泥塑民間的藝人,他的先祖常青山,曾在乾隆盛世時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被御封"泥人常",並被宣進宮里專門為皇上、娘娘捏泥人,供他們玩賞享樂。但常青山不甘為籠中之鳥,一心想回到民間去。終於,他從皇宮里逃了出來。從此,常家世代流落異鄉,受盡了煎熬。到了常家壁這一代,已是民國二年,常家壁從外地回到北京,和妹妹常家玉一起擺了個泥人攤,一方面捏自己的泥人,也給人家看人捏象,以此糊口為生。地痞流氓三橫王讓常家壁為他捏象,捏好以後,他又嫌自己的形象太丑,硬說不象,大打出手,砸了泥人攤,還把常家壁抓進了監獄。趙滄海是本街的大財主,繼承了先祖趙二的祖業,開了一家經營收藏古玩字畫的"藏珍齋"。他的伙計楊進寶,有一身好武藝,好打抱不平,他求掌櫃的出面救人。趙滄海為包銷家壁的泥人,請警長出面,賄賂以銀錢,救出常家壁,把三橫王投入獄中。家壁出獄後,對救命恩人感激涕零,趙滄海讓他住進自己的閑房,為趙捏泥人"藏珍齋"生意興隆,趙滄海發了大財。常家玉與楊進寶建立了感情,默默地相愛著。與常家世交的柳真人後代柳先生,以相面算卦為生。一天他告訴家壁,美洲華僑治公堂要請家壁參加巴拿馬賽會。但趙滄海不允,他還常把家壁捏的泥人,蓋上偽造的常青山的印,造假古董,以獲取暴利。家壁看清了趙滄海的真面目後,決心擺脫他,准備自己開業,自捏自賣。趙滄海為控制常家壁,派人與早已淪為土匪的三橫王聯系,將常妻翠花綁票。常家壁湊齊一千元,請柳先生去贖人,卻只能贖回翠花在山上生下的男孩,翠花跳崖殉節。常家兄妹悲痛萬分,為免遭趙滄海的迫害,常家一家人只得背井離鄉遠走他方。楊進寶殺死了前來追殺常家人的趙滄海,也遠離家鄉,追尋常家兄妹而去。五年以後,他終於與常家兄妹相逢。此時常家壁已年老多病,他鼓勵妹妹,繼續捏泥人,把常家的泥塑技藝傳下去。
❷ 跪求好心人分享泥人常傳奇(1983)張毅/辛靜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求免費分享謝謝
《泥人常傳奇》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導演:李文化/都郁
編劇:陳愛民/李文化
主演:張毅/辛靜/邵萬林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83
❸ 電影海霞中的劉二狗扮演者
是尤二狗,不是劉二狗吧。
海霞是北京電影製片廠1975年出品的。
尤二狗的扮演者是陳志堅,是中國早期演員:
1、屬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17年出生,北京市人。1938年參加革命,在冀中軍區火線劇社會當演員,1950年調入北影廠當演員。
2、幾十年來先後在數十部影片中扮演了各種角色,如《智取華山》中的敵營長、《暴風驟雨》中的韓長脖、《錦上添花》中的秦廣播、《海霞》中的尤二狗、《小兵張嘎》中的紅眼偽軍、《無名島》中的水鬼、《報童》中的瞎老爹、《大河奔流》中的王尾巴、《笨人王老大》中的王老大等。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3、參演影片有:
笨人王老大 AN UNWISE PERSON(1987)
「下次開船」港游記 PORT FOR NEXT SAIL(1984)
生財有道 WAYS TO MAKE FORTUNES(1984)
泥人常傳奇 THE LEGEND OF 「CLAY-FIGURING CHANG」(1983)
一葉小舟 A LITTLE BOAT(1983)
孔雀公主PRINCESS PEACOCK(1982)
如意 AS YOU WISH(1982)
傷逝 REGRET FOR THE PAST(1981)
報童 NEWSBOYS(1979)
拔哥的故事(上下集) STORY OF WEL BAQUN(1978)
大河奔流(上下集) THE GREAT RIVER FLOWS ON(1978)
萬里征途 TRIALS OF A LONG JOURNEY(1977)
海霞(1975)
小兵張嘎(1963)
錦上添花(1962)
神鬼不靈(1950)
愛廠如家(1958)
❹ 有人問我佟凡是誰他還是個演員電視劇的,你們知道嗎
1978年進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任演員,1988年進入廣播學院進修,獲得編導大專文憑,現為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
姓名:佟凡
身高:183cm 籍貫:北京 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 語言:普通話 特長:表演、酷愛球類運動、游泳 職業:影視演員、主持、製片人 畢業院校:北京廣播學院 所屬單位:現為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 中國戲劇化協會會員
中國電視家協會會員 家庭:妻子趙越
電影作品
1988年《哦,香雪》 1992年《送你一片溫柔》 1995年《孽緣》飾邱吉平 1994年《都市薩克斯風》 1999年《為你瘋狂》導演
佟凡(8張)
電視劇集
《男人四十》
1990年《煙花三月》 1990年《在這個王國里》 1990年《心泉》 1990年《立案之前》 1991年《土地的兒女》 1991年《要債》 1991年《明天不是夢》 1992年《鋼花村的故事》 1992年《山杜鵑》 1992年《青春的百葉窗》 1993年《中方雇員》
1993年《鐵面財神》 1993年《無雪的冬天》 1994年《情感問題》 1995年《人間重晚情》 1995年《大都市》 1996年《秋來夢醒時》 1996年《軍吻》 1996年《太平街命案》 1997年《伸出你的右手》 1997年《單親之家》 1998年《人子》 1998年《媽媽飄起黑頭發》 1998年《使命—保衛劉少奇》 1999年《澳門的故事》 2000年《日出東方》 2000年《情長路更長》 2000年《中國儀仗兵》飾成天時
2001年《紐約麗人》 2001年《執行局長》 2002年《新疆姑娘》 2003年《主訴檢察官》 2003年《醉俠張三》 2003年《真話》 2003年《媽媽沒錯》 2004年《羊城風暴》 2004年《紅旗渠的兒女們/兄弟啊兄弟》製片人 2005年《後代》 2005年《都市裡的春天》 2005年《男人養家》 2005年《美麗追夢人》 2006年《我們復婚吧》飾 李學鋒,製片人 2008年《江城令》飾 三和尚(三哥) 2008年《房奴》(《房子》) 飾 王平石 2009年《真情母子》飾 藍卓石 2010年《愛的交響樂》飾 宋立國 2010年《天堂秀》飾 鄺楚凡 2011年《下一個受害者》飾演張圓龍 2011年《楚留香新傳》之《桃花傳奇》飾演:金四爺 舞台戲劇: 1978年《曙光》 1979年《伽里略》 1980年《遲開的花朵》 1981年《蒙塞拉》 1982年《泥人常》 1982年《巴黎公社》 1983年《紅鼻子》
1984年《草莽英雄》 1985年《魔方》 1985年《高加索灰蘭記》 1986年《天狼星》 1987年《開荒年的迪斯科節奏》 1987年《老風流鎮》 1998年《江茵蘭馬》 1989年《天使來到巴比侖》 1989年《關漢卿》
編輯本段其它作品
專題片作品 1994年《大道之行》導演 1995年《凡人俗事》
編輯本段主持欄目
《銀帆之旅》 《大觀園》 《東方書苑》 《京郊大地》 《SK狀元榜》 《東方地平線》 《五彩繽紛》 《東方文苑》 《充電六十分》 《京城健身潮》 《京郊大地》
編輯本段所獲獎項
1981年獲文化部優秀青年演員表演獎。 1995年因電影《都市薩克斯風》的優秀表演獲本年度最佳政府獎男主角提名獎。
編輯本段經紀公司
北京世紀眾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經紀人:周娜
望採納
❺ 80年代經典電影有哪些
我們的田野、童年的朋友,年輕的朋友,高山下的花環、新兵馬強、等愛國電影百看不厭
❻ 找一個人
顧永菲,江蘇南通人,1946年出生,著名電影演員。受父親—著名的劇作家顧爾鐔的影響,從小就喜愛歌舞,初中畢業後,考入江蘇省戲劇學校話劇班。1962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文化大革命」中全家受到沖擊,她被分配到北京一家化工廠當了一名工人。1974年,她被新疆軍區文工團招收為話劇演員,終於實現了當演員的願望。1977年,著名導演趙煥章發現了她,並邀請她在故事片《風浪》中扮演一個角色,從此,顧永菲開始在銀幕上頻頻出現。隨後,在《崢嶸歲月》、《瞬間》等影片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1981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但願人長久》,顧永菲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喬夢這是她第一次擔任主角,影片中的喬夢與生活中的顧永菲有著相似的經歷,因此,顧永菲演起來就十分投入,感情也較真實,影片公映後,人們很快就認識並記住了顧永菲。在隨後的二、三年中,顧永菲又在影片《雨後》飾演正直,善良的方敏;在影片《逆光》中飾演表姐;在《泥人常傳奇》中飾演翠花;在《港灣不平靜》中飾演曹凡。顧永菲有著較深厚的藝術功力,有艱辛坎坷的生活經歷,這些都為她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條件,她在銀幕上所飾演的角色感情細膩,演技嫻熟,形象端莊,生動感人。1984年,顧永菲有幸參加由孫道臨執導的電影《雷雨》,在影片她飾演女主角繁漪,長期生活感受的積累,使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影片中去,准確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心理特徵,深沉內在的表演,將繁漪這個美麗熾烈而又強悍的復雜人物塑造得十分成功,1985年調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並在影片《鶯燕桃李》中飾演柳鶯。 1986年主持中央電視春節聯歡晚會。
目前,顧永菲已移居美國,但她在銀幕上的形象卻留在了廣大中國觀眾的腦海里。
❼ 問個很早的大陸電影!
梨園傳奇 (1982)故事梗概
清代末年,川南龍門鎮的碼頭熙熙攘攘。這時,川戲"三和班"的大師兄易膽大,為給全班老小謀生,風塵僕僕地趕到鎮上拜見當地惡霸樂善人和麻大膽。憑他多年闖江湖的經驗,巧妙地周旋於樂、麻兩股惡勢力之間,終於使他們同意"三和班"到鎮上來演戲。此時"三和班"的藝人們,因負債和缺少盤費,正羈留在一個山村小店中。易膽大趕回小店,將消息告訴大家,讓大家先去演出,自己留下作抵押。班子來鎮不久,麻大膽對坤旦花想容垂涎三尺,便暗算她的丈夫、身懷絕技的文武小生九齡童。當易膽大趕回鎮上時,九齡童已在麻大膽的威逼下,連續帶病上場演武功戲,活活累死在台上。麻賊並不罷休,還要新寡的花想容在茶館坐唱《寡婦思春》,而易膽大利用樂、麻兩家的矛盾,把唱詞改為血淚控訴。麻賊大為惱怒,自詡是正人君子的樂善人出面干預,引起了樂、麻之爭。於是,易膽大設計,使麻賊甘願上山崖去取花想容的羅帕,墜崖身亡。麻賊死後,樂善人也露出了真面目,他一面劫持花想容到樂府,一面以"麻死不明"相威脅,企圖要花想容為妾。易膽大假意應允三日後用花轎送人。危急之際,易膽大又生一計,他利用麻府敗落,以弔孝為名到麻府勸麻妻五娘改嫁樂善人。麻五娘正恐麻家喪勢而受人欺侮,欣然同意了。易大嫂為保護師妹,扮成花想容的模樣,以迷惑仇人。這時,易膽大一邊吩咐將五娘的花轎抬到樂府,一邊派"三和班"一行保護師妹出鎮,最後自己掩護抬夫人的轎子出走。樂善人興高采烈地扶出新人,才知中計,連忙率家丁追趕,追到鎮外沙灘,易膽大夫婦與樂善人展開一場生死搏鬥,最後樂善人被易膽人擊斃,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❽ 小時候有部電影內容是捏泥人漓田,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叫朱什麼
《泥人常傳奇》啊李文化 、都郁執導,張毅、邵萬林等主演的劇情片。
❾ 泥人常與泥人張,有聯系嗎
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天津
在交通不甚發達的年代....他們想有聯系都難
❿ 讀<普通人> 梁曉聲 有感
父親去世已經一個月了。
我仍為我的父親戴著黑紗。
有幾次出門前,我將黑紗摘了下來,但倏忽間,內心裡湧起一種悵然若失的情感。戚戚地,我便又戴上了。我不可能永不摘下。我想,這是一種純粹的個人情感。盡管這一種個人情感在我有不可殫言的虔意。我必得從傷緒之中解脫。也是無須憑別人勸慰我自己明白的。然而懷念是一種相會的形式。我們人人的情感都曾一度依賴於它……這一個月里,又有電影或電視劇製片人員,到我家來請父親去當群眾演員。他們走後,我就獨自靜坐,回想起父親當群眾演員的一些微事……
1984年至1986年,父親棲居北京的兩年,曾在五六部電影和電視劇中當過群眾演員。在北影院內,甚至范圍縮小到我當年居住的十九號樓內,這是司空見慣的事。
父親被選去當群眾演員,毫無疑問地最初是由於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鬍子。父親的鬍子留得很長,長及上衣第二顆紐扣。總體銀白。誰見了誰都對我說:「梁曉聲,你老父親的一把大鬍子真帥。」
父親生前極愛惜他的鬍子,兜里常揣著一柄木質小梳。閑來無事,就梳理。
記得有一次,我的兒子梁爽,天真發問:「爺爺,你睡覺的時候,鬍子是在被窩里,還是在被窩外呀?」
父親一時答不上來。
那天晚上,父親竟至於因為他的鬍子而幾乎徹夜失眠。竟至於捅醒我的母親,問自己一向睡覺的時候,鬍子究竟是在被窩里還是在被窩外?芽無論他將鬍子放在被窩里還是放在被窩外,總覺得不那麼對勁……
父親第一次當群眾演員,在《泥人常傳奇》劇組。導演是李文化。副導演先找了父親。父親說得徵求我的意見。父親大概將當群眾演員這回事看得太重,以為便等於投身了藝術。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斷他到底能不能勝任。父親從來不做自己勝任不了之事。他一生不喜歡那種濫竽充數的人。
我替父親拒絕了。那時群眾演員的酬金才2元。我之所以拒絕不是因為酬金低,而是因為我不願我的老父親在攝影機前被人呼來揮去的。
李文化親自來找我——說他這部影片的群眾演員中,少了一位長鬍子老頭兒。
「放心,我吩咐對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員們一樣還不行嗎?」——他這么保證。
無奈,我只好違心同意。
從此,父親便開始了他的「演員生涯」——更准確地說,是「群眾演員」生涯——在他74歲的時候……
父親演的盡是迎著鏡頭走過來或背著鏡頭走過去的「角色」。說那也算「角色」,是太誇大其詞了。不同的服裝,使我的老父親在鏡頭前成為老紳士、老乞丐、擺煙攤的或挑菜行賣的……
不久,便常有人對我說:「哎呀曉聲,你父親真好。演戲認真極了!」
父親做什麼事都認真極了。
但那也算「演戲」嗎?
我每每地一笑置之。然而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父親,內心裡總是高興的。
一次,我從辦公室回家,經過北影一條街——就是那條舊北京假景街,見父親端端地坐在台階上,而導演們在攝影機前指手畫腳地議論什麼,不像再有群眾場面要拍的樣子。
時已中午,我走到父親跟前,說:「爸爸,你還坐在這兒干什麼呀?回家吃飯吧。」
父親說:「不行。我不能離開。」
我問:「為什麼?」
父親回答:「我們導演說了——別的群眾演員沒事兒了,可以打發走了。但這位老人不能走,我還用得著他?」
父親的語調中,很有一種自豪感似的。
父親坐得很特別,那是一種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員服,是一件褐色綢質長袍。他將長袍的後擺,掀起來搭在背上。而將長袍的前擺,捲起來放在膝上。他不依牆,也不靠什麼。就那樣子端端地坐著,也不知已經坐了多久。分明的,他惟恐使那長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皺了……
父親不肯離開,我只好去問導演。
導演卻已經把我的老父親忘在腦後了,一個勁兒地向我道歉……
中國之電影電視劇,群眾演員的問題,對任何一位導演,都是很沮喪的事。往往的,需要10個群眾演員,預先得組織十五六個,真開拍了,剩下一半就算不錯。有些群眾演員,錢一到手,人也便腳底板抹油,溜了。群眾演員,在這一點上,倒可謂相當出色地演著我們現實中的些個「群眾」,些個中國人。
難得有父親這樣的群眾演員。
我細思忖:都願請我的老父親當群眾演員,當然並不完全因為他的鬍子……
那兩年內,父親睡在我的辦公室。有時我因寫作到深夜,常和父親一塊兒睡在辦公室。
有一天夜裡,下起了大雨。我被雷聲驚醒,翻了個身,黑暗中,恍恍地,發現父親披著衣服坐在折疊床上吸煙。
我好生奇怪,不安地詢問:「爸,你怎麼了?芽為什麼夜裡不睡吸煙?芽爸,你是不是有什麼心事啊?」
黑暗之中,但聞父親嘆了口氣。許久,才聽他說:「唉,我為我們導演發愁哇?選他就怕這幾天下雨……」
父親不論在哪一個劇組當群眾演員,都一概地稱導演為「我們導演」。從這種稱謂中我聽得出來,他是把他自己——一個迎著鏡頭走過來或背著鏡頭走過去的群眾演員,與一位導演之間聯得太緊密了。或者反過來說,他是太把一位導演,與一個迎著鏡頭走過來或背著鏡頭走過去的群眾演員聯得那麼緊密。
而我認為這是荒唐的。
而我認為這實實在在是很犯不上的。
我嘟噥地說:「爸,你替他操這份心干嗎?下雨不下雨的,與你有什麼關系?睡吧睡吧。」
「有你這么說話的嗎?」父親教訓我道,「全廠2000來人,等著這一部電影早拍完,早收了,才好發工資,發獎金,你不明白?你一點兒不關心?」
我佯裝沒聽到,不吭聲。
父親剛來時,對於北影的事,常以「你們廠」如何如何而發議論,而發感慨。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不說「你們廠」了,只說「廠里」了。倒好像,他就是北影的一員。甚至倒好像,他就是北影的廠長……
天亮後,我起來,見父親站在窗前發怔。
我也不說什麼。怕一說,使他覺得聽了逆耳,惹他不高興。
後來父親東找西找的。我問找什麼。他說找雨具。他說要親自到拍攝現場去,看看今天究竟是能拍還是不能拍。
他自言自語:「雨小多了嘛,萬一能拍呢?萬一能拍,我們導演找不到我,我們導演豈不是發急嗎?……」
聽他那口氣,彷彿他是主角。
我說:「爸,我替你打個電話,向你們劇組問問不就行了嗎?」
父親不語,算是默許了。
於是我就到走廊去打電話。其實是為我自己的事打電話。
回到辦公室,我對父親說:「電話打過了。你們組里今天不拍戲。」——我明知今天准拍不成。
父親火了,沖我吼:「你怎麼騙我?你明明不是給我劇組打電話,我聽得清清楚楚。你當我耳聾嗎?」
父親他怒沖沖地就走出去了。
我站在辦公室窗口,見父親在雨中大步疾行,不免地羞愧。
對於這樣一位太認真的老父親,我一籌莫展……
父親還在朝鮮選景於中國的一個什麼影片中擔當過群眾演員。當父親穿上一身朝鮮民族服裝後,別提多麼地像一位朝鮮老人了。那位朝鮮導演也一直把他視為一位朝鮮老人。後來得知他不是,表示了很大的驚訝。也對父親表示了很大的謝意,並單獨同父親合影留念。
那一天父親特別高興,對我說:「我們中國的古人,主張干什麼事都認真。要當群眾演員,咱們就認認真真地當群眾演員。咱們這樣的中國人,外國人能不看重你嗎?」
記得有天晚上,是一個星期六的晚上。我和妻子、老父母一塊兒包餃子。父親擀皮兒。
忽然父親喟嘆一聲,喃喃地說:「唉,人啊,活著活著,就老了……」
一句話,使我、妻、母親面面相覷。
母親說:「人,誰沒老的時候,老了就老了唄!」
父親說:「你不懂。」
妻煮餃子時,小聲對我說:「爸今天是怎麼了?你問問他。一句話說得全家怪納悶怪傷感的……」
吃過晚飯,我和父親一同去辦公室休息。睡前,我試探地問:「爸,你今天又不高興了嗎?」
父親說:「高興啊,有什麼不高興的。」
我說:「那怎麼包餃子的時候嘆氣,還自言自語老了老了。」
父親笑了,說:「昨天,我們導演指示——給這老爺子一句台詞,連台詞都讓我說了,那不真算演員了嗎?我那麼說你聽著可以嗎?……」
我恍然大悟——原來父親是在背台詞。
我就說:「爸,我的話,也許你又不愛聽。其實你願怎麼說都行,反正到時候,不會讓你自己配音,得找個人替你再說一遍這句話……」
父親果然又不高興了。
父親又以教訓的口吻說:「要是都像你這種態度,那電影,能拍好嗎?老百姓當然不願意看。一句台詞,光是說說的事嗎?臉上的模樣要是不對勁,不就成了嘴裡說陰,臉上作晴了嗎?」
父親的一番話,倒使我啞口無言。
慚愧的是,我連父親不但在其中當群眾演員,而且說過一句台詞的這部電影,究竟是哪個廠拍的,片名是什麼,至今一無所知。
我說得出片名的,僅僅三部電影——《泥人常傳奇》、《四世同堂》、《白龍劍》。
前幾天,電視里重播電影《白龍劍》,妻忽指著屏幕說:「梁爽,你看你爺爺。」
我正在看書,目光立刻從書上移開,投向屏幕——哪裡有父親的影子……
我急問:「在哪兒在哪兒?」
妻說:「走過去了。」
是啊,父親所「演」的,不過就是些迎著鏡頭走過來或背著鏡頭走過去的群眾角色,走得時間最長的,也不過就十幾秒鍾。然而父親的確是一位極認真極投入的群眾演員——與父親「合作」過的導演們都這么說……
在我寫這篇文字間又有人打來電話——
「梁曉聲?」
「是我。」
「我們想請你父親演個群眾角色啊?……」
「這……我父親已經去世了……」
「去世了?……對不起……」
對方的失望大大多於對方的歉意。
如今之中國人,認真做事認真做人的,實在不是太多了。如今之中國人,彷彿對一切事都沒了責任感。連當著官的人,都不肯願意認真地當官了。
有些事,在我,也漸漸地開始不很認真了,似乎認真首先是對自己很吃虧的事。
父親一生認真做人,認真做事,連當群眾演員,也認真到可愛的程度。這大概首先與他願意是分不開的。一個退了休的老建築工人,忽然在攝影機前走來走去,肯定的是他的一份愉悅。人對自己極反感之事,想要認真也是認真不起來的。這樣解釋,是完全解釋得通的。但是我——他的兒子,如果僅僅得出這樣的解釋,則證明我對自己的父親太缺乏了解了。
我想——「認真」二字,之所以成為父親性格的主要特點,也許更因為他是一位建築工人,幾乎一輩子都是一位建築工人,而且是一位優秀的獲得過無數次獎狀的建築工人。
一種幾乎終生的行業,必然鑄成一個明顯的性格特點。建築師們,是不會將他們設計的藍圖給予建築工人——也即那些磚瓦灰泥匠們過目的。然而哪一座偉大的宏偉建築,不是建築工人們一磚一瓦蓋起來的呢?正是那每一磚每一瓦,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十幾年、幾十年地,培養成了一種認認真真的責任感,一種對未來之大廈矗立的高度的可敬的責任感。他們雖然明知,他們所參與的,不過一磚一瓦之勞,卻甘願通過他們的一磚一瓦之勞,促成別人的冠環之功。
他們的認真乃因為這正是他們的愉悅。
願我們的生活中,對他人之事的認真,並能從中油然引出自己愉悅的品格,發揚光大起來吧。
父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父親曾是一個認真的群眾演員。或者說,父親是一個「本色」的群眾演員。
以我的父親為鏡,我常不免問我自己——在生活這大舞台上,我也是演員嗎?我是一個什麼樣的演員呢?就表演藝術而言,我崇敬性格演員。就現實中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崇敬每一個「本色」的人,而十分警惕「性格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