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電影《甜蜜蜜》
一首歌就是一個故事。這在電影《甜蜜蜜》里顯得格外在理。
陳可辛帶著修復版的《甜蜜蜜》參加今年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影展「經典單元」,重新勾起了很多人關於這部電影,關於愛情的記憶。
相愛只需要時機,在一起需要很多運氣。不得不說,陳可辛真是一把寫愛情的好手,他總是能捕得最好的時機讓愛情滋生,卻又吝嗇了運氣的次數,他恰到好處地將細膩處放大,在平淡生活里寫出愛的本質。
關 於 台 詞
不知道為什麼,整部電影中蘆葦尾巴最喜歡的台詞居然是這段:新年進步。恭喜發財。一帆風順。身體健康。事事如意。龍馬精神。如意吉祥。大吉大利。萬事順意。友誼萬歲。
重點是最後一句:友誼萬歲。這是黎小軍和李翹經過除夕之夜的事情後,新年第一天,倆個人的一段對白,比起李翹前面「昨天晚上,大風大雨,倆個孤獨的人糊里糊塗地吃了頓團年飯而已。」話里的假裝不屑,後面這一長串的祝福話語才令人叫絕,繞詞的倆個人已經想不出什麼話能緩解尷尬了,詞窮的感覺有時候真的十分難受,曖昧不明的情感在「友誼萬歲」那裡戛然而止,李翹用友誼掩蓋了倆人的愛情,這句台詞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它幼稚得深刻。完了鏡頭又立馬轉到了527房間。
愛情文藝片的美在於含蓄在於收,表達愛情不一定要海誓山盟,不一定要坐上熱氣球捧著鮮花拿著鑽戒……整個片子里,黎小軍只在電話里對小婷說過「我愛你」,他愛李翹,可這句話卻從來沒有對她說過,這是人物脾性,也是人物情感的強烈對比。
⑵ 電影甜蜜蜜影評
近十年來最成功抓住兩岸三地中國人共通感情的愛情文藝片,曾獲金馬獎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岸西的劇本寫得極有心思,她用鄧麗君的歌曲作為時代象徵,將男女主角小軍與李翹之間一段延綿十年之久的感情串連起來,令人感到盪氣回腸。他倆在1985年坐同一班火車自大陸來到香港,各自展開其新生活。兩人從相遇、相識,從朋友慢慢變成愛人,但始終不能在一起。李翹跟了落難的黑道老大豹哥遠赴異國,本以為此情不再,但命運又安排他們在鄧麗君死訊傳出的那一天重聚。 導演手法流暢而富有感情,張曼玉與曾志偉都演出極佳,連黎明的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此外,本片將香港人忙著移民外國、大陸人急於成為香港人的「時代悲劇」也有觀察入微的描寫。
⑶ 如何評價電視劇《甜蜜蜜》
《甜蜜蜜》是北京小馬奔騰影視公司2006年出品年代情感劇,由高希希執導,鄧超、孫儷、沙溢等主演。本劇描寫了發生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一段至純至真的浪漫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一旦相愛終生不渝,鄧麗君歌聲貫穿全劇,《甜蜜蜜》伴隨主人公愛情全過程,詮釋著那個純真年代的美好情感。
恰好,今年距離如火如荼的「知青年代」剛好過去了整整四十年,隨著《甜蜜蜜》的熱播,也讓人們把目光又再次聚集到了具有懷舊風格的知青題材上,很多曾經風靡的知青題材作品又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很多媒體也都把這些作品進行盤點,掀起了一股對那個特殊時代紀念的「懷舊之風」熱潮。
大家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歡迎評論!
⑷ 誰看過 甜蜜蜜 電影,好看不
電影《甜蜜蜜》是香港導演陳可辛的代表作,張曼玉、黎明和曾志偉主演,1996年上映。影片獲得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九項大獎以及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美國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等大獎,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也被認為是20世紀末期最成功的愛情文藝片之一。影片令女主角張曼玉繼《阮玲玉》之後第二度摘得金像獎和金馬獎雙料影後。《甜蜜蜜》上映的1996年正值香港回歸中國前夕,同時也是華語一代歌後鄧麗君逝世翌年,電影藉助這一特殊時代背景講述了20世紀末期香港新移民的艱辛歲月,並以鄧麗君的歌曲《甜蜜蜜》貫穿始終,成功抓住兩岸三地中國人的共通情感。影片劇情始於1986年,終於1995年鄧麗君驟逝當天,在中國出現移民潮的大背景下,通過小人物的命運展現了香港回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
陳可辛曾表示,《甜蜜蜜》並非單純愛情故事,它更多是在講述拼搏、講述人生、講述時代。電影在香港回歸前夕的1996年11月上映,公映一個月仍位居全港票房冠軍。
⑸ 電影甜蜜蜜影評
一隻覺得這部電影之所以能成功並不是個奇跡。是個必然。《甜蜜蜜》本身也是港片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的港片給我的感覺就是喜歡難大人物,或是生活中的一些『異類』作為劇本的原創背景,看多了,有點枯燥,因為劇情多少雷同,可以猜到台詞的那種。
這時候的港片製作陷入了創作盲區,太多的驚險&武打,似乎港產成了此類電影的代名詞。電影人一部部的出,製作人樂此不疲。而觀眾早已不買帳了。
此時《甜蜜蜜》應運而生,一部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愛情文藝片,它的成功多少也有一點『時勢造英雄』的味道。從此以後,港影人,開始注重小製作,小劇本的電影了。
《甜蜜蜜》的劇本,不可挑剔。尤其是前半段,那種社會平層,(不喜歡用底層來形容我們老百姓,底層多少有點受氣的感覺,可是我並不覺得被壓榨了)日常生活原態刻畫的可謂是淋漓盡至,讓大眾產生共鳴。尤其是李翹那種現實追求,又吻合多數懷夢青年心。
最高明的還是最後的鏡頭。一點點的推過,黎小軍的臉,然後在推倒李翹的臉上…
…『在哪裡?在哪裡見過你?』恍惚間十年的情緒摸上心頭…,一時間的意亂情迷…,讓你我也若若有失…就這樣你我也被征服。
電影畢竟是創作,什麼事創作,創作就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從這里提煉出一個引人共鳴或是深思的主題。至此有了後半部分的精彩,也成就了這部不俗的佳作。
所以至使我們百看不厭~~
當當——當然,影片的靈魂黎小軍&李翹地人物塑造,完美的無可挑剔。Miggie的影後可不是白拿的,入目三分的深入人物靈魂,騙取了多少觀眾的唏噓。
至於黎明,覺得純屬個人真我的演繹。傻笑,絕對的本色。關於這點,我有話說,
其實咱們的黎天王也笑不出別的樣子來,就會一種也挺好,這不還捧回了一個『小金』呢!可見這片人物塑造的有多完美了……(太損的話就免了,人家也沒得罪我)
他們用『痴』、『傻』來貫穿片子情愫的飛升,一對男女,沒有目的地相愛…,李翹說:『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你,你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我……』愛情就是這么無力,在沒有慾望的時候撕生,這種似無非有的愛情最讓人肝腸寸斷,難以割捨。
試問一定要找個理由嗎?只是給自己放棄一個借口……然,當他們明白的時候,已經茫茫十年。
縱然你有宏圖壯志,縱然我的種種理由,可是情愛不受任何阻絆的在身體力擴張…,人生、苦短。
未幾時,在沒有你的地方,我遙遙思念…,終卻不了命運的擺弄。千百萬次,從這里走過的我,企盼著你就站在路口的轉彎處…,千百萬次,在初識的窗邊回頭重見笑臉的你……就這么在最不驚異的瞬間相逢…,十年間風雲,彈指一間。這樣的邂逅,讓我們悵有所失,迷糊的記憶,讓我們看著彼此熟悉又陌生的臉,略有所思:『在哪裡?在哪裡遇見你?』
尚未訴情的你我,又在迷爍的記憶,狐疑的眼神中匆匆擦身而過…,也許還是沒有記起。
然而終究有一天,我們會突然從椅子上跳起來,『是你!是你!夢見的就是你!』
⑹ 電影《甜蜜蜜》好看嗎
很經典的一部愛情電影,
喜歡那個時候的張曼玉和黎明,都很年輕,演繹的也很真切,那會看這個片子真的感動的掉眼淚了。
⑺ 如何評價電影《甜蜜蜜》
《甜蜜蜜》這部電影看了很多次,前段時間電影院又懷舊的放了,然後又屁顛屁顛的跑去看了。
愛情動人,亦傷人。是牽掛,亦是負累。會欣喜,亦會悲憂。有收獲,亦有缺憾。明了這一層,面對《甜蜜蜜》接連不斷的糾纏與錯失,方能感同身受。
可《甜蜜蜜》不只是一部愛情電影。它的野心,是透過特定時代中普通人的奮斗與掙扎,勾勒人與命運的關系。
最讓人感動的是豹哥,他為了李翹做了很多,最後死在異國他鄉。他身上的米老鼠文身是最感人的一段。
很多時候,在不在一起並不是很重要,相愛過才是最重要的。
⑻ 甜蜜蜜好看嗎
翻出舊電影才找到不煽情卻仍然美麗的愛情故事。沒有甜膩的台詞沒有唯美的鏡頭,最美麗的偶遇在於一個轉身。
⑼ 電影《甜蜜蜜》總體而言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甜蜜蜜》是香港回歸前大時代背景下漂泊靈魂的縮影,一部描摹苦澀愛情、人世命運的上乘佳作。是導演陳可辛在香港回歸之際講述的20世紀末香港新移民的漂泊生活,以鄧麗君的歌《甜蜜蜜》貫穿始終,英文片名「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意為"基本是一個朋友間的愛情故事"
為什麼會有《甜蜜蜜》這部電影?因為一個有關命運預告的想法。
影片開始顯示的時間是1986年的3月1日火車到站,這是兩位主人公首次相遇的時間地點,這個秘密在影片結尾被揭曉。陳可辛最初想要拍這部片子其實是因為一個想法,如果說兩個人很久之前已經遇到過,冥冥之中已經有過那麼一次相遇,那麼這次相遇在日後兩個人的交往過程當中就是一個命運的預告。《甜蜜蜜》的故事正是源於這個概念。
⑽ 甜蜜蜜電影到底講什麼
1986年3月1日,黎小軍告別了女友小婷,一個人從無錫來到香港。他最大的理想就是等有了錢能把小婷接來成婚。在這里他認識了來自廣州的李翹,兩個孤獨的人終於成了朋友,而且偶然地,他們發現他們都很喜歡鄧麗君的歌。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其實對方都不是自己來香港的理想所在,於是他們分手了,小婷終於成了黎太太,李翹也跟了在黑社會做事的豹哥。
日子彷彿就應該這樣繼續,可是他們也終於發現自己一直愛著對方。緊接著一場變故使兩人再次相遇時已是1995年5月8日,他們在紐約唐人街一家商店的櫥窗前,一起聽著鄧麗君去世的消息,當四目相對,耳畔傳來的又是那首他們在香港時唱過的「甜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