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97以後的香港電影在無經典之做
香港回歸之後就不是自製了對於許多的行業都是打擊尤其是電影領域沒發現現在的香港演員都來大陸淘金么?|
Ⅱ 看很多香港電影說到97回歸好像都是用一種嘲諷的語氣,97以後不能乾的事情就多了。香港回歸對香港人意味著
確實很多事情都不能幹了,都被HX了。回歸也造就了香港電影的沒落,因為審片嚴格了,都按著大陸的規矩來,很多題材不能拍了,很多話也不能說了。
那時港人因為恐慌引發了移民潮,以為要被GC化了,很多當時的電影中都有體現。不過「一國兩制」確實起到了安撫作用。
Ⅲ 97年之後的香港電影
張學友、劉德華〈江湖〉 鄭伊建〈九龍冰室〉
劉德華〈無間道〉1 2 3 部 謝霆峰 〈男兒本色〉
甄子丹〈殺破浪〉〈導火線〉 劉德華 〈門徒〉
吳建豪〈卧虎〉 吳彥祖 〈天堂口〉
杜琪峰導演〈大事件〉、〈槍火〉
97之後的香港黑社會,古惑仔電影已經有所改變了,不過,現在這種黑社會電影也別有一帆風味,你可以去看看這幾部電影,還不錯
Ⅳ 97以後,香港還有哪些優秀的新的電影演員嗎
你是問97以後出道的么?我只知道李治廷 演過歲月神偷 李小龍等~
還有方力申~
hk很多優秀的演員~出道都比較早
Ⅳ 求97以前香港經典動作電影
甄子丹的《戰狼傳說》97年 《精武門》95年
元華的《男人四十打功夫》
李國豪的《龍在江湖》
元彪的《神偷燕子李三》《龍爭虎鬥》《精武門》《醉拳》《林世榮》《雜家小子》《A計劃》《快餐車》與成龍有很多合作的了
李連傑的《黑俠》《鼠膽龍威》《給爸爸的信》
Ⅵ 為什麼97年的香港電影老聽演員們說道1997
這就是作為香港文藝工作者特有的97末世情懷。 首先,在現實政治經濟層面,大陸與香港政治與經濟環境的差異性導致港人對97存在著莫大的擔憂與疑懼,這種擔憂與疑懼的焦點在於回歸後不同的政治體制以及大陸與香港懸殊的經濟發展狀態,可能會因大陸的「貧」和「紅」而制約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香港的發展,則是關乎每個香港人的頭等大事。 其次,97除了關涉香港未來的政治與經濟命運之外,更為港人所心憂的是心態轉換的問題。回歸在我們內地人看來,應是歡欣雀躍之舉,但對於港人來說卻並不如此。在面對回歸大陸母體現實的時候,港人內心憂慮多餘喜悅。因為所有的港人都面臨著一個歷史的節點——認同感的轉移,也就是對於香港地區的認同感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的轉移。 最後,因為對政治歷史淡漠的香港人對於內地具體社會情況認識不夠,他們對於大陸的認識多受到「文革」史料的羈絆,從而懼怕「shehuizhuyi」時代的到來,認為回歸就是倒退。 關於此類電影很多,你可以根據我的論點對號入座,例如《聽候董建華發落》、《人在紐約》、《暗花》《胭脂扣》等等電影多有關於97情結赤裸裸的描述,片中人物對白多次提及97 的「變數」,甚至於《賭聖》《表姐,你好嘢!》這類喜劇片也都常拿大陸人開涮、戲謔,這些也都是對於97的一種自我安慰。 以上是我的理解,可能會比較片面,但希望能夠幫到你。
Ⅶ 關於97香港回歸之後一些黑社會認識的發展和變動 的電影,以前看過但是忘了叫什麼,很多明星
慈雲山十三太保
鄧衍成 作品 1995
巫啟賢 萬綺雯 鄭則仕 陳豪
Ⅷ 香港電影為什麼97之後就開始沒落了
看那些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港片里,一提到97快到了,香港人總是害怕。
那些年大牌明星都在幹嘛,成龍拍《紅番區》《我是誰》打進美國,周潤發拍《和平飯店》
打進美國,李連傑拍《黃飛鴻之西域雄獅》打進美國,吳宇森到美國拍《斷箭》《變臉》去了。
留下來的港星也是青黃不接,周星馳97過來的作品一部比一部爛。到是97以後新人中陳小春
鄭伊健,古天樂,謝霆鋒,馮德倫,吳彥祖等都上了位,他們的電影作品比較受歡迎。
可是後來回歸後幾年,港星在國外轉了一圈又回國發展,而且都輾轉內地市場。
但是港片已經變了一個味了。
Ⅸ 香港97之後 好看的電影
首先要推薦的是無間道三部曲.
還有爾冬升導演的電影.個人比較喜歡新宿事件.
很多黑幫片.警匪片都很好.
還有就是天水圍的日與夜
Ⅹ 為什麼97以後香港電影都不好看了
現在香港電影圈的演員都是邵氏電影公司,也就是他們的演員培訓班出來的人,例如:周潤發,劉德華、梁家輝等等~~~~~當時都轉占電視劇也就是TVB,只不過現在過了當時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