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感覺那個電影嘉年華也不怎麼樣啊製作成本低廉劇情隱晦無亮點還一大堆人說好看真是浪費錢真糟心
各有所好,也許是因為樓主更喜歡商業大片。電影和書一樣都可作為故事的表達載體,有史詩巨制有低俗小說,導演只是拍了她想拍的表達了她想表達的。《嘉年華》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欣賞的電影,影片從兩個女孩的視角進行敘述,劇情平穩流暢沒有殘酷的施暴場景也沒有過多渲染悲情的氣氛,片中專家醫生第二次為受害小女孩診斷後小女孩默默哭泣,賓館服務員小米穿著白裙逃離時遇到海邊的雕塑,都是簡簡單單的畫面,但越是簡單越發讓人深省。
② 《嘉年華》評價和口碑怎麼樣
《嘉年華》的導演文晏,是中國內地新生代優秀導演和製片人中為數不多的女性。曾擔任64屆柏林金熊獎的影片《白日焰火》的製片人。
2013年個人處女作《水印街》成為中國內地唯一一部入圍70屆威尼斯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的劇情長片。
而文晏的這部新片——《嘉年華》也入圍了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2017年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影片的原名是《水上嘉年華》只得是片中孟小文的父親所管理的游樂園。影片講述了,兩個小學生孟小文和張新新,因為父母疏於照顧,被她們的「乾爹」——當地的一位大老闆帶到旅館進行了性侵。
而旅館的服務人員小米成為了整起事件唯一的見證人,並且保存下了視頻資料。而這也使她成為了警方、旅店老闆、律師,以及閑雜社會人員,多方勢力爭相拉攏的目標。
而年僅15歲的小文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階段。個人情感世界的敏感纖細與外部社會力量的糾葛沖突相互交織。如何展外部社會矛盾的激烈和少女內心世界的細膩,對於導演文晏和飾演小文的米琪來說都是個巨大挑戰。最終的成片證明,她們不負眾望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引人入勝、震撼人心的故事。
片中的重要意象——夢露雕像,高達數十米的「夢露」擺出了她最經典的「撫裙」動作。所以每當人們抬頭仰望,總能夠看到她若隱若現的「裙底」。但是沒過多久雕像的小腿就貼滿了各種廣告,原本鮮紅的腳趾甲也被人刮花。
這個在海灘邊搔首弄姿的美國性感女星雕像,柔弱、魅惑、令人浮想聯翩,卻更容易招來非議。其現實原型來自「廣西貴港建立全球最大夢露雕像,後因有傷風化被拆除」的事件。導演將其移用到影片中,使其具有了多重象徵意味。
這座雕像和影片的英文名字「Angels Wear White」相呼應,無疑成為了當代女性社會地位的象徵。與男人相比她們是弱者,但雌性的誘惑卻一再讓她們成為男性暴力和強權的受害者,而作為旁觀者她們既不敢也沒有能力發聲。「夢露」就是片中孟小文、張新新和小米的代表,更是全社會女性形象的集合體。
另外片名「嘉年華」來自歐洲中世紀時期的「狂歡節」,所有人在固定的幾天內忘記身為地位差別,為所欲為盡情釋放自己的原欲。其象徵著當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代社會,每個個體的價值和尊嚴都不再被重視。每個在金錢大潮中「弄潮」的投機者,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刻被潮水裹挾、吞沒的對象。而《嘉年華》則導演文晏對當代社會現實,女性身份、兒童侵害等問題的全面反思。
③ 如何看待電影《嘉年華》反應的社會問題
嘉年華這部電影反饋了很多社會的問題,比如說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他們對很多的時間都有很強的操控能力,而那些沒有權沒有實力的人,他們只能等著被那些有錢的人去處罰
④ 電影《嘉年華》結局什麼意思
《嘉年華》結局:最後,夢露垂垂老矣,再不能給這里增色,被工人拆掉。又印證了幾位女性的遭遇,小文二人被劉會長想用金錢打掃了事,最後不惜動用陰招;莉莉流產之後,再也不化妝了;小米想要一個身份的計劃失敗,無路可走地去接客了。
小米最終決定離開,但她將要闖入的是一個她無法掌控的世她沒有身份證,她將電動車騎在機動車道中央,這都暗示著巨大的錯位。前方拉著夢露的死屍,也許是被修繕,也許是被打碎,沒人知道,電影用夢露的遭遇來更直白地講述女性的命運。到最後,仍然很難看到小米會生活的更好的跡象,但正因為這種迷茫,夢露的倒下,更證明這種覺醒的萬分可貴。
(4)電影嘉年華不好看擴展閱讀:
《嘉年華》劇情簡介——
小米是一位在廉價旅館上班的清潔工,而前台接線員莉莉總想找她幫忙。在一個充滿命數的夜晚,莉莉說服了小米替她在前台上一晚上班,這樣莉莉就能溜出去見男朋友了。而一位當地的高級官員劉會長帶了兩個年輕姑娘小文和小新入住。小米瞬間就產生了懷疑,在劉會長入住房間之後,她看到兩個姑娘住進了隔壁房間。小米在旅館的監視系統上觀察著過道,還用手機給錄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兩個姑娘明顯看上去萎靡不振,她們回學校之後,老師覺得事態不對,給兩人的家長打了電話,還通知了警方。她們在醫院做了檢查,得到確認,兩人都被性侵了。以警探王隊長為首的警察們搜查了旅館,發現可以將劉會長定罪的監控錄像,可是顯示劉會長進入了兩個女孩房間的那一段,卻被刪了。警察質詢了聲稱自己當晚值班的莉莉,而怕自己丟掉工作、那一晚替莉莉值班的小米卻一直噤聲,對自己拿手機把一切都錄了下來這件事隻字不提。
小米離開母親去和離婚的父親住在了一起。因為缺乏證據,看上去這個官員就要逃之夭夭了,而兩位女孩兒的律師郝潔女士不肯放棄,而且本能地認為小米是在撒謊。
⑤ 電影《嘉年華》這部電影折射出怎樣的現實
《嘉年華》的導演文晏說:「真正的罪犯,可能是整個社會中,大家的缺失。」
《嘉年華》的原型是海南萬寧著名的未成年人性侵案「校長帶小學生開房」,不熟悉的人,可能不知道前面還在假造婦科檢查記錄、嫌犯在動用金錢收買私了,為什麼突然「神轉折」成了壞人被收監,壞警察被懲處。實際上,被省略的是網上抗議「校長開房找我」以及其他女權公益人士的活動。
「廣州大學城黃波案」的黃波在把黑手伸向大學生的時候,事實上是一個緩刑期的強奸犯。他在公司強奸女下屬未遂,最後不僅在司法系統人員的幫助下賠償換取諒解書,還獲得了並不適用的緩刑;而且,在法院某些人員巧妙斡旋下,他的緩刑並未執行。於是這個強奸犯全國滿地跑,從緩刑期就開始性侵女大學生。而對他後來的作為,盡管有四名受害者報案,警方拒絕立案。
所以,財雄勢大者的性侵,往往可以逍遙法外。這不是罪犯一個人的「功勞」,而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二次傷害當事人的處警,出賣當事人隱私的媒體,竊竊私語中咎責受害者的路人們,以及貪贓枉法者。《嘉年華》是一部難得的觀照現實的電影,每一個希望生活在真實中的人都應該去看。
⑥ 怎麼評價電影《嘉年華》
如果不是觀看第五十四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我不會知道居然還有《嘉年華》這部電影。之所以用「居然」這個詞,是因為《嘉年華》這部電影拍攝視角的特殊性。
電影以兩個女孩(小文和新新)被新新的乾爹(有錢有勢的商會會長)誘奸性侵為背景,展示了當下社會的腐敗和人性的墮落。當然,電影也展示了以律師、小文父親及「黑戶」小米所代表的追求公道、公正和自尊、自我拯救的希望。
電影中兩個女孩的老師,只是停留在對孩子遲到行為的批評和懲罰(罰站在教室之外),讓老師失去了對孩子行為背後存在可疑問題的洞察!也就失去了對孩子應有的教育關懷!
影片中那個「黑戶」女孩小米是逃離自己家鄉的女孩。小米比兩個受性侵的女孩大不了幾歲。但是生活已經讓她學會了很多。只是這份命運不免有點殘酷!小米是從生活中學習!而不是在課堂里學習!
兩個女孩在課堂里學傻了!而小米在生活的磨練中學聰明了。上學很少的小米還保留著良知和自尊,恰恰是所謂的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讓人的良知漸漸泯滅了。
在小米走投無路時仍然不願意回老家去,因為她說「這里暖和,就連要飯的晚上也能睡個好覺。」但願這里不只是天氣暖和,人心也會讓人感到暖和!
雖然可能還很遙遠,我們一起努力,一代又一代,相信終究會到來的!
⑦ 電影《嘉年華》是一部什麼樣的影片,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嘉年華》很棒,不是像《熔爐》一樣充滿沖突,而就是在隱忍的平靜中撕開一道道裂縫。
這不是一部簡單的講述怎麼將罪犯繩之以法的故事,聚焦的不是性侵本身,甚至不是受害者,這里有性教育的缺失、有面對傷害的選擇、有邊緣人物的掙扎、有集體的冷漠、有女性的物化。
電影里夢露的雕像一次次出現也是電影情節的節點。性感尤物,也許承載的是社會對女性的看法,慾望的象徵。從完好到貼滿小廣告的斑駁再到被移走,影片也從性侵發生到發生後二次傷害再到「正義」復位。在這里還是特別想提到一個細節,就是小米在看到雕像被貼滿小廣告時的舉動,真的特別單純,在她的眼裡這就是美的象徵,也許是心之所向,沒有慾望。
那麼在面對這類案件的時候我們的最終目標到底是什麼?我想正義是要伸張的,但如何幫助受害者走出陰影則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小米和莉莉在電影中是個很別樣的存在,我會恍惚間感覺莉莉就是小米的長大版。小米真切的就是社會邊緣人物,在異鄉漂泊的少女,她是另一個受傷的兒童,在沒有經歷這場事件時就已經是社會的受害者,在她的面前未成年人保護法、社會保障什麼的統統是虛無的存在,一個沒有戶口的十六歲少女,要如何走下去。
我們沒有辦法去譴責,為什麼不肯作證,為什麼不願意拿出證據,你要如何讓一個連自己基本權利都保障不了的人去做別人的救世主呢。
小米拿出莉莉的耳環、莉莉的口紅,坐在床前,聽著電視里的新聞,打開口紅又蓋上,帶上的耳環又摘掉,偷跑出去砸斷電動車的鎖鏈,這一片段大概是整個影片里最讓我緊張的時刻,但是她掙脫了,她穿著白色的裙子,夢露的雕像從她身邊駛過,看著她一路向前的背影,電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