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沉默的羔羊II漢尼拔好看嗎
呵呵,這只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而已。。我感覺沉默的羔羊2的結局有點讓人感覺法網疏漏,但也許這也是為續集拍攝做准備。泯滅人性的作品有很多,但這只是一部電影。。我的真實想法,望採納
我個人更喜歡電視劇版的,電視劇版的更有內涵,表現手法更隱晦,最後釋放的也更激烈。電影版的更偏向於陳述性,也許是我更喜歡電視劇里那個演漢尼拔的演員吧。
❸ 有關漢尼拔的電影共有哪幾部影片順序麻煩順便說清楚~謝謝~
《沉默的羔羊》第二部《漢尼拔》,上映於2001年2月9日,是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大衛·馬梅編劇,安東尼·霍普金斯、朱麗安·摩爾、加里·奧德曼等領銜主演的犯罪懸疑片,其中漢尼拔·萊克特是由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而安東尼·霍普金斯,是英國人,1937年12月31日出生於英國威爾士塔爾伯特港馬格姆,他不僅是一位演員,而且還是導演、製片人。
安東尼·霍普金斯,參演的作品太多了,如2019年上映的《教宗的承繼》,2018年上映的《李爾王》;2017年上映的《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和《雷神3:諸神黃昏》;2016年上映的《極速之巔》、《驚天綁架團》、《瀆職》;2015年上映的《通靈神探》、《化妝師》、《反擊》等影片,2016年其還參演了電視劇《西部世界》。
❹ 如何評價《漢尼拔》這部電影
《漢尼拔》不應被視作單純的驚悚劇情片,事實上應該列入情感片。影片最具內涵的也是漢尼拔和斯黛琳的情感關系的處理,這種處理實際上體現了西方文化或者說西方人人性中所固有的矛盾和斗爭。
漢尼拔這位正邪並容一體的食人醫生擁有超凡智商和高格調藝文品味,與一位擁有辨識變態心智特異功能的聯邦探員展開一場鬥智鬥力的追逐戰。從《漢尼拔》的美國票房來看,這也不會是最後一部。由此可見,魔鬼的"魅力"不可低估,因為它的藝術呈現能從反面凈化人們的邪念。
❺ 漢尼拔好看嗎
放在今天大概會是一部相當成功的商業片,但與第一部相比就是二流電影與一流電影的區別了。個人覺得有兩處重大的失誤,第一是女主角的氣質完全不適合這部電影,第二是幾處沉重的音樂把美好的氣氛破壞殆盡。結尾處的重口特寫總算沒讓我失望:)
❻ 漢尼拔好看嗎
漢尼拔.萊克特博士無疑是個令人著迷的角色。
如果說他在《沉默的羔羊》裡面還是配角的話,那麼在《漢尼拔》裡面已經成為中心,超越了史達琳,成為一顆巨星。當然,博士本人肯定是不屑於這樣的稱呼的。
作者托馬斯.哈里斯曾經說過,其實他一直不敢動筆寫《漢尼拔》,恐怕自己的心靈被扭曲。博士的精神力量如此之強大,連作者本身都駕馭不了。
我看《漢尼拔》小說的時間要遠早於看電影,和看《達芬奇密碼》是一樣的。和大多數情況一樣,從精彩與享受的角度來說,小說勝於電影。《達芬奇密碼》的電影是毫無變化地重復著原著,而《漢尼拔》更糟糕,電影與原著的主旨完全背離,很久之後才偶然知道原因。
原著中,漢尼拔博士始終在探尋著史達琳的內心,並且幻想著妹妹米莎的靈魂能在史達琳的地方落地、重生。
而史達琳,出於探員的職責,為了追捕漢尼拔博士,也沿著他的喜好與品位一路追蹤,如同獵犬僅憑著嗅覺前進。但在追捕博士的同時,又無法容忍他被惡棍梅森折磨。(梅森想拿博士活生生地喂豬。)這就像她小時候一樣,忍受不了待宰的羔羊的哀叫,深夜騎著瞎眼的馬逃離了叔叔的農場。就是這種心靈的烙印,讓史達琳在《沉默的羔羊》裡面不畏生死,苦苦追查並成功找到了變態殺人狂「野牛比爾」,為的就是要從兇犯手中救出被折磨的受害人。同樣的原因,讓史達琳從梅森手裡救出了正被折磨的漢尼拔博士。多少年,羔羊的哀鳴,始終在她內心回響,也煎熬著她。
博士看得出這些,「史達琳和一切有知覺的生物一樣,從幼時建立起模式,憑借它的框架來理解以後的見聞。」
而博士本人,也同樣因為幼年的遭遇,從心靈上已經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人」了。「在精神病學界,對萊克特博士是否應該被看做人尚無一致的意見。他長期以來就被他在精神病學上的同行們(其中有些害怕他在業務刊物上那枝辛辣的筆)看做某種跟人類完全不同的東西。為了方便,他們就叫他『惡魔』。」
當史達琳被無恥的警界與政客一再作踐和拋棄之後,在自己還未清楚察覺之前,轉變了,為了營救博士,打死了警察,射穿了警徽,擺脫了內心的桎梏。
博士醫治了重傷的史達琳。比肉體的治療更深入的是,博士解開了史達琳心中的一個結,她對父親的愛與恨。並且,對於另外一個陰影,那個一直垂涎於她,又不停地禍害她的督察長助理克倫德勒,給了他一個最適合不過的結局。博士邀請史達琳,按照博士的方式,文雅地、自然地、極其有品位地,吃了他。
史達琳則用自己回報了博士。那是心甘情願的,毫無保留的。
史達琳豁然痊癒了,博士同樣如此。他們互相拯救,互相治癒。「他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夢見米莎了。」
他們兩個成為了情人,非常幸福。
而在電影中,史達琳自始至終都是一名忠誠的探員,即便是在麻醉尚未完全退去的眩暈和趔趄當中,還掙扎著抓起一柄餐刀,向博士進攻。博士在搏鬥中占據著優勢,卻發現手腕已經被這位出色的女特工用手銬銬住。最後的結局是,史達琳高舉雙手,等來了前來救援的特種部隊。而博士,砍開了手銬,弄傷了手臂,纏著綳帶逃上了飛機。
影片完全沒有表現男女兩位主角之間的心靈交流,和他們的互相探索、熟悉、靠近。他們的心結為何如此地痛苦,又是如何被打開?這恰恰是原著的主線,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沒有了這些,片子里的恐怖場面全都成了噱頭,毫無意義。如果有人把這部電影稱為「恐怖片」,那是正常的,因為片子完全背棄了原著的主旨。
安東尼.霍普金斯和朱莉安.摩爾的表演是出色的,但電影編劇違背了原著中兩個主人公的本意。
最近才知道,電影之所以這樣改編,是恐怕漢尼拔博士過於被觀眾追捧。畢竟他是個罪犯。 據說這也是經過了作者 托馬斯.哈里斯 本人的同意。
❼ 影片《漢尼拔》的影評。看完之後總覺得漢尼拔是個好人,求點評。
漢尼拔確實非常傑出,電影誕生一百年時評選出的「50大惡人」,漢尼拔·萊克特排名第一。是一百年來電影史上第一大惡人。
請注意,他是「第一」,但他是「第一大惡人」。
漢尼拔智慧過人,才華橫溢,不僅在自己的領域是一流專家,在其他領域也造詣非凡。他逃脫後隱姓埋名躲在佛羅倫薩,輕輕鬆鬆地就當上了一家博物館的館長,除了一點「特殊手段」,其超人的學識涵養是主要原因。
他閱人無數,滿肚子裝的是各式人等的秘密,加上博及群書,使他對人性有極其深刻的了解,具有非凡的洞察力,無論是誰,一言一行都逃不過他那雙怪異的「褐紫紅色的」眼睛。
他
是一位造詣很深的精神病專家,然而他自己就是一名精神病人,一名心理變態者,「明知自己在犯罪卻毫不在乎的精神變///態者,純粹同社會作對」。作為精神
病醫生,他接受有心理障礙的人的咨詢,就在與病人的交談中,他了解到人們的各種隱私,而且事情無論巨細,極感興趣。當他把一個人的故事挖盡掏空再沒有什麼
值得他費心去探詢時,他就把這個人殺了——往往還要吃掉一部分,有時還做成佳餚,與不知情的朋友們聚餐共享……
他樂於給別人製造痛苦,當別人在痛苦中聲吟時,他卻很有成就感似地在一旁欣賞。無論是殺人,還是指導威爾、史達琳等人抓人,他都是「玩游戲」。
如果說他早年殺人,還有給妹妹報仇的因素,後來很多無辜的人被他殺死、吃掉,這就完全是他變///態行惡了。
這樣一個人,你可以說他很厲害,但是不能說他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