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史上最好的十部電影有哪些
《視與聽》(Sight and Sound),又譯為《畫面與音響》,是英國的一份歷史悠久的電影雜志,現為月刊,由英國電影學院出版。雜志每隔十年便會召集知名導演與影評人進行投票,評選影史十大影片,在業內具有很高的權威性。最近的一次評選是在2012年,那麼究竟是哪些電影被評為史上最好看的十部電影呢? 一下是多維娛樂小編為您整理的部分影片,更多影片還請關注多維娛樂網
第一名:《迷魂記》(1958)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迷魂記》是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詹姆斯·斯圖爾特、金·諾瓦克主演的懸疑片,於1958年5月9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私家偵探斯考蒂受加文·艾斯特所託去跟蹤馬倫,並由此引出一樁命案的故事。《迷魂記》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電影的經典之作。影片充滿神秘的氣氛,是希區柯克的控制藝術中最坦率和最具懺悔性的作品之一。【更多電影資訊:http://www.dowei.com/yingshi/movie/】在《迷魂記》中,男性的慾望窺視和女性的自我凝視主題同時存在。影片以不同的視覺圖像很好地反映了電影敘述中產生視覺快感的內在性別心理結構機制。(《電影評介》評)
第二名:《公民凱恩》(1941) 奧遜·威爾斯
《公民凱恩》是由奧森·威爾斯於1940年拍攝的一部傳記體影片,由奧森·威爾斯擔任導演、製片、編劇以及主演。曾獲得1941年奧斯卡獎七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影片講述了報業大王凱恩的一生。影片以一位報業大亨凱恩之死揭開了序幕,並通過他的人生經歷和事業的興衰史,見證了一樁資本主義神話下的復雜真相。奧遜·威爾斯和他的處女作《公民凱恩》是現代電影的奠基石。 無論是誰,只要擁有一部像《公民凱恩》這樣的電影,就只能給人一個感覺:高山仰止。這種成就足以讓人睥睨天下,傲視群雄。因而奧遜·威爾斯應同他的《公民凱恩》一起永垂不朽。(電影理論家巴贊評)
第三名:《東京物語》(1953) 小津安二郎
《東京物語》是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執導,笠智眾、原節子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描述的是住在海濱小城尾道的七十歲老夫妻離開故鄉去探望他們住在東京的子女,在品嘗了各自成家的兒女們冷淡的招待後,老夫婦決定回歸老家,結果年邁的老伴得病,死在了旅程的終點的故事。電影延續了原作中對日本傳統家庭關系重構的深情關注,借故事原有的敘事框架,用山田獨特的筆觸,為日本的當代社會做了一幅深入淺出的家庭速寫,畫面清新婉約,明麗動人(光明日報評)。
第四名:《游戲規則》(1939) 讓·雷諾阿
《游戲規則》是讓·雷諾阿導演,讓·雷諾阿編劇喜劇的電影。主要講述克里斯汀(諾拉·格雷格 Nora Gregor 飾)跟女僕傑西(安·梅因 Anne Mayen 飾)探討了男女之間友誼的話題。
第五名:《日出》(1927) 茂瑙
《日出》為美國威廉福斯影片公司出品的黑白默片,導演是F.W.茂瑙。該片描述了一名年輕農夫愛上了城市女人,在她的迷惑下決定將妻子淹死,然後把農場賣掉,搬到城裡跟她雙宿雙飛的故事。影片是著名德國導演茂瑙到美國拍攝的第一部作品,獲第一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最佳攝影兩項金像獎及一項特別獎——藝術質量獎。本片標志著默片時代最高藝術水準,也是德國表現主義的創作巔峰(雖然理論上應算美國片),就算在今天觀賞依舊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
第六名:《2001太空漫遊》(1968) 斯坦利·庫布里克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是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本片獲得當年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4項奧斯卡獎提名,獲最佳視覺效果獎,獲1968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美工獎。
第七名:《搜索者》(1956) 約翰·福特
《搜索者》是一部由約翰·福特執導,約翰·韋恩、傑弗里·亨特等主演經典西部片,倍受影評人及當代導演們的推崇。該片講述了軍人伊森在內戰結束後返鄉,卻發現家人慘死在印第安人的刀槍之下,而侄女黛比生死未卜。伊森決心報仇,並在哥哥養子馬丁的陪伴下尋找侄女的故事。1956年3月13日 ,影片在美國上映。導演不僅呈現出標榜西部片浩瀚無垠的沙漠景緻、冒險精神,更對當時種族間沖突的面貌,做了深刻的描繪。
第八名:《持攝影機的人》(1929) 吉加·維爾托夫
《持攝影機的人》是由吉加·維爾托夫執導的紀錄片。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系蘇聯著名蒙太奇理論的「電影眼睛派」(Kino Eye)創始人維托夫用攝影機紀錄的莫斯科的一天,在鏡頭和剪輯技巧方面有著創造性的發現。他強調用「抓拍」的方式捕捉生活的片段,並積極主張利用聲畫蒙太奇對電影進行革新,他的這套理論對後來的法國先鋒派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都有深遠的影響。60年代戈達爾組成過著名的「吉加·維托夫小組」,取名便是對這位蘇聯電影實驗大師的推崇。
第九名:《聖女貞德受難記》(1928) 卡爾·西奧多·德萊葉
聖女貞德受難記》是1928年上映的法國歷史傳記電影,由卡爾·西奧多·德萊葉執導,瑪利亞·法奧康涅蒂、安托南·阿爾托等主演。影片講述了農家姑娘貞德率兵沖破重圍,擊潰英軍。她的英雄事跡四處傳頌,人稱「奧爾良少女」。但也因此引起法國貴族的妒恨,貞德被出賣後落入叛軍手中並對她施以火刑。
第十名:《八部半》(1963) 費德里科·費里尼
《八部半》是由費德里科·費里尼執導,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克勞迪婭·卡汀娜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63年2月14日在義大利上映。該片講述了電影導演古依多在籌拍一部表現人類末日的影片時,不僅在創作上遇到困難,而且在感情上也陷入困境的故事。1964年,該片獲得第36屆奧斯卡獎最佳服裝設計獎 。《八部半》是一部經典的作品。影片通過回憶、幻想、夢境的呈現,隱喻了一個關於電影創作的故事,也隱喻了電影本身。片中間歇出現的幻覺與記憶,打破了現實時空主線敘述的完整。在表現主人公主觀世界的鏡頭中,晃動、空間變形以及奇特的構圖也使得畫面呈現出平衡被打破的狀態。然而,隨著情節推進,失衡感又會被消解,並且重新恢復平衡。影片藉由打破平衡與恢復平衡的轉化,獲得了獨特的張力。(《電影評介》評)
2. 什麼電影最精彩最好看,推薦10部!
肖申克的救贖
蝴蝶效應
不請自來
綠里奇跡
萬能鑰匙
漢尼拔
沉默的羔羊
搏擊俱樂部
心靈捕手
勢不兩立。
正好十部。。。。哈哈。請採納。
3. 推薦十部世界上公認的好電影,你有哪些推薦
推薦十部世界上公認的好電影,你有哪些推薦?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世界上最好看的十部電影,很難進行選擇,每個人的喜好不相同,有人喜歡唯美愛情類,有人喜歡熱血動作類,也有人喜歡血腥暴力類的電影,所以說要選出世界好最好看,最感人,影響力最廣的十部電影那就只有找大家都公認是最好的,那就是真的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了。
1、 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並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美麗人生》不是一場悲劇,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羅貝托·貝尼尼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但絕對不是為了媚俗大眾而故意削弱電影的思想性。其實恰恰相反,貝尼尼這么處理就是為了不媚俗,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貝尼尼只是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所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們,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就算在集中營里,圭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
4. 十部最好看的黑道電影
2019年7月15日9、《角頭2:王者再起》;這是一部很好的黑幫電影,情節內容都很飽滿,是一個老舊的角頭勢力...
5. 請提供目前最好看的十部電影
沒有最好
跟每個人的喜歡哪種類型有關
目前的肯定是變形金剛2 終結者4(不推薦 跟前三部沒法比!)
冰河世紀3 哈里波特與混血王子
公眾之敵 動畫片:麥兜當當
罪與罰 功夫廚師
尋找成龍 女高怪談5
很多啦 不止10個
主要是看lz喜歡什麼類型的 !還有很多 想知道 可以hi我!
6. 世界上最好看的十部電影
一部好的電影就像一壺好酒,每次觀看都能給人以一種新的體驗。世界電影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但是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個人的喜好是不同的,所以小編找了十部公認的最感人,影響力最廣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著名懸疑小說大師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被冤枉入獄的安迪花費數十年時間逃出了肖申克監獄,整部電影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在IMDB(互聯網電影資料庫 )當中,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將其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並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7. 你認為世界上最好看的十部電影是哪些能否聊聊
生的年代不同,各人的喜歡電影也不同,我自己認為的精品:原南思拉夫的(橋),(瓦爾特保衛撒拉熱窩)。日本的(追捕)(遠山的呼喚)。國產的(廬山戀)〈大腕)。歐美片(勇敢的心)。港台片〈龍門客棧)(槍火)。其餘還有(知音)。(少林寺)。
8. 十部最好看的災難電影
1.泰坦尼克號 Titanic (1997)
這部當年的大片感動了無數人,就是因為傑克和羅絲的愛情浪漫熱烈而美好,至死不渝,猶記得沉船以後兩個人漂浮在海上,傑克鼓勵羅絲要活下去,他說不後悔打賭贏來了這張船票,淚流滿面的人不在少數吧,看著傑克的面孔沉入海中,觀眾和羅絲一起經歷了生離死別,愛情總是這樣令人感動。
除了男女主之間的互動,印象深刻的還有在船沉前三等艙躺在床上安詳擁抱的兩位老人,母親在海水即將淹沒時,拍打兩個孩子入眠的場景,船上一直奏響的音樂,災難來臨時,從容赴死的船長和設計師,都讓我流淚滿面。
2.釜山行 (2016)
拍類型片這事,韓國甩出天朝幾條街,人家已經是好萊塢一流的水準了,雖然各種元素用的很主流,但這就是個主流的商業大片,而且韓國人的催淚絕對是純正的韓國特色,而且還保留了韓國電影的日常各種黑,算是部純正的韓國味兒的好萊塢大片。
在喪屍電影系列中,真心覺得是比較好看的一部,敘事風格和故事的展開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確實是一部高水平的作品。
3.後天 The Day After Tomorrow (2004)
災難片的翹楚之作。最欣賞的一個細節是氣溫驟降被困在圖書館里的人靠燒書取暖時有意識的同一本書至少留一本。求生之際仍然能注意到文化傳承,這很了不起。影片場景很宏大,雪災的特效處理的很真實。 希望人類能好好呵護環境,不要讓電影里的特效變成明天地球的真實場景。
人與環境的問題,永遠是這個時代的最大的問題。地球給了我們生命,也可以毀掉我們,珍惜地球給我們的一切,愛護我們的環境,防止氣候變暖。這部片子很有教育意義。
4.獨立日 Independence Day (1996)
這種電影才是大片,大飛船,大空戰,大場面。從設定來說,我也認為本片是所有描寫外星入侵地球設定最合理的一部。 不過注意到一個細節,在外星人發現51區並發動進攻的時候,滿地的戰斗機沒有一架被擊中,從開始到最後都是些卡車,油罐,小兵被炸得滿天亂飛。
很經典的一部科幻災難片,災難片大導羅蘭·艾默里奇作品。特效不比十幾二十年後的今天差,作為娛樂的商業片非常成功!片中的總統演講是影史上最經典的幾篇演講之一,振奮人心——同時作為美國的愛國教育片也是極品。本片也為後來的外星人片作了榜樣。
5.2012 (2009)
特效真的做得很好,很震撼,非常好看的一部片子。看完這部片特地惡補了一下瑪雅文化,一時沉迷於瑪雅預言,現在想來也是可笑,當知道自己將迎來死亡的那一瞬間,真的是很無奈,我們既然無法阻擋死亡,何不珍惜眼前,我們面對死亡終日惶惶,何不活在當下。
災難片的經典之作之一。 記得當時因為這片子多少人信誓旦旦2012就是世界末日,甚至出現了很多邪教(估計導演也沒想到關於瑪雅預言的營銷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吧)。為了討好中國票房把諾亞方舟整成了中國製造。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所以務必過好活著的每一天
6.世界末日 Armageddon (1998)
恭喜美國人再一次拯救了世界啊!劇情是挺不靠譜的,不過效果還不錯,在這樣一片看不進去電影的年代這片幾乎沒什麼尿點就算是贏了。老布魯斯和小本真是帥爆了!!麗芙泰靳又是個大花瓶無演技無表情啊。隕石暴破那一瞬間多美麗!!
美國英雄拯救人類的套路,很假、很矯情,但最後還是挺感人。泰勒的一句台詞,「如果我有什麼優點,全都是來自你」,戳中淚點。
7.唐山大地震 (2010)
熱火朝天的氣象,熱火朝天的人們,一下子都沒了,只剩下哭天喊地,失去與疼痛的痛苦,溫暖的家一下子支離破碎,丈夫沒了,然而母親又必須對血脈抉擇,最後的不搬走,你爸爸和你姐姐回來該找不到家了看哭了我,相信也看哭了很多人。
不是單純陳述一段悲傷記憶,用悲傷催生更多人的眼淚。慶幸,看完它,我們的心裡更多的是悲傷過後的感動、堅強、親情和大愛。那樣的國難,除了傷痛,我們更應記住那悲傷過後的堅持與生命的感悟。
8.人類之子 Children of Men (2006)
在逃亡中,嬰兒出生在了一個難民營里。刀槍當前,保住人類最後的希望,成為蒂奧心中唯一的信念。
最終既沒有深挖也沒有流俗,見好就收的結局讓整部片子止步於不好不壞、見仁見智的呈現層面上。其中絕對難忘的必須是迷影以來看過最變態、最牛逼、最震撼、最密集的長鏡頭,在此加持下,也成為我心目中最具美感的末世寫實電影。設定非凡,炫技有餘。
9.勇往直前 Only the Brave (2017)
電影裡面是這樣描述火災的:當大火燒過的時候,就像一輛有100節車廂的火車從你身上壓過。你要把臉埋進冰冷的土裡,努力呼吸。只要能呼吸你就能活下來。 看電影的時候,他們被大火包圍了,我以為他們能挺到救援力量趕到,畢竟這是電影,最後皆大歡喜。
但是我忘記了這是真實事情改編,現實是殘酷的。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再次向所有救火隊員致敬,英雄一路走好。
10.大炮之街 (1995)
影片《大炮之街》描述了一個怪異的「大炮之街」普通家庭一天的生活:早晨兒子到學校學習炮兵理論,父親到炮廠上班,母親到工廠製造炮彈,晚上回家以後聽的是敵情通報,而兒子睡夢中則夢想著成為將軍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整個影片採用平淡敘事,故事脈絡簡單,對白也較少,在情節的設置上也沒有好萊塢式的高潮和懸念,但陰郁的基調和畫面沖擊性的色彩讓影片充滿了諷刺和悲劇的意蘊,表現了導演大友克洋對工業社會的反思以及對戰爭帶來的異化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