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百萬寶貝》的中文影評
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
當法蘭基培養瑪吉成為一名職業女拳擊手時,也許太多人會對她微笑。會為她欣喜並歡呼不止。
這是瑪吉的夢想,是她夢想中的人生。當她以女拳擊手的身份讓人恍惚地以為她就要實現夢想,讓人就快相信奇跡的存在時,卻被一個重拳狠狠地擊碎了所有的一切。
她想要一步步朝夢想邁進,當她慢慢接近夢想的時候,夢想卻又想更加遙遠的地方延伸過去。她為了得到更快的拳速,為了打倒更多的對手,為了站到更高的地方,為了有更多的人為她吶喊。她不斷努力,不斷追尋。可是,在那一瞬間,被一個以下流拳法著稱的對手以一記卑鄙的重拳給粉碎了。
然後,瑪吉的世界天旋地轉。本來以為的,人們的歡呼,教練的誇贊,閃亮的冠軍獎牌,都頃刻消失,不復存在。
當所有的夢想被打破之後,再與夢想無關。
也許生與死在很多人看來都是一個不難以回答的問題。肯定,要活下去。為了他人,為了自己,為了希望,為了幸福,當然,也為了夢想。可是,當瑪吉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與很多人產生了分歧。
失敗之後,不僅是內心,她的身體也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她甚至都不能夠呼吸,要靠呼吸機器才能夠維持生命。她腿上的傷口愈加嚴重。醫生說,你的腿可能要切除。更為殘酷的是,在這病危的關頭,瑪吉的母親與弟弟妹妹來看望她,竟然只是為了她能在法律文件上簽字,用來取得她的所有財產。似乎在他們眼中,她的生死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財產,她的錢。
瑪吉把母親塞進自己嘴裡的鋼筆狠狠地吐了出來。她用惡毒的眼神望向母親。那是悲哀而絕望的眼神。原來,所有人站在利益面前,就會變得冷漠且自私。當然,自己的家人也不例外。
可是有一個人,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不論是受傷前還是受傷後。他一直在她的左右。給她讀詩,與她談論夢想與希望。他們相視而笑,他們為活著而一直不停掙扎。
他是教練。是法蘭基。
如瑪吉所說,你讓我想到了我爸爸。
影片中彌漫的全部都是溫暖的親情。平日不苟言笑的教練與不停追逐夢想的年輕女拳擊手的濃濃親情。教練法蘭基從始至終都不能被女兒原諒。而瑪吉,是被漠然家庭疏離遺棄的孩子。
誠然,這個父親是愛女兒的。否則他不會在她受傷後整日地陪伴在她身旁。這個女兒也是愛父親的。否則她不會傷心地看著他在自己身旁,甚至說,你不用天天來陪我的。
在這個世界上,親情,是最無條件的,也是最飽滿而繁華的。是最深重的,也是最難以償還的。
而明顯,瑪吉的母親,對她並不是親情,她只不過是要盡一份養育的義務而已。法蘭基,瑪吉的教練,對於她,才是一份真正的親情。
這兩個並無血緣關系的兩個人,在這項看來有些暴力和血腥的拳擊運動中,結下了深厚的親情。這是平凡而朴實的親情,這是簡單而溫情的親情,這是讓人永遠都無法忘懷的親情,這是讓人拋開所有的親情。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
無關利益。無關未來。甚至,無關生死。
影片中不停傳入的呼吸機工作的聲音,不停插入瑪吉頭邊儀器顯示的那一條條波動的線條。那是瑪吉的生命。讓我們聽見看見瑪吉的生命。這樣的活著,其實比死去更加痛苦。
沒有人關心,沒有人注意,沒有人在乎。這樣的活,又有什麼意義。
瑪吉想死,可是法蘭基卻總是陪伴在她的左右。鼓勵著她,支撐著她。可是,她不想這樣猥瑣地懦弱地活下去。她告訴法蘭基自己想要死去。他並不允許。他不想讓她死去。
但當天晚上,他便看見瑪吉鮮血淋漓地自殺。
她的手不能動。她的腳不能動。她的全身都不能動。這樣,連死亡的權利都喪失的她,咬斷了自己的舌頭。
法蘭基望著她的嘴裡,脖子上,身上,全部都是不停噴湧出來的鮮血。是她在向自己求助。讓她死。讓她安靜地,永遠地,不需要再痛苦地活著的,不需要再為夢想拼搏的,長眠。於是,他便暗暗下了決定。
他去向神明禱告與懺悔,和神父交談後,他買好了針管與葯品,只想為她再做最後的一點事情,再為她盡最後的能夠做到的綿薄之力。
「許多人在死之前都會想,自己的夢想還沒有實現。而瑪吉,已經實現。」
這句話更讓法蘭基下了決心。是的,瑪吉雖然失掉了比賽,但她得到的,是拳擊迷的愛,是教練的愛,是自己對自己的愛。她得到了實現夢想的美麗過程,得到了夢想的全部實質,她已經走進了夢想的大門。這些,都比輸贏更加重要與寶貴,可以超越生死的極限。
那天晚上,法蘭基來到瑪吉的病床前,告訴她,我會替你摘掉呼吸器,然後給你注射。然後你會長眠。
可以感受到的心痛不止。那一刻,瑪吉流下了淚水。是開心或是悲痛的淚水,都已經不再重要。因為,法蘭基給予她的,是最獨一無二的,最豐盈濃烈的,愛。所以,他不會再讓她受苦。
他拔掉了瑪吉脖頸上呼吸機的管子,給她注射了大量的胰島素,讓她在最暖最沉的愛中長眠,讓她在夢想的大門之後沉睡。他親吻了她安然失去呼吸的臉龐,望著儀器上的線條變成長長的一條直線。然後,他帶著所有的空洞的悲傷與痛苦離開了醫院。
可是,瑪吉,終於得到解脫。
而法蘭基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更多的拳擊手需要他的教導和訓練。他知道,他要給予他們,最好的,愛。
好運,法蘭基。
晚安,瑪吉。祝你,有個甜美的好夢。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Million Dollar Baby》
『貳』 如何評價電影《百萬美元寶貝》
《百萬美元寶貝》講的是一個關於夢想的故事,電影中的女主,因為生活的種種原因。讓她意識到。她就是一位垃圾。但人非草木,只要敢於追求夢想。總會有不遺憾的人生。女主的夢想就是打拳擊。打拳擊即開始了她輝煌的一生,也讓她的生命迅速走向死亡。
『叄』 《百萬寶貝》這部電影是介紹哪些的呢
百萬寶貝
片長:132 min
國家/地區:美國
拍攝日期:2004年6月7日 - 2004年7月14日
年紀老邁的拳擊教練法蘭基·鄧恩(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飾)幾乎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拳擊事業。很多叱吒拳壇的拳手都曾得益於他的點撥。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永無休止的拳擊課程和細致嚴謹的拳擊理論。而他的這些理論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保護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
對事業過分執著令法蘭基同女兒的關系形同路人。同時,這也成為老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很久以來,他都過著極度自閉的生活。法蘭基唯一的朋友斯凱普(摩根·弗里曼飾)也曾是一名拳擊教練。在過去的23年裡,他們每天從事的幾乎都是相同的工作。斯凱普除了打理法蘭基的拳館之外還是最了解他的人。只有他知道,法蘭基堅硬冷酷的外表下那顆火熱的心一直都期待著寬恕和救贖。
瑪吉·菲茨傑拉德(希拉里·斯旺克)是一個意志堅定的女人,她了解自己的目標並知道如何去實現它。向世人證明自己實力的強烈願望促使她走進了法蘭基的拳館。瑪吉出現的那一刻,兩位主人公的命運也開始悄然逆轉。波折過後,瑪吉與生俱來的才能和不可動搖的信念最終感動了固執的法蘭基,後者決定不惜代價幫助瑪吉成為女拳擊手……
訓練中的朝夕相處加之彼此以往遭遇的相互啟迪令師徒二人越發默契。在追尋夢想超越自我的過程中,他們一起找到了醫治往日傷痛的良方。更令二人感到無比欣慰的是他們在對方的身上找到了久違的如親人一般的歸屬感。在這場倫理與勇氣的斗爭中不會再有失敗和痛苦的記憶。
『肆』 《百萬寶貝》這部電影體現了什麼
年紀老邁的拳擊教練法蘭基·鄧恩(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飾)幾乎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拳擊事業。很多叱吒拳壇的拳手都曾得益於他的點撥。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永無休止的拳擊課程和細致嚴謹的拳擊理論。而他的這些理論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保護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
對事業過分執著令法蘭基同女兒的關系形同路人。同時,這也成為老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很久以來,他都過著極度自閉的生活。法蘭基唯一的朋友斯凱普(摩根·弗里曼飾)也曾是一名拳擊教練。在過去的23年裡,他們每天從事的幾乎都是相同的工作。斯凱普除了打理法蘭基的拳館之外還是最了解他的人。只有他知道,法蘭基堅硬冷酷的外表下那顆火熱的心一直都期待著寬恕和救贖。
瑪吉·菲茨傑拉德(希拉里·斯旺克)是一個意志堅定的女人,她了解自己的目標並知道如何去實現它。向世人證明自己實力的強烈願望促使她走進了法蘭基的拳館。瑪吉出現的那一刻,兩位主人公的命運也開始悄然逆轉。波折過後,瑪吉與生俱來的才能和不可動搖的信念最終感動了固執的法蘭基,後者決定不惜代價幫助瑪吉成為女拳擊手……
訓練中的朝夕相處加之彼此以往遭遇的相互啟迪令師徒二人越發默契。在追尋夢想超越自我的過程中,他們一起找到了醫治往日傷痛的良方。更令二人感到無比欣慰的是他們在對方的身上找到了久違的如親人一般的歸屬感。在這場倫理與勇氣的斗爭中不會再有失敗和痛苦的記憶。
『伍』 百萬寶貝 影評
雖然片名為《百萬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但此寶貝非彼「寶貝」,這個寶貝一點都不「漂亮」;恰恰相反,如片中摩根弗里曼的角色所說,「她從小到大唯一知道的就是,她是垃圾」。所以,表面看來,本片是關於「垃圾」變「金子」的故事。
故事裡的人物,比我想像中的要草根、同時也要有趣得多。克林特伊士特伍德是個拳擊教練,辛辛苦苦訓練了一個黑哥們七八年,最後那哥們離他而去,並順利奪得冠軍腰帶。如此一來,老克的一番苦心,只落得「有意拖人後腿」的看法,可謂有苦說不出。不過,這樣一位嚴格到甚至有點刻板的老頭,卻願意二十多年如一日、每周去教堂做彌撒,只為問些無厘頭的問題挑釁牧師;他那個拳擊訓練場看起來也像個「非正常人類研究中心」,不僅破舊不堪,隨時有破產的危險,而且其中出入的人五花八樣,他的夥伴同時也是日常管理者摩根弗里曼是個「獨眼龍」,二十多年前離冠軍一步之遙的失敗,使得他只能在打掃別人的隨地吐痰中度過餘生。來館子訓練的,不是街頭小混混,就是資質愚鈍者,其中有一個「極品」小哥,身形如最美麗的豆芽,而且似乎有「絲襪美腿」的愛好;他雖然始終搞不懂「礦泉水瓶里的冰塊是怎麼塞進去的」,但經常自信滿滿,認為終有一天會打敗某某拳王(其實那個拳王早就退出歷史舞台),這樣一個角色,無法不令人想到「醬爆」兄,不由立馬大生親切感。
正因為有這樣有趣的設定,所以影片從開始的那一刻,就讓你深深入戲。雖然影片從頭到尾沒有任何好萊塢常見的吸引眼球的招術,但那種在不經意間構建起來的故事與人物,卻能讓觀眾比看一般好萊塢影片還要投入。沒錯,故事及人物是很有趣的,但這種有趣與周星星那種誇張的風格完全不同。事實上,本片的對白,堪稱去年美國影片中最有意思的,不過這種「意思」主要是通過一種建立在真實人物性格基礎上的幽默來體現,因此讓觀眾感覺特別自然。無論是伊士特伍德與弗里曼之間的相互揶揄,還是斯旺克那令人搖頭的拳擊技巧與毅力,都被表現得真實無比,沒有一點「設計」的感覺。通觀全片,我不得不承認,這是去年最「真實」的一部電影。
雖然故事的主線是講一位女拳擊手的奮斗歷程,可本片並非一部拳擊類體育片。拳擊的場景在電影中表現很少,一方面是因為按照劇本、在伊斯特伍德的嚴格訓練下主人公所向無敵,基本上第一回合就將對手K.O.。另一方面,是因為影片主要關注的是「人」,是這個人成長的過程與心路歷程,賽場只不過她人生的一個方面而已。所以,本片中的拳賽場景,也許是好萊塢歷史上最簡朴的。細心的觀眾可以留意到,這里的拳擊場面,基本上一個慢鏡頭都沒用(除了最後那場中戲劇性的一刻),這樣,在以往拳擊類電影中被慢鏡頭大肆渲染的所謂視覺沖擊力場景,在本片中蹤跡全無。取而代之的,是穩健的全景固定鏡頭和冷靜的中景手持鏡頭,營造出一種非常客觀的氛圍。觀眾彷佛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就在拳賽現場;看似氣氛不夠渲染,但表現效果更為直接有力。
對拳賽的直觀化處理,也是為了與全片的敘事基調相統一,使之不至於喧賓奪主,不至於淪落為一般的體育勵志片。以人物的塑造來看,影片更象是記錄幾個人在一斷時間內的瑣事。影片中的人物,似乎直接從街道邊進入到攝影棚,不帶一絲雕琢的痕跡。他們的所作所為,沒有什麼多餘的、用來表現電影技巧或演技的東西。仔細回想影片中的所有人物,發現他們個個干凈利落,彷佛克林特大爺那老而彌堅的身板——瘦削而剛毅,朴實而有親切感。其實,片中也不乏情感激烈或轉折突然之處,但是演員的表演讓有生活經驗的人信服:在生活中,人們就是這么處理的,遠沒有某些電影表現的那麼富於戲劇化。例如片中斯旺克買了棟房產給母親與妹妹,沒料到她們因擔心丟失社保福利而埋怨她花冤枉錢,電影在那一刻並沒有表現人物如何失望傷心,而只是很簡單地讓她說「房子反正是買了送給你們了,你們賣也好住也好,隨便吧」。這樣地處理就比讓鏡頭去特意捕捉人物的臉部表情要真實得多。同樣的處理,還可見於「拒簽財產轉移合同」的那一場,一樣地包含感情的情節,連我都在銀幕下都恨得牙癢癢,可斯旺克對人物那一刻反應的把握極為精確,既有憤慨於胸的痛心,又不至於過火到失去理智。同理,伊士特伍德和弗里曼的角色也非常生活化,如果觀眾設身處地地想一下的話,會發現他們只做那些該做的事情,不說廢話,也不做無用的表情。連影片中的旁白,都是那麼精煉,語氣也是那麼直接。不象《亞歷山大大帝》中的旁白,說了半天都讓人覺得是廢話。到影片的最後,我們會發現旁白其實是一封信的口吻,為的是讓人了解伊士特伍德的角色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可以說,整部電影的風格也和那封直接了當的信一樣,告訴觀眾一個值得了解的故事,除此以外沒有什麼刻意的累贅。
這樣直白化處理的結果,使得影片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戲劇性;但是,本片中的戲劇性是以一種更微妙細膩的方式體現的。一是通過角色的互動帶動影片感情基線的流動。整個故事實際上是講述伊士特伍德、弗里曼與斯旺克三個人的故事,不過是以斯旺克的拳手生涯為主線串接起來的。開始在伊與斯的「對立」關系中,弗扮演的是「暗中幫助」的角色,看似是弗將前兩者聯系起來,其實這其中隱含的,是伊與弗多年的夥伴關系,沒有伊的默許,弗這個「牽線人」的角色就當不成。所以,可以說是伊主動將自己和斯聯系起來的。但這種聯系是經過了弗這個角色的遮掩的,因此要微妙有趣得多。同理,弗在參與伊與斯的關系的時候,也讓觀眾逐漸了解了弗的一生,從而使得弗這個人物在不知不覺中就占據了觀眾的意識。此後,隨著情節的發展,斯的家人被引入了,但並非增添情節旁支,而是強化了斯與伊之間的感情連線。這樣一來,影片敘事看似隨意,但卻暗合情感關系構造的步驟,而情感線索引起觀眾共鳴的方式又是「潤物細無聲」式的,這比任何為突出而突出的「戲劇性」都要強。
其次,影片在一些電影技巧的使用上,已經暗示了戲劇性的產生。簡單說來,如燈光效果的運用,就細致地體現著人物性格與情節發展。稍加註意地話,會發現片中伊士特伍德的角色與斯旺克的角色在一起時,多是處於黑暗中的,燈光設計使得他似乎總有一半身體淹沒在黑暗中,暗示伊心中還隱隱受「親身女兒不理自己」的折磨,而他那被燈光揭示的對斯旺克的慈愛表情,又表示他是在努力重構那份失去的感情。在對情節發展的揭示上,細心的觀眾會注意到當斯旺克拜訪家人回來時,影片有一段幾乎全部黑暗的開車場景,這種效果不僅突出了那段點明人物感情關系的對話,更有預示人物命運走向之意——黑暗已經開始逐漸籠罩到人物頭上了。果然,之後不久,影片的情節突然轉折;前面其實是充滿奮斗與溫馨的陽光氣息的,而那個轉折之後,影片更多帶來震撼與深思。
之所以不提感動,是因為我並沒有被感動,而且,我也不認為影片就是為感動而感動的。不錯,影片有充沛的感情線,小人物的奮斗、父愛的重構、聲名的尊嚴等等,每一個都足以感動一片小資,而且每一個都被影片表現得很充分。但是,個人認為,影片「自然」的風格要超越其「感動」人的成就。一來這些所謂感動的因素都並不新鮮,二來看之前已經有心理准備,所以,影片字幕時,我更多的是感覺到Relief,而不是熱淚盈眶;實際上,在整個觀看過程中,我連流眼淚的意思都沒有,我也不認為真正看懂本片要流淚。正因為影片的感情是最基本的、最常見的,所以,如何去表現才是令影片具有獨特風格的根本要素。
其實,《百萬寶貝》做的很簡單,就是還原故事與人物的本真狀態,盡量以一種樸素自然的方式來講述,但實際上,又通過對情節、人物,乃至燈光、攝影等的巧妙安排,不著痕跡地鋪墊情感。這樣一來,就將表面看來的隨意簡單與內蘊的微妙細膩天衣無縫地結合起來,達到一種渾然天成的效果。影片中伊士特伍德喜歡讀葉慈的詩,晚年的葉慈,詩風簡樸直接,卻意蘊悠遠,顯示出返樸歸真的至高境界。從《百萬寶貝》中,我也看到了一種人生風雨過後的涵養,伊士特伍德老年有如此境界,著實令人敬佩。本片給人的感覺可能非常難以定位,文藝片?藝術片?商業片?恐怕都不是,它只是一部「電影」而已,而且是一部「精純」到極點的電影。
『陸』 怎麼評價電影《百萬美元寶貝》
我這里有百萬美元寶貝這部電影,1080p,網路網盤分享給你,望採納提取碼:3gnu
『柒』 關於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百萬寶貝》的幾個問題
1.與電影無關。2.任何選擇都是自己的選擇。
『捌』 關於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百萬寶貝》的幾個 問題
好深奧,不是說過,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最後結局的想法也不一樣
『玖』 百萬美元寶貝的影片評價
《百萬寶貝》倒不是完全講述一個老人夢想的破滅,而是反復強調家庭的尊貴。這樣一個平平穩穩的故事,這樣的一個老老實實的講法,內里也不乏力量的影片。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只是勸慰一個有反叛精神的老姑娘,放下拳頭,抱起枕頭。片中拳場失意的摩根-福里曼就反復勸誡這個極有素養的女拳擊手。同時也在對容易蠢蠢欲動的美國公民上課,不要意氣用事,回家最重要。(網易娛樂評)
該片的班底固然不容置疑,但主創人員還是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影片女主角希拉里·斯旺克在電影開拍前接受了為期3個月的專門訓練。她每天要上兩個半小時的拳擊課程,並堅持90分鍾的舉重訓練。飲食方面也必須完全遵循一個拳擊運動員的要求,飲料和食品的蛋白質攝取量都經過科學的計算。此外,她在片中沒有動用過任何替身。(網易娛樂評)
這部電影的導演落力,演員精彩,題材新穎。伊斯特伍德一貫的從容不迫在電影里得以充分展現:所有線索都在安靜而迷人中慢慢展開,然後匯集組織成一個壓倒性的高潮。影片並沒有過多的集中在對拳擊問題的道德討論上,而是更深入的觸及了人性:選擇、饒恕、執著和放棄。在演員方面摩根·弗里曼發揮得淋漓盡致,一位早已對人生無望的年邁拳手忽然間發現最後表現的舞台時那份驚喜和哀婉被他以獨特的方式展現出來。(人民網評) 《百萬》有少量很殘忍的鏡頭,就是那種血淋淋的展示,一般來說我是很少欣賞這些,但本片卻不同,那些血淋淋是整道大菜並不可少的調味料,越是殘酷,你才越是被刺中,沒了這些還真覺著不是味兒。
追捧是追捧,這部電影當然也不是牛上了天,很多地方也是平平常常沒啥新意,畢竟是老頭拍的老頭片,還少不了嘮叨的畫外音,但相信俺,《百萬》比真正的大師片還是要輕松不少。而且最重要的,它對人類最容易被打動的幾個情感領域進行了恬不知恥地攻擊,而且手段相當狡猾和隱蔽,所以俺號召那些藝術青年,奮起接受挑戰吧。(新浪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