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電影 > 殺人回首電影好看嗎

殺人回首電影好看嗎

發布時間:2021-06-25 11:25:31

『壹』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想看但是不知道恐怖血腥不,看過的能說下他的程度嗎,請勿劇透

《殺人回憶》不屬於恐怖血腥的電影,其實很多人對這個片名有誤解,或者這個片名有歧義,更准確的譯名是〈一件謀殺案的回憶〉。韓國電影史上最好的劇情片,神作。等你看完我再推薦你看這個導演奉俊昊的另一部電影

『貳』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究竟有什麼好看之處

估計親不喜歡看這種懸疑犯罪片,但這部電影,有一種犀利陰冷、毛骨悚然的調調。

《殺人回憶》的隱喻——當歷史毀滅真相

一、蒙眼的正義女神

在希臘神話的「青銅時代」中,世界不再祥和美好,而是充滿謊言、暴力、血腥,人們一步步走向羅網和罪孽。正義女神狄刻手中那衡量正義與邪惡的天平不堪重負,她的同伴「羞恥」和「敬畏」兩位女神甚至無法忍受這樣的景象,終於拋棄了人類,回到奧利匹斯山上加入永生神靈的行列,只留下她身披雲霧憤怒地在城市上空飛行。從此,人類將自食惡果,陷入「黑鐵時代」,用謊言欺騙狄刻女神的人將不僅給自己也給自己的城市帶來災禍。時至今日,每當遇見不平,人們仍舊會想起那個主持正義的女神:在狄刻那裡,賄賂和求饒不起任何作用,她蒙起雙眼,以示對世間萬物一視同仁,不受感情的蒙蔽;她左手持天平,掩飾再好的罪惡放在上面都昭然若揭;她右手持利劍,任何逍遙作惡的人或事都會成為劍下的祭品。

在西方電影中,一直遵從著「善惡終有報」(Be Sure your sin will find you out)的原則,不論多麼強大的勢力和狡猾的手段,終究逃不出法律公正的制裁。在弗朗西斯•科波拉導演的「造雨人」(The Rainmaker)中,馬特•達蒙扮演了初出茅廬的律師魯迪•貝勒,他年輕氣盛,正義感十足,憑著良知和主持公道的精神,揭露了實力雄厚的保險公司的陰謀,為一直無法索賠的受害者討還了一份公道。在電影中,青澀且學識尚淺的魯迪•貝勒面對制定當今法律的那些律師界泰斗人物的威逼利誘,仍舊不敢初衷,難怪在很多人眼裡他簡直就是「雞蛋碰石頭」,自討沒趣。但是正義總是站在手持真理的少數人這邊的,你說這是美好的願望也好,奇跡也罷,魯迪打贏了官司。不過,他打贏的也只是一場官司,那些左右判決和玩弄權勢的人仍舊存在且不可撼動。好在電影留給人希望:只要去爭取,堅持信念,少數弱者也會贏得勝利。這種堅信隱藏再好的罪惡總會如影隨形的精神,在「靈數23」(The Nember23)中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雖然人們都說時間可以抹去一切,記憶可以選擇性的把不好的回憶埋葬,沃爾特•斯派格在13年前犯下的罪行仍舊再次找上了他,有些血債總是要償還的。

除卻這些正統沿襲以上精神的電影,還有一些是反其道行之的。「殺人回憶」就是典型一例讓人陷入無底哀傷和前所未有般無助的作品。電影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韓國民主化前夕的騷動和暴亂為背景,講述了發生在鄉下的一起連環奸殺案件。

故事從麥浪翻滾、一望無際的田地開始,頑皮的孩子躡手躡腳地捕捉著麥尖的螞蚱,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存活在回憶中最鮮明美好的年代。鏡頭眯著眼睛,畫面呈現一種遙遠似夢境的美感。孩子們嬉笑、跳躍的追逐著吭吱作響的拖拉機,坐在車上的朴多曼警官若有所思,不耐煩地回應著孩子們的嘲笑。在麥田一旁的溝渠中,朴警官必須使勁彎下身才能看到全身赤裸、雙手反綁的女屍,女屍身上密密麻麻地爬滿了黑色的蟲子,感覺到有光照過來,它們就嘩啦一聲四散而去。朴警官站起身,心情很差,咒罵著遠處吵鬧的孩子。他還不知道這個日子將會具有什麼樣的意義,1986年10月23日,他的生命從此改變。

追溯到幾百年前,判定一個人是否有罪,多數倚賴於對嫌疑犯的嚴刑逼供,炮烙、宮刑、刖刑、黥刑、車裂等許多血腥暴力的刑罰也應運而生,一些無辜的人輕則終身殘廢重則被推上了絞刑架。1764年,義大利刑法學家貝卡利亞無法再忍受這樣泯滅人性的血影寒光,提出了「無罪推定」的構想,即「在法官判決之前,一個人是不能被稱為罪犯的。」這一人性化的原則被運用到了現代國際上的審訊中,以此避免了諸多冤假錯案的發生。

在「殺人回憶」中,朴多曼警官顯然對維護個人權利這一說法並不在乎,每次揪來嫌疑人都是一頓劈頭蓋臉的審訊,不給對方任何辯解的機會,直接就破口大罵,指責對方無恥的殺人罪行,並引誘嫌疑人展露對受害者越軌的情慾需求。朴多曼把嫌疑人的照片貼了滿滿幾頁紙,自信滿滿地跟別人說自己有一雙能讀懂人的眼睛,可以看出誰是罪犯。於是,在搜集了一些所謂線索後,他斷定喜歡跟蹤受害者的白光昊就是頭等嫌疑人,或者說白光昊就是罪犯更准確。朴多曼剩下的工作就是逼光昊承認自己的罪行。在普通人眼裡,光昊只是個可憐的弱智兒,身材矮小,其貌不揚,臉上還有一塊被火燙傷的傷疤。人們都知道,他雙手萎縮得連綁繩子的力氣都沒有,怎麼可能是精心策劃不留一絲痕跡的殺人犯呢?可我們的警察先生可看不到這些,脾氣暴躁的喬勇谷警官上來就是一個利落的飛踹,把光昊放倒在地,一邊狠狠地踹著光昊還一邊嘟囔著「你的臉惡心死了」。

每當霧氣蒙蒙,雨天來臨,村子裡就人心惶惶,沒人敢穿紅色襯衣出門,空氣中彌漫著陰氣森森的死亡。來自漢城的高級警官徐太允,被驚弓之鳥的女人指為強奸犯,白白挨了朴多曼的一頓胖揍。對此,徐太允只能認倒霉的撇撇嘴,嘲弄朴多曼,哪裡見過像他這么辨不清黑白的警察?徐太允是高材生,腦子十分靈光。他有著偵探小說中傳奇警探的頭腦,一切按照證據,順藤摸瓜,從失蹤人名單中就能發現誰是下一個受害者,並阻止了朴多曼對兩個嫌疑人的屈打成招。有這樣的警察無懈可擊地理智辦案,案件的偵破彷彿指日可待。

隨著雨季的來臨,降雨的頻繁,受害者也逐漸增多,犯人的手法也愈加地囂張殘忍,一點也不將警察的追捕放在眼裡。朴多曼和徐太允因為辦案理念不同,兩人之間頻頻摩擦,以致大打出手。犯罪的猖狂讓每個人都坐如針氈,失去耐性,變得躁狂、絕望。當一切線索都指向一個工廠技工朴興圭,每個警察都興奮起來,迫不及待的要定他的罪。的確,朴興圭具有一切他們所掌握的犯人的特點,但是他們仍舊缺乏證據。就在他們無奈放走朴興圭的當晚,又一起犯罪事件發生了,發生得如此迅速,仿若只用了戰栗的瞬間。而這次的受害者,還只是個孩子。就在前一日徐太允還和這個孩子談笑風生。他失去了理智,找出了朴興圭,怒吼著對他拳打腳踢,逼迫對方露出真面目。就在這時,朴多曼拿來了嫌疑人的DNA檢驗報告,結果顯示朴興圭並非罪犯。徐太允的世界崩塌了,一切按部就班的推理竟然換來了如此的結局,他不肯相信這個結果,舉槍射向了朴興圭。

朴多曼在親眼目睹光昊因為對警察懼怕而被火車撞死的慘狀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他辭去了警官的職務,去漢城當了推銷員,過上了平靜富足的生活。

2003年,他因為工作路過當年的村莊。一切似乎都未改變過,一樣金黃翻湧的麥田,一樣寧靜的午後,不同的是當他使勁彎下腰看向溝渠深處時,再未看到女屍。朴多曼摘下了眼鏡,彷彿在穿越時間望向回憶的深處。一個學生路過這里,好奇地詢問朴多曼在看什麼,她說前幾天也有一個男人也蹲在這里看,說是想起以前在這里做過的事情。

微風吹過麥田,這個聲音一直在朴多曼的記憶中沙沙作響,時間彷彿在這一刻凝固了。他忍住了眼淚,小心翼翼地詢問那個男人的長相,眼神中再次摻雜了某種希望。而女孩只能告訴他,那個人就是普通的樣子。

彷彿有顆石子沉重的落入朴多曼的心中,他無助地四下張望。那垂死的希望,呻吟了兩聲再次被踐踏蹂躪直至無聲哽咽。朴多曼眼含熱淚望著鏡頭,眼中是無底的深淵。

在金基德的影片中,主角多半是啞巴或者不願說話的人。無論是「壞小子」(BadGuy)中暗戀女大學生的啞巴,還是「空房間」中那個一語不發喜歡潛入陌生人房間的青年,抑或是「弓」(TheBow)中幾乎一片空白的台詞。這樣的設置都讓金基德的影片有種壓抑中蓄勢待發的無言力量,導演在平靜中尋求吶喊,就像吳宇森在靜止的畫面中表現速度一般精妙。正如只有白晝才能襯托黑暗的力量,只有磨難才能襯托美德的光輝,他們都用極致的對比手法展現更加強大的鏡頭語言。

「殺人回憶」的導演奉俊昊讓鏡頭中的每個人都變成「盲人」,讓他們在無邊的黑暗中永遠看不見兇手。警官找到的每條線索都看似有理,卻總會在關鍵時刻將他們引入歧途,白忙一場。那些見過兇手的人,要不就是弱智,要不就是孩子,沒人能告訴他們罪犯的相貌。那張臉就像芸芸眾生中的任何一張臉,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無從找尋。導演運用這樣無所適從的設置手法,讓觀眾和故事中的每一個人一樣陷入無法自拔的深淵,帶著永不可及的絕望哀號、哭泣。這樣的感覺正貼合了經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韓國人的心理,這就不難解釋為何電影一經上映便蟬聯數周票房冠軍,並獲得多項大獎。那時候,韓國民眾還在民主制的初期掙扎,在壓抑中充滿絕望地反抗著,看不到未來的曙光。電影中隨處可見群眾對政府的不滿,民眾在軍隊統治壓迫下的恐懼。

導演讓蒙眼的正義女神變成了瞎眼的正義女神。好人一次次倒在死亡的鐮刀下,壞人卻可以逍遙作案,甚至在多年後重遊故地,悠然欣賞自己當年的「傑作」。

那麼,是不是這個世界真的就沒有正義可言了?我只能說,正義不是像好萊塢電影中好人最終取得勝利,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畢竟,正義女神沒有火眼金睛,她只負責衡量和判決,捉拿罪犯不在她的職責范圍內。在影片中,並沒有任何一個無辜的嫌疑人冤死。就在電影末尾,徐太允警官崩潰的舉槍要射殺朴興圭的那一刻,想必很多觀眾不管朴興圭是否有罪,也希望徐太允將他先殺而後快了,畢竟許久的壓抑,誰都希望有個人來承擔這份罪行。但是,正義女神沒有讓他的子彈偏差失准,每一槍都命中牆壁,也沒有讓飛馳的火車軋過朴興圭的身體,他最終只是踉踉蹌蹌的隱入隧道的深處。

正義女神不負責追捕,只負責審判。她不能撒下天網,卻清楚地知道面對嫌疑人,正義的劍該何時砍下,何時歸入劍鞘。

[朴多曼眼含熱淚望著鏡頭,眼中是無底的深淵]

二、奉俊昊的政治隱喻

奉俊昊之所以只拍了三部電影就可以躋身一線導演的行列,名利雙收,不僅在於他純熟的鏡頭語言,也因為他影片中的政治隱喻,道出了廣大韓國民眾的呼聲。

雖然韓國已經實現了民主制,但是在他們的民族性格中,很多東西早已根深蒂固,不可扭轉。例如等級分明,崇尚權威。在「不可不信緣」中,高一個年級的師兄就可以命令、呵斥甚至掄起木棍毒打學弟,無論誰稱呼比自己年齡大的人都要用敬語。在「殺人回憶」中,警官問話審訊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敢質疑反抗,都是老老實實地挨罵受訓。這是韓國人民族性格中不可磨滅的東西,也是造成他們壓抑痛苦的根源。這種矛盾的痛苦在奉俊昊的電影中體現的尤為明顯。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白光昊被拷打的間歇,和朴多曼、喬勇谷警官一起吃飯,觀看頌揚警察神勇破案的電視劇。白光昊興奮的大叫,說這個電視節目是自己最喜歡看的,要給爸爸打電話告訴他。喬勇谷好脾氣的勸他不要那麼多話,好好吃飯。三個人之間的氣氛簡直可以用詭異的其樂融融來形容,誰能想像剛才其中一個人還在遭受毒打?警察這個角色在「殺人回憶」中代表的正是一種強權,這種強權的壓力往往來自韓國政府。民眾一方面覺得政府像警察對罪犯私刑拷打一樣剝奪民眾的人權,另一方面又景仰這種強權,感覺受到保護,就像白光昊喜歡看那個有關警察的電視劇一樣。不光是韓國人,很多人都有這種對強權的依賴,也許這是人們的惰性和奴性使然,中國人不是有句古話么,「背靠大樹好乘涼」,正是應證了這一說法。人的力量太渺小了,總希望依靠強大的力量尋求保護。

在故事中,警官對案件的查詢彷彿總會受到來自群眾的阻撓。比如,徐太允打電話詢問電台點歌者的地址,他們卻認為這是一個惡作劇掛斷了電話;朴多曼依照自己的斷定,去澡堂查詢男子的下體,遭到了澡堂老闆的嘲笑;警官在勘查犯罪現場的時候,經常會被破壞現場的群眾打亂陣腳。警察抓罪犯是為了民眾的出行安全,卻得不到民眾的支持,反而可以看到每次抓到一個嫌疑人,都會有大批的群眾在警察局門口示威遊行,抗議警察銬打嫌疑人或者咒罵他們低能的抓錯了人。這充分體現了民眾對政府的懷疑,有些懷疑是有根有據的,有些懷疑卻是毫無來由的。正是這種互相的不信任,導致了罪犯最終逍遙法外,使得受害人死不瞑目。

高級警察徐太允的出現彷彿和當地保守落後的氣氛不符合,他就像一劑強心針,給警隊注入了全新的思考模式和活力。他和朴多曼,分別代表著韓國想要革新的一派和仍舊落後守舊的一派。他們一個相信理智斷案,一個相信感覺。但隨著事情的發展,兩人的心理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朴多曼親眼見到白光昊因為懼怕警察而慘死,開始反思自己的斷案方式,反思自己一直以來心安理得奉行的原則是否正確?而徐太允從一開始的志得意滿,到後來發現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熟識的女孩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地上冰冷的女屍。他的世界觀全盤崩潰,他發現與其一步步照章辦事,有理有據,不如一槍崩了那個壞蛋來得簡單解恨,如果早就這么辦,女孩也許就不會死了。就算當證據又一次告訴他,他的推測是錯誤的,他寧願相信DNA的檢驗結果是錯的,也不願意再相信這個瘋狂的世界有什麼理智可言了。徐太允和朴多曼兩人的遭遇和感情變遷,也從某方面影射了韓國當時兩派勢力的斗爭。他們都堅信自己可以讓國家更加和諧繁榮,而在斗爭辯論的過程中,他們又都變得迷茫,不再堅持初衷,對現實妥協。

除了朴多曼和徐太允警官,電影中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警察喬勇谷。他擅長各種飛踹和拷打罪犯方式,每當朴多曼不想問下去了,就揮一揮手示意,喬勇谷就會義無反顧地撲上去把對方踢倒,一頓暴打。這個人物雖然暴力,但也有他正直的一面,比如他對工作兢兢業業,追逐疑犯的時候鍥而不舍,受傷的時候也不大呼小叫,只是冷靜的把釘子從腿上拔出來。這些其實都是值得贊許的軍人精神,也是當時軍政府統治值得稱贊的一面。但是,事態的演變就好比那段因紮上生銹釘子而需要截肢的右腿,當他的做法不再符合現實世界的發展,就要忍痛割去,才能繼續存活。這就是韓國需要廢除軍人統治才能繼續更好發展的最終結果。

電影中還有很多諸如此類值得玩味的細節。比如佇立在稻田邊那個穿紅衣的稻草人。稻草人本來是用來嚇唬偷食谷稻的小鳥的,人們讓它穿上罪犯喜歡的紅色襯衣,正是想藉此轉移罪犯的注意力。但是,誰都知道這是掩耳盜鈴的做法,毫無用處,只能給自己幾分心理安慰。也從另一個側面,顯示了社會的動盪不安,人們無力改變這一切,只好把希望託付給一個毫無用處的稻草人。

[奉俊昊的電影充滿隱喻]

三、祈禱還是反抗?

「殺人回憶」中那個殘暴聰明的殺人犯就像一種不可預知的強大力量,每個人面對他最終都會手足失措,毫無還擊的餘地。人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躲在墓地的後面,偷偷竊笑。這是人們對某種未知力量的恐懼,對那種濃郁渾濁的黑暗充滿恐懼。

在奈特•沙馬蘭導演的「天兆」(Signs)中,當麥田圈大面積的出現在世界各個角落時,人們只能瞪著眼睛,守著電視,看著外星人的飛船一片片占據了天空,尖叫著四處奔逃。面對如此前所未有的景象,人們紛紛聚集在教會、教堂、寺廟,電視上的主持人也只能祈禱「願上帝與我們同在」。

而在另一部韓國影片「奧羅拉公主」中,導演則持有不同的態度。嚴貞花扮演的鄭順貞看似是一名敬業努力的汽車銷售員,實際上是為死去的女兒復仇的戰士,她心中的痛苦像條毒蛇每天啃噬她的心,讓她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鄭順貞的女兒一年前被一個戀童癖男人奸殺之後,當作垃圾一樣丟到了垃圾場。而那個該千刀萬剮的男人竟然在律師的庇護下,辯解自己神經失常,逃離了法律的制裁。鄭順貞的丈夫吳警官雖然身為警察,卻只能坐視罪犯玩弄法律於股掌。面對無法挽回的事實,他選擇平靜祈禱,立志去做一個牧師。

鄭順貞精心策劃,讓每一個造成女兒悲慘下場的人都不得好死。而那幾個人都代表了平日社會里一種不公平的現象,鄭順貞就以復仇女神的名義將他們一個個鏟平。眼見妻子豁出性命為女兒奮不顧身,血流成河,撕心裂肺的哀號,吳警官就像一個醉酒的人挨了一悶棍猛醒過來,辭去了警察的工作,繼續妻子未完成的復仇。

前共和黨發言人紐特•格林威治在評價「星球大戰」的時候,曾說過,「站在正確一方的弱者打敗了站在錯誤一方的強者,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美國神話」,換言之就是勝利永遠屬於正義的一方。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難想像自己是那個擊敗大人物的英雄,畢竟那些都是小說和電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而誕生的英雄數量在歷史中,肯定要遠遠少於死於邪惡魔爪下的人,更多沖鋒陷陣的人都是充當了寂寂無名炮灰。所以,絕對的說,面對危機我們該祈禱還是反抗都是缺乏說服力的。

我不能說「奧羅拉公主」中鄭順貞的做法是正確的。作為一個母親,她是值得人尊敬敬畏的,但是作為一個人,她沒有權利決定他人的生死,更何況她殺的一些人實際上罪不至死。我想,導演更多的還是想表現對社會不公平現象的不滿。

能被大多數人理解並接受的觀念,還是「世界大戰」(Warof the Worlds)中那個湯姆•克魯斯所飾演的碼頭工人雷•費瑞爾形象。費瑞爾年紀輕輕就有了兩個孩子,離過一次婚,但這並沒有增加他責任心,他仍舊整天游手好閑,追求物質上的享受。當外星人來襲,他只得抱著女兒,領著兒子開始他們的逃亡生涯。在這中間,他們經歷了爭吵和信任危機,兒子離開了他去反抗外星人,他則孤注一擲的守著女兒,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關頭,費瑞爾心中對女兒的責任感被喚醒。為了女兒,他殺死了那個精神失常險些暴露他們的人;在外星人抓走女兒後,急中生智的撿起地上的手榴彈塞進外星人的內核。在外人看來,這是英雄事跡,而對他來說,他只是為了保護女兒。

戰勝邪惡這個信念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固然理想遠大但是遙不可及,但是守護家人是很多人都會去做,而且常常會因此創造奇跡。

在「殺人回憶」中,朴多曼誇耀自己的眼光犀利,能分辨出罪犯時,局長曾經問他,有一個強奸未遂的男人和受害者的哥哥都在寫筆供,讓他看到底哪個人是罪犯。導演並未讓朴多曼作出判斷,就像那個無法結案的連環殺人案件。

有些真相會被時間的車輪碾過,被歷史的風沙掩埋,人們能做的不是去追究無謂的結果。很多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就像「天兆」中,兒子的哮喘、女孩的潔癖還有母親的去世都預示著未來發生的事情,很多結果不是我們很快就能看到的。我們能做的,就像那個保護女兒的父親那樣盡力而為,看看生活給我們怎樣的答復。

『叄』 殺人回憶這部電影好看在哪裡除了最後那攝人心魄的眼神,亮點在哪裡

敘事挺嚴謹,演員表演好,劇情處理的不錯。其實我認為單看影片的話,只是一部還不錯的犯罪偵探片,不過要是結合真實事件再看這個電影,不由就有一種震撼

『肆』 殺人回憶好看么

絕對要看!
推薦看完了去了解案發當時的韓國社會環境,歷史背景。那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片子里很有韻味,細細的看你就覺得還真不錯!
而此片是韓國新秀導演奉俊浩的第二部作品。上映後好評不斷,你能忍著不看麽?
感受:
總的來說,《殺人回憶》是部很優秀的電影作品。

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由真實事件改編來的作品,往往具備事件發生年代的特性,又因為它是真實存在的,客觀發生的,有一定社會震撼力,也代表著當時社會的道德倫理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所以在改編和講述上不能有過多的粉飾,考慮到社會對影片的關注以及如何引人深思,導演團隊的壓力就可想而知。

導演對故事的控制能力出奇的優秀,本來一特恐怖血腥的事件卻把氣氛壓住,利用劇本的完美緩慢地把影片在壓抑的氛圍中一步步推向下一個戲劇高潮里,時不時玩下「黑色幽默」,凸顯出影片的風格,對驚悚大師希區柯克的模仿和理解近乎完美到極致。

編劇不僅僅在還原事件本身,同時穿插進多條人物線,利用合理的劇情來推動故事的發展,交代多組人物的生活背景從而達到映射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社會現狀。這樣故事所帶來的反思就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否則思考很容易限在空洞的故事框架里。要知道「沒有人的歷史是空洞的歷史」(知道是哪位大師說的不?就是赫赫有名的俺,這位同學請別偷笑~~),還原故事本身,其更多地意味著還原事件背後的人和歷史。

『伍』 殺人回憶的影片評價

許多人眼中的韓國最強片,敘事節奏和結局設置的確堪稱經典,但角色設置脫不出韓國電影的單細胞結構,讓人懷疑懸案之所以成為懸案,不是犯案的多高明,而是辦案的太草包。試圖直擊人性的幾次性格轉換也來得倉促潦草,實在經不起那麼多打著經典名號的過度解讀 。
2003年韓國票房冠軍影片,並獲評年度最佳電影首位,狂掃韓國國內各大電影獎項。影片前半部分是經典懸疑片的模式——隱型的兇手,茫然的警察,隨著故事的發展嫌疑人一個個被推翻使得案件更加撲朔迷離,當所有人都將懷疑的目光指向同一個人的時候,結局卻又讓所有人震驚。影片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懸疑片的認定,原來真相既不能從直覺判斷也難以從客觀事物推倒。影片改編自韓國「三大未解懸案」之一的雨夜連環強奸殺人案,拍攝手法嫻熟,張弛有度。跳出了以往懸疑驚悚片的既定模式,加入角色人物的戲謔與搞笑,確立了奉俊昊導演獨特而鮮明的個人表現風格。
影片的特殊政治背景是不容被忽視的,真實的案件發生在1986年,時值韓國軍政統治時期,歷史上的韓國正在經歷轉型,處於民主運動的關鍵時刻。因此,影片充斥著時代鮮明的符號:大街上的示威遊行不斷;無休止的防空警報;學校的救護演習;軍警被拉去鎮壓遊行;司法體系混亂,刑訊逼供濫用,證據保護不當……朴探員和他的搭檔從沒有去過漢城,對小鎮以外的世界概念模糊,在那個時代,他們視野狹隘,接受的知識有限,導演用調侃幽默的手法表現他們的無知和無奈:比如,朴探員在偵破遇到瓶頸是去求神問卜,出言「美國太大所以他們偵探要用頭腦破案,韓國很小,所以只需用腳破案」。搭擋2人坐在田頭互相吹噓聽說來的大學校園生活,坦言彼此只上過高中,迂腐的官僚體制,現有條件的局限讓他們暴力的審訊、敷衍的偵查態度成為時代的必然。時代的創傷,從上到下,壓抑的社會孕育扭曲的群體。影片的疑犯從弱智少年到性變態的工人,再到冷靜怪異的退伍軍人,他們成了社會弱勢群體的縮影,個人的命運背負上時代的陰影。
改編一個沒有被破獲的案件,這本身就是創作者智慧的體現,影片那欲語還休的開放式結局,更是讓許多人對導演沒有揭示兇手是誰而忿忿不平。這其實是導演力圖擺脫類型片束縛的一個手段,也彰顯了影片更重要的並非闡述「誰是兇手」,而是向觀眾逐步揭示:一件本來完全可以被偵破的案件是如何被探員自身給毀了的。這個毀滅的過程是導演最希望呈現給觀眾的,也由此帶出了韓國民眾對那個特殊時代背景的集體回憶,既有商業片的構架,又有深刻反思的野心,是影片最大的特色。作為對韓國歷史不熟悉的我們來說,也能從導演的幾處精心安排下,感受到一些氣氛。
國際級的攝影師:難以想像這是這個導演的第二部電影。《殺人回憶》韓國2003年最賣座電影,根據1986-1991年韓國數宗至今仍未破獲的殺人案件為藍本,講述小鎮警察和漢城來的探員一同偵察連環殺人案,結果卻因自身的原因和大局勢的關系而讓兇手逍遙法外的故事。
全片拍得張弛有勁,笑料、驚險、恐怖等商業元素齊備,而最值得稱道的,是導演刻意營造出的郁悶、絕望氣氛,令觀眾和兩個探員的心理在最後時刻都面臨崩潰邊緣。
2003年韓國票房第一的電影,並獲評為年度最佳影片首位,狂掃韓國國內各大電影獎項。有人說,影片是韓國的《七宗罪》,但其實除了影片中總是下雨相同外,本片其實更像是惡魔傑克」的韓國版,而且同樣都是真實事件。
影片拍得劇力萬分,已是一流商業大作,更難得的是,因為拍攝的是1980年代中期的真實事件,影片中大量溶入當年韓國軍政權統制下的情景,帶領觀眾一起反思韓國民主化進程中曾有過的黑暗時期。圍捕罪犯,卻不夠人力,因為軍人被派出鎮壓遊行、朴警官先是對犯人嚴刑拷打,後又引導犯人作殺人回憶」進行誘供、還有那無休止的空襲演習,無一不讓觀眾想起那個時代所帶來的創傷。在一流的商業技法中又能載入沉痛的集體反思,僅這點就比《七宗罪》高明得多,這也是韓國電影崛起並在亞洲稱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陸』 誰有看過電影殺人回憶啊好不好看

非常好看,真實故事改編的。

『柒』 連環殺人的罪犯落網了,電影《殺人回憶》好不好看

我覺得這個電影還挺好看的,故事情節非常的合理,而且看了之後讓人覺得很激動。

『捌』 你看過《殺人回憶》這部電影嗎該怎麼評價

這部電影一上映就被迅速打了高分,業界紛紛評論為最佳影評,最刺激的觀影效果。但是在我看來是悲傷與無可奈何的,這場殺人回憶中最關鍵的不僅僅是兇手,還是一個動盪的韓國。電影中充滿了對峙與可笑的元素,當時的韓國正處於軍統時期,小鎮上雖然沒有直白展現這段歷史,卻通過遊行和警察的態度展現出來。

警察不在意真相只在乎口供和破案率,甚至有點信仰鬼神。而新的探員卻在乎殺人回憶,想通過推理找到真相。但是一個個女孩依舊死去,即使幾十年後探員重回殺人現場依舊沒找到兇手。與其說是兇手與警察的對峙,不如說是時代的對峙。精彩緊張,可以值得高分。

『玖』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嚇人嗎聽說很好看很經典,但是又怕太嚇人不敢看,有什麼很惡心嚇人的場景嗎

完全完全的不用害怕,沒有惡心的、也沒有嚇人的場景。我從來不看恐怖片,因為膽子小,所以你盡管放心好了。我有寫影片觀後感的習慣,關於這個片子,我是這么寫的:「沒什麼特別,盡管我喜歡破案以及懸疑,它還是不夠力道,比起七宗罪,差太遠了。」總之,我覺得沒有傳說的那麼經典,挺一般的一片兒,當然,這個純屬個人意見。

閱讀全文

與殺人回首電影好看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鬥牛電影什麼結局 瀏覽:869
有沒有什麼好看的恐怖動漫電影 瀏覽:464
電影魔方是怎麼用的 瀏覽:818
電影在乎你好不好看 瀏覽:693
橙路和電影少女哪個好看 瀏覽:739
怎麼聯系電影院包場 瀏覽:684
類似黑暗侵襲怪物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95
好看經典的日本電影 瀏覽:651
王子文蛇是什麼電影 瀏覽:102
電影後邊名單有什麼 瀏覽:461
九月份新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71
百事通vip如何收看電影 瀏覽:72
電影如何發抖音大屏幕 瀏覽:174
男人怎麼老喜歡一個看不良電影 瀏覽:479
電影視頻怎麼導入IPHONE 瀏覽:67
怎麼判斷電影是什麼形式的3D 瀏覽:743
好看的愛情溫馨電影推薦 瀏覽:742
香蕉視頻怎麼下載不了電影 瀏覽:117
蘋果手機版迅雷怎麼下載電影 瀏覽:725
如何用手機看電影錄像 瀏覽: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