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王家衛的電影《春光乍泄》
很好看,喜歡,贊一個。《春光乍泄》是一部經典影片,電影以濃重的色彩,舒緩的情調調配出一副同性愛人在異域的一段感情,王家衛以細膩的導演手法將兩位男主角於崩離邊緣的心緒展現的淋漓盡致 。張國榮飾演的何保榮是一個不討巧的角色,他恰巧處在會令人討厭和或許也能被人理解的分界線上,若不是張國榮的演繹,這個角色的接受度會降低很多 。張國榮在影片中的表演很放達和細膩,尤其是他對肢體語言的運用,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不管是在床上和情人在一起還是在廚房裡與情人纏綿共舞,都令人驚嘆,如果離開了張國榮的表演,那麼這部影片將是缺少很多神采。影片描寫男人之間的愛情,無論是感情的起浮波折還是調情、斗氣和男女之間的愛情一樣熾烈感人,十分純真,完全擺脫了性別枷鎖。寫情動人有力,二人的愛恨糾纏,親密中難舍難棄又互相折磨。對白、處境、性格表現處處見彩。影像從開始的凌厲高反差黑白攝影開始,到紅色的運用,燈光色彩與人物心情氣氛的對應,觀眾都為之吸引。省略性敘事電影顯出欲說還休的況味,而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追逐則有公路片的意涵:尋找自我,逃避自我。《春光乍泄》中的三個「無腳鳥」男人因為沒有腳,必須不停地飛,直到力竭而死。張震的台詞可以概括出他們自我放逐者的心態 :「沒有去過的地方才好玩」,「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吧」 。《春光乍泄》令人感動的地方是王家衛對於人的情感的理解與寬容,能夠走到世界的盡頭,還是因為有一個可以回去的地方。
2. 大家看完《春光乍泄》覺得它好在哪裡
一直覺得,《春光乍泄》還應該得到更高的贊譽。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寂寞洪荒,就這樣留在影迷心底,不曉得現在是否還會有許多年輕人去看這部《春光乍泄》,然後回來告訴我說:「我終於也看了許多遍,記住所有台詞,為張國榮的陰靡之氣傾倒,還有梁朝偉的沉重與幸福,他最後真地自殺了嗎?為什麼?」
可我知道,以後會來問的人將越來越少,猶如世界盡頭的那一記嗚咽,終究會有個收尾。
哥哥走後,梁朝偉出席他的紀念演唱會,總是會勾起我無限的傷感。
有次他說「有件事想告訴你,在你離開之後,沒多久,我的手機還保存你的電話號碼,有次我不小心按錯你的號碼,被我聽到你很熟悉的聲音,please leave a message請留言,當時我在電話中留了一句話,我話,不如我地從頭來過啊……」
突然想起,最初看春光時,我甚至還沒有開始愛人,轉眼十餘載,回首,我自己又何嘗不是做了這么多年的黎耀輝,當我轉身離開時,我的何寶榮甚至沒有察覺。
終歸,我也是放棄了。
3. 各位覺得《春光乍泄》好看嗎
好看。
《春光乍泄》是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梁朝偉、張震主演的劇情片,於1997年5月30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對前往南美遊玩的同性戀人因迷路而留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後兩人因為一系列矛盾而分手的故事。
1997年,該片入圍第五十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王家衛憑借該片獲得第五十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春光乍泄》之所以被奉為文藝愛情片的傳世經典,除了張國榮與梁朝偉的深情演繹外,也和影片獨具匠心的藝術造詣息息相關。
該片不強調故事與戲劇性,有著強烈的印象派、感觀化。異國他鄉的靈魂游離,社會底層的嘈雜喧鬧,破鏡難圓的貌合神離全靠一個「抖」來表現,這也是杜可風手持攝影風格放大人物情感的外化體現。
另外,手持鏡頭與生俱來的臨場感也拉近了觀眾與黎何二人的情感距離。透過極富感染力的鏡頭,觀眾彷彿成為了這對同性情侶生活點滴的旁觀者。
4. 大家覺得《春光乍泄》這電影好看嗎
是梁朝偉和張國榮早期的作品了,
根據個人的喜好吧,我到是不覺得怎麼好看,有偏好關注哥哥的人估計會喜歡的,每個人的視角不同,看電影的風格也會不一樣,因人而異吧!
5. 電影《藍宇》和《春光乍泄》哪個更好看為什麼
《藍宇》沒有原著《北京故事》好看!《春光乍泄》沒有《藍宇》通俗易懂!
我會選擇看《北京故事》。
6. 春光乍泄這部電影好看嗎
挺好看的張國榮和梁朝偉
7. 電影春光乍泄好看嗎,十分打幾分
我個人覺得很好看啊,張和梁都是那種眼睛會說話的人,我很喜歡他們的電影,春光乍泄里張國榮演的何寶榮的確是比較。。呃。。放盪不羈。。。但是我看了覺得挺讓人心疼的。就畫面來說,我覺得拍的也很好,很有異國情調,有個場景是何寶榮所在的地方凌亂不堪,這是為了體現何寶榮生活的放盪,我覺得運用的很好。有些人可能覺得惡心,好吧,的確有人不接受同性戀,不接受你看什麼看,難道不知道春光乍泄是講同性戀情的?你是有病啊還是有病啊還是有病啊。
總之,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建議樓主自己看看吧,如果想知道劇情可以搜搜。不能拘泥於別人的看法。
8. 春光乍泄這部電影好看嗎
當然很經典
9. 《春光乍泄 》是最好的一部 同性戀題材電影,對此有何看法
評論:
一:
布宜諾斯艾利斯。探戈吧門外,黎耀輝(梁朝偉)飾與老情人何寶榮(張國榮飾)重逢。兩人度過一段共同的日子,又告分離,沒能實現結伴同游大瀑布的計劃。另一位流落阿根廷的台灣青年張震來到美洲最南端的「世界盡頭」,許願將「不開心」留在那裡。梁朝偉獨自游覽了瀑布之後經 台北返回香港。
那支歌叫做「Cucurrucucu Paloma」,高低盤旋,像歌中吟唱的鴿子,憂傷地俯視著藍色的瀑布。淪落天涯,都為這無盡的藍。兩個浪子曾經見過它的影 像——在燈罩上,波濤傾瀉,鏡花水月般,美得不可思議。「到過瀑布就回香港,」他們出發了,為了回家而遠行。他們迷失了,不知道自己去了什麼地方,只覺得在一起的日子過得好悶。 梁朝偉無法抵擋張國榮那「極具殺傷力」的祈使句:「讓我們從頭開始。 」再度投降。擁有,使梁朝偉感到滿足。梁最快樂的時候是張卧床不起的日子。他扣留了張及其護照——從身體到身份。不幸的是,相濡以沫的生活並非張國榮的夢想。在居所的天台上,梁朝偉埋頭修整房頂,張國榮卻仰望藍天,似乎振翅欲飛。暖巢可以變成牢籠, 情愛何嘗不是束縛。
在王家衛系列電影里,《春光乍泄》顯得像《阿飛正傳》的續篇。張國榮在《阿飛正傳》中自命為無腳鳥」,因為沒有腳,必須不停地飛,直到力竭而死。《春光乍泄》的三個男人好似「無腳鳥」投胎轉世的墮落天使,張震的台詞可以概括這類自我放逐者的心態 :「沒有去過的地方才好玩」,「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吧。」 迷離朦朧的藍色充滿了「無腳鳥」的夢幻世界,籠罩著巨大的瀑布。這是浪漫主義者的顏色,象徵著與生俱來的疏離感、青春的憂傷、對無限的渴望以及註定失落的命運。浪漫主義文學中常見的「局外人」形像,在王家衛電影里被賦予特異的感知能力。
梁朝偉在《東邪西毒》里邊是游離於東邪西毒北丐群俠之外的角色——盲俠;具有台灣/日本背景的金城武在《墮落天使》里是啞子;《春光乍泄》的台灣客張震患過眼疾,聽覺異常敏銳。臨別的時候,梁朝偉要張震閉上兩眼,說他活像盲俠。只有讀過《東邪西毒》的觀者才能悟出,盲俠就是梁朝偉本人的前生。 《阿飛正傳》已經涉及對男性關系[【同志之愛】]?MaleBonding)的描寫,盡管略為曖昧(張國榮、劉德華流落南洋時的經歷)。《春光乍泄》對此作了大面積 鋪張,既刻畫性愛(梁朝偉與張國榮),也刻畫友誼(梁朝偉與張震)。同性愛的特點在這里並未得到突出表現,梁朝偉、張國榮兩口子與王家衛過往電影中的異性戀人似乎沒有 什麼兩樣。他們的同居生活不乏賭氣、吃醋的花絮;同一舞台上,房東夫妻的家庭生活充斥著沒完沒了的爭吵。這是公平的表現。 張震如願以償來到世界盡頭的最後一座燈塔下面,在那裡埋葬「不開心」。「不開心 」物化為一段錄音——過去時的思想/語言的磁記錄。這令人想到王家衛電影關注的時間 與記憶的問題:錄音是懷念的手段,把錄音留在「世界盡頭」的舉動卻是徹底遺忘。為了忘卻的紀念。 王家衛習慣用時空錯位來強調情感失落,《春光乍泄》亦不例外。梁朝偉獨自面對瀑 布的時候,張國榮住進了梁寄居過的屋子,占據了他們在過去時共同擁有的空間,此時他 面對著的只能是燈罩上的瀑布影像。瀑布之於張國榮成了永遠不可及的鏡中花水中月,之於梁朝偉卻是業已完成的目標:看過了,該回家了。
「不如從頭開始。」不如歸去。張震佇立「世界盡頭」,生發出感想 :「到了盡頭,我想回家。」一九九七年春光乍泄的時分,梁朝偉在台北領悟到,張震之所以能開開心心在外流浪,是因為有個地方可以回去。梁已經回到了北半球,回到了華人世界,很快就要回到香港。而香港本身——所有王家衛電影的缺席主角,也要回去:這是一九九七,回歸之年。
二:
《春光乍泄》絕對是王家衛技術上最為出色的一部作品,所有玩了技術的地方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那些招牌的搖鏡頭、慢鏡第一次跟電影本身貼的那麼緊,完全是跟著人物的情緒去展示王家衛自己的電影語言。每一個鏡頭都似有所指,每一個鏡頭都似乎在說著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心事;那些光影里的溫暖和黯然可以一路穿過面前的映畫,直入你的心裡。
記得我有一次向朋友提起這部片子時,他有很驚訝地說:「哇,這是一部『同志片』喔?」其實同志題材絕不是本片的重點,雖然未必如王家衛本人所言,只要不看前5分鍾,都不會知道兩人之間的關系。也許這只是對敏感題材的一種介入姿態;也許只是王家衛趕在九七之前遂了自己的一個心願;也許這只是為了非異性戀者那份更為難言的孤獨吧。內容上仍是讓人不敢輕易觸碰的拒絕與被拒絕,仍是邊緣生活的落寞滋味,仍是那些易碎的敏感和細密疼痛的掙扎。影片中所流露出的,還是那種無根的寂寞,那種渴望、期待與害怕面對的掙扎。
在《春光乍泄》中,王家衛徹底顯露出九七年回歸前香港人的困境:香港人如同何、黎二人一樣,他們發現了他們唯一的身份,就是沒有身份,什麼港英護照根本不肖一提。
王家衛在一次訪問中亦談到《春光乍泄》的一些主題構思,「我自己也如同劇中的黎耀輝和何寶榮一對戀人,厭倦不斷地被問及到九七年七月一日後香港將變成如何?想離開香港,來到世界另一頭的阿根廷逃避現實,卻發現越想逃避,現實越發如影隨形的跟著自己,無論到哪兒,香港都存在」。
正如梁朝偉在影片最後所說:「我現在才知道,他(小張)能夠開開心心在外面走來走去的,是因為他知道始終有著一個地方等著他!」
三:
《春光乍泄》是王家衛思考1997年香港回歸的一部電影。故事講述的是一對同性戀人在阿根廷客居他鄉的經歷,雖然分分合合,但又隨時重新開始,只有當分開後才了解到對方的可貴,然而回歸卻是那麼悵然若失。那些光影里的溫暖和黯然漸漸消失在瀑布下徘徊的身影里,在阿根廷、在台北、在香港,一種無法擺脫的關系始終存在。王家衛在談到這部影片人物時說:"想離開香港,來到世界另一頭的阿根廷逃避現實,卻發現越想逃避,現實越發如影隨形的跟著自己,無論到哪兒,香港都存在"。人物經歷感情的分合,從阿根廷途徑台北回到香港。也許回歸前很寂寞,但回歸後卻也一樣無法排遣寂寞。
同性戀·回歸
《春光乍泄》一開始長達數分鍾的同性做愛鏡頭,讓很多人感到尷尬和不適應。經過艱難的幾分鍾之後,才開始了王家衛風格,人物一般的寂寞,情感還是那樣隔離,相互拒絕又相互吸引,風景一樣的美麗,攝影一樣的飄逸凌亂。《春光乍泄》是人之間的事,他們的關系是尋求歡悅。當他們中的某個人厭煩了這種關系,就要離開。剩下的人難免寂寞。可是寂寞就要回歸,回到香港卻難免還是有一種悵然若失、一種若即若離的情緒。《春光乍泄》由於深刻的揭露出一種情緒,讓王家衛獲得當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0. 電影《藍宇》和《春光乍泄》哪個更好看
我覺得《春光乍泄》好
劇情的話,看你喜歡什麼口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