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絕命海拔的影片評價
《絕命海拔》雖然3D效果一部,觀影時依然身臨其境。影片並不是賞心悅目的喜馬拉雅山雪地風光游覽片,這是實打實的災難片。屏幕上的寒風一起,使人都心底瓦涼。在故事推進過程中,將登山者的心理變化展現得惟妙惟肖。同時,詳實地描述了攀登珠峰所有的前期後期准備,影片是對那一段重大山難事件歷史性反思。 (深圳晚報評)
影片就像珠穆朗瑪峰一樣高大、堅實、美麗、震撼人心,而且對角色和觀眾而言,該片都足夠殘酷,(《紐約每日新聞》評)。《絕命海拔》沒有《地心引力》那樣的持續性的驚喜,也沒有《瘋狂的麥克斯》那樣的視覺上的詩意,但它依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將故事和視覺奇觀無縫融合在了一起的佳作, (《indieWIRE》評)。
由於影片的主題殘酷,其中一些角色註定無法平安返回,因此可以用好萊塢的那一套術語呈現《絕命海拔》是一部災難片,(《好萊塢報道》評)。該片的屬性一半是IMAX版本的自然紀錄片,一半是好萊塢式的災難片。不過,影片依然給觀眾帶來了非常可信的攀登珠峰的身臨其境之感。 (《The A.V. Club》評)。 《絕命海拔》原本是極具情感張力的戲,營救者面臨人性上的抉擇,被營救者面臨生還機會的爭奪,被拋棄者的絕望、無奈抑或憤恨都是打動觀眾的重點,鏡頭該推上去時卻沒推上去,一切都被輕描淡寫的略過了,鏡頭丟失了情感,場面變得乏善可陳,故事也就成了流水賬,進而演員的發揮空間受到限制,演技被壓抑,該克服的難題沒有被克服,《絕命海拔》長著一張大片的臉,卻有一副「爛片」的內里。 (新浪娛樂評)
影片用80分鍾爬山,30分鍾暴風雪災難以及10分鍾營救,這種敘事的結構很有問題,整部兩小時的電影看不出任何起承轉合,三個段落都是平鋪直敘。也只是完全在復刻紀實而已,紀實沒有錯,但沒有重點、沒有鮮明人物形象的紀實,拍出來最多也就是一部攀登珠峰注意事項的安全指引視頻。影片有很多好萊塢演員,同時還有不少在業界頗受好評的演技派,但奇怪的是,看完整部電影,能讓人記住的角色沒有一個,甚至都分不清究竟哪位演員演哪個角色。 (信息時報評)
㈡ 有一部美國片是去雪山救人的是什麼電影
1. 電影《垂直極限》是一部2000年上映的美國影片,由克里斯·奧唐納和羅賓·湯尼等演員主演。
2. 故事講述彼得·蓋瑞特(克里斯·奧唐納飾)如何冒著生命危險組織一支救援隊伍,攀登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的聖母峰,以救出被困在岩洞里的姐姐和她的登山隊伍。
3. 導演馬丁·坎貝爾曾執導過007系列影片《黃金眼》和《佐羅的面具》,在執導《垂直極限》時表現出了勃勃雄心,希望超越之前的登山題材影片《絕嶺雄風》。
4. 編劇羅伯特·金擅長驚險題材,他的作品《割喉島》也曾引起過廣泛關注。
5. 影片雖然以K2峰為背景,但實際上在巴基斯坦的喀拉昆侖山脈和紐西蘭的庫克山脈拍攝。特效總監內爾·考博德曾參與製作過《角鬥士》、《拯救大兵瑞恩》和《第五元素》等影片。
6. 影片的一些特技是由演員親自完成的,其中包括著名登山家Ed Viesturs在片中扮演自己。
7. 片頭出現的沒有腳趾的腳是登山運動員馬克的腳,他的腳趾在1994年攀登珠峰時因凍傷被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