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女人的最終歸宿是自我價值
凱瑟琳,一名敢為時代先的女性,在一所號稱「沒有男子的常青藤」的衛斯理女子學院任職藝術史的老師。接受自由改革思想的她,立志要做一番作為。
但她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家庭條件優厚、情商智商高超的天之嬌女們,她們學習的目的並不是成就自我,而是為了嫁一個好老公,做一個賢妻良母。
這讓凱瑟琳的教育之路極其坎坷,其不僅來自學生們的百般刁難,校委會的對其教學方式的阻擋,更是在她們身上如大山般的封建思想。
想打破長久的信念和價值觀談何容易?可是凱瑟琳並沒有妥協,她還是特立獨行,以自己的獨有的教學方式和風格,挑戰學校的權威,不斷地鼓勵和引導學生,把獨立自主的思想傳遞給她們。
最終,凱瑟琳獲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被學生們稱之為「蒙娜麗莎」。
在第一堂課上,凱瑟琳的遭遇就無比尷尬,學生們對其所教授的內容對答如流。她知道,這是學生們給她的下馬威。但凱瑟琳也發現了,學生們在對待藝術上,都只是單純的背誦,死記硬背下知識點,沒有自己任何的想法,這不禁讓凱瑟琳陷入沉思。
後來在課堂上,凱瑟琳拋開了書本,播放了幾張在教材上沒有畫作,沒有人知道。她指著一張照片說這是我的母親。學生們嘲笑她:這也算得上藝術嗎?
凱瑟琳問她的學生:什麼是藝術?標准誰來定?這張看起來如此普通的照片,如果他是出自著名攝影家之手呢?那你們是不是就會稱之為藝術?
學生們低下頭,開始深思。一直以來,她們極少思考,她們認為的藝術,就是把世界名畫的名稱、作者、年代、風格、技巧、寓意等倒背如流,就是掌握了藝術。
可是藝術本身並不是這些淺顯的記憶內容,而是通過畫作的表面去看到它的本質,作者的心境,所表達的意境。正如有一些大師生前默默無聞的作品,卻在去世多年後被重新定義新的藝術價值,然後一舉成名。
這個全新的角度,在學生們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在後來欣賞梵高的作品上,凱瑟琳帶給學生們對於當代女性的啟示:是僅僅是填色,活成別人所期待的樣子,還是創作出一番自己的風格,做自己?這成為了學生們蛻變的第一步。
在上層社會的封建思想中,嫁個好老公,相夫教子,就是終極的任務,所有一切都得為其讓路。好像一旦進入婚姻,人生就按下的暫停鍵,公主和王子從此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這些聰慧過人的女子,在學識上,在背景上都可以有著非凡的成就,卻被禁固在男權的思想里,狹隘了自己的價值。
她們的話題離不開戀愛和婚姻,學習是為了找個好老公,最重要的事情是變得優秀,然後等待,等待有人求婚。
學校的設立的游戲運動:獲勝的女孩將會第一個嫁出去。最高級的人身攻擊是:沒有男人娶她。放寒假前臨別的贈語是:祝願你戴上戒指。
儀態課成為婚姻的演習班,老師理直氣壯地宣導:幾年後你們唯一的職責就是照顧你們的丈夫和孩子。比起學習的分數,老公給的分數更重要。
這分別就是一所培養上流社會太太的修煉場,而非教育他人成為領導者的「常青藤」。
貝蒂和瓊,兩位核心主角,也是非常讓我印象深刻的兩個人。
貝蒂的母親,是思想傳統,作風強勢的校董會主席,在貝蒂的成長過程中就不斷地灌輸女性的宿命就是要回歸家庭,成為一個好妻子,好母親。
於是貝蒂也如願風風光光地嫁給市長的兒子斯賓塞。可是婚後的貝蒂並不幸福,丈夫的冷淡,她失去了一直以來的精神依託,成不了一個好妻子,一個好母親,一個女子的價值又何在?
而自己的母親,面對女兒不幸福的婚姻,不僅不讓女兒回家,還勸說她不能離婚,家醜不可外揚。崩潰的貝蒂在凱瑟琳的影響下,重拾起自己失敗的人生。
她指著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跟母親說:看蒙娜麗莎的微笑,可是她真的幸福嗎?她並不幸福,這都是表面的。
然後她毅然起訴離婚,並搬出家裡,雖然還沒明確未來的方向,卻是勇於做自己的開始。
貝蒂的好朋友,瓊,卻是選擇另一條人生道理。
她成績優異,在凱瑟琳的幫助下,申請了耶魯大學的法律系,並被錄取。但為了家庭,卻毅然放棄了學業,投入了婚姻當中。
凱瑟琳知道後勸說她可以二者兼顧,但瓊最終還是拒絕了,她說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且對於她來說,擁有一個好的家庭就是她最想要的東西。
最終,她們都選擇了屬於自己道路。無論是那一條路,對她們說,都是自己想走,想去經歷的,而非活在別人的期待里。
最近看的幾場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自由作家》以及《蒙娜麗莎的微笑》,讓我看到,優秀的教師,是靈魂上的指路人。他們都堅守了自己使命,動搖了這些孩子們根深蒂固的價值觀,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認可,也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偉大教育者的背後,都是一場顛覆原有思想,與時代抗爭的艱辛之旅。而每個時代教育的進步就是因為一個個像馬修、愛琳以及凱瑟琳這些勇於與規則、權威宣戰的教育者,他們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條條框框,拯救出那些迷茫的被時代牽制著人兒。
最後的一幕,凱瑟琳拒絕續聘離校時,學生們騎著自行車送行的一幕,讓我不禁熱淚盈眶。也許每個教師只是學生生命中匆匆掠過的過客,但她們傳遞的思想,所追求的真理,以及他們所一起經歷的短暫時光,將會影響著她們整整的一生。
最後與大家分享影片最後的一句台詞:
「我聽見了生命腳步快速的聲音,我會彷徨地徘徊。 但不是所有的徘徊都是沒有目的,尤其是當我在不受傳統影響尋求真理的時候,超越定義的限制,超越人性。」
B. 15部高分電影,低谷期的自我救贖
以下是15部豆瓣評分超過8分的高分電影,這些電影適合在低谷期觀看,能夠給予觀眾自我救贖的力量:
《奇跡男孩》:
《當幸福來敲門》:
《肖申克的救贖》:
《尋夢環游記》:
《觸不可及》:
《歲月神偷》:
《阿甘正傳》:
《墊底辣妹》:
《風雨哈佛路》:
《沙漠之花》:
《摔跤吧,爸爸》:
《成為簡.奧斯汀》:
《楚門的世界》:
《海上鋼琴師》:
《何以為家》:
這些電影各具特色,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給予觀眾心靈上的慰藉與力量,幫助觀眾在低谷期找到自我救贖的道路。
C. 推薦一些有深度,震撼人心又能幫助尋找人生價值的電影
在人生的長河中,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常常能帶給我們深深的震撼,幫助我們思考人生。以下是我推薦的五部有深度、震撼人心,同時又能幫助我們尋找人生價值的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電影以希望為主題,講述了一個無辜的男人如何在監獄中尋找希望,最終實現自由的故事。它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只要我們保持希望,就有可能找到出路。這部電影鼓勵我們堅持信念,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夢想。
以上五部電影都以各自的方式展現了人生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它們讓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震撼和感動。這些電影讓我們明白,無論生活如何艱難,只要我們保持信念,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就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