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代好萊塢電影的藝術特徵表現在哪些方面
追求主流商業電影的藝術化面貌;
跨國、跨地區的電影運作,實現了好萊塢的市場拓展計劃;
拓展了類型片的創作模式,傳統類型片的融合。
Ⅱ 影視藝術的綜合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何謂藝術?
能夠引起美感的形式。
藝術創造就是用具體可感的形式比較自由地傳達出某種情緒、思想、感受等,是形式技巧對內在精神的呈現。
1、藝術家和工匠的區別:
只懂技術,只有形式,而不能傳達思想,那是手工勞動;能夠用技術形式傳達出某種思想情感的人被稱為藝術家。
二、什麼是影視藝術?
以聲像符號為媒介,運用一定的技巧手段,塑造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傳達出編導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和思考。
三、何謂本體?
決定一個事物的最根本的因素或特徵。它的前提是「一元論」。
電影本體:即強調使電影成為電影的決定性因素。是對電影的總體看法,而不是對一部具體電影的看法。
第二節、影象技術的出現
一、照相技術的發展:
1839年攝影技術產生;
1875年膠片的發明;
1878年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連續動作的拍攝成功;
1894年愛迪生製成了電影視鏡。
二、電影的產生:
1、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電影放映機的抓片機構,製成了既可便捷地連續拍攝,又可放映的機器。
2、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里,首次售票放映電影。
3、盧米埃爾兄弟代表作品:《工廠大門》、《嬰兒喝湯午餐》、《水澆園丁》、《火車進站》
4、盧米埃爾兄弟的局限:保持記錄客觀生活的觀點;以再現生活為最高目標;反對藝術加工,排斥創作。
第三節、電影藝術的誕生
一、梅里愛:法國導演,世界第一個電影藝術家。發現了「停機再拍」的技巧,以及多次曝光、疊印、合成等技巧,豐富了電影語言的表達能力。
1、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記》260英尺,16分鍾,把想像生動的故事展現在觀眾面前,引起轟動,商業上獲得極大成功,確立了故事片的地位。
2、梅里愛貢獻:
把舞台藝術引進電影,增進了電影的藝術表現能力;使用電影技術講述故事,創造了影像技術的敘事功能;把想像性帶進電影,使電影技術具有了對精神世界的傳達和表現能力;拓展了電影對時間和空間的表現范圍。
3、梅里愛的局限:
堅持銀幕即舞台的電影觀,強調表演;堅持在攝影棚中拍攝,布景和道具做出來的,舞台式的電影時空;用手工方式製作影片,現實世界無法真正進入電影。
二、格里菲斯及其他早期導演的貢獻;
1、視點解放:突破了固定機位的拍攝手法,攝影機可以自由移動。
2、對蒙太奇手法的發現和運用∶打破了線性敘事,創造了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手法。
3、經典敘事手法的形成: 全景——近景——特寫鏡頭,成為後人不斷運用的經典敘事手法。開創了好萊塢善惡分明、富於懸念沖突、大團圓結局的情節模式和豪華鋪張的巨片風格。
4、最先把攝制組搬到西海岸,促成了好萊塢的形成。
5、代表作品:《黨同伐異》1916年/175分鍾、
《一個國家的誕生》 1915年/175分鍾。
第四節、影視藝術與現實世界的關系
一、傳統藝術與現實世界的關系:
1、存在形態:藝術世界是一個虛構的與現實世界平行的純想像性的精神存在;與現實世界具有鏡像關系。
2、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的關系:
藝術真實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是對真實生活的加工提煉和概括,是去除偶然性上升到規律性之後的結果。
二、影視藝術產品的存在形態:
1、非純粹想像性的存在。影視藝術的多重本質使銀屏突破純想像性的精神存在,其存在形態介於真實和虛構之間。
2、影視藝術與現實世界的多重關系:影像世界與現實的關系是復雜的。 虛構類與非虛構類的區別,重現與創造的區別等,決定其與現實 世界的多重關系。
Ⅲ 中國早期電影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高中歷史么。?
1.1905年《定軍山》電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的開端。
2.1931年,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拍攝成功,結束中國電影無聲的歷史。
3.蔡楚生導演、王人美主演《漁光曲》1935年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Ⅳ 電影有哪些藝術特徵
電影藝術的特點
1、綜合性。
電影既不是戲劇,也不是繪畫,也不是文學,也不是音樂,它包含了這些藝術的共性,而同時又表現了它們全部的差異。
2、運動性。
反映的是運動的畫面、鏡頭、運動的故事情節。
3、逼真性。
電影藝術通過攝影等現代化手段把現實生活中的人、景、事、真實地再現出來,使觀眾消除了距離感,感覺外部世界發生的一切都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有逼真性。
現代科技的發展賦予了逼真性必備的條件:攝影機、錄相機為紀錄現實生活提供了物質條件電影由無聲到有聲,由黑白到彩色的技術進步,逐步實現了完整地還原現實的目的。影院放映由普通銀幕到寬銀幕,更接近於人的眼睛觀察事物的視角,使人能獲得現實中觀察事物的實際感受。
你看一幅畫面,你會說這並不是現實,不過是幅藝術作品。而在攝影面前你卻不能這么說,你意識到相片上的形象就是現實,無法否認現實就是這個樣子。
4、蒙太奇性。
所謂蒙太奇就是依照情節的發展,和觀眾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度,把一個個鏡頭合乎邏輯地,有節奏地連接起來,使觀眾得到一個明確、生動的印象,從而使他們正確地了解二件事情的發展的一種技巧。
Ⅳ 電影的藝術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通過劇本的創作、演員的表演、導演的場面調度、後期剪輯的拼接修飾等一系列手法,使「電影」這一影像變得富於意義,這一「意義」可能是對生命的贊頌、對愛情的贊美、對黑暗的鞭撻等等,不一而足,但都屬於對人類生存與生活意趣的一種探索與嚮往。
電影的藝術性同樣體現在人類對於自身及自身周圍事物的探索。單純的影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影像中所包含的「美感」是人類賦予它的,電影藝術是人們對於某些影像的製作和觀察,使人從中感到愉悅或有所感悟,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並對美好的事物有所追求。
Ⅵ 電影的藝術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方方面面,建議你看《雕刻時光》和《電影是什麼》兩本書,然後可以買電影雜志看,比如《看電影》午夜場
Ⅶ 電影藝術的表現特色是什麼
1.可以直觀的將事件展示給觀眾;
2.特技效果使生動(舞台劇就不行了);
3.幾乎每個電影都有其精神意義;
4.相對完美。
Ⅷ 影視作品的藝術創新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其實就是影視創作的創新。
包括:劇本的創新,拍攝手法的創新,道具的創新,特技的創新。
導演就相當於一個藝術總監這樣的總經理級別,那自然也有管理方法的創新。
演員自然也有表演方法的創新。
Ⅸ 電影有什麼樣的藝術形式
由於電影的樣式和片種繁多,有注重完整故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的故事片,有報道某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或歷史事件活動的記錄片,也有運用各種美術手段和材料製作的美術片,還有記錄舞台藝術表演的戲曲片等等。在這些種類中又包含若乾片種。如故事片中有喜劇片、西部片、愛情片、科幻片等;美術片中有動畫片、木偶片、剪紙片;記錄片中有傳記記錄片、文獻記錄片、新聞記錄片等。它包括文學、戲劇、繪畫、建築、音樂、舞蹈等各種藝術成分,所以被稱為綜合藝術。 所謂綜合藝術,指綜合幾種藝術成分而構成的藝術樣式。其特徵是: 集體創作。包括編劇、導演、演員、美術、攝影、錄音多個創作部門藝術創造的有機配合; 利用現有的一切藝術表現手法。電影有含文學成分的描寫和結構,有含戲劇成分的對話、內心獨白、形體動作、面部表情,有含音樂成分的歌曲和與畫面融合的視覺形象; 廣泛的群眾性文化。電影的構成是用活動著的畫面和各種音響表達、表現世界各國的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及由此形成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且通俗易懂、明白曉暢。 但是,電影的綜合性並不是指各種藝術成分的簡單相加,而是指將各種藝術形式包含的藝術成分融匯貫通變成新的東西加以表現。它除具有一般文學藝術的共性特徵外,還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這在於電影藝術的表現工具與別的藝術表現工具不同。電影是用攝影機來反映的。攝影機具有真實記錄反映對象及其運動的時空轉換這一特點,由此形成特殊的電影表現手法和電影敘述語言,將各種藝術成分有機統一組合成新的藝術表現形象。 正因為如此,作為藝術的電影,雖然是誕生於眾多古老傳統藝術如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攝影……之後的最新最年輕的藝術,但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可以讓我們知道它的誕生日期的藝術。自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正式公映自己製作的世界最早的影片獲得成功至今僅百年的歷史。而古老傳統的藝術,其中有的已經歷了上千或數千年的滄桑,它們問世的時日,就連專門研究藝術史的專家學者們也無從稽考。電影和古老傳統的藝術相比,它只能算個小弟弟。但是它後來居上,後生可畏,最年輕的藝術——電影,以其無可比擬的藝術魁力,闖進了世界藝術之林,一躍而成為最富群眾性最具影響力的與世紀同齡的藝術巨人。其所以能如此,恰恰是由於它年輕,有它自己的優勢。因為電影不僅是誕生於古老傳統的藝術之後,而且它是吸取和消化了這些藝術的所長而又揚棄了它們的所短,有機綜合了多種藝術因素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因此,多種藝術門類的有機綜合,是電影藝術最突出的美學特性,綜合性是電影美的本質所在。 早期的電影研究家們從電影像誰這一命題出發,探討電影藝術的基本持性和電影美的奧秘。他們所持的觀點和所得的結論各不相同,大相徑庭。有人認為電影像文學,有人認為電影像戲劇,也有的認為電影像繪畫,還有的說像音樂等等。不一而足。於是便有「可見的文學」、「電影詩」、「視覺交響樂」、「沉默的旋律」諸如此類的說法,試圖從電影美學的層次上對電影美的本質作出界說。這些見解雖知其相對的合理性依據,但在今天看來,其各執一端的片面性,則是顯而易見的。電影既像誰也不像誰,電影就是電影,因為電影是吸取、包容了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攝影……多種藝術的因素、集它們於一身的綜合藝術。 電影中包容了文學的因素,因為它從文學中吸取了一整套反映客觀世界和現實關系的方法,從文學的各種體裁中廣泛吸取營養,如從詩中汲取抒情性,從散文中汲取紀實性,從小說中汲取敘事性。在敘事手法上又借鑒了文學中的主觀敘述和客觀敘述,外部描繪和內心剖析以及多種形式的結構原則等。總之,無論從人物塑造、情節結構的安排、細節的描寫、敘事的方式,電影都借鑒了文學的經驗而具有文學的因素。電影中存在的戲劇因素,表現在演員表演、場面調度、矛盾沖突和懸念等一系列藝術方法和手段的運用。電影中的音樂因素,表現在通過旋律配合畫面,以營造環境氛圍、渲染情感和節奏變化。至於電影中的繪畫、雕塑、攝影等因素,不僅表現在造型性和視覺再現性上,對構圖、色彩和光影的處理上,借鑒了這些藝術的經驗,而且電影中的許多專用術語如畫面、色調、影調、鏡頭、焦距等等,也都是從這些藝術中借用過來的。 電影從文學中吸取了一整套反映客觀世界和現實關系的方法,從人物塑造、情節結構的安排、細節的描寫到敘事形式等各個方面都借鑒了文學的經驗、方法和技巧,因而具有文學的因素。但文學進入電影』,由於受電影的制約,經過消化、融合,已發生了質的變化,而非電影加文學。電影中的文學因素和作為語言的藝術的文學有質的區別。因為盡管電影廣泛借鑒文學塑造藝術形象的經驗、方法和技巧,但文學是通過語言文學這一唯一的媒介塑造文學形象,而電影則是通過畫面和音響以及電影所獨具的特殊表現手段——蒙太奇來塑造銀幕形象。作家用語言來寫故事、寫人、寫人的靈魂。文學形象是通過抽象的語言符號給讀者以聯想,銀幕形象則是通過可見的畫面和可聞的聲音具體地直接地訴諸觀眾的視聽感官。可見電影中的文學因素決不是電影加文學。 電影從繪畫中吸取營養,包括構圖、光影、色彩、線條的運用和處理,具有繪畫的因素,但繪畫進入電影並非電影加繪畫,電影中的繪畫因素受電影制約,與繪畫藝術有質的區別。繪畫再現生活的手段是線條和色彩,電影的手段是畫面,並且有聲音與之相配合。繪畫中的造型形象只能是化動為靜,靜中見動,不能表現對象的連續運動,銀幕中的造型形象則始終是不斷變化著的連續運動的造型形象。 電影從戲劇吸取營養包容了戲劇藝術的因素,但戲劇進入電影,因受電影的制約被消化融匯也產生了質的變化,並非電影加戲劇。電影的時空觀念和處理同戲劇的時空觀念和處理有著質的區別。舞台空間是固定的,銀幕空間是不斷變化的。舞台時間是現實的物理時間,銀幕時間則可以自由延長、壓縮、停滯的非物理時間。因此戲劇的時空表現受到限制,而銀幕的時空表現則有很大自由。不僅如此,戲劇表演和電影表演也存在著質的區別。表演者的表演和欣賞者的欣賞共時共地,同時完成,這是戲劇表演的特點;而電影表演則是另外一種情形:表演者在場表演,欣賞者缺席;欣賞者在場欣賞,表演者缺席,表演者的表演和欣賞者的欣賞不可能共時共地,也不是同時完成。因此,這就決定了戲劇表演和電影表演各有自身的特殊規律而非一致。 其他各門藝術進入電影,同樣要產生質的變化,凡此種種,說明電影吸取了多種藝術門類,並不是各門藝術簡單地相加拼湊在一起,而是經過了化合的有機的綜合整體。電影吸取了多種藝術門類而形成綜合性的審美特性,就其實質來說,乃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有機綜合。正因為如此,作為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相結合的新型藝術——電影,它克服了傳統的純時間藝術難以充分表現空間和傳統的純空間藝術難以表現時間的局限與不足,既可以充分表現時間又可以充分表現空間,因而具有巨大的表現潛力和藝術可能性。由此也不難看出,包容了多種藝術門類的電影的綜合性實質,還在於它是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的綜合,它克服了純視覺藝術難以滿足人們對聽覺形象的審美需求和純聽覺藝術難以滿足人們對視覺形象的審美需求的局限,而具有可以融合視聽兩者之長的優勢,成為一門最富群眾性的藝術形式。
求採納
Ⅹ 電影藝術最基本的表現手段是什麼
影視藝術語言的表現元素有:畫面:構圖、景別、角度、運動、照明、色彩。聲音:語言、音響、音樂。...鏡頭的功能是將形象從真實世界裡轉移到膠片或磁帶上,所以,影視藝術最基本的也是相對獨立的構成單位是鏡頭。電影攝影藝術 傳統的造型藝術提供的是在凝固的時間里相對靜止的形象,而電影藝術提供的是隨時間的流動而流動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