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學生微電影大賽有哪些
目前主要以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為時間最長,至2011年已舉辦了18屆,在國內具有廣泛知名度和影響力。近年來,各大城市為豐富在校大學生文化生活,紛紛舉辦電影節,已經舉辦的有:廣州大學生電影節、上海大學生電影節、杭州大學生電影節、天津大學生電影節、南京大學生電影節、成都大學生電影節、重慶大學生電影節、太原大學生電影節、武漢大學生電影節等。
(1)北京電影節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誕生於1993年,由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發起,經國家廣電總局、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批准,成為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是每年國內的第一個電影盛會,因此被譽為中國電影的「第一聲春雷」。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一般在每年的4月20日到5月中旬舉行。1993年開始,累計有一百萬之多的中國大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參與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舉辦期間,國內眾多媒體對大學生電影節給予了大量的報道和關注。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還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
(2)杭州電影節
中國杭州大學生電影節,以「時尚的年代,張揚的個性,前衛的影像,無際的網路」,構築了最前沿的創作新勢力、審美新情趣。將新電影帶進校園生活,將校園生活打造成新電影,架起了夢想與現實的橋梁,放飛希望。全民總動員,和電影親密接觸;明星全接觸,心靈震撼激盪;電影之旅,新勢力彰現陽光!
中國杭州大學生電影節,為浙江省內大學校園影響力最大、參與人數最廣的鼎盛活動之一。組委會由浙江省教育廳、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省學生聯合會、杭州市文學藝術屆聯合會、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杭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6家單位組成,並由21所高校增加到全省四地23所高校,輻射大學生達到30萬人次,於一個月內在28個學校的校區里放映300場優秀的國產藝術電影,舉辦隆重開閉幕式和新勢力影人面對面活動,精彩紛呈。
中國杭州大學生電影節,系列活動之一的「國產電影校園展映周」,在各高校開展,豐富課餘生活。「金桂獎」和「新勢力獎」,搶佔了大眾的眼光,電影展映、明星雲集,在業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3)成都電影節
主辦單位:成都大學生電影節組織委員會、「影響社杯」
協辦單位: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音樂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成都大學
首席媒體支持: 影響社、三杯水DV文化網、新勢力影像聯盟
媒體支持:成都DV聯盟、中華DV網、中國DV影視網、中國DV聯盟、DV江湖、逆天原創DV網、大眾DV雜志、成都商報、成都晚報、成都日報、成都網路電視台、
❷ 我們初中學生想拍一部槍戰片請各位想一個劇本
可以幫你做作戰細節上的修改和建議
但是劇本我沒這本事
但是你可以參考劉猛小說、
❸ 求好看的槍戰武打片,有意思的微電影
你不知道 裡面 包含了 什麼 故事
❹ 有哪些適合大學生參加的微電影比賽
主要是以中國北京大學電影節時間最長,然後近年來高校都舉行了微電影節,或者你可以把你的微電影上傳到各大網站投稿,上傳到快手,看看你的熱度,增加一下你的知名度,把你的微電影包裝起來。
❺ 我是高二學生,想拍一段槍戰微電影,劇本在寫作中,應該准備些什麼怎麼做
1、做劇本
2、安排場景
3、找演員
因為你沒錢,要表現出電影的張力,盡量依靠數碼處理,比如從別人電影中剪輯出一塊來,或者多用反襯手法,如果槍聲不多,那麼就可以用一個特別寂靜的場景,突然很響亮的一槍,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
❻ 關於在學校學生之間進行槍戰的動漫
校園迷糊大王二學期有這樣的鏡頭,不過是在學校玩槍戰游戲,演的很逼真,你從第二話看就知道是不是了
❼ 推薦些震撼人的槍戰電影
最早接觸槍戰電影,應該是童年看的那些國產黑白戰爭電影,比如《上甘嶺》《南征北戰》《林海雪原》《智取華山》等等。與其說那是在接受革命愛國主義教育,不如說是在滿足做為一個小男子漢的英雄情結。那一梭梭子彈的掃、射,極大滿足著幼小心靈的暴力發泄。 長大了一些,接觸了港台電影的一些槍戰場面,比起國產片的中彈,迎頭無聲的倒地,港台片還要翻個漂亮筋斗,外加一聲「啊」,更讓我感覺真實與暢快,這就是記憶中對槍戰電影的最初感覺。 八十年代末,錄像片中的香港警匪片的槍戰場面,對於我這還喜歡功夫的影迷來說,並不吸引我的眼球,我仍喜歡那丟去槍後的拳腳較量。 直到89年的某一天看了吳宇森的《喋血雙雄》,我才終於找到一種,能挑起我的感官刺激的槍戰電影。當然那時,我還並不知道什麼「吳氏風格」、「暴力美學」,只記住了,那種近距離的決戰,子彈連發毫不吝惜,還有很漂亮的中彈撲倒的場景。《喋血雙雄》後,很長時間我都沒能再遇到這類風格的槍戰電影。直到《縱橫四海》《龍蛇爭霸》《喋血街頭》《辣手神探》,我才真正認識了吳宇森,和他的暴力美學。 我心目中的十大槍戰電影: 1、《龍蛇爭霸》:1988年,著名導演張徹的一幫學生為老師拍攝了一部黑幫電影《龍蛇爭霸》,李修賢、姜大衛、陳觀泰、狄龍等張徹弟子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午馬是該片的導演兼演員,另外一位導演就是吳宇森。從本片中開始,吳氏槍戰風格開始大放異彩。 2、《喋血雙雄》: 1989年的《喋血雙雄》也許是吳宇森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至今,吳宇森還沒有哪部作品超越此片所創造出的意境:無法用任何東西來衡量的友情,惺惺相惜的江湖兄弟和各自不可動搖的做人原則。吳宇森用極為自信的手法讓暴力世界中彌漫出無法言語的浪漫,華麗而控制自如的鏡頭、精練的對白以及舞蹈般的槍戰動作令人為之傾倒。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決戰,可以代表暴力美學的精髓:燭光中映出的聖母像,背景中掠過的白鴿,一對最不應成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執行著自己心目中的正義。 3、《喋血街頭》:本片是吳宇森處於創作高潮期的野心作,大膽地將港片的視野推向戰地越南,藉以拉大港產動作片的格局。利落明快的槍戰場面,不會給人以凌亂的感覺,剪接得相當優秀;故事,有觸動,有感動,可謂令人叫絕。另外,張學友飾演的阿輝是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被越南兵抓捕後被迫殺人的恐懼,以及頭部中槍論落後的痛苦,演技發揮到極致,叫人驚嘆!阿輝那痛苦眼神,抖動的臉頰令人難以忘懷,他的痛深深烙印在我心靈最深處。後來的翻拍作《天堂口》,是垃圾之作。 4、《縱橫四海》:本片的包裝最具國際品味。透過周潤發、張國榮和鍾楚紅這三名青梅竹馬的神偷到巴黎盜取名畫的故事,導演肆意揮霍了一下他的浪漫情懷,和陽剛暴力美學之外的幽默雅趣。當然,他們被義父曾江出賣的壓軸戲,依舊保持了吳氏招牌式的瀟灑槍戰場面。還有,一身晚禮服的發哥在輪椅上與鍾楚紅跳起的激情的雙人舞,也是沒有復制的經典場景。 5、《辣手神探》:該片是吳宇森赴美發展前在港最後執導的警匪槍戰動作片,雖非其最佳作品,但仍維持一貫的吳氏暴力動作美學,槍戰場面拍得十分瀟灑。我最難忘的則是梁朝偉,其中槍殺關叔的一場戲,偉仔的那眼神讓我看到了,什麼是忠義,什麼是身不由己,被他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結尾的槍戰,在場景與空間的轉換上,也再上了一新台階,無可匹敵。本片2003年被美國雜志《娛樂周刊》評為全球50部「Cult片」第十八位。而英國權威電影雜志《Empire》則把片末的醫院大火並一場戲評為影史上最佳銀幕槍戰場面第二位,僅次於69年西部片《流寇志》的槍戰結局,據說入圍的原因是因為該場戲打破了影史上槍戰場面時間最長(45分鍾)及最多人死(230個)的紀錄。 6、《變臉》:最令我贊賞的是1997年的《變臉》,是吳宇森電影事業的另一個高峰。吳宇森在片中找到了東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種「人道精神」和「家本片庭觀念」,並著重刻畫了女性角色的剛強和溫柔,這一點百分之百地受到了女性觀眾的認可,許多從不看動作片的女觀眾亦著迷於這部電影。與以往處理人物的風格一樣,該片的主人公亦處於正邪之間。片中約翰-特拉沃爾塔與尼古拉斯-凱奇,本來一個代表善、一個代表惡,但經過交換面孔後他們基本上成了同一個人的兩種性格。而最有意味的情節是有時候有些事情壞人會比好人處理得更好,譬如後來凱奇換了特拉沃爾塔的臉之後,給了他太太真正的浪漫,還教會他女兒怎樣保護自己。吳宇森在片中充分發揮了凱奇和特拉沃爾塔的表演天才,他讓觀眾在看到兩大演技巨星的眼神變化時感受到他們心理的轉變。 7、《風語者》:雖然這部電影惡評如潮,但我折服吳老師調控大場面的能力,在激烈的群戰中,我們除了看到戰爭的慘烈,更看到了吳氏槍戰在戰爭片中的魅力。這是一場殘酷而美麗的戰爭。 我心目中的十大槍戰電影,前七部我都給了吳宇森,實在是太愛這類風格的電影了。吳宇森用極為自信的手法讓暴力世界中彌漫出無法言語的浪漫,華麗而控制自如的鏡頭、精練的對白以及舞蹈般的槍戰動作令人為之傾倒。正象吳宇森所說:「這是我最想用鏡頭來表達出的東西,哲學式的電影,騎士般的主角,也表達了我心中的理想。」而《終極標靶》《斷箭》沒有選入,是因為覺得那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槍戰電影,屬動作片的范疇。《碟中碟2》和《黑逃》是另我失望的作品,前者擺酷太多,後者則反復濫用著吳氏的經典橋段,令人生厭。 ★在吳宇森的影片中一定會有以下場面:槍手橫向騰空躍起,手持雙槍於空中射擊,在落地之前打倒幾個對手,用慢鏡來表現主角在槍林彈雨中閃避,同時配以主角臉上憤怒的表情;兩人持槍對峙或三人交替用槍指著對方的頭。 8、《俠盜高飛》:這也是香港乃至世界槍戰電影中,獨一無二的作品。因為片中用高速攝影機拍出的子彈橫飛的效果,是絕無僅有的,即便是現在,用電腦作出來的效果,都沒有這么震憾人心。導演是林嶺東,刻意經營本片的熱帶狂野氣氛,演員造型和動作設計都有特色,可惜文戲部份流於一廂情願,削弱了故事的感染力。但槍戰場面絕對可載入史冊。 9、《殺人三部曲》:吳宇森發明的暴力鏡頭慢動作、冷酷的主角在槍林彈雨中雙槍出擊、敵對角色近距離攤牌決斗,槍口互瞄對方額頭的表現手法,被毫無保留的在該系列片中得到沿伸,尤其是這一部。(另兩部是《殺手悲歌》和《墨西哥往事》),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也是暴力美學的擁簇者,片中提著琴盒,留著長發的歌手殺手,也成了不可復制的銀幕經典。 10、想了很久第十部我喜歡的槍戰電影,想拿《殺手47》這部湊數,因為,會去看這部電影完全是被該片的預告片所指使,這不是一部純脆的槍戰電影,但槍戰場面還是值得一觀的。《明日天涯》是一部電視電影,出自杜琪峰之手,說實在的老杜的槍戰片就屬這部最精彩,後來的都是擺酷、刻意的個人化風格居多,看得沉悶。還想起《不敗梟雄》,布魯斯韋利斯的雙槍也很酷,這三部戲卻總與我寫心中所想的十大經典槍戰有出入。突然想到《決戰中的較量》那場斯大林格勒神槍手和德國狙擊校長的單挑,將歷史上這場最傳奇的單兵狙擊對決精彩還原,繼而引伸到了《生死狙擊》,就是他了。 《生死狙擊》雖然口碑不佳,但把冷狙擊的戰術「白熱化了」,而且場面賞心閱目。綜合了《決戰中的較量》那種純技術、智力和耐心的較量,以及吳氏的暴力美學風格,讓我門從另一個角度欣賞到了狙擊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