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反應祖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的書和電影
一、電影方面:
1、十八個手印
《十八個手印》是由高峰執導,邢原平編劇,李心敏、王志剛、張兆北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於2008年12月1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鳳陽縣委書記陳開元為改變農村貧窮落後面貌,支持小崗村「包產到戶」的故事。
2、永遠是春天
劇情取材於王樂義從一個癌症病人成為蔬菜種植領域領軍人物的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對王樂義這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國重大典型生活經歷的諸多精彩瞬間進行藝術再創造。
通過塑造以王樂義為原形的王永樂以及梁書記、母親等極具個性的藝術形象,試圖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真實的細節、真誠的態度對生命進行禮贊,表現一種值得普通人崇敬與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3、農民工
陳軍執導,宋運成主演的劇情片。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工生活的故事片。影片講述了農民工創業者陳大成的故事。
二、書籍方面:
1、《跨世紀的輝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
《跨世紀的輝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分為15個專題,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反映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弘揚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展現了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2、《親歷巨變:一位美國女性眼中的當代中國》
《親歷巨變:一位美國女性眼中的當代中國》從持續變化的中國、今夕英雄、國界之外、中國教育變化的縮影等四個部分。
以一位美國學者的獨特視角,通過各組新舊照片生動鮮明的對比說明,從宏觀到微觀向讀者傳遞了中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以及家庭結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30年間經歷的歷史性變化以一種紀錄片的方式呈現給讀者,以作者的親身體驗和經歷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3、《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
《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是2011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立誠、凌志軍。本書主要記敘了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
三、成就方面:
1、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國家整體進入「小康社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推動黨和國家各項建設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的偉大成就。
2、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接受並同意鄧小平關於「我們要完整地准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原理,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的意見, 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共中央在理論戰線上的崇高任務。
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征程。此後,經中國共產黨人的持續努力,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的飛躍,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❷ 有哪些關於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電影惡補歷史啊!!!
1、《建黨大業》
《建黨偉業》(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
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譯、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
2、《建軍大業》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黃建新監制,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3、《建國大業》
《建國大業》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國歷史電影,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本片由黃建新執導,韓三平擔任製片人,雲集了華語影壇百餘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
影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線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籌備,突出了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
4、《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2007年上映的中國劇情電影,由沈東執導,練束梅、袁文等主演。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講述了一九四三年,中國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苦的時期。中共中央和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明確提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並在《解放日報》上及時發表社論,宣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理論。
5、《開天闢地》
《開天闢地》是李歇浦執導的歷史題材劇情片,由邵宏來、孫繼堂等人主演,於1991年上映。
該片是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而拍攝,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建黨的偉大歷史事件。
❸ 紅色影片指的是什麼
紅色電影是指以黨的發展歷程為歷史背景、以黨史上的重大事件或真實故事為基本素材、以反映革命先輩和英雄人物事跡與操守品行為主要內容的影片。其中部分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和較高藝術價值、被歲月積淀下來且經得住時間檢驗的優秀作品,被稱為紅色經典電影。
如20世紀50年代的《趙一曼》《白毛女》《南征北戰》《雞毛信》《渡江偵察記》《平原游擊隊》《上甘嶺》《柳堡的故事》《黨的女兒》,20世紀60年代的《革命家庭》《林海雪原》《洪湖赤衛隊》《紅色娘子軍》《甲午風雲》《地雷戰》《地道戰》等等,都是其中的經典作品。
紅色電影的現代發展:
紅色電影曾經伴隨一代人走過青春,也曾經是一代人兒時的重要記憶。對於一些人來說,這並不是很容易理解的歷史,而是來自於他們的父輩的傳說。
寬城電影公司曾組織了九個放映隊,並計劃特別放映「紅色電影」,免費向農村送去50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這次活動是廣成電影公司使用所有的電影放映設備,用移動台車送往農村,覆蓋18個鄉、205個行政村和400多個有資質的自然村。目前,「紅色電影」正在全縣行政村流傳。
為了現代人的欣賞,一批新的紅色電影陸續上映。《建國大業》、《建黨偉業》、《辛亥革命》等眾多明星雲集一堂,不僅再現了紅色的歷史時代,還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注意。
❹ 黨史電影有哪些
1、《建黨偉業》
本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❺ 紅軍長征電影有哪些
還是有很多的,畢竟那個時代是紅軍歷史上重要的轉型時期。為了紀念那一段歷史,國內拍攝了不少的電影來作為紀念。
《長征》
在渡過了赤水河之後,接下來要面臨的就是金沙江這個天險了。而大渡河又是最為緊要的一環。在這條河上有一座鐵索橋,橋的另一邊就是重機槍把守的要塞。說是橋,不過是十幾根鐵鏈相連接而已,而用於走路的木板早已被清除一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險要的地勢,才有了後面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威名。
❻ 推薦一些像《建國大業》類似的介紹黨史或國家史的片子,因為要考研背政治,想更直觀的理解
清末的:
《鴉片戰爭》:電影。謝晉執導,鮑國安、林連昆 、蘇民、郎雄等人主演。
《太平天國》:電視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高蘭村、張志忠、楊童舒、孫飛虎等主演。
《火燒圓明園》:電影。劉曉慶、梁家輝、陳燁、張鐵林等主演。
《走向共和》:電視劇。王冰、呂中、孫淳、馬少驊、李光潔等主演 。
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電影。由張黎和成龍執導,趙文瑄、李冰冰、陳沖、孫淳、房祖名、胡歌、余少群、杜宇航等主演。
《建黨偉業》:電影。由韓三平、黃建新等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譯、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長征》:電視劇。王朝柱編劇,金韜、唐國強共同執導的24集紅色革命類電視劇,該劇由唐國強、劉勁、陳道明等主演。
《大決戰》:電影。含三大戰役。
《建國大業》:樓主已看。
《開國大典》: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古月、孫飛虎、黃凱、劉懷正、郭法曾等主演。
新中國:
《較量》:全面敘述抗美援朝戰爭過程的文獻歷史影片。
❼ 有關黨史國史的影片
《黨史國史》影視珍藏大系由10部集建黨90周年來各方面珍貴歷史影像資料集合而成,分為《黨史紀事通鑒》、《共和國大閱兵》、《共和國開國偉人》、《共和國開國將帥》、《共和國外交》、《共和國第一》、《共和國1949》、《共和國軍隊》、《共和國大典》、《共和國之歌》。珍藏大量未曾公開的珍貴歷史鏡頭,生動翔實地全景紀錄。
《黨史紀事通鑒》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大型黨史文獻專題紀錄片,以其珍貴的第一手影視資料,真實地記述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以來90年間的光輝歷程,再現了中國共產黨90年來的輝煌歲月。
是迄今為止反映中國共產黨歷史最為全面完整的大型文獻專題紀錄片之一,其篇幅之宏偉、內容之豐富,影視資料之珍貴,堪稱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影視作品之最。
❽ 黨員電教片有哪些
《紅色故事匯》 《美麗鹽城:築夢月亮山、我們的鄉村之戀》《忠行無倦——百姓喜愛的好支書》
《深山築夢人》 《茶花村選舉記》 《毛澤東與齊白石》 《周恩來的嚴與實》
《焦裕祿生命的最後53天》 《 駐守窯洞 行醫鄉里》 《美麗鄉村領頭人》
一、《茶花村選舉記》
《茶花村選舉記》是一部上映於2014年以農村換屆選舉村委為題材,反應農村選舉時拉票賄選宣傳公平公正選舉的電影。總導演為金華廣電(金華電視台)的許詳雲。該電影還是金華方言輕喜劇《二十分可樂》的第二部茶花村系列數字電影。
專題片《焦裕祿生命的最後53天》,回顧焦裕祿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的一生,學習焦裕祿的公僕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和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