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推薦一些比較「抽象」的電影
<帕納索斯博士的其幻想> 很符合你的要求的 藝術感超強 <風箏> 印度凄美愛情片 也很棒的 質感 驚悚 凄美 <阿凡達> 看過嗎?也很好的 很抽象 意境很唯美 <愛麗絲夢遊仙境> 故事情節很棒 紅白皇後 都各有特色 很有意義的一部電視 <蝴蝶效應> 這個效應很有趣 一個小小的動作可以改變一切不可能發生的奇事 <暮光之城> 目前看了兩部很好 裡面的畫面感很好 色彩 也很棒的 <完美舞娘> 很好看的一部算是勵志的電影了 劇情很精彩 <天使之戀>日本很唯美的一部青春志片 很多畫面感都深深的吸引著我 我所推薦的全是自己看過的覺得很棒的電影希望你喜歡
『貳』 中外有哪些優質的、設計感強的抽象風電影海報
說道有設計的電影海報,其實都一樣吧,大家的海報差不多都是天下一大抄,就是抄襲海報的年代久遠已經國籍問題而已,畢竟電影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了,他的發展也早就到了成熟期,再多的巧思也架不住數量的龐大。那麼我就來介紹一下我最愛的電影的海報吧,原諒我的私心,我最愛的當然就是諾蘭的《星際穿越》。
『叄』 推薦一些比較「抽象」的電影
2046、禁閉島、127小時、12隻猴子、瘋狂約會美麗都、告白、蝴蝶效應、致命ID、源代碼、生死停留(這一部相當抽象,基本沒看懂,後來看了解析才明白,不過有點沉悶)、變臉、1408幻影凶間、盜夢空間
『肆』 抽象電影的分類
以攝影影像為基礎
抽象電影有兩大類,一類以攝影影像為基礎來構成抽象圖形。這種影片在攝錄現實中的物象時,興趣不在於它們的含義,而在於它們的形狀和運動形式。一般認為,法國費爾南德·萊謝爾的《機器舞蹈》是第一部這樣的抽象影片。德國瓦爾特·魯特曼的《柏林:大都會交響曲》試圖把抽象性和紀錄性結合起來。其他的代表作品還有匈牙利莫霍里—納吉在20年代拍攝的《光的游戲》片集,法國歐仁·德斯洛的《機器進行曲》等。傑爾曼·杜拉克拍攝的一些用攝影形象來解釋音樂的影片如《第927號唱片》等,也被歸入這類抽象影片。
繪制的抽象影片
另一類是繪制的抽象影片,它又分兩類,一是把畫好的抽象圖形拍攝在膠片上,即動畫式的抽象影片;另一類是把抽象圖形直接畫在膠片上。這類抽象影片的倡導者是德國的4位抽象派畫家:維金·埃格林、漢斯·里希特、瓦爾特·魯特曼和奧斯卡·費辛格爾。最初埃格林和里希特合作拍攝「畫卷」影片《垂直—水平交響樂》。後來他們各自獨立活動,作品有埃格林的《對角線交響樂》、里希特的《節奏21,23和25》、魯特曼的《作品1—4號》和費辛格爾的《絕對電影研究1—12號》。此外,法國的馬賽爾·杜尚的《無生氣的電影》也屬此類。抽象電影在20年代先鋒派電影運動宣告終結後便基本上絕跡。它在五六十年代一度復興。紐西蘭的萊恩·拉伊連續製作了直接在膠片上繪畫的影片《彩色的喊叫》、《節奏》和《自由激進者》。美國的邁克爾·斯諾、埃德·埃姆施維勒以及約翰和詹姆斯·惠特尼兄弟等進一步利用現代技術在抽象電影方面做了各種的實驗。
『伍』 歐洲先鋒派電影是什麼
先鋒派電影
20世紀20年代以後,主要在法國和德國興起的一種電影運動,它的重要特點是反傳統敘事結構而強調純視覺性。作為一種影片樣式,也有人稱之為純電影、抽象電影或整體電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德國,各種政治思想、文藝思潮空前活躍,許多藝術家和知識分子對傳統的價值觀念和美學原則提出了懷疑。其中也包括對年輕的電影藝術的認識。他們認為,電影必須擺脫其他古老藝術的束縛和影響,成為獨立的藝術,這種獨立只有以它自身的特性為基?K強吹降纈白畲蟮鬧憊厶匭躍馱謨諛蓯咕蔡幕娌碩R虼耍屑肝換沂紫冉辛擻幸嫻氖笛欏H緋橄笈苫襀.里希特以一系列黑、白、灰三色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變化和跳躍為內容拍攝了《節奏21》(1921)、《節奏23》(1923)和《節奏25》(1925);瑞典達達主義畫家V.埃格林1921年在德國拍攝了《對角線交響樂》,在1924年又拍攝了《平行線》與《橫線》。這些一般不超過15分鍾的短片,排斥人物形像與故事情節,都是以線條規律性變化、轉換的視覺形像為內容的。1925年起,德國先鋒派電影轉入一個新的階段,例如曾受埃格林影響的W.魯特曼將實錄的鏡頭與抽象的表現形式結合在一起,創造一種新的紀錄電影。這兩個階段的不同在於,第一階段強調電影的「純」運動感,第二階段則更多地強調剪輯的作用。
法國先鋒派電影運動開始於L.德呂克的藝術創作原則,他要求與當時的商業影片徹底決裂,要求以電影手段發掘人與物的特徵美。法國先鋒派電影運動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以立體派畫家F.萊謝爾和R.克萊爾等人的電影實驗作品為代表,他們當時也把運動視為電影的本性,但與德國「先鋒派」影片不同之處是,他們並不把手繪的圖形的變化作為表現內容,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景像結合起來表現。如萊謝爾於1924年拍攝的短片《機械舞蹈》和克萊爾的《幕間節目》(1924)等,這些影片同樣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主題。這些影片又稱作「達達主義電影」、「抽象電影」或「純電影」。
第二階段是以年輕的女電影工作者G.杜拉克、原籍西班牙的L.布努艾爾、舞台劇編劇和青年詩人A.阿爾托等人的實驗性影片為代表。
他們的影片受超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表現人的潛意識,包括夢境、幻覺等。G.杜拉克於1928年拍攝的短片《貝殼與僧侶》(編劇A.阿爾托)主要是分析一個僧侶混亂的心理活動。藉助一系列並無內在聯系的鏡頭的組接進行一種精神分析;L.布努艾爾於1928年攝制的《一條安達魯狗》也是以類似方法表現人的潛意識活動或者是對一種荒誕不經的新比喻的追求。這種電影又被稱作超現實主義電影。
1929年後,法國電影的「先鋒派」運動也轉入紀錄電影。這種紀錄電影很快就分為兩種傾向:一種是以嘲諷社會現象為主,如法國導演J.維果的《尼斯景像》(1929~1930)主要是以怪誕的畫面和奇特的剪輯,借實錄的尼斯景像,嘲諷市內上流社會的生活丑態;另一種則是具有抒情色彩或唯美主義傾向的紀錄片,如J.伊文思當時就是在W.魯特曼和法國「先鋒派」運動的直接影響下,拍攝《橋》(1928)和《雨》(1929)的。
先鋒派運動的主旨是企圖從電影的形像性和運動性出發,去擴大、挖掘電影的可能性,使電影最終成為一種獨立的新藝術。但是「先鋒派」運動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是從形式出發,以自我為目的,因此也未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果。作為一次藝術運動,許多實驗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鏡頭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對電影藝術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歐美電影界,尤其是評論界有時也用「先鋒派」一詞去形容具有獨創性意圖的影片或創作手法,自然它們已與上述電影創新運動無直接關系。
『陸』 經典的運用蒙太奇手法的電影請介紹下.
1、《飛屋環球記》
中卡爾和艾莉的婚後生活片段雖然只有短短五分鍾,但卻成為電影史上最動人的場景之一,其實這和音樂蒙太奇的運用有很大關系。當響起音樂,觀眾腦袋裡都是慢慢的幸福。
(6)抽象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蒙太奇具有敘事和表意兩大功能,據此,我們可以把蒙太奇劃分為三種最基本的類型: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種是敘事手段,後兩類主要用以表意。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行第二級劃分,具體如下:
敘事蒙太奇這種蒙太奇由美國電影大師格里菲斯等人首創,是影視片中最常用的一種敘事方法,它的特徵是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旨,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因果關系來分切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從而引導觀眾理解劇情。這種蒙太奇組接脈絡清楚,邏輯連貫,明白易懂。
表現蒙太奇 表現蒙太奇是以鏡頭對列為基礎,通過相連鏡頭在形式或內容上相互對照、沖擊,從而產生單個鏡頭本身所不具有的豐富涵義,以表達某種情緒或思想。其目的在於激發現眾的聯想,啟迪觀眾的思考。
理性蒙太奇 讓·米特里給理性蒙太奇下的定義是:它是通過畫面之間的關系,而不是通過單純的一環接一壞的連貫性敘事表情達意。理性蒙太奇與連貫性敘事的區別在於,即使它的畫面屬於實際經歷過的事實,按這種蒙太奇組合在一起的事實總是主觀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