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電影 還有什麼不能拍
政治類別的不能拍(歌頌的另當別論),封建迷信的不能拍,太過於血腥的不能拍,口味太重的不能拍,木有情節(你懂得)不能拍,當然,正如二樓說的,這些題材的拍攝是可以的(一般一些地下電影工廠做這類的電影,當然他們拿不到准許拍攝的證明),接著就是上映的問題,國內電影木有分級制度,所有想上映的影片必須經過廣電的審核才能公開上映(拍攝前要審劇本,拍攝後要審樣片)。
Ⅱ 李連傑8部不能在內地上映的電影你看過幾部
李連傑,1963年生於北京,著名電影演員、功夫明星、武術家、慈善家、企業家,一生拍過無數部電影,但是有些電影且沒有在內地上映,這是為什麼?
第一部《中南海保鏢》1994年拍攝,因裡面的內容牽扯到中南海保鏢這種敏感的職業,所以未能通過內地電影的審核,就這樣這部電影未能在內地的電影屏幕上上映。
第二部:《給爸爸的信》1995年上映該片是因為故事題材問題,再次被禁了
第三部《龍之吻》2000年拍攝,2001年上映,因涉及到在外國的打鬥場面,以及這部電影中多少充斥著一些暴力、sex、毒品的鏡頭,對中國警察形象不好,所以沒有在中國上映
第四部《致命武器4》1998年上映,這部電影由於裡面的題材設計到黑幫這種敏感內容,審核終沒有通過。
第五部《致命羅密歐》1999年拍攝,因為該片再度提及「華人黑幫」,於是再次被內地院線禁映。
第六部《龍潭虎穴》又名《致命搖籃》2003年上映,講述的是一個中國警察私自將核原料販賣給了美國,損害了用過的形象,在中國也沒能上映。
第七部《狼犬丹尼》2005年上映,不僅題材敏感,而且李連傑的形象也不為影迷所接受,所有也被禁映了
第八部《游俠》2007年上映因為這部片子本來屬於限制級影片,所以更不可能被中國所接受了!最終也被禁映了。
Ⅲ 《一九四二》:等了18年,兩次被禁拍攝,馮小剛最好的一部電影
苦等18年,兩次禁拍,三次審查,馮小剛說:「過審那天我們都喝高了!」是什麼樣的電影歷經這樣千辛萬苦才最終才得以搬上銀幕,讓馮導堅持這么多年也要將它拍攝完成?
——原來是2012年上映的《1942》
全片沒有過度煽情的戲份,卻讓你體會到絕望,在一個人流離失所孤苦無依找不到希望時,原來絕望也會顯得平凡。
讓我們從角色設計方面看芸芸眾生之相,再將影片深度剖析尋找巨災之下的人性之真和人性之醜陋。
01、老東家
他是一個品性溫和,善良,平凡的地主人家,兢兢業業只為守住一點點家業。
在經歷了糧食減少,日軍轟炸,親人逐一離去,曾經的倔強一點點被消磨,所謂的自尊也轉化為簡單活下去的希望。
大年三十,女兒甘願賣掉自己換來幾升小米,讓他這個從來只有買人沒有賣人的東家徹底拋棄了自己的自尊與虛榮。
然而此時的東家並未放棄所有希望,真正的絕望是抵達唯一能夠逃荒的地方陝西時卻遭到亂槍掃射,最後的香火留成也沒有留成的時候,他絕望了。
絕望的他只抱著死也離家近一點的念頭朝著河南走去。然而結尾處的小女孩和他一起最後是回到河南活下去的,沒有糧食的他們是怎麼活下來的,吃的是什麼?
影片最後說女孩從此之後沒再見她吃過一口肉。
02、瞎鹿
也許沒有太多觀眾會記住瞎鹿這個角色,他的存在太過於短暫,然而飢荒面前,像他這樣短暫的小人物又何其多呢。
瞎鹿和老東家是一個對比,同為整個影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角色,一個原本富裕一個原本貧窮,一個活下去了一個草率的被一巴掌拍進開水鍋就再也沒有起來了。
盡管花枝等了他三天,但他的死也終究只是萬千「瞎鹿」中的一個而已,沒有人會記得他,甚至沒有人會為他流太多的眼淚,畢竟在餓死面前,流淚也是要花力氣的;在死亡面前你還來不及悲傷的時候,可能你也要死了。
03、栓柱與花枝
栓柱與花枝是整個影片當中的兩股精神力量,只不過花枝的精神與信念在不斷被消耗殆盡,而栓柱的精神信念在最後一刻得到了升華(當然也可能是為了過審,突出人性之善日本人之兇殘,不然日本人給災民糧食真成善舉了)。
從少東家對她實施強暴,花枝拚死反抗,到願意和栓柱睡只要兩片餅干就行。影片當中栓柱與花枝最後就著城內大年三十的煙火拜堂(城內闔家歡樂與城外賣女求米的對比多麼諷刺。)
花枝嘴上說希望栓柱死前有個媳婦其實只是想第二天栓柱就有老婆可賣了,這樣她們都能活。
這時候賣一個人能值四升小米,精神與信念還算什麼?
04、東家之女
受過教育,能讀書識字,大富人家出生,她是有自尊有修養有道德底線的文化人。然而經歷了飢餓,身邊的人相繼死去,東家殺貓熬湯的時候她也只淡淡說了句:「我也要喝貓湯。」她的精神世界便是在這一瞬間崩塌的。
將書本全部撕掉燒火,證明她已經徹底擯棄了自以為豪的知識分子的驕傲,承認她只不過是一個隨時面臨死亡的逃荒者而已。
東家之女的變化是合乎情理的,卻又是殘忍至極的,為了活命大年三十將自己賣去換幾升小米,十七歲的她賣入妓院服侍軍大爺時候,含淚說出了那句「吃太飽了蹲不下去」聞者聽之何其心酸。
從東家之女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典型人類的身心蛻化過程,這種變化不是進化也不是退化,只是適應生存法則棄其「糟粕」而已。
然而透過劇情我們更應該看到那些隱藏在黑暗中的人性一面與民族一面,以及整部影片想要體現的核心思考。
05、明流與暗流,眾生並非平等
什麼是「明」什麼是「暗」,明是登得上檯面的,暗是永遠隱晦的。
顧此觀之,政治家眼裡「明」是外交,將領眼裡「明」是戰爭,而統治者眼裡的「明」是口蜜腹劍之流刻意偽造的虛假,真正的「暗」隱藏在死亡當中,在最隱晦的角落暗自凋零。
飢荒固然讓人挨餓和死亡,而真正致使三百萬人民餓死的難道不是一些人的見死不救和腐敗嗎?
巨災面前並非眾生平等,只有底層人民才擁有平等,那就是死亡平等。領導者和投機倒把者只要有心,依然可以夜夜鶯歌,歌舞昇平。
道德是什麼?道德在生存面前什麼都不是,至少在99.99%的人眼裡什麼都不是,因為我們只是人不是神。
道德在中國具有強有力的約束力,孔孟之道千年來作為中國正統思想約束著無數代人的思想,然而在吃飽面前,無論是道德還是性羞恥什麼都約束不了。
06、 歷史 的真實
歷史 發生在過去,而我們生活在現在, 歷史 是什麼樣的, 歷史 是誰來記錄的,影片當中的白修德嗎?現實中是馮小剛是劉震雲嗎?是嗎?都不是。
歷史 的記錄者是死去的人不是活著的人,影片最後奶奶說:「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提它幹嘛,圖個啥?」
那一代活下來的人選擇遺忘 歷史 ,而像我們隔層斷代的這一代人卻不能遺忘 歷史 ,對於我們 歷史 是警鍾也是自省。
歷史 的真實就是死去的人的的確確死去了,真與假再也說不清,唯有對受難者的尊敬值得永存。
1942,死去的人再也回不來,活著的人只能被迫堅強,而後世的我們應當銘記 歷史 避免悲劇再次重演。(撰文:魚肚白)
Ⅳ 1989年,李連傑接拍了一部功夫片,之後卻被雪藏了3年,為何
1989年,李連傑進入嘉禾公司之後,拍攝了首部影片《龍行天下》,但是這部電影卻沒有太精彩的情節,而且主演的名氣都不是特別的高。由於嘉禾公司擔心李連傑拍攝的電影會讓投資打水漂,就雪藏了這部影片,待到3年以後,李連傑名氣大火才准上映。
結語
1989年,李連傑拍攝的功夫片《龍行天下》沒有上映,主要是因為嘉禾公司認為李連傑不火,會導致影片虧損,所以沒有上映。而三年之後,李連傑與徐克合作爆火,嘉禾想趁著熱度推出不看好的《龍行天下》以收回投資資本,才批准了《龍行天下》的上映。
Ⅳ 美國電影有哪些題材是絕對不能拍的
沒有限制。
1、《楚門的世界》
影片講述了楚門是一檔熱門肥皂劇的主人公,他身邊的所有事情都是虛假的,他的親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員,但他本人對此一無所知。最終楚門不惜一切代價走出了這個虛擬的世界。
Ⅵ 被禁26年,張藝謀電影作品的天花板:被禁原因是因為太寫實
最近多部春節檔影片宣布回歸國慶檔,冷清了許久的中國電影市場一下熱鬧起來。
定檔的電影里,《我和我的家鄉》是去年《我和我的祖國》的姐妹篇,點進簡介一看總製片人,正是那個熟悉的名字——張藝謀。
近些年,張藝謀電影口碑起伏的很大,既有連豆瓣5分都達不到的《長城》,也有豆瓣7.7分的尚可之作《影》。
然而比起張藝謀巔峰時期的作品,《影》也就是個弟弟。
而令人遺憾的是,那麼多巔峰時期的好作品,《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等,張藝謀真正的最高水準,卻是這部被禁播的影片。
它是華語電影的天花板,人們討論中國影史上的最佳時,絕對繞不開它。
有人說,1993年陳凱歌拍出《霸王別姬》,1994年張藝謀拍出《活著》,這么多年過去,這兩部電影依然代表著華語電影的極限。
沒錯,今天要介紹的影片叫《活著》,一部被禁26年,依舊可以打動人心的作品。
01.
那是1992年,42歲的張藝謀被一篇名為《河邊的錯誤》的中篇小說,迷住了心竅。他想把這個充滿著荒誕與暴力的故事拍成電影,於是聯系了那個叫余華的作家。
1年多以後,也就是1994年,原本想要拍攝的《河邊的錯誤》不見了,中國影史上多出了一部叫《活著》的作品。
當初張藝謀想要拍攝《河邊的錯誤》的心是真的,為了更好地創作,他要求看余華之前的所有作品,想把屬於小說中的那抹神韻,原汁原味地搬到熒幕上。
那時《活著》剛剛打出清樣還沒出版,余華就先給張藝謀瞅了一眼。就這一眼,張藝謀被福貴身處的那個世界驚著了! 在那個黑白的世界裡,福貴的命運隨著時代漂流,嘗盡了命運能給予他的所有痛苦,依然繼續活著。
他立刻決定,要把這個世界呈現在熒幕上,《河邊的錯誤》被棄,他的一切心血都投諸於《活著》。
為了這部影片,他真下功夫啊,葛優、鞏俐、姜武、郭濤、牛犇,一水的影帝影後打頭陣。
再加上劉天池、倪大紅,這些實力派演員。
可最後,這部影片在國內被禁。被禁的原因據說是因為未經同意,就私自參選了戛納電影節, 可我看著電影里呈現出的那個活生生的世界,又總覺得:不是。
也許是因為電影太寫實了。
可那時候的世界就是如此呀。
1994年,那一年,是最好的張藝謀。那一年,最好的張藝謀拍出了最好的作品。
02.
葛優飾演的福貴一出場是一個只會敗家的紈絝子弟,電影開頭便是他賭錢賭輸的畫面。有一個細節非常抓人:
在福貴和龍二賭錢輸了之後,福貴照舊把帳記上,這時他拿錢在賬簿上簽字,說了兩句話:「這一陣子賬欠的不少,字也練得大有長進。」
這只說明了兩件事,第一他濫賭成性,第二他不學無術,連練字都只在記賬的時候。
這部影片就在這種堆滿細節的真實表演中緩緩鋪開。
輸無可輸的福貴,抵押了房產,氣死了老爹。懷孕的妻子幾次三番勸他戒賭不成,也帶著女兒離家出走。
一無所有的他這下子終於沒了賭的想法。
一年後,終於戒毒成功,妻子家珍跟娘家人翻臉,也義無反顧地回來跟他過日子。家珍是個心善的女人,她心裡就一句話: 什麼都不圖,就想跟你過個安生日子。
可福貴是主角啊,主角必定是坎坷的。
安穩日子沒過幾天,就被軍隊抓了壯丁,和同村的春生一起去當兵。
戰爭結束,好不容易到了家,母親死了,女兒發了七天七夜的高燒,不能再說話了。全家就靠家珍每天起早貪黑送水,才勉強維持住生計。
可時移世易,現在這日子跟以前不一樣了,賭錢贏走他大房子的龍二因為太有錢,被人說成地主給槍斃了。
福貴嚇得褲子都尿濕了,他心想:「得虧這房子輸出去了。」
從此以後,福貴活得戰戰兢兢,
他沒想著什麼大富大貴,再過他以前闊少的生活,也不抱怨命運是什麼玩意兒,自己好好的女兒就成了啞巴。
就這樣吧,只要能維持目前的安穩與喜樂,接著活下去,比什麼都強。
可天有不測風雲,兒子依然死於一場意外。
而福貴一家的不幸,還沒有停止·······
03.
可以說,無論小說還是電影,《活著》看完都壓得人喘不過氣。
人這種生物,真碰到了時代浪潮,渺小得還不及一朵浪花。命運無常,想怎麼折騰你,就怎麼折騰你。
一生坎坷的福貴家珍,即使已經過得如此凄慘,但仍然堅信「日子會越過越好」,但命運總是要在給予他們一抹溫情的時候,又用更殘忍的遭遇將他們僅存的那一點生活的盼頭,撕扯個粉碎。
可你仍然能感受到一股子向上的力量。
是的,雖然窒息、沉悶,但仍有向上的力量。
因為活著,因為他們仍想活著,不為了什麼,只是作為生命本身,頑強地活著。
活著,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相比小說里,福貴接連又失去了家珍、女婿和孫子,電影改編後的結局至少還保留著一絲溫暖。
這是張藝謀最後希望在影片里展現的。
希望,我們還有希望。
豆瓣上,這部電影的評分高達9.2分,電影里實際上還有很多質朴卻又無奈的情節值得探討,然而相比希望這一件事,電影其餘的特質似乎又不怎麼重要了。
活著,然後才有希望。有希望後,我們要好好活著。
——END——
作者:砍柴娛白先生
Ⅶ 中國拍的哪幾部片國內不讓播
中國內地十大禁播電影
、《十七歲的單車》(2000年)
該片是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王小帥的最新作品。王小帥在沒有拿到審片結論之前便攜片參加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雖贏得一尊銀熊,卻被禁止在國內公映。
2、《鬼子來了》(2000年)
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影片以獨特的視角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者,圈內口碑不錯,因沒有突出某些政治派別的良好形象,迄今不能公映。
3、《蘇州河》(2000年)
獲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日本銀座影展大獎。影片以王家衛的電影風格敘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故事,表現對愛的執著和愛之意義的探討。因首先在台 灣上映遭禁映。
4、《過年回家》(1999年)
獲1999年第56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是一個關於寬容和愛的故事,主人公過年回家,傾訴了17年的難言人生。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導演張元受到處罰。
5、《趙先生》(1998年)
本片獲第51屆瑞士洛迦諾電影節「金豹獎」
導演:呂樂攝影:王大麟主演:施京明 張芝華陳怡南蔣雯麗第5代最傑出的攝影師之一呂樂試圖通過拍攝處女作《趙先生》,像他的同門師兄張藝謀一樣成功轉型成電影導演。但這一努力卻並未取得太大的成效,雖然本片在瑞士洛加諾電影節獲得金獎,不過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在國內被禁映。他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小說》據說因為情節晦澀,映射中國百姓悲慘生活,也處在封存狀態中。
6、《小武》(1997)
導演賈樟柯憑借《小武》在國際影壇一舉成名,成為青年導演中後來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與其他一些人並無二致,都是走國際融資與發行的道路,基本與本土電影市場不發生任何關系。在國內,《小武》及其他類似的電影作品,因詆毀政黨形象,涉嫌煽動都是通過盜版VCD的形式與觀眾見面。
7、《郵差》(1995年)
這部電影是導演何建軍得到鹿特丹電影節的一個基金的資助拍攝,並在歐洲完成後期製作的。這就決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國內獲得放映的機會。從國外電影節或電影基金獲取資金支持是不少青年電影導演的基本運作方式,也是他們完成的電影無法與觀眾見面的重要原因。涉嫌詆毀中國官員形象。
8、《活著》(1994年)
張藝謀評價最高的作品,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和男演員獎。根據余華小說改編,表現人在極端艱難的生存環境下可悲的頑強和堅韌,因詆毀社會主義法制,詆毀政黨執政能力,迄今不能公映。
9、《東宮、西宮》(1996年)
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編劇、攝影大獎。根據王小波的小說改編,講述一對同性戀者復雜的心路歷程,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涉嫌宣傳腐化思維,迄今未被准許上映。
10、《藍風箏》(1993年)
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以悲哀、灰暗的基調講述幾十年的故土舊事,透視埋在歷史灰燼下的人的命運,審查未通過即參賽,導致中國電影代表團退出東京電影節,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詆毀之政黨形象,該片迄今不能獲准上映。
Ⅷ 《魔獸》上映四年了,說好的《魔獸2》為何遲遲不能開拍
2016年,基於《魔獸世界》世界觀改編的真人電影《魔獸》上映,令望眼欲穿的粉絲們欣喜若狂。尤其是中國玩家更是無比興奮,甚至不少AFK多年的WOWer都呼朋喚友前去貢獻票房,讓人見識到魔獸IP可怕的號召力。
隨後四年過去了,《魔獸》電影第二部至今遙遙無期。暴雪究竟為什麼不拍了?這是很多人心中解不開的疑問。關於這個問題,不同意見的玩家們分成了好幾派。
不過最近傳出了好消息,外網傳聞新的《魔獸》電影正在拍攝中,或許正是先前暴雪聲稱的「重啟故事的《魔獸》電影」。按照暴雪的計劃,新的《魔獸》電影將重啟劇情,更忠實於游戲原著。也許這次玩家們終於可以在屏幕上看到阿爾薩斯大戰伊利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