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電影講述男主人公頂替他的少爺讀大學的改變了他三位室友的故事
你說的應該是《三傻大鬧寶萊塢》劇情是:印度一個富人家有個小傭人從小愛讀書,這個富人就讓這個小傭人用自己兒子的名字「蘭徹」去讀書,富人出錢,條件是冒名頂替拿到畢業證書後,小傭人就得消失。
蘭徹去大學報到的第一天就做了個簡易的導電裝置,捉弄學長,讓大家瞠目結舌,也顯出了他的與眾不同。蘭徹始終靈活學習,不拘小節,不會死記硬背、像完成任務般學習,雖然老師、院長長不喜歡他,但他的成績始終排第一,惹得一個叫查圖爾的學生(此人擅長死記硬背、討好老師、院長)很妒忌。
蘭徹有兩個室友萊俱(想當工程師,但是沒自信,迷信神佛)和法涵(熱愛攝影,但迫於家裡壓力而上工程學校)。三人關系很好。
某天他們三個意外混進了院長大女兒的婚禮上,蘭徹認識了院長的小女兒琵亞(職業:醫生),還批評琵亞的男朋友是個守財奴。
大學里有個學生想要製造直升飛機,但是屢次不成功,好幾年都畢不了業,蘭徹決定暗地裡幫他改良,成功的當天直升機帶著攝像頭到處飛,飛到那個學生的宿舍,發現那人上吊自殺了...
萊俱家裡很窮,學習上的不如意讓他想要遠離蘭徹,但是某天萊俱爸爸病重,蘭徹在琵亞的幫助下把他及時送去醫院,萊俱對此很感激。三人又在琵亞的幫助下趕到學校參加了考試。老師說他們遲到不願意收他們的卷子,蘭徹在確定老師並不記得他們名字和學號的情況下,弄亂卷子,趁亂把卷子混進去,三人迅速逃走。
查圖爾要演講,因為地方差異,他不會說那種正宗的語言,於是找人翻譯,他死記渣判兄硬背,蘭徹他們偷偷換了他稿子里的詞,使查爾圖在眾人面前出糗。查爾圖向蘭徹挑戰,十年後兩人在學校天台相聚,比誰賺錢多。
3個人有一天喝酒喝多了,晚上到院長家門口小便,後來被發現了,院長逼他們退學,後來找到萊俱和法涵,說只要跟蘭徹斷絕來往就可以放過他們。萊俱左右為難,最後在院長辦公室跳樓自殺,後搶救過來,但遲遲不醒,法涵和蘭徹想盡辦法,如給萊俱媽媽買新的紗麗等,看到萊俱對於錢有反應的時候,蘭徹騙萊俱說法涵願意免費娶萊俱姐姐,結果萊俱竟然醒來了。
為了怕萊俱考試過不了再想不開,蘭徹和法涵在琵亞的幫助下溜進院長辦公室偷試卷,最後還是被發現了,蘭徹被迫在一個雨夜離開,巧遇琵亞的姐姐要生孩子了,困在路上,於是如襲大家把產婦轉移到大學里。
琵亞的弟弟本想當一個作家,但是被院長逼著當工程師,最後跳火車自殺,得知院長要逼走蘭徹,琵亞離家出走。
蘭徹用手機聯系琵亞,琵亞通過電腦指揮他們如何接生,中途停電了,蘭徹拿出了他自製的發電機,又用吸塵器和清潔鏡頭的氣囊製造了一個幫助吸嬰兒出來的機器,最後順利接生出一個小男嬰,當大家以為是死嬰的時候,眾人的一句句「一切順利」,讓孩子活過來了。院長對他們釋懷了,把院長的院長留下來象徵榮譽的鋼筆給了蘭徹。
蘭徹要萊俱摘掉迷信的戒指,自信點去面試,要法涵去當攝影師,兩人要求蘭徹跟琵亞表白才肯答應。最後三人均如願。
可惜畢業典禮之後蘭徹按照最初約定徹底消失,十年後查圖爾想起天台之約,找到萊俱和法涵,說有蘭徹消息,已是著名動物攝影師的法涵不惜裝病逼飛機返航,工程師萊俱連褲子都沒穿就跑出沖脊去與他們會合,最後三人開車把准備結婚的琵亞接走,眾人一起去找到了真正的蘭徹,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後來眾人來到一所充滿創意的學校,接待他們的是當年在大學打雜的小夥子(是假蘭徹寄錢給他,讓他到了現在這所學校),查圖爾看不起當老師的假蘭徹,最後眾人團聚,才發現假蘭徹除了是老師,還是一名炙手可熱的科學家,是查圖爾一直想要合作的人,真名叫奉蘇克·望杜。
❷ 印度必看10部電影推薦
印度10部電影推薦:《印度女孩》《我的個神啊》《魔醫聯盟》《人腦計算機》《三傻大鬧寶萊塢》《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巴霍巴利王》《一個母親的復仇》《摔跤吧!爸爸》《最初的夢想》。
《摔跤吧!爸爸》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印度女孩》定檔3月18日,講述了關於女性沖破傳統枷鎖、勇敢追逐運動夢想的故事:出身貧民的蔻茜,受父親影響自小熱愛板球,一路尋夢的路上,不斷沖破來自性別、社會的阻礙,憑借實力和毅力反擊那些否定的聲音。
❸ 印度神片《起跑線》,為了讓孩子上名校,父母傾盡所有!
第一時間跑去影院看種草已久的《起跑線》,其中反映的教育和擇校問題簡直和國內如出一轍。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對父母來說簡直再熟悉不過,而電影中直指教育的一幕幕也帶給我內心深深的觸動。
整部劇用喜劇的手法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父母擇校的故事,他們拼盡全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他們不想讓孩子跟他們上一樣的學校,他們希望通過選擇名校,讓孩子能上升到上層社會!
1、名校教育就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嗎?
《起跑線》英文電影海報寫道:
The parents who will do anything to get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right school.父母,就是那些會不遺餘力,傾其所有讓他們的孩子進入正確學校的人。
國內的現狀也是一樣,父母殫精竭慮都是為了一件事——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於是從選擇幼兒園開始,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擇校戰爭持續打響,真的是孩子的比賽,父母的賽場。
「讀不了好的小學,就考不進好的初中,讀不了好的初中,怎麼去重點高中?重點高中的重本率可是95%以上,那上985、211還用愁嗎?」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但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上了名校, 享受精英教育就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嗎?
中文電影海報上有這樣一句話:
即使變成自己討厭的人,也要讓孩子獲得最好的教育。
片中折射出擇校的困局,影片最終落腳在到底是要「起跑線」,還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線」。
電影的最後,父親拉吉的一段演講非常煽情:「你們想盡辦法讓他們進入這所學校,不是你們幫他們,而是他們幫你們。這個時代人們只重視孩子的能力,而不是人品。」雖然有人詬病說太過雞湯,強行煽淚,但我依然覺得精彩無比。
我們常說要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孩子的能力非常重要,想像力、創造力、閱讀力、社會適應力、情商、逆商、財商等等。但我們卻不能忘記了美德教育,更不要忘記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裡,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這些人不缺能力,缺的是做人的底線。 作為父母,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這件事情上,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3、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就能贏得人生嗎?
曾看過這樣一個報道:一對大學教授父母,兒子4歲半上小學,19歲拿到博士學位。畢業後,兒子卻終日在家吃爆米花和零食,什麼事都不想干,終日悶悶不樂。父母現在整天發愁怎樣才能讓孩子振作並快樂起來。
他們的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卻沒有贏得人生。童年缺失了爆米花和零食,埋頭學習,而今學位拿到了,父母給的任務完成了,人生卻再也沒有了方向和動力,爆米花就成了唯一的樂趣。
當然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所有的神童長大都會出現問題,孩子的成長之路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沒有那麼多的必然。
但我卻想藉此告訴父母,每個孩子是有個體差異的。
盧梭說:「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應把成人當作成人,把孩子當作孩子。」
不要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像孩子一樣生活。 我們應該允許他們用自己的節奏生長,積累實力,蓄勢待發,方能贏得人生的長跑。
4、起跑線折射出我們到底愛的是什麼?
《起跑線》帶給父母很多啟迪,更給予一場心靈的洗禮。 我們到底愛的是孩子的未來,還是望子成龍的虛榮心。
回憶我的童年,在我小升初的時候,媽媽想提前把我的戶口轉入舅舅家,這樣就可以就近上學,直接升入重點初中。當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特別不開心,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去那個學校。
媽媽說,那個學校教學質量好,校風好,你以後上重點高中的機會多啊!這樣你就有機會上重點大學,畢業有個好工作。
可我卻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我不想入校後被人指指點點,說我是走後門來的。於是最終我不讓媽媽轉戶口,毅然決然地去了家門口的普通初中。
學校里同學們會嘲笑老師,上課不守紀律,下課拉幫結派,打架斗毆……但在這里,我卻一直很清楚地知道我應該做什麼,因為我心裡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通過我的努力,考上那所重點高中。
對於重點高中的無限嚮往激發了我學習的鬥志,於是我成了這個初中里為數不多的佼佼者,老師對我青睞有加,常給開小灶,最終我參加重點高中的提前招生考試,如願以償地考入了那所重點高中。
現在想來,父母給我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他們尊重我的選擇,但我回想起來不由得為我的父母捏把汗。如果是果果要做出這樣的選擇,我的內心是否能強大到允許他去一個如此校風的學校,我可能會無比擔心他學會抽煙喝酒打架。
而父母對我的無比信任讓我順利地在那所學校成長,我沒有沾染任何不良習氣,遇到任何的事情,他們都會告訴我,有他們在,一切都不怕。現在想想,好感恩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我也要向他們學習,把這份信任給到我的孩子。
5、父母的格局和視野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那到底什麼才是起跑線呢?在我看來,父母的格局和視野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明年果果也會面臨擇校,到底是在家門口上一個普通的公立小學,還是買學區房進入一所重點小學,亦或者耗費巨資選擇一所國際學校。
當選擇擺在我面前的時候,幾年前的我也會無比焦慮,我生怕因為自己的錯誤選擇導致孩子一生的不幸,那時候我無限地放大了學校教育的影響力。
在幾年的自我成長之後,我現在全然放下了,或許我會選擇公立小學,讓果果去參加國內的高考,或許我們不會選擇學區房,而會順其自然。
因為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這個三角當中, 我不能改變社會教育,但我可以在我能力范圍之內選擇合適的學校教育,我會盡我所能做好家庭教育,那孩子的未來之路該怎麼走就交給他自己。
作為母親,我會努力地生活,用我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他。至於階層,其實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因為我並不認為這是阻礙人發展的障礙,正如影片中的孩子們所唱:
「生命只有一次,可我有百種渴望,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前行!」
是的,我堅信: 我們的命運就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作為一直在家庭教育領域奮戰的創業者,我無力去改變社會的大環境,但我可以藉由書籍,把人生智慧傳遞給父母。
我相信,無論我們的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學校, 家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 成為智慧的父母,懂孩子的父母,是為人父母一生的職責!
❹ 求一個電影名字,印度的。勵志類的,因為沒考上大學然後3個人自己建了一所大學, 有一個男的幫助他們。
廢柴學院
❺ 超級勵志!印度電影《超級30》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超級勵志!印度電影《超級30》講述了一個平民窟的小男孩因為天賦異稟,被劍橋大學教授錄取,走向人生巔峰的故事,這個電影非常勵志,值得一看。
❻ 一個印度電影,最後建了一個學校叫什麼
一個印度電影,最後建了一個學校叫《三傻大鬧寶萊塢》。根據相關信息櫻衡查詢,《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批判了理工大學壓力巨大的選拔和考試,電影結尾手高男主創脊薯做辦了一個學校。印度電影《三個傻瓜》中,三個皇家理工學院的大學生自稱三人幫,經常在一起搞怪,以消解寂寞的校園生活。
❼ 印度拍攝的神劇都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印度拍攝的電影真的是非常出名的,他們雖然國家沒有那麼的發達,但是他們的影視界做的還是非常的好的。比如說印度拍攝的《三傻大鬧寶萊塢》,還有《調音師》都是非常棒的電影。
一、《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反映了印度學生的壓力非常大。看過《三傻大鬧寶萊塢》的人都知道,這部電影其實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它讓我們看到印度教育也是非常的殘酷,學生們也是中日的埋頭苦讀,永無天日的那種感覺。在印度好像每一分鍾就會有一個學生不堪學業的壓力而自殺,由此可見學生的壓力真的是非常的大的。
綜上,我可以發現,印度的神劇真的是比較多的,也是非常好看的。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❽ 最值得推薦的印度、泰國電影有哪些
我其實比較喜歡泰國電影就像《初戀這件小事》,我真的已經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這個完全就是勵志劇,並且裡面滴男主角和女主角真的都好好看。雖然說我可能不太理解,為什麼男女主角和女主角明明喜歡彼此,但是他們兩個卻不說讓對方猜來猜去的,並且還造就了一些誤會,比如說女主角為了接近男一號,然後和男一號的朋友在一起,也或者說男一號明明可以和女一號在一起,為什麼不承認呢,為什麼要說那是他朋友送的東西呢。不管怎麼說,在這個結局還是好的,因為他們彼此還是在等待著彼此,他們最後還是在一起了,我還是比較開心的。包括我的鈴聲其實就是初戀這件小事裡面的那個插曲。我的所有的播放器當中也有這個電影的緩存。
❾ 印度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經典勵志片
廁所英雄
印度最近真的是占據了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席之地,拍出了許多勵志的電影,而這部電影里阿米爾可汗成為了一個嚴厲的父親角色,為了女兒的成長默默地付出了許多。親情無疑是我們生命中最最珍貴的東西。
❿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
表面上看似是一部悲劇,但是結局還是比較溫馨的。
雖說一開頭的時候劇情的確是有點悲劇,但是到中間部分,劇情就有點慢慢變化了,這也起到了改變電影走向的作用,讓《最初的夢想》從貼近悲劇的調性,逐步往喜劇片的風格轉換。轉換過程也稱得上循序漸進、有條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