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蒙太奇手法是什麼
蒙太奇手法是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及手法。例如:我們將母親在煮菜、洗衣、帶小孩、以及父親在看報等鏡頭放在一起,就會產生母親"忙碌"的感覺。從而產生一種對比的手法,以突出人物或事物的某些具體特徵,兩個不同的片段之間相互聯系,帶給人以意想不到的效果。
蒙太奇指的是通過不同的鏡頭剪接,從而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手法。雖然蒙太奇經常與「剪輯」畫上等號,但剪輯只是實現蒙太奇的手段。而且與電影不同,動畫製作沒有「剪輯」這個步驟,動畫中的蒙太奇的是在分鏡設計階段就確定下來的。
蒙太奇本質上是一種「構成」,原理是通過不同畫面、畫面與聲音等要素之間的組合,製造聯系與沖突,最終達到超出畫面之外的表達效果。
簡介
隨著電影和電視媒介的延伸,影視藝術的高度發展,五彩斑斕的影視藝術手段層出不窮,不僅出現了許多新的手法,如數字技術在影視中的應用,而且對一些經典的手法也在不斷地賦予新的涵義,如最早也是最經典的蒙太奇手法,這些手法的不斷創新為絢麗的影視舞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早在19紀末期,電影大師們就開始使用蒙太奇(那時候還沒有電視),這是個使電影產生飛躍的手法。蒙太奇最初在電影創作中呈現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創造了感人的藝術魅力。
電影大師普多夫金在他的經典著作《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的開篇語就是這么一句話「電影藝術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是法文Montag音譯,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
蒙太奇是一種影視創作的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它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或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按照一定的要求排列、組合起來,用以敘述故事情節,刻畫影視人物。
因此,憑借蒙太奇的作用,影視作品享有時空上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影視時間和空間。
❷ 影片的藝術手法指的是什麼
意識流手法的電影《野草莓》將現實、幻覺、回憶中的夢境組合成無序列、無邏輯的結構,使觀眾看到了孤寂的陰影在時間的維度上漸漸移動和擴展,隨著陰影的移動和擴展,表達垂暮之年的主人對未來死亡的預感、恐懼和迷惘。在這部電影中讓人費解的地方甚多,有時感覺悶的很。
《廣島之戀》通過手指顫動的意識流方法,表現了個體情感的瘋狂和人類政治的瘋狂之間微妙的聯系。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中雷乃企圖從潛意識境界去分析人的行為,潛意識成了影片的基礎,因而影片把過去與現在、現在和回憶、現實和幻想、夢境和現實交相混雜,導致情節撲朔迷離,意義含混不清。
《維羅尼卡的雙重生活》以漫不經心的生活流為結構組織電影,灰濛蒙的散光為主,創造出全片的沉悶壓抑的悲劇氣氛。女主角那無表演的表演在長鏡頭中突出了敘述的完整性,表意的豐富性。如果觀眾理解不了維羅尼卡的心理,就會看得雲山霧海。而且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景物,如一縷陽光破雲而出、一片樹葉飄然而下,也讓人很難理解,尤其是還有文化的隔膜在內,這就更難看懂了。
法國新浪潮電影大部分故事情節簡單,但在電影手法上多種多樣:鏡頭銜接主要用切入,甚至自由跳接,令人莫名其妙,卻符合存在主義的要義--存在既無理由也無必然。電影手冊派的導演的藝術生涯就是在電影表現手法上充分發揮自由度和能動性的過程。
這就形成了藝術電影的一些特點:藝術電影存在永久的和被壓抑的空白;顯示是滯後的,而且相當分散;敘事越來越缺少普遍的動機。
即使人物自己還對其精神懵然無知,觀者卻一定要時刻留意人物是如何在行起坐卧和布景道具之間逐漸露出真面目的,藝術電影為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形成了一套場面調度提示法:靜態的姿勢、偷偷摸摸的窺視、似有若無的微笑、漫無目的的行走、飽涵感情的景物、一些與故事有關的事物。
藝術電影在敘事中往往顯示的是巨大的省略--更確切些,是巨大的空白。一連串復雜的行動被縮減成三四個簡單的片斷,與它們所要表現的現實比起來,它們本身一省略得不能再省。觀眾必須因此而忍受比通常觀看古典電影時更持久的原因空缺。
❸ 影片的藝術手法指的是什麼
也稱「表現手法」。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藝術手法】
藝術作品形式的要素之一,又稱表現手法。指藝術家在藝術創造過程中為塑造藝術形象、表現審美情感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手段。人類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創造和積累了十分豐富的藝術手法。較為常見的藝術手法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對話、比喻、誇張、象徵、變形、烘托、渲染、對比、反襯、伏筆、暗示、雙關、擬人等。藝術手法與內容有著密切的互為依存的辯證關系,藝術手法之間也存在著諸多的辯證關系,其作用在於使藝術作品的內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現。隨著藝術創作的發展,藝術手法也在不斷地豐富更新。藝術手法的運用,必須服從於特定的藝術內容的表達,並與欣賞者的審美能力相適應。藝術手法使用得當,可以增強藝術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在藝術創作中,各種藝術手法一般是交互運用的,而且受體裁的制約,即不同體裁對藝術手法有所側重。藝術手法是否運用得恰當、嫻熟、和諧、巧妙,是衡量作品藝術性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藝術手法有著歷史的繼承性,不同民族之間也可以相互借鑒
❹ 蒙太奇手法電影舉例有哪些
1、平行蒙太奇:不同時空或同時異地發生的兩條或更多的情節線並列表現在同一結構內。這種手法利於概括集中,節省篇幅,擴大影片的信息量,並加強影片的節奏。由於是幾條線索平列表現,相互烘托,形成對比,易於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效果。
例如:《非誠勿擾》中秦奮在閑暇之餘,不斷嘗試各種相親,表現了他在那段時間的生活狀態。主人公秦奮在相親的同時也在進行著自己的生活。秦奮揮汗如雨特別累了,但是還是要進行相親,表示他當時的狀態並不太好。但是還要接著打,表示生活還要繼續。
2、交叉蒙太奇:又稱交替蒙太奇,表現為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數條情節相互依存,其中一條情節影響其它情節,多條情節相互依存,最後匯聚在一起。這種手法極易引起懸念,造成緊張激烈的氣氛,加強矛盾沖突的尖銳性,是掌握觀眾情緒的有力手法。
例如:《無間道》阿仁與黃警官在天台會面,被內鬼出賣,黃警官被害片段。黑社會去抓卧底,警察一方也去抓卧底,阿仁和黃警官商量怎麼離開,而同時黑幫和警察也在同時上樓抓內鬼。通過這種交叉的手法不停地展現著己方人物的脈絡進展,同時搭配緊張的音樂會給人一種緊迫感。
3、重復蒙太奇:它相當於文學作品中的復敘方式或重復手法,在這種蒙太奇結構中具有一定寓意的鏡頭在關鍵時刻反復出現,以達到刻畫人物,深化主題的目的。
例如:《消失的愛人》這部片子里,開篇與結尾同樣的人物、動作、場景、台詞,唯一改變的是頭發顏色。具有呼應的結構設計,同時深化主題,探討婚姻這個命題。
何為"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例如:我們將母親在煮菜、洗衣、帶小孩、以及父親在看報等鏡頭放在一起,就會產生母親"忙碌"的感覺。
從而產生一種對比的手法,以突出人物或事物的某些具體特徵,兩個不同的片段之間相互聯系,帶給人以意想不到的效果。
❺ 電影的拍攝手法有哪些
一. 遏制底細,運用景深超過主體
畫面中主體的加強有很多種本領,
個中經過景深加強主體是運用了底細變革的手法。
對入門者來說,這種手法應用起來並不艱巨,
只有經過安排拍攝隔絕、畫面光圈以及畫面焦距,
就不妨有理地將畫面中獨一明顯的中心,
集聚在拍照師想要中心展現的畫面主體上。
須要更加提防的是,
經過景深加強主體的本領在構圖時必需採用符合的拍攝觀點。
讓主體與其餘元素地方的平面不與數碼相機的焦平面平行,
以創作畫面底細變革的大概性,
同聲,景深的遏制也要更加經心,
提防因為景深過而淺弱化了主體,
獲得事與願違的功效。
八、用好快門優先形式,展現神秘動感功效
何時運用快門優先形式?
拍攝水景即是個不錯的試驗時機。
天然界中的水大多是震動著的,
為了把震動的水拍得如綢緞普遍誘人,
影友們確定要將暴光功夫盡管拉長。
簡直的操縱本領即是在拍攝時運用快門優先形式,
盡管調低快門速率。
拍攝水景的暴光功夫沒有一定的控制,
但影友們最佳能採用黃昏或光彩沒有直射的功夫。
暴光功夫越長越好,功夫越長,
水景「綢子」般的功效就會越鮮明。
九、減少遠景,加強像片的空間感和立體感
遠景的運用罕見於得意拍照,
在控制了以樣式和取景范疇為主的普通構圖本領後,
在拍攝藍圖或實質對立缺乏的簡單風光時,
在畫面中試驗介入遠景,
能平穩畫麵包車型的士元素和視覺的不平衡感。
各別的遠景在畫面中不妨起到各別的效率。
偶爾遠景不妨變成畫面重心,
變成像片重要的展現東西。
遠景表演的簡直腳色和在畫面中的要害水平,
在於於拍攝觀點、拍攝隔絕以及取景范疇等多上面成分。
十、運用顏色比較,鞏固像片的視覺報復力
黃藍、紅綠,都是最典範的互對比色。
當互對比色同聲出此刻一張像片的畫面中時,
激烈的顏色反差會帶來鮮明的顏色比較功效。
應用互對比色舉行創造,
能普及像片的臉色熏染力,
使畫面越發澄清和靚麗。
在本質應用中,
常常用個中一種臉色來映襯另一種臉色的風光。
上海圖書館中,模特兒身著赤色的裝束,
卻被置於綠色的後台中。
運用紅綠兩種臉色的激烈比較來超過人物,
使人物在畫面中越發明顯,越發醒目。
以上內容來自網路網
❻ 剪輯電影片段有哪幾種手法
1.傳統剪輯
也可稱為剪輯的基本功。其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保證鏡頭轉換的流暢,使觀眾感到整部影片是一氣呵成的 ;二是使影片段落 、脈絡清晰 ,使觀眾不致把 不同時間、地點的內容誤認為是同一場面 。因此 , 這種剪 輯必須做到:
①防止混亂。鏡頭銜接必須准確無誤,不脫節不重疊,人物動作的方向、空間關系必須一致。
②鏡頭轉換協調。剪輯往往以動作形態、節奏為剪輯點,即“動接動”、“靜接靜”。
“動接動”指在鏡頭或人物的運動中切換鏡頭,如一個搖攝鏡頭接另一個搖攝鏡頭或一人奔逃的鏡頭接一人追逐的鏡頭等等。“靜接靜”指從一個動作結束後(或靜止場面)接一個動作開始前(或靜止場面)。
③省略實際過程。即省略不必要的、觀眾不看自明的過程,而仍能保持動作或情節的連貫。如一個飛機起飛鏡頭接一個飛機降落鏡頭可以省略旅行過程,一個桃花盛開的鏡頭接一個滿地落葉的鏡頭可以省略時間的變化過程等等。
2.創造性剪輯
習慣上稱能提高影片藝術效果的剪輯方法為創造性剪輯,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戲劇性效果剪輯。運用調整重點、關鍵性鏡頭出現的時機和順序;選擇最佳剪輯點,使每一個鏡頭都在劇情展開的最恰當時間出現。
②表現性效果剪輯 。是在保證敘事連貫流暢的同時 ,大膽簡化 或跳躍,有選擇地集中類比鏡頭,突出某種情緒或意念。將一些對比和類似的鏡頭並列 ,取得揭示 內在含義 、渲染氣氛的效果。
③節奏性效果剪輯。
一般說來,鏡頭短、畫面轉換快,能引起急迫、緊張感;鏡頭長、畫面轉換慢,可導致遲緩或壓抑感。因此長短鏡頭交替,畫面轉換快慢結合可造成觀眾心理情緒的起伏。利用這一點,在剪輯上控制畫面的時間,掌握轉換節奏,就可控制觀眾的情緒,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這種剪輯節奏也稱剪輯調子。然而鏡頭的長短、轉換快慢不能超越觀眾對內容含義理解的限度,否則就會造成混亂。
3.電影剪輯技術
電影拍攝的再好也缺少不了電影的剪輯部分,在一般的電影製作後期剪輯時,要注意剪接電影片段,一般電影拍攝得到的底版經過沖洗,要製作一套工作樣片,利用這套樣片進行剪輯,剪輯師從大量的樣片中挑選需要的鏡頭和膠片,用剪刀將膠片剪開,再用膠條或膠水把它們粘在一起,然後在剪輯台上觀看剪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