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失孤》原型找到兒子,24年十二大細節引爆全網
2015年3月,北風在電影院觀看了劉德華,井柏然主演的尋子電影《失孤》。
當時的北風,即將步入婚姻殿堂,也預計到自己終將成為一名父親,因此劉德華飾演的尋子父親,十幾年跋山涉水,孤騎尋子的形象帶給我極大地震撼與共情。
《失孤》電影劇本改編自山東漢子郭剛堂十幾年真實的尋子經歷。與以往改編真實的電影會採用化名不同,影片結尾,放出了郭剛堂全國尋子的真實影像,甚至給出了真實的聯系方式。
這幾年來,北風一直幻想,郭剛堂的兒子或者兒子的養父母,能夠看到這部電影,從而主動認回郭剛堂,上演父子團圓的奇跡該有多好?
隨著時光流逝,郭剛堂兒子被拐賣的時間從十幾年變成二十幾年,我在內心告訴自己:就算是寫網路爽文出身的編劇,也不敢給這個故事編出大團圓結局。
可念念不忘,終有回響!
前天。郭剛堂向媒體確認,經過DNA比對,自己被拐賣24年的兒子終於找到。
今天,公安部召開案情說明會,郭剛堂父子團聚,並且24年尋子路的諸多細節,首次公開!
細節一:歷經24年,郭剛堂騎行31省區,40萬公里尋子
郭剛堂的兒子郭振,1995年出生,於1997年9月在家門口玩耍時,被陌生女子抱走。
郭剛堂回家發現後,就踏上全國尋子的旅程,至今已經24年。這二十多年的時間,他騎著摩托車跑遍了31個省區,騎行了40多萬公里,報廢了10輛摩托車。
郭剛堂在騎行過程中,將兒子兒時的照片做成兩面旗幟,插在摩托車後面。雖然屢次被交警攔截,可是聽完他的經歷,交警只是讓他改正,從未處罰。
驚人巧合的是,在郭剛堂踏遍全國的行程里,曾經到達過河南省林州市,到過這座他兒子生活的縣城,只可惜兩人擦肩而過,無緣得見。
細節二:24年前,山東村民為郭剛堂尋子仗義相助
在郭剛堂對兒子被拐賣過程的回憶中,我們知道他在1997年9月21日黃昏回到家裡的時候,家門口已經有大量鄉親們聚集。
當得知在家門口玩耍的兒子郭振失去蹤跡後,郭剛堂瞬間崩潰,立刻向李太屯村的鄉親們求助。
鄉親們第一時間就動員起來,當天晚上發動500人,三人一組,到各個路口、 汽車 站、火車站去找人,可惜一無所獲。
就在郭剛堂兒子被拐賣第二天,李太屯村的村民就自發籌款5萬多元,作為郭剛堂尋子的經費。
那可是1997年的5萬元。僅以通貨膨脹率來計算,就超過今天的50萬元。
何況1997年的山東省還沒有開始商品房改革,僅以農村自建房來說,5萬塊夠兩個家庭自建房。
當時的李太屯鄉親們並不富裕,但是從找孩子,到籌款,體現了山東人濃濃的家族情懷和鄉土情結。
今天的李太屯村,已經發展成高樓林立的李太屯小區,二十四年前的許多建築都消失了,只有小區門口李太屯的界碑,或許留存著郭剛堂二十多年來,一次次騎摩托出發尋子的背影。
李太屯的面貌已經改天換地,可是鄉親們親如一家的感情,一直不曾淡漠!
細節三:除了《失孤》,郭剛堂十二年前還上了《魯豫有約》
可是在此之前,郭剛堂萬里尋子的執著,已經感染了 社會 許多人。無數人為他出力,尋找騎摩托尋子之外的其他途徑。這其中,上尋子類節目就是擴大影響的一種方式。
2009年,已經尋子12年的郭剛堂,獲得了上《魯豫有約》的節目。在當年,他的事跡第一次通過全國性媒體進入大眾視野。
《失孤》電影的製作團隊,也承認他們是看了魯豫有約之後,了解到郭剛堂的經歷,萌生了製作成一部電影的想法。
1997到2009年,剛好是12年的輪回,到如今2021年,又是一次12年的輪回,既是巧合,又彷彿冥冥中自有天意。
倪萍老師的主持風格飽含 情感 與母性光輝,這也是非常正能量的節目,可惜互聯網上出現「反感煽情」的新一代意見領袖。
如今的熒屏,充斥著明星表演的「真人秀」取代著郭剛堂的真人故事。
細節四:劉德華親送祝福,許多網友覺得是幾年來最感人熱搜
在郭剛堂確認尋回被拐賣24年的兒子之後,他第一時間就將好消息告訴了劉德華以及《失孤》劇組。
劉德華是極為敬業的天王級藝人。從他接下《失孤》劇本的那一天開始,他就不是在扮演「郭剛堂」,而是在成為郭剛堂。
劉德華通過這部電影,與郭剛堂成為朋友,親自跟隨體驗郭剛堂一輛摩托全國尋子的過程。
在電影上映後,劉德華也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不同場合幫助郭剛堂尋找兒子。
這次郭剛堂時隔二十四年,終於找到自己的兒子。劉德華第一時間,就在短視頻平台送上祝福。
這句被諸多網友共同認可的回復,反映了兩大現實。
第一是郭剛堂24年矢志不渝的尋子旅程,感染力強,足以感動全國網友。
第二則是最近十年的互聯網熱搜,充斥著各種博取眼球賺流量以及各種負面情緒的累積與宣洩。
互聯網上出一條正能量的感動全國的民間熱搜,太難了!
泱泱華夏,十四億人每天都在上演各種故事,這其中當然有負面,可是感動人心,凝心聚力的百姓故事,真的只有郭剛堂尋子這一件事么?
其他感動中國的百姓故事,又是被誰,被哪股力量掩蓋了呢?
細節五:《失孤》導演澄清找到孩子和電影關系,公安機關功不可沒
這次電影《失孤》的原型成功找回被拐賣24年的兒子,許多人認為是電影《失孤》的影響力,幫助兒子或者收養家庭找郭剛堂認親。
《失孤》的導演彭三源在接受采訪時做了澄清:雖然他也很希望《失孤》電影能夠幫助郭剛堂尋子,但是無論是郭剛堂,還是兒子郭振,都不是通過電影的途徑聯繫到彼此的。
郭剛堂與郭振時隔24年的重聚,是公安機關24年不結案,不拋棄不放棄的執著精神,最終開花結果。
在1997年郭剛堂的兒子被拐走後,聊城市公安機關就進行了立案,並進行大范圍的走訪摸排工作。
只可惜當年的安全監控領域,DNA檢測排查技術都不成熟,案情一度陷入停滯狀態。
不過早在十年前,郭剛堂夫妻的DNA樣本就被公安機關採集,全國聯網,這樣全國每當有拐賣人口被找到,都會進入DNA庫進行比對。
只是郭振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錄入DNA信息,所以二十多年來一直沒有匹配上。
直到今年,國家再次啟動名為「團圓」的「打拐積案」加速調查的行動,在河南的摸排中,找到郭振錄入DNA信息,並最終發現和山東的郭剛堂夫妻相匹配。
是公安機關二十多年的不拋棄不放棄,讓24年前線索極少的案件告破,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尋子奇跡,最終圓夢!
細節六:拐賣嫌犯被抓獲,兩人當年是情侶
在郭剛堂父子相認感動全國網友之後,大家的注意力很快聚焦到24年前的拐賣案犯,還能不能成功抓到的問題。
今天的公安部說明會上,也詳細講述了這場拐賣案件兩名案犯的抓捕情況。
這是一次「由果導因」的成功破案過程。今年的團圓行動,大量基層民警,通過走訪,先行發現像郭振這樣早年收養手續不齊全,親生父母不詳的人口,勸說他們進行DNA比對,尋找親生父母。
在確認了郭振與郭剛堂的關系後,就確認了郭振當年是被涉嫌收買的違法領養。
在此基礎上,公安機關就加大力度從郭振養父母這里拿到當年販賣兒童的人販子信息。
經過對當年收養過程的梳理和走訪,公安機關查到了同在河南省林州市的呼某身上。
呼某幾十年來是多宗惡性案件的累犯,公安機關走訪到呼某所住農村的時候,發現他因為新的犯罪,已經被山西的拘留所羈押。
公安機關立刻提審呼某,詢問24年前的案情,可是呼某是幾十年累犯,多年入獄經歷,讓他抵抗審訊能力很強,拒不交代犯案細節。
於是公安機關轉換思路,開始查呼某24年前的 社會 關系,發現呼某24年前有一個情侶唐某。
唐某當年只有21歲,與被拐賣的郭振都是山東人。於是公安機關找到了唐某,進行突擊審訊。
唐某很快交代了當年的犯罪事實。據唐某交代,1997年,呼某和唐某還是情侶關系,兩人到山東聊城 旅遊 ,臨時起意,決定「拐賣一個男孩」賺錢。
由唐某在郭剛堂家門口抱走了2歲的郭振,並且打車到 汽車 站附近。
呼某在 汽車 站接應,並且兩人快速將郭振帶到呼某老家,河南林州進行販賣。
在唐某交代了犯案細節後,呼某在大量證據面前,只能認罪。
目前警方公布的案情,就是這種「 旅遊 途中為了謀財的偶發性作案」。北風在相信公安機關辦案的基礎上,依舊要提出合理懷疑。
呼某與唐某,一個河南人,一個山東人,在1997年兩人缺錢的情況下,有多大可能到山東聊城去 旅遊 ?
女方山東人,從山東偷抱孩子,男方河南人,在河南順利將孩子轉賣。如此快速清晰的犯罪鏈條,孩子從拐到賣的一條龍流程,真的是 旅遊 途中臨時起意么?
從呼某幾十年來累犯的惡性案件來看,有理由懷疑兩人24年前就是在多地流竄作案,受害者絕不止郭剛堂家庭這一家。
以上只是北風的合理懷疑,一切還是以公安機關的最終調查結果為准繩。
細節七:案件過去24年,會有追訴期問題么?
這次拐賣郭振的犯罪時隔24年,當年的罪犯呼某和唐某都過上了各自的生活。
在歐美多國,哪怕是殺人這樣最嚴重的刑事罪,都有追訴時效,只要罪犯成功熬過,就可以免於被追溯。
在韓國影視劇中,甚至出現「主角通過穿越來偵破原來時空超過追訴期的殺人犯」這樣的劇情。
這樣有些魔幻的劇情,反映了民眾對「殺人罪行有追訴期」的不滿,可是苦於現實法制無力改變。
就連十幾年前轟轟烈烈的「韓國女星張紫妍案件」,總統親自鞠躬,堵上命運宣布徹查的案件,也面臨追訴期到期的問題。
可是這樣的「追訴期導致案犯逃脫處罰」的事,不可能發生在中國刑事案件中。
在中國,只要是立案調查的案件,就沒有追訴期的概念。只要你犯了罪,公安機關立了案,無論你多麼善於躲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最終都要為自己當年的罪行付出代價!
這次郭剛堂案件雖然時跨24年,可是公安機關出具了24年前,如今看來都有些泛黃的「紙質立案」材料。
因為公安機關24年前已經立案,所以呼某與唐某,哪怕時隔24年才被抓到,也要進行審判,付出法律代價。
細節八:郭剛堂十年善舉,老天從不辜負善良的人
電影《失孤》的情節之所以精彩, 情感 之所以飽滿,除了展現郭剛堂的萬里尋子路,還因為其中與井柏然飾演的「曾帥」展開的一段「父子情」。
電影情節中,劉德華全國尋子,沒有找到自己的兒子,卻遇到了與自己兒子年齡相仿的「井柏然」。「井柏然」也是四歲就被拐賣的孤兒。
最終劉德華在尋找兒子,井柏然尋找父母的旅途中,培養出濃濃的父子親情。
最後,職業是「修車小弟」的井柏然,為劉德華製作了一個「導航儀」,讓他全國尋子不再迷路。
這段劇情雖然感人,不過許多人質疑這樣的故事「太假」,「太拔高」。
實際上,這還真不假!
郭剛堂孤獨騎車找尋兒子十幾年後,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他也認識到這樣騎車尋訪,效率不高,成效不大。
於是在2012年,他成立了天涯尋親網,兩年後又成立了天涯尋親志願者協會。
2014年9月14日,聊城天涯尋親志願者協會成立,協會選舉郭剛堂為協會會長。
聊城天涯尋親協會的辦公地點就設在李太屯小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24年前支持他5萬元經費找兒子的村民們,用新的方式,新的關懷,繼續幫助這項偉大的事業。
在聊城天下尋親協會的辦公室里,掛滿了錦旗。每一面錦旗都代表一個失孤家庭的「團圓」和崇高謝意。
從「圓我二十三年尋父夢,衷心感謝永誌不忘」這樣的錦旗,就可以看出郭剛堂幫助類似電影里井柏然的角色找到了他的父親。
就在今年5月中旬,他還幫助來自四川的兩位母親尋找13歲離家的李靜和7個月就被別人抱走的陳進軍。之後,他又幫助來自甘肅天水的李蘭尋找親生父母。
截止上個月,他的天涯尋親協會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兒子,可他幫助全國幾十個家庭重新團圓。
雖然北風是唯物主義者,但這次北風願意相信,雖然郭剛堂二十多年沒有找到自己的兒子,但他的每一次幫助,每一次善念,都是功德的累積。
命運,終究不辜負一直行善的人!
郭剛堂用善念幫助了一個個家庭, 社會 與公安的力量最終也幫助了他!
細節九:與養父母如何相處,考驗人情和法理
這次案情發布會上,呼某與唐某兩個拐賣案犯即將面臨重罪處罰,這是大家的共識。
可是養育了郭振24年,待他如同親生兒子的養父母如何處置卻引發熱議。
我們局外人,普通網友,一句「養父母同樣重判」,「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可以輕易喊出口。
可是對於郭振,與養父母幾十年的親情恐怕比突然相認的郭剛堂還要親密。
對於養父母,郭剛堂主動表態:自己沒有恨意,希望未來像親戚一樣走動。
郭剛堂的表態是個人 情感 ,郭振沒有表態,可他的立場肯定更加復雜。
在我國《刑法》里明確規定:具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之一的,即構成拐賣婦女,兒童罪,基本刑期為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具有八種加重情節的,最高可判處死刑。
也就是說,郭振「養父母」收買兒童的行為,和呼某唐某的拐賣一樣有罪。
而且根據刑法,還有兩大重磅規定:其一:郭剛堂這些年為了尋找郭振所有的付出以及精神損害,都可以向拐賣和收養方主張賠償。
其二:對於拐賣來源的收養兒童,成年後對養父母將沒有「贍養義務」。
這在中國的「養老體系」里,可以算是「司法重錘」了。
那些收買兒童的無子家庭為什麼要買兒子?無非是為了養兒防老。
將兒子養大,是為了年老後的贍養,以及最後的養老送終。
可是如今郭振對養父母沒有贍養義務,也就是養父母二十多年的經濟與 情感 投入全部打水漂,這是《刑法》最狠的地方。
可是在幾十年的拐賣案件實際執行中,卻有很多「妥協」的司法實踐。
特別是嬰兒時期的嬰幼兒被拐賣後,在收養家庭成長到青春期,與收養家庭關系融洽。
結果被公安機關找到孤兒,送回原生家庭後,反而鬧出許多矛盾,離家出走,回到被收養家庭。
於是在司法實踐中,收買兒童的家庭有可能不用判刑,還會出於優先保障未成年兒童成長心理的角度,讓被拐賣兒童繼續在收養家庭生活長大。
這就是法治與現實的差別,人情與法理的挑戰。
郭剛堂郭振的案件,主人公同樣姓郭,兒子也是24年生活在河南,這不由讓北風想起去年到今年持續占據熱搜的「姚策」案。
在去年,姚家與郭家,錯抱28年的兒子第一次認親時,也是淚眼婆娑,全網感動。
當時兩個家庭都表態要把對方當家人看待,網友普遍認為,兩個孩子都會很幸福,兩個孩子都有兩對父母去疼愛。
可是在今年,兩個家庭都破碎不堪,母子,婆媳關系全部撕裂,各方對簿公堂,姚策用網路同情網路流量換來的利益,都在被追討,連死亡都不得安寧。
今年的郭家重聚,確實感天動地,可是翻看視頻,和去年的28年錯抱,跨省認親的視頻,有太多相像。
「28年錯抱」事件,在去年剛爆出來的時候,並沒有故意犯罪的爭議,兩個家庭都在「醫院失誤」的背景下,最終都對簿公堂,母子翻臉。
今年的郭家父子重聚事件,雖然說要把「養父母」當家人,可這其中還涉及收買兒童的「刑事犯罪」。
去年河南的郭家最被指責的是不讓養子接受教育,早早進入 社會 ,家裡四套房,兒子一套都沒有。
今年的郭振,如今已經被培養為人民教師,相信養父母在教育投入和 情感 投入上恐怕都不少,未來兩個家庭會不會反目成仇,存在風險!
站在旁觀者角度,我們一句「養父母重罪」可以輕易喊出,可是郭剛堂郭振父子,卻是艱難的抉擇!
細節十:對比二十年前,拐賣案件為什麼呈現下降趨勢?
大家如果仔細回憶,會發現最近幾年涉及拐賣的惡性案件,比二十年前,顯著減少。
今時今日,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發生一件兒童走丟事件,很快就會刷爆朋友圈,最後引來官方案情通報或辟謠,結果大量信息都是謠言。
這證明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一年的拐賣案件都屈指可數,這在二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仔細對比,會發現一個最重大的變化,是我們國家 社會 安全環境的變化,這一切都歸功於天網系統的聯網和DNA技術的普及。
可這一切都源於1997年的普通農村,根本沒有足夠的攝像頭與安全監控系統。
九十年代,DNA技術在國內還是非常稀有的案件偵破輔助手段,因此在案件發生的黃金72小時內,當年的 科技 手段就錯過了最佳破案時間。
如今天網系統遍布城鄉,全國聯網,加上實名制購票普普及到所有交通工具,拐賣孩子從誘拐到轉運,每個環節的 科技 輔助手段都對比過去,呈量級增加,所以誘拐案件明顯減少。
可是案件減少,並不代表沒有,北風還是在這里呼籲,對於拐賣兒童和婦女的犯罪,一定要從重處罰。
我國現行《刑法》,拐賣兒童婦女,只有五至十年刑期,需要觸發極為惡劣的八種情況,才會上升到死刑。這和老百姓的普遍願望普遍訴求是背離的。
拐賣兒童者處以重罪甚至極刑,是全國老百姓的共同訴求!
細節十一:打擊拐賣,在需求端必須綜合治理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這是從動保組織,擴散到婦女拐賣案件的一句口號。
這也說明了,要打擊兒童拐賣犯罪,除了從誘拐的「發生端」,轉運的「過程端」進行打擊,還要從收買的「需求端」進行管控。
買賣兒童的需求,某種程度上,是「無子」家庭的非法渠道訴求。
我國在打擊了「非法代孕」之後,對於現階段醫療條件無法解決的無子家庭,我們在斬斷「非法渠道」獲得孩子的同時,必須加大合法渠道收養嬰兒或兒童的途徑。
只有讓無子又渴望孩子的家庭,在合法渠道能夠順利收養 健康 的孩子,才能將非法渠道的需求徹底斬斷。
細節十二:《失孤》案影響巨大,但這不是孤案
這次《失孤》電影原型歷經24年找回兒子,全網沸騰,全網感謝公安機關的同時,依舊有雜音出現。
這些人的格局,真是小得可怕!
2020年底,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查找被拐失蹤兒童的「團圓行動」。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對幾十年來因為早年 科技 技術不夠導致的懸案積案進行再調查。
截止7月13日,僅僅半年多時間,我國公安機關已找回歷年失蹤被拐兒童2609人。其中時間跨度最久的長達61年。
全國各地已經組織了1200多場「認親大會」。今年6月1日,公安部公開了全國3000多個「團圓行動」免費采血點,幫助一萬多人免費采血,錄入全國DNA庫。
《失孤》原型郭剛堂家庭團圓,確實是全國公安機關團圓行動的優秀代表案件,可這並不是孤立案件。郭振只是公安幹警尋找到的2609名被拐賣兒童的其中一個。
有的國家,磨洋工一個星期,眼看著一百多人在塌樓廢墟中死去,因為他們的政黨和政府,眼裡只有壟斷資本。
有的國家,一經立案,幾十年的積案,也會一遍遍梳理案情,一趟趟走訪線索,直到破案。因為他們的黨和政府,眼裡只有人民利益!
作者:北風雪林(beifengxuelin)
❷ 小男孩深夜離家 被人販子拐賣 最後做了變性手術是什麼電影還是電視劇
《3 5 0 9》是由王軒執導,吳建國、黃子耀、呂熙(中國香港)、葉思浵、漢小仙主演,匯集懸 疑、犯 罪、愛 情的網路大電影。片長65分鍾,上映時間2016-11-29。
❸ 拐賣兒童電影有哪幾部
拐賣兒童電影有《親愛的》、《失孤》、《你在哪》、《尋之親愛的小孩》、《失蹤的寶貝》等。
1、《親愛的》:電影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亮侍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電影的創作背景是一對夫妻因為關系不和睦,兒子成為他們唯一的聯系,但是有一天孩子卻莫名其妙的走丟了。夫妻二人努力的尋找著自己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像自己一樣找孩子的父母,更發生了許多震撼人心的事情。
2、《失孤》:一個兩歲的孩子雷達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親雷澤寬從此開始了長達十五年的尋子之路,有一個隨身攜帶寸步不離的斜背袋,他的背包里全是兒子及其他小孩的尋人啟事、身分證明文件及少許零錢,途中歷盡艱辛,偶然遇到了四歲時被拐的修車小伙曾帥,兩人一同踏上尋親之路,途中兩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誼。
3、《盲山》:一個女中學生被拐賣到了一個山區,然後歷經多年被解救後的故事。該女學生是在回家的時候被人騙了,這里的人完全沒有法律常識。他被賣給了一個40多歲的農村男人,一直想要逃出去卻備受阻撓。他的遭遇是中國千千萬萬被拐女性的真實寫照。也是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
4、《孩子你在哪》:故事講述的是發生在中秋月圓時的故事,當大人在屋內團聚的時候,三個孩子卻在這個時候失去了蹤影。發現孩子失蹤後,這三個原本幸福的家庭頓時陷入了悲痛。孩子的爺爺在尋找孩子的時候也發生了車禍。孩子的離去給這三個家庭蒙上了陰影,為了找回孩子,他們用盡了各種辦法,經歷了無數次的希望與失望。雖然孩子最後找回來了,但是家庭卻因為孩子的確實而變得支離破碎。
5、《滿天星》:這是一個關於沉淪和救贖的故事。周慧原來是一個純真的女孩,幾年前外出打工不幸被人拐賣,有了數年不堪回首的經歷以後,變成了一個滅絕人性的人販子。當決定走上這條路的時候,她向自己發過一個毒誓:這輩子絕不會再讓人賣,她要賣人。
6、《寶貝,快回家》:故事取材於真人真事,以生父尋找被拐孩子,養父如何撫養孩子解除心理隔閡以及孩子成長的心歷路程為主要看點,突出了被拐兒童在生活中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
7、《黔山打拐》本片是以一起兒童丟失案為主線,專案組開展偵查、抓捕人販、查找解救被拐賣兒童行動,最終使丟失的孩子重新回到父母的懷抱,為老百姓送去一份溫暖和真情,表現了打拐民警英勇善戰、一心為民的破案經歷和感人故事。
8、微電影《營救》:該片講述了一對新人舉行婚禮時,新娘的侄女被人販子拐走,眾人齊心協力,在一小時內將小女孩追回的故事。該片導演表示:之所以在故事中設定孩子在一個小時內被追了回來,就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如果失蹤超過半個小時,基本上線索就斷了,之後再尋找丟失兒童就如同大海撈針一般。
9、《失蹤人口》(中國台灣):是一部怵目驚心的台灣雛妓血淚史。導演林清介看到報上登十二、三歲的山地女孩被賣到妓院當雛妓,於是深入紅燈區,用拍記敬茄吵錄片的手法,把雛妓非人生活搬上銀幕。以一個攻讀法律的大學生昭仁,作田野調查探尋的觀點,抽絲剝繭,揭示台灣社會變遷中,處於文化弱勢的山地原住民,許多稚氣的十二、三歲的小女孩,被父母賣到妓院,人口販子、黑社會、毒販、妓院老闆組成無形的羅網,那些被賣的、家庭破碎離家出走的、誤入歧途的、被強暴的、吸毒納液的、低能兒的,她們是那樣無助地被推入苦難的深淵,稚嫩的身心被摧殘,一個個童真的美夢被撕碎。
10、《軀殼》(美國):老外拍攝中國被拐賣兒童紀錄片,《軀殼》的拍攝耗費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其中有7500美元(約合人民幣4.6萬元)是通過社交媒體募捐而來,電影的主角是三個被拐賣兒童家庭。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首次製作紀錄片的葛亞輝說,之所以要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是因為拐賣兒童問題在中國由來已久,且是「這個國家所有人都認為不該發生的社會問題之一,至少從道義的角度來講是這樣」。
11、《人口販賣》(美國):影片展示了女性是如何被當作物品來對待的,她們既是發泄的對象也是交易的物品。影片同時也揭示了這些受害者離我們是多麼的近。而且更為可怕的是——這整個組織中的參與者可能是你的鄰居、醫生、孩子的老師而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也應該為人口販賣負責!
12、《換子疑雲》(美國):電影改編自1928年洛杉磯的一起真實事件,由安吉麗娜_朱莉主演一名與失蹤兒子重聚的單親媽媽——卻意識到他是個冒名頂替者。她與城市當局對峙,當局為了化解以往的種種丑聞。指控並醜化她為不稱職的母親、詆毀指她患有妄想症。將她關進療養院後,進行殘酷的刑罰。而另一方面兒子的失蹤與冒名者的身份漸漸解開迷霧。她是否能夠找到自己真正的孩子?
13、《失蹤人口》(美國):美國小鎮上,四歲女童阿曼達突然失蹤,警方的調查不見進展,她的姨媽和姨夫找到私家偵探Patrick Kenzie(Casey Affleck飾),委託他調查外甥女失蹤的事情。兩位偵探由此受雇追查阿曼達的下落。在調查過程中遇到了不同的人物,還面臨道德和感情問題。影片講述的是一群自私、受驚的人的故事,在這里善與惡的界限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容易區別。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四十條【拐賣婦女、兒童罪】拐賣婦女、兒童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一)拐賣婦女、兒童集團的首要分子;
(二)拐賣婦女、兒童三人以上的;
(三)姦淫被拐賣的婦女的;
(四)誘騙、強迫被拐賣的婦女賣淫或者將被拐賣的婦女賣給他人迫使其賣淫的;
(五)以出賣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麻醉方法綁架婦女、兒童的;
(六)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
(七)造成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或者其親屬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八)將婦女、兒童賣往境外的。
拐賣婦女、兒童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之一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拐賣婦女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2000年1月3日第一條刑法第二百四十條規定的拐賣婦女罪中的「婦女」,既包括具有中國國籍的婦女,也包括具有外國國籍和無國籍的婦女。
被拐賣的婦女沒有身份證明的,不影響對犯罪分子的定罪處罰。第二條外國人或者無國籍人拐賣外國婦女到我國境內被查獲的,應當根據刑法第六條的規定,適用我國刑法定罪處罰。
第三條對於外國籍被告人身份無法查明或者其國籍國拒絕提供有關身份證明的,人民檢察院根據刑法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起訴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❹ 小孩被賣被拐弄殘乞討的電影
此類都屬於打拐電影,例如近年的《親愛的》、《失孤》、《黔山打拐》、天倫、極速營救、寶貝快回家。
❺ 拐賣兒童的電影有哪些
人販子是一個可怕的詞語,因為當有人提起人販子這個詞,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到拐賣。而如果有拐賣的發生,不管是拐賣婦女,還是拐賣兒童,那麼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都將是滅頂之災。就像電影《失孤》中的雷澤寬,孩子被拐賣,雷澤寬尋子24年,歷經千辛萬苦風霜雨雪也沒有找到孩子。
這部電影是有原型的,電影《失孤》的原型就是郭剛堂,不過幸運的是,24年後郭剛堂找到了兒子郭振。
同樣的還有電影《親愛的》,這部電影也是有原型的,不過幸運的是現實中孫海洋找到了兒子孫卓。雖然時隔了十四年才看到自己的兒子,但是孫海洋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第三部電影就是《找到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個片段,律師李捷拉開冰箱,看到了小女孩的腳,驚恐到失聲。這部電影著實讓人心驚膽戰,要知道孩子是無辜的,被拐賣孩子的家庭也是無辜的。
所以,願天下無拐,所有的家庭都能團團圓圓。
❻ 電影《親愛的》是講什麼故事的電影
電影《親愛的》講述的是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孩子被人販子拐賣的父母苦命尋找孩子,和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爭奪孩子做抗爭的故事。有的觀眾認為,在孩子被拐了這么多年之後,田文軍扔不惜花費全部財產和時間去尋找兒子的行為是很傻的,無異於大海撈針。而筆者認為,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換來了他和兒子的團聚。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讓自己沒有在一次次碰壁後仍然堅持下來。
影片中,田文軍和妻子的感情破裂,一天,兒子追著開車離去的媽媽,結果再也沒有回來,讓夫妻二人都陷入了絕望,他們用盡一切可能的辦法尋找兒子回來,貼了成千上萬張尋人啟事,利用互聯網,當然遇到了很多騙子,令兩人的生活一度陷入絕望。看的出來,夫妻倆是抱著必須找到的決心,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是打心底里要拼了命也要找回自己三歲的兒子。所以說,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讓自己沒有在一次次碰壁後仍然堅持下來。
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讓他獲得了一點又一點的希望和機會。兒子丟了之後,夫妻倆的生活陷入了絕望,他們用盡各種辦法,努力尋找兒子回來,常年累月的尋找都沒有一點點的希望,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他們遇到了幾個和自己經歷相仿的家庭,命運把他們緊緊聯系在一起,人多力量大,果然,經歷了三年時間,兩人跋涉千里跨到另一個省,終於在一個小村落里找到了兒子。看的出來,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是常人無法比擬的,他對兒子的愛是時間也無法沖淡和消磨的。所以說,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讓他獲得了一點又一點的希望和機會。
總的來說,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換來了他和兒子的團聚。從兒子被人販子拐賣,夫妻兩人的尋找兒子的行為就沒有停下過,貼尋人啟事,利用互聯網,報警,訪問熟人,自己徒步尋找,各種各樣的辦法他們都用過了,卻始終沒有成效,但是他們堅持不懈不放棄,為了兒子實處各種辦法,感動了無數人,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找到了兒子。
這不僅僅是一個尋親的故事,更是一個對人性的思考和啟迪,正如陳可辛所說「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站在自己的角度都是被害者,感情是不可替代的,不管血緣是誰的,親情建立起來,誰都沒有辦法割捨。」確實是這樣,血緣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人和人之間建立的信任和感情才最彌足珍貴,任何一個對你好的人出現在你身邊,都是上天對你的恩賜,應該珍惜,而不能隨意揮霍別人的情感和善良。
❼ 同樣是兒童題材電影,《親愛的》和《找到你》相比,有什麼區別
這兩個影片還是有點區別的,首先來說一說《找到你》這部影片。
《找到你》這個片子,在女性觀眾看來,勁道可能不亞於白血病患者看葯神。和以往電影比較不一樣的是,這是一位直男導演拍攝的女性題材電影。雖然呂樂的老搭檔馮小剛擔任電影監制,但這個片子沒有馮導慣於物化女性的惡臭,而是努力站在女性立場,挖掘現代女性的生存難題。在我看來,女性的難題就是身體素質差+社會地位低,不好掙錢,沒法通過努力奮斗改善生活的難題,很感動的一部影片。
《親愛的》這部影片,影片中存在唯一的e,便是李紅琴早逝的、面目不清的丈夫。導演在一個安全的范圍內講述了這個真實的故事。但實際上,生活本身要比劇本復雜得多,在人販子之外,警方的不作為和維Wen的權利機器構成了悲劇又一個觸發的原因。彭高峰尋子的時候一直在寫尋子日記,家長集體進京被抓、潮汕地區做假的新生兒戶口……生活本身比電影觸目驚心得多。
所以整體上來看這兩部影片還是有所區別的,第一部影片更能感化人,主要講述了女性,而第二部片子,主要敘述艱難生活方面。
❽ 電影不速之客為什麼拐賣小孩
電影不速之客拐賣小孩是為了獲利,那些人是人販子。
《不速之客》從最細節的角度還原了都市生活潛藏的種種危機,很多危險都來源於當事人看似不經意的動作或者對於危險的漠視。
劇情
第二天開始,司機頻繁給鄭凱打電話,要跟他做朋友。鄭凱在宿醉之後,根本忘了發生過什麼,跟這個司機說過什麼。而司機卻開始認定,他們倆已經是朋友了。接下來,發生過沖突的上司突然被殺,各種嫌疑無可避免地指向他,而可能到來的賠償又令他急於逃離目前的生活。
然而這一切似乎有跡可尋,不停糾纏他的黑車司機以及那輛恐怖的黑車,令鄭凱懷疑他與上司謀殺案有莫大關聯,但鄭凱面臨的是如何說服妻子(韓彩英飾)離開深圳,這可以擺脫賠償及司機的糾纏,但來不及了,司機已經徹底了解了他的情況,並且找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