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雨中曲和巴比倫河的確切出處
雨中旋律《Rhythm of the Rain》
這首曲子於1962年12月誕生,原唱是一支於1960年組隊的THE CASCADES的五人男子樂隊。
巴比倫河《River of Babylon》
於1972年創作,最早也出現在一部1972年的電影中《 The Harder They Come》,而第一次以單曲發行是出現在1978年的一支德國迪士高樂隊Boney M(German disco band Boney M)的專輯中。
這兩歌作為60-70年代的經典老歌,經久不衰。而說來源於以上兩部電影更是沒有任何依據,充其也只是電影引用了它們作為插曲。
Ⅱ 雨中跳舞的男人是什麼電影
雨中跳舞的男人是電影《雨中曲》。
影片里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但是他的唱歌跳舞是很能為表現劇情的,甚至為劇情添加色彩的,經典的一段應該就是男主送女主回家後,一個人在雨中唱歌跳舞《sing in the rain》的那一段了,表現了男主在愛情里歡欣雀躍的心情了,在水中踢踏舞,跳得是真的不錯。
電影簡評:
《雨中曲》作為好萊塢電影黃金時代的作品,演員的表演和發揮已經是如行雲流水一般。歌舞片最大的優勢與劣勢都是誇張,如果「戲劇人生」可以用來形容生活的話,那麼歌舞片便是跌宕起伏+光怪陸離人生狀態的代表。
Ⅲ 有關"雨"的電影有那些
《雨中曲》金凱利的代表作,特別是裡面的一段金凱利在獲得愛人之後在滂沱大雨下跳的踢踏舞配上《singin' in the rain》至今仍可謂經典。
《肖申克的救贖》,蒂姆 羅賓斯和摩根 弗里曼主演。講述一個被冤殺害妻子的銀行家越獄的故事。當銀行家從下水道越獄成功後,面對著瓢潑大雨他敞開雙臂擁抱自由。
《青木瓜之戀》,越南電影,是陳英雄的代表作之一。女孩愛上了自己一直服侍著的少爺。女孩好比青木瓜,已經成熟的體內蘊含著女性的力量,雨後的青木瓜珠圓玉潤,如同滿身汗水的女孩。電影拍得相當唯美,越式的建築和庭院,淅淅的夏雨, 讓人覺得有種壓抑著的悸動。
《邊城》,沈從文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女孩翠翠和爺爺靠為人渡船為生,在端午節時因機緣巧合翠翠認識了大戶人家的二公子,人稱二老,二老對翠翠一見鍾情,然而翠翠的意中人是他的哥哥大老。在一次雨中,翠翠為前來送酒的大老渡船,雖羞於面對愛人但又不舍離去,此刻雨中的女孩和愛情顯得更加雋美。
《歡迎來到東莫村》,朴光鉉導演的一部韓國電影。在朝鮮戰爭時期,雙方的幾名戰士在迷途中都來到了與世隔絕的東莫村。見到敵軍雙方都異常警覺,但村民們並不知道他們在干嗎,都各干各的,只有他們在大雨中相持。此刻的大雨給人一種調侃的意味,增添了在戰爭中的戲劇性,同時也在嘲諷這場同民族間的戰爭。
《暗水幽靈》,日本恐怖片,一對母女搬入新大廈但總是出現詭異的現象。整部電影基本上都在下雨,烘托出詭異的氣氛和令人不安的因素。
其實還有很多恐怖片和災難片當中會涉及到「雨」,《泰坦尼克號》沉船的時候也在下雨,《完美風暴》里和海浪作斗爭時也有大雨。我所介紹的大部分還是電影中下雨的片斷,不知道樓主受不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