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美國的恐怖電影沒有中國的恐怖電影嚇人
美國的恐怖片有一個特點,特別喜歡通過血腥的畫面來凸顯電影的恐怖,而驅魔的過程拿著十字架念念有詞,這對於大部分都不信奉基督教的國人來說,確實容易無感。
所以在看美國恐怖片的時候,雖然會感謝畫面不忍直視,但往往看完就忘了。
美國恐怖片為什麼感覺不嚇人不恐怖 文化差異影響巨大
但假如你看一下泰國、日本的恐怖片,那種恐怖真是讓人「難以釋懷」,一部電影看完了,自己晚上都不敢上廁所。
造成這種區別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化差異,歐文人信奉基督教,亞洲這邊信奉佛教,所以對於鬼神的理解有著很大的不同,日本泰國的恐怖片是由內而外的,誘發的是我們內心中所害怕的東西;美國的恐怖片是由外而內的,誘發的是恐怖的畫面。
美國恐怖片為什麼感覺不嚇人不恐怖 文化差異影響巨大
所以美國的恐怖片給人的感覺更多是驚悚、血腥,而非真正的恐怖。
2. 中外電影對比
看電影我想是當今眾多人選擇的娛樂方式之一,那麼面對中外鋪天蓋地的電影,有些人喜歡中國化的電影;有些人則親萊外國式的電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愛好呢?我想歸根結底還是中外文化之間的差異所引起的中外電影之間的懸殊吧!
首先中外電影之差別表現在意識形態上的不同。中國電影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多主張真善美,弘揚人間正義,主張英雄本色,體現和諧理念。無論故事情節怎樣曲折復雜,最終的結果終究是邪不壓正,正義,善良必將戰勝邪惡。同時側重於善與惡之間的鮮明對比,好人好到近乎成聖人,壞人壞到最大惡疾,電影突顯善的思想,激發觀眾向善的一方學習。另一方面中國電影的結尾多以喜劇結尾,悲劇的電影少之又少,就連元朝關漢卿寫的悲劇《竇娥冤》,表面上看竇娥被惡人張驢陷害致死是場悲劇,但實質上最終竇娥的父親竇天章為其洗冤昭雪,壞人最終壞有壞報,還是以喜劇為結尾。中國人向來都主張善始善終,所以中國電影以喜劇結尾也是合乎情理,符合中國人的「大團圓」心理。
外國電影卻不偏重這樣的嗜好。電影的結尾多是按照故事發展規律來安排。比如大家熟知的《泰坦尼克號》,劇中男主角傑克最終凍死在冰海里,這是符合故事發展的情理的。悲劇倒是也有悲劇的好處,相反如果傑克最終和露絲得救,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反而起不到巨大的震撼作用。同時外國電影帶有濃厚的資本主義色彩,多主張「民主,自由,平等」等資產階級的思想主張,更多的是突顯人性,引發人的思考,對人性更進一步的探索,而中國電影多側重於對人生的探討。比如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劇中男主角因被人誣陷犯殺妻罪而致獄,按照中國人的思維模式,男主角最終會被洗清冤枉,獲得自由,法律的地位得以昭顯和維護,然而這部電影卻讓中國人大吃一驚,法律不但沒有發揮它應有分作用,反而成為了某些有權勢的人貪污受賄的工具,影片更強調的是人的力量,肖申克用了近十年的時間挖出的地下通道,象徵著穿越黑暗邁向光明和自由之路,贊美的是人的執著和毅力以及對自由的崇望往往能使其戰勝一切困難,最終獲得新生。
中外電影在意識形態的不同還表現在動作片上。中國文化有幾千年的歷史淵源和文化積淀,形成了一套系統化的「武術風」,中國武打片電影自然要吸取得天獨厚的傳統文化的精華並將其發揚光大,所以你所看到的國產動作片自然少不了「真功夫」。在中國動作片中無論是揮刀舞棒,還是赤手空拳,都表演的淋漓盡致,有模有樣,像李小龍,成龍,李連傑及甄子丹等功夫的演員都是傑出的代表,他們在劇中的精彩的武術表演受到國內外觀眾的一致好評和喜愛。外國電影(主要指歐美國家)則學不來這樣的「武術經」,一方面他們的歷史文化短,沒有濃厚的文化積淀;另一方面他們的興趣愛好與中國大大不同。西方國家更喜歡研發創造一些科研技術,像機械,槍彈,葯物等項目都是他們衷愛的對象,因此你看到的外國電影多是秀他們的高端科學技術,而真打實斗則搬不上桌面,像票房過億的《阿凡達》就是這方面的代表。
3. 跪求;中西方電影的差異可以從哪些方面分析 2個問題
1文化差異(如語言藝術
說話風格
人物內涵)
2經濟結構(投資數額)
3劇情、導演等等的專業水準
4國內外電影市場和社會環境(如對暴力、恐怖、血腥的理解。)
主要就是這些吧,總之中國電影市場有些保守,有些電影無法流入國內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