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浙江是中國電影的發源地的原因有哪些

浙江是中國電影的發源地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9-20 08:25:14

❶ 電影的發源地在哪

古樸粗獷鎮北堡 電影的發源地 鎮北堡影視城:中國電影從這里走向世界 從《紅高粱》、《牧馬人》,再到《新龍門客棧》、《大話西遊》,一路走來,鎮北堡影視城已經從最初的邊防城堡,變成了今天聞名遐邇的「東方好萊塢」 迄今為止,這里已拍攝了獲得國際國內大獎的《牧馬人》、《紅高梁》、《黃河謠》、《黃河絕戀》、《老人與狗》以及著名影視片《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絕地蒼狼》、《嘎達梅林》、《書劍恩仇錄》等六十多部影視劇。鎮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國眾多的影視城中以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在此攝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獲得國際、國內影視大獎之多,皆為中國各地影視城之冠,故被譽為「中國一絕」。因其對中國電影事業的特殊貢獻,享有「中國電影從這里走向世界」的美稱,現在這里已成為中國西部題材和古代題材的電影電視最佳外景基地。

❷ 中國的電影的發源地在那

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會長陳錦俶表示,中國電影的發源地是寧波,最早創辦電影廠、進入電影業的很多電影人都是寧波人。

❸ 新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

新中國電影事業發展

(1)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末

新中國成立後,模仿蘇聯電影的管理體制,建立起了一個從管理到生產、經營的完整配套的新中國電影事業體制。

1953年,在蘇聯專家幫助下,我國制訂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電影管理計劃。其中,對製片廠實行行政指令性管理,建立了攝制工作制度和製片主任制度及製片生產的各項規定。在發行方面,把中國影片經理公司改組為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將各大區公司建制為各省、市發行機構,並建立完善了發行放映經營管理的各種規章制度,在電影局設立了電影放映管理處,各省、市、自治區文化管理部門亦成立相應的各級機構,有一級政府就有一級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加強放映工作的統一管理。這一整套設施的建立,都是以行政化機制為依據和功能目標的,而市場效應和市場運轉則作為輔助的手段,因此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政企合一的電影發行體制。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逐步完善起來的電影產業結構體制,以它特有的規律運轉,除了1958年和1976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發生過幾次動盪外,30年來,其基本架構和內部經濟關系未有任何本質上的變化。同其他行業一樣,電影業走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統一由國家預算撥款和專項撥款維持其建設、生產和流通。製片方面,製片廠根據上級對數量及題材的嚴格計劃接受影片拍攝任務。發行方面,作為全國發行放映總代理的中影公司負責收購影片,之後通過等級分明的各個發行放映公司以業務和行政相結合的手段從省、市、縣往放映單位發放拷貝。

(2)20世紀80年代

改革開放後,電影業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出現了幾次改革浪潮。1979年的《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管理體制的請示報告》,調整了發行收入分成比例,增加了用於發行放映事業的生產基金。1980年,文化部又以1588號文件的形式規定,中影公司根據發行需要所印製的拷貝量按一定單價與製片廠結算,使製片廠產量增加,利潤上升。1984年5月,文化部正式提出成立中國電影總公司的體制改革方案。1985年1月,電影局在廣州召開電影體制改革座談會,提出簡政放權、政企分開和擴大製片業與發行業經營自主權的精神。同年,同意在一些地區對部分影片的票價實行浮動,以緩和電影收入的下降趨勢,電影的價格體制在經歷了35年之後(始終維持在50年代的0.20-0.35元之間),終於在市場競爭的沖擊下出現了初步的松動。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進展,錄像業、歌廳和綜合文化娛樂業開始興盛,電視日漸普及,使電影觀眾出現了明顯的分流。1984年僅一年時間,電影觀眾就減少了52億人次。迫於市場壓力,電影製片迅速走向娛樂化類型化。

1986年1月,電影局從文化部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領導,加強影視統一領導和統籌規劃是合並的初衷,但電影局合並到廣電總局後,各地電影單位特別是省、市、縣級發行公司仍由地方文化部門領導和管理,以至形成「上合下不合」的現象,對電影全行業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1986年,全國電影市場進一步萎縮,全國三分之一左右的發行企業虧損,許多放映單位該營它業,反過來又影響到了電影製片企業的嚴重虧損。針對這種情形,1987年曾經提出了代理發行、一次性賣斷和按比例分成等五種結算方式發行影片,但1989年又很快倒退回來,頑強地按拷貝結算的方式。

(3)20世紀90年代後至今

20世紀90年代的電影改革以1993年元月以「廣電字(3)號文件」即《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及其《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為標志。自此,40多年的計劃經濟下電影的統購統銷以及由此形成的製片、發行、放映三者之間經濟分配上的不合理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其中重要一條就是中影公司的全國壟斷經營被打破。但是問題緊接而來,各省級公司在自己的行政區域內獨家經營、壟斷發行以及發行行業中間環節過多的局面仍然普遍存在。經過發行影片直接面向地市級公司的「江蘇突破」、「山東突破」後,製片廠、中影公司與省級公司在發行上的矛盾更加突出。

1994年8月1日,廣電部電影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通知》(94年348號)。這個文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決定》精神,明確影片(著作權)發行權擁有單位可以直接向北京等21家省市(11家老、少、邊、窮省、區除外)的各級發行、放映單位發行自己的影片。這一指導思想使得電影全行業所有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得到認可,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市場多主體的形成。

1995年1月,隨著當時廣電部《關於改革故事影片攝制管理工作的規定》(廣發影字[1995]001號)的出台,昭示著製片行業幾十年一貫制的計劃管理模式的改革終於邁開了小小的、但卻極有意義的一步。根據文件規定,全國擁有故事片出品權的不再僅僅是原來的16家製片廠,一大批一直未得承認的省級電影製片廠終於贏得了自己的影片出品權。很快,一方面省辦廠的積極性很快調動起來。山東廠、浙江廠、山西廠等分別投拍了《孔繁森》、《信訪辦主任》、《劉胡蘭》等重點題材影片。但由於其他配套設施的缺乏,製片行業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復興。

由於市場上影片節目的嚴重缺乏,使得改革必須往前邁進一步。1997年,製片(出品權)進一步放開,無論「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團體」,甚至「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都均可「參與攝制電影片」。1995年的改革還僅僅是打破原16家製片廠的壟斷,而1997年的改革則是完全取消了國有製片企業的壟斷保護權力。改革方案很快得到執行,北京紫禁城率先嘗到了改革所帶來的實惠。因《離開雷鋒的日子》一炮走紅的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得到了廣電部電影局果斷給予的極高獎賞——影片製作企業生產的出品權。

也是在1997年,單片發行權開始放開。《鴉片戰爭》以民間集資方式操作並以此成立四川《鴉片戰爭》影視製作有限公司,這一舉動在電影界引起強烈反響。發行上,電影局則對這家沒有單獨出品權的公司首次給予了影片單獨發行權,政策方面享有同峨影廠發行此片時一樣的權利。同年,地處深圳的南國影聯開始了從放映行業爭取單片發行權的第一步。這家以放映為主的股份公司,於1997年10月以委託代理方式購買了合拍影片《聯合出擊》的國內版權。

2002年開始,以新的《電影管理條例》頒發為總標志,中國電影業開始了新一輪的體制改革和產業化進程。其中重要一個環節是製片業的初步放開,一些民營機構也擁有了獨立拍攝電影的條件。這進一步促使民營資本注入到電影製片業中來,從而為電影製片業帶來新鮮血液。以往,民營機構拍攝電影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缺乏「資格」,所以必須與電影製片廠合作,使用廠標。近年來,廣東巨星、華誼兄弟、北大華億、中博時代、海潤等一些民營影視製作機構迅速成長,它們以其獨特的理念和手法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但是,由於政策上的限制,他們只能以影視界「游擊隊」的身份存在。而此次改革意味著民營機構無需再買廠標,可以獨立投資拍攝電影。該措施適應社會主義文化市場規律要求——此次形成的製片格局打破了舊有的國有製作機構一統天下的格局,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點(雖然現在這個多元懸殊還很大),將更具有競爭性,因為它們都將在市場規律下平等坐次,優勝劣汰。

發行放映業的機制改革同樣激烈,主要體現在「院線制」的推廣上。經過近半年時間的醞釀組建和緊鑼密鼓的運作,2002年6月1日,全國23個省(市)的30條院線正式掛牌營業。其中,11條為跨省院線,19條為省內院線。同時,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廣東、四川、江蘇、浙江等8省(市)已率先完成了兩條院線的組建工作,而江蘇和浙江則分別組建了3條院線。

院線制的生命力在短時間內顯示出來,7月中旬上映的分賬大片《星球大戰2:克隆人的進攻》僅10天,30條院線的票房就突破2000萬元,院線制的威力可見一斑。上海聯合院線成立伊始,一個接一個創造票房佳績,遠遠超過院線制之前的票房指數。北京新影聯院線成立以來也是捷報頻傳,市場走勢強勁。重慶萬和院線所屬6家影院在經歷了6月份市場嚴重下滑之後票房全面回升。院線制最大的直接受益者當屬廣大電影觀眾,電影公司引進分賬大片的速度明顯加快,《精靈鼠小弟2》幾乎與國外同步上映,加盟溫州雁盪院線的一家縣城影院,已能與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影院同時上映分賬大片,使小城鎮的觀眾也能在第一時間欣賞到分賬片,這在實行院線制之前是絕對不可能的。

應該說,院線制是電影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電影發行放映與時俱進的必然。其深刻意義在於徹底改變了電影市場環境,使中國電影市場打破行政分割與封閉狀態,在國內地域間形成一個整體,從而擴大電影市場規模,促進電影資源的流動性,從而建立起良性運轉的電影市場機制。不過,由於在院線制的推廣上行政措施太多,組建的市場化因素過於弱小,組建時間倉促,目前院線之間實力、規模及運行機制相差較大,有的還不太正規,因此當前所建立起來的院線制僅僅是一個雛形,只能說它為過去的四級發行劃了個句號,至於院線的發展壯大,尚任重道遠。同樣,院線制中影院所應該享受的自主權,諸如充分的選片權,以影院為主、發行公司指導為輔的票價定價策略,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改制後的影院位置依舊停留在「一頭在市場,一頭在國營」的狀況中,還處於低級運行階段。

同時,引進片的發行壟斷陸續被打破。雖然引進片依然由國家統一進口,但是開始調整了進口影片的供片機制,實行影片進口與發行分離。中國電影集團在2002年5月宣布將美國影片《浩劫驚魂》的播映權出售給上海嘉禾——一家由香港嘉禾部分所有的公司。這是該集團公司首次將電影發行權出讓給帶有外資色彩的非大陸中國公司,這在中國電影發行業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除中影集團原進口影片發行公司外的另一家股份制進口影片發行公司——華夏電影發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經過兩年時間的醞釀和籌備,於2003年6月19日正式宣布成立。華夏電影發行公司屬於股份制企業,注冊資本6000萬元,有19家企事業單位共同投資,中國廣播影視集團作為最大股東持有20%的股份,中影集團和上海電影集團各持11%,長春電影集團持10%,剩下的是國內電影系統有影響的製片廠和院線公司。這對進口片發行市場的多元化主體建設將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公司內部的多元化產權結構,也有利於公司的效率和良好監督機制的形成。

在農村,發行放映問題隨著改革的深入日漸開放。最基層的農村放映單位或個人拿到了屬於自己的權力。首先,1993年3號文件明確了縣級公司購買農村16毫米拷貝的權力,並一再強調,縣級公司應該通過更新觀念,轉變機制來成為16毫米的經營主體,而不是通過行政手段賦予。此後,1995年8月,廣電部頒發了《關於改進和家農村16毫米影片發行放映工作的通知》(即474號文件),進一步放開農村16毫米拷貝經營權,強調任何一級公司和集體、個體的放映單位都可以自由購買,每個16毫米拷貝均含有全國放映權。這種新的運行機制,引入了社會主義市場競爭機制,調動了農村放映隊的積極性,讓所有的農村電影經營者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激活市場。同時,打破人為的市場阻隔,放開區域限制,讓16毫米拷貝自由流動,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價值。文件還明確要求今後每年定期舉辦16毫米影片全國性的交易會。同年11月在鄭州舉行了一次全國性的16毫米影片交易會。4天的交易會成交16毫米影片節目近400個,現貨、期貨拷貝達3500多個,成交金額為400餘萬元。交易會深受基層單位的歡迎,但是在執行474號文件的過程中,由於利益的沖突,仍有一些地方阻止農村放映隊購買影片和限制放映隊活動區域。而後農村電影放映推行「2331」工程和「西新工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❹ 中國電影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電影事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字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

1925~1927年間,上海先後成立140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廣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攝影片。

1930年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於上海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燃空薯聯盟和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上海原各私營電影製片廠聯合組建為公私合營的上海聯合皮者電影製片廠,於1953年並入上海電影製片廠。

代表人物: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任彭年、沈浮、史東山、邵醉翁、何非光、楊小仲等。

(4)浙江是中國電影的發源地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電影現狀,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一方面,中式大片在產量和社會效果兩方面都越來越好,重新贏得國內觀眾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出現持續上升趨勢,對於推廣我國文化價值體系及其軟實力起到積極作用。

中式大片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受到外國觀眾的歡迎,國際市場有了新的開拓,商業價值也趨於提高。

❺ 中國電影起源地是上海還是浙江

這一定是上海啊,號稱十里洋場的,一定有電影這種東東。

❻ 百年傳奇邵逸夫能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有聲電影的開山鼻祖的原因是什麼

lz你好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老大邵醉翁是製片兼導演,老二邵邨人擅長編劇,老三邵仁枚精於發行,老六邵逸夫則擅長攝影。創業之初,他們分工合作,完成一切工作,公司猶如家庭式作坊。其攝制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後,即深受上海市民歡迎。當時上海灘搶吃電影這碗飯的公司不止一家。「天一公司」遭到鐵壁合圍式的圍剿。為求一條生路,老三邵仁枚想到東南亞去發展。初到新加坡,浙江口音的邵仁枚被來自廣東、福建的新加坡華人拒之門外,幸得一位浙江老鄉的幫襯,邵仁枚帶去的幾部「天一公司」的片子才很快大受歡迎,一時爆棚。邵仁枚忙得不可開交。只得拍電報回國,要六弟邵逸夫來當幫手。1926年,剛從中學畢業的邵逸夫趕到了新加坡,協助三哥開拓南洋電影市場。創業的時日里,他們像苦力一樣,扛著電影機和影片,在烈日下長途跋涉,深入到華僑眾多的農場去放露天電影。那時的放映設備還很落後,要用手工一格格地搖片子,一場電影放下來,放映人都累得腰酸手痛。[13] 1930年,掛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先後買下了美芝路的新娛樂劇院和曼舞羅戲院,專門上映天一公司的新電影。[13]
1929年到1933年,美國的經濟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經濟蕭條。不少電影院也不得不關門停業。邵氏兄弟決定堅持下去。同時邵逸夫也意識到與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有聲電影相比,自己的無聲狀態定將被淘汰,於是提出了拍攝有聲電影的建議。邵逸夫從美國回到新加坡後,在他的電影院瑞安上了有聲設備。[13]
1932年,他高價請來粵劇名伶薛覺生擔任主演,自任製片和導演,拍出了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轟動一方。有一次在泰國放映時,觀眾硬是把留聲機砸開,要看看是不是有人藏在裡面。邵逸夫以後每次放電影都要派專人保護留聲機。這部電影為邵逸夫大規模進行電影製作轟開了道路,影片成本1萬元,僅在廣州一地的放映收入,就達60萬元。這一成功不僅使邵氏機構轉危為安,也讓邵逸夫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有聲電影的開山鼻祖。
20世紀30年代中期到二戰前,邵氏兄弟在東南亞一帶已經擁有139家電影院和9家娛樂場。然而,殘酷的戰爭徹底毀掉了邵氏兄弟苦心經營20多年創立的龐大產業。1937年後,日寇的野蠻入侵打亂了邵氏影業的發展進程。邵氏慘淡經營,直至難以為繼,被迫關門了事。戰爭結束後,邵逸夫考察了澳大利亞和美國,迫切地感到邵氏的電影事業不應該只是恢復舊業,而是要重新創立一個全新事業。他決心要尋找一個地方,實現他對電影事業的理想。他最後選中了香港。[1] [4]
邵氏影城

邵氏公司全體人員合影(4張)
20世紀50年代,香港得歷史機遇,百業興盛,電影業也不例外。1957年,邵逸夫正式移師香港,以50歲年紀為開辟事業新天地而搏命。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他想搶佔香港這個制高點,還要建立自己的影院和出品自己的影片,而後者難度更大,關鍵要有製作優質電影的攝影廠。建廠就得買地。香港地少供不應求,他只買得清水灣一塊地皮。那是一座荒山,夷去60英尺為平地,在上面建製片場,這便是後的邵氏兄弟電影製片廠。這項工程僅地價和土方就花費近50萬港元。此後,從這里拍攝的影片源源流向邵氏電影發行網,每年高達40多部影片,遠遠超過香港其它電影公司的影片產量。[13]

邵氏影城全盛時期,員工超過1300人,被外國傳媒譽為「東方的好萊塢」。邵逸夫到香港之前,香港的電影院實行分級制,本土出品的電影只能在低級電影院放映。邵逸夫在報紙上大登廣告,招聘人才。不久,陶秦、李翰祥、卜萬蒼、岳楓、羅臻、何夢華、嚴俊等名導演來了;林黛、李麗華、樂蒂、張仲文、丁紅、丁寧、陳厚、趙雷、關山等名演員也來了。此外,邵氏公司還物色到一大批攝影、製片、化妝、剪輯等方面的人才,不少劇作家也前來應聘。邵逸夫首先聘用鄒文懷當他的《電影周刊》主編。《電影周刊》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特別是「影星生活」、「邵氏明星」、「國際影壇消息」等欄目,吸引了大批年輕人。[13]
就在這座電影城中,邵氏兄弟先後拍攝了1000多部電影。為了打響邵氏影城的第一炮,邵逸夫親自挑選劇本,從幾十部劇本中,最後選中了描寫貂蟬故事的《江山美人》。然而預算費用至少要花100萬港幣,便勸邵逸夫放棄這部片子。但邵逸夫大膽起用年僅30歲的李翰祥擔任導演,《江山美人》一炮打響,創下當時香港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並且囊括了第五屆亞洲電影節五項大獎。這部電影不但使邵氏公司站穩了腳跟,也使李翰祥一舉成名。緊接著,邵逸夫又不惜重金,把《楊貴妃》、《梁山伯和祝英台》搬上了銀幕。《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台灣上映時,有位老太太居然連看了100多場。各種報刊爭相評論邵氏出品的電影,歐美人也紛紛前來訂購邵氏的影片。[13]
進入六十年代後,邵氏公司攝過一千多部電影,獲得過金馬獎、金像獎等幾十項大獎。最盛時,每天有100萬觀眾光顧他的影院。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電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導演和名編劇,如胡蝶、阮玲玉、李麗華、林黛、陵波、李翰祥、鄒文懷、張徹等。[1] [4]

詳情請見連接希望可以幫到你哈~!http://ke..com/view/16414.htm#3_1

❼ 安溪基地劇組是真的會建築成中國最大的影視基地嗎 什麼時候會開始,具體是什麼時候才能完成、

編輯本段基本內容
安溪清水岩影視城(清水岩電影文化主題公園) 地址:安溪縣蓬萊鎮清水岩風景旅遊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規劃佔地:3000畝,第一期1000畝 投資資金:10億元 投資方:長影集團世紀城,廈門恆興集團 建成時間:2011-2012年開建,預計2015年建成 進展情況:目前該項目前期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目前,已聘請深圳錦綉時代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參與主題公園策劃,電影文化主題公園選址方案正進一步細化,項目配套道路(清水岩大道)規劃前期工作,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對項目選址用地類型、拆遷成本、土地價格情況的調查摸底等相關工作,也在緊密推進中。 清水岩影視城(清水岩電影文化主題公園)全面展示清水祖師文化,填補安溪、泉州乃至福建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空白,成為海西旅遊的一大亮點和品牌。項目規劃佔地3000畝,目前該項目前期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 蓬萊鎮積極發動當地企業家回鄉創業,擴大投資,廈門恆興集團繼投資清水岩溫泉度假山莊之後,又准備與長影集團世紀城合作,投資10億元開發建設清水岩影視城。 ? 清水岩電影文化主題公園項目規劃佔地3000畝 據悉,長影集團已於11月到我縣就電影文化主題公園項目考察,並達成初步投資合作意向。根據前期初步設想,安溪縣電影文化主題公園項目,將與我縣正在培育發展的休閑度假、觀光體驗、康體養生等項目互補互動。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該項目的落地,項目各項前期工作迅速全面展開。目前,已聘請深圳錦綉時代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參與主題公園策劃,電影文化主題公園選址方案正進一步細化,項目配套道路(清水岩大道)規劃前期工作,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對項目選址用地類型、拆遷成本、土地價格情況的調查摸底等相關工作,也在緊密推進中。 長影集團到我縣考察文化產業 13日,長影集團董事長劉麗娟一行到我縣參觀考察,就電影文化主題公園項目的建設定位、建設規模和標准、表現手法、合作方式及項目可行性等問題,與我縣進行初步探討。縣領導李建輝、朱團能、蘇宇霖、梁金良、許錦青、許建輝等陪同考察。 劉麗娟一行深入南翼新城管委會、八馬茶業、清水岩景區擴建項目實地參觀,並與縣領導座談。考察團高度評價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對我縣鐵觀音茶文化和清水祖師文化等表達濃厚興趣。 相關連接: 蓬萊鎮,位於安溪縣縣城西北部,距離城區16公里,全鎮面積122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7.6萬。蓬萊鎮美稱「人間仙境」,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擁有國家AAAA級旅遊區清水岩聖地,是閩南地區著名的僑鄉和旅遊勝地。也就是說,如果把清水岩的旅遊資源和計劃籌建的影視城項目進行有機地結合,那麼就有可能在家鄉的蓬萊鎮形成了一個新的旅遊景點和新的產業基地。也就是說,引進影視城項目對家鄉蓬萊鎮的規劃建設肯定會產生巨大的經濟貢獻。而且,蓬萊鎮民風淳樸,人民遵紀守法,而蓬萊鎮的商人在海內外均赫赫有名。 2010年8月16日,柯國土決定先聯系自己家鄉——蓬萊鎮的第一民營企業家——廈門首富——廈門恆興集團有限公司——柯希平董事長。於是,當天晚上柯國土撥通了柯希平的手機。當電話接通後,柯國土表示要推薦一個好的投資項目給柯希平,並簡單地向柯希平介紹了《安溪中國閩南影視城》的項目構思及來龍去脈。當柯希平聽完了柯國土的介紹後,在電話中向柯國土明確提出了以下三項要求:1.將影視城項目引進蓬萊鎮,並落戶至清水岩山下;2.對影視城項目我們要主動爭取,甚至可以直接去北京或長春進行爭取;3.柯希平有投資及合作意向,並表示將直接打電話給蓬萊鎮的葉睿保書記及安溪縣的主要領導,洽談引進影視城至蓬萊鎮事項 福建安溪謀劃全國最大影視文化產業基地 獻禮「兩會」,給力「海西」。由廈門恆興集團、山東志高集團聯合投資,並與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數字付費頻道工作委員會、中影集團、小馬奔騰集團、北京鼎龍達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大盛國際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天映娛樂有限公司、浙江永樂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和杭州南廣影視製作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影視傳媒公司攜手合作,總投資120億元的中國清水岩影視產業園項目,2011年3月11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正式簽約,這是中國茶都——安溪繼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產業園、兩岸金融研究中心、連捷世界溫泉等一批大項目落戶之後,該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休閑旅遊業的又一創舉,標志安溪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科學發展、躍升發展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具有戰略意義的一步。 近年來,安溪縣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把它作為貫徹落實福建省委、省政府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以及泉州市委、市政府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經濟強市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加強文化資源整合開發,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具有茶鄉特色、富有發展活力、產業優勢明顯的文化產業結構,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中國清水岩影視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計劃投資120億元,設計規模為年接待100個劇組、1000萬人次遊客,計劃三年初具規模、六年達到預定目標,產業園年營業收入可超過150億元,年創稅達30億元,解決10000人以上就業。 該項目著力整合各方資源優勢,堅持高起點、高標准,合力打造集影視攝制、文化創意、科研教學、人才培訓、休閑旅遊為一體的「中國好萊塢」,形成影視文化產業集群,標志著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又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必將為今後影視產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產學研一體化 開創全國先河 目前國內大小影視基地總數超過100家,但是具備良好盈利能力,可持續發展的影視基地鳳毛麟角。綜合分析影視基地的現狀,規模小、配套不齊全、定位不清、特色不鮮明、盈利模式單一等是阻礙影視基地發展的主要因素。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影視基地亟待探索和尋求一條能被市場認可,具有良好盈利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之路。 規劃建設的產業園將在總結借鑒國內外各類型影視基地經驗的基礎上,走產學研「三合一」內涵式發展道路,把文化、影視、旅遊、服務、科技、娛樂等產業有機結合起來,打造產業鏈完整的大型影視基地,滿足各類型影視劇組的前後期製作要求。 這種產學研一體化的經營運作模式,開創了我國影視產業園建設的先河,有利於破解市場化難題,使影視產品及時轉化為產業利潤,為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有利於破解創新難題,為優秀影視產品的生產、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空間和服務,使一批有時代生命力影視作品不斷涌現;有利於為產業園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為產業園長遠發展不斷「供血」,提供強大內在動力。 給力海峽旅遊 促進兩岸交流 「海峽水淺、兩岸情深。」安溪與台灣具有獨特的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等特點,目前在台安溪鄉親248萬人,佔台灣地區總人口11.7%。安溪人定居台灣後仍保持家鄉的風俗民情和宗教信仰,其中,清水祖師與媽祖、保生大帝、廣澤尊王並稱為閩台四大民間信仰,現有清水祖師寺廟300多座、信眾1000多萬人。目前,世界各地清水岩分廟近千座,信眾上億人。 歷史淵源奠定了安台之間不可分割的關聯與融合,最為突出的是表現在文化的同根同祖的親緣關繫上。安溪清水岩朝聖文化極具個性和區域性,對台灣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使得很多台灣同胞回鄉尋根謁祖、觀光考察、投資興業,體現了這種文化強大的輻射作用、吸引力和向心力,成為兩岸密切交流與合作的橋梁與紐帶。 當前,海峽兩岸和平發展已成了民意主流,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親和力正使兩岸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不斷升華,並形成越來越大的團結互助精神和共同發展的強勁動力。 產業園項目將填補福建影視文化產業的空白,帶動福建文化及休閑旅遊產業快速發展,成為海峽旅遊的一大亮點和嶄新品牌,進一步凸顯安溪在海西建設大局及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地位和作用。項目建成後對於兩岸的交流合作形成三股強大推力:一是推動兩岸影視產業深度對接。依託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數字頻道工作委員會、山東志高集團、廈門恆興集團等傳媒企業的品牌、技術、人才、資源、資本等綜合優勢,發揮安溪僑台、區位、人文優勢,加強與台灣影視行業的交流互動,促進中華影視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二是促進兩岸旅遊產業交流互動。安溪是中國名茶(烏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的故鄉,是「中國生態旅遊大縣」、「中國最具特色魅力旅遊名縣」、「中國青年最喜愛的海西目的地」。近年來,先後引進了連捷溫泉世界、海峽茶博園、天湖理源休閑、紫雲山風景區、洪恩岩旅遊開發等一批大型休閑旅遊項目,總投資200多億元,休閑旅遊業呈現強勢發展態勢。此次產業園的簽約投建,更讓安溪休閑旅遊業如虎添翼,成為吸引台灣遊客的強大磁場,推動海峽兩岸旅遊產業互促聯動,共贏發展。三是增進兩岸同宗同源根脈認同。產業園建成後,將運用紀實、藝術等方式,通過影視表現手法,攝制一批反映兩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融於水的影視作品,尤其是以兩岸民眾深度認同的清水祖師文化、媽祖文化、保生大帝等民間信仰為重要題材,深入挖掘和創作反映一批影視文化精品,來加深兩岸民眾對根脈的認同,密切兩岸人員往來。由中央電視台、安溪縣政府、廈門恆興集團聯合攝制的大型人文紀錄片《安溪清水岩》已於2月8日正式開拍。 市場運作項目 廣泛惠及民生 影視產業園作為一類新興朝陽產業,具有低能耗、無污染、高附加值、增長潛力大等特點,它將藝術與技術、影視創造與商務經營融為一體,較少受土地和物質資源的限制,可以拓展傳統產業的發展空間,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於改造城市面貌、優化城市布局、助推城市經濟以及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 在產業園項目運作過程中,安溪縣委、縣政府採用「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民生優先」的運行機制,主動作為,牽線搭橋,積極爭取,成功引進了廈門恆興集團、山東志高集團兩家有實力的企業投資,破解項目資金「瓶頸」;項目用地涉及徵用農民的土地,安溪縣委、縣政府通過引進市場化運行機制,採用農民征地補償費作為股份入股項目的方式,既解項目用地問題,又保證了農民收入,讓失地農民成股東,把他們的利益與影視產業園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真正實現了農民利益最大化。 同時,產業園將與項目選址地安溪縣蓬萊鎮的小城鎮建設同步規劃,同步推進,將蓬萊原舊鎮的街舍、民居改建成符合影視劇拍攝要求的各類特色建築群,把影視和旅遊相結合,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魅力小鎮。 以此同時,產業園能夠解決10000人以上就業,必將有力地促進當地社會就業率,帶動經濟發展。 項目將文化產業和關注民生捆綁一起,實現互惠雙贏的項目運作模式,開創泉州市、福建省小城鎮改革發展新模式,對於當前的小城鎮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央企民企攜手 打造產業航母 產業園項目的投資方和戰略合作方均是國內有資金實力和技術實力的企業。 戰略合作方中廣協記錄片工委、中廣協數字頻道工委將協調動員會員單位把影視產業園列為拍攝基地、影視製作點;戰略合作方中影集團、小馬奔騰、鼎龍達國際傳媒、大盛國際傳媒、天映娛樂、南廣影視、永樂影視等也將把影視產業園列為拍攝製作點,其中,永樂影視即將開拍的國產大片《封神榜之叛逆王者》意向在該產業園拍攝製作。 廈門恆興集團,是一家集礦業、地產、貿易、投資四大產業為主體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在中國大陸以及香港、越南等國家和地區設有十多家全資、控股子公司,參股紫金礦業、京東方等多家上市公司。集團公司及下屬企業合並總資產達120億元,凈資產100億元。 山東志高集團,是國內知名的城市地產運營企業,業務涉及旅遊服務、地產開發、商業運營和文化主題公園等多個領域。現已發展成為注冊資金達5億、總資產超百億的大型企業集團。集團在山東、福建、安徽等地營運動漫科技文化產業園項目,每個項目投資均在億元以上,遼寧盤錦項目投資額超過200億。 千年文化古邑 投資興業熱土 安溪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泉州、廈門、漳州中間結合部,面積3057.28平方公里,人口113萬,轄24個鄉鎮、474個村(居)。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名茶鐵觀音發源地,現有茶園60萬畝,約佔全國1/25;年產茶葉6.5萬噸,約佔全國1/50;涉茶總產值81億元,茶業受益人口80萬人,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第一位,安溪鐵觀音入選「中國世博十大名茶」第一位。 安溪是著名僑鄉和台港澳同胞主要祖籍地,現有旅外僑、台港澳同胞400多萬人,其中,在台安溪鄉親248萬人,佔台灣地區總人口11.7%。 安溪置縣千年,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清朝名臣李光地、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羅、全國僑聯主席林軍都是安溪人。 安溪區位獨特,交通便捷,未來幾年有福(州)廣(州)、廈(門)沙(縣)、莆(田)永(定)以及泉三高速安溪連接線等四條高速公路從安溪境內穿過。今後,安溪距廈門、泉州均只需40分鍾以內的路程,已全面融入泉州、廈門「一小時經濟圈」。 安溪地處晉江源頭,山川秀美、生態良好,森林覆蓋率達70%,境內有10多處溫泉,每天出水量7000多立方米。 安溪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已成為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縣、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中國商標發展百強縣、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縣、經濟發展十佳縣。201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6億元,工業總產值513億元,財政總收入16.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05元。 隨著「海西」上升為國家戰略,隨著大交通高速時代的到來,隨著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兩岸金融研究中心、海峽茶博園、連捷世界溫泉、寶龍城市廣場、旺旺福建區域總廠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建設,安溪,這個海峽西岸「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現代山水茶都正在崛起!

閱讀全文

與浙江是中國電影的發源地的原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愛情電影雪月片 瀏覽:600
手機如何製作快手電筒影 瀏覽:39
如何在朋友圈約電影 瀏覽:900
新新電影最好看的理論片 瀏覽:226
怎麼找到看那種電影的微信群 瀏覽:688
電影紅與黑什麼時候在我國上映的 瀏覽:711
為什麼初八沒有電影票 瀏覽:595
今年周星馳出什麼電影好看 瀏覽:514
血戰落魂橋電影免費看 瀏覽:796
和竹夫人相似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0
鳳梧洞戰斗是什麼電影 瀏覽:992
最最好看的玄幻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838
演熊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9
火山如何上傳電影不影響火力值 瀏覽:913
好看的電影戰爭片戰爭片 瀏覽:886
女主叫舒克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819
大學生在電影院怎麼退稅申報 瀏覽:438
有一部電影叫肖什麼的 瀏覽:954
如何利用電影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瀏覽:87
免費高清看電視劇電影的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