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部中國的有關父愛的電影 只要中國的
向日葵 (2005)
導演: 張楊
編劇: 蔡尚君 / 張楊 / 霍昕
主演: 孫海英 / 陳沖 / 王海地 / 張凡 / 劉子楓
我和爸爸 (2003)
導演: 徐靜蕾
編劇: 徐靜蕾
主演: 葉大鷹 / 徐靜蕾 / 張元 / 姜文 / 張亞東
鋼的琴 (2010)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主演: 王千源 / 秦海璐 / 張申英 / 田雨 / 國永振
類型: 劇情 / 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東北話 / 漢語普通話 / 俄語
上映日期: 2011-07-15(中國大陸) / 2010-10-28(東京電影節)
片長: 119分鍾
洗澡 (1999)
導演: 張楊
編劇: 張楊 / 劉奮斗 / 霍昕 / 刁亦男 / 蔡尚君
主演: 姜武 / 濮存昕 / 朱旭
類型: 劇情 / 喜劇 / 家庭
2. 求一部國產關於父愛的電影 一個農村孩子考上大學 在城裡讀書迷失了自我 趕走了來城裡看他的老父親
《背起爸爸上學》
農村孩子石娃自小喪母,與父親和姐姐相依為命。轉眼間,石娃七歲,姐姐十二歲,石娃該上小學,而成績優異的姐姐升入初中。但因家境清貧,家裡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學,父親便用一把銅勺決定了弟弟石娃上去學,姐姐則不得不中途輟學。一日,石娃上學路過馬蓮河,河水因暴雨漲起,父親將他背過了河,告訴他一定要好好讀書。石娃上初中後,姐姐為給家中節省開支,不得不早早出嫁,並從男方出的的彩禮錢中擠出一些錢來供弟弟上學。石娃刻苦讀書,在全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奪得一等獎第三名的好成績,並考取省城師范學校。但此時,父親卻在幹活時不幸摔傷,導致癱瘓在床。重病纏身的父親為了讓兒子能去省里安心求學,不想成為孩子的拖累而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石娃為了既照顧好父親,又不耽誤學業,決定背起爸爸上學。清晨,當其他人還在睡夢中,石娃背起父親,帶著簡單的行李,走上了去省城讀書的路。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由於家窮,爸爸用一把銅勺決定了石娃上學,而姐姐輟學。從此姐姐代替死去的媽媽操持家務。石娃學習刻苦,獲得全省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一等獎,姐姐再次做出犧牲,為這個家而出嫁。
一日,石娃上學路過馬蓮河,河水因暴雨漲起,淹沒了自己的同學,所以自己逃回家逃課3天,被父親打了一頓,後來父親送他去學校,走到河中央石娃卻哭了,所以父親將他背過了河,一路告訴他一定要好好讀書。石娃上初中後,姐姐為給家中節省開支,不得不早早出嫁,並從男方出的的彩禮錢中擠出一些錢來供弟弟上學。
石娃為姐姐難過,同時負責起照顧有病的父親。當石娃接到師范學校錄取通知書後,面對無人照料、癱瘓在床的父親。小石娃決定背起爸爸去上學。
3. 孫紅雷演的電影(國內最值得回味的關於父親的電影)
六月第二個周日,是父親節。
2013年上映的《全民目擊》,這部關於父愛與救贖的電影,值得再回味。
1.""四段閃回,四個視角""
《全民目擊》講述了富豪林泰在女兒林萌萌成為殺人嫌疑犯後,費盡心思為其""頂罪""的故事。
懸疑類型外殼,關於父愛與救贖的內核。表皮劍指司法、教育多面,但內理將國產律政落腳於家庭父女。
這部電影的敘事結構類似於諾蘭的《記憶碎片》,利用不斷的閃回記憶,線索互補,""真相""被不斷確立不斷打破,最後完成拼圖。
四段閃回講述了四個不同主視角的故事,都不盡相同,層層剝筍式的劇作結構直達案件的真相。
第一段故事是觀眾視角,交代了電影的故事背景;第二段故事是郭富城飾演的檢察官視角;第三段是余男飾演的律師視角;第四段故事是孫紅雷飾演的父親視角。
四個視角,四段故事,線索互補,開放式結局,什麼是真相?
2.""父愛是靈魂救贖""
孫紅雷飾演的林泰這一人物形象,感情拿捏到位,隱忍克制,精明謀算。
林泰為救闖下大禍的萌萌,精心布局一環扣一環直到最後自己偽造了一切偽造了自己殺人意圖替罪萌萌的視頻。
先不說林泰偽造證據定罪是犯法也不說林萌萌因為父親的金錢權力逃脫法律制裁是該譴責,光就林家父女這種父女情還是很容易引發共情。
他既是富甲一方的冷血商人,也是一位愛女兒到極致的無私父親。
每個人都有看的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本來可以找人頂罪,本來可以只用錢來解決,但不可以,因為這關繫到女兒的一生,他不能冒險,也不能讓無辜的人身陷囹圄。
用生命和自由換女兒的重生,這是父愛的一種。
林泰所做出的選擇是為了讓女兒能洗心革面,能夠真正地幡然悔悟,真正的教育是發自內心,是靈魂的教育。
""當我在法庭上看到你淚流滿面的時候,我心疼,但也欣慰,你終於懂得什麼叫作失去,什麼叫悔恨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你已經長大了,你將擁有一顆寬容的心,來面對任何人。未來的你,會是一個善良的,厚道的,受人愛戴的人,寶貝,爸爸愛你。""
影片最後林泰對女兒說的這段話足夠淚流滿面,愛不是包庇,愛不是單純的犧牲,愛是救贖。
3. ""我會死在龍背牆後""
巧妙借用""龍背牆""的典故,完成電影最後升華的主題。沒有講大愛講正義講法律,一個開放式結局足夠觀眾去完成合理的想像。
一道龍背牆擋住了孩子所有的過錯,父親用生命為孩子換得了自由。
""養不教,父之過"",龍背牆故事中的老龍王認為自己死得其所。小龍王幡然醒悟,終生恪守本分,與人為善。
所以林泰那句""我會死在龍背牆後""制止了法庭上萌萌的奮力反抗。
找人頂罪,顛倒黑白,用這樣的方式去包庇和教育孩子是正確的嗎?
即使說成是為愛犧牲也不覺得偉大,可林泰最後選擇用自己的命去換回女兒的命,不是讓她偷生,而是為了讓她重生。
正如周莉的那張卡片""他用生命換你的自由,不是讓你偷生,而是讓你重生。""
煽情痛哭不是最終目的,給我們所有的孩子成長有所啟發才有所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