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電影是反映日韓現代或歷史政治問題的
《實尾島》 太經典了!很悲壯!基本屬於真實事件!!!被國家欺騙!!
《太極旗飄揚》令人心碎!兄弟之情!!無比震撼!張東健
《海岸線》 張東健
《2019喪失記憶》張東健 科幻 民族氣節影片
《歡迎來到東陌村》辛酸!
《JSA安全地帶》
《天軍》雖然有辱華的地方,但是也很不錯!科幻 民族氣節影片
《生死諜變》
2. 韓國電影反映腐敗的電影有哪些
朴槿惠前段時間不斷爆出新聞,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韓國總統大部分坐過牢,韓國政治的黑暗的確眾所周知,以下幾部電影就能真實體現。首先《局內人》,獲得韓國電影青龍獎,。配樂超級超級贊,渲染劇中情緒情景很是到位。 通過保守派報紙評論員、警察國會議員、大企業總裁、黑幫分子、紀錄片製作人的經歷,深刻揭露韓國政治腐敗的內部斗爭,很真實,很震撼。
當然,除了以上四部,還有一些更深刻揭露韓國政壇黑暗的,如一部由餅叔宋康昊主演的高分電影,因為拍得太真實太敏感,已被國內禁止,可自行搜索。
3. 生猛的政治驚悚片,韓國大尺度題材電影
生猛的政治驚悚片,韓國大尺度題材電影
還原一段真實歷史的刺殺總統的韓國敢拍系列電影卷「南山的部長橡姿旅們」
主演:李秉憲、李星民、郭度元、李熙俊、金素真
類型:劇情、驚悚、歷史
豆瓣評分:8.1好於92%歷史片好於90%劇情片
《南山的部長們》豆瓣評分8.1,是一部韓國高分歷史劇情片。電影以發生在1979年10月26日晚上的朴正熙總統遇刺案為冊改背景,講述直到刺殺發生前40天內的事,重現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如何從朴正熙總統的親近兼心腹,變成親手終結韓國第九任總統性命的刺客。
影片講述大政治背景下的一個悲劇的個人英雄傳記電影,韓國這類政治電影拍的確實好。把韓國情報部門拍得和克格勃和摩薩德那般冷酷冷血,特別是最後那場兩分半的刺殺長鏡頭演繹的太過真實,效果堪比還原監控。
而李秉憲的演技爆表,肢體語言和對細微表情的控制令人贊嘆,加上李星民出眾的演技,展現了一個時代的悲劇。即使推翻了一個獨裁 政權梁凳,依然無法阻止另一個獨裁政權的產生。
4. 韓國電影為什麼揭露財閥和政治
可能大家不知道,韓國文化戰線,存在著一群左翼力量,而且社會地位不低。我們應該都知道,韓國演藝圈有一堆財閥養著的產業鏈,但是韓國文化界的左翼力量,從未向財閥和權力低頭過……它們一直在發聲。
太山是最佳的總統候選人(金秉玉 飾),為人正直、待人和善,而且在民眾面前宣揚自己會給大家創造一個幸福的社會。所有都是太山的作秀,表面廉潔的太山背地裡有一棟豪華別墅,養著很多美女,他在這里享受。
韓國政治家和財閥在這部電影中被黑的體無完膚,兩股勢力里應外合。財閥給政治家提供服務和金錢,而政治家充當財閥的保護傘。
電影套路大同小異,財閥們掌握著生死大權,小人物們卑微的活著,最終迎來正義的審判,大家見證了財閥們的惡。
不過,韓本觀眾好像對這類電影不怎麼感冒啊,這些電影的票房都不太理想,經典的真的不多,雖然具有一定的觀賞性,但似乎成了一種流水線作品。
5.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電影講的是什麼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是一部韓國歷史政治題材的電影,影片根據史實改編,故事從一個22歲遊行大學生被密探逮捕,意外死亡而引發,看似擁有大權,無所不能的密探,在有責任心與良知的檢察官、媒體以及韓國民眾的合力下,卻沒有任何辦法,事件真相得以披露,觸發韓國民眾共鳴,引發民眾遊行,最終改變了韓國社會進程的故事。
該片由電影《拯救綠色星球》和《華頤:吞噬怪物的孩子》的導演張俊煥執導,發行商CJ娛樂傳媒公司投資製作。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電影的影響。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這部電影事件雖然發生在30年前的韓國,現在仍有不少現實意義。故事一改過去以男女主角為主線,以打造、標榜英雄與模範為手斷的手法,而是以22歲大學生意外死亡為中心;
密探為取得正常手續的相關人員不同的態度,以及作出的不同選擇為輔線,耐心細致的闡述了每一個小人物的心理矛盾與性格特徵,從小人物的抉擇與勇氣中再次詮釋了什麼是英雄,影片的主旋律不在標榜一兩個精神脫俗的英雄人物,而在於千千萬萬有著不同價值追求的普通民眾,而這或許就是它能在30年後仍能感染無數人的成功之處。
6. 韓國電影《流感》中的政治操作
眾所周知,韓國電影從來不避諱國家政治中的官員腐敗、權謀惡斗、權錢交易、利益沖突等種種黑劣。比如,揭露韓國政治腐敗的內部斗爭的《局內人》,根據「光州事件」「釜馬事件」改編的《辯護人》,反映檢察官、警察、線人的利益沖突的《不當交易》,還有揭露韓國政治高級階層腐敗的《白鯨》,等等。韓國電影的高明之處還在於能把涉及公眾的社會事件都能和政治粘在一起。這可能也是韓國人因為地緣、歷史文化熱衷政治活動的一種表現。這部上映於2013年的電影《流感》,也是如此。
從政治角度看,當一個區域或國家出現具有危害性的公共事件後,作為權利集中的政治團體或個人,他們有能力調配各種國內外資源,發揮事務管理部門職能,只要思路、方法足夠科學,思想統一,步步為營,就能統籌應對問題,消除危害,安撫人心,實現「以政治善」的目的。但是對喜歡挑政治膿瘡,揭露政治黑的韓國電影來說,「災難」和「政治操作」就成了上等搭配。《流感》這個故事不是「發現病毒,病毒傳染,人感染或死,發現治療方法,戰勝病毒」這么簡單,而是在其中傳遞出的政治操作。
一群來自東南亞某個國家的年輕人准備偷渡到韓國,其中一名偷渡者已經開始咳嗽,病毒由此踏上了韓國的征程。到了韓國後,過來接收這幫偷渡者的兄弟倆兩發現,一集裝箱的人都病死了,只有一個小哥還活著。
兩人帶著唯一倖存小哥進城,結果半路上小哥逃跑。接收偷渡者兄弟倆中的弟弟開始咳嗽,發燒,顯然是感染上了病毒。於是哥哥就帶弟弟去葯店買葯。病毒隨著咳嗽出的飛沫,通過空氣開始傳播,葯店裡的營業員、兒童、學生等人,無一倖免。
弟弟的病情逐漸加重,咳血,就來到了醫院。醫生搶救無果,並當即發現,這是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病毒。哥哥也因弟弟的死與醫生發生沖突。此時,病毒已經在城市擴散開來。
疫情爆發的這個城市叫「盆塘」。因為這是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該地區的治理委員會負責人,韓國國會議員立即出現在了故事中。因為此病毒非常厲害,醫生建議把盆塘隔離起來。但是,議員卻顧慮每年要在盆塘舉行的各種國際會議,如果隔離,將會給盆塘帶來巨大損失;還靠天真的「常識」說,「現在正是流感流行的季節」「口蹄疫也沒這么緊張」,言下之意,一切都沒那麼嚴重。總之,這種能致人死的病毒,並不在議員的思考范圍內;並且醫生的建議也被議員指責。傲慢、蔑視,擁有政治權利的飛揚跋扈,可見一斑。
隨著病毒的爆發式擴散,眾多被感染的人病情不定時發作,倒地而亡,城市交通混亂,醫院人滿為患……整個城市因人感染病毒,瞬間失控。
就在樣的緊急關頭,該國總理卻還在為是否向社會公眾宣布病毒擴散,以及宣布後是否會引起社會恐慌而猶豫。負責盆塘的那個議員還在擔心如果宣布隔離,會被其它政黨的政客們揪辮子。災難面前,精英政治的斗爭和矛盾,開始暴露出來。這和韓國普通人所具有的民主政治意識並不是一回事。直到總統駕臨,才宣布盆塘隔離。同時病毒擴散的消息也對外發布。但是如何應對病毒,卻隻字不提。「目前還沒有治療葯物」「死亡人數可能上萬」,這些話無疑就是製造「恐慌」。
外宣事實固然不錯,但在缺乏應對措施的情況下,讓普通民眾理解、支持政府行為的機會也沒了,民眾除了恐慌,就是恐慌。電影黑了一把看似高冷、果斷的韓國政治高層。
接下來,政治騷操作開掛。
恐慌狀態下的民眾在超市瘋搶物品,並因此發生肢體沖突,也有人因病毒發作頓時在超市倒下。但這種無序的狀態卻招來了警察的暴力制止,超市頓時成了捉撕混斗的場所。而這個事件本身,無非就是民眾為了應付病毒帶來的隔離,在超市買東西而已。災難面前,准備不足,出現混亂,就直接動用國家機器,這無形中將其等同於暴亂鎮壓。一件小事,就暴露了政治能力的低弱。
接下來就是美國政府介入。眾所周知,韓國在國際政治上的地位,軍事外包,外交還得看美國的臉色。這還比不上過著樸素生活的鄰居朝鮮。有人戲稱「薩德」系統就像是一個蒼蠅,韓國人捏著鼻子也得吃下去。影片中,因為韓國盆塘地區爆發病毒流感,卻鬼使神差地招來了美國。這顯然不是什麼國際救援,而是美國對韓國政治干預的直接影射。
為了防止病毒擴散,在美國的建議下,建立特別隔離區,而令人驚異的是,隔離區實行軍事管控。如果有不服從管控的外來人員,就用「槍」解決。治病救人,卻借用軍事力量,透射出國家與普通民眾需求的尖銳對立。危機關頭,國家並沒有顯示出為了關心平民大眾的政治情懷,而只有一個信念——防止病毒擴散。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不顧普通人死活,並不擇手段。所以病死之人,就變成了「垃圾」被處理掉。
這看上去不可思議,卻是韓國政治慣用的專制手段。危機中,國家政治為了自身利益,哪怕普通民眾是無辜的,也會慘遭國家機器的碾壓。歷史上,「光州事件」就是韓國政治統治和平民沖突的最好證明。
影片中,政治首腦為了所謂的顧全大局,要犧牲盆塘,保全更多國民。這種應對危機時僵硬的政治操作,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城市更大規模的平民沖突和騷亂。平民與政府的矛盾再度升級。國家不得不調整更多的兵力、武力進行鎮壓。而政府、醫療機構如何防治病毒,卻沒了蹤影。城市剩下的就是騷亂,混亂,加上打打殺殺。
流感所引發的盆塘民眾對政府不信任,最終升級到了「要到首爾去示威,讓首爾人感染,政府才會救我們」的地步。這一幕似乎是「光州事件」街頭政治的變相演繹。而美國也不甘於後,甚至派出駐韓美國空軍,要對示威民眾進行轟炸。
或許人性的力量喚醒了人們對戰勝病毒的信心,才使韓國元首良心發現,最終頂住了美國的壓力。
在影片中,「流感」只是故事外核,用混亂和沖突暴露韓國政治的低端操作才是真正目的,以致於讓政治首腦和民眾知道病毒抗體的存在,用小女孩阻擋軍隊開槍的方式出現,這顯得十分戲劇、突兀。
類似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在《漢江怪物》中也曾出現。總之,《流感》其實是一部「政治片」。
7. 有關朝鮮政治的電影
1《辯護人》豆瓣評分9.2 2013年雖然愛錢卻更重感情的佑碩,就這樣走上了為民主辯護的道路。
2《共同警備區》豆瓣評分8.7 2000年 板門店邊界的共同警備區,一天,哨所里的朝鮮士兵為來路不明的子彈所殺,引發雙方槍戰。
3《高地戰》豆瓣8.5 2011年 1952年,在板門店談判中,南北雙方為了獲得更有利的戰果,圍繞L高地展開了新一輪血腥的爭奪。
韓國熱血戰爭電影《高地戰》,終於明白韓國人為什麼都要服兵役了
4《實尾島》豆瓣評分8.1.2003年60年代末朝鮮半島南北局勢緊張,雙方都展開了瘋狂的間諜與刺殺行動。
根據韓國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實尾島》韓國電影史巔峰之作 07:23
5《軍艦島》豆瓣7.8 2017年 影片講述日本殖民時期,400餘名朝鮮難民受到強征來到日本軍艦島,試圖逃離以免遭到殺害的故事。
6《26年》豆瓣6.8 2012年.本片根據取材自光州事件的韓國同名網路漫畫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