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名著電影推薦
影視作品要說超越世界級名著本身,那幾乎是不太可能的,只能說最大程度去還原、演繹,去靠近原著...
但也有很多影片改編作品能夠在某一方面化蛟成龍,達到了升華的境界,下面介紹5部由名著和小說改編而來電影作品,絕對值得一看哦!
看到《小王子》的時候,我知道了要用心,而不是眼睛去看,但是,玫瑰花在我沒有珍惜的那些日子裡已經枯萎,以後我可以擁有一座玫瑰園,可再沒有了那樣的一朵玫瑰花。
作為膾炙人口的世界名著,《小王子》不光影響了幾代法國人,甚至還是許多文青書單中的必看作品。
影片講述了一個新搬來的小女孩和一名老飛行員相遇交友的故事,老人給小女孩講述著童話般瑰麗多彩的往事,年輕時他曾迫降沙漠,在那認識了有著純真心靈的小王子……
小王子體現了一種法式的人生價值觀「不要被物質與成熟的外套所束縛,多聽聽內心純真的聲音。」
② 世界名著改編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1、《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由羅伯特·馬利根執導,格利高里·派克、瑪麗·巴德哈姆、羅伯特·杜瓦爾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根據哈珀·李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③ 世界名著改編的經典電影
世界名著改編的經典電影有《傲慢與偏見》、《名利場》、《悲慘世界》、《純真年代》、《奧蘭多》等。
1、《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生前發表的四部長篇小說中的第二部。如今,奧斯汀的這部浪漫主義作品仍像當初一樣,擁有眾多讀者,它無疑是英語文學經典中最長盛不衰的作品之一。《傲慢與偏見》敏銳機智,人物刻畫出色,它講述了貝內特一家的故事:無知的母親、漫不經心的父親、五個性格迥異的女兒,貝內特夫人急著把女兒們都嫁出去。
④ 外國名著改編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1、亂世佳人
《亂世佳人》是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小說《飄》改編的愛情電影。由維克多·弗萊明 、喬治·庫克、山姆·伍德聯合執導,費雯·麗、克拉克·蓋博等主演,於1940年1月17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斯嘉麗·奧哈拉與白瑞德之間一段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
⑤ 由外國名著改編的電影有哪些
紅磨坊
蝴蝶夢
基督山伯爵
呼嘯山莊
亂世佳人
簡愛
傲慢與偏見
紅與黑
王子復仇記
羅密歐與朱麗葉
茶花女
小婦人
⑥ 英美文學中,有哪些比較經典的影片適合大學生觀看
1.《紅與黑》
[電影簡介]
譯名:紅與黑
片名:The Red and the Black
年代:1997
國家:法國/德國/義大利
類別:冒險
語言:法語
片長:109 Min
導演:讓-丹尼爾·維哈吉 Jean-Daniel Verhaeghe
主演:克勞德·里奇 Claude Rich ..... Marquis de la M?le
Judith Godrèche ..... Mathilde de la M?le
Maurice Garrel ..... Abbé Chelan
Pierre Vernier ..... Abbé Frilair
卡洛·波桂 Carole Bouquet ..... Louise de Rénal
吉姆·羅斯·斯圖爾特 Kim Rossi Stuart ..... Julien Sorel
Olivier Sitruk ..... Fouqué
Bernard Verley ..... Monsieur de Rénal
Laurentine Milebo
Bernard Sens
[劇情梗概]
於連,是韋里埃小城一木匠的兒子,年輕英俊、意志堅強、精明能幹,從小希望藉助個人奮斗躋身上流社會。王朝復辟後,於連通過穿上紅軍服從軍而飛黃騰達的道路被堵塞,只好決定穿上黑色教會服裝向上爬。去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是於連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於連和市長夫人之間產生了暖味關系。事情敗露後,於連進入貝桑松神學院既而又隨比拉爾院長來到巴黎,成為德· 拉莫爾侯爵的秘書……
[幕後製作]
影片根據「現代小說之父」、法國文豪司湯達的同名原著改編而成,原著被稱為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是19世紀歐洲文學史中第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傑作。影片圍繞著「少年野心家」於連與命運艱苦奮斗的短暫一生,鮮明地勾畫出了19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法國社會的廣闊圖景,深刻地提示了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最後階段法國社會各階層錯綜的矛盾關系。
2.《傲慢與偏見》
[電影簡介]
譯名:傲慢與偏見
片名:Pride and Prejudice
導演:喬·懷特 Joe Wright
編劇:戴伯拉·莫蓋茨 Deborah Moggach
主演:姬拉·耐特麗 Keira Knightley
馬休·麥克菲迪恩 Matthew Macfadyen
布蘭達·布萊辛 Brenda Blethyn
唐納德·蘇斯蘭德 Donald Sutherland
吉娜·馬龍 Jena Malone
西蒙·伍茨 Simon Woods
類型:劇情
級別:PG(輕微爭議性誤導元素)
片長:128分鍾
發行:焦點 Focus Fea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11月11日
官方網站: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e.net
[劇情梗概]
愛之傲慢與偏見
故事發生在18世紀末充滿等級觀念的英國,生活在英國鄉村的班納特家五姐妹,伊麗莎白(姬拉·耐特麗 飾)、簡、琳迪(吉娜·馬龍 飾)、瑪莉、凱蒂都已經長大成人,母親盤算著快點為她們找到理想老公,而備受父親疼愛的二女兒伊麗莎白卻只想保持現在的獨立生活。
每個小鎮上剛搬來的年輕單身漢都會被母親看作是自己某個女兒應得的財產,富有的彬格萊(西蒙·伍茨 飾)先生就是她最新的一個目標。在一次舞會上,班納特夫人將自己的女兒介紹給彬格萊及他的朋友達西先生(馬休·麥克菲迪恩 飾),但伊麗莎白無意中聽到達西對當地社交界的蔑視,從而對他產生偏見。
此時伊麗莎白的遠房表兄造訪,並輕浮地向她求婚,被伊麗莎白斷然拒絕,彬格萊的妹妹漸漸被達西吸引,於是開始不斷挑撥和撥壞伊麗莎白與他的關系,而達西的一位朋友,虛偽狡詐的年輕軍官韋翰也不斷捏造達西的壞話,一段愛情逐漸開始遭受到傲慢與偏見的嚴峻挑戰……
[幕後故事]
純粹的英國班底
這部影片完全由英國投資製作,影片的主演和幕後工作人員也都來自當地的最優秀電影人。導演喬·懷特之前較多活躍在英國電視製作領域,他也曾憑借最新執導的一部電視劇集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他也曾拍攝過兩部電影短片,本片是他的長片處女作。
本片的女編劇戴伯拉·莫蓋茨是不僅是一名編劇,還是一名出色的小說家,這令她可以更准確地把握小說作者的創作意圖,更准確地展現小說中的精妙之處。但導演並未對第一次改編的劇本滿意,於是他又找來英國女演員艾瑪·湯普森重新修改潤色,雖然這位女演員堅持不在編劇一欄署名,導演將她的名字放在了特別感謝中。
影片的演員陣容匯集了現今英國最出色的演員,除了近年來在美國飛速上升的姬拉·耐特麗,曾出演《冷山》等影片的新秀吉娜·馬龍,還包含兩次獲得金球獎的唐納德·蘇斯蘭德,兩次奧斯卡提名的布蘭達·布萊辛,曾獲得5次英國學院獎,並且憑借《戀愛中的莎士比亞》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朱迪·丹奇也在影片中客串演出。
[製作花絮]
耐特麗的幕後故事
雖然本片最引人矚目的明星要算是扮演伊麗莎白的姬拉·耐特麗,但在拍攝之前,導演並不想讓她演伊麗莎白這個角色,因為眾所周知她的最外型是所有女演員中最出眾的,而這種突出的吸引力似乎與一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相矛盾,但喬·懷特和耐特麗第一次會面之後卻改變了最初的看法,因為他認為後者身上的頑皮正是這一角色的重要特徵。
姬拉·耐特麗在本片拍攝的過程中因為合約的關系不得不開始為另一部美國影片《多米諾》做准備工作,因為她不得不剪短頭發,並且堅持大強度的體能訓練,增強肌肉和體力。當她再次返回劇組的時候,化妝師不得不為她特製了一付假發,並且在剩下的幾個鏡頭中都讓她穿上長袖的服裝,以掩蓋在鍛煉中獲得的結實肌肉。
影片被特意安排了許多與原著有關聯的情節,比如將故事發生時間確定在1797年,這也是為了紀念這部名著的作者,因為她在該年份完成了小說的初稿。在影片開始的部分,還有一場戲中姬拉·耐特麗扮演的伊麗莎白正在閱讀一本小說,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這部書的名字是《First Impressions》,其實這個名字正是簡·奧斯汀原來為《傲慢與偏見》擬訂的名字。
影片有一個情節是伊麗莎白收到一封遠方叔叔的來信,信上說她的姐姐妹妹失蹤了。一名演員Neil James在這里搞了個惡作劇,他用一張相同大小的紙條代替了道具信,並在上面寫上:「我是一封錯誤的來信,但你不要笑,我們在拍攝中。」 姬拉·耐特麗先是非常吃驚,但她很快就調整過來,表現出十分悲傷的神情,這和導演的要求十分契合,這個鏡頭也被保留在影片之中。
[影人點評]
智慧、浪漫與激情的閃光
簡·奧斯汀的名著《傲慢與偏見》是最受歡迎的改編題材,自小說誕生65年來,曾分別在1938、1952、1967、1980和1995被改編為電視,其中1995年版本由柯林·佛茨主演,曾給觀眾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這部小說之前只有在1940年被改編為電影一次,而這一次這部帶著智慧、激情與浪漫的故事將再次與觀眾見面。
3.《安娜·卡列尼娜》
[電影簡介]
譯名:安娜·卡列尼娜
片名:ANNA KARENINA
製片:布魯斯·達維(Bruce Davey)。
導演:柏納德羅斯(Bernard Rose)
主演:蘇菲·瑪索(Sophie Marceau)
西恩·賓(Sean Bean)
艾爾菲·摩里納(Alfred Molina)
莎絲琪·亞威克曼(Saskia Wickham)
上映:1997年4月4日
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劇情梗概]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上流社會里,高層首長卡列寧之妻安娜(蘇菲瑪索飾)艷冠群芳,在火車上她邂逅了風流倜儻的伯爵渥倫斯基(西恩·賓飾)。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二人產生了真愛,在當時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不顧一切地私奔,他們的愛情悲劇就此展開。
雖然安娜勇敢地告訴自己的丈夫一切實情,希望能離婚,但看重社會地位的卡列寧(詹姆斯福克斯飾),難以忍受奪妻的恥辱,以安娜最心愛的兒子做威脅,拒絕和安娜離婚並逼她放棄兒子。
此刻,安娜已離家與渥倫斯基同居,懷了他的孩子,卻不幸流產,得了後遺症,又對酒與葯物有了依賴性,經過重重困難波折後,安娜的精神壓力變得非常大。後來,渥倫斯基承受不了社會壓力開始對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兒子和社會地位的高昂代價,而現在所謂真摯自由的愛情也開始要被遺棄,她內心無法獲得滿足和平衡。
最後安娜身著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這段為道德和世間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後的結果由安娜獨立承擔,留下了無限感傷。
[幕後花絮]
劇中的蘇菲·瑪索
《安娜·卡列尼娜》作為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傳世名作,曾五度被改編成電影。葛麗泰·嘉寶和費雯麗都曾經出演過莎翁筆下這位悲劇女主角的形象,尤其是葛麗泰·嘉寶的安娜形象更深刻留在人們記憶中,這位好萊塢銀幕「女神」創造的安娜形象成為不可逾越的世紀神話。
而這一次,蘇菲·瑪索的表演誠然出色,然後和嘉寶相比仍相形見絀。可能外形上就比較吃虧,具有東方特質的蘇菲看起來實在不像一個俄國人。其次,劇本本身的一些局限,減輕了蘇菲塑造的安娜的悲劇性,著力在安娜的情慾上著墨,這樣一來,也限制了蘇菲挖掘角色的深度。
當然,人都有失手的時候,更何況,眾多客觀原因之下,蘇菲的表演仍具可觀性,蘇菲在片中的表演,可謂不得不失。
[影片看點]
《安娜·卡列尼娜》五度被改編成電影,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女主角安娜的美麗芳姿和驚世愛情。本片是最新版本,而且請來法國首席美人蘇菲·瑪索扮演安娜。
相對於傳統文學中的《安娜·卡列尼娜》,影片淡化了安娜所處的周圍世界對她的有形無形的束縛,而是把所有的筆墨都集中在描述安娜與渥倫斯基一段驚世婚外孽情。
本片導演貝納·羅斯是拍宮廷感情片高手,他的《不朽情真》(又譯做《永遠的愛人》)講述貝多芬一生情史,以優美的風格獲得一致好評。
影片全部在俄羅斯實地拍攝,場景宏大,19世紀俄羅斯上流社會奢華的生活場面以及美人靚衫,都給人以視覺上的直觀美感,讓令人心動的安娜被所有精美細節烘托著,講述一個凄美無限的動人愛情故事。
4.《雙城記》
[電影簡介]
譯名:雙城記
片名:A Tale Of Two Cities
年代:1935
國家:美國
類別:劇情
語言:英語
片長:126 Min
導演:傑克·康韋 Jack Conway
主演:羅納德·考爾曼 Ronald Colman .... Sydney Carton
伊麗莎白·埃蘭 Elizabeth Allan .... Lucie Manette
埃德娜·梅·奧利弗 Edna May Oliver .... Miss Pross
雷金納德·歐文 Reginald Owen .... C.J. Stryver
巴茲爾·拉思伯恩 Basil Rathbone .... Marquis St. Evremonde
Blanche Yurka .... Madame Defarge
Henry B. Walthall .... Dr. Manette
Donald Woods .... Charles Darnay
Walter Catlett .... Barsad
Fritz Leiber .... Gaspard
H.B. Warner .... Gabelle
Mitchell Lewis .... Ernest Defarge
Claude Gillingwater .... Jarvis Lorry Jr.
Billy Bevan .... Jerry Cruncher
Isabel Jewell .... Seamstress
[劇情梗概]
故事發生於法國大革命期間,羅納德·考爾曼扮演的英國倫敦的年輕有為的律師席尼·卡頓,他深深地愛上了巴黎女子露絲·曼納。但露絲.曼納卻僅僅只是把他當作普通朋友,而是嫁給了法國貴族青年風度翩翩的查爾斯·達雷。當法國政治局勢陷入一團混亂時,查爾斯·達雷遭到暴民囚禁,露絲·曼納走投無路,只好向席尼·卡頓請求幫助。席尼·卡頓為了成全所愛之人的幸福,竟然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的方式來挽救情敵,在黑牢探監之際施展策劃周密的調包計將查爾斯·達雷救了出來,而他則義無反顧地步上斷頭台。男主角的高尚情操,足以令天下人同聲一哭。
[幕後製作]
本片改編自狄更斯的同名不朽名著《雙城記》,在大製作家大衛·塞茨尼克與導演傑克·康韋的傾力攝制下,完成了這部反映法國大革命時代悲劇的傑作,也是根據本書拍攝的六個電影版本中成績最好的一部。狄更斯的小說利用各種元素描述一個動人心魄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自出版以來受到無數讀者的熱心追捧,一版再版。本片並沒有完全包括小說展現出來的所有元素,但卻沒有遺漏任何最為重要的情節。當然,沒有哪一部通過優秀的小說改編的電影能夠包納小說的所有內容。本片男主角的扮演者羅納德·考爾曼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英國演員,他的性格和形象與電影的主角極為切合,不失為本片一大特色。
5.《羅密歐與朱麗葉》
[電影簡介]
譯名:羅密歐與茱麗葉 / 羅密歐與茱麗葉後現代激情篇
片名:William Shakespeare's Romeo + Juliet / Romeo and Juliet / Romeo + Juliet
導演:巴茲·魯赫曼 Baz Luhrmann
主演:克萊爾·丹妮絲 Claire Danes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Leonardo DiCaprio
約翰·雷吉扎默 John Leguizamo
皮特·波斯爾思韋特 Pete Postlethwaite
保羅·索爾維諾 Paul Sorvino
布賴恩·丹內利 Brian Dennehy
艾米特·沃爾什 M. Emmet Walsh
傑米·肯尼迪 Jamie Kennedy
上映:1996年11月01日
地區:美國
對白:英語
類型:劇情/愛情/動作
分級:瑞典:15 德國:12 西班牙:18 葡萄牙:M/12 澳大利亞:M 法國:U 芬蘭:K-12 比利時:KT 美國:PG-13 智利:14
官方網站:http://www.romeoandjuliet.com
[劇情簡介]
這是莎翁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傳頌多年的愛情經典大作,現由「舞國英雄」的導演巴茲魯曼以新世代的角度,重新演繹這個家喻戶曉的愛情悲劇,令人印象深刻。
盡管哈姆雷特、李爾王、奧塞羅和麥克白才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但是一提起莎士比亞,首先想到的卻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毫無疑問它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愛情經典。《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後現代激情篇》改編自莎士比亞同名悲劇,可這一回手槍、跑車和時裝代替了長劍、駿馬和斗篷,唯一不變的只有愛情還是一樣的盪氣回腸。狄卡普里奧在劇中所演繹的角色在反叛之外,又多了一種沉鬱,是一種最具傷害性又最深情款款的氣質。劇中巴茲用激情洋溢的音樂代替了瘋子萬千的熱舞,使用現代的手法演繹了一個古老而凄美的故事,沒有古典憂郁的風格,沒有風度翩翩的少年,只有一樣瘋狂的激情,和同樣唯美的結局。悲劇才是讓人牽掛的理由。
凡尼隆海灘是個感性又暴力的另類世界,一對分屬兩大世仇家族—蒙塔奇及蓋普列家的年輕人羅密歐與茱麗葉,由於上一代的仇恨阻礙使他們不能結合,竟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義大利的維羅那,有兩個互相敵對的家庭。它們是以朱麗葉父親為首的卡普萊家族和以羅密歐父親為首的蒙特家族。兩個家族之間不斷發生暴力沖突,為城市籠罩上了一層陰影。
羅密歐是一個整天沉溺於愛和幻想之中的青年。在朋友莫邱拉的鼓動下,羅密歐參加了卡普萊家舉辦的化裝舞會。朱麗葉的母親為了把萊麗葉嫁給她所選定的一個年輕人而舉辦了這次舞會,然而事與願違。朱麗葉在舞會上遇見了羅密歐,兩人一見鍾情。
羅密歐在舞會結束後又潛入卡普萊家的後院與朱麗葉相會,兩人互相傾訴了愛幕之情。在神父的幫助下,兩人秘密地結了婚。神父希望能以此來化解兩個家族間長久的仇恨。
朱麗葉的表兄泰華是個兇殘好殺的傢伙,他找到了羅密歐要求與他決斗,被希望和平的羅密歐拒絕。泰華瘋狂地毆打羅密歐,引起了莫邱托的憤怒。在羅密歐的勸阻下,莫邱托沒有殺死泰華,但泰華卻乘機殺死了莫邱托。悲劇就此發生,憤怒的羅密歐殺死了泰華,遭到被驅逐的懲罰。
羅密歐在夜裡和朱麗葉相會後離去,但此時朱麗葉的父親卻要把朱麗葉嫁給她不愛的一個年輕人。在神父的策劃下,朱麗葉假裝服毒自盡,但神父的信卻未能交到羅密歐的手裡。接到噩耗的羅密歐趕到教堂,就在朱麗葉醒來時,羅密歐已經喝下了劇毒葯,朱麗葉也隨之開槍自盡。兩個家族間的世仇,導致了年青一代的愛情悲劇。
本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片都以美國口音來演出莎翁作品,讓對白顯得更生動更強而有力,使觀眾們很容易的感受到,莎翁筆下這一對戀人心中炙熱的愛恨情仇。
寫了幾個才發現我找的應該算是歐洲經典文學改編的電影……不過其中也有英國的……
⑦ 外國文學名著拍成電影的有哪些
1、《格列佛游記》
《格列佛游記》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便受到讀者追捧,一周之內售空。出版幾個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在中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被列為語文新課程標准必讀書目。根據其內容改編的電影分別於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熒幕。
2、《哈姆萊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聞名的劇作,也是他四大悲劇中最早、最繁復而且篇幅最長的一部。該劇三幕一景中哈姆雷特有一段獨白,無論原文或譯作均膾炙人口。
《哈姆雷特》被譽為歐洲四大名著之一。從問世至今被多次改編成舞台劇、歌劇、影視等作品。
3、《紅與黑》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講述主人公於連是小業主的兒子,憑著聰明才智,在當地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時與市長夫人勾搭成奸,事情敗露後逃離市長家,進了神學院。
經神學院院長舉薦,到巴黎給極端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很快得到侯爵的賞識和重用。與此同時,於連又與侯爵的女兒有了私情。
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夫人被逼寫了一封告密信揭發他,使他的飛黃騰達毀於一旦。他在氣憤之下,開槍擊傷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台。《紅與黑》發表100多年來,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並被多次改編為戲劇、電影。
4、《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該小說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
5、《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此作品多次被改編成電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