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項堃的演藝經歷
1936年入南京戲劇專科學校學習。1937年任中國旅行劇團演員。1938年入武漢合唱團任戲劇股長、導演、演員,並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演出抗日戲劇。1940年到重慶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演員,拍攝《青年中國》等影片。1941年任中華劇藝社演員,演出話劇《天國春秋》、《風雪夜歸人》等。1945年在中電二廠、中電三廠任演員,在《白山黑水血濺紅》、《郎才女貌》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49年入上海華東革命大學學習。1950年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到山東電影製片廠任劇務、新聞紀錄片解說員。1961年任山東藝術專科學校話劇科主任。1964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參加拍攝的影片有《停戰以後》、《烈火中永生》、《大河奔流》、《海囚》、《佩劍將軍》、《火燒圓明園》等。1988年任廣播電影電視部電視中心顧問。
經典角色
張軍長是《南征北戰》中的反面角色。在飾演這個角色的最初階段,項堃發現自己演得不象活生生的、立體的人,有明顯的臉譜化傾向。於是,他在表演上努力進行探索。在農村現場,他打掃出一間烘煙葉的小土房,利用拍攝間隙深入地推敲人物,對每一個鏡頭的內心動作和外部動作都進行精心選擇和充分准備。他人瘦了許多,銀幕上的形象卻豐滿了。
在《三年》中,為了塑造好不法資本家羅西城的形象,項堃深入到工人中了解不法資本家的表現,化裝成服務員與資本家接觸,從中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努力挖掘人物在仁愛、文明掩蓋下的剝削階級本質。 隨後,項堃又在《湖上的斗爭》中飾民兵中隊長石春來,在《情長誼深》中飾演細菌學家黃蔚文。
1963年,他在銀幕上又創造出兩個成功的反面形象——《停戰以後》中的談判代表李國卿、《烈火中永生》中的情報處長徐鵬飛。李國卿、徐鵬飛與《南征北戰》中的張軍長一樣,都是國民黨高級將領。他們有反動的共性,又有不同的個性。在表演時,項堃不去單純地追求形似,而是著力於深刻地揭示人物的本質和他們的丑惡靈魂。為此,他首先分析李國卿、徐鵬飛的本質及其不同的個性。
1982年,項堃又在《佩劍將軍》中飾演了嚴軍。這部影片以著名的淮海戰役為背景,通過了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賀堅、嚴軍率部起義的感人故事,表現了地下黨員的堅定意志和高尚情操。項堃以比較准確的人物感覺、富有表現力的形體動作,進行了人物的心理刻畫,較好地揭示了這位綽號「凶神」的地下工作人員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演得頗具光彩。
銀幕形象
塑造老幹部溫和親切
項堃一生出演過幾十部電影,塑造了一大批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在電影《生活的顫音》和《潛網》中,他扮演的老幹部雖然戲份不多,但項堃一舉手一抬足間就演繹出了人物的性格魅力。精煉的表演,讓我們看到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這句老話,在項老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塑造歷史人物威嚴大氣
項堃的形象威嚴大氣,他在塑造軍人形象和歷史人物上有著先天的優勢。而他在晚年塑造的兩個最為觀眾熟知的形象恰恰就屬於這兩類角色。
《佩劍將軍》中嚴軍既是手握重兵的國民黨軍長,又是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黨。項堃將人物的威嚴、智慧,以及剛毅的軍人風度演繹得讓人過目難忘。《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系列片中項堃扮演的顧命大臣肅順,倨傲冷峻。項堃以他精湛的演技將這個權傾朝野的清朝重臣復雜的內心活動,演繹得絲絲入扣。肅順這一形象也因此成為了項堃晚年最重要的銀幕形象。
塑造國民黨高官性格多面
除了上面我們提到的這些經典形象之外,項堃還塑造了不少國民黨高官形象。雖然這些人物身份相似,但是經過項堃爐火純青的演技加以演繹,這些角色都表現出了鮮明的性格特徵。
項堃早年扮演的眾多國民黨高官形象也為影迷津津樂道。《南征北戰》中的張軍長剛愎自用,《烈火中永生》中的徐鵬飛陰狠兇殘,而《停戰以後》中的李國卿則色厲內茬。一個個角色惟妙惟肖,令人回味。
2005年,為了表彰項堃對中國電影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國家人事部和國家廣電總局向他頒發了「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這一榮譽稱號。如今,項老已經離我們遠去,他和他所塑造的這些銀幕經典形象都將為我們所銘記。
B. 「南征北戰」的敵軍長是誰演
《南征北戰》的敵張軍長是項堃扮演的。
1、角色簡介:
項堃飾敵張軍長
簡介國軍中將
電影《南征北戰》中的國民黨軍隊主將,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率領大軍追捕解放軍隊伍,結果被我軍擊敗,圍殲於大沙河,張軍長及其參謀長均束手就擒。
2、演員簡介:
項堃(1915-2009),原名王象坤。原籍山東德州,1915年生於河北吳橋,中國電影演員。
1935年山東濟南師范學校藝術體育科畢業。1937年開始擔任話劇演員。1940年任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演員,解放後,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作品有《大地重光》、《南征北戰》、《烈火中永生》等。
3、電影簡介:
《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2年的新中國第一部軍事影片。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陳戈、馮喆、湯化達等主演。
該片取材於解放戰爭中華東戰場的一個戰例,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過程,旨在表現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軍事戰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