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來個聲電影有哪些

來個聲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6-02 02:02:08

㈠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電影

《爵士歌王》,由艾倫·克羅斯蘭執導。

《爵士歌王》於192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劇情如下:

該片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多年後,背井離鄉、更名改姓的他終於登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1)來個聲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角色簡介:

1、瑪麗婭:一名芭蕾舞演員。瑪麗婭覺得傑克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引薦他去了俄耳浦斯劇院。由於瑪麗婭地大力舉薦,傑克終於當上了專業演員,跟隨劇團去各地巡迴演出。

2、傑基:唱詩班的領唱人拉比諾維茲的兒子傑基,天生擁有一副好嗓子以及非常強的動感。傑基的爸爸希望他成為未來唱詩班的領唱人,但是傑基卻不肯,他想當明星。

㈡ 有聲電影

1906年8月11日,由歐仁.奧古斯坦.洛斯特攝制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攝製成功。電影剛問世時,是無聲的。人們只能看到活動的影像,但是聽不到聲音。因此早期的電影賞只能用動作來表示情節,如當時的影星卓別林。後來一些人曾經天真地利用在銀幕後面說話的辦法,使得電影帶有聲音。1896年,德柏林的奧斯卡·麥斯脫製造了一些有聲電影短片,使用的是同步留聲機唱片。演員必須將他們嘴唇的動作同留聲機唱片「重現」的聲音設法配合起來。1906年,英國的斯托克維爾和尤金·勞斯特第一次成功地把聲音直接錄在電影膠片上,並取得專利權。但是真正的有聲電影產生於1927年10月23日。美國生產的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樂歌手》獲得成功,這是電影藝術發展旅途中的一次重大革命。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拍攝於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比西方電影晚了四年

參考資料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
http://xxkx.cersp.com/gmxpd/kxssdjt/200608/1580.html

㈢ 有聲電影簡介及詳細資料

簡介

有聲電影是指有聲音同步播映的電影,和無聲電影相對。1900年,第一部有聲電影在巴黎放映,十年之後可靠的同步聲音技術才逐漸成熟並可以商用。1923年4月,第一部同步有聲電影在紐約公映。1927年10月,第一部有聲故事片爵士歌手發行,這部影片使歌舞喜劇演員喬爾森大享盛名。

1930年代早期,有聲電影成為一個全球現象。在美國,有聲電影使好萊塢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和商業中心之一歐洲很多電影製作人和批評家對新的技術持懷疑態度,他們擔心過多的對白會削弱無聲電影特殊的美感。在日本,流行電影通常是無聲電影加現場表演,因此有聲電影發展緩慢。在印度,聲音成為該國電影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製作方法

早期電影只有畫面,影片本身不發出聲音,劇中人物的說白通過動作、姿態以及插入字幕間接表達。拍攝和放映無聲影片的運轉速率為每秒16格畫幅。無聲電影時期,電影發展為純視覺藝術,

拍攝時使用兩種感光性能不同的底片,一種攝取畫面,一種記錄聲跡經過一系列工藝處理,使聲跡和畫面合印在一條正片上,製成影片拷貝放映時,放映機附有還音裝置,在映出畫面的同時,能使聲跡還原為聲音

隨著技術發展,有聲電影的製作漸漸形成可能,但初期有聲電影對大眾來說是個全新的玩意兒,許多大片廠並不看好這塊市場,深怕會流失已固定的觀眾群,此時華納兄弟的電影公司正面臨倒閉危機,因此他們將有聲電影當作賭注,拍攝爵士歌手,沒想到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因為廣受觀眾歡迎其他電影公司也群起效仿,自此有聲電影的成為一股不可抵擋的洪流,

電影攝制過程中大部分工序已以磁性錄音取代感光錄音。電影由無聲發展為有聲時,為了保證還音質量,拍攝和放映的運轉速率從原來每秒16格畫幅改進為每秒24格畫幅。由於有聲電影的產生,電影由無聲期的純視覺藝術發展為視聽結合的藝術。

發展歷史

1910年8月27日,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項發明:有聲電影。一些經過挑選的觀眾被邀請到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觀看把留聲機的聲音和電影攝影機上的圖像聯系起來的電影機。

其他人也曾想過發明有聲電影機,但無一成功。愛迪生的貢獻在於他在同一時間里把聲音和圖像同時記錄下來,而這一點,其他人是無法做到的。通過運用一台既可留聲又可攝影的機器,愛迪生可以讓演員在拍攝過程中自由地來回走動,而這在過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愛迪生耗費了兩年精力,才研製成功有聲電影機。

1927年10月6日,紐約的觀眾在觀看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樂歌手》(一譯《爵士歌王》)時,突然聽到主角開口說了話:"等一下,等一下,你們還什麼也沒聽到呢。"這一句話,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這部影片使歌舞喜劇演員喬爾森大享盛名。

根據資料來看,完全意義上的有聲片是華納公司1928年7月6日的《紐約之光》。

1936年,卓別林出品了他的最後一部無聲片《摩登時代》,標志著無聲片的壽終正寢。

默片開始

所謂的默片在其鼎盛時代也常常有音樂或者聲效相伴,1926年8月,由約翰.巴利摩爾主演的《唐璜》在紐約的華納劇院首映,這次首映採用了Vitaphone聲音系統,以每秒331/3轉唱片來使電影聲畫同步。新的發明很快就跟來了,1927年10月華納公司的《爵士歌王》敲響了默片的喪鍾。 到1930年為止,只有5%的好萊塢的影片還是默片,華納兄弟採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開發的膠片攜載聲音的技術,這一技術需要採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從而誕生了這一今天仍然採用的標准。這一變化徹底改變了電影膠片的形態。

35mm默片的滿畫面大致是正方形的,比例是1.33:1 (或4:3,像電視畫面),1927年最早的聲音印在膠片上時是1.21:1 。

1932年,製片商和放映商聯合建立了膠片上聲音軌跡寬度的標准,從而創造了新的1.37:1比例。隨著這一整個業界技術方針的確立,電影中的對白、歌舞急劇增加。在30年代,電影觀眾增加了一倍。 電影工業繼續尋找新的發展,很快,就開始經歷彩 *** ,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

發明過程

誕生

1895年電影誕生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偉大的啞巴"。為了彌補這個"啞巴"的缺憾,人們想了種種辦法讓它"說話"。剛開始 ,電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時候讓配音演員站在幕後說話。這種方法採用了一段時間就被淘汰了。後來,有人又想出一個辦法:在電影放映現場進行音樂伴奏。這個辦法比較受歡迎,曾風行了將近三十年,直到有聲電影產 生才結束。畢竟這些辦法只是彌補了觀眾的聽覺缺憾,從根本上不能解決觀眾對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問題。於是,有聲電影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觀眾的需要應時而生 了。

真正的有聲電影是 1928年7月6日好萊塢一家電影公司拍攝的《紐約之光》,同年有聲電影進入中國的高級影院。其實在真正的有聲電影誕生前,我國就進行過有聲電影的實驗放映,並對有聲電影的前景進行過討論和論辯。

1914年,上海維多利亞戲院放映了一次蠟盤發音的有聲影片,因屬實驗性的,故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視。

錄音方式

當代電影的錄音方式包括同期錄音和後期錄音兩種方式。兩種錄音方式可以共同使用,現在很多電影正是這么處理的。

創造聲音

隨著錄音技術的進步和數字音樂的興起,音效師不但能夠讓觀眾傾聽日常生活里不可能親耳聽到的音響,甚至可以為影片創造出現實中不存在的音效。特別是在科幻片、災難片等電影中,數位技術不僅僅用在畫面上,也用在了聲音上。

意義

1、對電影藝術表現手段影響。

2、即興表演幾乎完全消失。

3、戲劇電影牢固確立了發展優勢。

4、歌舞片的出現。

5、影響了好萊塢電影的擴張。

興起

有聲影片的發明歷程

有聲影片並不是一種新鮮的事物。遠在1899年,電影在愛迪生的實驗室里已經能夠發出一些聲音。盧米埃爾、梅里愛以及其他一些人曾經天真地利用在銀幕後面說話的辦法,使得電影帶有聲音。1900年以前,百代曾經舉行過幾次歌唱片的放映會,同時,巴隆和勞斯特則設計了一種巧妙的聲畫同步方法。

在20世紀開始的第10年代裡,法國亨利·約利和高蒙的努力已經有了成就。同時愛迪生和阿克托封在美國,海普華斯、勞斯特和威廉森在英國,麥格努森和保爾生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國,也獲得同樣的成果。

但是,此時電影還始終停留在無聲藝術的階段。人們已知道如何將動作和台詞同步起來,利用壓縮空氣來擴大聲音,使集聚在高蒙大劇院的6000觀眾都能夠聽見,可是,發出的聲音卻帶有濃重的鼻音,而且同步方法仍不完善。演員必須將他們嘴唇的動作同留聲機唱片"重現"的聲音設法配合起來。到1914年,有聲電影幾乎已被放棄了。

留聲機是從電話機產生的,而電話機本身則又是從電報機發展出來的。無線電報--和電影幾乎同時發明--和以後無線電廣播的發展,使有聲電影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能通過"擴音器"的電氣錄音和"三級真空管"(李·德·福爾斯特發明)的音響放大辦法而獲得解決。製造無線電器材的大電氣公司於是成了有聲電影機專利權的佔有者。

這些專利權當時被兩大集團,即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西方電氣公司"集團和德國的"A.E.G.--托比斯公司--克蘭影片公司"所壟斷。

"西方電氣公司"曾向一些同樣受摩根銀行控制的美國大電影公司提議用它的錄音方法。但這些公司對這種危及好萊塢霸權的有聲電影不願接受。

"西方電氣公司"在失望之下,轉而向華納兄弟接洽。後二人創立的小影片公司當時方收買了"維太格拉夫"這家古老的公司和一個由15家影院組成的小放映網。

這兩位製片人對於在電影院里用擴音器來代替管弦樂隊的方法很感興趣。在他們初期攝制的有聲片中,用"維他風"有聲電影機發出的音響還只限於一些音樂和一些喧鬧的聲音。

"華納公司"雖然和它的兩個明星--男演員約翰·巴里摩爾及狗明星林丁丁--訂了契約,當時仍處於將要破產的狀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這家公司決定冒險攝制一部由巴里摩爾主演的歌劇片《唐璜》。這部有聲片的成功,對繼續製作這類影片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華納兄弟當時用最後的資本來拍攝這部影片,它聘請了游藝場的著名歌手阿爾·喬生,由沒有什麼名望的阿蘭·克勞斯蘭德來指導他的演出。影片劇本和杜邦的影片《巴魯希》有些類似,敘述一個貧窮的猶太歌手成名的經過,借這個主題,片中穿插了許多著名的歌曲和小調。

這部影片獲得了很大成功。它在美國的上映收入達350萬美元,幾乎接近於《賓虛》一片所創造的紀錄。但後一紀錄,不久就被華納公司另一部由阿爾·喬生主演的新片《歌痴》所打破,這部影片的上映收入達到了500萬美元之巨。好萊塢其他公司看到這種輝煌的成就,也開始尋求有聲電影的專利權。威廉·福斯已經有了一種根據德國的發明轉化出來的"摩維通"。其他一些公司也不得不接受"通用電氣西方公司"所提出的苛刻條件。不久洛克菲勒所控制的無線電公司也研究出一種"福托風"有聲電影機,但受到其他公司的抵制。洛克菲勒財團為了利用這種有聲電影機,特地在好萊塢設立了一家新的電影公司--"雷電華影片公司",這是把"百代影片貿易公司"、"互助影片公司"、"三角影片公司"這些舊公司和一個很大的過去經營游藝場的聯營公司--"凱斯-奧芬公司"合並在一起、並由各無線電公司(如"C.B.S."、"馬可尼"等)予以支持的一家公司。

早期電影

美國

1926年,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拍攝了用唱片來配唱的由J.巴里摩爾主演的歌劇片《唐璜》(A.克羅斯蘭導演)。

1927年10月6日又首映了由A.克羅斯蘭導演、A.喬生主演的有歌唱、對白、聲響的《爵士歌手》,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故事片。1928年7月6日華納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聲片"《紐約之光》。自此,有聲電影全面推開。至1930年,除卓別林繼續拍攝了幾部無聲片外,全部故事片均為有聲片。

在導演中間最先適應有聲片製作並拍攝出富於創造性影片的有:R.馬莫里安的《喝彩》(1929)和使用了主觀鏡頭的《化身博士》(1932),L.邁爾斯東的《西線無戰事》(1930)和《頭版新聞》(1931)、劉別謙的《愛情的檢閱》(1929)和《微笑的中尉》(1931),K.維多的《哈利路亞》(1930)。卓別林也拍攝了他的第一部有聲片《大獨裁者》(1940)。

好萊塢的製片公司是1912年開始相繼建立的。隨著1928年雷電華影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組建,形成了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它們包括5家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組建於1914)、20世紀福斯(始建於1915,合並於1935)、米高梅(合並於1924)、華納兄弟(1923)和雷電華(1928);3家較小的公司,即環球(1912)、哥倫比亞(1924)和聯美(1919)。

第一部

1927年10月6日,阿爾·喬爾森在今天開始上演的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樂歌星》中擔任主角,聲音稍微有些呆板,不如電話傳送的清晰。演員的動作與他們的語言脫節。聲音沒有像在廣播里那樣抑揚頓挫。但不管怎樣說,這是一次首創。

《爵士樂歌星》的情節部分地反映了喬爾森真實的一生。像他所扮演的主人公一樣,喬爾森出身一個猶太家庭,這個家對爵士歌手的職業是很不滿意的。喬爾森同父母的疏遠及隨後到來的飛黃騰達是這部影片的緊張和動人之處。他扮演黑人,深情地演唱了聖歌《柯爾·尼德里》和《媽媽》。沃納·厄蘭和龍金妮亞·貝瑟爾分別扮演父親和母親。

國產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的第一部蠟盤發音的有聲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在新光大戲院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1931年6月21日,又試映了我國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片《雨過天晴》。

有聲電影有"臘盤發聲"和"片上發聲"兩種技術。前者是將聲音刻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為電影配音;這也是世界上有聲電影最初問世時採用的方法。誕生於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美國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後者則是今天普遍套用的在膠片上錄制聲音的技術。由於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原因,《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發聲"的有聲片。

《歌女紅牡丹》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寫女歌手紅牡丹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後,不僅備受 *** ,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當丈夫賣掉女兒,又因失手殺人入獄後,紅牡丹卻忍辱負重,恪盡婦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戲曲藝人的生活悲歡,也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婦女身心的迫害。除了對白之外,片中利用"有聲"的優勢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劇片段(由梅蘭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轟動效應。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以歌唱家生活為題材如出一轍。影片於1930年中旬開拍,前後經過5次試驗,至年底拍竣,耗資12萬元舊幣,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戲院試映,3月15日於新光大戲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時盛況空前,並在全國各大城市引起了轟動,發行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但嚴格地說,《歌女紅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聲片",因其只注意了對話的有聲,而忽略了周圍環境的音響效果,所以看起來只有人說話或唱戲時有聲,其它周圍事物都是靜悄悄的。這當然也是初期有聲電影的通病。

與這部影片同時開拍的另一部有聲片是"友聯"公司攝制的《虞美人》。它同樣採用臘盤發聲技術,描寫了一對兒戲劇演員演出《霸王別姬》一劇的幕前幕後。兩部影片在技術上稍有不同。《歌女紅牡丹》是影片拍完後讓演員看著畫面對口型配音,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後期配音。《虞美人》則是先把聲音錄好唱片,然後演員在現場按照放出來的聲音表演。兩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於《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5月上演。

臘盤發聲的有聲片在技術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膠片一旦發生局部斷毀,其後的劇情就難以再和聲音相吻合,甚至會出現銀幕上男人在張口,擴音器里傳出來的卻是女聲的笑劇。因而,在這兩部影片上演的當年,一些電影公司也開始試制"片上發聲"的有聲片。它們是由大中國和暨南兩家公司合制的《雨過天晴》和天一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這兩部影片都是租用國外的設備,並由外國人參與協助製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過天晴》於 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戲院試映。由於該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設備,並赴日本拍攝,不久後即遭到觀眾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製的錄音設備拍攝了《春潮》一片,成為中國第一部用國產錄音設備製作的片上發聲的有聲電影。

由於資金和技術的原因,在有聲電影問世後,許多電影公司仍然在繼續攝制無聲片,這形成了中國早期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長期並存的特殊現象。直至1936年,無聲片才終於停止拍攝,中國電影從無聲向有聲的轉變得以徹底完成。

大觀樓

大觀樓影院始建於1905年,在這之前,它還有大亨茶園和馬思遠茶樓兩個前身。1931年,它放映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當時,它的第一任經理任景豐拍攝了電影《定軍山》,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的誕生。

上世紀30年代,大觀樓第一次實現了男女同座;

1931年,它放映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40年代,它是第一家購買法國百代公司35毫米固定座式放映機的影院;

1948年,它放映了第一部彩 *** 《生死恨》;

60年代,它第一次放映了寬銀幕電影;

1961年,它改建成北京惟一一家立體電影院;

1986年,它率先建成了超大銀幕影院。

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大觀樓見證了中國電影的發展進程。

電影節

都柏林國際電影節

每年3月在德國首都都柏林舉辦,為期10天

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

1974年創辦,每年1月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辦,為期兩周左右。

克拉科夫國際短片電影節

1961年創辦,每年5至6月間在波蘭歷史名城克拉科夫舉辦,為期8天

柏林電影節

1951年創辦,每年2至3月間在德國柏林舉辦,為期兩周左右。

斯圖加特動畫電影節

1988年創辦,每年1至4月間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辦,為期5天左右。

莫斯科電影節

1959年創辦,每兩年一次,7至8月間舉辦,為期兩周左右。

嘎納電影節

1939年創辦,每年5月在法國嘎納舉辦,為期兩周左右。

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

1979年創辦,每年11至12月間在法國南特舉辦,為期6天左右。

蒙比利埃電影節

1978年創辦,重點放映中國電影,有"中國電影節"之稱。每年2至3月在法國蒙比利埃舉辦,為期6天左右。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1970年創辦,每年1至2月在荷蘭鹿特丹舉辦,為期10天左右。

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

1972年創辦,每兩年舉辦一次,5至6月間在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舉辦,為期5天左右。

蒙特卡洛國際電視節

1961年創辦,歐洲最重要的電視節之一,每年1至2月在摩納哥公國的的蒙特卡洛舉辦,為期10天左右。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1990年創辦,每年1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為期9天左右。

威尼斯電影節

1932年創辦,世界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每年8至9月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辦,為期兩周左.

軟體簡介

有聲電影是一款非常酷的圖像/聲音錄制軟體,它充分利用windowsphone7.1 SDK套用中還可以編輯圖片時間間隔,以及插入新圖片等等特性介紹:同時記錄聲音和圖像,以及互相的時間關系(芒果SDK新功能)逼真回放重現記錄時的場景套用內直接取景拍照(芒果SDK新功能)合成/輸出微軟Powerpoint檔案自由編輯圖片聲音相對位置,增刪圖片多種錄製品質選項,以適應不同套用場景集成對簡繁中文和英文界面的自動適應。

要求

系統要求: wp7.0、wp7.8、wp8.0

㈣ 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有聲音的電影是什麼

單項選擇題美國1927年攝制的第一部有聲影片___標志著電影史上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A.《相見恨晚》B.《紅色的沙漠》C.《爵士歌王》D.《名利場》

答案C

㈤ 豆瓣高分榜的音樂電影除了《鋼琴家》、《百鳥朝鳳》,還有哪些

《心靈捕手》是格斯·范·桑特導演,馬特達蒙,羅賓威廉姆斯,本阿弗萊克主演的治癒電影,這部電影在70界奧斯卡獲得了最佳劇本獎而羅賓威廉姆斯也獲得了最佳配角獎。

這部電影在豆瓣TOP排名81評分8.8是十分經典的教師題材電影,可是這部電影給我感動的點不僅僅是羅賓威廉姆斯拯救馬特達蒙扮演的天才少年威爾的故事,而是對人生的探討,對友情的詮釋,對愛情的描繪都成為這部電影成為經典的原因。

電影主要講述一個天才少年威爾作為一個孤兒童年飽受欺凌,但是他卻有超越常人的數學天賦,他能輕易解開麻省理工大學數學系教授出的難題,哪怕全世界只有兩個讓你解開過的數學難題在他那裡卻能輕而易舉的解開,可惜由於沒有接受過正經系統的教育,他卻做著建築工人清潔工等工作,而且經常跟朋友在街頭尋釁滋事,麻省理工大學的數學教授蘭博意外發現了威爾的天賦不想其浪費天賦於是找到威爾決定拯救他,找來了心理醫生跟催眠師,由於威爾童年受過巨大的打擊,而且極具天賦的他在自身周圍設了一個保護層,任何想接近他的人都被他用超群的智商趕走了,藍波無奈只能找到自己的大學同學西恩,西恩跟威爾的第一次談話也因為威爾的攻擊性而不歡而散,不過也讓西恩對他展開了興趣,其實這段也是為之後西恩跟藍波有相同的經歷做鋪墊,經過幾次談話西恩始終再問威爾到底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你可能在書裡面學習了不少知識,直到一些別人不知道的理論也可能懂愛情或者上過幾次床,可是如果你不打開心扉我無法認識你我們也無法溝通,後來威爾主動跟西恩談自己的愛情面臨的困惑,而西恩也跟他說自己去世的妻子包括妻子的不完美和自己因為這些不完美對妻子的愛,威爾總覺得自己太聰明如果對任何一個事深入了解都會覺得不完美,而西恩告訴他每個人都不完美,正是因為你自己的不完美你才拒絕繼續下去,你可以一輩子不認識任何人,這是極好的哲學。

後來西恩跟史凱蘭走在了一起,因為史凱蘭是一個富家女,所以西恩對待這段感情總是患得患失,他總認為自己配不上她,在史凱蘭決定要去加州尋找記得生活的時候,西恩覺得史凱蘭在加州很快就會找到新的朋友同時拋棄他而史凱蘭只說「我愛你」如果你愛我就跟我去加州如果你不愛我你告訴我就會消失,而這時威爾說了句「我不愛你」然後就離開了,其實對於威爾而言他愛著史凱蘭,可是最大的困惑是離開這里,因為這里是他的安全區他有最信任的三個死黨,這時他的好朋友查克(本阿弗萊克飾)的一段話改變了威爾的生命,他說你應該離開這里,你不屬於這里,你擁有我們不具有的天賦,如果50歲你還來我家看球喝酒那麼我會殺了你,你可能沒覺得對不起自己不過你一直在這就是對不起我們,你擁有我們不具備的天賦卻在輕易浪費,這是我們願意拼盡一切換來的東西,每天我見你最開心的時光只有10秒就是我開車去你家接你打開門的這段時間,如果發現你還在我就會很沮喪,我多麼希望你哪一天離開這里,一聲招呼都不打。然後威爾又去找到了西恩,西恩給他看了自己小時候也被虐待的慘痛經歷,而且對威爾說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錯,直接擊垮了威爾心裡最後的一道防線,威爾哭泣的跟西恩擁抱在了一起,這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信任。影片的最後威爾駕車去了加州尋找他的姑娘史凱蘭,他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方向跟面對真實的內心世界。

這部電影感動我的地方有三個,師生情,友情,愛情。威爾是一個天才少年由於不幸的成長經歷他封閉自己偽裝自己不願意坦露心扉,把一層面具掛在臉上,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可是他卻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學習天賦,教授藍波不想放棄他,所以讓西恩來改變他的人生,而西恩用自己的真誠用自己的故事來感染威爾,他像威爾敞開心扉希望推心置腹的交流,兩個人都有共同的愛好也都有共同的創傷,西恩經歷妻子的死亡後不願意打開自己的心靈,而威爾的到來也讓西恩願意去嘗試新的生活,兩個人最後的擁抱算是影片的高潮,兩個心靈受過創傷的人互相拯救互相幫助,最後走出自己人生的陰霾,奔向自由的真實的嚮往的新生活。

友情貫穿了整部電影,主角威爾有三個死黨兼兄弟這是他最信任的三個人,因為所有人都拋棄了他,只有這三個人願意一直跟他在一起,他們一起工作一起打架,這是威爾成長中唯一的快樂唯一的依靠,甚至為了他們願意放棄藍波教授給的工作放棄跟女朋友去加州的機會,這三個朋友就是威爾的舒適區,就像我們平時不願意逃離現實的情況一樣,因為這里有我們可能得到舒適感受,所以逃離這里就很困難,反而電影裡面展現友情卻用了反其道的方式,威爾的朋友查克跟威爾說,我每天去你家接你我們一起玩耍一起笑鬧,這些都很棒很棒。但是我一天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只有十秒,從打開車門 到敲門的這段時間,我多希望你哪天不在了,沒有打一聲招呼,不說再見,什麼都沒有,我懂得不多,但我很清楚」這里查克作為一個朋友他在設身處地的幫威爾著想,因為作為朋友他更不想看到威爾浪費自己的天賦,泯然眾人。

而最後就是愛情,這裡面描寫愛情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通過西恩的回憶,一方面是威爾跟史凱蘭的現實愛情,這裡面有三個場景表達了西恩對自己妻子的思念,第一個是第一次威爾見到西恩說:你 肯能娶錯了人,你的妻子一定出軌了。威爾用自己了解的知識判斷一件莫須有的詩,而這時西恩十分震怒,因為他不允許其他人侮辱揣測他去世的亡妻,這是他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第二段是他跟威爾敞開心扉說了自己妻子的小毛病,他臉上始終掛著幸福的笑容也正因為這些小毛病他才會愛上他的不完美的妻子。最後是最終他願意去旅行願意接受新生活時它所表達的情緒,也是對亡妻最好的交代。而威爾跟史凱蘭的愛情是美好而現實的,史凱蘭雖然是富家女孩卻失去了父親,而威爾一直是在自卑中徘徊,他不相信史凱蘭是真的愛他,他是愛他的卻沒有勇氣付出真心,也只有史凱蘭在一定程度的堅持,給她足夠的信任,兩個人感情的爆發點是威爾最後給她打電話,只說了些毫無相乾的內容,可是史凱蘭只說了一句「我愛你」史凱蘭在威爾離開後這樣依然堅持的表達愛 ,這是電影里關於愛情最美的表達。威爾最終也跟隨自己的心意去找史凱蘭,我愛這個結局。

《心靈捕手》這部電影的要表達的主旨就是人應該如何活著,活著如何追尋自己的內心才不算枉活一生。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什麼是真正的心靈朋友,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什麼是真正的友情。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你取得了什麼,而是在於你怎麼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㈥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是什麼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

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攝制的中國第 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1930年底,中國第一部蠟盤發聲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在上海攝製成功。《歌女紅牡 丹》由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百代東方公司收 音、民眾國產有聲電影公司出品。編劇:洪深(化名庄正平),導演:張石川

這部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影片,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董克毅攝影,胡蝶、王吉亭、龔稼農主演。

《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1月完成製作工作,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公映。影片採用國語對白,穿插了四段京劇片段,轟動一時。南洋片商以以高出默片十餘倍的價格購買了在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放映版權,使電影明星一下子「身(聲)價百倍」。

閱讀全文

與來個聲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推薦已上映電影免費 瀏覽:820
越南人怎麼看待中國的電影 瀏覽:733
怎麼寫我和我祖國的電影作文 瀏覽:314
龍澤羅拉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866
中國做愛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26
免費觀看查看二戰時期電影 瀏覽:309
失常動畫電影免費 瀏覽:356
電影後來的我們主題曲叫什麼名字 瀏覽:736
寶馬730後排娛樂系統如何播放電影 瀏覽:946
筆記本電影如何無線投影電視 瀏覽:669
合法伴侶搶先版電影免費 瀏覽:197
紳士們免費電影完整 瀏覽:571
電影急先鋒海報是什麼動物 瀏覽:785
如何nfc取電影票 瀏覽:498
英語電影簡報怎麼做 瀏覽:374
十部好看的抑鬱電影 瀏覽:663
誤殺和勇者游戲電影哪個好看 瀏覽:188
免費的狗電影 瀏覽:266
好看的動漫玄機電影 瀏覽:13
現在的電影都是多少幀的 瀏覽:27